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第二部分教材教法(40%)一、根据部分更新大纲内容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是重要组成部分。

(2分)2、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培养爱美的,发展健康的,养成良好的。

(6分)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避免和。

(2分)二、简答题(10分)联系实际简述如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经常会遇到学生向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的确,“积累”不失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这就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

笔者曾化用陶渊明“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的名言,对学生说:“语文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借此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隐性”增长的特点,这个隐性增长的过程就是积累。

可是,不少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因此,他们在学习语文时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积累,认识不到积累的重要性。

他们或轻视积累,或浅尝辄止。

还有许多学生对积累的认识肤浅简单,认为积累不过是记住几个词句而已。

甚至一提到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就想到了食古不化,就想到了书袋子和书呆子。

好像强调了积累,就会磨灭了学生的灵性和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论。

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谈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一、积累的重要性“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第二部分教材教法(40%)一、根据部分更新大纲内容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是重要组成部分。

(2分)2、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培养爱美的,发展健康的,养成良好的。

(6分)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避免和。

(2分)二、简答题(10分)联系实际简述如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经常会遇到学生向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的确,“积累”不失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这就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

笔者曾化用陶渊明“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的名言,对学生说:“语文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借此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隐性”增长的特点,这个隐性增长的过程就是积累。

可是,不少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因此,他们在学习语文时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积累,认识不到积累的重要性。

他们或轻视积累,或浅尝辄止。

还有许多学生对积累的认识肤浅简单,认为积累不过是记住几个词句而已。

甚至一提到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就想到了食古不化,就想到了书袋子和书呆子。

好像强调了积累,就会磨灭了学生的灵性和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论。

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谈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一、积累的重要性“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语文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教师网会员资料

语文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教师网会员资料

语文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教师网会员资料语文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教师网会员资料[语文]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教师网会员资料[语文]初中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教师网会员资料教师网会员资料教师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招聘考试,教师考试真题,免费在线模拟考试,海量资料免费下载,华图教育鼎力打造---教师网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后,共10分后)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a.氢铵应用领域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领域理论学科d.氢铵科学知识学科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a.启发式回答b.劝导式回答c.批评式回答d.探究式回答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语文教学过程就是一种【】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5.把各种认知对象予以对照,以确认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就是【】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6.存有目的存有计划主动认知客观事物的重新认识能力称作【】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7.在通常介绍所学内容后,进行充份的M18x,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自学方法称作【】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8.教师以韵头和朗诵的方式传授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就是【】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9.杰出的散文总是在描写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从而形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a.主观想象b.综合评估c.主观情感d.客观分析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展开整体测试测评的考试就是【】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后,共25分后)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就是由、说道、、写下四个要素形成的。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C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B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A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A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C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D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C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A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C ,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的.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B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品德素质、才智素质、身体素质.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说、、写四个要素构成的.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和 .4、1903年颁行的奏定学堂章程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重道轻文和文道分离的错误倾向.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思维能力为核心的.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精要、好懂、有用.9、作文指导应从审题、开源、立意、四个方面入手.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说明文、 .12、小说的三要素是、、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入境:2、一体两翼: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5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 C 2. B 3. A 4. A 5. C 6. D 7. C 8. A 9. C l0. 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1、品德素质、才智素质2、听、读、3、超前性、人文性、综合性.4、奏定学堂章程5、重道轻文、文道分离6、思维能力7、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8、精要9、审题、开源、谋篇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10、制约性、瞬逝性、 11、记叙文、论说文. 12、人物、情节、环境.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2、一体两翼: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①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②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替与完善.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①基础工具性②思想教育性③社会实践性④文学性⑤知识性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和地位.②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③说明教学内容.④提示教学应当重视的问题⑤规定了基本篇目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①研究结构②把握线索③概括主题④语言训练⑤读写结合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味.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字,一个“美”字.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世界观.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理解文本?A. 直接告诉学生答案B. 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和发现C. 让学生背诵课文D. 只关注课文的表面意义答案:B2. 在教授古诗文时,以下哪种方法最为有效?A. 只注重字词解释B. 结合历史背景进行教学C. 让学生死记硬背D. 忽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答案:B3. 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A. 只关注课文内容的讲解B.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思考C. 让学生自行阅读,不进行指导D. 只强调阅读速度和数量答案:B二、简答题1. 请简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分析、评估和创造信息的能力,对于语文教学来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

首先,它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发现文本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其次,批判性思维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他们对文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最后,批判性思维还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为他们日后的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2. 描述一下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可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材料,为学生提供直观的文本背景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动画、图片等形式,生动展示文本中的场景和人物,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三、论述题1. 论述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

实现学生主体性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教师应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鼓励他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设计开放性问题:教师应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而不是仅仅寻求标准答案。

(3)采用合作学习方式: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初中语文教法学法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法学法考试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教法学法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B. 应接不暇(yīng)C. 蹒跚(pán)D. 翩跹(xiān)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增强。

B.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

C.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追求。

答案:C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诗句的空缺部分:“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

”答案:沉舟侧畔千帆过2.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他虽然失败了很多次,但是仍然坚持不懈,这种精神真是_________。

”答案:锲而不舍三、简答题1. 请简述《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高尚情操,意味着他愿意在天下人之前承担忧虑,在天下人之后享受快乐,体现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

2. 请解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句话的含义。

答案: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意思是不因为外界物质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不因为个人的得失而感到高兴或悲伤,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情绪稳定的境界。

四、阅读理解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荷塘月色》节选朱自清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1)请描述文中“月光如流水一般”的意境。

答案:这句话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柔和、宁静的特点,如同流水般无声无息地滋润着荷塘中的植物,营造出一种宁静、幽美的夜晚氛围。

(2)文中“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独特感受。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答案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答案

第二部分教材教法(40%)一、根据部分更新大纲内容填空(10分)。

1、语文是最重要的,是重要组成部分。

(2分)2、小学语文教学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育学生的,培养爱美的,发展健康的,养成良好的。

(6分)3、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避免和。

(2分)二、简答题(10分)联系实际简述如何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

在中学从事语文教学近20年,经常会遇到学生向老师请教语文学习的方法,教师往往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重在积累。

的确,“积累”不失为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

可是,由于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不可能像有些学科那样立竿见影,这就决定了“积累”必须有一个过程,甚至周期很长。

笔者曾化用陶渊明“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亏,日有所损”的名言,对学生说:“语文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借此告诉学生语文学习“隐性”增长的特点,这个隐性增长的过程就是积累。

可是,不少学生由于急功近利,因此,他们在学习语文时往往不能正确对待积累,认识不到积累的重要性。

他们或轻视积累,或浅尝辄止。

还有许多学生对积累的认识肤浅简单,认为积累不过是记住几个词句而已。

甚至一提到积累,有人就想到了死记硬背,就想到了食古不化,就想到了书袋子和书呆子。

好像强调了积累,就会磨灭了学生的灵性和阻碍学生创造力的发展,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是一种机械认识论。

鉴于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在这里谈谈语文学习中的积累。

一、积累的重要性“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一个核心目标概念,形成语文素养的根本途径和基本方法之一是积累,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与答案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与答案

初中语文教材教法模拟试题(一)及答案2010年6月一、单项选择题(30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瞬间sùn啜泣duō 归省xǐnɡ叱咤chàB.洗濯zhuó蓦然mò朔方shuò妖娆ráoC.黄晕yùn粼粼línɡ冗杂rǒnɡ窥伺ɡuīD.静谧bì孕育rùn行辈hánɡ潮汛xù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头晕目眩齐心协力耀武扬威唯唯连声B.阴晴园缺语无论次隐姓埋名一代天骄C.多姿多彩眼花瞭乱无动于中变化无常D.随生附和不可思议左右逢圆一泻千里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①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②信“地”和“物”,还是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它的不可靠。

③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A.公平实在依靠欣赏B.公正实在依靠鉴赏C.公平切实依赖鉴赏 D.公正切实依赖欣赏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不相同。

B.他演讲时,贯穿古今,引经据典,获得听众阵阵掌声。

C.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罕见的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D.云雀通宵达旦的啼唱,却从来不知疲倦。

5.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左传》是一部著名的史学和文学名著,课文《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B.《爱的教育》是英国作家德·亚米契斯为9至13岁的小孩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以日记体形式讲述了一个叫阿廖沙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C.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他的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
A.纯应用学科 B.理论学科 C.应用理论学科 D.纯知识学科
2.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
A.启发式提问 B.疏导式提问 C.质疑式提问 D.探究式提问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
A.信息传递的过程 B.人格构建的过程
C.特殊的认识过程 D.美感体验的过程
5.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
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抽象
6.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想象力 D.思维力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
称为【 】
A.快速读书法 B.提纲挈领法 C.联想求异法 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
A.阅读法 B.讲授法 C.议论法 D.练习法
9.优秀的散文总是在描绘客观事物之中融注作者的【 】,从而构成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的。
A.主观想象 B.综合评估 C.主观情感 D.客观分析
l0.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
A.随时测试 B.综合测试 C.阶段测试 D.选拔测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 、 、身体素质。
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 、说、 、写 四个要素构成的。
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在于它的 、 和 。
4、1903年颁行的《 》使语文最终从综合性的社会科学教育中分化出来,
而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5、1963年颁布的《全日制语文教学大纲》重新认定了语文课的特性,纠正了 和
的错误倾向。
6、语文能力即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它是以 为核心的。
7、中学语文教育的内容的三个构成要素是 、 、 。
8、语文基础知识教学要力求做到 、好懂、有用。
9、作文指导应从 、 、立意、 四个方面入手。
10、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主要有 、 、敏捷性、适应性、灵活性和通俗性。
11、相对于文学作品而言常用文体指的是 、说明文、 。
12、小说的三要素是 、 、 。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入境:
2、一体两翼: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5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C 2. B 3. A 4. A 5. C 6. D 7. C 8. A 9. C l0.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品德素质、才智素质 2、听、读、 3、超前性、人文性、综合性。
4、《奏定学堂章程》 5、重道轻文、文道分离 6、思维能力
7、语文训练、智力发展、情思审美教育。 8、精要 9、审题、开源、谋篇
10、制约性、瞬逝性、 11、记叙文、论说文。 12、人物、情节、环境。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
言出己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
一个“好”字,一个“美”字。
2、一体两翼:是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的主要表现主张。一体指的是语文课堂教学这个
主体,两翼分别指语文学习环境和语文课外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如何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我们必须从多方面体察时代的需求,优化自己的语文教育观念:
① 要根据时代需要,正确对待语文教育观念。凡是对语文教育现代化有用的,就要继承
发扬,反之,必须否定、摒弃。
② 要根据时代的要求,重新审视现代语文教育观念,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出发,不断更
替与完善。
③展望未来,勾画语文教育的走向,构建超前规范性的语文教育观念。
2、语文学科的属性有哪些?
①基础工具性 ②思想教育性 ③社会实践性 ④文学性 ⑤知识性
3、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说明语文科的性质和地位。②规定语文教学的目标。③说明教学内容。
④提示教学应当重视的问题 ⑤规定了基本篇目
4、如何抓住文章的思路教学记叙文?
①研究结构 ②把握线索 ③概括主题 ④语言训练 ⑤读写结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渗透审美教育”的原则。
1、美读——让学生领受情感美。
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而美读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
作品美感的基本途径。它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把储存的信息的符号载体还原成作
者所要传达的真情实感,使作品中的人物情景跃出纸面,使学生进入角色,与作品中的人物
一起分担喜怒哀乐,直接受到作品感染熏陶。
2、遵路——让学生体察文思美。
就是让学生体品作者写作时的思路布局谋篇,以便开拓文章的思想内涵及艺术匠心、美学趣
味。
3、入境——让学生理解意蕴美。
入境就是要把学生引入作品所描写的特定的意境,使学生似亲眼所见,亲身所历,似言出己
口、情出己心,通过自己的体悟,深入认识作品的思想底蕴和美学价值,从心里说出一个“好”
字,一个“美”字。入境不仅使学生对美的事物从直觉感受上升到理性认识,形成稳定的情
感、意志、性格,并使他们所获得的审美经验进而转化为行为的技能技巧乃至理念、信仰、
世界观。
4、悟文——让学生感悟语言美。
指导学生理解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表达作用,品味炼字的贴切和用语的精妙,可以使学生既
受到语言美的熏陶,又从作家文笔之中吸取语言滋养,逐步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
5、勤笔——让学生借鉴文学美。
就是引导学生自己拿起笔来从作品中借鉴美、模仿美、表现美、创造美。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教育,是课程教学目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加强德育渗透,
提高未来劳动者素质的必要举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