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中的句子作用及赏析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及考点一、写作手法及作用1.表现手法的作用(1)象征:抓住了……与……相似的特点,通过对……准确的描写刻画,丰富了文章内涵,给人以启迪。
(2)衬托(正衬——相似,反衬——相反):用……衬托了……的……(特征),使……形象更鲜明,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3)抑扬(先扬后抑,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作者本意是……,而先……,然后……,前后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使情节更曲折,使人印象深刻。
(4)虚实结合:将……的虚写与……的实写结合,突出……(事物)的……(特征),表现了(表达了)……。
(5)动静结合:将……的动与……的静结合,二者互相映衬,充满情趣。
(6)托物言志:抓住……(事物)的……特点,精心刻画富有哲理,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理想(或者……人生观)。
(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使抒发的……感情更含蓄,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注:抒情方式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作用是:直接抒发……的情感。
(8)以小见大:从人们所熟知的……小事中领悟到……的生活道理,突出表现中心,更具有震撼力。
2.结构手法及作用(1)首尾照应(前后呼应):……与……照应,使文章情节完整,结构严谨。
(2)过渡(承上启下):总结上文的……内容,引出下文的……内容,使上下文自然衔接,结构严谨。
(3)设置悬念:文章巧妙地运用了设置悬念的手法,先把……抛给读者而又不说明原因,层层设疑,紧紧地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更好地达到了表达主题的目的。
(4)埋下伏笔:此处使用伏笔,为后文……以暗示(或埋伏线索),使文章结构严谨、紧凑。
(5)详略得当:详写了……有利于更生动、深刻地表达中心意思,略写了……对主题起补充衬托作用。
详略得当,使文章错落有致,重点突出,体现主题思想。
3.修辞手法的作用(1)比喻、拟人: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比喻成……(或者把……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情感,观点)。
记叙文句段的作用

例5
(限时训练P104《纯情山水》) 2.第1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描写了作者乘坐竹筏进入 武夷山时的情形,传达了轻松、 欢喜的心情(奠定了文章的感情 基调),总领全文,激发读者的 阅读兴趣。
解题思路:内容上,写了…… (内容),表达了……情感。 结构上:(首段)总领全文,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句段在文章开头的作用 统摄全篇,总领下文 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引出下文,行文巧妙 渲染气氛,为全文奠定感情基调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为下文作铺垫,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等
2、文章中间句段的作用
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
承接上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过渡)
记叙文句段的作用
一、要点解读
理解文中重要句段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一个能 力点,也是一个常考点。 筛选文中的信息 概括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 分析文章的结构 把握文章的思路。
1、重要句段:各类文体中在内容上能
例1:
(限时训练P74《放生池》)
4. 联系全文,指出最后一段在文章结构、内容两方 面的作用。
含义:结构上总结全文,照应标题,使文 章浑然一体;内容上,写出了放生的意义, 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文章主旨。
例2:
(限时训练P94《心灵之痛》) 3.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第9段的作用。
答案:结构上承上启下,起过渡作用。内容上照应题 目,点明主旨,引起人们对这种不健康的社会现象的思
记叙文结构常考题型
开头:
你 掌 握 了 吗 ?
开门见山: 1、开篇点题,点明主旨,总领全文。
专题01记叙文阅读之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解析版

专题01: 记叙文阅读之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考点分析一、主要考点:记叙文阅读中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一直以来都是各省中考卷的常考题,考试概率高达百分之70以上,虽然在全卷中占分不大,但在阅读题中分值占很大一份子且易拿分,所以这一专题是一个拿分大题。
二、2019年各省中考此类考题〔※号是各省出现频率较多〕:※1.理解文中*划线句含义。
※2.请简要分析选文*划线句的表达作用。
※3.结合上下文,从*角度分析以下句子表达效果?※4.请谈谈文中划线句的理解。
5.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6.结合文章容,赏析划线句子。
7.请品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妙处。
三、综合以上各省关于记叙文阅读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出现的考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题型:〔一〕直接解含义题1.理解文中*划线句含义2.请谈谈文中划线句的理解〔二〕以描写手法或修辞手法入手赏析题:1.划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2.请简要分析选文*划线句的表达作用3.结合上下文,从*角度分析以下句子表达效果?4.结合文章容,赏析划线句子5.请品析文中*划线语句的妙处常考形式一、直接解含义题:此种题属于句子含义及表达效果此专题的最直接的题型,一般题目简单明了,指明答复句子的含义,且在题目下方给出句子,便于分析答题。
【分析思路】1.先找句子中的重点词语,提取出来2.再看句子中是否有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描写手法……3.在文中找出此划线句4.结合句子所处位置,联系上下文,具体知道此句是写了什么,怎么样,蕴含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5.整合答案。
【答题模板】由分析直接点明此句深层含义。
【真题分析】〔2019年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原题〕小铁锤中杰"呯!〞随着儿子猛烈的关上卧室门的骤响,你的心一个震颤,委屈的眼泪淌下来。
打小把唯一的儿子当块宝玉啊护,儿子却长了身营养过剩的懒膘,脾气暴躁。
青春期的儿子,始终与你如反贴门神——不对脸。
有一次儿子眼你顶嘴被弟弟看到,当舅舅的作势要将儿子往窗户外面扔,儿子脸吓得乌青才噤声,但次日好了伤疤忘了疼,依然如故。
记叙文初中摘抄赏析作文

记叙文初中摘抄赏析作文
标题:《乡村的黄昏》——摘抄与赏析
原文摘抄:“日暮时分,乡村的天空渐渐染上了淡淡的暮霭,晚霞如醉,温柔地洒在炊烟袅袅的小屋和静静流淌的溪边。
田间劳作的农民扛着锄头,沿着蜿蜒曲折的田埂归来,他们的笑容和朴实的汗渍一同在夕阳下熠熠生辉。
村口的老槐树下,一群孩子嬉笑着玩耍,天真烂漫的笑声穿越了寂静的黄昏,回荡在小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远处,鸡犬相闻,炊烟升腾,灶火映红了母亲慈祥的脸庞,她正在灶台边忙碌着准备一家人的晚餐。
”
赏析:以上摘自一篇记叙文《乡村的黄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淳朴而生动的乡村黄昏画卷。
开头部分通过比喻手法,将晚霞比作醉酒的颜料,形象地展现了黄昏时分天空的美丽景象,营造出宁静、祥和的氛围。
接着,作者以真实的细节捕捉了乡村生活的画面,从田间劳作归来的农民,到村口嬉戏的孩子,再到家中忙碌的母亲,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饱含深情。
"笑容和朴实的汗渍一同在夕阳下熠熠生辉",这句话既体现了农民辛勤劳动后的满足和自豪,也展现了他们质朴的生活态度。
最后,通过描绘炊烟、灶火以及母亲忙碌的身影,烘托出乡村黄昏的烟火气息和家庭的温馨。
整段文字流畅自然,富有诗意,展现出作者对乡村生活深深的喜爱与怀念,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宁静而美好的乡村黄昏之中,触动了人们对乡土情怀的深深共鸣。
如何分析小说中句子的作用

如何分析小说中句子的作用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从结构上考虑,涉及到开头、结尾、倒叙、插叙、顺序、过渡、照应等文学概念,就从其管辖的区域,应联系上下文,结合文学概念进行解答。
从句子的修饰作用进行理解,分析时要从修饰作用入手,追本溯源,理解句子的实在意义.这其实是考察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一般有比喻、烘托、借代、象征等形式,结合上下文,将修辞手法的作用在文章中表达的意义要表现出来。
1、句子在文章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一般情况下,统领句起总起全文的作用,结论句起归结全文的作用,转承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还需注意的是有的情况下,尾句还会起到揭示主题,点明中心的作用。
这需要根据不同情况来区分。
2、句子在文章内容上所起的作用。
这类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因为任何一篇文章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抒发自己的感情而写的,所以字里行间一定充满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作者思想感情的体现。
做此类题最重要的一点是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文章的中心思想来理解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
3、句子在文章中所起的艺术效果。
这类题有这么几类,如运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比喻、拟人、夸张等使表达内容生动形象;排比,反问增强表达力量等。
再如句子对文章技法上产生的效果,如有的设悬生疑,有的对比映衬,有的烘托渲染,有的欲扬先抑,有的情景交融,有的小中见大,有的升华深化,有的象征寓意等。
有的题型就是考查对句子的艺术效果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把握好各种艺术效果的表达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总之,我们在分析句子在文章中作用时,应从结构、内容、艺术效果三方面考虑作用,然后逐一排除,切准某一方面具体分析。
1.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与含义关键语句在文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常常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所在,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与其在文章中的含义的答题要求也不尽相同。
关键句在文章中的作用应从结构、内容、主题上分析,而“含义”一般侧重从主题方面分析,也就是说,作用的内涵大于含义的内涵。
记叙文的阅读如何赏析句子

3、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 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 上的作用。 例句4:“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度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 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5:“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因此即使是伴 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 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赏析:文章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使文 章结构谨严。
例句7:“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 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例句8:“彦,这里会塌的”妻战栗起来叫着说,我怕!” “怕什么,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我说。 赏析:面对海浪汹涌,潮声大作的海,“我”和妻子的感受大不一 样。作者通过对比,反映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境界:面对澎湃的海潮, 作者耳为所感,心为所动,海潮与心潮并起发出了震撼心灵的最 强音:“这是伟大的乐章,海的美就在这里!”反映了作者渴望战 斗,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的追求。
这时候,妻心中的喜悦正和我一样,我俩一句话都没有说。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 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指过琴弦; 像落花飘零在水上。 海睡熟了。 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也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 许久许久,我俩也像入睡了似的,停止了一切的思念和情绪。 不晓得过了多少时候,远寺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它恼怒似的激 起波浪的兴奋,渐渐向我们脚下的岩石掀过来,发出汩汩的声音,像是谁在海 底吐着气,海面的银光跟着晃动起来,银龙样的。接着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 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没有风。海自己醒了,喘着气,转侧着,打着呵欠,伸着懒腰,抹着眼 睛。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的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 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岩石也仿佛渐渐战栗,发出抵抗的嗥叫, 击碎了海的鳞甲,片片飞散。 海终于愤怒了。它咆哮着,猛烈地冲向岸边袭击过来,冲进了岩石的罅 隙里,又拨剌着岩石的壁垒。 音响就越大了。战鼓声,金锣声,呐喊声,叫号声,啼哭声,马蹄声, 车轮声,机翼声,掺杂在一起,像千军万马混战了起来。
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角度技巧

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角度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一、了解所要赏析的句子特点和类型1.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分为描写类和议论抒情类句子:⑴描写类,指描写景物(自然景观,含植物)、人物或动物的句子:例1:旭日初照,阳光如花朵一般在河面盛开。
(09年宁波卷第16题)例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样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09年兰州卷第16题)例3:它(指“猫”)如饿虎捕羊似的,拱着背,弯着两只前爪,尾巴竖得高高的,两只金黄的眼睛盯住斑鸠,它的胡子利箭似的动弹着。
(09长春卷第19题) 简析:例1是个描写景物类句子,例2是个描写人物类的句子,例3是个描写动物类的句子。
⑵议论抒情类,一般多是揭示主旨的句子:例: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08年陕西卷第15题)简析:这个例子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启发读者来思考黄河精神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揭示主旨。
2.从语言表达角度看,分为运用修辞、句式特殊的句子及一般句子:⑴运用修辞句:例:它(指“火光”)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着迷航的人回家。
(09沈阳卷第16题)简析: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使表达生动。
常见的修辞还有:比拟(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3、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分析:腊梅象征人生,北风让人联想到恶劣的环境.默默地吐着芬芳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是全篇画龙点睛之笔.思考此问题应在人生启迪上多想一想.答案:作者高度赞美了腊梅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也不论人们是否留恋,都一如既往,展示自己的“风韵和清香”,实现着自身的价值,作者写腊梅的同时,也在写我们的人生.4、结构方面的作用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常见的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等.例句在结构上有呼应上文的作用,腊梅不畏恶劣环境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与上文中“那么你必须坚韧,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相照应.5、分析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⑵句式特殊句:例: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七年级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

句子赏析篇一、赏析句子的常考题型1、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赏析。
2、赏析句子。
3、请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句子并加以赏析。
二、赏析的角度角度一:修辞手法例一:●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春》)答案: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新,美,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答题格式:修辞手法+内容+情感例二: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朱自清《春》)●答: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小草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草萌发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角度二:描写手法例三: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
(《我的老师》)答案:运用动作描写,“落”和“轻轻地敲”表明蔡老师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表现了蔡老师性格温柔,关爱学生,师生关系融洽、亲密。
答题格式:描写手法+内容+情感(性格特点)例四:“这就是那些老同学给我取的绰号。
天啦,本人太喜欢这美妙的绰号了!可惜,从来没有一个同学当面喊我王几何……”。
(《王几何》)语言描写,突出王老师的语言幽默风趣,表现了王老师思想的民主与开放。
例五、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鲁迅《社戏》参考:这句话运用了环境描写;交代了“我”和小伙伴们月夜行船的情形,渲染了夜景优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我”想看社戏的急切之情。
角度三:词语常见的几种: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词贬用,贬义词褒用叠词的运用,大词小用,小词大用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数量词等等例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春》)运用叠词“偷偷”,“嫩嫩”,“绿绿”,准确恰当地描写出小草的情态,质地和颜色,表现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ENLI
10
CHENLI
9
• [9]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语句的含义。
• ①饭后,他把那蛇皮袋里的梨一只只取出来,小心翼翼 地平放在餐桌上。
• “一只只”“小心翼翼”写出了父亲对梨的珍视,充分 表现了父亲对子女深切的关爱。
• ②我木然地拒绝,默默地拿起一只梨,皮也未削,一口 咬下去,一股甘泉直入心田。
• “木然”“默默”写出了我的醒悟和自责,对忽视父爱 的惭愧。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梨的甘甜,表现出我感觉到 深沉的父爱。
•
• (2)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 围(室内)的布局、陈设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 1、交待要素(暗示时间)。
• 2、渲染气氛。
• 3、烘托人物心情。
• 4、推动情节发展、预示结局。
• 5、帮助塑造人物性格。
CHENLI
3
文中重要句段作用
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记叙文中的句子作用及赏析
CHENLI
1
描写类型及作用(人物描写)
• 1、外貌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交代了 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思想性格 等情况。(作用)
• 2、语言(对话)描写
• 3、动作 (行动)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 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 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作用)
CHENLI
7
一棵小桃树
• [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 • 人世原来有人世的大书,我却连第一行文字都读不懂呢
• 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社会的错综复杂,写出了我的幼稚和 天真。
CHENLI
8
父亲进城送梨
• [8]第②③段写“我”和妻子对父亲的“埋怨”,在文 章中起什么作用?
• 与下文“我”和妻子对父亲态度的转变形成对比,从而 为后文“我”因忽视父爱而产生的愧疚做铺垫。
4
重点词语
•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
• 方法:1、词语的含义
•
2、词语的作用
•
3、词的感情色彩等方面着手。
CHENLI
5
记叙文中的句子赏析
• 表述方式:1 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手法、其他
•
2 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
•
3 析作用(主旨、情感)
• 结论:修辞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感情
•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
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
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作用)
• 5、神态描写:指对人的脸CHE部NLI表情的描写。
2
描写类型(环境描写)
•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 (1)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 海等自然景物
CHENLI
6
如何赏析记叙文中所喜欢的句子
• 1、从该句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深化主题、前后 照应、画龙点睛)
• 2、从修辞手法上分析(修辞的作用) • 3、从用语、遣词准确传神巧妙 • 4、从作者描写的角度(听、视、嗅、味、触觉) • 5、从蕴含的哲理,给你的启示
• 结论:修辞手法+(写出了)内容+(表达了)感情
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
1、篇末点题; 2、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3、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4、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5、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CHE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