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模块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大全书本知识浙科版,推荐文档

(完整版)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大全书本知识浙科版,推荐文档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归纳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 1.微生物是指结构简单、形体微小的单细胞、多细胞或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包括病毒、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某些真菌。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有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型的细胞核,只有一环状DMA分子(拟核)。

以分裂(二分裂)的方式繁殖,分裂速度很快。

用革兰氏染色法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染液染色后,再脱色处理,细菌仍保留染色液的颜色)和革兰氏阴性菌两大类,区别在细胞壁的成分不同。

大肠杆菌是革兰氏阴性(细胞壁薄,有荚膜)、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

2.细菌的分离方法有两种: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

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划线分离就是用接种环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划线,在划线的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菌也逐渐减少,。

划线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

将接种后的固体培养基培养10~20小时后,一个细菌细胞就会繁殖成许多细菌细胞,形成菌落,不会重叠。

在斜面上划线,则每个斜面的菌群就是有一个细菌产生的后代。

用于基因工程的大肠杆菌的工程菌,可以用划线分离法获得产物表达能力高的菌株。

由于工程菌的质粒中通常有抗性基因(如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一定量的氨苄青霉素,由于非工程菌的其他杂菌都没有抗性基因,所以在划线后只有存在抗性基因的工程菌能生存下来。

涂布分离时,需要先将培养的菌液稀释,通常稀释10-5~10-7倍之间,然后取0.1mL不同稀释度的稀释菌液放在培养皿的固体培养基上,用玻璃刮刀涂布在培养基平面上进行培养,在适当的稀释度下,可产生相互分开的菌落,每个培养基里有20个以内的单菌落为最合适。

优点:划线分离法,方法简单;涂布分离法,单菌落更易分开,但操作复杂。

在培养微生物时,必须进行无菌操作。

其首要条件是各种器皿必须是无菌的,各种培养基也必须是无菌的,转移培养基、倒平板、接种、平板划线、平板稀释涂布等操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做到无菌(防止杂菌污染)。

高中生物浙科版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浙科版选修一知识点归纳

高中生物浙科版选修一知识点归纳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第一部分微生物的利用一、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操作程序1、器具的灭菌:P20-21,灭菌前,试管加棉花塞或塑料盖、三角瓶用封口膜或6层纱布封口……最后各种用品均需用牛皮纸或报纸包好,用高压蒸汽灭菌法(121C,1kg/cm2压力)灭菌15min。

值得注意的是,实验中所需的棉花不能用脱脂棉,因脱脂棉易吸水,吸水后容易引起污染。

灭菌后,通常将实验用具放入60~80℃的烘箱中烘干,以除去灭菌时的水分。

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将需要使用的用具从烘箱中取出,放到超净台上。

在超净台工作之前,应先打开超净台的紫外灯和过滤风,工作时关闭紫外灯。

塞子制作的好坏是控制污染发生的关键。

2、培养基的配制: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①培养基种类尺度培养基类型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天然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配制特点加入琼脂不加入琼脂由已知成分配制而成由天然身分派制而成添加某种唆使剂或化学药剂主要应用菌种分离,鉴定,计数、保存菌种的扩大培养菌种的鉴别菌种的分离按物理性质分按化学组身分按用途分②微生物培养的培养基:LB培养基。

配制培养基时需考虑营养物质的配比外,还需要考虑微生物生长对pH、氧气、渗透压等的要求。

“细菌喜荤,霉菌喜素”,通常细菌培养基要用卵白胨和酵母提取物来配制,还要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霉菌培养基一般用无机物配制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即可。

此外.细菌通常要求在中性偏碱的环境中生长,霉菌要求在中性偏酸的环境中生长。

选择培养基添加(或短少)某种化学身分3、培养基的灭菌:通常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灭菌。

但假如培养基中有葡萄糖,为防止葡萄糖分解碳化,要用500g/cm压力(90C以上)灭菌30min。

有些不能加热灭菌的化合物,如尿素(加热会分解)等,只能用G6玻璃砂漏斗过滤,但玻璃砂漏斗使用前也要在121℃下用纸包好灭菌。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第二部分 酶的应用 复习课件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第二部分 酶的应用 复习课件

四、制备果胶酶并观察其作用
1.酶活力的高低会受温度、pH、激活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酶的提取一 般选择在低温和适合的 pH 下进行,有时还要加入酶的激活剂以提高酶活力。 例如,从植物材料中提取或保存果胶酶就是在低温、偏酸性的提取液和 NaCl 用作激活剂的条件下进行的。
2.果胶在植物的细胞或组织间起黏合作用,新鲜苹果汁由于含果胶而浑 浊。如果用果胶酶将其中的果胶分解,会引起细胞之间的离散,苹果汁就 会变得澄清。
答案:B
方法点拨:低温与高温对酶活力都有影响,低温导致酶活力降低,但
酶分子结构不发生改变,随温度升高酶可以恢复活力;而高温导致酶分子结 构发生改变,酶活力永久丧失。
探究温度和 pH 对果胶酶活力的影响及果胶酶的最适用量
●问题导引●
陈明的果汁加工厂生产的果汁在夏季产量高,澄清度好,但到了冬 季出汁率低,果汁浑浊、易发生沉淀。陈明想请你帮助分析解决这个难 题,你认为引起上述问题的关键在哪儿?
【例题 1】下图表示酶活力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温度由 t2 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力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 t1 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力上升 C.酶活力在 t2 时比 t1 时高,故 t2 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力在 t1 时比 t2 时低,表明 t1 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解析:在最适温度时,酶的活力最高。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力都会明 显降低,而高温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即使恢复到最适温度时,其活力也不 能恢复。当反应温度由 t2 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力不变,故 A 错误;当反 应温度由 t1 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力上升,故 B 正确;温度过高,会使酶的 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0℃左右的低温虽然使酶的活力明显降 低,但能使酶的空间结构保持稳定,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力还可以恢复,故 酶适于在低温下保存,故 C、D 错误。

浙科版选修1学案

浙科版选修1学案

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实验1 大肠杆菌的培养和分离1、细菌: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有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无成型的细胞核。

有一大型环状DNA分子(拟核)和多个小型环状DNA(质粒),以分裂(二分裂)的方式繁殖。

大肠杆菌是: 革兰氏阴性、兼性厌氧的肠道杆菌,代谢类型: 异养兼性厌氧型。

( 菌体:指细菌细胞单菌落:单个细菌细胞在固体培养基形成的细胞群。

芽孢:细菌细胞休眠体) 2、培养基(1)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水、碳源(提供碳元素)、氮源(提供氮元素)、无机盐。

(2)培养基的类型(按物理形态):①LB液体培养基(用于菌种的扩大培养) ②LB固体培养基(用于分离菌种和保存菌种)(3)培养条件: 适宜的PH、温度、溶氧量、渗透压等(4)培养基的配置:“细菌喜荤,霉菌喜素”①细菌培养基要用蛋白胨和酵母提取物来配制,还要加入一定的氯化钠,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PH为中性偏碱;②霉菌培养基一般用无机物配制或添加蔗糖的豆芽汁即可,PH为中性偏酸。

(5)培养条件:适宜的PH、温度、溶氧量、渗透压等3、无菌操作(1)目的要求:防止所利用的微生物被其他微生物(杂菌)污染(2) 无菌操作过程:①各种器皿和培养基必须是无菌的,用高压蒸气锅灭菌[121 0C,1kg/cm2,15min] 灭菌;接种环也必须无菌,可以灼烧灭菌②转移培养基、倒平板、接种、平板划线、平板稀释涂布等操作中的每一步都要做到无杂菌污染,在超净台(打开紫外灯和过滤风,灭菌30min)上酒精灯火焰旁操作。

转移时培养基不能沾在皿壁和瓶口上。

③棉花塞的制作标准:棉塞周围没有皱褶和缝隙,容易拔出,但手提棉塞时,三角瓶或试管不能落下来。

其中棉花用非脱脂棉(为什么?)。

④实验中使用过的器皿、培养基都需经过灭菌后才能清洗。

4、细菌的分离方法有两种:划线分离法和涂布分离法。

这是消除污染杂菌的通用方法,也是用于筛选高表达量菌株的最简便方法之一。

(1) 划线分离用接种环蘸菌液后在含有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皿平板上连续划线,在划线的过程中菌液逐渐减少,细菌也逐渐减少,划线到最后,可使细菌间的距离加大。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一、传统发酵技术1.果酒制作:1)原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2)菌种来源:附着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菌或人工培养的酵母菌。

3)条件:18-25℃,密封,每隔一段时间放气(CO2)4)检测: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灰绿色。

2、果醋制作:1)原理:醋酸菌的有氧呼吸。

O2,糖源充足时,将糖分解成醋酸O2充足,缺少糖源时,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变为醋酸。

C2H5OH+O2CH3COOH+H2O2)条件:30-35℃,适时通入无菌空气。

3、腐乳制作:1)菌种: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主要是毛霉(都是真菌)。

2)原理: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aa ;脂肪酶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3)条件: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4)菌种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优良毛霉菌种直接接种。

5)加盐腌制时要逐层加盐,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盐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泡菜制作:1)原理:乳酸菌的无氧呼吸,反应式:C6H12O62C3H6O3+能量2)制作过程:①将清水与盐按质量比4:1配制成盐水,将盐水煮沸冷却。

煮沸是为了杀灭杂菌,冷却之后使用是为了保证乳酸菌等微生物的生命活动不受影响。

②将新鲜蔬菜放入盐水中后,盖好坛盖。

向坛盖边沿的水槽中注满水,以保证乳酸菌发酵的无氧环境。

3)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①方法:比色法;②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

二、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1、培养基的种类:按物理性质分为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按化学成分分为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按用途分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2、培养基的成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无机盐P14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4、培养基还需满足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O2的要求。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全套PPT课件

浙科版高中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全套PPT课件

2. 涂布分离法的操作方法
倒 平 板 操 作
分离以尿素为氮源的微生物
实验目的:
• 1. 使用专一的培养基(含尿素)分离专一 的细菌(有脲酶的细菌)。
• 2.使用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检知酶(脲酶)所 催化的反应。
实验原理:
脲即尿素,是蛋白质降解的产物。有一
些细菌含有脲酶可以分解尿素,利用尿素 作为其生长的氮源。
3.细菌的繁殖 细菌主要是以二分裂的方 式进行增殖(如右图)
4.细菌的菌落
⑴.定义: 单个或者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殖 时,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 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⑵.特征:大小、形状、光泽度、颜色、硬度、 透明度等。
⑶.功能:每种细菌在一定条件下所形成的菌落, 可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实验材料:
(1)25mlLB固体培养基:蛋白胨0.25g、酵母提取物0.12g、NaCl 0.25g、琼脂0.5g、加水25ml。
(2) 25ml尿素固体培养基:0.025g葡萄糖、NaCl 0.12g、 K602℃HP时O加40.入12经g、G酚6玻红璃0.漏25斗mg过、滤琼(脂使0.其5g无、菌加)水的15尿ml素。。灭菌冷却到
实验讨论
实验完成后,接触过细菌的器皿应如何处理?
• 实验完成后,所有接触过细菌的器皿都必须 先高压灭菌后再洗涤,特别是培养基,有可 能被有害菌体污染,在培养繁殖后,大量有 害菌体影响人畜健康,也污染环境,因此必 须高压灭菌。使用后的废弃物也要高压灭菌 后再抛弃。对于取样器的取样头,通常是灭 菌后在超声波清洗器中加洗衣粉洗涤纶30 min ,再用清水洗净,仍可再用。封口膜也可 再用。
角烧瓶的液体培养基中,三角烧瓶在37℃摇床振荡培养 12h。 • (4) 划线分离:将摇床上培养12h的菌液在固体培养基的 平板上连续划线,然后将盖好的培养皿倒置,放在37℃ 恒温培养箱中进行培养。 • (5)单菌落接种培养:在无菌操作下将单菌落用接种环取 出,再用划线法接种在空白斜面上,在37℃下培养24h, 4℃冰箱保存。

浙科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教案-新版

浙科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教案-新版

实验5 加酶洗衣粉的使用条件和效果【学习目标】1.说出加酶洗衣粉的洗涤原理。

2.探讨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

3.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说明如何使用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根据不同的外在条件(如温度)清洗不同衣物等日常生活问题。

【教学重点】探讨不同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教学难点】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的控制【基础知识】1.家用洗衣粉的成分及作用家用洗衣粉和其他各种家用洗涤剂的成分基本相同,主要含有表面活性剂、水软化剂、碱剂、漂白剂和香精等成分。

(1)表面活性剂:是洗衣粉的主要成分。

表面活性剂有阴离子、阳离子、非离子和两性离子等四大类,但用于洗涤的表面活性剂则以阴离子和非离子为主。

最普通、最传统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就是人类使用了几百年的肥皂(高级脂肪酸钠)。

合成洗涤工业问世之后,使用最普遍的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2)水软化剂:水软化剂可防止水中的钙、镁离子造成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失活,提高表面活性剂利用率。

三聚磷酸钠是最为常用的一种水软化剂,它具有软化水质、分散污垢、缓冲碱剂及抗结块性能等特点,三聚磷酸钠曾广泛应用于各种洗衣粉中,但目前使用的无磷洗衣粉中不含有三聚磷酸钠。

(3)增白剂:丝、棉、毛类等天然纤维的浅色衣物容易变黄,加入增白剂后,它能够留存在衣物上,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反射出与黄光互补的蓝色光线,从而掩盖了衣物上的黄色。

(4)香精和色素:改善洗衣粉的气味和外观,给人清新愉悦的感受,并掩盖某些化学成分的异味。

2.加酶洗衣粉加酶洗衣粉就是在合成洗衣粉中,加入0.2%~0.5%的酶制剂制成的。

加每洗衣粉中一般添加了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果胶酶、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等。

酶是一种专一性的生物催化剂,蛋白酶可以催化水解肉、蛋和奶渍,淀粉酶可以催化水解酱、粥等污渍,脂肪酶可以催化水解各类动植物油脂和人体皮脂腺分泌物及化妆品污垢,纤维素酶可使织物增艳(新)、去除颗粒性污垢,但过量使用,也能损伤棉、麻等天然纤维织物。

浙科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离》讲授课件-新版

浙科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 》《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分离》讲授课件-新版

不连续电泳的四个不连续性
凝胶浓度的不连续性; 缓冲液离子成分的不连续性; 缓冲液PH梯度的不连续性; 电位梯度的不连续性。
(3)蛋白质在净电荷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
分离因素:
电荷因素:蛋白质分子性状和大小相同,所带电 荷性质和数量不同 分子大小:蛋白质分子性状和所带电荷和数量相
根据五种同工酶分子结构以及理化性质的不同 PI 各
不相同,在同一 SDS-PAGE 中,在电场中移动速度不
同,可用电泳法将其分离。
(3)生理及临床意义:
a.在代谢调节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b.用于解释发育过程中阶段特有的代谢特征。 c.同工酶谱的改变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 d.同工酶可以作为遗传标志,用于遗传分析研究。
C.肽链的多少
D.分子形状的差异
3.电泳是指带电粒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与其所 带电荷( B )的电极移动。 A.相同 B.相反 C.相对 D.相向
4.缓冲液的作用是:在一定范围内,抵制外界
的影响来维持( B )基本不变。 A.温度
退 出
B.pH
C.渗透压
D.氧气浓度
(1)原理:
是由单体丙烯酰胺( Acr )和交联剂 N , N , - 亚甲基 丙烯酰胺(Bis)在催化剂过硫酸铵(AP)和加速剂
N , N , , N, - 四甲基乙二胺( TEMED )作用下聚合交
联而成的三维网状结构的凝胶。 TEMED 催化 AP 生成硫酸自由基:以 AP 为催化剂,以 TEMED为加速剂。
硫酸自由基的氧原子激活Acr单体并形成单体长链:
Bis将单体长链间连成网状结构:
(2)聚丙烯酰胺凝胶类型:
1.连续系统:是指电泳系统采用相同孔径的凝胶 缓冲系统等条件下进行区带电泳,是利用蛋白质 分子的电荷效应进行分离,凝胶的分子筛效应不 明显,一般只用于分离一些比较简单的样品,缺 点是分辨力不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1:生物技术与实践
实验11
植物的组织培养
写一写:植物组织培养的形成新植株的流程图
离体植
物组织
脱分化?
愈伤组织
再分化?
根、芽
新植株
摇床震荡液体悬浮培养
单细胞(胚性细胞)
胚状体
说一说:组织培养的条件

无菌环境


一定的温度
一定的光照
防止外植体带菌、保 证培养基及接种器具 彻底灭菌、严格遵守 无菌操作规程
70%的酒精擦超净台,酒精灯旁,将外植体插入培养 基中,不要倒插,每瓶接种2-3段幼茎切断。
培养条件
温度:18-25度
光照:大于14.5h
生茎培养(丛状苗)
生根培养
总结: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是如何来实现无菌环境的? 1、培养基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
2、外植体的消毒(酒精、氯化汞)
3、接种的无菌操作(酒精、酒精 灯——灼烧)
4)逐渐减小 先增加后下降、不能;(5)降低

染色体畸变 细胞核变异 遗传物质的改变 非整倍体的产生 激素平衡被打破 对外源生长物质的敏感性发生改变 生长 其他原因 发育
条件 的改 变
(1)植物微型繁殖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的范畴。该技 术可以保持品种的 遗传性 ,繁殖种苗的速 度 快 。离体的叶肉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 终能够形成完整的植株,说明该叶肉细胞具有该植物的全 部 遗传信息 。 (2)把试管苗转接到新的培养基上时,需要在超净工作台 上进行,其原因是避免 微生物 的污染。 (3)微型繁殖过程中,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单独使用可诱 导试管苗 ,而与细胞分裂素 配比适宜时可促进芽 的增殖。若要抑制试管苗的生长,促使愈伤组织产生和生 长,需尊使用的生长调节剂是 (脱落酸、2, 4-D)。
4、超净台中操作
应用1:某组织培养实验室的愈伤组织被真菌严重污染,为查找 污染原因设计了4个实验,实验条件除图示外共他均相同。下列 各图表示实验结果,据图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什么?
污染主要不是培养基灭菌时间短造成的; 污染主要来源于组织培养所用的离体组织; 调节培养基pH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调节培养温度不能解决污染问题。
4)将某植物试管苗培养在 含不同浓度蔗糖的培养基 上一段时间后,单株鲜重 和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如图。 据图分析,随着培养基中蔗 糖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的变化趋势是 ,单株鲜重的变化趋势 是 。据图判断,培养基中不含蔗糖时,试管 苗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的量 (能、不能)满 足自身最佳生长的需要。 (5)据图推测,若要在诱导试管苗生根的过程中提高其 光合作用能力,应 (降低,增加)培养基中 蔗糖浓度,以便提高试管苗的自养能力。
①按照不同的顺序使用这两类激素,会得到不同的实验 结果。
使用顺序 先使用生长素,后使 用细胞分裂素 实验结果
有利于细胞分裂, 但细胞不分化
细胞既分裂又分化
先使用细胞分裂素, 后使用生长素
同时使用Hale Waihona Puke 分化率提高使用比例
实验结果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高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低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相当
有利于诱导根的形成 有利于诱导芽的形成 愈伤组织生长不分化
1. 同微生物培养基相比,MS培养基的配方有哪些明显的 不同? 微生物培养基以有机营养为主。与微生物的培养不 同,MS培养基则需提供大量无机营养,无机盐混合物 包括植物生长必须的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2、你认为组织培养过程中,成功的关键有哪些?
组织的脱分化及愈伤组织的再分化。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影响植物细胞脱分化、再分 化的最重要因素是植物激素的配比。
含有全部营养成分的培养基
适合的PH 植物激素比例合适
MS培养基

适宜的外植体
细胞分裂素 和生长素
任务:阅读课文写出菊花组织培养操作流程
培养基的配制?
外植体的获取和消毒?
接种
场所与注意事项?
培养(丛状苗的培养和生根培养)生芽和生根培养皿移栽 移栽 (草炭土或蛭石中) 炼苗 定植

大量元素 微量元素 有机成分
萘乙酸NAA 苄基腺嘌呤BA
2.生芽培养基 3.生根培养基

配制母液 配制培养液 熔化琼脂 调pH 高压蒸汽灭菌

若从自然种群中获取的外植体该如何处置?
5%次氯酸钠5min 5%次氯酸钠5min
70%乙醇浸泡10min
超净台中无菌水清洗


课本实验用的是无菌菊花苗 因此不用外值体消毒 ★注意要无菌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