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作业四

合集下载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四》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四》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四》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练习四》主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的运算方法,提高学生对整数四则运算顺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对整数四则运算顺序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应用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对运算顺序产生混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针对性地进行辅导,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序,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序及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适量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道具:准备一些教学道具,如小卡片、算盘等,增加课堂趣味性。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计算费用等,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整数四则运算的顺序及运算方法,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典型例题,教师进行讲解和指导,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些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运算顺序的重要性,提醒学生注意事项。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平均数练习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平均数练习 |苏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5平均数练习|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 新课导入:教师讲解平均数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教师呈现几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

4. 动手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平均数的理解。

5.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课后作业:布置与平均数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操作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

3. 单元测试:进行与平均数相关的单元测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 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七、教学资源1. 教材: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2. 教学课件:制作与平均数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3. 教学工具:计算器、尺子等。

八、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教学过程的设计,特别是案例分析和动手操作环节。

这两个环节是学生理解和运用平均数概念的关键步骤,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平均数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计划及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计划及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内容包括:条形统计图的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统计表的填写和制作。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本知识,能够通过它们来了解和分析数据,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如何将数据整理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来分析数据,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能够通过它们来分析数据。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数据的重要性,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达数据,增强对数据的敏感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制作条形统计图和填写统计表。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分析数据,了解数据背后的信息。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同时,采用“分组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共同探讨数据的奥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统计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2.准备制作条形统计图的工具,如直尺、彩笔等。

3.准备统计表的模板,让学生填写。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平时是如何了解一个人的身高、体重等信息的?学生可能会说通过测量,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如果要了解一个班级学生的身高、体重等信息,应该如何进行呢?由此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已经制作好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觉得这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如何制作的?它们有什么作用?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回答问题。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1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统计数据,如成绩表、销售排行榜等。

但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他们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能够自己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获取信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知道条形统计图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

2.学生能够自己绘制条形统计图,掌握绘制的基本步骤。

3.学生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4.学生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和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以及如何从图中获取信息。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黑板等教学用具。

2.准备条形统计图的实例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成绩等。

3.准备绘图工具,如直尺、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成绩等数据,引导学生关注统计数据,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和绘制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条形统计图。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国庆作业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国庆作业

知识梳理第一单元升和毫升1.容量的含义: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多少,就是它的容量。

为了准确测量或计量容器的容量,要使用统一的单位:升或毫升。

2.升:计量水、油、饮料等液体的多少,通常用升作单位。

升可以用字母“L”表示,1升即1L。

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L。

(不计壁厚)3.毫升:计量比较少的液体,通常用毫升作单位。

1毫升水大约有18滴。

毫升可以用字母“mL(ml)”表示,1毫升即1ml。

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为1ml。

(不计壁厚)4.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是1000,即1升=1000毫升或1L=1000ml。

5.生活中的升和毫升的运用:生活中一杯水大约250毫升;一个高压锅大约盛水6升;一个家用水池大约盛水30升;一个脸盆大约盛水10升;一个浴缸大约盛水400升;一个热水瓶的容量大约是2升;一个金鱼缸大约有水30升;一瓶饮料大约是400毫升;一锅水有5升,一汤勺水有10毫升;一个健康的成年人血液总量约为4000-5000毫升;义务献血者每次献血量一般为200毫升。

第二单元两、三位数除以两位数1.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2)计算时从高位算起,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除以除数,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用前三位除以除数;(3)除到被除数的第几位,商就写在这一位上;(4)注意:余数要比除数小。

(5)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中,被除数的前两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商是两位数;被除数的前两位小于除数,商是一位数;(6)试商时,用四舍五入法将除数看作最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若除数看大,则初商可能偏小;若除数看小,则初商可能偏大;2.除法算式中各数字的关系:基本模型: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商=(被除数-余数)÷除数3.商不变的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若有余数,余数跟着被除数和除数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4.周期问题:同一事物依次重复出现叫作周期现象,按周期排列的物体总是一组一组出现的,至少观察两组物体才能发现规律。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老师布置课课练家庭作业习题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老师布置课课练家庭作业习题

一、口算。

二、计算,带☆的要验算。

552÷69= 608÷32= ☆982÷32=510÷85= 208÷24= ☆289÷17=三、填空。

1、试商时可以把除数32看成( )来试商,初商可能会偏( )要改( )。

2、试商时可以把除数48看成( )来试商,初商可能会偏( )要改( )。

3、做除法时要注意: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 )。

4、某种商品降价一半后,原来可以购买该种商品20件的钱,现在可以购买( )件。

5、520除以( ),商是23,余数是14。

6、学校去年三个季度共用电972千瓦时,平均每个月用电( )千瓦时。

7、若A -B =C ,已知A +B +C =150,A =( )。

若A ÷B =C ,已知A +B ×C =180,A =( )。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山田奶牛厂每天能向市场供应鲜牛奶300箱,高钙奶260箱,一辆卡车一次能运40箱,这辆卡车要运多少次才能把这些牛奶全部运完?2、小明的爷爷坐火车从北京返回南京,已知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大约是736千米,火车大约每小时行92千米,如果火车是上午10:00从北京火车站出发,小明就在什么时间到车站接爷爷?3、小梅到动物园游玩,从狮子馆到熊猫馆走了12分钟。

(1)她用同样的速度从熊猫馆到海豚馆要走多少分?(2)她用同样的速度朋海豚馆到大象馆走了15 分钟,海豚馆到大象馆多多远的距离?14×5= 47×8= 98÷14= 204-186= 640÷16= 84-16= 640÷4÷80= 54×4= 630÷70= 68×7= 800÷80= 370+90= 90÷15= 50×16= 500÷25= 76÷19=狮子馆 大象馆 海豚馆290米696米522米一、口算二、用竖式计算610÷63= 183÷38= 721÷18=329÷25= 359÷57= 253÷73=三、填空1、240分=( )时 96个月=( )年 48时=( )日 200)分( )秒 450分=( )时( )分 258÷39里最大可以填( ), ÷39 )。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如何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展示数据,从而达到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目的。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据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让学生逐步掌握制作方法。

同时,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可能还停留在形象的阶段,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内涵,如每个条形的长度代表数据的多少,条形之间的距离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它们的作用。

2.让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3.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内涵,如每个条形的长度代表数据的多少,条形之间的距离等。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讨论等方式,掌握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PPT、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样本。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运动员的成绩,引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它们的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样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如条形统计图中的每个条形的长度代表数据的多少,条形之间的距离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统计主题,如家庭人口、班级人数等,然后让学生根据所选主题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老师布置课课练家庭作业习题

(完整版)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老师布置课课练家庭作业习题

一、口算。

二、计算,带☆的要验算。

552÷69= 608÷32= ☆982÷32=510÷85= 208÷24= ☆289÷17=三、填空。

1、试商时可以把除数32看成( )来试商,初商可能会偏( )要改( )。

2、试商时可以把除数48看成( )来试商,初商可能会偏( )要改( )。

3、做除法时要注意:每次除得的余数都必须比除数( )。

4、某种商品降价一半后,原来可以购买该种商品20件的钱,现在可以购买( )件。

5、520除以( ),商是23,余数是14。

6、学校去年三个季度共用电972千瓦时,平均每个月用电( )千瓦时。

7、若A -B =C ,已知A +B +C =150,A =( )。

若A ÷B =C ,已知A +B ×C =180,A =( )。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山田奶牛厂每天能向市场供应鲜牛奶300箱,高钙奶260箱,一辆卡车一次能运40箱,这辆卡车要运多少次才能把这些牛奶全部运完?2、小明的爷爷坐火车从北京返回南京,已知北京到南京的铁路长大约是736千米,火车大约每小时行92千米,如果火车是上午10:00从北京火车站出发,小明就在什么时间到车站接爷爷?3、小梅到动物园游玩,从狮子馆到熊猫馆走了12分钟。

(1)她用同样的速度从熊猫馆到海豚馆要走多少分?(2)她用同样的速度朋海豚馆到大象馆走了15 分钟,海豚馆到大象馆多多远的距离?14×5= 47×8= 98÷14= 204-186= 640÷16= 84-16= 640÷4÷80= 54×4= 630÷70= 68×7= 800÷80= 370+90= 90÷15= 50×16= 500÷25= 76÷19=狮子馆 大象馆 海豚馆290米696米522米一、口算二、用竖式计算610÷63= 183÷38= 721÷18=329÷25= 359÷57= 253÷73=三、填空1、240分=( )时 96个月=( )年 48时=( )日 200)分( )秒 450分=( )时( )分 258÷39里最大可以填( ), ÷39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作业四
一、填空题。

(23分)
1、把23看成()来试商,初商可能会偏(),就要改()。

把78看成()来试商,初商可能会偏(),就要改()。

2、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要先看被除数的前()位,前两位不够再看(),到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的上面,特别要注意每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

3、()÷34=25……□,□最大是(),这时被除数是()
4、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就得到一条(),把线段的两端(),
就得到一条()。

经过一点能画()条直线,经过不在一直线上的4点可以画()条直线。

5、我现在认识了()种不同类型的角,从小到大排一排
()。

6、1平角=()度,1周角=()度,1周角=()平角=()直角
二、判断题。

(12分)
1、当余数比除数大时,说明试商偏大了。

()
2、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
3、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
4、用10倍的放大镜看一个30度的角就变成了300度的角。

()
5、大于90度的角都是钝角。

()
6、小超画了一条4厘米长的直线。

()
三、计算题。

(15分)
1、口算题。

(5分)
48÷16=360÷6=5×14=480÷8÷4=460÷23=
320÷4=450÷90=750÷25=800÷8÷2=25×4=
2、竖式计算。

(10分)
①272÷34=②350÷58=③793÷26=
验算
四、操作题。

(14分)
1、画一条直线,并在这条直线上截取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2、量出下面各个角的度数。

3、
以上面的射线为角的一条边,用量角器画40度、85度、155度的角。

五、应用题。

(36分)
1、晓钢要做300个卡片,已经做了76个,剩下的分给28个同学去做,平均每人要做几个?
2、小红从家到学校845米共走了13分,她用同样的速度,从家到新华书店有520米,要走几分?
3、幼儿园小班有25名小朋友,中班有39名小朋友,中班比小班多做纸工350个。

平均每个小朋友做多少个纸工?
4、用一个杯子向空瓶里倒水,倒进了3杯水,连瓶共重330克,倒进了8杯水,连瓶共重580克。

算一算,一杯水重多少克?这个空瓶重多少克?
5、先找规律,再按规律计算。

①1+2+3=2×3
②1+2+3+4+5=3×5
③1+2+3+4+5+6+7=()×()
④11+12+13+14+15+16+17=()×()=()
⑤25+26+27+28+29+30+31+32+33=()×()=()
你能仿照着,也编一道题吗?算出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