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一年级上册 《冰花》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冰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冰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冰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冰的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2.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3.了解水的密度变化规律4.通过实验探究水的状态变化规律和密度变化规律5.学习观察实验现象,提高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探究水在不同条件下的状态变化规律和密度变化规律•教学难点:理解水在温度、压强等条件下的状态变化和密度变化规律三、教学内容1.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概述2.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实验3.水的密度变化实验四、教学过程1. 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概述进行简单的讲解和图示。

重点强调引起物质相态变化的条件。

2. 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实验材料:水、冰块、电热棒、温度计、酒精灯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水放入烧杯中2.将冰块放入一只小烧杯中,待零下温度下的冰块完全融化后,测量水的温度为0°C3.用电热棒将水加热,当水温达到100°C时,再次测量水的温度4.观察水的状态变化,记录实验结果实验注意事项:1.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不同温度下的实验可以适当加以调整,以保证实验的安全性。

2.实验中应注意温度计的使用方法以及温度的测量。

3. 水的密度变化实验材料:水、烧杯、葡萄糖等实验器材实验步骤:1.将一定量的葡萄糖加入水中,搅拌均匀。

2.用一只烧杯盛装清水,再将另一只烧杯盛装葡萄糖水溶液。

3.将两只烧杯取出,同时将两只烧杯倒置,观察烧杯中的液体。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中应在实验前先讲解密度的概述、公式等常识知识。

2.实验前应选取适当的材料和器材,准备充分。

五、实验思考1.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征、变化和密度变化规律。

2.让学生就实验中所获得的知识进行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六、作业1.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整理。

2.根据实验结果,探究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征、变化和密度变化规律,并撰写实验报告。

七、教学反思该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实验探究的方式进行,让学生在实践中能深刻理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征、变化和密度变化规律,不仅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还有助于他们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

一年级上册《冰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年级上册《冰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年级上册《冰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了解《冰花》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1.理解和朗读诗歌。

2.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内容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雪花飘落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冰花的好奇心。

2. 探究(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感受冰花的美。

学生自由发挥,表达对冰花的观察和感受。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 - 你们观察到了冰花的形状吗? - 冰花是如何出现的? - 你们对冰花有什么想法或感受?3. 诗歌阅读(15分钟)让学生读一遍《冰花》这首诗。

4. 朗读练习(20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选择一段诗歌进行朗读,注意情感的表达和语调的变化。

5. 分析诗歌(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 诗歌中出现了哪些形象和比喻? - 诗歌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诗歌给你什么样的感觉?6. 创作活动(15分钟)让学生自己动手创作一首与冰花相关的小诗。

7.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并对诗歌的学习进行总结。

四、板书设计一年级上册《冰花》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了解《冰花》这首诗的内容和情感。

2.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3. 通过诗歌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教学重点:1. 理解和朗读诗歌。

2. 分析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教学内容:1. 导入:播放雪花飘落的视频。

2. 探究:观察和感受冰花的美。

3. 诗歌阅读:读一遍《冰花》。

4. 朗读练习:小组合作朗读。

5. 分析诗歌:意境和表达方式。

6. 创作活动:创作与冰花相关的小诗。

7. 总结归纳:分享创作,总结诗歌的学习。

五、教学反思这一节课通过观察和感受冰花的美,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通过朗读和分析诗歌,提升了学生的朗读技巧和对诗歌的欣赏能力。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0《冰花》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10《冰花》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10 冰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丰”“从”两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目标:通过对重点词语的理解,认识冰花的基本特征。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理解与朗读去感受“冰花”的优美姿态,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点理解3句描写冰花的比喻句。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冰花。

课文中的一些词语宝宝,你们还记得吗?我们开着火车和他们打招呼吧。

(课件逐个出示)看见、晶亮、惊奇、柔嫩、丰满、宽大、洁白、牡丹、时候、一朵朵、一束束2、你们能选其中的一些词语说一句话吗?二、创设情景,读中感悟。

1、学习第一节。

(1)冬爷爷就像一位高明的魔术师,他把魔术棒轻轻一挥,一夜之间大地变了样。

小童清晨醒来,发现了什么?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一小节。

谁来说说?(出示第一节)(2)一朵一朵朵比较、读。

你从哪个词感觉到冰花很美?读。

你从哪个词感觉到冰花很亮?读。

(3)指名读。

点评:**小朋友把晶亮读得特别美,特别亮。

(4)让我们也像他一样,读出冰花的多和美。

2、学习第二小节。

我们也来看看这晶亮的冰花吧!(课件:冰花图)(1)指导读第一句:怎么样?——很美!难怪你“哇”地叫了起来了。

你和小童一样激动,你来读这句话。

(课件显示说的话为红色)a\刚才,你的眼睛也瞪得大大的,是不是也是第一次看见?你也来喊一下。

b\像这样突然看到玻璃窗上开花了,感到奇怪、惊叹的心情,就是——惊奇。

(课件显示加红点)c\让我们一起来惊奇地喊一喊吧!(2)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怎样的呢?课件显示第三句。

学生自由读。

(3)指名读。

我请一个小朋友读,其他小朋友一边听,一边想像,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4)难怪小童赞叹起来!——(课件出示:啊,真漂亮!)(5)冰花究竟有多漂亮呢?请小朋友再一次认真地读读这句话。

从哪里看出冰花的漂亮?交流:(1)晶亮、洁白。

师:对了,这是说冰花的颜色很美。

你能读好这两个词吗?(2)除了颜色美,还从哪里看出冰花很漂亮?(它像——)师:对,这写出了冰花样子很美。

《冰花》说课材料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冰花》说课材料第二课时_教案教学设计

《冰花》说课材料第二课时一、教材分析冰花》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课文。

课文分三个自然段描绘了冬天里窗户上冰花的千姿百态。

文中配有一副插图,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

本文图文并介绍了冬天冰花这一自然现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从课文内容上来看,本课所描述的内容是冬天里的自然景象。

但对于智障学生而言,他们对其的认识因为自身智力的缺陷而缺少足够的观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

本课建议采取4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初步朗读课文,学习相关词语。

第二课时学习朗读课文,读通读熟悉,在此基础上初步理解课文。

第三课时巩固朗读,提高对冰花的认识。

第四课时加强朗读指导,学习用语言描述冰花。

二、学情分析以我班学生为例(三年级学生),班级内共有9名学生,智商多在40-60之间,基本符合目前培智学校以中重度智障学生为主的现状。

班级学生中两名学生有语言障碍,一名学生以自我为主,沟通困难。

其他学生思维比较缓慢,抽象问题理解困难。

学生大都具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喜欢参与各项活动。

三、教学目标根据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能力,我把学生分成abc三组,为每组学生制定适合其自身的学习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

1、对学习内容感兴趣,能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2、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及与生字有关的词语。

3、学习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段落结构,能够初步读通课文。

四、教法分析朗读、观察、多元评价将是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1、观察指导:课文的观察和生活的观察,相互对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直观、形象。

2、朗读训练:熟练地朗读是帮助低年级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智障学生,朗读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这节课的教学将会在学生读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行。

3、评价策略:借助言语、小红花等根据教学情况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鼓励鞭策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五、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激发学习兴趣1、出示冬天里冰花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从图片上你看到了什么?在冬天里你看见过吗?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纸道它叫什么名字吗?2、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冰花》(在上节课学习的基础上利用图片导入,让学生对冰花有进一步的认识。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冰花》教案 (2)精编版

最新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冰花》教案 (2)精编版

2020年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冰花》教案(2)精编版《冰花》一、激情导入小朋友,你看到过玻璃上开花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新课文(出示课题)冰花就讲了这样一件趣事。

2、齐读课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带着小朋友们去欣赏——冰花,齐读课题。

二感知全文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的冰花是什么样的?请大家打开课文,眼睛看着书,耳朵仔细听听录音,思考:冰花是谁看见的?是在什么时候看见的?它是什么样子的?三精读探究(一)学习课文第一段过度:大家说的真好!现在啊,老师要奖励你们休息一会,闭上小眼睛,大雪下了整整一夜,树枝白了,屋顶白了,路面也白了,清晨,人们渐渐地从睡梦中醒来,从玻璃窗上向外望去,快睁开你们的小眼睛!你看到了什么?小童和我们一样,他看到了什么呢?1. 读着读着,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一朵朵小朋友们,这是一朵朵吗?这是一朵朵吗?看!这下出现了那么多冰花,这就叫(一朵朵)哦,小朋友,现在我们知道了,一朵朵就是很多很多一朵一朵又一朵数也数不清2、还有哪个词语引起了你的注意?晶亮晶亮是什么意思?生活中,你见过什么东西是晶亮的吗?3、闪闪发光,美丽极了,你能把晶亮读出来吗?谁再来读课文的第一段,把这样又多又晶亮的冰花读出来?(二)学习课文第二段1、小童第一次看到了这样漂亮的冰花,于是他惊奇的喊着表演惊奇表情。

谁再来做一做惊奇的小童?他读的怎么样?我觉得他不够惊奇,因为第一次看到冰花的小童是喊了起来(喊变成红色)2.小朋友们,喊和我们平时说话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

那现在老师就是妈妈,你就是小童,那就请你当一当小童,惊奇的喊一喊3.过渡:那玻璃窗上冰花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能让小童感到这样惊奇呢?接下来就请大家自己读一读课文的第二段,把描写冰花样子的句子画下来在这些冰花中,你最喜欢什么样子的冰花呢?(1).小朋友们,你们觉得这些叶子看上去怎么样?(很大很宽)对!这就叫宽大~有的冰花的模样就很像这样宽大的树叶,瞧!老师把这样的冰花送给你们!喜欢吗?喜欢你能读好吗?(2)柔嫩的小草什么季节的小草是最柔嫩的?(春天)那么春天的小草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软软的,细细的嫩嫩的,还可以在草地上睡大觉呢。

10、冰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0、冰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精品文档10、冰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10、冰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复习巩固生字,生词。

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的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朗读、识字写字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 、读下面的字,先写笔顺,再组一个词。

见、他、丰、从、说、时2 、课文中的词,你认识吗?惊奇柔嫩、牡丹、送给、冬爷爷、它、他、她3 、放到别的词中还认识吗?惊弓之鸟、惊天动地、奇怪、柔和、温柔、嫩绿、丹田、丹顶鹤、这里、冬天、冬瓜、送礼、送信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 、回忆课文讲了一什么事?2 、读第一自然段,说说小童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到冰花的。

交流后,请学生读书时强调这些地方。

2 、学习第二自然段精品文档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小童第一次发现玻璃窗上还会有冰花,想想他当时什么表情,心里是怎么想的?你就是小童,很想让妈妈也分享你的发现,你怎么叫妈妈?反复指名读,直到读出惊奇的语气。

小童和妈妈仔细地欣赏着冰花,指名读第2、3句,其他学生想象句子中的情景。

看课件理解“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顺势指导朗读。

看图想象,冰花还有什么样的,用像()的句式。

图为像挺拔的大树,像美丽的喷泉,像飘动的雪花,像汹涌的大海。

教师小结:冰花真是千姿百态。

课文中为什么用“一束束、一朵朵”,而不用“一束、一朵”?“晶亮、洁白”看图理解。

再指导读第二自然段。

小结:学了这段我们知道了冰花非常漂亮,千姿百态,晶亮洁白。

3 、学习第三自然段小童是上看动脑筋的孩子,像大科学家牛顿一样爱问问题。

他怎么问妈妈?指导好问句句尾要上扬。

分角色读。

对妈妈的这种回答,你满意吗?拓展知识:冰花的形成。

三、拓展延伸,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冰花是冬爷爷送给我们的一份珍贵的礼物,吸引了许多精品文档好奇的孩子。

冬爷爷的礼物远远不止这些,你还知道些什么?(雪、雾、雾淞、腊梅……)小结:大自然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等着我们去发现呢,不爱观察的小朋友可看不到它。

冰花第二课时

冰花第二课时

《冰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霍山县但家庙中心学校李金华教材分析《冰花》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优美,生动地描绘了冰花千姿百态和晶亮洁白,课文的插图形象地反映了课文内容。

因此,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使学生认识体会冰花的美丽多姿、晶莹透亮、洁白无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1、观察感受,自主探究。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匮乏,对“冰花”还不是很熟悉。

要想深刻的认识冰花的特征,必须细细品悟课文中的语句及观察相关图片。

课标中指出:“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因此在理解“宽大”、“柔嫩”、“丰满”等描写冰花的词语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观察想像、动手实践、对比感受等方法,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语,培养其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的学习方法。

2、朗读积累,说话迁移。

课标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引导学生在感情朗读中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记忆,进行积累,然后再启发发挥想像力,如:照着书上的样子说一说“冰花还像什么?”妈妈说:“是冬爷爷在你睡觉的时候送给你的?”这句话非常有趣,你能不能也说一句类似有趣的话?这种练习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模仿能力和表达能力,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迁移。

教学目标第一课时,学生已经能比较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认识了两条绿线内的9个只识不写的生字,学会了“见、他、丰和从”4个生字;通过品读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了冰花的样子是一朵朵的、晶亮的。

因此,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为:1、复习汉语拼音,学会本课“说、时”2个汉字,并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规范地书写。

2、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识字写字训练、朗读训练2、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冰花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冰花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冰花》教学设计——苏教版一上《冰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启东市汇龙小学黄嫣琳【教材解读】《冰花》是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阅读课文。

课文共有三个自然段,语言优美,生动地描绘了冰花千姿百态和晶亮洁白,本课的教学就是要通过朗读,以读促学,使学生认识体会冰花的美丽多姿、晶莹透亮、洁白无暇,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设计理念】1.从兴趣出发,回归文本。

以激发学生对冰花的好奇心为切入点,使学生乐学,再将学习重点回归文本,从文本中感悟美。

2.精读文本,跳出文本。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去感触文本,尝试咀嚼文本。

在扎根文本的基础上,跳出文本,触类旁通,让文本活起来,让学生学得活起来。

3.直观感染,情感熏陶。

利用图片、朗读等手段给学生带来直观的刺激,让学生说出心里的话,说出动人的话,使得学生的内心情感得以丰富并在交流中彼此熏陶。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他、时两个生字,绿色通道内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

3.理解课文内容,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感情。

【学情分析】由于气候的变化和地域的因素,冰花这一事物对于这儿的孩子来讲极为罕见。

对于陌生事物,孩子都抱有一种好奇心与新鲜感,因此课堂上有效地合理地利用孩子的这种好奇心很重要。

我通过情境的设置,将学生的好奇心从单一的对冰花这样事物上嫁接到文本上,使学生乐学,主动地学。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复习旧知1.聊一聊:冬天已经到了,你有什么感受?喜欢冬天吗?2.引一引:知道吗,冬天里有一样非常奇妙而美丽的事物(师板书),一起喊出它的名字——冰花。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于低年级孩子来说,读准文中的字词是读通课文的基础,只有打好这一“地基”,才能建出牢固的“高楼大厦”。

】二、品读课文,感触冰花【第一自然段】1.创设情境,引出冰花:读得真棒!闭上眼睛,仔细听:大雪下了整整一夜,树枝白了,屋顶白了,路面也白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课时目标:
1、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认识冰花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进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说说冰花有哪些形状。

二、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冰花是谁看见的?是在什么时候看见的?它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相机板书:晶亮。

(3)冰花多不多?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4)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突出“一朵朵”和“晶亮”。

(5)过渡:冰花是什么样子呢?想看看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点名读第二自然段。

(2)出示第一句:他惊奇地喊:“妈妈,你瞧,玻璃窗上开花了!”
小童为什么觉得惊奇?展开想象。

你能像小童一样惊奇地喊一喊吗?
指名读,评价。

再指名读。

指导边说边做动作。

齐读。

(3)用“因为……所以……”把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连起来说一说。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2)小童觉得冰花怎么样?(漂亮)为什么?
点名读。

引导学生读出文中的句子“它像……像……像……洁白”
出示句子比较:
像宽大的树叶,像柔嫩的小草,像丰满的牡丹……
像树叶,像小草,像牡丹……
说说哪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3)指导学生用惊叹的语气读前一句,用喜爱、赞美的语气读后一句。

理解“晶亮、洁白”的意思。

想想哪些东西也是精良洁白的?引导学生举例。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玻璃上开了这么多漂亮的冰花,真是奇了!如果你是小童,你心里会有什么疑惑?小童问妈妈什么?
(1)点名读第三自然段。

(2)“这花”指什么花?
(3)指导学生用疑问的语气读好小童的话。

(4)妈妈是怎么说的?
(5)分角色朗读。

(6)指导看图,说说冬爷爷除了给我们带来了漂亮的冰花,还给田野、树木、房屋带来了什么?
三、指导写字
1、说说在写这些字的时候,你准备提醒小朋友注意什么。

2、范写“说”、“时”。

四、作业
细心观察冰花,看能不能帮小童找到更新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