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年俗文化节宣传报道
非遗贺新年宣传片文案-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非遗贺新年宣传片文案1.在这个新年里,让我们一起走进非遗的世界。
2.传统文化的瑰宝,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情感。
3.非遗贺新年,传承中国千年文化。
4.非遗,源自过去,传承至今,注入新年的喜庆。
5.汇聚千年文化基因,非遗福运贺新年。
6.饕餮盛宴,非遗为新年增添味道。
7.非遗之道,开启我们新年的文化之旅。
8.守护传统,非遗贺新年。
9.非遗,活态的历史,燃起新年的火花。
10.文化的脉络,非遗宣扬新年的精髓。
11.极具艺术感的非遗,给新年带来视觉盛宴。
12.非遗,激发新年的创造力。
13.非遗,让我们感受新年的淳朴与温暖。
14.非遗技艺,让我们在新年里拥抱美好。
15.探寻非遗,发现新年的惊喜与惊艳。
16.非遗的记忆,编织新年的祝福。
17.非遗文化,点亮我们新年的希望。
18.非遗精髓,让新年的味道更加醇厚。
19.非遗传承,唤醒新年的力量。
20.非遗,一道传统的新年佳肴。
21.在这个全新的一年,让我们一起走进非遗的世界,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22.敲响鼓声,放飞非遗之鹤,喜迎新年的到来!23.春联挂上门楣,年画点缀墙壁,传统文化将我们团结在一起。
24.制作传统年糕,品尝古老味道,让我们回味传统的美好。
25.舞动汉服,展现华美风采,中华传统文化流淌在血脉里。
26.钟声响起,拜年的人们送去祝福,传递着亲情、友情和爱情。
27.手工红灯笼,挂满大街小巷,笑语盈盈,幸福弥漫。
28.用古老的剪纸,剪出美丽的花样,感受纸艺的神奇与魅力。
29.捧起沉甸甸的年夜饭,品一口传统滋味,幸福感油然而生。
30.听打击乐声响起,马戏表演精彩纷呈,非遗项目为我们带来欢乐。
31.非遗技艺传承,让传统文化重焕生机,融入现代生活。
32.春晚舞台上,非遗表演成为焦点,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33.红红火火,年年有余,传统习俗和祝福陪伴我们的每一天。
34.非遗美食奉上,传统糕点,鱼生,甜品,让我们充分体验年味。
35.用古旧的老船艇,划过波澜壮阔的江河,探索中华非遗的源头。
喜庆春节传统习俗春节文化知识宣传介绍通用PPT

内容发展
周时期,《诗·豳风·七月》:“十月获稻,为 此春酒,以介眉寿。…十月涤场,…曰杀羔 羊,…万寿无疆。”文献中记载了人们在十月 收获后酿酒宰羊的欢聚场景,此场景并非岁首 节俗活动,周代以十一月为岁首。先秦时期, 南北风俗各异,各地风俗尚未融合、传播与普 及,岁首的节俗活动鲜见于中原文献记载。汉 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 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 习俗的。
时间演变
我国的星象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人很早开始就探索宇宙的奥秘,并由此演绎出了一套完整深 奥的观星文化。上古时代以星象空间变化来标示一岁(年)四季时间变化,北斗七星循环旋转,这斗 转星移与季节变换有密切关系。
名称变革
现在农历的“正月一日”,历史上称为上日、元日、三朝、正日、元辰、新正、新元、元旦等等;而 现在过的农历正月初一“春节”这一概念,古代是没有的,是民国政府创造的。“春节”这一概念是 在民国时期逐渐被提起。民国时期,公历被引进,而农历成为了进行农事的标准。1914年民国政府在 内务部呈文中提到“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故,春节这一说法才逐渐流传开来。
03
节期活动
节 期 活 动
腊月二十三~腊月三十
祭灶、蒸花馍、买年红、吃灶糖、扫尘、置天地桌、祭祖、烧炮、吃年夜饭、接 神、踩祟、接财神。
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开门炮仗、拜岁、祈年、拜年、占岁、聚财、拜神,开年饭、烧门神纸。 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祭财神(南方)、送穷、开市。 熏天、吃七宝羹、送火神、顺星、游神、做斋头、放生祈福。 赏灯、游灯、押舟、烧炮、烧烟花、采青、闹元宵
内容发展
远古的天皇时代,已有干支历法及岁时的雏形。据《盘古 王表》与《三命通会》等记载:“天皇始制干支之名以定 岁之所在”。十天干曰: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 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地支曰:摄提格、 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 大渊献、困顿、赤奋若。天皇氏的这一发明影响深远,后 世用于历法、术数、计算、命名等各方面(北宋时编撰的 官方正史著作《资治通鉴》就是以这套干支术语纪年)。 干支的发明标志着最原始的历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 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 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 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 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 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 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 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 迎新春。
年味线下宣传活动总结(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传统的年味似乎在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节日氛围,我们于春节期间举办了一场以“传承年俗,共享年味”为主题的线下宣传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活动目标1. 普及传统年俗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2. 通过互动体验,让市民亲身感受传统节日的氛围,增强节日的幸福感。
3. 增强社区凝聚力,促进邻里和谐,营造温馨的节日氛围。
三、活动内容1. 传统年俗知识讲座我们邀请了资深民俗专家,为市民讲解传统年俗的起源、发展和传承。
讲座内容涵盖了贴春联、挂灯笼、包饺子、拜年等多个方面,让市民对传统年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民俗手工艺品制作活动现场设置了多个手工制作区,包括剪纸、糖画、灯笼制作等。
市民可以亲自动手,体验传统手工艺的魅力,感受传统文化的传承。
3. 年货市集我们联合多家传统食品和手工艺品店铺,在活动现场设立了年货市集。
市民可以购买到各种传统美食和特色手工艺品,为家人和朋友准备新春礼物。
4. 民俗表演活动期间,我们还邀请了民间艺术团体进行表演,包括舞龙、舞狮、京剧表演等。
这些精彩的表演让市民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5. 亲子互动游戏为了让家庭成员共同参与,我们设置了亲子互动游戏区。
家长和孩子可以一起参与猜灯谜、投壶等游戏,增进亲子关系。
四、活动成果1. 参与人数众多活动期间,吸引了上千名市民参与,其中包括家庭、学生、老年人等各个年龄段的人群。
大家纷纷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对传统年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媒体广泛关注活动得到了当地电视台、报纸和网络媒体的广泛关注,报道了活动的盛况和意义。
这些报道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3. 社会反响良好市民们对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样的活动非常有意义,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丰富了市民的节日生活。
知年俗、品年味、传文化新年活动

“知年俗、品年味、传文化”新年活动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主题,以下是一些活动建议,供你参考:
1. 年俗讲座:邀请专家或长辈进行年俗讲座,介绍新年的历史、传统习俗、文化内涵等,让参与者了解年俗的由来和意义。
2. 年俗体验:设置年俗体验区,让参与者亲身感受传统年俗的魅力,如写春联、剪窗花、挂灯笼、包饺子等。
3. 年味品尝:准备传统的新年美食,让参与者品尝到浓浓的年味,如年糕、糖果、腊肉等,并介绍这些美食的寓意和制作方法。
4. 文化展览:举办文化展览,展示与新年相关的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品等,让人们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5. 传统表演:安排传统文化表演,如舞龙舞狮、京剧、民间歌舞等,增加节日氛围,让观众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6. 亲子活动:设计一些亲子互动环节,如家庭年画制作、亲子灯谜等,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
7. 文化传承:组织志愿者走进社区、学校,宣传年俗文化,传授传统技艺,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传承意识。
8. 线上活动: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开展线上年俗知识竞赛、年味分享等活动,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9. 礼品赠送:准备一些与年俗文化相关的小礼品,如中国结、年画等,作为活动奖品或纪念品,让参与者带走这份文化的祝福。
10. 故事分享:邀请参与者分享自己与新年的故事或记忆,增进大家对
新年的共鸣和情感联结。
通过这些活动,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年俗文化,品尝到浓厚的年味,同时也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年俗文化节欢迎词

年俗文化节欢迎词
亲爱的朋友们:
欢迎大家来到本次的年俗文化节!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同庆祝这个充满传统韵味的节日,感受中国年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年俗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我们的民族记忆和情感。
在这个特别的节日里,我们通过举办各种传统活动,让大家亲身体验年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在本次年俗文化节中,您将有机会欣赏到精彩纷呈的民间艺术表演,如舞龙舞狮、民间歌舞等。
同时,您还可以品尝到地道的传统美食,如饺子、汤圆、年糕等,让您的味蕾尽享中国传统美食的独特风味。
此外,我们还为您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展览和手工艺品制作活动。
您可以参观年俗文化展览,了解中国传统年俗的历史和发展;您还可以参与手工艺品制作,亲手体验中国传统手工艺的精湛技艺。
最后,我代表主办方衷心感谢各位朋友的到来,希望大家在本次年俗文化节中度过一个愉快、难忘的时光。
让我们共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再次欢迎大家的到来,祝愿本次年俗文化节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首届年俗文化节于1月20日开幕
举办本届年俗文化节活动,旨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全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舞动汉风”系列行动,进一步保护、传承和弘扬徐州独特的传统文化,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形成全民同乐、欢度春节的年俗文化氛围,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同时,也是为了积极响应中央文明办和省文明委的号召,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更好地利用传统佳节引导全社会进一步了解传统节日、认同传统节日、喜爱传统节日、过好传统节日,加深乡土感情,并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这次文化节活动,将从1月20日开始,至2月7日结束。
整个文化节期间,主办单位紧紧围绕“红红火火过大年、民俗文化展新颜”主题,荟萃徐州民俗精华,体现徐州年俗文化特色,为市民朋友安排了丰富的活动内容,主要有:汉风锣鼓、舞龙、秧歌、传统婚俗等民俗风情表演;书法家现场为市民免费写春联、送福字;传统戏曲展演;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绝活展示;“龙之魂、汉之韵”传统手工艺“龙”作品特展;徐州年俗文化讲坛;以及传统花灯和灯谜展等活动。
本次活动由中共徐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徐州民俗博物馆、徐州文化馆承办,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中心、彭城书院、市书法家协会、市楹联协会、威风锣鼓艺术团、滨湖晚霞梆子剧团、彩虹艺术团、佳艺源艺术培训中心等单位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