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学设计
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word教学设计

女人生子仍受议论
夫妻同受批斗屈辱
丈夫入狱女人忍辱等待
丈夫出狱 夫妻团圆
女人中风 丈夫扶持
女人病故 丈夫鳏居
学生展示自己概括
紧扣文本,进一步梳理小说情节
四、练习
这是一对______的夫妻
学生自主展示:
身高极不协调
感情极为和谐
相濡以沫 伉俪情深
命运坎坷 饱经磨难
有勇气
坦然面对一切
不离不弃
教学
方法
问题探究法 点拨法 小组合作等方法相结合。
课前
预习
通读课文,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预设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杨云嫁给潘长江是喜欢他的多才多艺,她说“虽然落差较大,但心灵距离为零”。王美华嫁给曾志伟是看上了他的发愤图强。潘金莲嫁给武大郎是由于命不由己......高女人为什么要嫁给矮男人?他们幸福吗?他们的命运如何?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们的这种命运……
学生倾听思考
创设情境,以数学推理题引发学生兴趣,为整体感知课文做铺垫。
二、
初读文本
分析形象
1、他们外表上有哪些不和谐?
2、高女人为什么要嫁给矮男人?
3、他们在一起有感情吗?请大家把能体现他们感情和谐恩爱的地方找出
学生整体读文本,自主展示
速读课文,整体感知,把握小说情节。
三、
梳理小说情节
梳理小说情节
一对夫妻
2019苏教版语文选修《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word教学设计
学 科
语文
教材名称
短篇小说选读
教材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苏教版语文选修《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学案[2020年最新]
![苏教版语文选修《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学案[2020年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88035e836f1aff00bed51e6c.png)
cuō 板 cuō 跎
ji āɡn 直 ji āɡn 绳
1978 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
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 《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
yù洗
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 《铺花的歧路》、《啊!》, 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 、《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系列
4. 咄咄逼人·盛气凌人
观念的改变影响了他们的后半生。站在人类文化的角度上来回眸那场 “史无前例 ”的 运动时, 人们会清晰地看到 “文革 语积累
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大多数红卫兵在运动初期对文化的审视变的简单而粗暴。最明 显的一个例子句是在 1966 年的 “红八月 ”中,红卫兵走上街头大破 “四旧 ”,从揪 “妖
唇枪舌剑:
zào暴 zào干
突如其来: 荒诞不经: 虎头蛇尾: 喧宾夺主: 鹤立鸡群: 察言观色: 七、简单的概括故事情节
2.“团结大楼”中的人物为什么会有那样的表现? 3 找出文中能够震撼你心灵的细节描写。并加以分析
八.预习提示: 1. 文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悲剧命运, 与那个“团结大楼”有什么样 的关系?
yù山
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 ,电影文学剧本 《神灯》,文学杂谈集 《我心中的文学》 ,
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 、《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
五、词语辨析
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 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学案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预习案
一.教学目标 1. 欣赏小说中的精彩的细节描写,把握小说的主旨和人物形象 . 2. 分析小说中社会环境的作用,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 .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案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案)教学目标:一、了解汪曾祺小说的风格二、把握小说的主旨和人物形象三、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教学重难点:一、把握小说的主旨和人物形象二、理解小说的现实意义教学方法:问题探究,小组合作,课堂交流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别扭(biè)模样(mú)恪守(kè)♦埋怨(mán)埋藏(mái)♦胸脯(pú)果脯(fǔ)确凿(záo)倔强(jué)♦恪守(kè)续弦(xián)♦二、文本研读:(一)人物形象分析:自读课文,探讨人物形象1、夫妻形象分析⑴、书中写出了他们外表上的那些不和谐?(2)、高女人为什么要嫁给矮男人?(3)、他们在一起有感情吗?请大家把能体现他们感情和谐恩爱的地方找出来。
总结:这是一对外表上极不协调,而感情上却极为和谐的平凡夫妻。
他们爱得真挚,爱得坚贞,爱得执着,真诚的爱情平衡了两人的身高差别,坎坷的命运升华了他们的精神和人格。
悲剧让人同情和震惊,催人反思。
2、裁缝老婆形象分析(1)、请在文中找找这个女人做了些什么事情。
(2)、从以上事情中,能够看出她是一个怎样的人?总结: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光;窥人隐私的奇异癖好;搬弄是非的旺盛精力;落井下石的市侩行径。
无聊、卑微、庸俗、猥琐令人生厌的小市民。
(二)小说主题分析裁缝老婆(团结大院里的人们)和这对夫妻有过节吗?这里面是否有着更深刻的意味?总结:病态的世俗、扭曲的时代,摧残人性,毁灭自由,践踏人权。
上演闹剧,炮制悲剧。
主题:赞美高尚、纯洁、真挚的爱情批判卑微、污浊、丑陋的世俗心理呼唤善良、同情、宽容的市民文化三、合作讨论1.小说开头用一段引言提出了一个“习惯”的问题,结合全文谈谈它的作用。
提示:这里的“习惯”指的是绝大部分人心中的标准,指符合众人欣赏目光的事情。
在这篇小说中,绝大部分人心目中美丽的爱情故事往往是有很多限制的,因为只有这样的美丽才符合众人希望的目光,才是完美的故事,用冯骥才的话讲这就是“习惯”。
江苏名校 语文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学案 Word版含答案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学目标:1、归纳高女人、矮丈夫和裁缝老婆的人物形象。
2、结合小说背景,分析其主题。
教学重难点:1、归纳高女人、矮丈夫和裁缝老婆的人物形象。
2、探究小说的主题。
活动过程:课前预习1.通读文本,勾画有关人物形象刻画的相关语句,并将你认为精彩的语段在课本空白处加以批注。
课堂探究活动一、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情节活动二、分析人物形象1.概括文中夫妻关系的特点2.概括裁缝老婆这一形象的特点3.塑造裁缝老婆这类小市民形象有何意义?活动三、把握小说的主旨1.试总结小说的主旨活动四、探究重点问题1. “撑伞”这一细节在文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活动五、学以致用本文的题目是“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如果换个题目,你觉得怎么拟,说说理由(字数不少于50字).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冯骥才,1942年生于天津,当代作家。
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
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
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教图画与文艺理论。
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
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
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
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高中语文 专题四 人和故事的家园 第8课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学案 苏教选修《短篇小说选读》苏教

高中语文专题四人和故事的家园第8课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学案苏教选修《短篇小说选读》苏教第8课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那是一个变异的年代,这是一段离奇的人生。
小说主人公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只是两个普通人,但是由于所谓的“习惯〞问题导致了一系列悲剧。
作家冯骥才刻意将这个故事放在特殊历史背景下让我们一起反思其中的深意……字音辨识(一)单音字胸脯.(pú) 恪.守(kè) 呛.水(qi ān ɡ) 呱呱..坠地(ɡū)(ɡū) 干瘪.(biě) 逼供.(ɡònɡ) 琢.磨(zhuó) 确凿.(záo ) 怔.住(zhènɡ) (二)多音字横⎩⎪⎨⎪⎧横.祸〔hènɡ〕横.竖〔hénɡ〕屏⎩⎪⎨⎪⎧屏.气〔bǐnɡ〕屏.风〔pínɡ〕 字形识别⎩⎪⎨⎪⎧cuō〔搓〕板cuō〔蹉〕跎⎩⎪⎨⎪⎧jiānɡ〔僵〕直jiānɡ〔缰〕绳 ⎩⎪⎨⎪⎧zào暴〔躁〕zào干〔燥〕⎩⎪⎨⎪⎧yù洗〔浴〕yù山〔峪〕 词语辨析质疑·置疑二者都与有疑难问题有关。
不同的是:“质疑〞是提出疑问,请人解答的意思,如“学习是一个不断质疑问难的过程〞;“置疑〞是加以疑心的意思,如“这个问题不容置疑〞。
爆发·爆发“爆发〞:①岩浆突然冲破地壳,向四外迸出,如“火山爆发〞;②指通过外部冲突的形式而发生的质变,如“爆发革命〞;③指力量、情绪等突然发作,或事变突然发生。
如“会场里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爆发〞:①指突然发作。
“山洪爆发〞。
②指突然发财或失势(多含贬义)。
如“爆发户〞。
居然·竟然·果然三者都是副词,经常用作状语,都说明预想和结果的关系。
其区别是“居然〞表示结果和预想的相反,含有“没有料到真会是这样〞的意思,如“现在居然有了一条牦牛,怎么不叫人快乐呢!〞“竟然〞也表示结果和预期的相反,多用在不好的方面,指“不应该这样而这样〞,常用于假设句,语气较重,如“为了种出不落桃的棉花,他竟然遭受到那么残酷的迫害,经历了那么严重的斗争〞。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阅读教案设计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学目标】1.把握故事情节,了解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经历。
2.通读文本,把握人物形象。
3.对文本的主题和艺术风格进行分析评价。
【教学重点】分析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经历及形象【教学难点】作品的中心思想【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我们往往可以从小说中感受现实世界生活里的悲欢离合、千姿百态、人情冷暖等,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一起来感受人物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
二、作者简介教师: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了解作者。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和画家。
“文革”期间他饱受磨难,做过工人、教师等工作,是“文革”后“伤痕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
他已出版各种文集近百种,其中《啊》、《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均获全国文学奖,2006年创作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姊妹篇《抬头老婆低头汉》。
善于记录现实风云,表现“文革”中令人颤栗的生活,又善于描写近代史,表达对传统文化积淀的思考。
其写法不拘一格,富于探索精神。
三、作品出处介绍教师:我们今天所学的这篇小说片段节选自《冯骥才选集》,《冯骥才选集》这是作者的代表作品,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这部小说的概要。
一对夫妻由于身高差异很大,他们结合在一起,饱受非议,生子后仍受议论,后丈夫遭受批斗,夫妻同受屈辱,丈夫入狱,妻子等待,妻子中风,丈夫扶持,妻子病故,丈夫鳏居。
四、梳理情节教师:了解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后,请同学分组讨论找出这篇小说六大要素。
(教师出示PPT)1.时间:婚后2.地点:“团结大楼”3.人物:一对夫妻4.起因:身高差异,饱受非议5.经过:女人生子仍受议论、夫妻同受批斗屈辱;丈夫入狱、女人忍辱等待;丈夫出狱、夫妻团圆;女人中风、丈夫扶持。
6.结果:女人病故,丈夫鳏居。
五、人物形象分析教师:在这篇小说中,作者给我们描写了许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请同学挑选1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进行分析,注意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这篇小说不仅展示了主角人物的命运悲剧,而且更刻画了一出配角的荒唐闹剧。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短篇小说选读教学案:专题四 第8课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Word版含答案推荐

第8课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记得一位很男子汉的大个子作家,写过一则很温馨的故事:《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我至今能记住的只是一个凄美的情节:每次雨季,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都依偎于一把伞下,都是丈夫举臂高擎着那把伞。
然而命运多舛,高女人不幸辞世。
以后的日子,每逢雨季,矮丈夫仍把那伞举得高高。
我以为,人世上最美妙的男女之爱,也尽可以容于这伞之下的尺寸之间了。
(邓康延《热爱》)对应学生用书P30一、字音识记(一)单音字1.恪.守(k è) 2.确凿.(z áo ) 3.慷慨.(k ǎi ) 4.倔犟.(ji àn ɡ) 5.枯槁.(ɡǎo ) 6.鳏.居(ɡu ān ) (二)多音字1.屏⎩⎪⎨⎪⎧ 屏气(bǐng )屏风(píng ) 2.横错误! 3.呱错误!4.哄错误!二、字形辨识1.⎩⎪⎨⎪⎧ jiānɡ(僵)直jiānɡ(缰)绳 2.⎩⎪⎨⎪⎧ cuō(搓)板cuō(蹉)跎3.错误!4.错误! 三、熟语积累(一)熟语释义 1.荒诞不经:极不真实,极不近情理。
2.虎头蛇尾:比喻做事有始无终,起初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
3.喧宾夺主:客人的声音比主人的还要大。
比喻客人占了主人的地位或外来的或次要的事物侵占了原有的或主要的事物的地位。
4.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5.察言观色:观察别人的说话或脸色来揣摩对方的心理。
6.咄咄逼人:咄咄:使人惊奇的声音。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
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7.唇枪舌剑:舌如剑,唇像枪。
形容争辩激烈,言词锋利,像枪剑交锋一样。
(二)熟语应用1.逆溪而上路转峰回,东山之石撑天托日,庄重深沉,如猛虎伏卧苍翠之中;待一声长吼,似蛟龙甩尾。
西山半山上有一块大如房舍的石头,似天外飞来,如鹤立鸡群。
2.当天,素有台湾爆料“天王”之称的邱毅在与两岸青年对话时一改过往在政论节目上的咄咄逼人,但其犀利与幽默的话语风格却丝毫未变。
冯骥才《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学设计(公开课)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学设计高一、一部尹庆峰【教材分析】本文选自苏教版《短篇小说选读》,在1982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就是文革题材小说中的力作。
从题目可以看出,这里讲的不是一个普通的文革故事,而是一对身高悬殊的夫妇的故事。
故事讲述的是“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这样一对身高成反比例的知识分子夫妇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
故事的情节并不复杂,一个身高超群的女人嫁给了矮她很多的男人,但悲剧随之也就开始了。
奇特的艺术构思与成功的细节描写小说抓住人生奇特的不规则的旋律展开艺术构思,充分揭示其背后的生活哲理。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和方法:一、品读文本。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通过反复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针对重点问题,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合作意识,实现对文本的深阅读。
三、图片表格教学。
通过展示图片和列表格把文章内容梳理清楚,清晰直观。
四、推荐阅读。
通过文本的学习,激发起强烈的阅读意识,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目标,但要给学生正确的阅读。
为此推荐了作者《铺花的歧路》等文章。
【目标设计】1.通读课文,识记汉字读音。
-----知识点2.细读文本,理清思路情节。
------能力点3.深读文本,揣摩写作意图。
------兴趣点德育点【情景设计】一、情景导入:文革给国家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危害,也给很多人造成了心灵上永远抹不去创伤和痛苦。
二、预习展示1.作家作品:①课本:苏教版《短篇小说选读》P78②补充:冯骥才善于记录现实的风云,表现“文革”中令人颤栗的生活,表达对传统文化积淀的思考。
(写到书上) PPT床厂工人在写批判邓拓的大字报2.识记字音(直接标在书上了吗?)测试题:恪守模样呱呱坠地横祸胸脯鳏居kèmúgūhèng púguān 3.本文讲述了一个的故事。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这样一对身高成反比例的知识分子夫妇在文革中的悲惨遭遇三、文本细读----问题设计 PPT1.齐读第一部分,思考:(1)作者在这里反复提及“习惯”一词,根据作者论述和举例说说“习惯”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及意义。
2、把握小说的环境与人物性格的关系以及表现主题的作用。
3、理解作者对污浊、卑劣的世俗文化心理的批判,对善良、同情健康心态的呼唤。
小说背景:
这篇小说创作于文革之后的1982年,反映了文革期间人们在一种错误思想引导之下所表现出的种种怪异行为,是一篇反思小说。
“文革”运动的狂热改变了整整几代人的政治观念和传统道德观念,乃至他们的生存价值。
站在人类文化的角度上来回眸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时,人们会清晰地看到“文革”的反文化和反文明的怪圈。
由于社会矛盾和政治矛盾的激化,导致了大多数红卫兵在运动初期对文化的审视变得简单而粗暴,中国传统文化在这一刻被打得粉碎。
文革结束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文革”
中的狂热,才发现作为一个时代的特殊产物,它已经渗透于整个民族的精神,是整个民族精神缺陷的集中体现。
许多作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创作了一大批文学作品来反映那个时代,力求找寻人们狂热的原因,这就是所称的“反思文学”。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别(biè)扭恪(kè)守埋(mán)怨绰(chuò)号干瘪(biě)窥(kuī)视
哄(hōng)闹将(jiāng)就琢(zuó)磨确凿(záo)逼供(gòng)倔(juè)犟
单薄(bó)续弦(xián)手臂(bì)
二、整体感知: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概括每个部分的大意。
1、第一部分:开门见山,提出习惯
2、第二部分:身高差异,饱受非议
3、第三部分:丈夫挨批,夫妻受辱
4、第四部分:丈夫入狱,妻子等待。
妻子中风,丈夫扶持
5、第五部分:妻子病逝,丈夫鳏居
三、文本研习
1、小说开头用一段引言提出了“习惯”问题,高女人和矮丈夫这对夫妻之间有哪些不符合“习惯”的表现?但他们感情确极为和谐,请大家把能体现他们感情和谐恩爱的事件找出来。
身高以及模样
①、丈夫被押走以后,高女人独自过着孤苦生活,却坚守他们的爱。
②、高女人生病以后,矮男人一直坚持承担生活的重担,而且想尽办法帮助女人锻炼。
③、女人去世后,矮男人一直不娶。
④、矮男人在女人去世后打伞时依然举得高高的。
2、裁缝老婆是个什么样的人?她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光;窥人隐私的奇异癖好;
搬弄是非的旺盛精力;落井下石的市侩行径;
一个自私、卑微、无聊、庸俗、猥琐的小市民。
作用:
①、是小市民中残存的自私、卑微、无聊和冷酷特点的代表者。
②、作为一个人格低劣的形象反衬了主人公的高尚。
③、她是那对知识分子夫妇悲剧的推波助澜之一(推动情节)
④、表现是时代的荒谬性。
3、“团结大楼”中的人们对这对夫妻态度如何?为什么会这样?
邻居家的老爷子,他好奇莫解,嘲笑楼里的老住户。
多嘴多舌的人,议论纷纷闲得没事的婆娘们,指指画画嘲笑。
有些孩子,嘲笑少数不爱管闲事的人。
众人在批斗大会上的闹剧。
因为他们的社会心理有着不健全之处,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着裁缝老婆卑微、污浊的一面,这是一种社会心理习惯。
世俗的病态心理加上“文革”这个颠倒黑白,混淆美丑,人性扭曲的非常时期,使得丑陋和罪恶竞相爆发,恶之花恣意开放,可以堂而皇之的摧残人性,毁灭自由、人权,不断地上演一幕幕荒唐的闹剧,炮制一幕幕凄惨的悲剧。
4、文中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悲剧命运是谁造成的,与那个“团结大楼”有什么样的关
系?
人们喜欢窥测别人,喜欢猜测,散布谣言。
世道狂乱,人人失去常态。
他们悲剧性遭遇是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造成的。
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残酷的政治斗争对人性严重摧残,以及人们心里的恶劣习惯势力造成了这个悲剧
“团结大楼”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整个社会的缩影,时代的混乱、暴戾或不合理在其中得到体现,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悲剧正是发生在这幢“团结大楼”内,没有团结大楼这种特殊的环境,他们的悲剧未必会如此醒目,如此凄凉,如此具有代表性。
5、文中始终贯穿着一个细节,那就是一把伞,分析一下“伞”在文中的妙处。
(1)“伞”是遮风挡雨的、如同“家”,那对可怜的夫妻相濡以沫。
只求平稳地过平凡的日子,营造一个温暖的家,但在污浊的社会环境和恶劣的政治背景下,这伞显得那么弱小、乏力。
(2)文中伞是他们夫妻情深以及坚贞爱情的见证,伞下的温情弥补了两人身高的不和谐。
世上最美妙的男女之爱,尽容于这尺寸之间。
(3)“伞”下的空白有着极深的寓意:对矮丈夫来说,那是一处无法填补的生活亏空,是无法弥补的感情创伤;对读者来说,是充分思考的广阔雨滴,它让人们反思悲剧的根源,思考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6、概括本文的主旨及现实意义。
小说通过这个悲剧的产生,充分表现了小市民文化心理中的污垢,对人们的尊重,对人的个性、自由的漠视和践踏,使人们看到市民文化心理现代化的重要性。
我们解剖自己,只是为了弄清“浩劫”的来龙去脉,便于改正错误,不再上当受骗。
分是非、辨真假,都必须先从自己做起,不能把责任完全推给别人,免得将来重犯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