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电图应用领域与适应症
肌电图诱发电位应用

肌电图,诱发电位临床应用简介
一、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1、鉴别昏迷原因,区别脑干功能障碍,是代谢性还是功能性所致。
2、用于脱髓鞘疾病,寻找亚临床病灶。
3、早期探测颅后窝肿瘤,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具有很大价值。
4、耳毒药物应用的监测。
5、外周性听神经病的辅助诊断。
6、耳鸣病人的定位诊断。
7、糖尿病人是否合并听觉通路障碍。
8、术中监护。
9、对于头晕病人的定位诊断。
二、视觉诱发电位临床应用
1、视神经炎及多发性硬化的诊断。
2、视觉传导通路病变的诊断。
3、视觉功能的客观测定。
4、糖尿病人是否合并视觉通路障碍。
三、肌电图临床应用
1、主要用于脊髓,神经根,神经从,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肌肉疾病的定位诊断。
2、对于外伤引起神经,肌肉损伤的判定。
3、糖尿病周围神经损伤的判定。
四、躯体感觉诱发电位:用于从周围到脊髓到大脑皮层的定位诊断。
肌电图临床应用及基本知识

肌电图临床应用及基本知识尽管“2008年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和临床神经电生理学组制定了《肌电图规范化检测和临床应用共识》,详细规定了常用的肌电图检查项目的规范检测” ,但肌电图的检查及临床应用,至今的临床应用价值仍未显现出来。
临床工作十多年以来,从接触到使用肌电图以后,感觉她和TCD一样,其临床意义真的很神奇:一、神经科有助诊作用的疾病范围较大——(1)、单神经受累如:正中、尺、桡、腓神经等;(2)、周围神经病变如G-B-S、面瘫、糖尿病神经损害、酒中毒、药物神经损害等;(3)、神经肌肉接头病如MG、L-E-S等;(4)、脊髓病变如MND、脊灰炎等;(5)、遗传及变性、肌肉疾病如DMD、C-M-T 病、MS、肌病等等。
二、骨科某些疾病的确诊需要肌电图的鼎力支持,如单神经嵌压、骨折神经断裂与否、颈腰椎病变范围等。
三、皮肤科及免疫风湿科的某些疾病如皮肌炎、结缔组织病的助诊、治疗效果与预后评判,更需要肌电图的帮助。
四、诱发电位对眼科、耳鼻喉科应用价值不可或缺。
五、儿科、肿瘤科、放疗科的一部分疾病也少不了肌电图的检查。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肌电图是神经科疾病诊断、预后判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检查方法,但我发现园中好像关于这方面的资料并不多,以下是整理的肌电图应用的总结,请大家指正。
肌电图检查病人准备:①了解病史和检查目的,确定检查的肌肉及步骤和项目。
②根据病情检查需要取合适的卧位或坐位。
③向病人讲清检查目的和方法,以取得病人合作。
检查程序:肌电图检查无固定的程序,依各个病例的具体情况而异。
做肌电图之前应认真采集病史,进行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提出临床诊断的初步意见及希望肌电图解决的问题。
肌电检查者尚需熟悉神经肌肉解剖生理,能确定各肌内的部位、并了解其神经支配。
在检查前根据其病史和体征,制定一个初步检查计划。
一般地说,希望肌电检查时能确定哪块肌肉有异常电位,此肌肉属于哪条神经支配?异常肌电图的性质如何?为此,必须在选定的肌肉上,至少做如下几项观察:①插人电位;②自发电位;③运动单位动作电位。
肌电图检测及临床应用

02
神经肌肉疾病诊断:通过肌电图检测,判断神经肌肉疾病的类型和程度
03
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神经肌肉疾病,如肌无力、肌萎缩、肌炎等
04
诊断方法:通过肌电图检测,结合临床症状和病史,进行综评估目的:了解 肌肉功能、神经 传导速度、肌肉
力量等
02
评估方法:通过 肌电图检测,分 析肌肉活动情况
肌电图检测及临床应 用
演讲人
01 肌电图检测原理 02 肌电图检测临床应用 03 肌电图检测注意事项
04 肌电图检测发展趋势
目录
1 肌电图检测原理
肌电图检测方法
检测原理:通过检测肌肉的电活动,了解肌肉的 功能和病变情况
检测方法:使用肌电图仪,将电极放置在肌肉表 面,记录肌肉的电活动
检测步骤:准备肌电图仪、电极、导线等设备, 清洁皮肤,放置电极,记录电活动,分析结果
谢谢
4
应用范围:适用 于各种肌肉功能 障碍的康复治疗 效果评估,如运 动损伤、神经损 伤等
3
肌电图检测注意 事项
检测前准备
01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使用化妆品和护肤品 02 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便于检测 03 避免在检测前24小时内进行剧烈运动 04 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紧张和焦虑
检测过程中注意事项
01
保持皮肤清洁, 避免感染
03
保持电极位置准 确,避免误差
02
保持肌肉放松, 避免肌肉紧张
04
保持检测环境安 静,避免干扰
检测后处理
检测结果分析: 根据检测结果, 判断肌肉功能 状态
01
患者指导:根 据检测结果, 指导患者进行 康复训练
03
02
报告撰写:根 据检测结果, 撰写详细的报 告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肌电图的临床应用一、引言本章节介绍肌电图的基本概念以及其在临床中的重要性。
二、肌电图的原理本章节介绍肌电图的产生原理,包括肌肉电位的形成、电极的选择与布置等。
三、临床应用1:肌失用性疾病1.1 肌无力的诊断和监测1.2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诊断和监测1.3 其他相关疾病的临床应用2:运动系统疾病2.1 运动神经元疾病的诊断和疗效评估2.2 运动系统肿瘤的辅助诊断2.3 运动系统损伤的康复监测3:神经系统疾病3.1 癫痫的辅助诊断3.2 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监测3.3 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应用4:其他领域的应用4.1 康复医学中的应用4.2 运动生理学研究中的应用4.3 生物反馈治疗中的应用四、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肌电图实验报告范例2:肌电图仪器操作手册五、法律名词及注释1:肌电图:也称为肌肉电图,是一种测量肌肉电活动的方法,可用于临床诊断和研究。
2:肌无力:指肌肉力量减弱或丧失的病症。
3: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又称为渐冻人症,是一种进行性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肌肉萎缩和运动功能障碍。
4:运动神经元疾病:指影响运动神经元的疾病,如脊髓性肌萎缩症等。
5:神经系统疾病:指影响神经系统的疾病,如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等。
6:癫痫: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癫痫发作和意识障碍。
7:康复医学:专注于恢复受伤或患病者的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医学领域。
8: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监测生理参数并向患者提供反馈,帮助他们控制自身生理功能的治疗方法。
肌电图

多相电位
单纯相、混合相、干扰相
重收缩时肌电图
重收缩时肌电图波形的异常改变是运动单位电 位数量和放电频率的改变。 1、完全无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收缩时,不出 现任何运动单位电位,表示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见于严重的神经肌肉疾患、神经失用及癔症性 瘫痪。 2、运动单位电位数量减少:表现为单纯相或 少量运动单位电位出现。 3、病理干扰相:见于肌病患者。严重受累肌 肉。可无病理干扰相。
异常插入电位
(1)插入电位延长是肌肉去神经支配后肌膜 兴奋行异常增高的结果。出现强直样电位 与肌强直电位为插入电位延长改变。见于 神经源性疾病,也可见于多发性肌炎、皮 肌炎。 (2) 插入电位减弱消失,见于肌纤维严重萎 缩,被结缔组织或脂肪组织所替代。
强直样电位与肌强直电位
1、强直样电位:针极插入后继发的一系列 高频电位。特点: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波幅和频率通常没有变化,扬声器上可听 到“咕咕” 样蛙鸣声。 2、肌强直电位:插入电位延长的一种特殊 形式,特点:波幅和频率递增递减,扬声 器上可听到俯冲轰炸机样特殊音响。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3、时程(D):从电位开始到回到基线的 时间,以毫秒表示。反映神经纤维兴奋的 同步性。D延长,提示神经纤维脱髓鞘传导 扩散可能性。 4、传导速度:单位时间内冲动传导的距离 (m/s),综合反映神经传导状态。
神经传导速度检测
1、运动神经传导(MNCV)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s)=近端、远端刺激 点间的距离(mm)/两点间潜伏期差(ms)
2、感觉神经传导(SNCV)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刺激与记录点的 距离(mm)/潜伏期(ms)
肌电图的原理及应用

肌电图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肌电图肌电图(Electromyogram,简称EMG)是记录肌肉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通过采集肌肉收缩产生的电信号,并将其转化成可视化的波形。
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肌肉功能异常以及相关的神经疾病。
2. 肌电图的原理肌电图的原理基于肌肉收缩时产生的电生理活动。
肌肉收缩时,肌纤维中的神经冲动会引发肌纤维的膜电位变化,即产生肌电信号。
这些肌电信号通过电极采集并放大,最后转换成肌电图。
2.1 肌电信号的采集肌电信号的采集需要使用肌电电极,通常分为表面电极和插入电极两种。
表面电极通过贴在皮肤上收集肌电信号,适用于浅表肌肉的检测;插入电极则需要插入到肌肉组织内部,适用于深层肌肉的检测。
2.2 肌电信号的放大采集到的肌电信号通常非常微弱,需要经过放大才能被准确地记录和分析。
放大器可以将微弱的电信号放大成适合于测量和分析的幅度。
2.3 肌电信号的转换放大后的肌电信号通过模数转换器(A/D转换器)转换成数字信号,并以数字形式存储在计算机或数据记录仪中。
这样,肌电图就可以通过软件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3. 肌电图的应用肌电图在医学和生理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常见的应用领域:3.1 临床医学肌电图在临床医学中用于评估肌肉功能和神经疾病的诊断。
例如,对于患有肌无力、多发性硬化症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患者,肌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病情和疾病的进展。
3.2 运动科学肌电图被广泛应用于运动科学领域。
通过对运动过程中肌肉活动的监测和分析,可以了解肌肉的疲劳程度、运动姿势的正确性以及改进运动技术的方法。
3.3 生物反馈治疗肌电图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反馈治疗。
生物反馈治疗通过监测和反馈肌肉活动,帮助患者学会控制肌肉的紧张程度和放松技巧。
这种治疗方法常用于减缓焦虑、缓解头痛和治疗运动障碍等领域。
3.4 运动康复肌电图在运动康复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监测受伤运动员康复过程中的肌肉活动情况,可以评估康复进展并设计个体化的康复方案。
肌电图的临床应用

肌电图得临床应用一、肌电图:狭义得肌电图就是指以同心圆针电极插入肌肉中,收集针电极附近一组肌纤维得动作电位,以及在插入过程中观察其静息状态、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大力时募集状态。
广义得肌电图学,还包括神经传导、神经重复电刺激等有关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与肌肉疾病得电诊断学。
1、正常肌电图(1)插入电活动:针电极在插入肌肉时,可机械地刺激或损伤肌纤维,而产生各种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得短暂得电位,这就就是插入电活动、持续时间就是几百毫秒,(如果针电极不活动,静息状态下,正常肌肉不会有活动表现为一条直线,称为电静息。
)(2)轻用力时运动单位电位:肌肉轻度收缩状态下记录得一个运动神经元所支配得一群肌纤维所兴奋得电位称运动单位电位(MUP)。
(3)波形多为2-3相,5相以上为多相。
多相波一般不超过15%,时限常在5-15ms之间;波幅多在100至数千微伏之间、每一块肌肉都有自己得正常值(波幅、时限、位相) (4)大力时募集状态:当肌肉大力量收缩时,许多运动单位很快得发放冲动,由于许多不同得运动单位同时兴奋,因此不能辨认各个单独得MUP。
2、异常肌电图(1)插入活动得异常:①插入活动得减少与延长。
②出现自发电位:纤颤、正锐波、束颤电位、肌强直样放电(复合性重复放电)、肌纤维颤搐③肌强直放电。
ﻫ(2)异常MUP①短时限得MUP,指MUP平均时限小于同一年龄组肌肉得正常范围、常见于肌肉疾病与神经肌肉传递性疾病。
②长时限得MUP,指MUP平均时限大于同一年龄组肌肉得正常范围。
这些MUP得波幅增高,时限得增宽,并伴有募集不良,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如:运动神经元病、脊髓灰质炎、脊髓空洞症、周围神经病变,或神经损伤后得再支配等、③多相电位其数目增多,可见于肌病,也可见于运动神经元病周围神经病变。
(3)异常募集形式募集形式决定于用力时发放得MU数量以及MU发放得频率,下运动神经元病变时MU减少,病人客观上很用力,但MU也就是减少型。
肌电图

肌电图检查主要是依据神经解剖原理和神经电生理特性对周围神经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和分析。
肌电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检查的适应症:
颈部和上肢痛、腰背和腿痛,手指麻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肌肉萎缩或可以单发性周围神经病如腕管综合症、肘管综合症和腓总神经损伤,可疑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等内科系统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骨折或其他外伤后可以神经损伤。
检查目的:
1医生要掌握神经损害类型和损伤程度,以协助诊断及查找病因,并了解其预后。
2、临床诊断不能确定,需要肌电图来协助诊断。
3、观察治疗后神经和肌肉恢复情况。
4、确定神经损害具体部位,以为手术或进一步影像学检查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电图应用领域与适应症
通过肌电图、诱发电位、神经传导等检测人体的神经、肌肉功能。
由神经系统引发的颈部、腰部、四肢疼痛,手指麻木、疼痛,肢体麻木、无力,肌肉萎缩,可疑单发性周围神经病,可疑周围神经病变,如糖尿病等内科引起的周围神经损害,骨折或其他外伤引发的神经损伤,腰椎神经、大脑神经及大脑的认知功能检查等。
1.主要用途划分
A.临床检查:根据应用的科室对象,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检查服务
B.功能评价:跟踪评价病人的感觉与运动功能状态及其他健康指标(以神经及肌肉
系统为主)
C.运动研究:用于运动生理研究
2.临床应用科室与对应检查项目
仪器可用于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眼科、耳鼻喉科、精神科、儿科、康复科。
也可以用于神经肌肉功能方面的研究,类似于康复学,自然医学,职业医学,运动医学等。
1)功能检查室: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室、诱发电位室
2)神经内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3)神经外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4)骨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5)眼科:视觉诱发电位仪,视觉诱发电位、闪光诱发电位
6)耳鼻喉科:诱发电位仪,听觉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
7)精神科:诱发电位,事件相关电位P300、P50
8)儿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
9)康复科:肌电图/诱发电位仪系列,肌电图、神经传导与反射、诱发电位、表面肌
电
3.为多种临床疾病提供诊断思路
各种周围神经、肌肉以及中枢神经疾病的定位诊断及甄别诊断等;听阈测定,听通路
神经及脑干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的定位诊断等;视觉功能客观检查,视神经通路病变定位诊断,癔症与诈盲鉴定等;颈椎病、椎间盘突出辅助诊断,外伤定位诊断及功能恢复评价等;神经心理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痴呆、精神疾病及脑外伤测定等;可应用于多个科室,为各种临床疾病提供诊断依据和思路。
肌电图适应症
1.脊髓和周围神经病变
a)前角细胞疾病、运动神经元病、皮层纹状体脊髓变性、急性脊髓前角灰质炎、
脊髓空洞症
b)神经根与神经丛病变
c)多发性周围神经病、遗传性多发性周围、炎性和感染性、营养性或中毒性
d)与内科疾病相关的---糖尿病性神经病、与肾衰、肝病及肺病相关的、甲状腺和
垂体疾病、血液病、肿瘤病变致神经病、与结缔组织病关联的神经病、危重病
多发性神经病、营养缺乏和中毒性神经病
e)单神经病和神经嵌压综合症
2.神经肌肉接头疾病
a)重症肌无力
b)Lanbert-Eaton肌无力综合症
c)肉毒毒素中毒
d)蜱性麻痹
3.肌病
a)肌营养不良
b)先天性肌病
c)代谢性肌病
d)内分泌性肌病
e)炎性肌病
f)多发性肌炎与皮肌炎
g)特殊感染引起的肌病
4.肌肉兴奋性异常的神经肌肉病变
a)肌强直病
b)周期性麻痹
c)神经性肌强直
d)半侧面肌痉挛
e)僵人综合症
f)震颤、帕金森病、原发性震颤
g)肌纤维颤搐或肌蠕动、痛性痉挛、破伤风、手足搐搦
5.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a)脑血管病
b)帕金森病
c)肌张力障碍
d)多发性硬化
e)痴呆
6.在肉毒毒素治疗中应用
肌电图各种检查的临床意义
1.EMG临床应用:可鉴别肌病的神经源性、肌源性或废用性肌萎缩,研究肌肉运动
功能可准确评定临床病变范围及发现亚临床病变,指导肌肉活检的取材部位,观查神经再生进程,判断临床疗效。
2.NCV临床应用:对了解病变程度、病变(位于脊髓、神经根、神经丛干、神经末
梢、神经肌肉接头或肌肉)的定位及范围,鉴别神经脱髓鞘或轴索受损及临床疗效的观察有重要意义。
3.RNS临床应用:可用于重症肌无力、肌无力综合征、氨基甙类抗生素致肌无力综
合征、肉毒素中毒、肌源性疾病等鉴别。
4.F-波临床应用:可反映运动神经元的兴奋性,协助多种周围神经病损(遗传性运
动感觉神经病、格林-巴利综合症、糖尿病及尿毒症性神经病)、神经丛及神经根病变和神经嵌压综合症的定位及疗效观察,肌萎缩侧索硬化、脊髓空洞症及多发性硬化。
5.H反射临床应用: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成熟性、中脑以下中枢神经系统及近段周围
神经(格林-巴利综合症、酒精性及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特别是C6、7 L5 S1 神经根压迫性)损害有早期诊断意义。
6.BR临床应用:三叉神经痛、脑干病变(多发性硬化)、面神经麻痹(周围性和中
枢性)、多发性神经病、桥小脑角病变、面部肌肉病损(半侧面肌痉挛、眼肌型重症肌无力)。
诱发电位适应症
1.BAEP(听觉诱发电位)主要用于:
耳科中测听(小儿听力筛选、功能性与器质性耳聋)、听通路神经及脑干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外周听神经病、听神经瘤、脑干髓内肿瘤、多发性硬化、脑干血管病、遗传代谢性及变性疾病,延髓空洞症),慢性病毒感染及脑膜炎、脑炎、癫痫、耳鸣、脑振荡后遗症、癔聋及诈聋、昏迷与脑死亡、肝性脑病,慢性肾功衰、糖尿病、酗酒吸烟者及麻醉。
2.PRVEP(视觉诱发电位)常用于:
检测亚临床病灶和确定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和其它多系统疾病;在某些特定神经系统疾病中追踪病情变化与观测疗效提供客观指标;在不同疾病中发现新的病理生理异常;眼科学中应用:视神经炎、多发性硬化、视神经通路病变、弥散性神经病变(脑白质营养不良、帕金森病、Vit B12 / E缺乏、中毒性视神经病、神经梅毒、阿尔茨海默病等)、脑肿瘤、脑梗塞、偏头痛、癫痫、癔症与诈盲、视觉功能客观检查、弱视、青光眼、视神经病及手术监护。
3.SLSEP(体感诱发电位)常用于:
周围神经病(多发性神经炎、神经外伤及嵌压综合症、臂丛与颈神经根病损)、脊髓病损(空洞症、肿瘤及外伤)、脑干与大脑半球病损(多发性硬化、脑白质营养不良、神经遗传变性病变、营养代谢性与感染性病变、昏迷和脑死亡、皮层发育不良)、术中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