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11箴言
申论名言警句汇总

申论名言警句汇总一、民生名言1、立党为公贵在公开公正公平,执政为民旨在民富民强民生。
2、民生为本、民生为重、民生为先。
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4、节欲则民富,中听则民安。
5、一点不忍的念头,是生民生物之根芽。
6、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迫切需要。
7、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坚。
8、财须民生,强赖民力,戚恃民势,福由民殖。
9、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10、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党存于廉廉乃大兴。
11、以人为本,以财为末;人安则财瞻,本周则邦宁。
12、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3、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技巧:直接引用,增强观点说服力。
二、诗歌1、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
2、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
4、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7、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8、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9、长风波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0、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1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三、乡村振兴1、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
2、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3、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4、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这些名言可以运用到开头中,我们加入名言,成为引言式的写作方法。
例如:“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立足当下,我国农业结构调整有序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稳步迈进,农村改革稳步前进,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然而,乡村振兴之路依旧任重道远,乡村产业发展仍存在短板,乡村环境治理仍存在漏洞,乡村治理工作仍存在疏忽,种种此类问题,都阻碍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前进之路。
《申论》名言警句【详细解释】

《申论》名言警句【详细解释】《申论》名言警句集成第一、居官为政之要:1、上者,民之表也。
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
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荀子)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
(宋.王禹戎)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宋.范仲淹)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
(清.唐甄)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
(北齐. 刘昼)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
(清.康熙)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宋.王安石)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11、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
( ( 清.程祖洛)释: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12、吴王事事堪误国,未必西施赛六宫。
申论高分11句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点拨:高分11箴言1、首句领起论述在申论考试的作答过程中,无论是后面的文章写作题还是前面的小题,在作答过程中,都要养成一种作答意识,即首句领起论述。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阅卷者迅速抓住采分点。
2、标题即为论点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写作题目而言,具体来说就是:文章标题不宜过长,应具备高度的概括性;标题要能够较为明显和直接地反映出给定资料的主题;标题应该体现文章总论点。
3、首段提出论点针对题目所设计的问题,在答案的伊始就要开宗明义做出正面的回答,表明立场,明确观点,提出纲领。
4、带着问题阅读阅读给定资料前,先看一下试卷后部的试题,了解作答要求,明确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去读材料。
5、挖掘材料中的关键词、主题句关键词、主题句往往体现考点,而主题句通常是首句,关键词往往在首句中和尾句中;因此要注意从首句和尾句中发现蕴含材料主要信息、主要观点的关键词、主题句。
6、在作答中“回头看”申论考试的答案源于给定资料,为了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边作答边阅读给定资料,根据作答的实际需要,遇有一事不明、一个问题难解、一处观点吃不准,就要返回资料核对原文,查找依据或来源。
7、由材料揭示的问题反推对策在作答提出对策的题目时,可以在材料中直接找出对策,也可以由材料的事例推出对策,还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反推出对策。
这是作答对策类试题的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8、从政府的角度作答申论考试的选拔对象最终是要充实到国家公务员队伍中的,入职之后主要从事社会管理的工作。
因此,申论试题中涉及的一切问题都要最终联系到政府工作,立足于从政府的角度认识和解决问题。
9、要有吸引眼球的论据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考生的思想和文笔可以平凡,但是观点决不可以平庸;可以没有惊人的创意与精彩的论述,但决不可没有权威的论据。
因此,所想让自己的文章能够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就必须有求新意识。
10、要有点睛之笔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很多考生也会有意识的在文章中,体现文章的点睛之笔,但是很多时候,考生的所谓点睛之笔就是从材料中直接拷贝过来的,而材料的内容阅卷者已经熟记于心,已经不是新鲜的内容。
申论考试十句箴言

申论考试十句箴言1、热点无处不在,不要迷惑方向:近几年大部分申论问题将是“没有科学发展而导致的社会不和谐问题”,体会好一句话“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咬定材料不放松,学会“同义改写”、“联系实际”;2、大处着眼、小处分析:循序渐进、蚂蚁搬家,全文略读、部分精读,吃透(部分)材料再做题,至少要有大脑架构再动笔,同时注意不要囿于细节而不前。
3、注意审题,字里行间读出微言大义:注意事项要注意、题目要求要谨慎,分清现象和本质;若你提前交卷时间30分钟以上“万事俱备”,那你的答案极有可能会有硬伤;4、虚拟身份,屁股决定脑袋:身份决定考生说话的口吻,一般虚拟身份是新录用公务员、特殊虚拟身份看要求,注意中庸、辩证和责任感、大局观;5、共性无处不在、个性更加有效:模版固然重要,结合材料、对症下药才叫针对性、才会有效,原因和对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榜样的策略方法往往是解决问题对策;6、概括(述)扩大:存在于概括、对策、意义、含义、标准、链接等多种题型和现状(影响、后果)原因对策部分,全部材料要分清部分和部分、部分和整体,分合、合分——删繁就简而达到概述答案;7、系统论和木桶理论:要全、要衔接,盛水的木桶不能缺板、短板,对策要全面,同时不同系统的对策不要随便拼凑,文章要过渡、句子要衔接;8、逻辑和条理:大逻辑是分总、总分或者“是*、为*、怎么做”、“现状、原因、对策”,分逻辑可以时间、人物或者类别(老师课堂上说过1-2-4-8的原理);9、对策的中观、中庸:政府工作报告、17大报告、科学发展观和政府公文等是公式,申论答题离不开公式、答案不是公式,否则太宏观,辩证处理、一分为二看问题,注意两点论和重点论的运用;10、形式很重要:黑色钢笔、中性笔,字体工整,3-5或者4-6段(凤头、猪肚、豹尾——引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题目反映中心,开头=中心相关材料概括+观点,可以不设专门结尾)。
申论名言警句必背

申论名言警句必背申论名言警句必背1、夫志当存高远。
——三国·蜀汉·诸葛亮释义:志:志向。
存:怀抱。
是指人应当怀抱高远的志向。
2、士贵立志,志不立则无成。
——战国·孟子释义:人就要树立远大的志向,不树立远大的志向就不能成功。
寓意有理想、有抱负的人才能成功。
3、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耶。
——汉·马援释义:男人应该死在边疆野外,用马皮将尸体包裹起来,运回故土埋葬,怎么能躺在床上,老死在子女身边?意思就是,好男儿应该战死沙场。
4、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唐·李白释义:大鹏鸟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摇直上,可高达九万里。
即使是不借助风的力量,以它的翅膀搧一次,也能将沧溟之水一簸而干。
5、衰莫大于心死,愁莫大于无志。
——战国·庄子释义: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心情沮丧、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
大的愁苦莫过于没有志气,意志消沉到不能自拔。
6、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三国·曹操释义:大丈夫应该胸怀广大,万里的距离在眼中看来就像邻居这么近。
7、垂头自惜千金骨,伏枥仍存万里心。
——元·郝经释义:一匹骏马从战场上百战归来,劲力已不能胜任疆场驰骋,岁月消磨,光阴飞逝,神骏已显得衰老,但它虽然低垂着头,仍爱惜自己价值千金的骨酪,虽然伏在槽头,还抱着奔驰万里的雄心。
8、面歧路者有行迷之虑,仰高山者有飞天之志。
——西晋·付玄释义:面对歧路的人会有对前途的迷茫和顾虑,仰头看高山的'人有飞天的志向。
9、志须预定自远到,世事岂得终无成?——明·徐谦释义:志向要不停的树立,那么你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世间事不可能永远也做不成的。
10、石可破也,不可夺其坚;丹可磨也,不可夺其赤。
——《吕氏春秋》释义:石可以毁坏,但不能改变它的坚硬,朱砂可以泯灭,但不能改变它的红色。
公务员《申论》备考最全名言警句+家宝名言 共12211字

家宝名言部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2003年3月18日,温家宝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回答德新社记者关于工作风格的提问时,引述中国晚清著名民族英雄林则徐的诗句。
◆寸寸山河寸寸金,侉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
——2003年6月29日,温家宝在香港礼宾府出席CEPA协议签字仪式后发表演讲,并引用晚清著名外交家和诗人黄遵宪的诗祝愿香港。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2003年10月1日,陕西省13万民众受灾于洪水。
在看望了灾民后,温家宝以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诗句告诫当地官员,要时时惦记着百姓的疾苦。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2004年3月4日,温家宝在看望政协经济界、农业界委员时,引用汉代政论家王充著作《论衡》中的这句话,阐述其治政思想。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2004年3月14日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温家宝总理就两岸问题答记者问时,引用台湾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的诗作。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
——同上时间,温家宝总理引用《管子〃形势解》中这两句古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了形象注解。
纳谏篇1、先民有言,询于刍荛。
(《诗经•大雅•板》)释:先民,古代贤人。
询,询问,请教。
刍荛chúráo,割草打柴的人。
2、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宋•苏轼《讲田友直字序》)释:夫,一般人。
诺诺,连声答应,表示顺从不违。
士,有识见的人。
谔è谔,直言争论。
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知经误者在诸子。
(汉•王充《论衡•书解篇》)释:宇,屋檐。
失,失误。
草野,指民间。
经,儒家经典。
诸子,诸子百家。
4、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
(黄石公)5、一分钟一秒种自满,在这一分一秒间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
只有接受批评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
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见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养品。
2013公务员考试:申论必记古今名言警句

公务员考试:申论必记古今名言警句【导读】四川公务员申论作文的写作中,适当地使用名言警句不仅可以升华主题,还能让文章增强说服力、增添文采。
短短半行,或用于开篇另起,或用于过渡承论,或用于结尾升华,形式多样、语言新颖,很容易出彩。
四川公务员申论作文的写作中,适当地使用名言警句不仅可以升华主题,还能让文章增强说服力、增添文采。
短短半行,或用于开篇另起,或用于过渡承论,或用于结尾升华,形式多样、语言新颖,很容易出彩。
但是,考场时间紧急,若非有充足的知识积累,考生很难马上想到合适的句子引用,稍有不慎用错反而适得其反。
因此,老师特意从几个最常在申论考试中出现的政府角度主题出发,摘取适量适宜放进作文中引用的名言警句,希望考生从其中分别选取几条自己喜欢的记下来,考场上可以运用自如。
干部公开选拔与任用:一、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
(明〃冯梦龙)二、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
(晋〃葛洪)三、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
(《淮南子》)四、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
(清〃梁佩兰)五、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
(宋〃胡瑗)六、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唐〃白居易)七、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
(三国〃曹植)八、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
(晏婴)严格执法与守法一、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
(韩非子)二、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荀子)三、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
(宋〃林逋)四、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
(明〃张居正)五、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
(汉〃司马迁)六、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
(宋〃欧阳修)七、上下不合,令乃不行。
(管仲)八、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申论文章写作高分“秘诀”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指导:申论文章写作高分“秘诀”安徽省公务员考试的大幕即将拉开,目前距离笔试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申论文章写作是考生最为担心的问题之一。
由于申论文章的特殊性,很容易使得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千篇一律。
深刻严谨固然是申论文章的基本要求,但老气横秋、枯燥乏味的文章,自然难以打动考官,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文章的可读性呢,专家从名言警句和语言的使用两方面入手为考生提供“秘诀”。
一、使用名言警句恰当引用名言警句有增强论证说服力、概括提炼揭示主题、丰富文章语言的作用,是增加文章文采、提高文章可读性最有效且最简单的一种办法。
(一)名言警句的选择1.可选用的名言警句(1)中国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
使用中国古诗文中的名言警句的优势在于,古诗文为人所熟知,更易掌握,理解上不易出现偏差,且古诗文相较现代白话文更有文采。
例如,同样是表达粮食问题的重要性,使用“无农不稳,无粮则乱”,就比“粮食是一切问题的基础”这样的白话文要有文采,且更简洁精练,说服力更强。
【示例】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灾难让我们愈加坚强,创痛后当时刻警惕,社会越来越尊重生命,愿意并且能够为安全付出更多的成本,我们必将从灾难中获得快速前行的力量。
(2)国家领导人的言论。
使用国家领导人言论的优势在于能够保证观点的正面性,尤其是胡锦涛、温家宝两位领导人的言论更是对现实工作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有他们的言论作支持能够增强论证的力度。
【示例】……温家宝总理肯定地提出:“要加大支持力度,不仅解决当前困难,还要从长远解决问题”。
我们已经解决了当前的困难,下一步就是要从长远来考虑,加紧各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进行从城镇到农村的水利工程的全面、系统建设,尤其将重点放在山区等地理环境恶劣的地区。
同时注意对水利设施进行定期维护,保证其在自然灾害突发时能够正常运行。
在气候预测方面,要加大对气候预测技术的研发力度,加大投入,保证对研发在资金上的支持,进一步提高我国气候预测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11箴言
有句话道“得申论者得天下”。
申论作答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专家为考生总结11大箴言,希望考生能心领神会,多多练习,夺取申论高分。
1、首句领起论述
在申论考试的作答过程中,无论是后面的文章写作题还是前面的小题,考生在作答过程中,都要养成一种作答意识,即首句领起论述。
这样做的目的,是让阅卷者迅速抓住采分点。
2、标题即为论点
这一方法主要是针对文章写作题目而言,具体来说就是:文章标题不宜过长,应具备高度的概括性;标题要能够较为明显和直接地反映出给定资料的主题;标题应该体现文章总论点。
3、首段提出论点
针对题目所设计的问题,在答案的伊始就要开宗明义做出正面的回答,表明立场,明确观点,提出纲领。
4、带着问题阅读
阅读给定资料前,先看一下试卷后部的试题,了解作答要求,明确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有目的、有方向、有针对性地去读材料。
5、挖掘材料中的关键词、主题句
关键词、主题句往往体现考点,而主题句通常是首句,关键词往往在首句中和尾句中;因此,专家提醒考生要注意从首句和尾句中发现蕴含材料主要信息、主要观点的关键词、主题句。
6、在作答中“回头看”
申论考试的答案源于给定资料,为了保证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需要边作答边阅读给定资料,根据作答的实际需要,遇有一事不明、一个问题难解、一处观点吃不准,就要返回资料核对原文,查找依据或来源。
7、由材料揭示的问题反推对策
专家认为,在作答提出对策的题目时,可以在材料中直接找出对策,也可以由材料的事例推出对策,还可以通过对问题的分析反推出对策。
这是作答对策类试题的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8、从政府的角度作答
申论考试的选拔对象最终是要充实到国家公务员队伍中的,入职之后主要从事社会管理的工作。
因此,申论试题中涉及的一切问题都要最终联系到政府工作,立足于从政府的角度认识和解决问题。
9、要有吸引眼球的论据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考生的思想和文笔可以平凡,但是观点决不可以平庸;可以没有惊人的创意与精彩的论述,但决不可没有权威的论据。
因此,所想让自己的文章能够吸引阅卷者的眼球就必须有求新意识。
10、要有点睛之笔
在写文章的过程中,很多考生也会有意识的在文章中,体现文章的点睛之笔,但是很多时候,考生的所谓点睛之笔就是从材料中直接拷贝过来的,而材料的内容阅卷者已经熟记于心,已经不是新鲜的内容。
所以,专家认为,吸引眼球的论据可以是别人的警句,文章的点睛之笔一定是作者自己的警句。
11、修改要慎重
修改要慎重,确定要修改的才修改,否则卷面乱,要影响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