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和知识经营
知识管理(Knowledge-Management-KM)

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KM)2008-06-062人分享此文知识管理的定义知识管理(KM, Knowledge Management)是网络新经济时代的新兴管理思潮与方法,管理学者彼得·杜拉克早在一九六五年即预言:“知识将取代土地、劳动、资本与机器设备,成为最重要的生产因素。
”受到1990年代的资讯化蓬勃发展,知识管理的观念结合网际网络建构入口网站、资料库以及应用电脑软件系统等工具,成为企业累积知识财富,创造更多竞争力的新世纪利器。
所谓知识管理的定义为,在组织中建构一个量化与质化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资讯与知识,透过获得、创造、分享、整合、记录、存取、更新、创新等过程,不断的回馈到知识系统内,形成永不间断的累积个人与组织的知识成为组织智慧的循环,在企业组织中成为管理与应用的智慧资本,有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以因应市场的变迁.25种全球最流行的管理工具:目录1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CRM)2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3 顾客细分(Customer Segmentation)4 外包(Outsourcing)5 核心能力6 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7 战略规划(Strategic Planning)8 业务流程再造(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BPR)9 知识管理( Knowledge Management,KM)10 使命书和愿景书11 平衡记分卡(The Blanced ScoreCard,BSC)12 作业导向管理13 忠诚度管理14 六西格玛(6σ)15 战略联盟(Strategic Alliance)16 基准管理(benchmarking)17 变革管理计划(Change Management)18 增长战略(Growth Strategies)19 经济附加值增值分析(Economic Value Added,EVA)20 价格优化模型(Price Optimization Models)21 开放市场创新22 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MC)23 情景设定和突发计划(Scenario Planning)24 海外经营25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知识管理的重要性21世纪企业的成功越来越依赖于企业所拥有知识的质量,利用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对企业来说始终是一个挑战。
企业知识管理制度

企业知识管理制度是指为了促进知识的获取、共享和应用,以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而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它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知识的获取:通过明确的制度可以帮助企业收集、整理和存储知识资源,提高对知识的获取效率。
提高知识的共享:制度化的知识管理可以促进知识在企业内部的共享与传播,避免信息孤岛的问题,从而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优化知识的应用:通过知识管理制度,可以促进知识的有效应用和实践,推动企业不断创新和发展。
此外,企业知识管理制度还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知识产权管理:针对企业的性质、经营目标、市场策略、技术开发与国际国内法律环境等因素,对企业的知识产权加以分析、评估、融合所建立的一套经营管理和法律保护制度。
培训和开发:通过制定培训计划和提供培训资源,提高员工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知识共享平台:建立企业内部知识共享平台,提供员工交流和学习的平台,促进知识的分享和应用。
奖励和激励机制:通过奖励和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知识分享和学习,促进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升。
总之,企业知识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的持续发展。
知识管理中的具体活动

知识管理中的具体活动知识管理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领域,涉及许多具体活动。
下面我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知识管理活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个主题。
1. 知识获取:这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指的是获取新的知识和信息。
这可以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课程、与专家交流等方式实现。
通过不断获取新知识,个人和组织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保持竞争优势。
2. 知识组织:将获取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和利用。
这可以通过建立知识库、制定分类标准、编写知识手册等方式实现。
通过良好的知识组织,可以提高知识的可访问性和共享性,减少重复劳动。
3. 知识传播:将知识传递给他人,以促进知识的共享和合作。
这可以通过开展培训活动、编写知识分享文档、组织讨论会等方式实现。
通过积极的知识传播,可以实现知识的扩散和创新的促进。
4. 知识应用:将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和提高效率。
这可以通过制定知识应用指南、建立最佳实践库、提供工具和技术支持等方式实现。
通过有效的知识应用,可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实现持续改进。
5. 知识评估:对知识进行评估和反馈,以不断改进和优化知识管理过程。
这可以通过开展知识管理绩效评估、收集用户反馈、进行知识质量检查等方式实现。
通过及时的评估和反馈,可以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知识管理的效果。
通过以上几个具体活动,可以看出知识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的综合性工作。
它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取和组织,还注重知识的传播和应用。
只有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个人和组织才能不断学习和成长,实现持续的创新和竞争优势。
希望以上介绍对读者有所启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知识经营——21世纪图书馆的致胜之道

Ab tr c : r e it d c h a ial a mak a d me n n fk o e g e n, ic se b a y d v l h. a s r a t He e w r u e t e b s l e r r n a ig o n wl e d ,i d s u s s f rr e eo t e w y n o c y d i p a d s ae yo n w e g e l n e n wl g c n my e a e i it e k o ld e id s iai t n .p a t e k o l n t tg f o ld e d ai u d rk o e e e o o r , o ̄ s lt n w e g u t e l i r k n d s n r a z o rc s n w — i
标 。企业最 忌 讳 的是 经 营管 理 中 目光 短 浅 、 功近 急 利 的短期 行为 。
发 展服 务 , 而产 生 整体 大 于局 部 之和 的 整 体经 营 从 效 果 。知识经 营 作为 一种 全 新 的经 济 , 市 场经 济 是 发展 到一 个崭新 高度 的产 物 , 知识 经 济 在 经营 特 是
544 ) 208
中图分 类 号 :2 1 G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3 18 (020—0 1—0 1o— 582o)2 o2 3
Kn wl g )a l  ̄ l e Ro d o n vc o y i 1 t e t r i a y o e eI l d e n h a fwi it r n 2 s c n u y l br r
维普资讯
第 2 卷第 2 2 期
河 南 图书馆 学刊
企业如何应对知识经济的到来

[ 关键词] 识 经 营 ; 识 管理 ; 息化 改造 ; 新 知 知 信 创
随着 知识经济 的到来 , 人类 社会正面 临着一场新 的革 命 , 作 为企业 , 应如何 应对这场 革命 所带来的机 遇和挑战?
境中如何搞好企业经 营 。( ) 业拥 有 的资 本无论 有多 么 雄 2企
是相关 的技术 , 二者 的有机 合成 就对 企业 提 出了信 息化建 设
的要求 。
厚, 总是有 限的 , 由此产 生 的效益 必将 是有 限的 , 而企 业拥有
2 信息化 改造 , 、 是建 立现代 企 业制 度 与国际惯 例 全方位 接轨 的必然要求 。根据现 代企 业管 理理 论 , 营销 活动 成为 企 业运营的重 中之重 , 分布式管 理成为集 团经营 的首 要之选 ; 精 益化生产成 为现代 工业的最 佳模式。而在信 息时代 的今 天 . 至可 以预见 的未来 高度发达 的数 字网络设施恰 恰将从椽 1 一 }
宏观解决 的是体制问题 , 是产权问题 ; 观就是要从适应 世 j 微 经济发展潮 流 的客 观规 律 出发 , 出搞 活企 业 的具 体 办 、 拿 当前 的知识经济要求我们舍 弃过去那种 单纯依靠外 部高投 入 的粗放式经营 , 代之 以依 靠科技 的进 步 , 知识 的革新 , 达到 髭
、
在 观 念 上 应 该 树 立 知 识 经 营 和 知 识 管 理 的
概 念
经济发 展到今天 , 自动 化与电脑 日趋普及 的企 业中 , 在 出
成功 的信息 化改造 , 国有企业带 人信息时代 , 将 还需要 我们格
外的关 注。
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知识管理的重要性现代企业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复杂,市场变化、技术革新、人才流动等因素不断影响着企业的发展。
在这么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从物质资源转向了知识资源。
因此,企业知识管理变得至关重要。
一、企业知识管理的定义企业知识管理是一种组织策略,旨在通过收集、共享、应用和保护知识资产,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经营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它将知识资产视为企业的重要资产,采用系统性的方法将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整合、封装和共享,从而推动企业的发展。
二、 1. 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企业知识管理帮助企业将内部的知识资源有机整合,实现共享和传递,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这样可以更高效地利用知识资源,提高经营效率和效益。
通过知识管理系统的建立可以大幅提高员工对企业业务和市场环境的了解,从而提高业务部门的效能,达到周期缩短、效率的提高,实现企业的高速发展。
2. 促进企业创新企业知识管理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企业内部的创意和创新资源,让企业的创新能力得到发挥。
通过对企业内部的知识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封装,使企业得以快速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3. 加强企业内部沟通在企业知识管理系统中,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交流得到了加强。
部门之间、人员之间有更多关于企业信息的沟通和分享,促进了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及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协作;在知识共享和协同工作的过程中,企业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有所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得到更好的体现。
4.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企业知识管理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使企业管理更为科学。
企业通过将知识管理系统与业务过程相结合,实现知识和业务流程的有机融合,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反映市场需求,对企业战略的制定和调整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三、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企业知识管理的实施过程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企业知识基础资产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知识资产目录。
建立起企业的知识管理系统之后,需要先明确企业已经具备的知识资源,从而更好的挖掘和加强企业的知识资产。
信息管理概论(7)

信息管理概论
认知和信息不是企业最终需要的产品。
真正构成企业所需要的知识,必定离不开实际操作能力 ,即能够提供令客户满意的产品和服务。
真正能够使企业取得成功的知识,应该具备:
1. 财产的特性——可以被开发利用的、有价值的认知和 信息,它能够不断积累、保存、筛选和完善,并能够最 大限度地为企业成员和部门所利用。 2. 实践的特性——能够根据掌握的认识和信息,开展发 明、建造、编纂、组织、改造、转让、共享、应用和保 护等一系列活动,并能够转化为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
石大信息学院信管系
信息管理概论
2.知识管理的五项职能:
1)建立管理知识的平台
为企业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共享提供途径。 知识管理平台是企业或组织知识的载体 (如企业的知识 库)和流转通道 (共享规则等),只有在公共的平台上知识 交流和知识共享才能得到发展,只有通过共享和交流才可 能产生新的知识。 建立内部信息网,利用各种 知识数据库、 专利数据库 存放和积累信息,营造有利于员工生成、交流和验证知识 的宽松环境,鼓励员工进行知识交流,放松对员工在知识 应用方面的控制,鼓励个人创业来促进知识的生成。
石大信息学院信管系
信息管理概论
2)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
对事物的认知就是拥有了该事物的知识,具备了某 种信息,也就具备了某种知识。
对企业界来说,光有认识信息还不可能形成企业竞 争的优势。将有用的认知和信息真正融入企业每个 成员的行动之中,才能化知识为力量,才能为企业 创造需要的价值。
要把注意力集中在由知识引起的企业行为上,而不 是认知或信息上。
石大信息学院信管系
信息管理概论
信息管理局限于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知识管理认为对人 的管理既可以提供广泛的知识来源,又可以建立良好的组织 方式,用以促进知识的传播,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知识管理运营方案

知识管理运营方案一、方案背景与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面临着海量信息的挑战,如何有效管理和利用这些信息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管理知识和信息的途径。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知识管理运营方案,将对企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方案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面的知识管理系统,包括知识的获取、存储、组织、共享和应用,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工作效率和竞争力。
二、知识管理运营方案的重要性1. 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知识管理可以有效地整合企业内部的各种资源,促进信息的共享和传递,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生产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2. 促进企业的创新通过有效管理和利用企业内部的知识和信息,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促进新产品、新技术和新业务的不断涌现,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3. 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有效的知识管理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快速获取所需的信息和知识,减少重复劳动和资源浪费,提高工作效率。
4. 减少企业的风险通过知识管理,可以更好地把握市场环境和竞争情况,及时调整企业的战略和业务方向,减少经营风险。
5. 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知识管理可以协调和整合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知识和信息,打破信息孤岛,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提升企业的协同作战能力。
三、知识管理运营方案的基本原则1. 精准定位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精准定位知识管理的目标和范围,以确保知识管理运营方案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
2. 强化管理建立健全的知识管理制度和流程,明确知识管理的责任人和职责,强化对知识管理的组织和管控,确保知识管理的有效运营。
3. 充分利用技术手段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知识管理系统,包括知识库、文档管理、协同办公、数据分析等功能,提高知识管理的效率和便捷性。
4. 注重人才培养加强对员工的知识管理培训与教育,激发员工的知识管理意识,培养员工的知识管理能力,为知识管理的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管理和知识经营
今天,中国企业会多少感觉到来自创新的压力。
随着未来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这种压力会越来越大。
中国企业应该怎样去提升创新能力呢?有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知识管理,英文Knowledge Management,缩写KM。
在日本,有个叫數由纪子的人,她是松下电器公司的洗衣机研发人员。
因为执着于洗衣机的研发,且成果丰硕,她被业界称作“洗涤之神”。
通过她的创新故事,我们来体验一下企业创新的过程。
日本电器曾经是个神话。
有一段时间,中国人买电器的最高追求就是买个“日本原装进口的”,因为日本电器质量好。
但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日本电器的神话不但破灭了,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因为中国电器质量也不差,但凭借劳动力便宜,中国电器价格更低,因此更有竞争力。
日本电器怎样生存呢?只有一个办法,通过创新,提升技术优势,不断推出更先进的产品。
这么多年,中国的电器商城里始终有日本电器的身影,尽管价格高,但仍然有人买,因为技术先进。
松下电器当然也在其中。
數由纪子带领的研发团队,需要不停的开发出更先进的洗衣机。
对于他们来说,创新停止的时候,也就是企业倒闭的时候。
创新并不容易。
十几年来,他们一直在创新,能想到的都想到了,可创新却永无止境。
终于有一天,他们“技穷”了。
因为拿不出新的设计方案,數由纪子和她的团队陷入了困境。
他们每天泡在洗衣店里,观察洗衣服的每个过程,以期望能有点儿启发;他们买来各种材料的衣服,亲自手洗体验,以期望能有些灵感。
终于,他们有了想法。
能不能开发一种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这样就可以实现:在前一天晚上将衣服放入洗衣机,按下“开始”按钮,就可以去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打开洗衣机,衣服已经洗好,而且是干的,直接就可以穿。
想法虽好,可有技术障碍。
洗衣机里的衣服刚洗好时,是绞在一起的,直接烘干,衣服会有褶皱。
怎样才能消除褶皱呢?數由纪子的研发团队设计了各种方案。
最后,他们设计出一种断面是U型的涡轮,通过涡轮旋转,可以将刚洗好的衣服慢慢散开,然后再烘干,这样可以解决褶皱问题。
但还是有些材料的衣服
有褶皱,于是他们将问题写进《说明书》,提示,这几种材料的衣服,不适合用本洗衣机烘干。
产品推向市场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其他洗衣机制造商纷纷效仿。
一年后,數由纪子当选《日经妇女》杂志评选的“年度杰出女性”。
知识是由人脑创造的,刚产生时,一定是“隐性”的,不但不能清楚的表达出来,甚至还没有想清楚呢。
數由纪子的研发团队泡在洗衣店里观察洗衣服的全过程,和买来各种材料的衣服手洗体验的过程,是使全体成员产生相同“隐性知识”的过程。
团队成员的相互交流,可以加快知识的创新。
等到研发团队想清楚了,并拿出最终的设计方案的时候,就进入了第二个象限,也就是右上角的“外部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隐性知识”变成“显性知识”。
數由纪子研发团队的“想法”变成了白纸黑字的项目计划书。
公司批准了项目方案,项目开始实施。
數由纪子的研发团队只需要设计U 型的涡轮就可以了,洗衣机的其他部件不需要重新设计,可以直接使用公司以前的方案。
也就是与公司已有“显性知识”做结合。
这时进入第三个象限,就是右下角的这个象限。
知识的“结合化”。
最后,本项目所产生的全部知识,包括新的设计方案和项目实施中积累的经验,都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沉淀在项目成员的大脑中。
变成他们的隐性知识。
这时进入第四个象限,左下角的象限,知识的“内部化”过程。
经历了本次项目,數由纪子的研发团队掌握了更先进的技术,积累了更丰富的经验,带着这些知识,他们开始了下一轮的创新。
显然,他们的创新能力又增强了。
知识创新螺旋理论是美籍日本人野中郁次郎在1989年提出来的。
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为“知识管理之父”。
知识螺旋揭示了企业创新的过程,可以帮助企业解决创新的问题。
懂哲学的朋友会发现,其实知识螺旋理论使用了哲学的基本思想:事物的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
其实我们不用搞的这么复杂,仅凭常识我们也能理解:一伙人做一个事情,做的多了,能力自然会变强,因为他们在不断的积累知识。
所以要想让企业的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就要在企业里建立起知识创新的螺旋,并让螺旋不停的转下去。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能理解为什么中国一些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了。
他们不但不积极建设螺旋,还不停的拆螺旋。
技术人员在一个项目中表现出色,会被立刻提拔到管理岗位。
知识不能有效沉淀下来,也得不到有效传承,技术人员的能力一代不如一代。
阿里巴巴的马云早年去了趟美国,看到美国人在网上买东西,回国后立刻创办的淘宝网。
在中国这是第一家,当然是创新。
但在全球范围内,这只是一次“复制”。
创新有“空间性”。
把一个空间的知识拿到另一空间,在这个空间就是创新。
创新还有“时间性”。
把古代的知识拿到今天用,在今天就是创新。
比如“与时俱进”的思想,在我党历史上是一次伟大的创新,其实“与时俱进”是《易经》里的
思想。
正是因为创新的“时空特性”,很多时候,不用创新,“复制”就可以了。
而且这种复制对企业管理非常有意义。
在高度重视知识管理的美国,实施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做“最佳实践”。
把做每件事情的最好方法总结出来,后人再做这件事时,复制即可,这样可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美国人的这种做法也被传入中国。
中国的KM咨询公司们,在给企业做咨
询时,主要的工作是帮助企业梳理流程。
流程通常被认为是做事情最好的方法,流程固定下来,后人做事情,只需“照着做”就可以了。
这种以“复制”为目的的知识管理,可以解决企业的很多管理问题。
比如人员的离职将知识带走的问题、组织迅速扩张带来的人员培训问题、企业运营效率低下成本过高等问题。
另外,国内想做和已做KM的企业大多也是出于解决这些
问题为目标的。
然而这种以“复制”为目的KM,或许只能被翻译成“知识管理”。
野中郁次郎当年提出KM理论时,是以解决“知识创新”为目的的。
他的本意是想提供一套方法论,帮助企业通过知识创新为企业创造价值,这是一种通过对知识进行经营,获取利润的方法,所以应该叫“知识经营”。
但当他把“知识经营”翻译成英文时,使用了英文Knowledge Management。
“Management”一词有“经营”的意思,但也有“管理”的意思。
中国人在翻译时,将其翻译成“知识管理”。
以“复制”为目的的KM,翻译成“知识管理”似乎更准确一些。
然而这种“复制”对于创新,是一种扼杀。
企业里的人们会满足于“复制”带来的方便、高效和低成本,习惯于复制自然会忘记创新与超越。
如果“最佳实践”是100分的话,人们每次复制的目标就是达到100分,就算有心超越,最多也就达到120分、130分,而不会考虑颠覆性的去达到1000分或10000分。
这与KM“提升创新能力”的初衷显然是违背的。
“复制”只需要经历知识螺旋的第2,3,4象限,没有第1象限“创新”的内容了。
知识螺旋没有转起来。
因此企业的知识创新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简单的说,知识螺旋中的“复制”本来是为了方便“创新”而设计的,但现在“复制”成了追求的最终目标,这就使“复制”阻碍的“创新”。
这个问题理所当然的会体现在实践中。
KM咨询公司在给企业做咨询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在给企业梳理流程时,会发现企业的流程总是不停在变,于是梳理工作总也做不完。
最后企业不得不强行终止旷日持久的咨询项目,否则他们将付不起按“人天”计算的咨询费。
“复制”是为了“创新”。
只有把流程梳理清楚,才能发现流程哪里有缺陷需要改进。
如果梳理流程的目的是“把做事情最好的方法固定下来”,那就会发现,流程永远也固定不下来。
其实中国人很早就知道“只有变才是永远不变的”。
流程当然也要“与时俱进”。
在西门子公司,有个“3i(Ideas、Impulses、Initiatives)”活动,就是鼓励员工提“改善提案”的活动,让员工不停优化流程。
这才是“创新”和“知识经营”。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KM有“知识管理”和“知识经营”两层含意。
日本电器的今天就是中国企业的明天,中国企业也要考虑“创新”与“知识经营”的问题。
那就在做完“知识管理”后,好好做做“知识经营”吧。
做好“知识经营”有两个内容,一是在企业内建立知识创新螺旋并使之不停旋转上升,二是经营好企业的知识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