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第六章光学仪器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知识点物理是一门探索自然界物体运动规律的科学,是自然科学的三大基础学科之一。

物理的知识点可以分为多个章节,其中第六章主要涉及了光学、声学和机械波的基本知识。

下面将从光学、声学和机械波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的知识点。

一、光学:1. 光的概念:光是一种电磁波,能够传播并传递能量的现象。

2.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光速,约为30万千米/秒。

在空气、水、玻璃等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会减慢。

3. 光的反射:光线遇到光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现象。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的正弦比等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比。

5. 光的色散:光经过棱镜等物体时,会发生色散现象。

这是因为不同波长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所以光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谱。

6. 光的衍射:光通过窄缝或者在物体边缘发生衍射现象,这是光的波动性质的表现。

二、声学:1. 声波的产生:声音是物体的振动传播所引起的一种机械波。

人发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震动引起的。

2. 声波的传播:声波通过介质传播,能够传播的介质包括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在空气中,声波的传播速度约为340米/秒。

3. 声波的特性:声波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振幅决定了声音的大小。

4. 声音的衰减:声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发生衰减,其衰减程度与传播介质有关,也与距离有关。

5. 声音的吸收和回声:声音在遇到不同材质的物体时会发生吸收或者产生回声。

吸声材料可以减弱声音的反射,从而减小回声。

6. 声音的共振:当外力作用频率与物体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会产生共振现象。

共振能够增大声波的振幅,从而增强声音。

三、机械波:1. 机械波的产生和传播:机械波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一种波动,能够传播能量而不传递物质。

机械波既可以是横波,也可以是纵波。

2. 机械波的特性:机械波具有频率、振幅、波长和传播速度等特性。

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纳

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纳
4.摄相师黄师傅在给某毕业班的同学照完集体照后,应部分同学的要求,给他们再照一些个人照片,则他应该怎样操作相机才能满足这些同学的要求?
5.春天来了,小强同学在拍摄户外优美的风景时,恰好有一只苍蝇停在照相机的镜头上,洗出来的相片上会有苍蝇的像吗?
6.汽车经过学校门口时,被学校的摄像头抓拍到两张照片,我们将前后两张照片进行对比,发现像变大了,则在被拍照时,汽车正校门(选填“靠近”或“远离”)。
无论是成实像还是成虚像,像的大小变化总是与像距的变化一致
总结完这些规律后,你是不是觉得像有点“调皮”呢?它好象在跟踪物体一样,跟物体竭力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3.光线经过透镜折射规律
1)在透镜的折射光路的两条光线中,若有一条光线与透镜的主轴有关(平行),则另一条光线一定与透镜的焦点有关,反之亦然。
2)物体射到透镜上所有的光,经透镜折射后,最终都会聚在像上。
3)通过光因:晶状体变厚或玻璃体变长
晶状体变厚会导致晶状体折光能力变强,物体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方。
②解决近视眼患者看清物体的方法:
A.配戴凹透镜以减弱晶状体的折光能力,使像重新成在视网膜上。
B.让眼睛靠近被观察的物体,这样物体射到眼睛的光发散程度更大,增大了折射光线会聚成像的难度,从而使物体所成的像向后移动,重新落在视网膜上.
7.小强在用放大镜观看远处的小山时,他看到的应该是小山成(选填“正立”或“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这个像是像(选填“实”或“虚”)。当他用放大镜近距离欣赏邮票时,他觉得放大镜对邮票的放大倍数不够,则他应该让放大镜离邮票稍稍一些(选填“远”或“近”)。
5.正确看待照相机与眼睛的“调焦”
照相机:调相距
眼睛:调焦距
二.常见题型及其解法归纳

2019-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光学仪器单元总结(含解析北师大版)

2019-2020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常见光学仪器单元总结(含解析北师大版)

第六章常见光学仪器单元总结一、透镜1.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表面为球面一部分的光学元件,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现象制成的。

2.透镜与面镜区别:面镜利用光的反射现象成像,透镜利用光的折射现象成像;透镜成像遵循光的折射定律,面镜成像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3.透镜分类:透镜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远视镜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近视镜等)。

4.透镜对光的作用光路基本概念:图(1)是透镜光路示意图。

(1)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主光轴(主轴),用“CC/”表示,透镜的几何中心叫光心,用“O”表示。

a.凸透镜光路b.凹透镜光路图(1) 透镜光路示意图(2)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凸透镜焦点,用“F”表示,如图(2)a所示;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其反向延长线会交于一点,这是凹透镜的焦点(虚焦点),如图(2)b所示。

a.凸透镜光路概念b.凹透镜光路概念图(2)透镜光路概念(3)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焦距,焦距用“f”表示,图(1)中就是“OF”之间的距离。

凸透镜和凹透镜都各有两个焦点,凸透镜的焦点是实焦点,凹透镜的焦点是虚焦点。

(4)物体到光心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

(5)像到光心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

(6)透镜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光线作用,所以凸透镜也叫会聚透镜;凹透镜有发散光线作用,所以凹透镜也叫发散透镜。

5.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1)过光心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如图(3)所示。

图(3)过光心的光线(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经过另一侧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向外发散,但其反向延长线过同侧焦点,如图(4)所示。

图(4)平行于主轴的光线(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5)所示。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汇总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反射、折射、干涉等现象和规律。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光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下面我们将对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进行汇总,包括光的特性、反射、折射、透镜等内容。

一、光的特性1. 光的传播方式:光的传播是沿直线传播的,直线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路径就是光的传播路径。

2. 光的可见范围:人眼能够感知到的光的范围是400nm到700nm之间的光,这个范围被称为可见光。

3. 光的速度:真空中的光速度是3×10^8 m/s,当光通过介质时,速度会减小。

二、反射1. 光线的反射定律: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2. 平面镜的成像规律:平面镜将入射光线反射为出射光线,成像距离与物距、像距的关系可由公式1/f=1/v+1/u表示,其中f为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

三、折射1. 光线的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角与入射角之比称为折射率。

折射定律可以用公式n1sinθ1=n2sinθ2表示,其中n1和n2分别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凸透镜使光线发散,凹透镜使光线汇聚,凸透镜可以成小物体的放大镜,凹透镜可以成大物体的缩小镜。

四、光的色散和干涉1. 色散:光在通过不同介质时波长不同,颜色不同,这个现象称为色散。

例如,光线通过三棱镜时会发生色散,形成七彩光谱。

2. 干涉:干涉是两束或多束光相互叠加产生的现象。

当两束光的波峰和波谷相遇时,会发生加强,形成明条纹;当波峰和波谷错开时,会发生抵消,形成暗条纹。

五、其他光学知识点1. 理想的黑体辐射:黑体是完全吸收并不反射光的物体。

它的辐射能力被称为黑体辐射,黑体辐射的强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辐射强度越大。

2. 高锰酸钾的光合成:高锰酸钾溶液在受到强光照射时会发生光合成反应,产生出氧气。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汇总到此结束。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光学仪器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光学仪器

初中物理知识点及典型例题汇总--光学仪器知识点1: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凹透镜对光线有作用。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3、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

应用:1、对于远视眼患者而言,近处物体成像的位置和应采取的矫正方式是:(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凸透镜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配戴凹透镜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凸透镜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配戴凹透镜2、如图所示,光线通过透镜后的光路图,哪个是正确的( )知识点2:1、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时,能成立的、的像;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2、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时,能成立的、的像;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3、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焦距时,能成立的、的像;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记忆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近焦像远像变大。

应用:1、将物体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倒立的实像,现将物体移到距凸透镜60cm处,在光屏上将得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C.正立、缩小的虚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传播的速度是3 × 108 m/sB.镜面反射遵守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反射定律C.远视眼应配戴凹透镜做的镜片D.观察细小物体用显微镜,看远处物体用望远镜图1-133、在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1)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如图1-13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_上.(3)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__________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填光学仪器).(4)小明同学在该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始终观察不到烛焰清晰的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A、蜡烛、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不在同一水平线上B蜡烛距凸透镜距离大于焦距C.蜡烛距凸透镜距离小于焦距D.蜡烛距凸透镜距离等于焦距光学作图:1、太阳光以与水平地面成300角的方向射到井口。

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纳

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纳

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归纳光学仪器是利用光学原理和技术制造的用于观测、测量和分析光学现象和光学性质的工具。

常见的光学仪器有显微镜、望远镜、光谱仪、激光器等。

以下是常见的光学仪器知识点的归纳:1.显微镜:-组成结构:显微镜主要由物镜、目镜、光源和调焦系统等组成。

-工作原理:通过物镜放大物体的细节,再通过目镜观察放大后的像。

光源提供照明。

-数字显微镜:具备数字图像处理系统,可以将观察到的图像数字化和存储。

-应用领域:生物学、医学、材料科学等。

2.望远镜:-类型:天文望远镜、光学显微镜、光学望远镜等。

-分类:可分为折射望远镜和反射望远镜两种。

-折射望远镜:利用透镜集中光线,放大远处的物体,适合观察地面、天体等。

-反射望远镜:通过凹面镜将光线聚焦,适合观测天体等。

3.光谱仪:-基本原理:将光分解成一系列不同波长的分光线,再通过检测器接收光信号,用于分析物质组成和性质。

-分类:可分为离散光谱仪、连续光谱仪等。

-离散光谱仪:采用棱镜或光栅将光分散成不同波长的成分。

-连续光谱仪:利用干涉或衍射原理将光分解成连续的波长范围。

4.激光器:-基本原理:通过光放大器将光增强至激光状态,再通过光学谐振腔产生锐利的单色、单向和相干的激光。

-分类:可分为气体激光器、固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等。

-气体激光器:利用气体的激发态转变为基态释放能量产生激光。

-固体激光器:利用固体材料中的激发态原子(离子)释放能量产生激光。

5.干涉仪:-类型:干涉仪主要有薄膜干涉仪、迈克尔逊干涉仪、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等。

-原理:利用光的干涉现象测量光的相位差或物体形状等。

-应用领域:干涉仪广泛应用于光学表面检测、薄膜厚度测量、干涉测量等领域。

以上只是对光学仪器知识的简单归纳,实际上,光学仪器领域还涉及到很多专业的知识,如光学设计、光学制造、光学检测等。

光学仪器的发展和创新在科学、医学和工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观察、测量和分析手段。

八年级物理下册《常见的光学仪器》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常见的光学仪器》复习知识点北师大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常见的光学仪器》复
习知识点北师大版
一、透镜
原理: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光学器件。

形状:中央较厚、边缘较薄。

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所以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几个光学名词: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平行光线经凸透镜会聚的点。

焦距:焦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

光心:凸透镜的中心。

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探究目的:探究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像的虚实、大小、正倒跟物距的关系。

探究结论: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圆倍焦距之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距与圆倍焦距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焦点以内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三、生活中的透镜
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它形成一个放大的像。

投影仪上还安装有一个平面镜,它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使射向天花板的光投射在墙面或屏幕上。

四、眼睛和眼镜
主要结构:有角膜、瞳孔、晶状体、睫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

视物原理: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通往大脑的神经传到大脑,经过大脑处理,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衍射、干涉、偏振等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下面是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的总结。

1.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波粒二象性,可以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光速,约为3×10^8m/s。

2.光的反射:光线在遇到光滑表面时,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线会发生反射。

反射可以产生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

3. 光的折射:光线在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根据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sin i/sin r = n2/n1,其中i为入射角,r为折射角,n1和n2为两种介质的折射率。

4. 光的衍射:当光通过一个能够让光通过的小开口或小孔时,光波会在开口或小孔周围波front界面上发生弯曲扩散,这种现象叫做衍射。

衍射的大小与光波波长和开口大小有关。

5.光的干涉:当两个或多个光波相遇叠加时,通过相长干涉或相消干涉现象产生干涉现象。

相长干涉时光波的相位差为2π的整数倍,会加强光强,产生亮条纹。

相消干涉时光波的相位差为2π的奇数倍,会减弱光强,产生暗条纹。

干涉现象的产生与光的波动性质和相位差有关。

6.光的偏振:自然光中的光波具有各向同性,振动方向随机,无法分辨。

而偏振光是光波振动在一个特定平面上发生的,只有一个方向的光波。

光的偏振可以通过偏振片实现。

7.显微镜:显微镜是利用透镜对物体进行放大的光学仪器,由物镜、目镜、镜筒和支架组成。

显微镜可以放大物体的细节,使我们能够看到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结构。

8.望远镜:望远镜是利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组合的光学仪器,用于观察遥远的天体。

望远镜的主镜使光线汇聚到焦点上,目镜放大焦点上的图像,使我们能够观察到远处的天体。

9.光的色散:在玻璃棱镜等介质中,光波经过折射时会因为不同波长的光波折射率不同,使得光波发生偏折,从而产生色散现象。

色散使不同波长的光波分离出来,形成连续的光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凸透镜成像规律:
2.实验时:将烛焰从左向右移和从右向左移同样可以得到相同结果,只是顺序不同。

(1)实像都是倒立的(倒立的都是实像);
(2)u > v 时,肯定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 u 时,成的像可以是倒立、放大实像,也可以是正立、放大虚像。

(3)一倍焦距: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线; (5)二倍焦距:放大实像与缩小实像的分界线;
(4)成实像时:u 增大时,v 减小,像也减小;u 减小时?成虚像时:u 增大时,v 增大,像也增大;u 减小时?
成实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所成实像越大,反之?成虚像时:物体越靠近焦点所成虚像越大,反之?
(5) 虚像都是放大的(但放大的像可以是实像也可以是虚像);
(6)成虚像时:物体、透镜位置确定,如透镜不动,物体上下左右移动时,像移动的方向与物体相同;如果保 持 物体不动,透镜上下左右移动时,像移动的方向与透镜相反。

(注意这里的移动不是沿主光轴的前后移动)
(7)凸透镜成像原理:光的折射。

光路是可逆的,则成实像时,若把物体放在像的位置则像恰好成在物体的位置。

2.凸透镜成像的光学原理:如图分别为u > 2f , f < u < 2f ,u < f 。

(8)物体、透镜和光屏位置确定,光屏上成清晰像时,如透镜不动,物体上下左右移动时,像移动方向与物体相反;如果保持物体不动,透镜上下左右移动时,像移动方向与透镜相同(注意这里的移动不是沿主光轴前后移动)
(9)由于凸透镜成像是通过凸透镜将来自物体的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凸透镜的大小不会影响凸透镜成像。

如果 凸透镜上破损了一块,或用不透明物体遮住凸透镜一部分时,所成的实像大小位置不变,仍是完整的,只是 亮度变暗了;
凹透镜成像:物体总是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应用:防盗门的“猫眼”就是凹透镜,因为通过它看到的是正立、缩小的虚像。

我们这里说的像的“正倒”,不是平常说的正立、倒立,而是像相对于原物体的“正倒”。

透镜
1.透镜的作用:三条特殊光线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折射后过焦点; 通过凹透镜折射后,反向延长线过虚焦点;
(2)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正向延长线过虚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
(3)过光心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2.透镜的分类: (1)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像的位置 应用 u > 2f
f < v <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像与物异侧 照相机 u = 2f
v = 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像与物异侧 f < u < 2f
v > 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像与物异侧 幻灯机、投影仪 u = f 不 成 像
u < f v > u 正立、放大的虚像 像与物同侧 放大镜
眼睛和眼镜
1.眼睛的度数:
透镜焦度:透镜焦距倒数,用Φ表示,Φ = 1/f (f用"m"作单位),焦距的单位是屈光度;f=1m,Φ = 1屈光度。

眼镜度数:D = 100Φ = 100/f (f用"m"作单位)。

请根据要求完成作图:
2.眼睛:
(1)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凸透镜;视网膜—光屏;瞳孔—照相机光圈;
(2)视网膜上成的像:倒立、缩小的实像。

3.视力矫正:
近视眼远视眼
形成原因眼球前后径太长,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远,或者晶状体太厚,折光(屈光)能力太强,使得来自远处
平行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导致人眼只能看清近处
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球前后径太短,视网膜距晶状体过近,或者晶状体太薄,折光(屈光)能力太弱,使得来自近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后,导致人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
特点明视距离小于25㎝,远点比正常眼近明视距离大于25㎝,近点比正常眼远
矫正方式配戴凹透镜配戴凸透镜
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1.显微镜:物镜(f很小)成像原理:f<u<2f,v>2f ,倒立、放大的实像;反光镜:增加光的强度便于观察;
目镜(f很大)成像原理:u < f,正立、放大虚像。

(把物镜成的实像作为物体在目镜f以内成放大虚像)
眼睛看到的像与物相比是倒的。

从镜中观察物偏上时,说明物偏下,应向上移载玻片,使被观察物处于视野中央。

2.放大镜:是凸透镜,u < f ,成的是放大、正立的虚像;注:要让物体成像更大,应该让放大镜远离物体。

3.幻灯机和投影仪:
幻灯机原理: f < u < 2f ,v > 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片竖直倒放,屏幕上实像正立;
投影仪原理: f < u < 2f ,v > 2f ,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片水平放,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4.照相机原理:u > 2f ,f < v <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拍近景,镜头前伸,离胶片远,还有哪些注意问题?
显微镜放大倍数 = 物镜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靠近物体,远离胶卷、屏幕。

5.开普勒望远镜及日常用望远镜(都是双凸透镜):
物镜(f很大):使远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相当于照相机,u > 2f ,f < v < 2f ;
目镜(f很小):使物镜成的像再一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相当于放大镜,u < f 。

日常用望远镜只是在物镜与目镜之间加了两个全反射直角三棱镜将物镜成的实像变为正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