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信息泄露问题

合集下载

互联网行业中的个人信息泄露防范建议

互联网行业中的个人信息泄露防范建议

互联网行业中的个人信息泄露防范建议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个人信息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然而,在互联网行业中,个人信息泄露问题也日益突出。

这不仅威胁着用户的隐私安全,还可能导致财产损失和信任危机。

为了保护个人信息安全,以下是一些防范建议。

一、企业责任与合规1.加强内部管理:互联网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信息管理体系,明确数据收集、存储、处理和使用的规范流程,并严格执行。

2.优化隐私政策公示:企业在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时应事先告知目的、范围、方式和使用规则,并经过用户同意后方可收集。

3.完善数据保护措施:采取必要的技术手段来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安全,比如数据加密、访问权限控制等。

4.深入合规审核:企业需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与第三方进行充分合作并接受专业审计机构的审核。

二、用户自我保护1.谨慎提供个人信息: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要审慎考虑是否必须提供真实身份信息,并尽量选择知名品牌和有良好信誉的平台。

2.强化密码安全:设置复杂的密码、定期更换密码,避免使用与个人信息相关的明显密码,同时不要将同一密码应用于多个平台。

3.关注权限设置:不随便授权第三方应用访问自己的个人数据,并及时检查和调整在线账户和应用程序的权限设置。

4.定期更新软件与设备:保持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最新版本,及时安装安全补丁以修复可能存在的漏洞。

5.警惕网络诈骗:学习怎样辨别网络欺诈行为,在社交媒体、电子邮件等渠道中提高判断力和反欺诈意识。

6.加强隐私保护意识:阅读并理解各互联网服务中的隐私政策,并遵循职业道德规范保护他人信息隐私。

三、行业协作与监管1.加强合作共治:互联网企业之间可以建立起技术合作机制,共同对抗个人信息泄露和黑客攻击等安全威胁。

2.推动立法完善:加强个人信息保护相关立法,建立健全互联网行业的规范和标准,提升整体安全防范能力。

3.加强监管与处罚:相关政府部门应加强对互联网企业的监管力度,及时处理违规行为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4.开展安全教育宣传:通过开展网络安全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个人信息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意识。

网络安全常见漏洞成因与危害

网络安全常见漏洞成因与危害

网络安全常见漏洞成因与危害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重要议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然而,各种网络安全漏洞的出现给用户和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本文将探讨网络安全常见漏洞的成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

一、弱口令与密码泄露弱口令是网络安全的一个主要漏洞来源。

许多人出于方便性而选择简单的密码,如“123456”或“password”,这使得黑客有可能轻易猜到密码并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

此外,不安全的密码管理和存储也可能导致密码泄露。

密码泄露对个人和组织的危害巨大。

黑客可以通过密码泄露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例如银行账户、电子邮件和社交媒体账户。

如果黑客窃取了关键信息,他们可能会进行金融欺诈、身份盗窃等恶意活动,给用户带来经济损失和信誉危机。

二、软件漏洞软件漏洞是网络攻击的另一个常见入口。

由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疏忽或错误,某些漏洞可能存在于软件中。

黑客可以利用这些漏洞进入用户的设备或网络,并执行恶意代码。

软件漏洞可能导致数据丢失、非法访问、系统崩溃等问题。

黑客可能通过软件漏洞获取敏感数据,操纵系统或篡改文件。

此外,恶意软件的传播也是软件漏洞带来的另一个风险。

恶意软件可以通过软件漏洞感染用户的设备,并传播给其他设备,形成恶性循环。

三、社交工程攻击社交工程攻击是指黑客通过欺骗、利用人的天性或技巧来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这种攻击方式通常包括伪装成合法来源的电子邮件、电话或短信,诱导用户提供个人信息,如密码、手机号码等。

社交工程攻击可能导致用户个人信息的泄露,黑客可以利用这些信息进行身份盗窃、网络诈骗等犯罪活动。

此外,社交工程攻击还可能导致恶意软件的感染和数据泄露。

四、未经授权的访问与权限提升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权限提升是指黑客通过绕过安全措施,获得系统或网络的访问权限。

黑客可以通过猜测密码、利用软件漏洞或操纵授权机制来实现这一目的。

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权限提升可能导致黑客获取系统的完全控制权,进而更改系统设置、删除文件、篡改数据等。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措施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措施

大数据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措施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中最重要的一个技术领域。

大数据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和分析方法,同时也为企业和政府部门提供了更多的数据存储和处理方式。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从大数据背景下的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及其相关的解决措施展开探讨。

1. 数据泄露风险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和政府机构积累了大量的敏感数据,包括个人隐私信息、商业机密和国家重要数据。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数据泄露的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一旦这些敏感数据泄露,将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极大的损失。

2. 网络攻击风险伴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网络攻击也变得愈发频繁和复杂。

黑客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持续监控和分析,寻找系统漏洞并进行入侵攻击。

而传统的安全防护手段往往难以抵御这些高级网络攻击,导致信息安全风险大大增加。

3. 数据隐私保护问题在大数据应用的过程中,企业和政府机构需要收集和处理大量的个人数据,而如何保护这些个人数据的隐私成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

如果这些个人数据被滥用或泄露,将对个人的隐私权产生极大威胁。

1.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在大数据时代,提高社会各界对网络安全的意识是保障信息安全的第一步。

企业和政府部门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让员工和公民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能够识别和防范各种网络安全威胁。

2. 强化网络安全技术防护为了应对日益频繁和复杂的网络攻击,企业和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防护。

包括建立完善的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系统和数据加密机制等技术手段,及时发现和防范各类网络威胁。

3. 加强数据隐私保护措施企业和政府机构在收集和处理个人隐私数据时,应加强数据隐私保护措施。

包括建立健全的数据隐私保护法规、采用数据脱敏和加密技术、限制数据访问权限等手段,保障个人数据隐私的安全。

4. 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安全防护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企业和政府机构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网络安全防护。

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网络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然而,随之而来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本文将深入探讨网络信息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保障网络信息的安全性。

一、网络信息安全问题1. 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是网络信息安全的主要威胁之一。

黑客通过入侵他人的电脑系统,窃取个人隐私、破坏数据等,给用户的个人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 病毒传播病毒是网络中最常见的恶意软件之一,大量的病毒通过电子邮件附件、下载链接等途径进入用户的计算机系统,导致系统崩溃、文件损坏等问题。

3. 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授权的个人或组织意外或故意泄露信息,导致敏感数据落入不法分子手中。

这些数据可能是用户的个人信息、商业机密等,给用户的隐私带来严重影响。

4. 虚假信息互联网上存在大量虚假信息,这些信息可能来自于网络欺诈、网络恶意营销等,误导用户做出错误决策,甚至引发经济损失。

二、网络信息安全对策1. 加强网络安全意识教育提高用户的网络安全意识是预防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重要基础。

相关部门应加强网络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用户识别网络攻击、病毒等威胁,并提供相应的防范措施。

2. 建立健全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加强网络安全法律法规的建设,制定针对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相关法律,明确责任主体,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网络信息的安全。

3. 强化技术防护手段加强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升防火墙、加密技术等安全防护手段的能力,以减少黑客攻击、病毒传播等风险。

4. 改善密码管理密码是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

用户应选择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同时避免在不安全的公共网络环境下输入敏感信息。

5. 定期备份数据定期备份用户重要数据是防范数据丢失的有效方式。

一旦遭遇病毒攻击或数据损坏,用户可以通过备份数据快速恢复。

6. 加强网络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网络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预警网络威胁,尽早采取相应的防范和处置措施。

7. 加强合作与共享加强国际间的网络安全合作与信息共享,共同应对跨国网络安全问题,打击黑客攻击等犯罪活动。

浅谈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谈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浅谈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计算机网络发展迅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但是也带来了信息安全的问题,如黑客攻击、病毒感染、数据泄露等。

然而,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安全问题也得到逐步解决,本文将从信息安全问题及其解决方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信息安全问题1、黑客攻击黑客攻击指的是通过特定技术手段进入他人计算机系统和网络的行为。

黑客可以通过网络钓鱼、端口扫描、漏洞攻击等方式入侵,从而获取机密信息、篡改数据或占用系统资源等。

黑客攻击严重威胁着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2、病毒感染病毒是指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意软件,它会通过各种方式感染并危害计算机系统。

病毒有各种形式,如木马、蠕虫、间谍软件等,它们会破坏文件、系统、硬件设施等,严重危害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和信息安全。

3、数据泄露数据泄露是指未经许可的个人或机构将敏感数据泄露给他人的行为。

数据泄露的原因可以是人为因素,如员工的泄密行为,也可以是技术因素,如网络攻击。

无论哪种情况,数据泄露对个人和机构的名誉和利益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二、解决方案1、完善的安全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是信息安全保障的基础,它通过设立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等来保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

现在,很多企业和机构都会建立自己的安全控制系统来防范黑客攻击和病毒感染,并保护自己的机密信息。

2、加强系统安全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维护是避免数据泄露的重要手段。

企业和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策略,包括管理密码、加强漏洞修补、加密重要数据等。

3、定期备份数据数据备份是防范数据丢失和篡改的重要手段。

企业和机构应该定期备份自己的数据,避免数据丢失或泄露。

4、提高员工保密意识员工的保密意识对信息安全很重要。

企业和机构应该加强对员工保密知识的培训,并完善相关的保密制度。

5、技术升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安全问题也会随之产生。

企业和机构需要及时跟进并采用最新的安全技术,如智能安全设备、云安全等。

网络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

网络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

网络安全事件案例分析与教训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网络安全事件层出不穷,给个人、企业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些网络安全事件案例,总结其中的教训,以期能够引起人们对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视。

一、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个人信息泄露是网络安全领域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

在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

2017年,中国某知名电商平台的用户数据泄露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黑客通过攻击该电商平台的服务器,窃取了数百万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等。

这些个人信息很快在黑市上流通,给用户带来了巨大的隐私泄露风险。

这一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个人信息的泄露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我们应当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不轻易将个人信息透露给不可信的第三方。

同时,企业和组织也应当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加强服务器的安全防护措施,防止黑客入侵。

二、网络钓鱼事件网络钓鱼是一种通过伪装成合法机构或个人的方式,诱骗用户泄露个人信息或进行非法操作的网络犯罪行为。

2016年,美国民主党全国委员会的邮件泄露事件就是一个典型的网络钓鱼案例。

黑客通过发送钓鱼邮件,引诱民主党高层点击恶意链接或下载附件,从而窃取了大量敏感信息,并将其公之于众,对美国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这一事件告诉我们,网络钓鱼已经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

我们应当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来路不明的邮件或信息。

同时,组织和企业也应当加强对员工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对网络钓鱼的辨识能力。

三、勒索病毒攻击事件勒索病毒攻击是指黑客通过植入恶意软件,加密用户文件并勒索赎金的一种网络攻击手段。

2017年,全球范围内爆发的“WannaCry”勒索病毒攻击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该勒索病毒通过攻击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漏洞,感染了全球数十万台计算机,包括医院、学校、政府机构等重要机构。

黑客要求受害者支付比特币作为赎金,否则将永久加密文件。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

不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机构,都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网络安全威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不同维度探讨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1. 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网络。

然而,个人信息泄露逐渐成为了一种常见的安全问题。

个人隐私被泄露不仅会导致财产损失,还会给个人带来未来的麻烦。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保护个人信息的安全。

首先,我们必须增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意识。

不要随意在未知的网站上填写个人信息,确保自己的账号和密码安全。

其次,定期更改密码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以防止个人信息被盗用。

另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密码管理工具来帮助我们管理和保护密码的安全。

2. 网络病毒的传播网络病毒是指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意软件,它们会危害个人用户和企业系统的安全。

网络病毒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例如电子邮件附件、恶意网站和软件下载等。

一旦感染了网络病毒,个人用户和企业都面临着数据丢失、系统瘫痪等严重后果。

为了应对网络病毒的威胁,我们需要安装可靠的杀毒软件,并及时更新病毒库。

同时,避免打开未知的电子邮件附件和浏览不可信的网站。

此外,定期备份重要数据是一种有效的措施,以防止数据的永久丢失。

3. 网络钓鱼攻击网络钓鱼攻击是一种通过伪造合法机构的方式,引诱用户输入个人敏感信息的网络欺诈行为。

诈骗者通常会发送伪装成银行、电商平台等机构的电子邮件或短信,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金。

为了避免成为网络钓鱼攻击的受害者,我们需要保持警惕。

当收到可疑邮件或短信时,要仔细核实发件人身份和信息内容的真实性。

不要点击其中的链接或下载附件,以免被引导至欺诈网站或下载恶意软件。

4. DDoS攻击的威胁DDoS(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是指通过控制大量的计算机向目标服务器发送请求,导致服务器瘫痪的网络攻击手段。

DDoS攻击不仅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还会使网站不可用,影响用户的正常访问体验。

保密工作中的常见数据泄露原因有哪些如何防范数据泄露

保密工作中的常见数据泄露原因有哪些如何防范数据泄露

保密工作中的常见数据泄露原因有哪些如何防范数据泄露保密工作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十分重要,但是数据泄露问题仍然时有发生。

为了更好地保护隐私信息,了解常见的数据泄露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非常关键。

本文将对常见的数据泄露原因进行分析,并提供一些实用的防范措施。

一、人为原因人为原因是数据泄露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合规的行为、错误的操作和恶意行为都有可能导致数据泄露。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人为数据泄露原因:1. 不当的权限管理:如果未对系统进行适当的权限管理,员工可能会访问和使用他们不应该拥有的敏感数据,从而造成泄露。

2. 弱密码和未授权的账户访问:弱密码容易被破解或猜测,而未授权的账户访问可使未经授权的用户获得敏感信息。

3. 丢失或盗窃的设备:丢失或盗窃的设备(如电脑、手机等)可能包含未加密的敏感数据,一旦落入他人手中就有可能导致数据泄露。

为了防范人为原因导致的数据泄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员工教育和培训:对员工进行数据保密教育和培训,增强他们对数据安全的认知,并提醒他们遵循公司的保密政策和规定。

2. 强制密码策略:要求员工使用强密码,并定期更改密码。

此外,还可以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来增强账户安全性。

3. 设备加密和远程擦除:对企业设备进行加密可以确保在设备丢失或盗窃后,敏感数据不会落入他人手中。

同时,远程擦除功能可用于在设备丢失后清除设备上的数据。

二、技术原因除了人为原因外,技术原因也是数据泄露的重要因素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技术原因:1. 不安全的网络:弱网络安全性可能导致黑客入侵或数据被拦截,从而造成数据泄露。

2. 漏洞和未及时修复的软件:未及时修复已知漏洞的软件容易受到攻击,黑客可以利用漏洞获取敏感信息。

为了防范技术原因导致的数据泄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网络安全升级:确保网络安全设施的完善,例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IDS)和入侵防御系统(IPS)等。

2. 定期更新和修补软件:及时安装软件更新和安全补丁以修复已知漏洞,并确保使用安全可靠的软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 探讨 瀚舔 蓊 浅析网络信息安全中的信息泄露问题 王静 (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长沙410006) 摘要:随着各种网络接入方式与终端的普及,信息传播极为方便迅速。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系统的脆弱性及互联 网环境的复杂多变性,网络信息泄露问题也愈发严重,保护网络信息安全已成为一项紧急任务。文章分析了目前网络 信息泄露的主要表现、危害和途径,并尝试提出一些应对措施,意在对维护当前的信息安全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网络空间安全;网络信息安全;信息泄露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7)1 1-0054—02 

习近平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 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说:“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 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 网络空间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发展的新疆域,也成了影 响其他空间安全的重要部分。 网络空间安全指的是网络空间面临的所有安全问题,它 的核心内涵是信息安全。网络信息安全又可以分为几个方面, 包括国家信息安全、组织信息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目前,网 络信息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信息系统的破坏和对涉及国家 利益信息、商业信息及个人隐私信息的窃取和泄露。网络信息 的泄露对当前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网络信息安全形势严 峻,应当受到重视。 一、信息泄露的现象与危害 信息泄露,原本是指本应受保护的信息被泄露或透露出 去。信息泄露又可分为国家机密信息的泄露、组织信息的泄露 以及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 (一)国家机密信息泄露 国家机密是指那些涉及重大国家安全、经济和政治利益 的消息。国家机密信息的泄露会使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受到极 大损害。在网络时代,为了信息传递和交流方便,国家各个 部门大多数都建立了内部网来实现内部信息共享,然而这却 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机密情报的泄露。2010年7月,“维基解 密”网站3次大规模公开美国军事外交机密,酿成了“全球外 交9.11”事件。“维基解密”事件意味着由于网络的发展,情 报信息随时都会通过各种网络传播途径被泄露出去。在中国, 很多重要机构也都建立了内部网络,在内容上也涉及许多重 要机密,信息泄露现象时有发生,对国家利益造成了损害,这 要求我们高度重视信息泄露问题。 (二)组织信息泄露 除了国家机密信息外,还有众多专业组织的内部信息,包 括各大企业、公司、单位等内部信息,一旦被泄露、公开,被竞争 对手、敌对势力等利用,就会损害组织与相关职员的利益。例 如,2012年3月在央视3.15晚会中,曝光了招商银行、中国工商 银行职员大量售卖银行卡信息、个人征信报告,导致某些用户银 行卡账号被盗的情况。同年12月,123O6新版网站也被发现存 在漏洞,会泄露用户信息,并存在“多个订票逻辑漏洞”。专业 组织的信息泄露既破坏了组织的形象,又损害了用户的利益。 (三)个人隐私信息泄露 个人信息是指与公民个人有关的,能够鉴别的公民个人 所有信息的总和。个人隐私信息包括基本个人信息、设备信 息、账户信息、隐私信息以及网络行为信息等。个人隐私信息 泄露的情况包括:个人信息,如身份证、电话号码等被任意公 开;有关机构或机构内的个别职员为了谋取私利而擅自将自 己掌握的客户、用户或公民信息销售给第三方;不法分子利用 木马程序等病毒程序恶意窃取等。2016年10月,湖南一银行支 行行长将自己的查询账号出售给中间商,再由中间商将账号 卖给有银行关系的“出单渠道”团伙,再由另外一家银行的员 工进入内网系统,大肆窃取个人信息贩卖获利,共257万条公 民银行个人信息被泄露,导致公民受到不法机构的骚扰,个人 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二、信息泄露的途径 (一)技术途径:黑客、木马病毒盗取 造成网络信息泄密的技术原因很多,黑客利用系统漏洞 入侵盗窃信息是主要途径。在计算机网络结构中,用户之间通 过网络连接,实现数据共享,由于网络具有漏洞,黑客利用漏 洞进行网络攻击,窃取信息。而且由于某些网络有远程控制端 口或存在密码设置简单等问题,给黑客窃取信息提供了机会。 当前,传统病毒已被各类木马程序代替,非法分子通过木 马程序使用远程管理、控制、监控等软件对目标终端进行管 制,从而窃取目标终端重要信息,这已经成为网络信息安全的 巨大威胁。 (二)网络设备途径:存储介质泄露、文件共享 在信息系统中,重要的档案资料与信息内容都存储在计 算机里,而包含大量敏感信息的资料与文件存储在不受保护 的介质中,存在非常大的信息泄密隐患。目前,U盘、移动硬 盘、手机SD卡等存储设备被广泛使用,一旦遗失或者因受损 去维修,信息就很容易被恶意盗取。 在互联网上分享较大的文件,如软件、视频等的主要途径 有:BT、PT下载以及各种网盘等,但因为参与人数相对较多, 本是个人间的文件传输行为具有了公共性、群体性的特点。例 如,在人人都可手持相机、手机拍摄的今天,在类似YouTube、 土豆网等网站上,网民上传自己拍摄或制作的视频、图片,大 量的信息源源不断被分享。其中,不乏大量的泄露军事、政治 机密和个人隐私的内容,造成了相当严重的后果。 (三)人为途径:主动盗取并泄露信息 信息泄露的行为主体是人,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主动 或者被动地泄露出去的。主动泄露指的是信息掌握者有意或 无意将自己掌握的信息主动透露给他人或某些网站,其中主 要原因包括信息安全意识淡薄、利益驱使等。2015年初,京东 员工倒卖9000条客户信息,3.L赚近4万元,法院判决3人犯非 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2016年8月,在培训学校、教育公司 工作的杨某等6人,非法获取、买人2oo余万名学生和家长的信 息,除了向家长群发广告外,还在赶集网、58同城等网站出售 学生和家长的信息。正是利益的驱使,让这些人非法盗取并主 动泄露信息。 三、网络信息泄露的应对措施 (一)技术手段防范,构筑安全屏障 随着科技的发展,从黑客到木马程序、病毒等,泄露信息 的途径越来越多。为了防止网络信息泄露,我们首先应该重 视技术手段对信息泄露的防范与保护。技术上的应对措施包 括:第一,智能检测技术,自动审核信息内容,防止内部机密或 敏感信息的非法泄漏,也可以通过检测关键词等方式过滤网 第8卷第11期 2017年06月 新闻研究导刊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V0j.8 No.I1 

June 2017 

络上的机密内容;第二,建立健全安全保障系统。包括数据加 密技术、信息隐藏技术以及安全认证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采用 网络监控与入侵防范系统,识别并阻断各种违规与攻击行为; 第三,开发和升级反病毒系统、侵入检测系统、防火墙等信息 安全产品。只有建构网络技术保护层,才能最大限度地从技术 层面保护个人的信息安全。 (二)健全相关法规,做到有法可依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不仅是技术问题,还属于法律范畴的 问题。目前,我国信息立法存在相当多的缺陷和空白,隐私保 护法、计算机犯罪法及计算机安全监管法等所需的配套法规 还不健全。我国应针对目前网络安全立法中存在的缺陷,尽快 拟定信息安全基本法,出台保护网络信息安全的配套措施,如 在信息泄露方面的举措。在拟定基本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安 全制度、安全标准、安全策略、安全机制等一系列配套措施,进 行全面系统的立法。完善既有立法,加大对各种网络信息安全 违法犯罪的惩处力度。 (三)加强行业自律,增强守法意识 各个行业组织应该制定相关的行业规范来约束泄露信息 的行为,分别从信息安全的技术培训、从业资格认证、从业人 员责任规范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职业规范。只有加强自律,增 强守法意识,提高犯罪成本,才能从源头上抑制信息泄露。同 时,我们也应认识到行业自律仅仅是行业内部形成的共识,缺 少法律的强制性,因此行业规范只能作为法律外的补充来对 信息进行保护,不能完全取代法律。 (四)增强个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范能力 人作为主体,是网络信息安全的最终防线,所以网络的安 全机制要面向社会各个阶层,从领导阶层到网络用户,应组织 展开网络信息安全宣传和教育,启发人民群众的安全觉悟与 安全防范意识。将网络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以及保 密意识等互相联系起来,把网络安全纳入一个人人有责的安 全管理体系中。只有提高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中国信息网络 安全才更有保障。 四、结语 网络空间安全是我国面临的生存安全、发展安全、非传统 安全问题之一,对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 义。要维护网络空间安全,就必须维护网络信息安全,因此解 决网络信息泄露问题是一项基本的也是十分紧迫的任务。 网络信息泄露已成为一种越来越严重的现象,目前信息 安全工作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树立风险意识, 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作出反应,不断地总结经验、 探索规律,最大限度地减少信息泄露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严明.高度关注网络空间安全[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3(O6):111—113. [2]段正凤.大数据时代我国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危机与立法建 议[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3): 12-14+36. [3]谢玉宁.网络信息战中的信息安全问题[J].现代情报, 

2004(07):48—51. [4]王世伟.论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网络空间安全[J].中国 图书馆学报,2015(02):72—84. 

(上接第53页)对女性电视剧更加友好的姿态,“一些电视网 竭尽所能投入,女性剧本土化的奇观模式与全球化的普世情 感获得广泛传播,艺术表现与技术制作愈加精致”。 《傲骨 贤妻》借用女性主义的外壳,配以精良的制作,对女性形象进 行了诳骗式表达。 大众传播中女性主义议程设置的喧嚣,使受众得到前所 未有的生命体验,然而这是传媒对女性形象的表面尊崇,伴随 着的是对女性主体意识的漠视。艾丽西娅“出走”家庭,从“私 领域”来到了“公领域”,虽然身处环境有所变换,但所要面临 的问题和困境依旧是女性如何才能从“第二性”中解放出来。 从名校高才生到家庭主妇,再到职业女性的主体身份转换,从 在丈夫皮特丑闻曝光后新闻发布会上的沉默与张皇,到在发 言台上演讲时的自信与从容的仪容蜕变,不能一言以蔽之“我 出走成功”。“艺术不过是对特定时代中各种社会势力和政治 力量塑造的核心乌托邦的表达而已”,_6 这些外在形式的变 动不过是媒介机构为适应市场需求的一次策略转移。在消费 主义盛行和高度商品化的社会环境中,“春天来了”幻象的出 现是利益驱动的后果。 随着女性主义社会影响力的不断增强,媒介机构为了扩 大市场份额,主动迎合受众趣味,为吸引眼球而制造爆点与消 费行为,使女性形象成为不良媒介机构敛财获利的工具与手 段。从传播学角度来看“受众即市场”,市场的走向与受众的 取舍息息相关。在日益激烈的商业竞争下,市场化运作的电视 台或电视网为了获得一席之地,必然在电视剧中注入女性主 义元素以迎合受众。女性剧满足了受众逃避现实的心理需求, 因为即使“在诞生女权主义的国度里同时也存在着抵制女权 主义的文化因素”。_5 观众从艾丽西娅身上体验到女性对传 统社会价值的反抗,感同身受,以此来麻痹自己,隐藏懦弱。此 外,在观看过程中,观众得到了感情宣泄或思想共鸣。艾丽西 娅的成长蜕变是观众在现实社会中难以企及的事迹,观众只 有通过人物认同来满足自身的缺失感,寻找精神寄托。女陛电 视剧利用了女性主义的美好理想,是在现实的父权文化下对 女性主义理想的亵渎。 影视剧中女性形象的频频登场,并不真正意味着女性获 得了与男性同等的地位,亦未表明传播媒介的价值取向回归 中点,媒介机构对传统女性形象的颠覆不过是利益驱动的结 果。《傲骨贤妻》中艾丽西娅选择“出走”,“但选择的前景却 是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给定了的,那就是一切要在男性控制的 范围内进行”。[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