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接点

合集下载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

浅谈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渗透1. 引言1.1 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可以说是不可忽视的。

作为中国人,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应该保持一种自豪感和自信心,将其传承下去。

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环境中,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我们需要通过英语来传播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中,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对文化的尊重和传统的热爱。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这些都是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借鉴和传承的宝贵资源。

通过教授孔子思想、儒家文化、中华美食、传统节日等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中华传统文化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英语学习中所涉及的内容。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课堂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了解,还可以让英语学习更加有趣和富有内涵。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素养和国际视野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性Moreover, incorporating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English teaching can help students develop a global perspective and foster respect for cultural diversity. It can also help students cultivate a sense of pride in their own cultural roots while simultaneously building bridges with other cultures.2. 正文2.1 传统节日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Traditional festival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glish teaching. By incorpo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such as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Festival, Dragon Boat Festival, and Qingming Festival into English classrooms, teachers can create a more immersive and eng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for students.2.2 中国古诗词在英语学习中的价值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

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

艺术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融入□高红升/文在初中英语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为了有效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综合素质全面性人才,更是为了使学生肩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艰巨任务。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使传统文化更好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通过这样的英语教学,推动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1 初中英语教学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现状在当前初中英语教学阶段,有些教师重视向学生教授英语文化而忽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与传承。

虽然教材中加入了很多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但学生却很难用英语来准确表述,无法深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降低了文化传播的力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不够重视在新课程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为了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在初中英语教材中已经加入了不少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如在七年级下册“I'd like some noodles”中加入的中国旗袍、中国传统美食面条、饺子、粥、麻婆豆腐、宫保鸡丁以及中国生日美食等传统文化元素。

这就意味着我国英语教育越来越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传统文化的渗入和传承。

但是,就现在的教学现状来看,部分英语教师的教学还停留在对教材内容中所包含的语言知识学习上,较为重视语法、句型的学习,忽视了教材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元素,忽略了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致使学生可以熟练地完成所布置的书写任务,但是却不能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合理的应用,更无法使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1.2 教学的缺失语言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同时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通过语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教师的教学目标仅仅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正确运用句型句式等方面。

所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是死记硬背的形式,没有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

中国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而在中国的高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中国传统文化凝结着数千年的历史和智慧,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可以增进学生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感。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来提升高中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深度。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包括诗词、文学、绘画、音乐、哲学、思想等方方面面。

这些传统文化无论是在价值观念、人文精神还是审美情趣上都对中国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高中英语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

二、如何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到高中英语教学中1. 传统文化在教材内容中的融入英语教材中可以选择一些和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或文章,比如《论语》中的名言警句、中国古代诗词,每篇课文后可以附加相关的介绍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

教师还可以选取一些现代作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掏掘其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并结合现实生活进行分析与思考。

2. 传统文化在语言技能中的应用在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成语、俗语等进行介绍和解释,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扩大词汇量和语感。

可以进行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口语、写作练习,比如以中国传统节日、历史人物等为话题进行口语表达,以中国传统文化为题材进行写作训练,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 传统文化在文化活动中的体现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通过举办中国传统节日活动、诗歌朗诵比赛、中国传统文化展览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加学生的情感投入和学习的主动性。

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1. 增强文化自信心通过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对自己的文化会更有自信,对英语学习也会更加有动力和热情。

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探讨

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探讨

小学英语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探讨摘要:英语是所有年龄层的重要课程,尤其是小学是英语的开始,各大学校都非常重视英语教育,使学生总体英语水平不断提升。

同时,初级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许多不完美的地方,目前大多数初级学校所使用的英语教科书,以西方文化为主,英语教科书中很少涉及到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他们的心理会逐渐成熟,他们的人格特征、世界观、人生观都会在小学阶段得到初步的发展,因此,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对于他们的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此,老师们要在英语教学中,将中华传统文化的有关知识融入到学生的学习之中,从而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策略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英语教学的积极作用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是教学发展的需要如何把中华优秀文化融入到英语课程中,人们还在不断地进行着研究。

英语专业在语言表达方式上与中国传统语言有很大不同,通过比较中华与西方的优秀文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专业知识,更好地提高他们的国际化意识,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

这是一个优秀的英语水平的展示。

老师们应该用英语来打开他们和外面世界的沟通之门,让他们把各种不同的文化结合起来,使英语成为创造中华优秀文化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中华优秀文化成为英语课程在我们国家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这说明英语和中华优秀文化相结合,是一种双赢的教育方式。

1.2有助于改善现存教学困境小学生正处在智力发展的初期,还没有形成独立学习和分辨的能力,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还不够透彻,对于英语课程的学习有天然的恐惧心理,而英语课程又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为背景,因此,在英语课程中,老师们必须将西方的历史和文化融入到课堂中去。

长期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为基础进行英语教学,会影响学生对于英语知识的价值观,从而对英语课程造成错误的理解,使他们觉得英语课程和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没有任何联系,他们所处的教学环境和英语课程没有很强的相似性,这不但会导致他们忽略了不同文化的融合,而且还会使他们对英语的兴趣慢慢下降。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文化自信和道德修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合理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以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国文化,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一、中国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1.语言表达与成语教学英语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语言,而中文则注重象征性和意境的表达。

融合中文的象征意义和英语的实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认知。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古诗词的韵律进行英文的朗诵或翻译,让学生通过表达感受到中西文化的差异和魅力。

同时,可以适当引导学生运用成语来描述人物、描绘场景,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词汇量,又能增强他们的形象思维和创造力。

2.传统节日与英语习俗中国拥有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活动时刻。

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节日的背景和内涵,引导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习俗,并进行对比与交流。

例如,通过讲解中国春节的习俗,教授与之相对应的英语表达,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增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故事与民间传说的讲解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很多传说和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价值观念。

通过讲解这些传说和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培养他们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比如,教师可以讲解《孔子的故事》,引领学生欣赏孔子的智慧和品德,同时通过对这些故事的英文说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二、教学策略1.设计交际任务根据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设计一些与之相关的交际任务,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并熟悉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例如,让学生组织角色扮演,模拟古代中国的生活场景,通过对话展示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价值和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价值和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价值和策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和传承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

在全球化背景下,深厚的文化根基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固支撑,必须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资源,又可作为国内外文化交流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关键法宝。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能够显著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充分发挥英语语言作为文化载体的作用,进一步激发英语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英语教育工作者应将文化平等理念融入教学目标,推动教学内容、模式和实践环节的,从而更好地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价值引领目标。

一、融合文化平等理念,发挥整合凝聚价值其一,英语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应将英语语言置于中国母语文化环境中,通过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从根本上转变英语教学以英语文化输入为主要目标的情况,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历史渊源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向学生传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理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思想共识。

其二,英语教师应注重在英语教学中讲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包容、整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让学生明确,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英语学习并非要取代英语文化和思想,而是在扎实掌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同时,整合各国优秀文化思想共识,汇聚为前进的知识智慧和创新的力量源泉,从而实现通过英语学习增强个人和国家发展精神动力的目标,发挥英语教学减轻多元化思想发展阻力的积极作用。

二、完善课程内容结构,发挥德育教化价值其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英语教学,需要英语教师深入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包括中华传统美德、道德典范等,与新时代的“榜样力量”相契合,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力,助力抽象枯燥的价值观变得更加生动具体。

中华传统文化如何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中华传统文化如何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艺术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如何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李文晶/文全球化的进程加快了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如何增强文化软实力,让中华文化“走出去”成为高校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在当前背景下,让高职学生增强文化自信,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一项重要的学科培养目标。

本文以实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合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通过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多元文化交流能力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1 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悠久: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传承至今依然没有断绝。

(2)文化底蕴深厚:中华传统文化涵盖了丰富多样的领域,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等,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和文化遗产。

(3)强调礼仪: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礼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尊重与和谐相处。

礼仪在社交、家庭、职场等各个方面都有体现。

(4)尊老爱幼: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尊重长辈和关爱年幼的人。

尊重长辈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念之一,也是家庭和社会关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尊重传统:中华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传统价值观念和文化传承,强调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传统文化在中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为民族文化的瑰宝[1]。

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养成跨文化思维,树立跨文化交际意识,还可以通过文化比较,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从而树立文化自信心,自觉主动地传承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助力中国文化走出去。

2 中华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融合的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有了很大提高。

坚持中华文化“走出去”,凸显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

中华传统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融入英语教学中,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2]。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效融合的路径例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效融合的路径例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效融合的路径例析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通过分析相关理论和实践案例,探索合理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研究发现,将英语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理解,增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

这种融合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文化自信心。

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注重传统文化的引入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英语教学;融合路径;教学方法;学习效果;文化自信心中国是一个文明悠久、拥有丰富传统文化的国家。

而如今,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英语作为一种世界性语言,在中国的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在这个背景下,如何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小学英语教学有效融合,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而英语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国际视野的重要途径,将两者结合起来,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以实现教育目标的双赢。

一、文化背景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和艺术内涵,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而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提高英语的学习效果[1]。

在词汇教学中融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学单词"dragon"(龙)时,可以通过引入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龙的神话故事,如《西游记》中的龙王故事,让学生对这个词汇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将其与相关的世界文化联系起来,提高学生的词汇记忆和运用能力。

在口语表达的教学中引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

通过学习中国诗词、成语等文化元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表达的准确性和流利性。

比如,在教学用词"be a good sport"(做一个好的运动员)时,可以引用中国成语"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通过讲解其含义,激发学生做一个坚强、永不放弃的人的信念,从而提高学生对运动精神的理解和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找准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连接点
作者:徐静芳
来源:《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2020年第01期

【摘 要】当今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对英语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西方文化的
传授,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际时出现“中国文化失语”现象。
从实践的角度,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3-0039-03
【作者简介】徐静芳,江苏省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无锡,214001)高中英语教研
员,高级教师,省教科研系统先进个人。

“中国文化失语”是目前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长期以来,英语教材和英语教学
普遍忽视对学生进行中国本土文化的灌输,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常常对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
技能的传授很重视,而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意识比较淡薄,导致学生在跨文化交流
中不能很好地用英文去表达本土文化而屡屡出现母语文化失语现象,更别说形成自己独到的观
点进行表达了。因此,加强对高中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树立弘扬中华文化的思想和意
识,在当今中西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时代语境中,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时代意义,它是时代赋予
我们广大英语教师的使命。

在具体教学实践中,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最关键的是教师
应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选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为学生提供分析和鉴赏不同文化、提升
跨文化意识的语言情境[1],努力创设有效的输入途径,不断拓展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的机会,
找准英语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佳连接点。因此,笔者认为在实际教学中可以运用以下教学
策略。

一、巧借单元主题,拓展输入机会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年版课标”)明确指出:“主
题”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范围或主题语境,对主题意义的探究应是学生学习语言的最重要内
容,所有主题语境都应包含中外文化的范畴。因此,教师可以巧借单元主题,选择与之相关的
优秀中华文化内容进行渗透。

例如,《牛津高中英语》(译林版,下同)M8U2(模块八第二单元的简称,体例下同)
单元主题是关于人类的通用语——音乐,教师可依托教材主题,巧妙引入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介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绍。教师可把自己收集、整合的有关中国传统音乐(Chinese traditional music)的素材作为教
材内容的补充和拓展,让学生不但知道有爵士乐(jazz)、节奏蓝调(R&B)和摇滚(rockand
roll),还应了解我国民族音乐(Chinese folk music);不但知道吉他(guitar)、钢琴(piano)
和小提琴(violin),还知道二胡(erhu)等国粹乐器。要让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拓展阅读材料,
了解中国传统音乐蕴含的传统文化精髓的价值,理解和感知中华民族独特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精
神,提升文化自信,并尝试用英语表达中国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巧设输入途径,搭建输入平台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交往能力和表达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英语素材输入的质与
量。因此,教师要创设各种有效途径,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搭建平台。

1.鼓励文化知识积累。中国有许多谚语、名言,把它们翻译成英语后也朗朗上口,而且与
英语的一些谚语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教师可将这些名言收集、整理,并每天利用课前两分
钟,将之渗入课堂,如It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活到老,学到老),Well begun,half done.
(事半功倍)等,鼓励学生记忆并做好记录,有意识地进行积累。此外,教师还可以向高中生
推荐一些富有中华文化元素的英文作品或书籍,如《论语》(英文版)、《中国古典诗词》
(中英文对照)、中国四大名著(英文版)等,以及21st Century,Beijing Review,China
Daily等经常刊载中国传统文化内容的报刊。这不仅能拓宽高中生的视野,激发其学习英语的
兴趣,还能唤醒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2.培养文化节目收视习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是一档向世界译介真实中
国的好节目。其宗旨是在国际视角下生动地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
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理解中国、认同中
国。教师可以向高中学生推荐此类节目,在让学生学到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的英文表
达的同时,加深对当前中国形势与政策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收看介绍中国传统
文化的英语电视节目,如介绍中国饮食文化的英文版的《舌尖上的中国》(A Bite of
China)。

三、巧挖课程资源,强化内涵理解
英语课程的育人总目标是“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而在这全球化背景下,教师应帮助学生“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精华,并且在
跨文化沟通中传播中国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教材虽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部分,是发
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但目前的教材体系中,中华文化的比例
明显不足,因此,教师要善于开发和整合课外的英语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文化补充。[2]

1.立足教材,增加和补充中国文化内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由于中国本土文化内容在高中教材中所占比例不足,不利于学生对中国文化形成全面的
认知,也不利于全球化背景下学生跨文化沟通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在文化教学过程中要根
据教材内容适时增加和补充中国文化。[3]例如,M9U2的Reading The Acropolis Now(今日卫
城),文本向我们介绍了希腊卫城的构造、历史、毁坏、历史上的修复情况以及20世纪70年
代以来希臘政府为保护历史文化遗迹所作的努力。教师在讲授此教材内容时可介绍我国的历史
文化遗存,如圆明园。一方面可激活学生关于文化遗产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可帮助学生更全
面地了解圆明园的历史,增强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

2.立足本土,开发和利用中国文化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教师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应积极主动
地关注所在地域的乡土文化,甄别、挑选有时代价值的乡土文化资源,并有效地渗透到高中日
常英语教学中。[4]

例如:3100多年前泰伯(又称太伯)来到无锡,他带来的中原文化与无锡土著文化慢慢
融合,形成了独特的吴文化,开创了江南文明,成为吴文化的发祥地,也造就了吴地历史上的
第一次辉煌。在英语教学中,无锡本地的英语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挖掘当地吴文化,并用英语
宣讲吴文化,来提高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感受吴文化的魅力,提升文化自信。具体实施
中,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选取小组共同感兴趣的某一历史文化保护旧址或有关吴文
化的话题,如对“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收集资料,整理翻译,最后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在全
班展示。这一过程不仅能为学生创设英语语言输出机会,促进学生熟练地运用英语知识,还可
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家乡文化的热情,增进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
发扬的自觉性。

四、巧推社团活动,助力内化与传播
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课堂上,更要延伸到高中生的日常学习
和生活中。强化课外教学活动中的文化意识渗透,开展英语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有关活动,能
调动高中生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从而使高中生在实践中将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和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传承得到完美结合。

2017年版课标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发挥学科特点,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好
课外学习活动。巧推社团活动,可以加强学生用英语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能力。例如:举办介
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英语配音比赛,举办英语学习专栏,成立文化英语
角,成立英语学习俱乐部或用英语来表演中国的传统剧目,以及开展文化周、过中国节等等。
通过开展这些丰富多彩的、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英语社团活动,可让学生摆脱“死学”英语的尴
尬状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积极性,帮助学生利用英语去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让学生
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内化英语知识并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实现英语与
传统文化的融合。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在改革、优化英语课堂教学的同时,举办丰富多彩的
社团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重要推
手。

【参考文献】
[1]高洪德.从文化知识到文化品格,英语教学怎么做?[J].英语学习:教师版,2017
(7):6-7. [2]刘珏.英语教学中塑造学生文化品格的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7(3):9-
14.

[3]李志辉,邵晓霞.高中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内容整合探析[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19(5):22-27.

[4]宋維华.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6(3):
68-7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