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畏自然
敬畏自然作文范文(精选10篇)

敬畏自然作文敬畏自然作文范文(精选10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作文很难写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敬畏自然作文范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分享。
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它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提供我们不可或缺的氧气;经过上千上亿的演变才有了我们现在使用的煤;汇集上万条溪流才有了大海的雄阔。
自然用它那无限的动力产生了我们今天用的资源,用那坚持不懈的精神在构造我们的家园,难道你不心生敬畏吗?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忠诚的朋友。
当自然环境被我们的不合理的行为做法破坏时,它没有恼怒,而是用天气的恶化、灾害的到临来警告我们,让我们自己敬畏,美化自然,保护自然的万物,使我们了解它对我们的重要性。
我们醒悟后,它没有语言只有笑容,示意我们与它一起做朋友,和谐共处。
敬畏自然,自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自然界包罗万物,其中有不少生物值得我们学习。
俗语说“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梅花经历了严寒的考验,绽放出它的美丽,散发她的芬芳迷人的香气,使我们想到我们的学习,我们正是缺少梅花的坚持不懈,勇于面对的精神,使得我们半途而废,迎难而退。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青莲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青莲高洁,不与他人同流合污,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所以,自然提供榜样的典范,赋予我们新的体会,让我们弥补自己的不足。
难道它不令你心生敬畏吗?敬畏自然,是因为它值得尊敬,应谨慎待之。
自然使我们修养正气,在行为上有所节制,提供了我们基本的需求,创造了万物丰富我们的生活,又孜孜不倦地给予万物精神内涵,使我们认识、了解违反常规的事物的真正意蕴。
为了我们的将来注入无限热血,只是为了我们的子孙能拥有更加美好的环境。
敬畏自然,就要爱护尊重它,不要损伤它创造的生命,诚恳地像朋友一样对待它。
他用无声的言语来回复你的诚恳和善良,让我们与自然和谐共处,融入美妙的自然,感受它给我们带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更好地敬畏自然吧!人是自然之子,无论人类创造出怎样伟大的文明,永远都是自然母亲的儿子,儿子对于母亲,是应该永远怀着一颗敬畏之心的,然而,我们真的做到了吗?为了满足人们衣着华丽的需要,一只只野生动物应声倒下,它们的皮毛被剥下来裁剪成裘皮大衣,它们的兽牙、兽角被割下来打磨成精美的首饰;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一只只野生动物倒在了血泊中,它们的身躯被当做美味佳肴端上了餐桌;为了满足人们降低制造成本的贪念,一道道的令人窒息的浓烟遮蔽了蓝天,一股股散发着恶臭的污水汇入了河流……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肆无忌惮地剥削着自然母亲,却从来没想过会受到自然的惩罚,而事实上,自然已经在惩罚人类了。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的满分作文(4篇)

敬畏自然行有所止的满分作文(4篇)敬畏大自然作文。
我们的生命源于自然,世界万物也都源于自然,爱护它吧!所以,我们就付出行动吧,从一点一滴做起,人人都敬畏自然、爱护自然!那么哪些是敬畏自然题材的同学作文呢?我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敬畏自然行有所止的满分作文”,欢迎您参考,盼望对您有所助益!敬畏自然行有所止的满分作文【篇一】人类在很早之前就存在了,而在人类诞生之前,自然便悄然消失。
人类企图制服自然的种种行为,最终只会被自然弄得不堪一击。
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资本去与自然相对抗。
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敬畏自然,爱护生态环境,用一种虚心的态度,去向大自然学习,才能使人类连续繁衍、进展下去。
人类今日所利用的自然资源来获得的经济增长,是在为我们的子子孙孙挖下了一个又一个难以填满的陷阱!我们要为自己的贪欲付出代价!我们获得的利益只是临时的,而失去的资源却是永久的。
假如人类再不停止无节制地使用自然资源,终有一天,人类会受到自然的惩处!那么大自然的力气究竟有多大呢?或者说在自然面前人类有多渺小呢?人类所引以为豪的种种创造,如杂交水稻,航天飞船什么的,在自然面前只不过是一件极其简洁的玩具。
大自然能制造像“一线天”等险象环生的美景,亦能让花朵绽放自己的芳香;大自然能关心人类浇灌庄稼,大自然也能让人类瞬间消逝。
想请教人类能如此潇洒地掌握、转变这一切吗?人类的才智与大自然的才智相比,只能用“相形见绌”来形容。
人类必需要学会敬畏自然!事实胜于雄辩,一系列的大事都证明白一点:谁都不是宇宙的主宰者,人类只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其他生命的存在,当年在美国进行的“生物圈Ⅱ号”试验证明白:人类离不开自然。
人类并不是宇宙的主宰者,跟其他生物一样,只不过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要把其他生物看作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公平和谐地共同生存在这漂亮的星球上。
它们与我们一样,都需要敬畏,由于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才智制造了这一切。
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宇宙,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敬畏自然行有所止的满分作文【篇二】人类,只是大自然的看护着,而不是大自然的主宰者。
敬畏大自然作文(精选10篇)

敬畏大自然作文敬畏大自然作文(精选10篇)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
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敬畏大自然作文(精选10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敬畏大自然作文1有人说敬畏大自然就是环保,有的人说敬畏大自然就是善待动植物,而我要说敬畏大自然就是保护大自然。
每天都有人在砍伐树木,大片森林因此倒下,最后沙尘暴肆虐,人类居住环境堪忧。
敬畏大自然,就是保护树木,我们种下的每一棵树,都能还地球一抹绿色,为人类增添一口新鲜空气。
每天都有人在随手乱扔垃圾,遍布大街的垃圾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居住环境,垃圾桶如同虚设;敬畏大自然,就是垃圾入桶,每一个得到合适处理的垃圾,都是在减轻大自然的负担。
每天都有人故意毁坏花草,他们也许只是看中了盛放正艳的某朵小花,于是将它们连根拔起,带回家中。
敬畏大自然,就是保护花草,做一个有素质的文明人,不剥夺原本属于大自然的鲜艳。
每天都有人在景点的柱子或墙上,故意乱涂乱画,故意要让所有人知道他们曾经来过,使整面墙黑一道白一道,堪比斑马。
敬畏大自然,就是文明出行,将美景记在心里,而不是刻在墙上。
每天都有工业厂向河道里排污水,一天两天也许河道能够自行消化,可一年两年,河水变得无比污浊几乎变成暗黑色。
敬畏大自然,就是合理排污,不让未经处理的污水流入河道,抹黑大自然。
每天都有黑烟从不同的烟囱中冒出,天空不再湛蓝,云层不再洁白,就连落下的雨水,都不再清澈,空气有毒,雨水有毒,人类将面临艰难的处境。
敬畏大自然,就是整治废气,不让有毒的气体进入空中,污染了我们以及我们的后代要生存的大地。
每天都有人在猎杀动物,某些品种也因此成为珍稀物种,他们若是呗人类猎杀殆尽,那森林中,自然有另外的动物将迅速崛起,毁灭人类。
敬畏大自然,就是保护动物,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每个人都应该主动跟这样的交易说不。
敬畏自然的含义

敬畏自然的含义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敬畏”,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
敬重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
课文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这些话都充满敬重的意味。
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畏惧这层意思有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人之“敬畏自然”,与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是不同的。
敬畏之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生命的意义2.“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究竟存在不存在?这个“智慧”,这个“生命”是从什么意义上说的?课文所说的“宇宙的智慧”、“宇宙的生命”都是拟人化的说法,把宇宙比拟为人,将宇宙的一切,都设想为造物主的创造,那么这种创造的智慧真是太神奇了。
作者说,“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就是拟人的说法。
用拟人手法,有生动、形象、亲切的效果,宇宙智慧与人类智慧成为相对的两个概念,二者就具有可比性。
但是,拟人手法毕竟是拟人手法,如果走火入魔,认为宇宙间存在一个创造一切、主宰一切的“上帝”,那就会走向宗教。
3.几个难点的探究。
①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只要想想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就会觉得精巧了。
古人敬畏自然的诗词

古人敬畏自然的诗词1.《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3.《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4.《临江仙》- 杨炯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5.《登岳阳楼》- 杜甫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风雨楼台,瞻望云霄拜舞弄。
扶桑槛外,无限江山如画中。
这些古人的诗词表达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钦佩之情。
他们以自然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日月等元素的美妙变化,表达对自然万物的赞美和无限惊叹。
诗中的字里行间流露着对大自然的虔诚,提醒人们要尊重、保护自然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

八年级语文《敬畏自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敬畏自然》。
(2)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自然,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2)培养敬畏自然、珍惜资源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敬畏自然》。
(2)掌握课文中所阐述的自然与人类的关系,认识到敬畏自然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然,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如何使学生真正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敬畏自然》的作者及写作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引发学生对敬畏自然的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通过课下注释和查阅资料,解决生字词和难句的问题。
3. 合作探讨:(1)教师提出探讨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自然。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思考。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阐述课文中的观点。
(2)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敬畏自然的意义和重要性。
5.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案例,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分析。
(2)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敬畏自然观念的认识。
6. 互动环节:(1)学生进行课堂互动,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
(2)教师点评互动环节,总结课堂教学。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敬畏自然的理解。
2. 课后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加深对敬畏自然观念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真正理解了敬畏自然的意义。
敬畏自然文案

敬畏自然文案以下是 6 个敬畏自然文案:文案 1:有次我去爬山,那山可高了,等我好不容易爬到山顶,累得气喘吁吁的。
站在那儿往四周一看啊,哇,那景色真是绝了!连绵的山脉此起彼伏,绿树成荫,还有云雾缭绕在山间,就好像仙境一样。
那一刻我就在想,大自然太神奇了,能造出这么美的地方。
我们可得好好敬畏它,别随便去破坏,不然以后都看不到这么美的景象了。
文案 2:我记得有一年夏天去海边玩,那大海真是无边无际啊。
我站在沙滩上,看着海浪一个接着一个地拍打着海岸,发出巨大的声响。
有时候海浪特别大,能溅我一身水呢。
我还在沙滩上捡贝壳,各种各样的贝壳,漂亮极了。
那时候我就觉得,自然的力量真强大,那片海不知道存在了多久,经历了多少风雨,我们真应该对它怀着敬畏之心,好好保护它呀。
文案 3:有一回我去森林里散步,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形成一道道光斑。
我走着走着,就听到了鸟儿的叫声,叽叽喳喳的,特别好听。
我还看到了一只小松鼠,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的,特别可爱。
森林里的空气也特别清新,让人感觉特别舒服。
我就在那想,大自然真的好厉害,能创造出这么美好的环境,我们可不能因为自己的贪婪去破坏它啊。
文案 4:我曾经在秋天的时候走进一片稻田,那金黄的稻子一望无际,风吹过来,稻穗就像波浪一样翻滚。
我走在田埂上,能闻到稻子的香味。
农民伯伯们在稻田里忙着收割,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看着这一切,我深深感受到大自然对我们的馈赠,也明白了我们得敬畏它,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粮食和美景。
文案 5:有次在野外露营,晚上看到了满天的星星,那密密麻麻的星星啊,感觉离自己好近好近。
我躺在草地上,仰望着星空,心里特别震撼。
周围还时不时传来一些小虫子的叫声,让整个夜晚显得特别宁静。
就在那一刻,我意识到大自然有多么浩瀚和神秘,我们要对它怀着敬重的心,不要去破坏这片宁静和美丽。
文案 6:记得小时候,我们家附近有一条小河,河水特别清澈,能看到水底的沙石和小鱼小虾在游来游去。
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去那儿玩水、捉鱼。
敬畏自然正能量句子

敬畏自然正能量句子1. 自然是如此伟大,我们应该敬畏它的力量。
2. 看着满天星辰,我感受到了自然的无尽能量。
3. 岁月如梭,我们应该敬畏自然的无穷智慧。
4.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只是微不足道的存在,我们应该保持敬畏之心。
5. 自然是生命赋予我们的礼物,我们应该感恩并敬畏。
6. 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我们应该敬畏和保护它们。
7. 自然的美景让我心生敬畏,我愿意竭尽全力去保护它。
8. 自然的力量无处不在,我们应该谨慎对待并敬畏它。
9. 自然的律动是如此和谐,我们应该敬畏并学习它。
10. 面对自然的力量,我们应该敬畏并学会顺应它。
11. 大自然的奇迹无处不在,我们应该敬畏和珍惜。
12. 自然是艺术家最伟大的灵感之源,我们应该敬畏和感悟。
13. 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显得微不足道,我们应该敬畏并虚心学习。
14. 自然的恢弘景色让我感受到了宇宙的无尽力量,我对它充满敬畏之情。
15. 自然的循环秩序是如此精妙,我们应该敬畏和遵守这个规律。
16. 自然是大地的母亲,我们应该敬畏和保护它。
17. 自然的能量源源不断地流动,我们应该敬畏和善用它。
18. 自然的生命力是如此坚韧,我们应该敬畏和敬重它。
19. 自然的大气是如此纯净,我们应该敬畏和保护这份纯净。
20. 自然的生态系统是如此复杂而精妙,我们应该敬畏并保持平衡。
21. 自然的变幻无常让我感受到了它的神秘,我对它充满敬畏之情。
22. 自然是人类的根基,我们应该敬畏和顺应自然的法则。
23. 自然的平衡是如此脆弱,我们应该敬畏并努力保护它。
24. 自然的生命力是如此旺盛,我们应该敬畏并学习它的坚韧。
25. 自然的韵律是如此美妙,我们应该敬畏和感受它的美丽。
26. 自然的恢弘景色让我感到自己的渺小,我对自然充满敬畏之情。
27. 自然的环境是我们生存的基础,我们应该敬畏和保护它。
28. 自然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们应该敬畏并小心对待它。
29. 自然是我们生命的源泉,我们应该敬畏并珍惜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1.掌握课文内容,掌握文中字词,了解作者观点。
2.揣摩文章语言,学习本文通过拟人、比喻、反问等修辞手法,把抽象的道理说得通俗易懂的方法。
3.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加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基础知识精讲】一、背景材料本文谈论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作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人类应该从根本上转变理念,再也不要宣称什么“征服自然”,应该敬畏自然,爱护自然。
人与自然相比:论历史,宇宙至少已有200亿年,“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论关系,人类“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论智慧,“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宣称“征服自然”,实在是自不量力的狂想。
二、字词储备1.给加粗的字注音。
咫尺()蓬蒿()萌芽()鲲鹏()斥()相形见绌()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幼zhì()混xiáo()精巧绝lún()()深suì狼jí美味佳yáo()3.解释下列词语。
高深莫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形见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巧绝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文剖析1.重点精讲(1)“敬畏自然”的含义是什么?“敬畏自然”是不是消极无为的口号?“敬畏”,从字面上说,是又敬重又畏惧。
敬重的含义比较容易理解。
课文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大自然的智慧“深邃、高超”,“宇宙是一个硕大无比的、永恒的生命”。
这些话都充满敬重的意味。
敬重自然,就是充分认识自然的伟大,充分认识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存在的意义,自然界的奥秘是无穷无尽的,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的生成,包括人类的生成,实在太神奇了,承认人类自身也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的智慧、人类的创造是无法与大自然相比的。
畏惧这层意思有其特定的含义,现代人之“敬畏自然”,与原始人对大自然的畏惧是不同的。
敬畏之畏,可以从“爱护自然”一语中探得它的含义。
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破坏大自然,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大自然的处罚是无情的,是令人畏惧的,人类应该调整自己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不应该与大自然对立起来,自然界不是人类征服的对象,而是与人类平等的生命,人类应该与自然求得和谐的发展,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使自然界更美好,从而使人类的生存更为美好。
(2)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的比较。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智慧并不值得自傲。
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
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
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
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在太空人看来,人类的智慧就算不得什么。
大自然的智慧则是无与伦比的。
大自然创造了宇宙的一切,一切都精巧绝伦,令人不能不赞叹大自然智慧的深邃、高超;大自然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生命,人类更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能运用美的规律创造宇宙的一切。
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智慧所不及的。
2.写法精讲本文是一篇议论性的散文,整体把握了课文内容,就不难看出,作者运用了层层推进、水到渠成的论述方法。
从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开头,最后作出“敬畏自然”的结论。
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是一层,指出人类的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人类的智慧也就是大自然的智慧,是进了一层。
从论智慧到论生命,又进了一层。
在层层推进的论述中,人类之所以应该敬畏自然的理由申述完毕,最后水到渠成,引出结论。
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立论充分,文章行文本身也很有特色。
其特色有三点:一是总的概括与具体的展开相结合。
先总说人类的智慧之于自然的智慧,犹如一滴水之于大海。
然后展开,从几个方面议论人类的智慧,又用不少篇幅用具体的例子议论自然的智慧。
二是巧妙运用对比手法。
分说人类的智慧和自然的智慧,不但两大方面构成对比,而且两个方面的议论又有对比,用自然的眼光看人类的智慧,就包含着对比,论自然的智慧又一再说“人类却不能”“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也是对比。
三是视野开阔。
用自然的眼光看,用历史的眼光看,用长远的眼光看,用宏观的眼光看,使人不得不承认,人类在自然面前没有理由过分自傲。
议论性的散文不同于抒情性散文,也不同于一般议论文。
这种文体主要使用议论这种表达方式,内容是议论性的,通篇有论述的理路,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但是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富有文学色彩,讲究形象的语言。
文学的语言,有浓郁的抒情成分和感情色彩。
3.难点精讲为什么说“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为什么说“我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我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我思维即是宇宙在思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我欢笑即是宇宙在欢笑”?照作者的说法,人,这种智慧生物其本身就是宇宙智慧的创造,人的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
这就是说,作者把宇宙智慧分为低级形态与高级形态。
宇宙智慧就分化成两个概念。
一个是大概念,既包括低级形态,又包括高级形态的概念;一个是小概念,单指低级形态。
所谓“人的智慧与宇宙的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这里所说的“宇宙智慧”是指低级形态的宇宙智慧,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和宇宙智慧的低级形态当然是宇宙智慧的不同阶段。
照作者的说法,人之于宇宙,有如头脑之于全身,这就容易理解人的智慧即是自然的智慧了。
头脑的认识、头脑的思维当然就是一个人的认识、一个人的思维,这就容易理解这一串话语了。
再则,也说明人与宇宙是休戚与共的,例如,公害,破坏宇宙机体是宇宙的痛苦,也令人痛苦,所以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反之亦然。
【学习方法指导】比喻修辞的妙用与分类比喻,是语言表达上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它具体形象,鲜明生动。
一个恰当的比喻,不但胜过累赘的解说,而且耐人寻味,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在记叙文中,可以用来写人状物,绘形传神,虚实相衬;在说明文中,可以用来揭示事物特征,印象深刻;在议论文中,可以用来说理,深入浅出。
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具有本体、喻体和喻词。
暗喻,具有本体、喻体,但喻词不出现,往往用判断句形式来表达。
借喻,不但不用喻词,连本体都不出现。
【知识拓展】一、中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说“天人合一”是强调“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的相通、相类和统一的观点。
最早由战国时子思、孟子提出,他们认为人与天相通,人的善性天赋,尽心知性便能知天,达到“上下与天地同流”。
庄子认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人与天本来合一,只是人的主观区分才破坏了统一。
主张消除一切差别,天人混一。
西汉董仲舒强调天与人以类相符,“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宋以后思想家则多发挥孟子与《中庸》的观点,从“理”“性”“命”等方面来论证天人关系的合一。
明清之际王夫之说“惟其理本一原,故人心即天”(《张子正蒙注·太和篇》),但强调要“相天”“造命”“以人道率天道”。
天人合一各说,力图追索天与人的相通之处,以求天人协调、和谐与一致,实为中国古代哲学的特色之一。
(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二、中国古代的天人之辩天人之辩,即关于“天道”和“人道”、“自然”和“人为”关系的论争。
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天人之辩”成为哲学争论的中心问题。
孔子说:“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但也强调“畏天命”的必要。
墨子重视人的“强力而为”,但又提出“天志”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
老子指出“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提出人应当顺从自然。
子思、孟子主张天人合一之说,认为人只要扩充“诚”的德性,就“可以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矣”(《礼记·中庸》)。
庄子则主张“无以人灭天”,“牛马四足,是谓天;落(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以为一切人为都是对自然的损害。
荀子认为“天”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提出要“明于天人之分”,主张“制天命而用之”。
后天人关系一直成为哲学上长期争论问题之一。
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和天人合一思想体系。
唐中期,“天人之辩”又出现高潮,柳宗元用元气来解释宇宙起源和宇宙的无限性,刘禹锡对天与人的职能作了区分,并提出“天与人交相胜”的观点。
宋代理学家大都从物我合一论证天人合一。
(选自《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问题点拨】一、反复阅读课文,找出文中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
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提出要“敬畏自然”?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本题意在引导我们抓住关键语句,深入思考,以达到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的目的。
思考这些问题,要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根据问题要求,提取要点,简明扼要地回答。
表达作者观点的关键语句是:“我们再也不应该把宇宙的其他部分看做只是我们征服的对象,再也不应该把其他生物仅仅看做我们的美味佳肴,而首先应该把它们看做是与我们平等的生命,看做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看做是宇宙之美的展示者,首先应该敬畏它们,就像敬畏我们自己一样。
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作者之所以提出要“敬畏自然”,是因为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这种观点有其合理的一面,但走到极端往往违背自然规律,破坏自然,导致自然界的惩罚。
只有认识自然的伟大,爱护自然,人类才能求得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敬畏自然”之所以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是因为人类与自然都是宇宙智慧的创造物,都是宇宙生命的组成部分,尽管生命的存在形式不同,生命形态有高低之别,但都是平等的生命,都是兄弟,所以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智慧,敬畏生命,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再则,敬畏自然,就是爱护自然,爱护人类生存的家园,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二、本文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与同学交流看法。
1.人类为自己取得的这些成就而喜形于色,然而,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2.宇宙之所以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
3.人类并不孤独,在宇宙中处处是我们的弟兄。
本题意在引导我们揣摩课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
1.掉入陷阱,就是危机。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他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己的认识。
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化,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