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中考语文专题16现代诗歌赏析精练练习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诗歌阅读及答案

2018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课内诗歌阅读及答案湖南怀化市2018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试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0. 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B.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C.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D. “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崇山峻岭。
11. 这首词的上下片分别以什么表达方式为主,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10. B 11. 上片侧重描写;下片侧重抒情。
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壮志难酬)的哀伤,有凄清悲凉之感,也含蓄地表达了他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
【解析】10. 本题考查诗词关键句赏析,诗词句子赏析需要我们在了解诗词的结构和作者思想情感的基础上作答,并且要结合写作背景。
B项有误,“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寒冷,生活很艰苦。
11. 本题考查辨析表达方式和赏析作者感情。
本词上阙写景,突出了边塞风光的“异”,这是描写的表达方式。
下阙抒情,“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写出了征人矛盾的心情,既思念家乡又为国担忧;“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更体现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从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湖北省孝感市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二、阅读理解(47分)(一)古诗词赏析(3分)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本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1分)9.明代胡应麟在《诗薮·内编》里说,本诗颈联“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能从炼字上说说它妙在哪里吗?(2分)【答案】8.思乡9.妙在诗中用“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入”两字使之拟人化。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赏析专题(含解析)

2018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精选汇编诗词赏析一、【2018年中考甘肃武威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
公子行孟宾于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
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23.本诗描述的是:富家公子身穿“______”,骑着“骄骢”,天渐明时就到野外“______”,结果“______”。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23.(1)锦(红)衣(2)春游(3)踏烂麦青青(骄骢踏烂麦青青)24.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意对即可)【解析】24.本题考查学生对是个感情的理解和把握。
品味语言,从“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
”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对贵公子春游损坏庄稼的不满,抨击了贵族子弟的恶行。
二、【2018年中考浙江杭州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夏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蝶:蝴蝶。
(1)范诗通过“梅子金黄”“杏子肥”“______”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__”三宇,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三、【2018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专题.docx

初中、高中、教案、习题、试卷诗词鉴赏专题淮安(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5— 6 题。
(6 分)浣溪沙苏轼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5.上片写“潇潇暮雨”有哪些作用?( 4 分)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和“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 (宣宗宫人《题红叶》)都写了流水,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2 分)【答案】 5. 写“潇潇暮雨” ,创设了一种凄厉、伤感的情境,从反面烘托了下阕“谁道人生无再少”的人生态度。
6.下片“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写流水,是借水能西流,抒发人不应为年华老大而悲哀之情。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写流水,以表达宫人在宫中的怨情。
【解析】5.试题分析:考查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潇潇暮雨”是纯粹的环境描写。
可从创设情境,从反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态度的角度考虑答案。
一般诗歌前面几句写景,是为了介绍所处环境,烘托气氛,再触景生情,很自然地过渡到后面的自我感情抒发上。
6.试题分析:考查对诗歌中重要诗句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读懂诗句是作答的关键。
要分析好“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中的“休将白发唱黄鸡”一句,很明显抒发的是不要为韶光易逝、青春不再而悲哀的思想态度。
同时,要分析好“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中的“深宫尽日闲”一句,表达的是“宫怨”之情。
连云港二、阅读·赏析(60 分)(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 题。
( 5 分)孤雁杜甫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7.作者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
(2分)8.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分二、阅读·赏析(60 分)(一)( 5 分)7.( 2 分)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捕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唤的情景,表现孤雁的执着。
2018各省中考语文诗歌阅读汇总

10.词的上下片都用了一个“射”字,情感内涵却不尽相同。前者突出表现的是作者的,后者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2分)
答:
11.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联系上下句,说说该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2分)
(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盎然情趣。
(2018年连云港中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7-8题。(5分)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2)表达了作者旅途中的安逸闲适。
(2018年黄石中考)阅读下面两首古代诗歌,完成13-14题。(共4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潭上作
[唐]张养
竹岛残阳映翠微,雪翎禽过碧潭飞。
人间未有关身事,每到渔家不欲归。
【注】翠微:青山。
10.(1)联系全诗,说说前两句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后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20篇及解析

(语文)语文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练习题20篇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南湖早春①(唐)白居易风回云断雨初晴,返照湖边暖复明。
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蘋生。
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
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注释】①南湖:彭蠡湖,即鄱阳湖。
这首诗作于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当时作者被贬谪为江州司马。
(1)下列对诗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呈现了一幅清新明澈的画卷:暖风吹回,云彩散开,雨止天晴,阳光返照早春的鄱阳湖岸。
B. 颔联描绘了一幅杏花漫野、湖水阔远、水苹茂盛的美丽图景。
C. 颈联描写大雁低飞,略显慵懒、笨拙,黄鹂出展歌喉,舌涩口拙,尚不能婉转高歌之态。
D. 尾联间接抒情,点明诗人心情消沉郁闷的根本原因是衰老多病。
(2)下列对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A. 颔联中色彩对比鲜明,红绿相映,是早春时节最富特征的景色,也是这幅画中不可缺少的点缀。
B. 前三联都是写景,先动后静,动静相生,使全诗视觉与听觉。
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C. 诗歌着重选取了山杏、水苹、白雁、黄鹂这些颇具江南风情的意象,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南湖早春的神韵。
D. 诗歌以乐景衬哀情,用明丽动人、生机勃勃的南湖早春美景反衬了诗人内心的深切悲哀。
【答案】(1)D(2)B【解析】【分析】(1)D项错误。
应为:直接抒情。
(2)B项错误。
应改为:前三联都是写景,首联先动后静,动静相生。
颔联是静景,颈联是动景。
全诗视觉与听觉。
动景与静景相映成趣。
具体分析为:首联“风回云断雨初晴”描绘了春风吹散阴云的动景,“返照湖边暖复明”描绘了风回云断雨初晴的静景,动静结合描绘南湖雨后阳光翻找的优美景色;颔联诗人运用“红”借代红花,“绿”借代水苹的绿叶,描绘南湖早春万物萌发生机的优美景象。
是静景;颈联“翅低白雁飞仍重,舌涩黄鹂语未成”“白”、“黄”色彩对比鲜明,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是动景。
故答案为:⑴D;⑵ B。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现代诗歌鉴赏(知识点+例题+答案)

现代诗歌鉴赏一、知识点(一)考查点1、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语速、语调,注意语感。
2、感知现代诗歌写作的内容,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
3、分析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
4、分析作者的写思路、写作技巧及采用的手法(含修辞)。
(二)常考题目类型1、正确把握现代诗歌朗读的节奏2、欣赏作品有形象和表达技巧3、理解、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4、赏析诗歌中的名句,分析重点字词含义及作用5、根据诗歌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创新(三)内容要点:如何鉴赏现代诗歌“诗言志”,诗是“心灵的火焰”,从屈原到李白、杜甫……从郭沫若、闻一多到舒婷……他们的诗无不蕴藏着伟大的抱负和高尚的情操,无不流淌着激越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
现代诗歌以特有的情感价值取向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广为传诵。
因此,阅读现代诗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要知人论世。
鲁迅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
”就是说在鉴赏诗歌时,既要明确诗人的创作背景,了解其写作动机,又要从整体上把握诗人的情感态度。
2、要抓住诗眼。
诗眼是诗歌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关键语句,是诗人精心构思的语句,是诗歌“立言之本意”。
要抓住诗歌中反复出现的句子或诗歌的最后一节。
3、要分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事物相融合的产物,是通过诗人的选择与锤炼,重新组合后产生的一种含有特殊含义的语言形象,是诗人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其内心世界的结果。
如余光中的《乡愁》: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在这首诗中,作者连续使用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来揭示自己的思乡之情,思人之苦,表达了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主题。
4、通过抒情解读情感诗歌的本质在于抒情。
诗人用其独特的个性特征,用其精练的创作手法,而不惜多次修改以致达到与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
(完整)2018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词鉴赏》,推荐文档

2017年全国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16《诗词鉴赏》【福建省】二、(一)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 4-5 题。
(5 分)木兰诗(节选)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4.对上述节选部分有关句子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用夸张手法描写翻山越岭奔赴战场的情景。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描写边塞军用的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实写将军拼死作战,壮士十年后归来的情景。
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中的数字“十二”与“百千”都是表示多数。
5.“可汗问所欲”时,木兰表达了什么心愿?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 分)【答案】4.(3 分)C【解析】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
5.(2 分)放弃功名;尽快回归故里,与家人团聚。
【甘肃省白银市】三、(二)阅读纳兰容若的这首词,完成 21-22 题。
(5 分)木叶纷纷归路,残月晓风何处。
消息半浮沈①,今夜相思几许。
秋雨,秋雨,一半西风吹去。
【注释】①浮沈:即“浮沉”。
意谓消息隔绝。
2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3 分)A.忆江南B.如梦令C.天净沙D.沁园春2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答案】21.(3 分)B【解析】根据词的句数,每句话的字数来推敲词牌名。
22.(2 分)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亲人(妻子)的相思之情。
或:因不得与亲人(妻子)相聚而生的愁苦之情。
【甘肃省兰州市】二、(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5 分)金城北楼①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
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
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③犹思塞上翁。
为问边庭更④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
【注释】①此诗作于作者赴边途中经过金城时。
金城,在现今的兰州。
②磻(pán)溪老:指姜太公吕尚。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赏析

2018年全国中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赏析杭州7.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2)两小题。
(5分)夏曰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一)?[宋]范成大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春暮西园[明]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哇今日蝶来多。
【注】①本诗描写的是江南农历四月农忙时节的情景。
②蛱(ji6)蝶;蝴蝶(1)_____________________ 范诗通过“梅子金黄” “杏子肥”“__________________ ”等词语,写出了江南农村初夏的景象;高诗中“__ ”三字,凸显了暮春季节的特点。
(2分)(2)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运用了衬托手法,请作分析。
(3分)【答案】(1)“菜花稀”(或“麦花雪白”)“花落尽”(2)范诗以蜻蜓蝴蝶纷飞、少见闲人衬托村中的安静,也从侧面透露出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的情况;高诗用“花落尽” “蝶来多”衬托菜花盛开的情景,表现了西园的勃勃生机和盘然情趣。
【解析】(1)本题考察诗句分析能力,范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具体描写景色的诗句为前两句,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因此此题填“麦花雪白”或“菜花稀”都算对;高诗是一首描写晚春时景的田园诗,但是清晰描写暮春时节的诗句则是后两句,通过百花尽落来展现暮春时节的景象。
(2)本题考察诗歌表现手法的理解与运用。
衬托是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的一种表现手法。
高诗中“无人”和“惟有”形成了对比,后两句写出昼长人稀,蜓飞蝶舞,以动衬静。
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高诗三句“知是人家花落尽”,“花落尽”进一步说明已是暮春时节,“知”字表明“花落尽”是作者的推测,为虚写。
末句“菜哇今日蝶来多”暗点西园,诗人不因春光逝去而感伤,而是描写“蝶来多”,写出尽管春尽,但仍充满生机和盎然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十六现代诗歌赏析(一)五月怀屈原一条沉重的河流一叶飘零的小舟在孤独的歌里漂过白色的五月两岸美丽的艾叶总在痛苦地抖动每年的五月我们总想起一个做过三闾大夫的先人沿瘦瘦的汩罗江愤怒地走过去那些香甜的粽子并没有感动麻木而饥饿的鱼儿在大夫汀兰般高尚的须髯里游动几千年来从未思考为什么活着而他始终只留给我们一个站立着的背影和不折的脊梁每年的五月都有一个悲壮的节日结满眼泪和沉甸甸的粽子不管五月的橘树是否依然苍翠而无私地绿着不管五月的芙蓉是否依然亭亭而高洁地立着不管五月的河水是否依然浑浊而激动地涨着不管走到什么地方泪流满面的我们总想起他的秉性坚贞无法沉默(诗歌有删改)1.阅读上面的诗歌,请选择一个或两个角度进行文学赏析。
__示例一:诗歌抒发了作者对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缅怀和追思之情,表达了对古代先贤渐行渐远的忧思。
诗歌开篇,以“沉重的河流”“飘零的小舟”“痛苦抖动的艾叶”等意象,营造了孤寂冷清、萧瑟苍凉的意境,奠定了悲愤的感情基调,勾起了对屈原的怀想。
落寞的屈原,“愤怒”地“沿着瘦瘦的汩罗江”“走过去”,留给我们一个“站立着的背影”和“不折的脊梁”,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浩然正气。
壮哉!悲哉!而那些“麻木”“饥饿”的“鱼儿”却无动于衷,它们感受不到屈原“汀兰”般高洁的情怀,感受不到屈原心系祖国人民前途命运的伟大抱负,感受不到屈原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英勇无畏。
于是,作者从心底发出疾呼,在五月里重温屈原坚贞的“秉性”,不再沉默,以挽住那行走在消逝中的脚步。
示例二: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
运用拟人手法,把“汩罗江”以“瘦瘦”的形象呈现,原本辽阔、汹涌的江水,在屈原“从容”“致诚”的气度面前“瘦身”,以衬托他高大的形象。
诗歌第三节赋予“橘树”“芙蓉”“河水”人的品性和情态,再现了屈原高洁的人格和崇高的抱负。
同时,这三组句子构成排比,强烈的表达了作者的景仰之情,为篇末的“无法沉默”蓄势。
此外,诗歌还运用典故,如“汀兰”语出“搴汀兮杜若”(《湘夫人》),“芙蓉”语出“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橘树”语出《橘颂》;“浑浊”语出“举世浑浊我独清”,写出了屈原的“高洁”“无私”“坚贞”“洁身自好”的品格和崇高的政治理想。
示例三:诗歌情感跌宕起伏,耐人寻味。
诗歌开头以“白色的五月”里“痛苦抖动的艾叶”营造了一种悲怆的氛围,而五月里“愤怒”走向“汩罗江”伟大的灵魂却没能感动“麻木的鱼儿”,于是作者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情绪跌落谷底,然而值得庆幸的是那“站立的背影”和“不折的脊梁”始终还在。
于是,作者看到了希望,在重温屈原的品性和抱负之余,发出了呼吁,在五月我们无法沉默了,只为那“秉性坚贞”,只为那无悔的求索。
(只要抓住一至两个赏点,能作正确的赏析评价,合乎情理,内容具体,表达流畅即可)__(二)怀念曼德拉①黑夜没有太阳的时候你点亮了月亮在暴风雨猛烈的时候你送来了彩虹你要让每一只鸟儿都有一个巢你要让每一片天空都有一朵白云你要让每个春天都有虫鸣你要让每个秋天都有月季直到每亩麦田里都长满了麦子直到每棵树上都结满了果实七种颜色聚在一起成就了美丽的彩虹在一切祥和安宁的时候你为什么悄悄地离开了我们……【注释】①曼德拉是南非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他被当局投入监狱长达27年,期间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其反对种族主义,建立平等、自由新南非的坚强信念始终坚贞不渝,1993年获得诺贝尔和平奖,2013年12月5日逝世。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曾发表讲话,盛赞曼德拉是“全球公民典范”,是“联合国最高价值的生动体现”。
2.阅读上面的诗歌,请选择一个或两个角度进行文学赏析。
__示例一:诗人采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来表现自己对曼德拉深厚的崇敬、缅怀之情。
民族独立解放运动前后社会氛围的黑暗、风雨欲来与祥和安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曼德拉巨大的历史功绩与其悄然去世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曼德拉离世的无尽叹惋与追思。
示例二:诗人的语言质朴却又形象、通俗却又灵动,感性却又富于深情。
如用暴风雨后的彩虹、鸟儿归巢、春天的虫鸣、秋天的月季、树上的果实等形象地表现了曼德拉的历史成就。
这些饱含真情的语言平实、清新,读起来让人觉得美好,充满希望。
诗人对曼德拉的赞颂之情由此显露无遗。
示例三:诗人选择的意象独具匠心,颇含深意。
诗人没有选用具有南非地域色彩的独有意象,而是采用全人类、全球共有的物象来表现。
这些意象超越了时间、空间、地域,囊括了动物、植物,能使读者毫无障碍地理解和品读诗歌,感同身受,引发读者的共鸣,更能够感受和理解曼德拉的博爱情怀。
示例四:诗人层层递进地表达了对曼德拉深切的赞颂和缅怀之情:第一层是“点亮了月亮”,“送来了彩虹”;第二层是几个“要让”;第三层是几个“直到”。
曼德拉巨大的历史贡献在这几个层次中得到明晰的展示,曼德拉的历史贡献层层递进,诗人对曼德拉的赞颂之情层层深入,最后达到高潮。
在一句让人低回不已的问句中戛然而止,留给读者巨大的情感回味空间。
(只要抓住一至两个赏点,能作正确的赏析评价,合乎情理,内容具体,表达流畅即可)__(三)你梦幻的声音里流淌着四季你的声音是春天里温暖的太阳缕缕阳光洒落碧绿的草原和山岗给人心灵的安暖和向往你的声音是夏日的荷莲四溢的花香随夜风飘向远方那梦乡的人儿在安详的睡梦中悄悄露出甜美的笑容你的声音是秋天的白云在蔚蓝的天空悠悠飘荡金黄的麦穗快乐的随风摇曳小路上那飘落的枫叶装点了秋的模样你的声音是冬日里片片飞舞的雪花在每个清晨和黄昏带给我遥远梦幻般的遐想让我懂得生活不只有苦涩还有醉人的诗和远方3.阅读上面的诗歌,请选择一个或两个角度进行文学赏析。
__示例一:诗歌中修辞手法运用巧妙。
诗人首先将“你的声音”先后比作“春天里温暖的太阳”“夏日的荷莲”“秋天的白云”“冬日里片片飞舞的雪花”这四个极具季节特色的景物,然后依次写出这些自然景物在四季中的作用与价值——阳光散落大地,给人心灵的安暖和向往;荷莲花香飘进梦里,给人以安详和甜美;白云装点了秋日,衬托着快乐的心情;雪花飞舞于尘世,带来梦幻的遐想。
由此显现出“你的声音”在岁月中带给我的温暖、甜美、快乐和陶醉,将“我”对“你”的感激、赞美之情娓娓道来;同时呼应了标题“你梦幻的声音里流淌着四季”。
示例二:诗中的词语运用得十分精当。
作者先将“你的声音”进行了四个形象生动的比喻,然后依据不同的喻体,选择了恰当的动词。
是“阳光”于是“洒落”;是“荷莲”于是“飘向”;是“白云”于是“飘荡”,是“雪花”于是“飞舞”。
这些动词,不仅形象地写出了四个意象在不同季节中的动态,也生动地展现出它们对于“我”的作用与意义。
此外,诗中的一些形容词也独具特色。
“碧绿、蔚蓝、金黄”这组暖色调的词语,展现出一幅幅明艳生动的画面,衬托出“我”欢快喜悦的心情;“安详、甜美、遥远、梦幻、醉人”等词语更是直抒胸臆,写出了“我”浸润在“你的声音”中的怡然与享受。
(只要抓住一至两个赏点,能作正确的赏析评价,合乎情理,内容具体,表达流畅即可)__(四)阳光,是诗人的眼睛你以特有的温情眼眸掌控喧嚣的世界黑幕,在你来临之前结束奉送海上日出的第一幕诗篇巨演你以独有的博大胸襟包容诡异的世界冷漠,在你来临之前潜逃奉送万丈霞光的第二幕诗篇巨宴你以仅有的炙热激情掩盖虚伪的世界魔鬼,在你来临之前死去奉送春暖花开的第三幕诗篇巨献阳光,是诗人的眼睛能洞穿一切乌云能直击一切噱头能摧毁一切慵懒4.阅读上面的诗歌,请选择一个或两个角度进行文学赏析。
__示例一:这首诗的结构工整,层次清晰。
全诗分四节,前三节以并列的形式展开,分别歌咏了诗人的“温情眼眸”“博大胸襟”和“炙热激情”,以及这些特点所产生的独特作用——结束黑幕、驱散冷漠、消灭魔鬼。
从三个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诗人和诗歌给人的精神力量。
最后一节呼应标题,收束全诗,直接表现了诗人以独特的观察视角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精神光芒。
示例二:诗歌中运用多种意象构成鲜明的对比。
前三节中,“黑幕”“冷漠”“魔鬼”象征着人类社会中的阴暗面,而“海上日出”“万丈霞光”“春暖花开”则象征着生活中的真善美。
两组意象的前后对比,突显出诗人以及诗歌驱逐阴暗带来光明的美好作用。
最后一节中,更以“阳光”直面“乌云”“噱头”“慵懒”,将主题思想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示例三:诗歌中动词的运用十分精妙。
“掌控”“包容”“掩盖”“洞穿”“直击”“摧毁”等一系列动词的使用,充分显示出诗人面对阴暗的世界所展现出的自信,那种敢于挑战敢于抗争的无畏,成功塑造出诗人的斗士形象,展现出诗歌的强大力量。
__(五)朋友,失败了请别哭朋友,失败了请别哭。
即使梦想裹上了一层浓雾,也不要迷茫。
自信的灯光终将点亮出广阔天路。
朋友,失败了请别哭。
哪怕希望裂成了一抔碎布,也不要懊丧。
顽强的缝针终将缝制出锦绣蓝图。
朋友,失败了请别哭。
就算成功掉落入一处深谷,也不要悲伤。
坚韧的斧镐终将钩索出累累硕果。
5.阅读上面的诗歌,请选择一个或两个角度进行文学赏析。
__示例一:诗歌的结构整齐,富有韵律感。
三节诗都以“朋友,失败了请别哭”开头,既呼应了标题,又使得三节诗构成排比,形成并列式的对称结构。
另外,每节诗的句式结构相似,不仅读来朗朗上口,更有一种回环往复的音乐美。
示例二:诗歌中运用鲜明的对比来凸显主题。
“迷茫”“懊丧”“悲伤”是人们在经历失败挫折时的消极情绪,作者劝慰人们用“自信”“顽强”“坚韧”来积极应对,相信最终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示例三:诗歌用词形象生动。
“浓雾”“碎布”“深谷”真切展现出人生跌入低谷的困境,而“裹上”“裂成”“落入”则刻画出困境来临时的强烈落差感。
最后,“点亮”“缝制”“钩索”等词则与“浓雾”“碎布”“深谷”一一对应,形象写出了走出困境迎来成功的过程。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