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工作原理

冯诺依曼结构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伊曼结构是一种用于设计和构建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框架。
它由物理机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控制器等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在计算机里扮演着特定的角色。
这种结构的核心思想是将数据和指令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器中,并且用相同的方式处理它们,这使得计算机更加灵活、功能更加强大。
冯·诺伊曼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五个基本步骤:取指令、解码指令、执行指令、访存和存储结果。
以下是冯·诺伊曼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的详细介绍:1.取指令: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通过控制器从内存中获取下一条指令。
指令通常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组成,操作码告诉计算机应该执行哪种操作,操作数则提供操作的数据。
2.解码指令:取回的指令通过解码器被解析和执行,解码器根据操作码确定应该执行什么操作,并将操作数发送到合适的部件。
3.执行指令:CPU根据解码后的指令执行操作,例如进行算术运算、逻辑运算、数据传输等。
4.访存:如果指令需要从内存中读取或写入数据,CPU会发送地址到内存控制器并从内存读取数据或写入数据。
5.存储结果:执行完操作后,CPU将结果存储到内存中或将其发送到输出设备,展示给用户。
冯·诺伊曼结构的关键特点包括:1.存储器分离:数据和指令被存储在同一个存储器中,并且以相同的方式处理。
这种结构使得计算机有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2.控制器的作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管理和协调其他部件的工作,确保计算机按照正确的顺序执行指令。
3.程序是数据:在冯·诺伊曼结构中,程序是一系列存储在内存中的指令,这些指令可以被任意顺序地执行。
这使得计算机能够灵活地处理各种任务。
4.过程式计算:冯·诺伊曼结构计算机使用过程式编程方法执行计算任务,即按照指令的顺序逐步执行计算任务。
总的来说,冯·诺伊曼结构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中央处理器依次从内存中取指令、解码指令、执行指令、访存和存储结果的方式进行的。
计算机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

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用来接受用户输入的原始数据 和程序,并将它们变为计算机能识别的二 进制数存放到内存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 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用于将存放在内存中由计算 机处理的结果转变为人们所能接受的 形式。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 印机等。
微机显示系统由显示器和显示控制适配卡 (Adapter,简称显示适配卡或显示卡)组成。 显示器 显示器又称监视器(Monitor),是微机系统的标 准输出设备,它能快速地将计算机输入的原始信 息和运算结果直接转换成人能直接观察和阅读的 光信号,输出信息可以是字符、汉字、图形或图 像。 按所使用的器件,显示器可分为以阴极射线管为 核心的CRT显示器与平板显示器。 显示器的主要技术指标:像素、点距和分辨率、 扫描方式。
Mn
DRAM
外存 n
低成本
外存 外存 ... 1 2
外存
硬盘、光盘、U盘等
信息的存储单位
位(Bit):度量数据的最小单位
字节(Byte):最常用的基本单位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1 0 0 1 0 1 0 1 =27+ 24+ 22+ 20 K 字节 1K = 1024 byte M(兆)字节 1M = 1024 K G(吉) 字节 1G = 1024 M T(太)字节 1T = 1024 G
微机结构示意图
地址总线 AB
CPU
存 储 器
I/O 接 口
输 入 设 备
I/O 接 口
输 出 设 备
数据总线 DB
控制总线 CB
微机的硬件由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构成; 输入/输出设备通过I/O接口与系统相连; 各部件通过总线连接。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组成原理知识点汇总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一门计算机科学基础课程,它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结构和系统软件两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知识点的汇总:
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
2. 计算机的存储器层次结构:主要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存、内存和外存,每一级存储器速度和价格都有所不同。
3. CPU的工作原理:CPU主要由控制器和ALU两部分组成,通过不同的指令和数据进行运算和控制,实现程序的执行。
4. 指令系统和编程:计算机执行的所有程序都是由一系列指令组成的,不同的指令可以执行不同的操作。
5. 总线和I/O系统:总线是连接不同部件的主要通道,而I/O系统则负责计算机与外部设备的数据传输和控制。
6. 中断和异常:计算机系统在执行程序时可能会遇到不正常的情况,这时就需要通过中断和异常机制来处理。
7. 计算机系统的性能分析与优化:通过各种性能指标和分析方法,可以对计算
机系统的性能进行评估和优化,以实现更高效的计算。
以上是计算机组成原理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掌握它们对于理解计算机硬件和系统软件的设计和优化有重要的作用。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及工作原理理解

一、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概念及发展1.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定义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也称为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结构。
它的特点是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来指挥计算机操作,将程序和数据存储在同一存储器中,并且采用顺序执行的方式来完成计算任务。
1.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发展历程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最早由匈牙利裔美国数学家冯·诺依曼在上世纪40年代提出,随后逐渐被应用于计算机系统中。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提出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架构。
1.3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应用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在现代计算机系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个人电脑、工作站、服务器等各种类型的计算机系统,它为计算机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基本框架,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石。
二、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工作原理及要素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指令执行、数据存储和传输等基本操作,具体表现为程序和数据在存储器中的位置、指令执行的顺序和方式、数据的读写操作等内容。
2.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要素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要素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系统总线等部分,它们协同工作,完成计算机的各种功能。
三、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价值和意义3.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价值冯·诺依曼体系结构为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应用提供了基本范式,使得计算机能够完成复杂的运算和数据处理任务,具有高效、可靠和灵活的特点。
3.2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意义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意义在于它为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基本框架,推动了计算机系统的进步和发展,成为计算机科学的基础理论。
四、个人观点及理解从理论上来说,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的提出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成为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架构,提高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处理能力。
简述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简述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自动进行数据处理的电子设备,它的基本工
作原理是通过执行指令来完成各种任务。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主
要包括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三个方面。
首先,数据输入是指将外部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这些数据
可以来自键盘、鼠标、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
当数据输入到计算
机后,计算机会将这些数据存储到内存中,以便后续的处理和操作。
其次,数据处理是计算机的核心工作,它通过中央处理器(CPU)来执行各种指令,对输入的数据进行运算、逻辑判断、存储等操作。
CPU是计算机的大脑,它能够根据程序中的指令来进行各种运算和
逻辑判断,从而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和操作。
最后,数据输出是指将经过处理的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如显
示器、打印机、音响等。
通过这些外部设备,用户可以看到计算机
处理后的结果,或者将结果输出到纸张、屏幕、音响等介质上。
除了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这三个基本工作原理外,
计算机还涉及到存储器、总线等硬件设备,以及操作系统、应用软
件等软件系统。
存储器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总线用于连接各种硬件设备,操作系统则是计算机的基本管理系统,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的资源、调度任务、提供用户界面等功能,而应用软件则是用户用来完成各种具体任务的工具。
总的来说,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数据输入、数据处理和数据输出来完成各种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共同协作,实现对数据的处理和操作。
通过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运行机制,从而更好地利用计算机来完成各种任务。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一、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任何一台计算机,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功能部件组成,其结构框图如网1—1所示。
1.运算器运算器是对数据进行运算的部件,它能够快速地对数据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算术运算及“与”、“或”、“非“等逻辑运算。
在运算过程中,运算器不断得到由存储器提供的数据,运算后把结果(包括中问结果)送回存储器保存起来。
整个运算过程是在控制器统一指挥下,按程序中绢诽的操作次序进行的。
运算器主要由算术逻辑单元(A小hme小L08ic Un入简称Aeu)、寄存器以及一些控制数据传送的电路组成。
算术逻辑单元是运算器中实现算术和逻辑运算的电路;寄存器是运算器中的数据暂存器,在运算器中往往设置多个寄存器,每个寄存器能够保存一个数据。
寄存器可以直接为算术逻辑单元提供参加运算的数据,运算的中间结果也可以保存在寄存器中。
这样,一个简单的运算过程就可以在运算器内部完成,避免了频繁地与存储器打交道的工作,从而提高了运算速度。
Atmel代理运算器中还设有标志寄存器,它用来存放运算结果的特征.如进位标志(c)、零标志(Z)、符号标志(s)等。
在不同的机器中,标志寄存器的标志位有不同的规定。
2.控制器控制器是计算机的控制中心,计算机的工作就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有条不亲地协调工作。
控制器通过地址访问内存储器,逐条取出选中单元的指令,分析指令,并根据指令码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作用于其他各个部件,控制这些部件完成指令要求的操作。
上述过程周而复始,保证了计算机能自动、连续地工作。
控制器主要由指令计数器(又称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及操作控制器等电路组成。
当计算机执行程序时,指令计数器中保存的是耍执行的下一条指令的地址,控制器根据这个地址,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并送人指令寄存器。
指令译码器对指令寄存器中的指令代码进行分析后,发出各种相应的操作命令,指挥计算机的有关部件进行工作,比如一次内存读/写操作,一个算术/逻辑运算操作,或一个输入/输出操作等。
计算机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PPT课件

1、主机
主机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主要由中央处理器 (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接口(I/O接口)、 总线和扩展槽等构成,通常被封装在主机箱内。
主机机箱外观图
(1)主板
主板(Mother Board, main Board, System Board) 是微型计算机中最大的一块集成电路板,是其它 部件和外部设备的连接载体。
中央处理器CPU
寄存器组
R1 R2 R3 R4
PC 指令 指针 寄存器
地 址 寄存 器 地址总线
运
算 ALU
器
数据暂存器 指令寄存器
数据总线
标志 寄存器
指令译码器 控制电路
CPU结构示意图
控制总线
CPU是计算机的 心脏,用来实现 程序控制功能 (自动从内存中 读入指令和自动 执行指令)。
(3)存储器与存储系统
DRAM
高速度 大容量
矛盾
外存 外存
外存
1 2 ... n
低成本 外存 硬盘、光):度量数据的最小单位 字节(Byte):最常用的基本单位
b7 b6 b5 b4 b3 b2 b1 b0
1 0 0 1 0 1 0 1 =27+ 24+ 22+ 20 =149
K 字节
(2)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又称 中央处理单元。
CPU由控制器和运算器组成,通常集中在一块芯 片上,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设备。
计算机以CPU为中心,输入和输出设备与存储器 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都通过CPU来控制执行。
中央处理器组成之
只读存储器ROM
存放系统初始化程序、操作系统引入程序、多种硬件驱动程序等。 特点:只能读出原有的内容,不能由用户再写入新内容。 原来存储的内容是由厂家一次性写入的,并永久保存下来。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学习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及各自的功能;(2 )了解主机内部基本构成,理解硬件设备之间的连接;【重点难点】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原理【自主学习】要求:结合导学案基础知识及问题导航,高效预习课本。
问题导航: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学法指导】1 、依据学习目标和自主学习要求,进行快速、高效预习。
2 、按照合作探究要求,积极讨论,精彩展示。
【自学提纲】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教材14 页信息岛中给出了计算机工作原理图,图中的实线代表“控制信号”的流向,包括原始数据、中间数据、处理结果、程序指令等。
虚线代表“数据信号”的流向。
接下来教材对组成计算机的五大部件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作了详细的介绍。
计算机具体的工作流程学生的信息“计算机工作过程” 了解。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这一部分内容是比较抽象但又非常重要的内容。
下面介绍一个人们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再让学生结合例子阅读教材,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结论。
例子剖析:首先我们先用计算机键盘将作文内容输入到word 软件中——存盘——点击“文件”菜单下的“打印”命令——放纸并将作文内容暂存到打印任务中——通过打印机打印输出。
这里的键盘就是输入设备,存盘就是将程序和数据送入存储器,也就是计算机工作过程的第一步:将程序和数据通过输入设备送入存储器;点击“文件”菜单下的“打印”命令就是让计算机分析出要完成的工作是打印,也就是计算机工作过程的第二步:启动运行后,计算机从存储器中取出程序指令送到控制器去识别,分析该指令要求做什么;计算机能够将文字由硬盘上暂存到打印任务中是通过运算器来处理的,所以放纸并将作文内容暂存到打印任务中也就是计算机工作过程的第三步:控制器根据指令含义发出相应命令,将存储单元中存放的操作数据取出送往运算器进行运算,再把运算结果送回到存储器指定的单元中;打印机就是输出设备,通过打印机打印输出就是计算机工作过程的第四步:当运算任务完成后,就可以根据指令将结果通过输出设备输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储器的操作有写入操作和读出操作两种:
将信息存入存储器谓之“写入”(Write); 从存储器取出信息称为“读出”(Read)。
为了便于对存储器中存放的信息进行管理,整个内存被划分 成许多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编号,此编号称为 地址(Aຫໍສະໝຸດ dress)。位、字节 、字等
(1) 位(bit,缩写为b):二进制的每一位(“0”或“1”)是二进 制信息的最小单位。
存储器的容量指它能存放的二进制位或字节数,常用的计量 单位有KB(千字节,K为210),MB(兆字节,B为220),GB (千兆字节,G为230
4)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就是将程序、命令或数据等信息输入到计算机的 装置。输入设备把它们转换成计算机能够识别的形式,存放在 内存中。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鼠标、键盘、扫描仪、数字化仪等 。 5)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结果(通常在内存)进行输 出的设备。输出结果要转换成人们能够接受的形式,例如数据 、文字、图形、表格等。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 绘图仪等。
衡量CPU性能的主要技术指标有:
(1)CPU字长 指CPU内部各寄存器之间一次能够传送的数 据位,即在单位时间内能一次处理的二进制数的位数。该指标 反映CPU内部运算处理的速度和效率。 (2)运算速度 用每秒钟能够执行多少条指令来表示。通常 用单位时间内执行指令的平均条数来衡量,并以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作为计量单位;或用每秒浮点运算 次数FLOPS( Floating Point Operation Per Second)来表示。 (3)工作频率 CPU的工作频率也称为CPU的主频,指CPU 内核电路的实际运行频率,主频越高,其处理速度也越快。 (4)CPU的生产工艺技术 通常用µ m来描述,精度越高表 示其生产工艺越先进,在同样体积的硅材料上可以集成的元件 也越多,主频也越高。
2)控制器
控制器(Controller)是计算机的控制指挥中心,计算 机的神经中枢。它的基本功能是从内存储器中取出指令 并对指令进行分析、判断,并根据指令发出相应的各种 控制信号,使计算机的有关设备或电子器件有条不紊地 协调工作 ,保证计算机能自动、连续地工作。 中央处理器即CPU(Control Processing Unit ):控制 器和运算器合称为CPU,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中还 包括若干寄存器,用来存放运算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地 址或其他信息。
冯· 诺依曼设计思想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并 第一次提出了“存储程序”的概念。
外存储器
输入设备
内存储器
输出设备
运算器
CPU
控制器
图4.2 冯· 诺依曼计算机结构示意图
1)运算器
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部件(ALU——Arithmetical Logic Unit),是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 算术运算:指按照算术规则进行的运算,如加、减、乘、 除、求绝对值等; 逻辑运算:泛指非算术性质的运算,如比较大小、移位、 逻辑加等。 运算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对取自内存储器的数据进行算 术和逻辑运算。在计算机中,各种复杂的运算被分解为一系 列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由ALU执行。运算器每次执行什么操 作是由当前指令的操作码来确定的。
6)总线(BUS) 就是计算机各部件之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使构成计算 机的各功能部件成为一个可工作的系统,
CPU 内存
总线 I/O控制器
输入设备 外存储器 输出设备
图4.3总线与各功能部件的连接示意图。
4.1.2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1)CPU
1971年,Intel 公司把运算器和逻辑控制功能集成在一起, 用一片芯片实现了中央处理器的功能,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片 微处理器(MPU —— Micro Processing Unit)Intel 4004。 它再加上存储器组成了4位微型电子计算机MCS-4,随后, 许多公司竞相研制微处理器,相继推出了8位、16位、32位 微处理器。
计算机的各个功能部件是通过总线实现相互通信的,总 线的主要特征是共享传输介质。 接口是外部设备与计算机连接的端口。 1. 总线分为三种: (1)数据总线DB(Data Bus) 用来传送数据,其位数一 般与微处理器字长相同。数据总线具有双向功能。通过它可 以实现CPU (2)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用来传送地址信息。它是 单向传送的,用来把地址信息从CPU单向地传送到存储器或 I/O接口,指出相应的存储单元或I/O设备。16位AB能直 接寻址的存储空间为216,存储地址编址范围为0000H~ FFFFH
计算机的基本结 构和工作原理
4.1.1 计算机的逻辑(功能)结构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组成的, 人类通过计算机软件使用计算机。通过软件的包装,人们可以 不必太多地了解机器本身的结构与原理,就可以方便灵活地使 用计算机。 认识和理解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工作原理,有利 于在此基础上更好地理解软件系统中的各种概念,以及各种操 作要求的必然性。从而,深刻认识计算机及其操作使用。 硬件(Hardware)系统是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装置,是看得 见、摸得着的一些实实在在的有形实体。硬件是整个系统运行 的物理平台,计算机的性能,如运算速度、存储容量、计算精 度、可靠性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硬件的配置。
3)系统主板
图4.8是系统主板的布局结构。
主板上的部件包括控制芯片组、CPU、 Cache、BIOS芯片、I/O接口、内存储 器插槽、总线扩展槽、键盘和鼠标接 口、软盘接口、IDE(ATA)接口(用 于连接硬盘和光驱)、可充电电池以 及各种开关和跳线等。一体化主板上 还有多媒体和通信设备接口。
4)总线与接口
寄存器的种类很多,主要的有:
(1)通用寄存器 向ALU提供运算数据,或保留运 算结果。一般CPU有多个通用寄存器。
(2)累加器A 这是一个使用相对频繁的特殊的通用 寄存器,有重复累加数据的功能。 (3)程序计数器PC 存放将要执行的指令的地址。 (4)指令寄存器IR 存放根据PC的内容从内存储器 中取出的指令。
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 诺依曼(Von Neumann)
在 1946 年提出了关于计算机组成和工作方式的基本设想, 可以归纳为如下几点: (1)计算机硬件设备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 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并对其基本功能做了 规定。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数码来表示指令和数据,每 条指令由一个操作码和一个地址码组成,其中操作码表示 所做的操作性质,地址码则指出被操作数在存储器中的存 放地址。 (3)采用存储程序的概念,即将编制好的程序(由计算 机指令组成的序列)和原始数据存入计算机的主存储器中 ,使计算机在工作时能够连续、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 取出一条条指令执行。
2. 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两类。 只读存储器是一种只取不存的存储器。一般由计算机制造 厂家将信息写入ROM中,用户是无法修改的。即使停电, ROM中的信息也不会丢失,是非易失性存储器。
(2)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CPU
Cache RAM
Cache设立的依据是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原理,即在一个较短 时间间隔内,CPU执行的指令和处理的数据往往集中存放在 存储器的局部范围内,对该局部范围的存储器地址访问频 繁,而此范围外的地址访问较少。如果把在一定地址范围 内被频繁访问的指令和数据从内存复制到Cache中,当CPU 要访问内存中的数据时,先在Cache中进行查找,若Cache 中有CPU所需的数据(称为“命中”),CPU就直接从 Cache中读取;否则再从内存中读取,并将与该数据相关的 一部分内容复制到Cache中。这样在一个时间间隔内,CPU 将不会或很少去访问速度较慢的内存,可以加快程序的运 行。
1981年美国IBM公司推出采用Intel微处理器芯片的IBM PC (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随后又相继推出IBM PC XT、PC 286、386、486、Pentium和Pentium Pro等一系列微 型计算机。
Apple公司一直坚持开发自己的PC机系列,如AppleⅠ和 AppleⅡ等8位PC机以及包括多种机型的Macintosh(简称Mac) 系列,以其独特的界面风格,在16位和32位PC机市场上也占 有一席之地。 DEC公司推出的Alpha 211,IBM、Motorola、Apple三家公司 联合推出的Power-PC体系结构均为64为微处理器芯片
(3)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用来传输控制信号。这些 控制信号控制着计算机按一定的节拍,有规律地自动工作。 控制总线的多少因不同性能的CPU而异。
目前微型计算机上常见的总线结构有:
① ISA(Industry Standara Architecture)总线 ISA是工业标准结构总线,数据传送宽度是16位,工作频 率为8MHz,数据传输速率最高为8MB/s,寻址空间为1MB。 它在80286至80486时代广泛应用,现在的机器中也还保留 有ISA总线插槽。 ② 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总线 外部设备互联总线PCI,也称局部总线,它在CPU与外部设备 之间提供了一条独立的数据通道,使每种设备都能直接与 CPU联系,各种设备都能同时工作。数据传送宽度是32/64位,
内存按其功能特征可以分为:
1. 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 可以被随机访问,大多采用MOS型半导体集成电路芯 片制成。当关机或断电时,保存在存储器中的信息将随 之丢失。又分为: (1)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它的体积较大,功 耗大,制造成本较高,价格较贵;但是存取速度快,能 与CPU芯片的工作保持同步,适合用作高速缓冲存储器。 (2)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集成度高,功耗低, 作成本较低,被广泛采用作为主存。
3)存储器 存储器(Memory)是有记忆能力的部件,用来保存程序和数 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