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2014年S版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教材

第一单元神话与传说1 鲧禹治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能讲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鲧禹父子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崇高精神,感悟我国远古先民的智慧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3、体会神话故事想象丰富、情节离奇的特点。
4、认识“壤”字,会写“汪、壤、烫”3个字。
掌握“一片汪洋、息壤、滚烫”等词语。
教学重点:理解鲧禹父子分别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教学难点:体会这个神话故事揭示的意义。
教学准备:要求学生查阅有关鲧禹治水的相关资料。
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交流,导入课文1、让学生说说读过哪些我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并说说读后的感受。
2、总结学生的感受。
3、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
5、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让学生说说鲧禹治水的相关故事。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介绍《山海经》(这篇课文取材于我国先秦时期主要记录古代神话、地理等方面内容的古籍《山海经*海内经》。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古籍。
一般认为主要记述的是古代神话、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古史、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原来是有图的,叫《山海图经》,魏晋以后已失传。
《山海经》记载了许多诡异的怪兽以及光怪陆离的神话故事,长期被认为是一部荒诞不经的书。
有些学者则认为《山海经》不单是神话,而且是远古地理,包括了一些海外的山川鸟兽。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对《山海经》的了解,如果学生说的不全,老师出示资料补充。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认识生字,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想一想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让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定要给足时间,让学生边读边思考。
】3、认读生字①出示生字“壤”(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组成词语)②比较字形:壤嚷攘4、理解词语汪洋——形容水势浩大的样子。
哀求——苦苦请求。
祈求——请求;恳切地希望得到。
斥逐——排斥,驱逐。
息壤——古代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陆羽与〈茶经〉》教案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陆羽与〈茶经》教案—师解说。
(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
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
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茶艺是一种文化。
起源于,与文化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的关系等.是谁让茶的地位这么高呢)ﻭ2。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ﻭ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ﻭ1.出示词语,积累运用。
(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ﻭ自读词语.同伴互助,理解词语意思.煎茶:把茶放入水中煮沸,使所含的成分进入水中。
ﻭ吭声:出声;说话。
多用于否定式.如本文中的:陆羽没有吭声。
舀水:用瓢、勺等取水。
ﻭ功名利禄:功名,旧指科举或职名称;禄,旧称吏的奉给。
指科举应试考中以后升.泛指名利地位。
如火如荼:荼,茅、芦等植物开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形容军容壮盛,后多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等。
ﻭ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千载难逢:载,年;逢,遇上,碰到。
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
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ﻭ2.浏览课文,说说每个词语在文中指的是谁ﻭ如:()为了(),放弃了(功名利禄),我觉得他()。
【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应用和表达能力训练,也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ﻭ3.自由读课文,读准音.梳理课文故事条理.把课文分成四部分.ﻭ和同桌讨论:课文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情哪些段落写到了《茶经》4.默读课文,说说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ﻭ第一部分从茶乡想到陆羽。
ﻭ第二部分辨别江水的故事.ﻭ第三部分拒绝作,撰写《茶经》.第四部分周游**地,推广茶艺.ﻭ其中二、三、四部分可以合并为一部分用事例表现陆羽。
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一章:课文《长城》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长城的雄伟壮丽。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掌握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认读与运用。
2. 对长城的历史意义和爱国情怀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与长城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长城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交流对长城的认识。
2.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书写。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长城的感悟,培养爱国情怀。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第二章:课文《三亚落日》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亚落日的美丽景色。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掌握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认读与运用。
2. 对三亚落日景色描绘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3. 与三亚落日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三亚落日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交流对美景的认识。
2. 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理解课文内容。
3. 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认读、书写。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三亚落日的感悟,培养审美情趣。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第三章:课文《春日》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日的美好气息。
2. 学习生字词,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内容的掌握与感悟。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准确认读与运用。
2. 对春日景色的描绘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
2. 生字词卡片。
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一章: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一、教材分析:二、教学目标: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第二章: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三、教学内容:本册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运用四个方面。
在阅读方面,主要学习叙事、描写、说明、议论等各种文体的文章;在写作方面,主要练习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种文体的写作;在口语交际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交际能力;在语文综合运用方面,主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课时安排:本册教材共安排了30课时,其中阅读15课时,写作10课时,口语交际3课时,语文综合运用2课时。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五、教学方法:本册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六、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教学卡片等辅助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利用网络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七、教学评价:本册教学评价主要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等多种方式进行。
对学生的阅读理解、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运用能力进行全面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反馈与调整:根据教学评价结果,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进度安排九、教学计划:本册教学计划按照教材的顺序进行,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相互衔接。
十、进度安排: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教学时间为5课时。
具体进度安排如下:1. 第一单元:1-5课时2. 第二单元:6-10课时3. 第三单元:11-15课时4. 第四单元:16-20课时5. 第五单元:21-25课时6. 第六单元:26-30课时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六章:第一单元教学设计十一、单元概述: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通过学习描写自然风光、表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计划核心提示:本学期将迎来小学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学期,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两个班的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本学期将迎来小学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学期,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两个班的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
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教材分析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神话与传说,人间天平,科学与发现,情暖人间,中华文化,校园畅想曲。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
这六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学习链接”,全册安排“安排“学习链接”五次,分别在11课《飞天梦圆》、16课《穷人》、21课《青花》、22课《陆羽与<茶经>》、23课《敦煌壁画》。
“语文百花园”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由“温故知新”、“口语交际”或“语文大课堂”、“习作”三个栏目组成。
其中,“温故知新”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和“语文大课堂”分别安排了四次和两次,“习作”安排了六次。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勇于探索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学)案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教学计划核心提示:本学期将迎来小学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学期,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两个班的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本学期将迎来小学毕业考试和升学考试,是最关键、最重要的一个学期,对学生、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大的挑战。
两个班的学生通过近六年的学习,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比较感兴趣,基础知识掌握比较扎实,平时能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开展一些语文课外实践活动,但班级中也有个别学生由于低年级时的基础不扎实,以致于现在的成绩很不理想。
本学期将教给学生合理的学习与复习方法,奠定好良好的语文基础,使他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一、教材分析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六个专题,依次是:神话与传说,人间天平,科学与发现,情暖人间,中华文化,校园畅想曲。
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1篇。
这六组教材的编排体例与高年段前三册一致,每组由“导语”“课例”“语文百花园”三部分组成。
课例包括4—5篇课文。
每篇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后也有思考题。
部分课文后面安排了“学习链接”,全册安排“安排“学习链接”五次,分别在11课《飞天梦圆》、16课《穷人》、21课《青花》、22课《陆羽与<茶经>》、23课《敦煌壁画》。
“语文百花园”依然作为一个独立的栏目,由“温故知新”、“口语交际”或“语文大课堂”、“习作”三个栏目组成。
其中,“温故知新”安排了六次,“口语交际”和“语文大课堂”分别安排了四次和两次,“习作”安排了六次。
二、教学目标1、通过本册课文的教学,要使学生了解祖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勇于探索和革命前辈献身革命的崇高品质,了解劳动人民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了人类作出贡献,受到热爱党、热爱人民的思想教育;还要使学生从一些写景状物的文章中学习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正确思想方法,受到保护生态环境的启蒙教育。
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一章:课文《北京的春节》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体会作者对北京春节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课文的朗读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文化内涵。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文化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北京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北京春节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书写,并进行组词练习。
4.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的朗读。
第二章:课文《三亚落日》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感受三亚落日的美丽和壮观。
2.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感。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课文的朗读和表达。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景色描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三亚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三亚落日的兴趣。
2.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感受三亚落日的美丽。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书写,并进行组词练习。
4. 朗读练习:学生分组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的把握。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课文的朗读。
第三章:课文《索桥的故事》一、教学目标1. 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感受索桥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2. 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和运用。
3. 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提高语感。
小学语文(S版)六年级下册(第十二册):《陆羽与〈茶经〉》教案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欣赏茶艺表演的录象资料。
师解说。
(茶艺是一种生活艺术。
茶艺多姿多彩,充满生活情趣,给饮茶人以高尚、美好的享受,给表演带来活力。
茶艺是一种人生艺术。
人生如茶,在紧张繁忙之中,泡出一壶好茶,细细品味,通过品茶进入内心的修养过程,感悟苦辣酸甜的人生,使心灵得到净化。
茶艺是一种文化。
起源于中国,与中国文化的各个层面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自古以来,插花、挂画、点茶、焚香并称四艺,尤为文人雅士所喜爱。
茶艺还是高雅的休闲活动,可以使精神放松,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化解误会和冲突,建立和谐的关系等。
是谁让茶的地位这么高呢?)2.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中国茶文化以及陆羽的资料。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词语,积累运用。
(煎茶、舀水、吭声、功名利禄、如火如荼、源远流长、千载难逢、博学多才)自读词语。
同伴互助,理解词语意思。
煎茶:把茶放入水中煮沸,使所含的成分进入水中。
吭声:出声;说话。
多用于否定式。
如本文中的:“陆羽没有吭声。
”舀水:用瓢、勺等取水。
功名利禄:功名,旧指科举或官职名称;禄,旧称官吏的奉给。
指科举应试考中以后升官发财。
泛指名利地位。
如火如荼:荼,茅、芦等植物开的白花。
像火那样红,像荼那样白。
原形容军容壮盛,后多形容声势浩大、气氛热烈等。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流程很长。
比喻历史悠久。
千载难逢:载,年;逢,遇上,碰到。
一千年也难得碰到一次。
形容机会非常难得。
博学多才:学识渊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2.浏览课文,说说每个词语在文中指的是谁?如:()为了(),放弃了(功名利禄),我觉得他()。
【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应用和表达能力训练,也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3.自由读课文,读准音。
梳理课文故事条理。
把课文分成四部分。
和同桌讨论:课文从什么话题开始谈到了陆羽的?主要写了陆羽的哪几件事情?哪些段落写到了《茶经》?4.默读课文,说说四部分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从茶乡想到陆羽。
第二部分辨别江水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