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战后日本的政治与经济》课件
合集下载
战后日本经济(ppt讲稿)

日本资本主义体制的独特性
由于日本是在比较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进入 资本主义,故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资本原始积累 不够,政治经济中保留了浓厚的封建势力,国家在 经济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特权资本形成并渗透到各 部门,形成若干大财阀,大财阀与国家政权高度融 合,尤其注重发展重工业,加上其领土狭窄、资源 极度贫乏,便决定了它极富侵略性、扩张性的独特 性—从日本资本主义形成之日开始,便不断挑起战 争,并终于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之一, 当然这也注定了它必然会成为大战的牺牲品。
日本之所以能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
资,主要是因为这一时期日本所实行的 低消费、高储蓄、高积累的政策,为经 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不仅日 本工人的工资长期低于其他发达国家的 水平,而且日本的个人储蓄率又一直维 持在15—20%的高水平,比别的发达国 家都高得多
B,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宏观经济体制
战后日本改变了战时所实行的统制经济体制,在50 年代中期以后逐步建立起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经济体 制,但政府始终对国民经济实行强有力的指导、调节 和干预。其途径主要有—
• 神武景气(Jimmu Boom,1954.12—57.6,31个月)
•岩户景气(Iwato boom,1958.7—61.12,42个月) •奥运景气(Olympic Boom1963—64年,为期两年) •伊奘诺景气(Izanami Boom,191956—73年日本实现高速经济增长的原因
(3)日本企业经营管理的“三大神器” A,终身雇佣制—指日本大企业所实行的
雇佣制度。除非企业面临极度经营困难或因特 殊原因(如犯罪),否则一般不在职工退休年 龄之前解雇或“开除”正式从业人员,以保证 长期在该企业工作。
B,年功序列制—指日本大企业所实行的、 对正式从业人员的工资、职位每隔一定时间就 提升一次的雇佣惯例。
日本战后政治

日本的政治
第一节 战后的日本政治
战败与日美关系
55年体制
1993年以后的政治
1.战后日美关系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重新大国化。在此过程中,日美两 国的利益高度一致,导致它们发展伙伴关系。 1960 年以 来日美的全面伙伴关系化可概括为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分三步发展:
60 年代初建立经济伙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
55体制期间日本首相
• • • • • • • • • • • • • • •
鸠山一郎 1954年12月-1956年12月 石桥湛三1956年12月-1957年2月 岸信介,1957年2月-1960年7月 池田勇人,1960年7月-1964年11月 佐藤荣作,1964年11月-1972年7月 田中角荣,1972年7月-1974年12月 三木武夫,1974年12月-1976年12月 福田赳夫,1976年12月-1978年12月 大平正芳,1978年12月-1980年7月 铃木善幸,1980年7月-1982年11月 中曾根康弘,1982年11月-1987年11月 竹下登,1987年11月-1989年6月 宇野宗佑,1989年6月-1989年8月 海部俊树,1989年8月-1991年11月 宫泽喜一,1991年11月-1993年8月
展望未来,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日美关系的发展, 将集中体现在两国继续建立军事伙伴关系上。未来的日本 可能更倾向于与美国一起推行强权政治。这将是日本的 “普通国家”化在外交、军事领域的体现。一个明显的趋 势是,美国将利用日美关系平等化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日 美安保体制的一个不对等的方面是,美国承担保卫日本的 义务,而日本则没有义务保卫美国。今后在美国的推动下, 日本将部分承担保卫美军的义务,从而部分地改变日美安 保体制不平等的这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美安保体 制的片面性将趋于减少,而相互性则趋于增大。这将是日 美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化在军事领域的体现。
第一节 战后的日本政治
战败与日美关系
55年体制
1993年以后的政治
1.战后日美关系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重新大国化。在此过程中,日美两 国的利益高度一致,导致它们发展伙伴关系。 1960 年以 来日美的全面伙伴关系化可概括为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分三步发展:
60 年代初建立经济伙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
55体制期间日本首相
• • • • • • • • • • • • • • •
鸠山一郎 1954年12月-1956年12月 石桥湛三1956年12月-1957年2月 岸信介,1957年2月-1960年7月 池田勇人,1960年7月-1964年11月 佐藤荣作,1964年11月-1972年7月 田中角荣,1972年7月-1974年12月 三木武夫,1974年12月-1976年12月 福田赳夫,1976年12月-1978年12月 大平正芳,1978年12月-1980年7月 铃木善幸,1980年7月-1982年11月 中曾根康弘,1982年11月-1987年11月 竹下登,1987年11月-1989年6月 宇野宗佑,1989年6月-1989年8月 海部俊树,1989年8月-1991年11月 宫泽喜一,1991年11月-1993年8月
展望未来, 21 世纪第一个十年日美关系的发展, 将集中体现在两国继续建立军事伙伴关系上。未来的日本 可能更倾向于与美国一起推行强权政治。这将是日本的 “普通国家”化在外交、军事领域的体现。一个明显的趋 势是,美国将利用日美关系平等化为自己的利益服务。日 美安保体制的一个不对等的方面是,美国承担保卫日本的 义务,而日本则没有义务保卫美国。今后在美国的推动下, 日本将部分承担保卫美军的义务,从而部分地改变日美安 保体制不平等的这一方面。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美安保体 制的片面性将趋于减少,而相互性则趋于增大。这将是日 美关系全面伙伴关系化在军事领域的体现。
23日本的经济政治与外交PPT课件

年)
这次大型景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景气 的持续时间长,经济增长力也强,从经济增 长速度看,1985年-1990年平均为5.3%,其 经济规模从171.3万亿日元扩大到410.5万亿 日元,即相当于2.4倍。而且日本企业由于经 过了几次结构调整,在这次景气中,其经营 状况和利润收益都不亚于60年代的高速增长 时期。“平成景气”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这次景气中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实现 的。
日本的经济与政治
1
一、日本的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很快。 1950年到1971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平 均每年增长10%,绝对值由110亿美元 增至2184亿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 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在工业品产值,出口贸易、黄金外汇 储备方面都居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第二 位或第三位。1967年日本的GNP超过 了英法,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从而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
8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成因
1、两次战争对日本经济的推动。 2、正确的产业政策。 3、日本式的管理方式。 4、后起国优势。 5、劳动力优势、教育水平高。
9
由于日本已经有过两次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交往的经验,并从这经验中形成了 “和魄汉才”的观念,所以当西方文化 开始闯入日本时,便得心应手地把“和 魄汉才”的经验拿来应付洋人。(参见 李廷举:《一种诡谲的文化融合机制—— 和魄洋才与中体西用的比较》,罗荣渠 主编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 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19页。)
儒、佛、神道“三教贯一”、并行不悖,共同 构成日本传统文化的主体。(参见宋成有: 《武士道精神与明治时期的日本现代化》, 《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罗荣渠主编各国现 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第1版,第100页。)
这次大型景气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景气 的持续时间长,经济增长力也强,从经济增 长速度看,1985年-1990年平均为5.3%,其 经济规模从171.3万亿日元扩大到410.5万亿 日元,即相当于2.4倍。而且日本企业由于经 过了几次结构调整,在这次景气中,其经营 状况和利润收益都不亚于60年代的高速增长 时期。“平成景气”的另外一个显著特点, 就是这次景气中的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实现 的。
日本的经济与政治
1
一、日本的经济
战后日本经济恢复和发展很快。 1950年到1971年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平 均每年增长10%,绝对值由110亿美元 增至2184亿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中 由第七位上升到第二位,仅次于美国, 在工业品产值,出口贸易、黄金外汇 储备方面都居资本主义国家中的第二 位或第三位。1967年日本的GNP超过 了英法,1968年超过联邦德国,从而 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中仅次于美国的第
8
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的成因
1、两次战争对日本经济的推动。 2、正确的产业政策。 3、日本式的管理方式。 4、后起国优势。 5、劳动力优势、教育水平高。
9
由于日本已经有过两次与中国传统文化 相交往的经验,并从这经验中形成了 “和魄汉才”的观念,所以当西方文化 开始闯入日本时,便得心应手地把“和 魄汉才”的经验拿来应付洋人。(参见 李廷举:《一种诡谲的文化融合机制—— 和魄洋才与中体西用的比较》,罗荣渠 主编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 版社,1993年12月第1版,第119页。)
儒、佛、神道“三教贯一”、并行不悖,共同 构成日本传统文化的主体。(参见宋成有: 《武士道精神与明治时期的日本现代化》, 《各国现代化比较研究》,罗荣渠主编各国现 代化比较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 第1版,第100页。)
日本的经济与政治

二、日本的政治制度与历史沿革
• 日本政治日益保守化、右倾化的原 日本政治日益保守化、 因 • 战败后,日本缺乏对侵略战争的认 战败后, 真反思和对战争责任的真正清算; 真反思和对战争责任的真正清算; • 东西方意识形态对立的结束 • 对日本政府的批评更多的是从国家 利益出发而不是公理上的批评
第二节 日本的对外战略
• 一、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 • 19世纪中叶-20世纪90年代,日本外交战 略的3次转折 • 1868年明治维新——1889年《大日本帝 国宪法》——1945年
一、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
• 战后日本外交的演变: • 1950年6月,日本发表《战后日本外交的演变》 外交白皮书确定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与美国 结盟;站在自由主义国家一边,以经济外交为 主,振兴贸易;反对共产主义; • 1957年7月,公布蓝皮书,提出外交三原则: 以联合国为中心,与自由主义国家联合,坚持 作为亚洲国家的一员的立场。
• 一、日本的经济制度与经济变迁
– (二)经济制度的演变与战后经济腾飞 – 战前:封建庄园经济制度-1868年明治维新1945年 – 战后:四个阶段
第一节 日本的经济政治制度
• 战后日本经济发展史(四个阶段) • 第一,经济恢复时期(1945-1955)10年间日本 的GNP年均9.2%. • 第二,高速增长时期(1955-1973) • 第三,低速增长时期(1974年-20世纪80年代末) • 第四,泡沫经济的膨胀时期(20世纪90年代)
一、日本对外战略的演变
• 战后日本外交的演变: • 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出现自主外交的迹象。 左藤内阁提出的外交方针就是以“推行亚洲自 主外交为基础,解决冲绳、日韩、日中问题。 • 70年代,田中角荣推行“自主多边外交”,积 极推进与中国的邦交正常化。福田纠夫、大平 正芳、铃木善幸主张“全方位外交” • 80年代,提出以“自主选择外交”来代替“全 方位”外交。1981年5月铃木提出日本开始 “第三次远航”。基本目标是由经济大国向政 治大国转变。
《战后经济体系》课件

01
02
03
贸易不平等
体系内存在贸易不平等现 象,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 家之间的贸易不平等问题 突出。
国际金融体系脆弱
国际金融体系在应对危机 时表现脆弱,容易引发金 融危机。
改革必要性
为了应对全球化等新的经 济形势,战后经济体系需 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全球化趋势下的未来展望
全球化将继续深入发展
随着科技和交通的进步,全球化将继续深入发展,各国经济将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02 推动国际贸易自由化
美国倡导国际贸易自由化,希望通过扩大贸易来 促进本国经济增长。
03 提供战后援助
美国向欧洲和日本提供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帮助 其重建经济。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布雷顿森林体系概述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 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主要包括国际 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
详细描述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二战后,为了稳定国际金融秩序 和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由美国主导建立的国际货币体 系。该体系以美元为中心,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 他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制度。然而, 到了70年代初,由于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越战导致的 财政赤字、以及石油危机等因素影响,美元供应不足 ,导致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难以维持,最终瓦 解。
战后经济体系为战后各国提供了经济 援助和重建支持,帮助许多国家走出 了战争阴影,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
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
战后经济体系构建了以联合国、世界 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为代表的 国际经济组织,为各国经济发展提供 了制度保障和协调机制。
对发达国家的影响
经济快速增长
战后经济体系为发达国家提供了稳定的经济环境和市场需求,促 进了其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产业升级。
日本战后经济课件

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
• • • •
旺盛的民间企业设备投资 高储蓄率、强烈的投资欲望 丰富的劳动力和其素质 政府的作用 – 经济复兴计划 – 产业政策:支付补贴金、减免税、特别折扣等税收上 的优惠、低利息的资金借贷、外汇运用的特别借贷。
电视 洗衣机 电冰箱 电饭锅 半导体收音机 照相机 小型摩托车 1958年 1961年 1964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奥运景气
在“岩户景气”期间,由于连续三年设备投资的扩大,技 术和资源进口的增加,再加上美国为摆脱其本国1960年爆发的 经济危机的困扰,转嫁危机,逼迫日本实行贸易自由化,向日 本大量倾销商品,使日本的国际收支转为赤字。1962年日本经 济又陷入新的萧条。这次萧条持续到当年12月,波及钢铁、造 船、汽车、化工等一系列重要产业部门。 1962年3月,政府制定了以稳定物价为中心的综合政策,其 中包括紧缩财政和金融、促进贸易自由化、坚决执行《禁止垄 断法》以及提高农业、中小企业和商业的劳动生产率等13项内 容。
第五章
第一节
高速增长与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
11023040
马世栋
高速增长的奇迹(1954—1972)
1955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1956年度的日本《经济白皮 书》中写道:“现在已经不是战后。我们正在面临一个新的时代。 恢复阶段已经结束,今后的经济赖以增长的将是现代化。”日本经 济也好,经济政策也好,都摆脱了战后恢复的意识,国民需要为实 现欧美发达国家的新目标而奋斗。在1954—1972年的18年当中,日本 经济出现了四次大的景气扩张期,即神武景气(1954—1957)、岩 户景气(1958—1961)、奥运景气(1962—1964)和伊奘诺景气 (1965—1970)。日本从1955年至1972年的年平均实际增长率高达 9.3%,创造了战后高速增长的奇迹。
战后日本经济史第六讲

• (1)战败以后,日本走上了和平发展的道路,把追求经 济增长作为新的目标,几十年一贯地集中力量发展经济, 长期保持着西方国家最低的军费开支。 • (2)依靠外力快速实现了民主改革,为战后日本的经 济、社会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3)战后经济水平的起点低,恢复起来比较快。
二、美国因素
• (1)通过“外力”推动战后日本民主改革。 • (2)战后初期美国为日本提供经济援助和贷款,对日 本的经济复兴起到了“输血”作用。 • (3)促进日本垄断资本的恢复与发展。 • (4)侵朝战争的“特需”,加速了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 • (5)日本战后几十年中推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 外交,确立了日本作为“美国保护下的通商国家”的战略 地位。这样,日本不仅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利用了“后进 国利益”,又在冷战格局中取利,包括获得美国的军事保 护而得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享受以美国为主导的西方世 界自由贸易体制的实惠等。
五、资源因素
• (1)利用廉价的进口石油大大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 国际竞争力。 • (2)有效利用地形优势,节省原材料运输成本。 • (3)廉价的进口资源为大量消耗资源的重工业与化学工 业化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六、市场因素
• (1)从50 年代到70 年代初,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保持了较 好的发展势头,使工业品的国际市场大大扩大,为日本推 行“加工贸易立国”战略、增加出口提供了机遇。 • (2)战后,关贸总协定的签订,对日本进口原材料、出 口工业品、发展外贸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 (3)日本的民生产业有机会趁虚打入美国及其在第三国 • 的工业品市场。
三、科技因素
• (1)在50 年代中期,日本的科技水平大约比美欧落后了 二、三十年,使日本得以通过引进、模仿国外先进技术来 迅速缩小与技术先进国家的差距。 • (2)依靠战前的工业化基础和战后的不懈努力,依靠正 确的引进方向与政策,日本实现了成功的技术引进,形成 了“一号机进口,二号机国产,三号机出口”的良性循环 • (3)对引进技术进行改良、提高,并能巧妙地博采各国 技术之长,融合于本国的生产体系之中。
日本经济与政治

1983年 1983年8月27日,中曾 27日 根在自民党夏季研讨会上 作了《 国际国家日本 国际国家日本” 作了《“国际国家日本”的 展望和指针》的报告, 展望和指针》的报告,声 称日本现在“ 称日本现在“正处于战后 政治总决算时期” 政治总决算时期”,必须 “朝着受到世界信赖的国 际国家的方向迈出步伐” 际国家的方向迈出步伐”。
日本经济占世界经济的比重 (%)
1980年 年 1975年 年 1955年 年
9 6.8 2.2
谋求政治大国的背景和原因
其次,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其次,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既是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结果, 既是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的结果, 又是亚太形势变化的产物。 又是亚太形势变化的产物。
70年代中期 70年代中期 后,美国的霸权 地位相对削弱。 对日本在政治和 军事上寄予了更
2468.56
25.01
1956年 1956年 1988年 1988年 1996年 1996年
日本的贸易顺差额(亿美元) 日本的贸易顺差额(亿美元)
1400 1217 1121 1200 1000 778 800 622 600 400 200 0 1070
年份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单位(%)
1956--1973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了4番 1956--1973年 国内生产总值翻了4 --1973
日本GDP翻番图 亿美元) 日本 GDP翻番图 ( 亿美元 ) GDP
1956年 1956 年 日本 250
1961年 1961 年 500
1966年 1966 年 1000
1970年 1970 年 2000
日 本 何 去 何 从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6兆9000亿 日元
10兆4000亿日元
2兆2000亿日元
1兆9000亿日元
1兆3000亿日 元
Your company slogan
2.汽车、电子等行业影响
Your company slogan
汽车生产商停产
Your company slogan
影响全球平板供应链
Your company slogan
经济萧条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2.日本经济的三大转折
1.由高速增长向 低速增长的转折
3.从“贸易立国”到 2.由资源能源消耗型经济向 “技术立国”的战略转变
资源能源节约型经济的转折
Your company slogan
1.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首先从历史经验来看,震后的重建工作最终 帮助经济产出,带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震前日本政局持续动荡,民主党 各派阀以及各党派之间政治斗争不断,这在一定 程度制约了日本经济的复苏。
Your company slogan
2.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1)生产、物流、能源供应等链条中断,影响范围波及大 半个日本,辐射亚洲乃至全球。 (2)核危机对日本及周边农牧渔业影响巨大。
(2)战后有利的国际环境对促进日本经济迅速发展起了 十分重要的作用。
(3)日本国内稳定的政局,得力的政策措施以及日本民 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是经济高速发展的内在保障。
Your company slogan
2.三大景气
神武景气
(1954.11-1958.6)
岩户景气
(1959.4-1962.10)
伊奘诺景气
日本强震冲击全球电子产业
Your company slogan
3.金融市场的影响 地震发生后,日元汇率的反应迅速。到3月17日,日元 海外资产变现应对灾后理赔。这些因素在短期内使日元需 求大增,导致日元升值。 而资本市场上,基于这种日元的预期投资者大举做多 日元,而推进了日元的升值
Your company slogan
Your company slogan
2.政治体制改革与大众政治理想
(1)冷战后的日本政治体制改革。在发达国家中日本的 政治体制是唯一属于中央集权型的。由于行政体制改革出 动了官僚阶层的权力和利益,受到官僚的顽强抵抗,当时, 精简官僚机构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行政指导、规制缓和、 发挥民间活力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日本进行了具有实 质性的较大规模的地方分权改革。逐步缩减乃至废除中央 政府的干预,扩大地方自治权,创立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新 规则,充实、完善地方行政体制。 (2)大众政治理想。大众价值观是社会意识中的核心部 分,从其变化的方向可以把握社会主流意识的变动趋势。
Your company slogan
(二)冷战后的日本政治
1.1955年体制的终结与日本政局的动荡
(1)美苏对立结束导致日本国内政治生态发生变化。
(2)自民党长期以来的政治腐败。在战后日本政治发展中, 多为“民主政治”实际上是典型的“金权政治”,即金钱 与权力相勾结。 (3)自民党内派系斗争严重。自民党是由自由党和民主党合 并成立的,自成立以来就一直存在着派系斗争。
(3)日本面临巨大能源需求压力。
(4)旅游业受到致命打击。
Your company slogan
3.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中日贸易方面 (2)中国对外出口方面 (3)金融方面
Your company slogan
二、日本的政治
(一)战后日本的民主改革
1.美国的军事占领与民主改革 2.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与1955年体制的形成
Your company slogan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战争对日本经济的严重破坏
Your company slogan
1.战后初期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
经济增长率 1946-1951 1946-1951 工矿业 1951-1955 1951-1955
经济增长率
工矿业
1.资产的迅速膨胀 与泡沫经济
3.地价的暴涨 2.股价暴涨
Your company slogan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二)冷战后的日本经济
1.“泡沫经济”破灭与十年经济停滞 2.经济政策调整和经济结构改革
3.进入21世纪的日本经济
4.日本发生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Your company slogan
进入21世纪的日本经济
(1)日本经济在改革中走出停滞,开始缓慢回升。 (2)日本仍是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日本经济发展潜力巨大。
Your company slogan
日本发生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1.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概算总额 (未包括核事故)
建筑物方面
河川道路等
农林水产等
煤气自来水等 生活设施方面
LOGO
战后日本的政治与经济
Your company slogan
从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一、 战后日本的经济
二、 战后日本的政治
三、 日本的政治大国策略
Your company slogan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1.战后初期日本经济的迅速恢复 2.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 3.“泡沫经济”的形成
10
20
75
100
Your company slogan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2.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奇迹
日本经济的腾飞被人们称作“20世纪的经济奇迹”。然而, 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并非偶然,它是由 国际、国内诸方面因素决定的。 (1)日本战后经济的发展是在战前和战时的经济基础上 实现的。
(1965.11-1970.7)
Your company slogan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 3.“泡沫经济”的形成
所谓“泡沫经济”,一般是指在不切实际的盈利预期和投 机狂热的驱动下,以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超常规猛涨 为特征的虚假繁荣。
Your company slogan
资产膨胀和泡沫经济的发展
4.对外贸易的影响
出口贸易方面:汽车、电子产业; 核泄漏——农产品、水产品等 进口贸易方面:原料需求——灾后重建
Your company slogan
日本大地震对日本及全球经济的影响
(二)长期影响
1.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2.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3.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Your company slog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