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构成有哪些?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屋顶屋顶<古称屋盖>中国传统屋顶有以下七种,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顶为级别最⾼,其次为单檐庑殿、单檐歇⼭顶。
1,庑殿顶四⾯斜坡,有⼀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稍有弧度,⼜称四阿顶。
2,歇⼭顶是庑殿顶和硬⼭顶的结合,即四⾯斜坡的屋⾯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形墙⾯。
有⼀条正脊、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称九脊顶。
3,悬⼭顶屋⾯双坡,两侧伸出⼭墙之外。
屋⾯上有⼀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称挑⼭顶。
4,硬⼭顶屋⾯双坡,两侧⼭墙同屋⾯齐平,或略⾼于屋⾯。
5,攒尖顶平⾯为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没有正脊,有若⼲屋脊交于上端。
⼀般亭、阁、塔常⽤此式屋顶。
6,卷棚顶屋⾯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不⽤脊⽽砌成弧形曲⾯。
中国古代建筑简介在世界建筑体系中,中国古代建筑是源远流长的独⽴发展的体系。
该体系⾄迟在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就已初步形成,其风格优雅,结构灵巧。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商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元、明清7个时期。
直⾄20世纪,始终保持着⾃⼰独特的结构和布局原则,⽽且传播、影响到其他国家。
特点从构造的⾓度,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可以归纳为7项:①使⽤⽊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创造出独特的⽊结构形式,以此为⾻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的建筑风格。
②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柱传递⾄基础。
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不承受荷载。
③创造⽃栱结构形式。
⽤纵横相叠的短⽊和⽃形⽅⽊相叠⽽成的向外挑悬的⽃栱,本是⽴柱和横梁间的过渡构件,还逐渐发展成为上下层柱⽹之间或柱⽹与屋顶梁架之间的整体构造层,这是中国古代⽊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④实⾏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
⽆论单体建筑规模⼤⼩,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屋顶3部分组成:下⾯是由砖⽯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在阶基上的是屋⾝,由⽊制柱额作⾻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是⽤⽊结构屋架造成的屋顶,屋⾯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线,四周均伸展出屋⾝以外,上⾯覆盖着青灰⽡或琉璃⽡。
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结构

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结构
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木构架结构: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特色,其基本构成单位是木构架,由柱、梁、枋、檩等构件通过榫卯连接而成。
这种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较大的跨度,能够满足古代建筑对空间的需求。
2. 抬梁式结构:抬梁式是中国古代建筑中最常见的木构架形式之一,其特点是在柱上架设大梁,再在大梁上架设较小的梁,以此类推,将重量逐层传递到柱子上。
这种结构常用于宫殿、寺庙等大型建筑。
3. 穿斗式结构:穿斗式结构与抬梁式结构相似,但其柱子直接穿过枋,不需要大梁。
这种结构常用于民居、楼阁等小型建筑。
4. 斗拱:斗拱是中国古建筑中特有的构件,用于支撑屋檐和出挑的部分。
斗拱由斗、拱、昂等组成,通过榫卯连接,具有装饰性和结构功能。
5. 屋顶: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包括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
屋顶的坡度和曲线设计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能够排水和遮阳。
6. 台基:台基是中国古建筑的基础部分,用于抬高建筑,防止水淹和
潮湿。
台基通常由砖石制成,表面铺设石板或砖石。
中国古建筑的建筑结构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工艺水平和审美观念,是中国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建筑结构

中国古建筑结构(一)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能够分为屋基、屋身、屋顶三个部份。
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一样台基为一层,大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高大的三重台基之上。
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
这些不同的平面形式,对构成建筑物单体的立面形象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采纳木构架结构,屋身的处理得以十分灵活,门窗柱墙往往依据用材与部位的不同而加以处置与装饰,极大地丰富了屋身的形象。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
早在汉代已有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差不多形式,并有了重檐顶。
以后又显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
为了爱护木构架,屋顶往往采纳较大的出檐。
但出檐有碍采光,以及屋顶雨水下泄易冲毁台基,因此后来采纳反曲屋面或屋面举拆、屋角起翘,因此屋顶和屋角显得更为轻巧爽朗。
(三)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四)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中国古代建筑关于装修、装饰特为讲究,凡一切建筑部位或构件,都要美化,所选用的形象、色彩因部位与构件性质不同而有不。
台基和台阶本是房屋的基座和进屋的踏步,但给以雕饰,配以栏杆,就显得格外庄重与雄壮。
屋面装饰能够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
如故宫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五脊四坡,正脊两端各饰一龙形大吻,张口吞脊,尾部上卷,四条垂脊的檐角部位各饰有九个琉璃小兽,增加了屋顶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门窗、隔扇属外檐装修,是分隔室内外空间的间隔物,然而装饰性专门强。
门窗以其各种形象、花纹、色彩增强了建筑物立面的艺术成效。
内檐装修是用以划分房屋内部空间的装置,常用隔扇门、板壁、多宝格、书橱等,它们能够使室内空间产生既分隔又连通的成效。
另一种划分室内空间的装置是各种罩,如几腿罩、落地罩、圆光罩、花罩、栏杆罩等,有的还要安装玻璃或糊纱,绘以花卉或题字,使室内充满书卷气味。
天花即室内的顶棚,是室内上空的一种装修。
中国古建筑

下面为六角重檐攒尖顶,上面为四角重 檐攒尖顶
古建筑之屋顶
太和殿(重檐 庑殿顶)、中 和殿(四角攒 尖顶)、保和 殿(重檐歇山 顶)
古建筑之录顶
录顶 屋顶(四边或正多 边形)上部做成平顶,下 部做成四面坡四向(或多 面坡多向)。垂脊上端有 横脊,横脊排水的数目与 角数相同。各条横脊首尾 相连,故亦称圈脊。
上图为前面为卷棚式硬山
古建筑之装饰及色彩特征
古建筑之装饰及色彩特征
古建筑之装饰及色彩特征
古建筑之装饰及色彩特征
古建的各部分装饰都不是凭空产 生的,都不是离开建筑构件独立存在 的,它们只是构件的外部形式,它是一 种起到装饰作用的建筑构件.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装饰 也慢慢失去了原来的作用而成了纯粹 的装饰作用.
古建筑之结构框架
中国古代建筑的承重部分为框架结 框架结 构,主要包括梁、柱、檩、椽、枋 梁 等。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各承重部分 的名称,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来说, 如果以横向的屋脊作为 轴,以房 屋脊作为x轴 屋脊作为 屋进深方向为y轴,以垂直的立柱 方向为z轴的话,z轴方向的圆木为 柱;y轴方向的圆木或方木为梁, 梁由下至上层层重叠,逐渐缩短, 最下方的长梁落在柱头上或通过斗 拱落在柱头上,上下的每层梁之间 拱落在柱头上 由短柱 短柱支撑形成梁架;x轴方向的 短柱 圆木为檩,最上方为脊檩 脊檩;沿屋顶 脊檩 向下,在相邻两个梁架之间的每根 梁端架檩;在檩架形成的斜面上, 列椽,形成屋顶的两个坡 在檩上排列椽 列椽 面的骨架。在骨架上加置望板 望板,覆 望板 以瓦,就形成了屋顶。
古建筑之屋顶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 可分为庑殿式顶 歇 庑殿式顶、歇 庑殿式顶 山式顶、悬山式顶、 山式顶、悬山式顶、 硬山式顶、 硬山式顶、攒尖式顶 和录顶 录顶等形式。按屋 录顶 檐的层数分,庑殿顶、 庑殿顶、 庑殿顶 歇山顶和攒尖顶又分 歇山顶和攒尖顶 为单檐和重檐 单檐和重檐两种。 单檐和重檐 歇山式、悬山式和硬 山式又分出一种没有 正脊的卷棚式 卷棚式屋顶。 卷棚式 此外,歇山式还分出 一种极少见的十字歇 山顶。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构件

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构件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要素中,主要构件有十个。
(1)台基:又称基座,高级台基又称须弥座、金刚座,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用来突出中国古建筑单体的高大雄伟。
(2)柱:单体建筑最重要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的“腿”。
(3)开间:四根木头柱子围成的空间,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
(4)大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木头,用以形成屋脊。
(5)枋:柱子之间起联系和稳定作用的水平向的穿插构件,椽、垫、枋三者形成一种固定的构建组合方式。
(6)檩:架在梁头位置的沿建筑面阔方向的水平构件。
(7)斗拱: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
斗,合称斗拱,是中国汉族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
(8)屋顶(屋盖):房屋或构筑物外部的顶盖,包括屋面以及在墙或其他支撑物以上用以支撑屋面的一切必要材料
和构造,其内部有一个漂亮的五彩装饰的露木屋顶,中国传统屋顶主要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攒尖顶、卷棚顶。
(9)山墙:房子两侧上部呈尖形的墙面,俗称外横墙,是指沿建筑物短轴方向布置的墙,它的作用主要是与邻居的住宅隔开和防火。
(10)藻井: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通常位于室内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称为“藻井”取井与水相关,有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单体建筑类型

《园冶·屋宇》云:“《说文》云:‘重屋曰楼。’《尔雅》云:‘狭而修曲为楼。’”用做登高望远,多役于园的四周或半山半水之间,一般做两层。如拙政园的“见山楼”、留园的“冠云楼”、沧浪亭的“看山楼”豫园的“观涛楼”等。阁,《园冶·屋宇》云:“四阶开四。”即四坡顶而四面皆开窗的建筑物,造型比楼轻盈,可登临以望远。如拙政园的“浮翠阁”、虎丘的“冷香阁”、留园的“远翠阁”、狮子林的“问梅阁”等。颐和园万寿山的佛香阁,连台基高达41米,是全国现存最高的楼阁。
6、廊桥。
《园冶·屋宇》云;“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山尽。”变化多端地将房屋山池联成统一的整体。它是建筑群间独立有顶的通道,炎热的夏天可有浓阴,雨天可以遮蔽,只有分景障景作用,又是组织动观、静观的重要手段。廊有沿墙走廊;有循假山或土山按地形高低起伏的爬山游廊,轻巧灵活,别具自然之趣;有两边不沿墙或不贴靠其他建筑物、左右前后都可看景的空廊;有低临水面的水廊,“浮廊可渡”,如卧虹临水,景色优美,如拙政园倒影楼与宜两亭之间的一段游廊;有分上下两层的楼廊,如拙政园见山楼侧的两层游廊;有两面空廊的双廊,也称复廊,如沧浪亭的面水轩到观鱼处的一段游廊,怡园的锁绿轩到南雪亭的一段游廊均有两条并行的游廊组成,中间隔以漏窗花墙,以扩大空间,增加景深。颐和园前山环湖有一条273间、728米的长廊,东起邀月门,与乐寿堂相连,前经排云殿,廊中错落着留佳亭、对鸥舫、寄澜亭、鱼藻轩、清遥亭等建筑,西抵石丈亭。宛如一条金碧辉煌的带子,将颐和园前园千姿百态的建筑馆结在一起,游人既可以欣赏昆明湖壮阔浩淼,水天一色的景象,又可细细品味长廊梁枋上的风景人物故事“苏式彩画,不仅是中国古典园林长廊之最,而且也是世界长廊之最。桥是园林中常见的单体建筑,种类颇多:贴近水面的曲桥或平桥;单孔石拱桥,如狮子林问梅阁山崖下的石拱桥、网师园云岗下的引静桥等;拙政园的小飞虹桥,是上面盖以屋顶的廊桥;高高飞架在重岩复岭峭壁上的是质朴自然的石梁;在池水狭窄处,则用步石,又叫汀步,如环秀山庄的涧谷中的步石。园林之桥仪态万方。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组成(一)台基一称基座。
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
用以承托建筑物,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甚高大雄伟的欠缺。
大致有四种。
1,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2,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3,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
“须弥”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山名,相传位于世界中心,系宇宙间最高的山,日月星辰出没其间,三界诸天也依傍它层层建立。
须弥座用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
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
一般用砖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4,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如故宫三大殿和山东曲阜孔庙大成殿,即耸立在最高级台基上。
(二)木头圆柱常用松木或桶木制成的圆柱形木头。
置于石头(有时是铜器)为底的台上。
多根木头圆柱,用于支撑屋面檩条,形成梁架。
(三)开间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
建筑的迎面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
建筑的纵深间数称“进深”。
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等级越高。
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十一间。
(四)大梁,即横梁架于木头圆柱上的一根最主要的木头,以形成屋脊。
常用松木、榆木或杉木制成。
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骨架的主件之一。
(五)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
一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又称阑头,俗称看访,位于两檐柱之间,用于承托斗拱)、屋面之间,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兼具装饰作用。
由斗形木块、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成,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六)彩画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术。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类型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类型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源远流长,拥有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
这些建筑类型往往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而闻名于世。
下面将介绍几种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类型。
1. 宫殿:宫殿是古代帝王居住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追求宏伟壮观和庄严肃穆的设计风格。
宫殿通常由多个建筑群组成,包括殿堂、宫门、廊庑等。
例如,北京故宫是中国最著名的宫殿之一,它以其精美的建筑、绚丽的色彩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2. 寺庙:寺庙是供奉佛教、道教或其他宗教信仰的场所。
中国古代的寺庙建筑风格独特,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寺庙通常由殿堂、塔楼、钟鼓楼等建筑组成。
例如,峨眉山的金顶寺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它以其雄伟的建筑和壮丽的山景而吸引了无数游客。
3. 园林:园林是中国古代贵族和文人士大夫的庭园。
园林注重景观的布局和建筑的精致。
园林常常有假山、水池、亭台楼阁等特色建筑。
例如,苏州的拙政园是中国古代园林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独特的水景和精美的建筑而闻名于世。
4. 古塔:古塔是中国古代的独特建筑形式,通常用于宗教仪式或作为标志性建筑。
古塔的设计注重结构稳固和雕刻精美。
例如,河南的少林寺塔是中国著名的古塔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造型和丰富的佛教文化内涵而受到世人的喜爱。
5. 亭台楼阁:亭台楼阁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常见的建筑形式,通常用于休憩和观赏风景。
亭台楼阁的设计注重轻盈、灵动和曲线美。
例如,扬州的瘦西湖中的翠屏山庄是中国古代亭台楼阁建筑的代表之一,它以其精巧的建筑和优美的园林景观而著名。
以上是几种代表性的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类型。
这些建筑类型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也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敬畏。
这些古老的建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保护和传承这些建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构成有哪些?
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简明是指平面以间为单位,由间构成单座建筑,而间则由相邻两榀房架构成,因此建筑物的平面轮廓与结构布置都十分简洁明确,人们只需观察柱网布置,就可大体知道建筑室内空问及其上部结构的基本情况。
这为设计和施工也带来了方便。
单座建筑最常见的平面是由3、5、7、9等单数的开间组成的长方形。
在园林及风景区则有方形、网形、三角形、六角形,八角形、花瓣形等平面以及种种别出心裁的形式。
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
在各类建筑物中,除了最高等级一类的殿堂建筑需要表现庄严华丽的气氛,构作天花板遮住梁架外,一般建筑都是无保留地暴露梁架、斗拱、柱子等全部木构架部件。
这种暴露正好展示了中国建筑的结构美,尤其是歇山顶、攒尖顶的木构架,其屋顶内部结构是非常丰富多姿的。
对所暴露的木构件进行艺术的再加工时,也以表现木材力学性能的内在品质为前提,如对柱身作收分(即柱身向上逐渐收小)、棱柱(即柱身上下两端均有收缩,略如梭形)处州,对拱端的卷杀(即将拱端切削成柔美而有弹性的外形,其轮廓由折线或曲线组成)以及对各种梁枋端部的再加工等。
暴露结构还对保护木构架有利,一则可改善木材的通风条件。
二则便于发现受害、受损情况,及时加以修缮。
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相互流通渗透。
这种现象在园林及南方气候温暖地区表现得较为淋漓尽致:室内外庭院空间及花木景物和室内相
互交融,这种空间处理上的优势,完全得益于木框架结构体系的应用。
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例如在决定一座房屋的进深时,必须同时考虑它的屋架用什么长度的梁和用几根檩条;而在画立面时必须首先确定剖面梁架,否则难以在立面上得出屋顶的高度。
所以可以说,中国古典建筑是没有独立的立面设计的,也就是说建筑物的外观必须和它的平面、结构同时考虑。
屋顶对建筑立面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它那远远伸出的屋檐、富有弹性的檐口曲线、由举架形成的稍有反曲的屋面、微微起翘的屋角(仰视屋角,角椽展开犹如鸟翅,故称樊角)以及硬山、悬山、歇山、庑殿、攒尖、十字脊、盈顶、重檐等众多屋顶形式的变化,加上灿烂夺目的琉璃瓦,使建筑物产生独特而强烈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感染力。
通过对屋顶进行种种组合,又使建筑物的体形和轮廓线变得愈加丰富。
而从高空俯视,屋顶的效果就更好,也就是说中国建筑的第五立面是最具魅力的。
结语:借用拿破仑的一句名言: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事实表明,习惯左右了成败,习惯改变人的一生。
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的人,对学习很难做到学而不厌,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坚持。
希望大家坚持到底,现在需要沉淀下来,相信将来会有更多更大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