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教育厅转发教育部关于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政策

目录1前言 (5)2总体要求 (6)2.1建设目标 (6)2.2建设原则 (7)2.3建设模式 (7)2.4建设内容 (8)2.5建设流程 (9)3用户信息素养 (10)3.1学生信息素养 (10)3.1.1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 (10)3.1.2学习方式与技能 (11)3.2教师信息素养 (12)3.2.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12)3.2.2教学方法与技能 (12)3.3管理人员信息素养 (13)3.3.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14)3.3.2教育领导与管理能力 (14)3.4技术人员信息素养 (15)3.4.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 (15)3.4.2信息技术专业技能 (16)4信息化应用 (16)4.1主要类型 (16)4.2总体要求 (17)4.2.1建设要求 (17)4.2.2应用要求 (18)4.3教育教学 (18)4.3.1网络备课 (18)4.3.2网络教学 (19)4.3.3网络教研 (19)4.3.4课堂教学 (19)4.3.5教学资源 (20)4.4教育管理 (21)4.4.1教务管理 (21)4.4.2行政管理 (21)4.4.3财务管理 (22)4.4.4人事管理 (22)4.4.5学生管理 (22)4.4.6设备资产管理 (23)4.5教育评价 (23)4.5.1学生发展性评价 (23)4.5.2教师发展性评价 (23)4.5.3学校发展性评价 (24)4.6生活服务 (24)4.6.1家校互通 (24)4.6.2文化生活 (24)4.6.3社会开放 (25)5基础设施 (25)5.1主要类型 (25)5.2总体要求 (26)5.2.1建设要求 (26)5.2.2应用要求 (27)5.3网络环境 (27)5.4数字终端 (28)5.5数字化教学空间 (29)5.6创新创造空间 (29)5.7文化生活空间 (30)6网络安全 (31)6.1组织管理 (31)6.2网络应用 (32)6.3校园环境 (32)7保障机制 (33)7.1组织架构 (33)7.2全员培训 (33)7.3制度建设 (34)7.4资金投入 (34)7.5多方协同 (35)8附录 (35)8.1术语定义 (35)8.2规范性引用文件 (38)1前言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解读主要内容一、起草背景二、主要思路及起草过程三、结构与主要内容四、主要特点与先进性五、如何贯彻落实一、起草背景2018-2022年目标任务定位明确即到2022年要实现行动计划设定的目标;新时代的第一个信息化五年行动计划。
三全:以应用引领的基础设施提升;两高:教师和学生素养;一大:互联网+三个转变:专用资源到大资源;能力到素养;融合应用到创新发展三个新模式:人才培养、教育服务、教育治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年4月三通两平台三全两高一大发展重点三全两高一大教学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习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年4月数字校园规范建设行动全面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宽带卫星联校试点行动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普及三州试点通过“中星16号”连通网络,探索解决边远地区、海岛等特殊地区的学校联网问题,实现100%学校接入互联网。
将网络教学环境纳入学校办学条件建设标准,数字教育资源列入中小学教材配备要求范围;推动各地以区域为单位统筹建立数字校园专门保障队伍,彻底解决学校运维保障力量薄弱问题。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2018年4月从数字化校园到数字校园2012200719981970s数字化的地球,是一个地球的数字模型;对地球的三维多分辨率表示。
戈尔,数字地球数字校园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而构建的信息化环境。
数字校园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提出的“E -Campus”计划高校建设数字校园的经验辐射到中小学校; 以系统建设为主要建设内容; 体现拓展学校管理的信息化功能;从“数字化校园”到“数字校园”;从强调平台、优化管理到信息化整体环境; 从建设平台到促进管理和教学应用。
20101997年,国家教委发布《关于设立“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通知》(教电厅[1997]4号),分批挂牌了961所中小学校,是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解决方案

教育部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解决方案近年来,数字化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发展方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数字化教育的不断推广,数字校园建设成为教育领域热门话题。
为规范数字校园建设,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解决方案。
一、规范数字化课程建设数字化课程建设是数字校园建设的基础工作,有效的数字化课程建设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成果,同时也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
因此,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规范数字化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在数字化课程设计中,教育部要求教师们要注重课程的跨越性、知识内涵的优化以及视听与交互性的统一性等因素。
此外,在课程的教学流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主动地参与进来。
二、强化数字校园建设安全保障在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数字安全显得尤为重要。
教育部对数字校园的网络和数据存储采取了严格控制,基础网络建设和维护要求高,要求采用高可靠性硬件和软件设备,以确保数字资源的安全性和数据的稳定性。
此外,教育部要求学校要实行全员实名制管理,保护教师以及学生的个人信息安全。
针对学生使用电脑上网时可能存在的网络安全隐患,教育部也提出了一系列安全提示和要求。
三、加强交互与沟通环节数字校园建设的另一重要方面是数字化校园交互与沟通环节的加强。
教育部提倡学校要积极推广在线学习平台和网络学习资源,鼓励学生线上学习,在线交流。
为了鼓励师生之间交流和互动,教育部要求学校建立网站、在线教程、校园论坛等社交平台,以及开展各类线上交互活动。
此外,教育部也要求学校建立线上答疑、辅导等机制,方便师生互动。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在数字校园建设中,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数字校园的建设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基础技能,教育部要求教师们加强相关职业技能的学习和研究,提高数字化教育的教学水平。
同时,教育部也要求学校对于数字化教育能力和职业素质做到全面评估,并为教育教学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结语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的解决方案为中小学数字校园的建设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标准,为数字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海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07.06.21•【字号】琼教师[2007]26号•【施行日期】2007.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教育正文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海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琼教师〔2007〕26号)各市、县、自治县教育(教科)局,省农垦总局教育局,海南钢铁公司教育处,洋浦经济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厅直属中学:为了扎实推进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加强校本培训管理,着力建立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工作机制和提高师训工作的实效性,现将《海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管理规定(试行)》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请反馈到我厅师资管理处。
附件:海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管理规定(试行)二○○七年六月二十一日附件:海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管理规定(试行)为扎实推进我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促进师资培训与学校管理工作的紧密结合,着力建立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工作机制和提高师训工作的实效性,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一、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评选标准以省教育厅《海南省2005-2008年度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评审标准(试行)》(琼教师〔2005〕4号)为依据,经由专家组审核,评审得分在170分以上的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
二、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评选程序校本培训省级示范学校评审由省教育厅组织,计划自2005-2008年四年内,全省评出100所海南省校本培训示范中小学校。
评审程序是:(一)学校自评申报1、申报学校根据省教育厅的《评审标准》进行量化自评,填写《海南省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评审标准量化表》,分数达到180分以上者,按隶属关系向市县教师培训基地(机构)进行自荐申报参加评审。
2、填写《海南省年度中小学校本培训示范学校申报表》。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1 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旨在树立新发展理念,以"智慧校园"为指导概念,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为中小学开展数字化建设而制定的规范。
今天,智慧校园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不仅仅是把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上,建设更加智能化、安全可控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场景,更要实施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集成和整合,营造新的数字习学风气。
2 智能校园建设的战略思路首先,设立智慧校园建设规范制度,规范智能校园建设规划、评估、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系统开发,协同应用工程多渠道衔接,以及数据信息资源的数字化存储,保护和安全应用。
其次,明确工作开展的重点和范围,基于学校自身优势和校园建设需求,重点完成集中、智能的教室设备的改造和升级,形成学习到任何地方的教育信息服务体系。
3 智能校园建设标准要求建设智慧校园必须满足一定的标准要求:一是各项安装配置主要以能支持在线教学、远程协同开展教学为主;二是依托互联网实现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图书馆;三是信息资源运用合理,助力教学。
四是校园内文体设施开展体育教学,有助于学生体质及心理健康教育。
五是校园外景环境良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习兴趣。
4 智慧校园建设的合理运用勤奋、学习主动性的提升,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核心内涵。
当前,各类EDU资源迅速发展,如何有效结合,使之落实到育人指导的各个环节中才是重点。
数字校园建设的实施,有利于提升教师的工作能力和教学服务水果,有利于营造新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一个新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赋予教学活动以新的层次。
5 决心推进智能校园建设推进智能校园建设,必须积极应对两个难题:一是建立完善的资源分配体系,将新的学校空间作为数字化信息安全系统,合理利用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现代化设施,辅助学生开展良好的学习;二是强化筹资能力,激发校园精神,加强从下而上的教研衔接,加大在线教学资源投入,完善校园智能建设中的网络技术。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教育部2018年4月目录1前言62总体要求72.1建设目标72.2建设原则82.3建设模式82.4建设内容92.5建设流程103用户信息素养113.1学生信息素养113.1.1学习态度与思想意识113.1.2学习方式与技能123.2教师信息素养133.2.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133.2.2教学方法与技能133.3管理人员信息素养143.3.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153.3.2教育领导与管理能力15 3.4技术人员信息素养163.4.1工作态度与思想意识163.4.2信息技术专业技能174信息化应用174.1主要类型174.2总体要求184.2.1建设要求184.2.2应用要求194.3教育教学194.3.1网络备课194.3.2网络教学204.3.3网络教研204.3.4课堂教学204.3.5教学资源214.4教育管理224.4.1教务管理224.4.2行政管理224.4.3财务管理234.4.4人事管理234.4.5学生管理234.4.6设备资产管理24 4.5教育评价244.5.1学生发展性评价24 4.5.2教师发展性评价244.5.3学校发展性评价25 4.6生活服务254.6.1家校互通254.6.2文化生活254.6.3社会开放265基础设施265.1主要类型265.2总体要求275.2.1建设要求275.2.2应用要求285.3网络环境285.4数字终端295.5数字化教学空间30 5.6创新创造空间305.7文化生活空间316网络安全326.1组织管理326.2网络应用336.3校园环境337保障机制347.1组织架构347.2全员培训347.3制度建设357.4资金投入357.5多方协同368附录368.1术语定义368.2规范性引用文件391前言根据党的十九大报告及《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等有关文件精神,特制定《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转发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转发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05.21•【字号】浙教办技〔2018〕47号•【施行日期】2018.05.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转发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浙教办技〔2018〕47号各市、县(市、区)教育局: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提升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以教育信息化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
现转发给你们,并就有关执行要求通知如下: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显著特征,对教育现代化发展具有支撑性、驱动性、引领性的战略作用。
各地和各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教育信息化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一把手”负责制,强化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主体责任,加大教育信息化投入,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行机制,切实加快推进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进程。
二、摸清底子,堵住短板。
各地和各中小学校要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参照教育部《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全面调查了解学校数字校园建设现状,摸清数字校园建设发展状态,在查找短板和不足基础上,扬长补短,增强数字校园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切实夯实学校信息化基础。
三、育人为本,融合创新。
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落脚点和根本出发点。
各地和各中小学校要根据教育部关于教育信息化2.0的部署要求,创新信息化发展理念,从“领导力、基础设施、服务体系、深度应用、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等五个维度和以技术“促进课程实施与提升、提高学生认知水平、增强学生学习内驱力、丰富教育供给方式、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推动教育教学精准管理”六条路径,切实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信息化转型升级,实现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发展理念、教育教学方式、教育治理模式的转变,全面发展智慧教育。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解读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解读作者:《规范》编制项目组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18年第10期摘要:2018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规范》旨在为全国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提供指导性的标准和要求,有序、快速地推进数字校园的高质量建设与应用,促进实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中提出的“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发展目标。
该文从项目背景、编制思路、结构与主要内容、主要特点四个方面对《规范》的指导思想、核心内容与时代意义进行解读与分析。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2.0;数字校园;“互联网+”;融合创新;规范解读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提出“三全两高一大”的发展目标,即“教师应用覆盖全体教师,学生应用覆盖全体适龄学生,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教师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普遍提高”“建立互联网+教育大平台”,标志着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核心目标从“三通两平台”转向“三全两高一大”。
为了实现“数字校园建设覆盖全体学校”的目标,启动实施数字校园规范普及计划,4月16日教育部发布了《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为落实数字校园规范普及计划指明了方向。
为了更好地统一社会各界对《规范》的认识,加快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该文从背景、思路、主要内容及特征等方面对《规范》进行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终端设施普及,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实现多种方式接人互联网”。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把数字校园建设列为重要工作,明确提出“制订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基本标准,推动全国中小学数字校园达标建设”。
同年,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将“绿色数字化校园建设”列为中小学试点工作的重点内容,第一批在中小学校确立了351个试点单位,其中有47个单位选择了以数字校园或数字化校园为主题的试点项目,占13.4%,是试点内容分类中占比较高的内容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