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沦

合集下载

郁达夫《沉沦》观后感

郁达夫《沉沦》观后感

读《沉沦》后有感郁达夫的《沉沦》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遭遇,通过“一个病的青年忧郁症的解剖”( 郁达夫《〈沉沦〉自序》),揭示主人公内心灵与肉、伦理与情感、本我与超我矛盾冲突。

与郁达夫其他的小说作品一样,《沉沦》是一篇“注重内心纷争苦闷”的现代抒情小说带有“自叙传”的色彩。

因此,小说大胆而深刻的揭示任务复杂而丰富的心理活动。

这篇文章开篇第一句就写到“他近来觉得孤冷得可怜。

”使整篇小说透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奠定了一种悲的基调。

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主人公“他”不仅仅是一个人,而是作为一个留日中国学生的代表。

透过他的经历和思想感情使我们生动的看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留日华人的心理状态和对祖国的失望的情感。

他是一个支那人,自始至终都有这样的自卑阴影笼罩在他身上。

正是这样长期的压抑造成他性格的忧郁,心理的变态。

一方面,他希望他的同学来对他讲一些闲话,但同时,他又认为他们是仇敌,这样一种充满矛盾、挣扎的心理。

日本人对支那的仇视、欺侮终使他发出感慨:“中国呀中国,你怎么不富强起来,我不能在隐忍过去了。

”强烈的表达了希望祖国富强起来的感情和对祖国现状的不满和失望。

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虚幻的,聊以自慰。

每被别人欺侮时,总把自家家兄拿出来作比,且把兄长待他刻薄的事细细回想,把自家的好处列举出来,仿佛内心就能获得一种安慰,舒畅起来。

“他觉得悲苦的中间,也有无穷的甘味。

”这不禁让人想起阿Q的精神胜利法了。

而造成这种变态心理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是祖国积弱的现状,使他遭受歧视,同时它自身的自卑和忧郁也导致了心理的残疾。

而他也需要在不相容、仇恨中来减轻自卑,从中缓解苦闷。

而小说中作者对于性的描写也显得大胆而开放。

在日本女生面前的羞赧,在被窝里的邪念,看到“伊扶”的裸体,到最后去妓院,是一种沉沦。

“我已经变了一个最下等的人了。

”他早年在中国接受传统文化及封建伦理道德的影响,对性带有罪恶感,然而同时,性欲是天性。

他在二者之间挣扎。

郁达夫:沉_沦

郁达夫:沉_沦

“拿出了一本G.Gissing的小说来读了三四页之 后,静寂的空气里,忽然传了几声沙沙的泼水声音过来。他静 静儿的听了一听,呼吸又一霎时的急了起来,面色也涨红了。 迟疑了一会,他就轻轻的开了房门,拖鞋也不拖,幽脚幽手的 走下扶梯去。轻轻的开了便所的门,他尽兀自的站在便所的玻 璃窗口偷看。原来他旅馆里的浴室,就在便所的间壁,从便所 的玻琉窗看去,浴室里的动静了了可看。他起初以为看一看就 可以走的,然而到了一看之后,他竟同被钉子钉住的一样,动 也不能动了。
沉沦
郁达夫
山西师范大学 冯波
作者简介
郁达夫 (1895~ 1945)名文,字达夫, 浙江富阳人。创造社发 起人之一。17岁留学日 本。1921年7月出版了 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 小说集《沉沦》,以其 “惊人的取材、大胆的 描写”而震动了文坛。
内容概要
小说讲述了一个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的遭 遇, 在他饱受“性的苦闷”与“外族冷漠 歧视”的痛苦中, 对这个“病的青年忧郁 症的解剖”, 揭示主人公内心灵与肉、伦 理与情感、本我与超我的矛盾冲突。
颓废主义的思想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非 理性主义。
颓废主义者不满文艺对现实生活 作自然 主义的摹写,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 文学艺术不应受生活目的和道德的约束,片 面强调艺术的超功利性,否定文艺的社会作 用,否定理性认识对文艺的作用,宣扬悲观、 颓废的情绪,特别是从病态的或变态的人类 情感中以及与死亡、恐怖有关的主题中去寻 求创作灵感。
他从妓院出来后的景物描写又直接反映出
了当时鲜明的时代色彩。“寒月”照大地,这 个世界一定是冰冷的世界,它象征了当时社会 的冷酷无情。天空似“淡青的圆形天盖”,令 人想到“这圆形天盖”就好像一个很大的坟墓 顶盖,要将这世界牢牢盖住,这个世界就像一 个大坟墓,死气沉沉,阴森恐怖,这简直就是 世界末日,这难道不是那个黑暗时代,社会 “低气压”的形象反映吗?

郁达夫沉沦课件ppt

郁达夫沉沦课件ppt

个人经历
郁达夫的个人经历
郁达夫在年轻时曾留学日本,亲身体 验了异国他乡的生活,这段经历对他 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家庭背景的影响
郁达夫出生在一个传统的中国家庭, 家庭环境对他的性格和思想产生了影 响,也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素材和 灵感。
03
《沉沦》的主题思想
自我追求
01
02
03
自我价值的探索
对郁达夫的总体评价
历史地位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和艺术风格对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
个人品质
郁达夫是一位有高尚情操的作家,他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他的个人品质和人格魅力使他在文 学界赢得了广泛的尊重。
作品价值
郁达夫的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社会意义。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那个时代青年的苦闷和追求,也揭 示了社会的弊端和文化的沉沦。他的作品对我们理解历史和现实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梦境描绘
通过描绘梦境,暗示主人公潜意 识中的欲望和焦虑,丰富了人物
内心世界的层次感。
象征手法
自然景物
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暗示主人公内心的情感变 化和心境,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社会现象
通过社会现象的象征,暗示当时社会的冷漠和无 情,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人物形象
通过人物形象的象征,暗示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 和命运,使作品更加丰富和深刻。
感谢观看
THANKS
文学史上的评价
里程碑
01
在文学史上,《沉沦》被视为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开端,具有
里程碑式的意义。
艺术成就
02
作品在文学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

女性沉沦的原因分析

女性沉沦的原因分析

女性沉沦的原因分析女性沉沦的原因分析沉沦是指个体或集体因为困境或压力而失去自我,处于一种迷惘无助的状态。

在人生的旅途中,女性沉沦的现象不容忽视,很多女性因为各种原因而沉沦,如婚姻、事业、家庭、媒体等。

那么,女性沉沦的原因是什么呢?第一,婚姻的压力。

传统的婚姻模式让许多女性在婚后迷失自我,失去了自我价值和目标感,过多地关注丈夫和孩子,而忽略了自己的需求和兴趣。

同时,一些不健康的婚姻关系,比如家庭暴力或婚外情,也会让女性沉沦在愤怒和无助的情绪中。

第二,职业压力。

女性在职场上可能会遇到很多困境,比如性别歧视、薪资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对女性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到女性的职业发展和人际交往。

女性的职业发展需要面对许多挑战,需要非常努力地工作,才能在职场上有所发展。

第三,家庭负担。

在家庭中,女性通常承担着诸多的责任和义务,如照顾孩子、家务、老人赡养等,这些任务可能会给女性带来很大的负担和压力,也可能导致女性逐渐失去自我。

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女性不仅需要承担家庭责任,还需要兼顾事业和个人生活,这种压力对女性的心理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第四,媒体的影响。

媒体在当前的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对女性的形象和价值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媒体崇尚美貌、年轻、苗条的女性形象,并缺乏对女性多样性的理解和包容。

这种媒体文化会扭曲女性的自我认知和身份认同,让她们追求不切实际的标准,进而陷入无限的挣扎和焦虑。

综上所述,女性沉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内部的压力,也有来自外部的影响。

面对这些困境,女性需要树立信心,建立积极向上的自我认知,在家庭、职场、社会中为自己争取更多的权利和尊重,成为真正自信、独立的现代女性。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郁达夫《沉沦》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当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郁达夫《沉沦》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篇1本对郁达夫的东西没什么了解。

无意中,看到一句这样的评价:在当时的中国,需要鲁迅这样铁骨铮铮的为人民疾苦疾呼的斗士,需要郭沫若这样讴歌自然,讴歌生命的人……郁达夫却是另外的一种方式,他的《沉沦》一出,给当时的中国文坛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大致意思就是这样)。

郁达夫是谁,《沉沦》又是讲什么的?我好奇了。

我去找了来看。

这越读越是熟悉,小时候应该有看过它改编的电影——当时的感觉应该是除了片尾那句“中国,你为什么不强大起来,啊!”之外,就是黑色的夜,只见人的外形以及对白。

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

觉得如果撇开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重新来看这部小说,都是很有韵致,很有味道的呢——就是一个留学日本的,无所事事,自卑,怨愤,又自恋,猥琐的堕落渣男,一个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的一段经历和心理活动。

早晨被窝里的罪恶,陷入自己对自己的指责,怨恨,然后又怨恨他人——复仇——复的是自己吧——月底的最后几天或者一星期的最后几天就完全的放纵了自己,跟自己说从下个月重新开始或者下周重新开始,下个初一重新开始,甚至有个形式的去剃了个头,洗了个澡——但实际上就是一切该怎样来的还是怎样来,都没有改变。

撇开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不说,撇开心理的问题不谈。

这样的行径不也无时无刻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某些人的身上吗?《沉沦》里男主角的形象依然是活生生的生活在我们的四周围的。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篇2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

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着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的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

沉沦课件

沉沦课件

颓废主义的思想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非 主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理性主义。 理性主义 颓废主义者不满文艺对现实生活 作自然 主义的摹写,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认为 “为艺术而艺术” 文学艺术不应受生活目的和道德的约束,片 面强调艺术的超功利性,否定文艺的社会作 用,否定理性认识对文艺的作用,宣扬悲观、 颓废的情绪,特别是从病态的或变态的人类 情感中以及与死亡、恐怖有关的主题中去寻 求创作灵感。
代表作:《恶之花》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1821--1867)的创作
选段(前言)
疯狂、小气、以及贪婪、 疯狂、小气、以及贪婪、荒淫 不仅压抑着我们的灵魂,而且噬咬着我们的躯体; 不仅压抑着我们的灵魂,而且噬咬着我们的躯体; 痛苦向刑讯一样使我们感到喜悦 就像被昆虫蜇咬。 就像被昆虫蜇咬。 我们身上的缺陷是顽固的,忏悔是虚伪的; 我们身上的缺陷是顽固的,忏悔是虚伪的 虚伪 匆忙的试图肮脏愤怒和理想. 肮脏愤怒和理想 匆忙的试图肮脏愤怒和理想
1. 直率的自我暴露的方式, 直率的自我暴露的方式, 直入人物的内心世界
郁达夫喜欢通过人物情绪的变化来塑造 形象,而表现人物情绪的最好手段就是心 理描写。突出人物的自我感觉与内心矛盾, 是郁达夫小说心理描写的一个显著特色。
患上了抑郁症之后他觉得跟世人难以 相处了,一次到郊外读书, 相处了,一次到郊外读书,看到如画的风 景后,他自语到“ 景后,他自语到“……这里就是你的避难 这里就是你的避难 世间的一般庸人都在那里妒忌你, 所。世间的一般庸人都在那里妒忌你,轻 笑你,愚弄你……” 笑你,愚弄你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初步看出主人公开始 沉溺在自我的世界了,开始厌世了。随着 他抑郁症的加深,他开始逃学,躲避人群。
闷)
“他们都是日本人,他们都是我 的仇敌,我总有一天来复仇,我总 是复他们的仇。” (他的愤世嫉俗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

心理病与时代病——《沉沦》细读我阅读了《沉沦》后,对于主人公投海自杀的行为有一些看法。

我认为主人公的“沉沦”是:心理病和时代病的双重作用。

在我看来,本身就患有心理病的主人公是在时代的重压下走向灭亡的。

因而,心理病和时代病都是致使“他”投海自尽的原因。

下面是我的一些分析。

一.心理病1.忧郁病文章中的第二节开头便直言:“他的忧郁症愈闹愈甚了。

”12在第六节又描写了他的忧郁症的情况“他的忧郁症又变起形状来了”。

而且文章多处用“孤冷,孤寂,屏障,隔离,独立,”等表现孤独一人的词语来叙述主人公的生活情况。

由此看来,文章的主人公被定位为一个患有忧郁症的旅日青年。

郁达夫在其自序里面更是直接说明:“《沉沦》是描写着一个病的青年的心里,也可以说是青年忧郁病的解剖。

”这种忧郁症使得“他”对于周围的人都格外的敏感。

原文写到:“有时候到学校去,他每觉得众人都在那里凝视他的样子。

他避来避去想避他的同学,然而无论到了什么地方,他的同学的眼光,总好像怀了恶意,射在他的脊背上”“他的同学日本人在那里欢笑的时候,他总疑12他们是在那里笑他,他就一霎时的红起脸来。

他们在那里谈天的时候,若有偶然看他一眼的人,他又忽然红起脸来,以为他们是在那里讲他。

”这些描写充分说明了“他”在患忧郁症的时候对周围的人都抱着一种怀疑和仇恨的心态。

毫无疑问,这种心态使得“有几个解他的意的人,也不得不同他疏远了”。

而同学的疏远又使他“总觉得孤独得很”,这种孤独使他的忧郁症不断地加剧。

这是一种恶循环,这种恶循环给他的心里带来一次比一次更严重的伤害,也使得他的忧郁症一次又一次地加重。

而忧郁症——这种容易使人失去活着的动力的心理病绝对在他选择自杀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性苦闷《沉沦》中有多处描写了主人公对于性的渴望和追求。

例如写“他每天早晨,在被窝里犯的罪恶,也一次一次的加起来了”;他偷窥房东的女儿洗澡时描写的“那一双雪样的乳峰!那一双肥白的大腿!那全身的曲线!”;还有那一场“一言半语也不愿意遗漏”的对野合的偷听。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郁达夫《沉沦》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

当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郁达夫《沉沦》读后感范文(精选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篇1本对郁达夫的东西没什么了解。

无意中,看到一句这样的评价:在当时的中国,需要鲁迅这样铁骨铮铮的为人民疾苦疾呼的斗士,需要郭沫若这样讴歌自然,讴歌生命的人……郁达夫却是另外的一种方式,他的《沉沦》一出,给当时的中国文坛无异于一个晴天霹雳……(大致意思就是这样)。

郁达夫是谁,《沉沦》又是讲什么的?我好奇了。

我去找了来看。

这越读越是熟悉,小时候应该有看过它改编的电影——当时的感觉应该是除了片尾那句“中国,你为什么不强大起来,啊!”之外,就是黑色的夜,只见人的外形以及对白。

花了两个晚上的时间,看完了。

觉得如果撇开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重新来看这部小说,都是很有韵致,很有味道的呢——就是一个留学日本的,无所事事,自卑,怨愤,又自恋,猥琐的堕落渣男,一个有严重心理问题的人的一段经历和心理活动。

早晨被窝里的罪恶,陷入自己对自己的指责,怨恨,然后又怨恨他人——复仇——复的是自己吧——月底的最后几天或者一星期的最后几天就完全的放纵了自己,跟自己说从下个月重新开始或者下周重新开始,下个初一重新开始,甚至有个形式的去剃了个头,洗了个澡——但实际上就是一切该怎样来的还是怎样来,都没有改变。

撇开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不说,撇开心理的问题不谈。

这样的行径不也无时无刻的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某些人的身上吗?《沉沦》里男主角的形象依然是活生生的生活在我们的四周围的。

郁达夫《沉沦》读后感篇2因为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反抗封建专制,被学校开除,因而为社会所不容。

他以青年人所特有的热情渴望着和追求着真挚的友谊和纯洁爱情,但受到“弱国子民”的身份的拖累,这种热情受到侮辱和嘲弄,在异国他乡倍感孤独和空虚,成为了“忧郁症”的患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经年幼,总喜欢在雨后的晴天中,去那爬满蜗牛的墙边,看他们伸长着身躯,拖着坚硬而又厚重的壳,一点一点挪移着。

悠闲时,我会故意吓吓他们,一片树叶,一个石子,都是他们的绊脚石,硬生生的将他们驱赶回他们的壳里,不敢再伸出一星半点的身躯。

愤懑时,我会看着他们爬的很高处,然后轻挥一指,将他们打回原点,一个个,都不放过。

那时总觉着,我是主宰者,不听我的,下场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再长大一点,我依旧喜欢在那个爬满蜗牛的墙边停靠,我依旧喜欢,轻碰一下他们的壳,然后看他们的反应敏捷的缩回壳里。

我依旧喜欢,在他们爬到高高的墙壁时,我在伸手就触碰得到的地方,将他们拉入地狱人间。

可是,我却发现,那个落入谷底的蜗牛,在短暂的躯缩于自己的壳后,就又重新的伸出头颅来,朝自己刚才最高峰走去,不停不息。

那时,心生好奇,蜗牛是没有眼睛,所以才会不知身在何处,仍不停不歇吗?
明事理后,当看见小孩子同我年幼时一样,扳倒一个又一个处于高墙的蜗牛时。

我忽然游生怜悯之情,待孩子离开时,将跌倒的蜗牛一个个拾起,欲想安放回远处。

可我怎么小心翼翼的轻放,他们就是不伸出身躯紧贴墙壁,不肯接受这轻易的获得,所以他们重重的落下。

我不服气,来来回回,几经折腾,最后是反复摔落的蜗牛终是粉身碎骨。

那日,斜阳微照,金红蔽天,恰是温暖,可我却不知为何,背墙哭泣。

时至今日,我想我当初因是为了我的贪念,和当时正处于沉沦时的自己吧!是为了人性的贪念,是为无知的固执而感伤,亦是为自己可悲,历尽艰辛,熬过苦难,挺过挫折,终于上苍开眼,给我一个安稳的曾经,却在我还未坐稳时,一瞬间跌入谷底丘陵而哭泣。

怨恨上天的主宰,怨恨自己的卑微,所以无助的大声哭泣吧!
可是,当时的我何尝深知,蜗牛绝非没有眼睛,但他有一颗向善的心灵。

他知生命未竭,结果就永远未知只要有不放弃的重壳,就能前进。

只要坚定的向理想迈进,天再高,掂一掂脚,就更进一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