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三十度的温暖阅读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课外类文拓展训练题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春》课外类文拓展训练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送春(节选)宗璞①说起燕园的野花,声势最为浩大的,要数二月兰了。
它们本是很单薄的,脆弱的茎,几片叶子,顶上开着小朵小朵简单的花。
可是开成一大片,就形成春光中重要的色调。
阴历二月,它们已探头探脑地出现在地上,然后忽然一下子就成了一大片。
一大片深紫浅紫的颜色,不知为什么总有点朦胧。
房前屋后,路边沟边,都让它占据了,熏染了。
看起来,好像比它们实际占的地盘还要大。
微风过处,花面起伏,丰富的各种层次的紫色一闪一闪地滚动着,仿佛还要到别处去涂抹。
②没有人种过这花,但它每年都大开而特开。
童年在清华,屋旁小溪边,便是它们的世界。
人们不在意有这些花,它们也不在意人们是否在意,只管尽情地开放。
那多变化的紫色,贯串了我所经历的几十个春天。
只在昆明那几年让白色的木香花代替了。
木香花以后的岁月,便定格在燕园,而燕园的明媚春光,是少不了二月兰的。
③许多人不知道二月兰为何花,甚至语文教科书的插图也把它画成兰花的模样。
兰花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品高香幽。
二月兰虽也有个兰字,可完全与兰花没有关系,也不想攀高枝,只悄悄从泥土中钻出来,如火如荼点缀了春光,又悄悄落尽。
我曾建议一年轻画徒,画一画这野花,最好用水彩,用印象派手法。
年轻人交来一幅画稿,在灰暗的背景中只画有一枝伶仃的花,又依照“现代”眼光,在花旁画了一个破竹篮。
④“这不是二月兰的典型姿态。
”我心里评判着。
二月兰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千军万马。
身躯瘦弱,地位卑下,却高扬着活力,看了让人透不过气来,而且它们不只开得隆重茂盛,尽情尽兴,还有持久的精神。
这是今春才悟到的。
⑤因为病,因为懒,常几日不出门。
整个春天花开花谢,来去匆匆,有的便不得见。
却总见二月兰不动声色地开在那里,似乎随时在等候,问一句:“你好些了吗?”⑥又是一次小病后,在园中行走。
忽觉绿色满眼,已为遮蔽炎热做准备。
走到二月兰的领地时,不见花朵,只剩下绿色连到松墙。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第三套 (9)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春》复习试题(含答案)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春之怀古张晓风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的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
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会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明、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
反正,春天就是这不讲理、没逻辑,而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
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为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在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的舒活,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音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
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
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⑥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点数。
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
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
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⑦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①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②在湮远③年代中的春天。
【情景试题】2022-2023学年(语文)七下 期末复习:1

1.字音字形一、填空题1.(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hū xiào,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shè shì度。
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bì miǎn的。
1982 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jiāo lǜ,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2.(5分)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1)(1分)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了,常常是笑得咳sou()起来。
(2)(1分)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 A . gēng B . gēn)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
(3)(1分)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A . lǜ B . shuài),鲁迅先生是深恶()(A . è B . wù)痛绝之的。
(4)(1分)保姆总是吩()(A . fēng B . fēn) 咐他说:“轻一点走,轻一点走。
”(5)(1分)若小细绳上有一个gē da(),也要随手把它解开的。
3.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像春蚕在jǔ jué()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2)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qiè ér bù shě()。
(3)鲁迅先生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常常是笑得ké sòu()起来(4)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bǔ yù()下发扬滋长!二、综合题4.(6分)阅读下面选段,完成小题。
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刺入肌骨,浑身打着战,把毯子juǎn得更紧些,把身于quán起来,还是睡不着。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______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______,像山泉在______,像波涛在______。
江苏省海安县东片2013-201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2月联考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江苏省海安县东片2013-2014学年上学期12月联考八年级语文试卷(分数:100分时间:150分钟)一(2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7分)(1)在生命的旅途中,来自各种四面八方的提醒,让人感觉到无限的温xīn。
(2)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注视着我们前行;那是一个个清晰的路标,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沮丧时的一丝慰jiè,是喧嚣时的一份静mì,A,是迷茫中的一盏灯B1、根据拼音在横线上用正楷写出相应的汉字。
(3分)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2、划线句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上下文,在B处填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1分)4、请在A处仿写一句,使之与上下文连贯,构成排比句。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专题与综合实践5、大美海安,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物产丰富,美丽如画。
请你以“各位朋友,欢迎你来到海安……”为开头写一段导游词,向远道而来的朋友介绍海安。
要求突出特点,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富有激情,不少于50字。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著阅读6、根据提供的情节,回答下面的问题。
(7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 ;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上面这段文字出自苏联作家写的《》(小说名称)(2分)(2)在横线上填上相应的句子。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及解析

七年级下册语文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及解析一、七年级语文下册现代文阅读理解训练1.阅读《伟大的悲剧》的节选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没过多久,他们发现雪地上插着一根滑雪杆,上面绑着一面黑旗,周围是他人扎过营地的残迹——滑雪板的痕迹和许多狗的足迹。
在这严酷的事实面前也就不必再怀疑:阿蒙森在这里扎过营地了。
千万年来人迹未至,或者说,太古以来从未被世人瞧见过的地球的南极点竟在极短的时间之内——即一个月内两次被人发现,这是人类历史上闻所未闻、最不可思议的事。
而他们恰恰是第二批到达的人,他们仅仅迟到了一个月。
虽然昔日逝去的光阴数以几百万个月计,但现在迟到的这一个月,却显得太晚太晚了——对人类来说,第一个到达者拥有一切,第二个到达者什么也不是。
一切努力成了徒劳,历尽千辛万苦显得十分可笑,几星期、几个月、几年的希望简直可以说是癫狂。
“历尽千辛万苦,无尽的痛苦烦恼,风餐露宿——这一切究竟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些梦想,可现在这些梦想全完了。
”——斯科特在他的日记中这样写道。
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
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
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去的最后路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
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1月18日,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到达极点。
由于他已不再是第一个到达这里的人,所以这里的一切并没有使他觉得十分耀眼。
他只用冷漠的眼睛看了看这块伤心的地方。
“这里看不到任何东西,和前几天令人毛骨悚然的单调没有任何区别。
”——这就是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关于极点的全部描写。
他们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不是由自然界造成的,而是由角逐的对手造成的,那就是飘扬着挪威国旗的阿蒙森的帐篷。
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他相信这第二名一定会随他之后到达这里,所以他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
《零下三十度的温暖》阅读附答案

零下三十度的温暖包利民①那是记忆中最冷的一个冬天,最初的时候雪少,干冷干冷的,连我们在这地方长大的人都有些受不了。
而且,那时候我刚刚经历了一场挫折,仿佛看透了世态炎凉,所以愈发地觉得从心里往外的寒冷。
②闲得无聊,也是为了躲避伤痛和失望,我决定去乡下的老叔家。
老叔一直和我很谈得来,他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没有读完就回乡务农,可从没见过他露出过落寞的神情,相反却生活得有滋有味。
在老叔那里,受他的情绪感染,我的心情也许会好些。
那时老叔正赶着马车给镇上拉煤,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于是我决定第二天和他一起去干活,也许劳累也可以使人忘掉很多事。
③没想到当天夜里下了这个冬天最大的一场雪,早起一看,那雪足有一尺多厚,大风呼啸,寒气逼人。
我和老叔赶着马车出发了。
煤场距镇上十多公里,那里荒无人烟,很是偏僻。
虽然出发前我们已经全副武装,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大狗皮帽子,毛围脖,只露出一双眼睛,可坐在马车上,我还是冻得眼睛生疼。
老叔的鞭子打着响亮的哨子,说:“今天零下三十度,最冷的一天让你赶上了!”我眯着眼睛,看着白茫茫的雪野,冻得说不出话来。
?④装完车,身上的汗便多了起来,竟是丝毫感觉不出冷了。
休息片刻,马车开始向镇上奔去。
风一吹,浑身的汗顿时变凉,接着便是彻骨的冷。
那马身上一层细细的白霜,口鼻间突突地吐着大团的白气。
我和老叔的帽子上围脖上也是白糊糊一片霜,风像细刀一样钻进身体,连打寒战的力气都没有了。
中途路过一个小村子,远远地看见一个人站在村口的路边。
待马车行近,看清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手里拿着笤帚和一只编织袋。
老叔忽然用力一甩鞭子,收回时鞭杆戳到煤上,立时一团冻在一起的煤滚下车去。
⑤走出很远,不经意回头,见那女人正捡着马车一路颠簸下来的煤,装进编织袋里。
又拉了两车煤,每次经过那个村子,那女人都等在那里捡煤,而老叔也总是故意弄掉些煤。
终于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老叔说:“你老婶的弟弟住在这个屯儿,他跟我说起过这个女的。
这女的家里很困难,男人死得早,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把地都卖出去了。
良心阅读理解及答案司机救人

良心阅读理解及答案司机救人阅读理解:《良心》三九天的凌晨三点,出租车司机小马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在马路上疾驰。
昨晚临出门时,挺着九个月身孕大肚子的妻子姗姗对他说:“能早回就早回。
”尽管离与师傅老王交接班的时间还差三个小时,小马还是心急火燎地往家奔。
也许太冷,也许地处偏僻,当车拐上马家桥大街后,就看不见一个人影和车影了。
回家心切,小马将时速提高到120迈。
在离与老城厢路交叉口三十米远的距离时,小马本能地将车速降了下来。
在即将到达路口时,小马便发现了情况。
在他的左面,一-辆红色跑车箭一样地射了过来。
右面,一个看似拾荒的老人也奋力地蹬着一辆三轮板车冲了过来。
小马急忙手脚并用紧急刹车。
可还是听到了一声凄厉地惊叫。
随着惊叫声,血便飞溅到挡风玻璃上。
恍惚中,小马感觉自己像在梦中一样。
小马下车后,眼前立刻出现了不忍目睹的惨景:老人仰躺在已经翻倒的三轮车旁,血正从老人被撞烂的衣服中渗出。
吓得浑身发抖的小马向四周环顾,发现那辆红色跑车没有了踪影,大街上仍然空无一人。
小马立刻想到了跑。
于是,他急速转身,可脚刚要迈进车门,又收了回来。
小马战战兢兢地回到老人身旁,将手掌伸到老人的鼻子和嘴边,感觉老人还有气息,便一下将老人抱起来。
放躺到车的后座上,疯了似的将车开向了医院。
面对生命垂危的老人,医生立刻投入了抢救。
站在一旁发抖的小马的手机响了。
姗姗在电话里有气无力地说:“你快回来吧,我怕要生了!”小马抬眼看到,所有的医生和护士都围着老人,谁也顾不上搭理自已。
小马狠了狠心。
将衣兜里所有的钱全掏了出来,放到门旁的桌子上。
便悄悄地溜出了们,飞快地跑过长长的走廊。
在推开大门的那一刻,小马停住了脚步,给姐姐打了个电话,告诉姐姐,姗姗要生了,请姐姐马上去自己的家。
抢救已经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医生对守候在一旁的小马说:“你父亲生还的可能性不大,你要有思想准备。
”原本六神无主的小马更加感觉头皮发炸,他边“嗨嗨”地答应着,边撒腿就跑。
跑到大门外,不顾一切地将车发动起来,在车已经行驶了两百多米后,小马又将车掉头开回了医院大门,并拨通了110电话。
中考语文专项集训:散文阅读(C卷)【含答案解析】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会唱歌的火炉迟子建我的少年时代是在大兴安岭度过的。
那里一进入九月,大地上的绿色植物就枯萎了,雪花会袅袅飘向山林河流,漫长的冬天缓缓地拉开了帷幕。
冬天一到,火炉就被点燃了,它就像冬夜的守护神一样,每天都要眨着眼睛释放温暖,一直到次年的五月,春天姗姗来临时,火炉才能熄灭。
火炉是要吞吃柴火的,所以,一到寒假,我们就得跟着大人上山拉柴火。
拉柴火的工具主要有两种:手推车和爬犁。
手推车是橡皮轮子的,体积大,既能走土路装载又多,所以大多数人家都使用它。
爬犁呢,它是靠滑雪板行进的,所以只有在雪路上它才能畅快地走,一遇土路,它的腿脚就不灵便了,而且它装载小,走得慢,所以用它的人很零星。
我家的手推车是二手货,有些破旧,看上去就像一个辛劳过度的人,满面疲惫的样子。
它的车胎常常慢撒气,所以我们拉柴火时,就得带着一个气管子,好随时给它打气。
否则,你装了满满一车柴火要回家时,它却像一个饿瘪了肚子的人蹲在地上,无精打采的,你又怎么能指望它帮你把柴火运出山呢?我们家拉柴火,都是由父亲带领着的。
姐姐是个干活实在的孩子,所以父亲每次都要带着她。
弟弟呢,那时虽然也就是八九岁的光景,但父亲为了让他养成爱劳动的习惯,时不时也把他带着。
他穿得厚厚的跟着,看上去就像一头小熊。
我们通常是吃过早饭就出发,我们姊妹三人推着空车上山,父亲抽着烟跟在我们身后。
冬日的阳光映照到雪地上,格外的刺眼,我常常被晃得睁不开眼睛。
父亲生性乐观,很风趣,他常在雪路上唱歌、打口哨,他的歌声有时会把树上的鸟给惊飞了。
我们拉的柴火,基本上是那些风刮倒的树木,它们已经半干了,没有利用价值,最适宜做烧柴。
那些生长着的鲜树,比如落叶松、白桦、樟子松是绝对不能砍伐的,可伐的树,我记得有枝桠纵横的柞树和青色的水冬瓜树。
父亲是个爱树的人,他从来不伐鲜树,所以我们家拉烧柴是镇上最本分的人家。
为了这,我们就比别人家拉烧柴要费劲些,回来得也会晚。
因为风倒木是有限的,它们被积雪覆盖着,很难被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零下三十度的温暖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第18~22小题。
(14分)零下三十度的温暖包利民①那是记忆中最冷的一个冬天,最初的时候雪少,干冷干冷的,连我们在这地方长大的人都有些受不了。
而且,那时候我刚刚经历了一场挫折,仿佛看透了世态炎凉,所以愈发地觉得从心里往外的寒冷。
②闲得无聊,也是为了躲避伤痛和失望,我决定去乡下的老叔家。
老叔一直和我很谈得来,他由于种种原因,大学没有读完就回乡务农,可从没见过他露出过落寞的神情,相反却生活得有滋有味。
在老叔那里,受他的情绪感染,我的心情也许会好些。
那时老叔正赶着马车给镇上拉煤,每天都忙得团团转。
于是我决定第二天和他一起去干活,也许劳累也可以使人忘掉很多事。
③没想到当天夜里下了这个冬天最大的一场雪,早起一看,那雪足有一尺多厚,大风呼啸,寒气逼人。
我和老叔赶着马车出发了。
煤场距镇上十多公里,那里荒无人烟,很是偏僻。
虽然出发前我们已经全副武装,厚厚的棉衣棉裤棉鞋,大狗皮帽子,毛围脖,只露出一双眼睛,可坐在马车上,我还是冻得眼睛生疼。
老叔的鞭子打着响亮的哨子,说:“今天零下三十度,最冷的一天让你赶上了!”我眯着眼睛,看着白茫茫的雪野,冻得说不出话来。
④装完车,身上的汗便多了起来,竟是丝毫感觉不出冷了。
休息片刻,马车开始向镇上奔去。
风一吹,浑身的汗顿时变凉,接着便是彻骨的冷。
那马身上一层细细的白霜,口鼻间突突地吐着大团的白气。
我和老叔的帽子上围脖上也是白糊糊一片霜,风像细刀一样钻进身体,连打寒战的力气都没有了。
中途路过一个小村子,远远地看
见一个人站在村口的路边。
待马车行近,看清那是一个四十多岁的妇女,手里拿着笤帚和一只编织袋。
老叔忽然用力一甩鞭子,收回时鞭杆戳到煤上,立时一团冻在一起的煤滚下车去。
⑤走出很远,不经意回头,见那女人正捡着马车一路颠簸下来的煤,装进编织袋里。
又拉了两车煤,每次经过那个村子,那女人都等在那里捡煤,而老叔也总是故意弄掉些煤。
终于我忍不住问他为什么,老叔说:“你老婶的弟弟住在这个屯儿,他跟我说起过这个女的。
这女的家里很困难,男人死得早,为了供儿子上大学,把地都卖出去了。
自己家的那点儿口粮田,到秋天割下来的柴禾还不够平时做饭用的,她家冬天连炉子都不点,屋里冷得直挂霜,她每年冬天都冻得一身伤!”我点点头,说:“哦,所以她才在这儿等着捡些煤!”老叔甩了个鞭哨说:“捡的那些煤她也不烧,要等到儿子放寒假回来时,才把炉子点着,让儿子热热乎乎地过个年!”我心里一动,忽然觉得不那么冷了,便想着也帮那个女人一把。
⑥可是最后一次拉煤回来时,车却在半路陷进了雪地里。
我和老叔又推又拉的,马蹄把雪蹬得飞溅,仍没能拉出去。
老叔坐下来,说:“只好等过路的车帮忙了!”我也坐在车上,北风正紧,寒冷包围着我们。
老叔从衣兜里摸出卷烟纸,掏出烟料来,熟练地卷好一支烟,点燃,深吸了一口,然后递给我。
我虽不会吸烟,还是接过来吸了一口,立刻被呛得直咳嗽,忙又还给了他。
他一边吸烟一边仔细地看着那明灭的火光,对我说:“你看,这么冷的天也不能把这一点烟头冻灭!”看着那一点火光,我亦很有感触,老叔又说:“这么大风,越吹,这烟头上的火越亮!人啊,有时也该像这烟头上的火
光一样,冻不灭,吹不灭,那就有奔头了!”我一阵感动,老叔用最形象的比喻点醒着我。
⑦等过路的马车把我们的车拉出来时,天已经有些黑了。
最后路过那个村子时,竟没发现那个女人等在那儿,可能她觉得天太晚了,我们从别的路直接回家了!老叔一路打着极响的鞭哨,并大声地吆喝着马匹,我手一推,一些煤便落在了路边。
车穿过村子时,我回头张望,见那个女人的身影正出现在路边。
⑧返回城里后,心里竟是暖暖的有了春意。
想起那个为儿子捡煤取暖的女人,想起冰天雪地中老叔不灭的烟头,那份爱,那种启示,便会点燃我心中所有的希望和热情。
每一个冬天都是春天的先行者,是的,在那个零下三十度的冬天,我却感受到了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
(选自《时代青年》xx年第3期)
18.请简要分析第③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分)
19.从全文来看,“老叔”是个什么样的人?(2分)
20.你怎样理解第⑥段画线句的含义?(3分)
21.文章结尾处加点的“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指的是什么?(3分)
22.本文开头、结尾都写了“我”的心理活动,请说说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3分)
【参考答案】18.(3分)自然环境描写(答“景物描写”也可,1分))。
突出天气的寒冷,暗示生活的艰辛,反衬“我”感受到的生命中最动人的温暖。
(2分,意近即可)19.(2分)朴实善良、有爱心;对生活中的挫折能淡然处之;吃苦耐劳。
(答出两点即可给满
分)20.(3分)人在困境之中,只要坚守自己的信念,顽强地抗争,保持生活的希望和热情,就能战胜困难,走向成功。
(意思对即可)21.(3分)冰天雪地中老叔对“那个女人”的关爱;冰天雪地中那个女人为儿子捡煤取暖的爱心;冰天雪地中老叔那个不灭的烟头给“我”的启示,点燃了“我”心中所有的希望和热情。
(每个要点1分)22.(3分)首尾照应,结构严谨(1分)。
以“我”“愈发地觉得从心里往外的寒冷”开头,以“我”“返回城里后,心里竟是暖暖的有了春意”结尾。
对比“我”前后心情的变化,突出那一天的经历对“我”产生的重大影响,深化主题。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