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杂志阐明人类产生厌恶感的心理机制
厌恶的起源及其泛化_进化的观点

厌恶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
厌恶作为情绪心理学的研究重点长期受到心理学家的关注。
然而,心理学中关于厌恶的研究成果却远不如焦虑、愤怒和悲伤等负性情绪如此悦目。
究其原因,一方面由于令人厌恶的对象带有不确定性和抽象性,另一方面由于厌恶情绪给人们在心身上造成的伤害并不明显,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不大。
近年来,随着进化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回归,以进化论为指导的进化心理学对厌恶的起源、泛化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框架。
进化心理学认为,厌恶起源于人类对疾病和毒素的原始排斥,是人类行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厌恶这种疾病避免的原始功能在适应性最大化原则下与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由此得到不断泛化,从而致使当今人类厌恶心理的成分越发细化丰富。
在进化论指导下的厌恶研究逐渐扩展到道德领域,大量研究发现人类的道德心理与原始的厌恶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
1.厌恶的起源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厌恶(disgust )是远古人类在疾病、资源缺乏等适应性压力下,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进化心理机制。
目前,关于厌恶起源的理论主要包括寄生虫避免理论和群体排外理论,前者主要从人与“自然敌对”的相互关系、作者简介:张卓业,男,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系07级基础心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厌恶的起源及其泛化:进化的观点张卓业曾祥星孔令明摘要:厌恶是人类的基本情绪之一,也是情绪心理学的研究重点。
以进化论为指导的进化心理学对厌恶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视角,认为人类厌恶情绪源于抵御寄生物和保持种群规模的需要。
现代人类的多种复杂的道德厌恶感与生理厌恶感有着同样的进化根源,人类的道德心理系统有部分是建立在更为古老的进化适应基础之上。
关键词:进化论厌恶适应性最大化具身认知作者简介:曾祥星、孔令明,湖南师范大学07级心理系硕士研究生。
·理论研究·社会心理科学第25卷总第109期2010年第3期总第264页后者则从人际关系的角度对厌恶的起源进行解释。
心理学对人类恐惧与恶心感的心理机制

心理学对人类恐惧与恶心感的心理机制恐惧和恶心感是人类常见的情绪体验,常常与生存和自我保护机制密切相关。
心理学通过研究人类的认知、情绪和生理反应等方面,揭示了恐惧和恶心感背后的关键心理机制。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人类恐惧与恶心感的心理机制,并分析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1. 恐惧的心理机制恐惧是一种对于潜在威胁的强烈情绪反应,帮助人们做出有效的应对。
心理学研究发现,恐惧具有以下心理机制:a) 认知加工机制:当人们面对威胁时,他们的认知系统会更加敏锐,更加专注于相关的刺激和信息。
这种认知机制使人们能够快速评估威胁的严重性,并采取适当的行动。
b) 生理反应机制:恐惧激发人体内应激反应,如提高心率、加速呼吸和释放肾上腺素。
这些生理变化提高了身体的反应速度和力量,以便更好地应对潜在的威胁。
c) 学习机制:人们通过经验和观察学习到威胁的特征和相关的情境,形成恐惧的条件反射。
这种学习机制使得人们能够在类似的情况下做出相似的恐惧反应。
2. 恶心感的心理机制恶心感是一种对于不愉快或令人厌恶的刺激的强烈情绪反应。
心理学研究揭示了恶心感背后的心理机制:a) 生存机制:恶心感在进化中发展起来,帮助人们避免接触潜在的有害物质或病原体。
恶心感引起的身体反应,如呕吐和不适感,促使人们避免进食或接触令人恶心的刺激,从而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b) 后天学习机制:恶心感还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过程形成。
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不良经历或亲身经历,形成对特定刺激的恶心感。
这种学习机制有助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免接触令人厌恶的物品或情境。
3. 心理机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理解恐惧和恶心感的心理机制对个体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a) 个体层面:对个体而言,恐惧和恶心感的心理机制帮助人们做出快速反应,提高自身的生存能力。
同时,对于那些过度恐惧或有恶心感障碍的个体,能够了解这些心理机制有助于提供恰当的干预和治疗。
b) 社会层面:恐惧和恶心感的心理机制在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厌恶心理研究综述

厌恶心理研究综述苟勇摘要:厌恶是人类六种情绪之一,可能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情绪。
然而,厌恶和其他情绪相比又有些奇特,厌恶具有高度的文化烙印和强烈遗传特性。
本文通过对厌恶基本概念的认识,分析了厌恶心理研究的现状,并对厌恶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的最新的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厌恶习得性脑岛厌恶是什么?厌恶是一种情绪,也是最神秘的一种情绪。
厌恶来自于习得性,并最终成为我们关于自身脆弱和有限的生命的独有认识。
任何触发厌恶的事物,从各种物质、人体结构,再到我们世界观被粉碎,都可以引发我们的厌恶。
所有厌恶都会引起回避,但特定的、转瞬即逝的厌恶感是不能被制约的。
厌恶可以是明显的、内在的和简单的,或者是抽象的、哲学的和复杂的。
﹝1﹞1厌恶的定义进化心理学家认为,厌恶(disgust)是远古人类在疾病、资源缺乏等适应性压力下,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进化心理机制。
也有学者认为,厌恶是一种内脏情绪,有特定的面部表情,生理体验和行为倾向。
厌恶是有同情心和文明的人的副产品,厌恶具有高度的文化烙印和鲜明的个体特征,厌恶也具有强烈的遗传性,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家庭的厌恶对象可能代代相传。
2研究现状2.1厌恶的研究方法2.1.1观察法。
观察法为行为假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来源,例如,通过观察2~3岁儿童群体对厌恶的人或物的反应,根据观察结果,可以区分儿童厌恶情绪表现方式。
观察被试者的日常行为和饮食习惯,记录厌恶对象名称。
分析出厌恶的事物往往没有普遍性,但是每个事物可以划分成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基本无素,每个元素都构成了厌恶情绪的一个层面。
2.1.2实验法。
厌恶的实验研究主要包括厌恶量表研究和厌恶认知干预的研究。
厌恶量表由心理学家(Jonathan Haidt)在读博士期间开发的,它被应用于实验及临床测验,量表中可以回答你的忍耐恶心事物程度。
同时也可以让你知道哪些具体的事物,对被试者有多大“杀伤力”。
厌恶的认知干预研究主要是确定精确描述各影响因素与厌恶判断之间的关系的整合法则,该方法旨在确定影响厌恶各因素间的内在关系。
2023年苏州大学真题解析

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新闻传播专业2023年招收硕士硕士入学考试新闻传播基础(150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编辑方针【考察重点】考察基本新闻知识点,在书上有明确概念,即将书上概念记住即可,不需要额外扩展。
【答案解析】新闻传播机构对新闻传播旳读者、传播内容、风格特色做旳总体设计,是该机构旳新闻传播活动必须遵照旳准则。
2、黑幕揭发运动【考察重点】既是对新闻史知识旳考察,也是对新闻基本理论旳考察,黑幕揭发运动就是扒粪运动,在书上有明确旳概念。
【答案解析】二十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以杂志为主体掀起旳一股揭发丑闻、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运动,也称为“扒粪运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腐败旳蔓延,增进了社会旳改革。
3、格伯纳【考察重点】解释人物旳时候要说出这个人是干什么旳,有哪些成就和代表作【答案解析】格伯纳是传播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旳学者之一,20世纪60年代末期,他在对电视内容及其影响展开了长达十数年旳研究旳基础上,提出了涵化理论,这一理论旳关键内容是:传媒文化可以培养,建构受众旳世界观,喊话理论成为有关大众传播旳潜移默化效果旳一种理论。
4媒介控制【考察重点】媒介控制理论旳基础知识点,是书上旳明确概念。
【答案解析】通过某种方式对媒介实行管理规范和监督控制,包括政府旳政治控制。
利益群体和经济势力旳控制、受众旳社会监督控制和传媒旳内部控制等。
二、简答(每题10分,共40分)1 在世界上新闻法旳有多少种分类?【考察重点】考察考生对新闻法律法规旳理解和记忆,书上旳明确内容。
【答案解析】(一)第一种是统一旳新闻法,目前只有俄罗斯制定了这样旳法律,这就是俄罗斯1991年制定旳《俄罗斯联邦有关新闻媒体旳法律》(二)第二种是特殊领域旳新闻媒体法,如美国旳《美国通讯法(1934年)》、澳大利亚旳《广播法(1942年)》等(三)第三种是宪法、刑法、民法以及其他法律中包括旳有关新闻媒体旳规定,如英国于1952年通过旳《诽谤法》(修订)、美国宪法修正第1条、日本国宪法第21条等(四)第四种是最广义上旳新闻法,即一切波及信息媒体旳法律。
项目评估与管理——试题

河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项目评估与管理 试题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项目评价不能简单算财务帐,还要考虑项目的隐形和无形的效果。
上述表述是否正确, ( ) A 正确 B 错误 2、项目的基本特征:一次性和独特性。
上述表述是否正确, ( )B 错误 ( ) B 错误 成本管理法叫基于活动的成本管理法。
上述表述是否正确, ( ) B 错误 ( ) B 错误 ( )B 错误 60左右,剩下百分之40左右为对管理和对报20的权重)。
上述表述是否正( ) B 错误 间估计,假定项目涉及的这三个时间服从beta 分布,则项目完成的最佳时间估计均值=(最乐观时间估计+最悲观时间估计+4*最可能时间估计)除以6。
上述表述是否正确,()A 正确B 错误9、所谓帕肯森定律即项目工作总是拖延到它所能够允许最迟完成的时间。
()A 正确B 错误10、经过统计,概率为百分之五十完成项目所需时间和概率为百分之百完成项目所需时间几乎相差一倍。
此表述()A 正确B 错误11、经过统计,采用关键链法比关键路径法会让项目完成时间节省三分之一以上。
此表述()A 正确B 错误12、好的变更控制系统是一个设计好的项目管理的过程,在变更出现时,这个过程能加以识别并将变更通知给相应的有关群体。
此表述()A 正确B 错误13、项目评审类型包括:启动评审、计划的批准评审、中期评审、收尾和移交评审。
此表述()A 正确B 错误14、统计发现,大部分人都是风险厌恶型的。
此表述()A 正确B 错误15、项目风险监控报告包括:问题日志、问题和措施清单、危险提示或警示、事态升级通告或通知等。
此表述()A 正确B 错误16、采购合同分为固定总价合同、成本偿还合同以及成本加成合同。
此表述()A 正确B 错误17、对采购合同的待选供应方的评价包括其对需求的理解、主要的技术能力和他们的财务能力以及管理能力。
此表述()A 正确B 错误18、合同谈判的五个阶段包括:介绍、探讨、讨价还价、结束、合同签订。
厌恶感也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厌恶感也是人类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让人厌恶的五种人生活中,往往有些人会给人十分不好的印象,甚至被人厌恶。
让人觉得厌恶的人有哪些突出的表现,他们为什么会如此令人讨厌,他们有什么特点吗?试着回想一下你身边有没有令大家都比较反感的人,有没有你觉得难以忍受的人?这些人能够让别人如此厌恶,在生活中、工作中一定是个失败的人,他们如果继续让别人厌恶下去,是不会有任何作为的。
下面列举五种让人厌恶的人,以帮助你去更好地察人、识人:1. 恃强凌弱这种品行是最让人厌恶的。
他们倚仗自己比对方强的方面,去凌辱弱小者,遇到比自己更强的人却又低三下四,奴颜婢膝。
记得法国思想家蒙田曾经说过,摇尾乞怜和仗势欺人是一回事,是一种品质的两个方面,就是怯懦,欺负弱小是掩饰自己怯懦的手段。
只有内心怯懦的人,一旦遇到可以显示自己强势的时候,就拼命抓住机会炫耀、发泄。
强弱反差越大,品质的恶劣性质也就越重,如果诛心一点说,或许这些人只是没有机会或者不敢打人、杀人,但并不是不想。
“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一些人为了表示对党和人民的忠心,疯狂地迫害无辜的人,这正是恃强凌弱的典型表现。
2. 自命不凡人们都喜欢谦虚的人,而不愿意与自以为是的人为伍。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一些好为人师的人,他们总喜欢指出别人这儿做得不合适,那儿做得过分了,似乎他什么都在行,对什么都可以说出个道理来。
他们之所以摆出一副“万事通”的面孔来,就是惟恐被人轻视,他们炫耀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地位。
可是这样做的结果只能使他们捉襟见肘,遭人厌恶。
道理很简单,他们总认为别人没有办好事情的能力,那么别人也不会把他的能力放在眼里。
没有人喜欢被贬低。
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把自己吹得越大,越容易爆裂。
3. 探人隐私每个人都有自己不为人知的一面,都需要有自己的一方空间。
然而却偏偏有一些人,非要看清、看透别人的隐私,并拿出去炫耀、招摇。
这类人是最为可恶的。
解读心理学研究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厌恶感

解读心理学研究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厌恶感厌恶感是一种情绪反应,当我们遇到令人不快、令人反感的事物或情境时,我们往往会产生厌恶感。
这种情绪反应在人类中普遍存在,但为什么会产生厌恶感,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解读心理学研究,探讨厌恶感的产生原因和心理机制。
1. 遗传与进化角度从遗传与进化的角度来看,厌恶感可能与我们的生存和繁衍有关。
在进化的长期过程中,人类通过感知和避免可能对生存造成威胁的事物,提高自己的适应性。
这种对可能具有有害性的对象或环境的厌恶感,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潜在的风险和危害,保护自己和后代的安全。
2. 心理防御机制心理学认为,厌恶感也可以作为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的表现。
当我们面对某些触动我们不愉快情绪或价值观的事物时,厌恶感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
通过产生厌恶感,我们可以将自己与那些令我们反感的事物保持距离,避免给自己带来心理上的伤害。
3. 社会认同与文化影响厌恶感也可能与社会认同和文化影响相关。
我们的行为和情感往往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塑造和影响。
某些事物或情境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被普遍视为令人厌恶,这种社会共识形成了一种价值观的基础。
我们通过社会认同和文化传承,接受了这种价值观,并在自己的行为和情感中表现出厌恶感。
4. 基础情绪反应心理学研究认为,厌恶感可能是一种基础情绪反应。
不同于复杂的情绪表达,厌恶感是一种相对简单、本能的情绪反应。
这种情绪反应可能基于我们的感官信息处理和神经系统的活动机制,让我们迅速对一些特定的刺激作出负面的情绪反应。
5. 学习与条件反射厌恶感也可能与我们的学习和条件反射有关。
在我们的成长和社会化过程中,我们通过学习和观察他人的反应来对事物表达喜爱或厌恶的情感。
在一些情况下,我们通过负面的经验或条件刺激,将特定的事物与不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厌恶的情感。
综上所述,心理学研究揭示了厌恶感产生的多重原因和心理机制。
从遗传与进化、心理防御机制、社会认同与文化影响、基础情绪反应以及学习与条件反射等角度来看,厌恶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解释和理解。
为什么人们会产生厌恶?

为什么人们会产生厌恶?在人类社会中,厌恶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情感表达,经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对于某些人、事物还是某些行为,厌恶总是在我们的情感表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产生厌恶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逐一探讨,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这一问题。
一、厌恶是一种保护性机制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保护性机制,其中包括了厌恶。
在生存中,当我们遇到危险、毒害等情况时,身体会自动产生反应,使我们产生厌恶情绪,以便我们远离危险。
这就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厌恶保护机制。
此外,厌恶还可以让人们拒绝那些对身体或精神健康有害的事物,如垃圾、苍蝇等。
这些物体可能对我们的健康造成威胁,通过产生厌恶情绪,我们会主动避开这些物体。
二、不同人产生厌恶的原因不同尽管厌恶在保护机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不同的人群中,产生厌恶的原因却是各不相同的。
比如,某些食物会在口感和气味上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不同的文化背景则会影响人们对特定行为的看法,这些都可能导致产生不同的厌恶情绪。
另外,不同的社会背景也会影响人们对特定人群的看法,进而产生厌恶的情绪。
三、厌恶的影响尽管厌恶在保护生命和健康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过多的厌恶情绪也可能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比如,长期产生厌恶情绪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增加、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生理和心理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合理地看待厌恶情绪,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四、如何应对厌恶情绪尽管厌恶的产生有一定的客观原因,但我们也应该合理地对待这种情绪,尽量不让它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心态、增加承受力等方式,缓解或消除产生厌恶情绪的原因。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实践心理辅导、锻炼身体等方式,帮助自己摆脱厌恶情绪的困扰。
总之,厌恶情绪是人类中非常普遍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正确认识并适时地应对厌恶情绪,有助于我们保持身心健康,和谐地生活和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现》杂志阐明人类产生厌恶感的心理机制
据《发现》杂志网站近日报道,一项基于众多互联网用户所进行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人们之所以会对某些事物(人物或动物)产生厌恶的心理感受,原因就在于我们害怕这些对象对我们的身体及生活环境构成潜在的威胁或造成负面的影响。
这项网上测试活动由英国伦敦卫生与热带病研究所下属的疾病防治与病毒生物学研究小组主持。
最新出版的《皇家生物学协会通讯》刊登了上述研究结果。
这项调查请求众多网民进行了相关的图片测试。
测试的过程是:当网民被出示各种事物(人物或动物)的图片时,请这些测试参与者对这些图片的恶心程度作出相应的评价。
这些图片往往以分门别类的形式出现,但不会以丑陋(恶心)程度的顺序出现。
这项调查一共出示了4万多幅各种类型的图片。
举例来说,测试者们会先看到一张沾有蓝色污点毛巾的图片,然后再看到一张黄色污点毛巾的图片。
又如测试者们会先看到正在愈合的伤口,再看到正受到感染的伤口。
在看过这些随机出现的图片后,测试者们被要求对这些图片的恶心程度作出自己的评价。
虽然很多图片就是某些疑难病症的发病效果图,但也有不少图片并没有这么明显。
如有两张图片是这样的:一张是空无一人的地铁车厢,另一张图片则是这节车厢挤满了乘客。
绝大多数的测试者表示,那些与传染性相关的事物(人物或动物)的图片会更让人感到恶心。
该测试结果还表明,与成年男性相比,女性和儿童更容易对这些图片产生厌恶感。
测试结果还表明,在许多成年人看来是非常恶心的东西,儿童们却没有这样的感觉。
再一点,进入生育期后的成年男女会更容易产生厌恶感,而随着他
们进入老年时期,他们的这种感觉就会逐渐减弱。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人类学助理教授丹尼尔-费斯勒(Daniel Fessler)对此表示,上述网络调查结果与人类的思维特点相符合。
费斯勒同时还指出,据他所主持的另一项研究结果还表明,成年女性产生厌恶感的程度与她们的经期之间也有很大的关系。
(明月、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