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合集下载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精编版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精编版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一、电解质的电离1.酸、碱、盐的电离(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如:H 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 2、SO 3、NH 3、CO 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 ①强电解质强酸:H 2SO 4、HCl 、HNO 3、HClO 4、HBr 、HIHClO 3。

电解质重要知识点

电解质重要知识点

1.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1) 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①无论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都必须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②电解质的概念用“或”,说明两种情况择一即可。

③熔融状态:对于固体物质指加热到熔化时的状态,对于液体物质指其纯液体状态。

2. 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1) 电解质:酸、碱、盐、活泼金属氧化物(一般指元素周期表第一,第二竖行的金属元素,如N32。

,Cag),水(但导电性很弱)(2) 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如CO, SQ),大部分有机物(CHCOO传除外),NH, 非金属卤化物(PC13, CC14等)注:CO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它却不是电解质。

因为CO吹溶液导电的实质是CO2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我们可以说碳酸导电,却不能说CO2导电。

同理,SO2 NO2 NH3等均属于非电解质。

3. 电解质导电的实质:金属导电是因为其中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

电解质因为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也能够导电。

非电解质不能导电的原因是无法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固态电解质不能导电的原因是因为阴阳离子被束缚,不能自由移动。

4. 电解质导电情况分析:(1) 强碱,可溶于水的盐:水溶液和熔融状态都能导电(2) 弱碱,难溶于水的盐:水溶液不能导电(不溶解) ,熔融态可以导电(3) 酸:熔融状态(即纯液体时)不能导电,水溶液作用下可以转变为水合离子,从而导电。

(4) 活泼金属氧化物:一般只考虑其熔融态(与水反应不考虑)(5) 碳酸氢盐等热不稳定盐:一般只考虑其水溶液状态(受热易分解)5. 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自身解离成自由离子的过程。

注:虽然叫龟离”,但却不需要外加电源。

6. 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相同浓度条件下,不同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弱有所不同。

电解质重点知识归纳

电解质重点知识归纳

一.酸碱指示剂酚酞变色范围:8~10 无色~浅红~红色石蕊变色范围:5~8红~紫~蓝甲基橙变色范围:3.1~4.4 红~橙~黄二.离子方程式1.离子反应(1)定义: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离子方程式——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表示同一类型离子反应离子反应的实质——使溶液中某些离子的浓度改变。

(2)条件:①复分解反应(AB+CD=AD+CB)的条件,即反应中有难溶的物质或难电离的物质或挥发性的物质生成。

②氧化还原反应:(包括置换反应A+BC=B+AC)两强相遇必反应(3)离子反应的类型: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Na2CO3+2HCl=2NaCl+H2O+CO2↑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Na+2H₂O = 2NaOH+H₂↑离子间发生双水解反应(弱酸根离子和弱碱阳离子相互促进水解)Al3++3HCO3-=Al(OH)3↓+3CO2↑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Fe3+ +3SCN- = Fe(SCN)3(血红色)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第一步:写(基础)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例如:CuSO4+BaCl2=BaSO4↓+CuCl2第二步:拆(关键)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成离子形式(难溶、难电离的以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Cu2++SO42-+Ba2++2Cl-=BaSO4↓+Cu2++2Cl-第三步:删(途径)删去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Ba2+ + SO42-= BaSO4↓第四步:查(保证)检查(质量守恒、电荷守恒)Ba2+ + SO42-= BaSO4↓质量守恒:左——Ba,S 4,O 右——Ba,S 4,O电荷守恒:左2+(—2)=0 右=0※补充: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HCl、NaOH、K2SO4。

2、非电解质:无论是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

例如:蔗糖、酒精。

3、强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如:NaCl、HCl4、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一、电解质的电离1.酸、碱、盐的电离(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的化合物称为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如:H24=2+42-;=+-;3=+3-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2、3、3、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①强电解质强酸:H24、、3、4、、3。

强碱;、、()2、()2。

大多数盐:3、4、4等②弱电解质弱酸:H23、、3、、H23、H2S、H34等;弱碱:3·H2O、()2、()3、()2等;水:H2O二、电离方程式(1)强电解质:用“ ”如:H24 2 + 42—4 2+ + 42—(2)弱电解质:用“”如:+ F—3 3— +3•H2O 4+ + —(3)多元弱酸和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以第一步为主)H23+ 3—3—+ 32—H23+ 3—3—+ 32—H34+ H24—H242—42—42—43—()22+ + 2—()3:两性按两种方法电离酸式电离:()3 + H2O [()4]— +碱式电离:()3 3+ + 3—(4)酸式盐的电离①强酸的酸式盐在熔化和溶解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不同熔化:4 + 4—溶解:4 + + 42—②弱酸的酸式盐受热易分解,一般没有熔化状态,在溶解中电离时强中有弱溶液中:3 + 3—3—+ 32—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一、电解质的电离1酸、碱、盐的电离(1 )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 )酸、碱、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0H的化合物称为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如:+ 2—+ —— + ——HSO = 2H + SO ; NaOHk Na + OH ; NaHC3 Na + HCO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SO、NH、CO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①强电解质强酸:"SO、HCI、HNQ HCIQ、HBr、HI。

强碱;NaOH KOH 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G K NH4CI、MgSO等②弱电解质弱酸:HCO、HF CHCOOH HCIO、H2SO、HS、HPQ等;弱碱:NH・H2O C U(OH)2、Fe(OH)3、Mg(OH)2等;水:H2O二、电离方程式(1)强电解质:用“===”+ 2 ____________女口:HSQ ===2H + SO 42+ 2_BaSO 4=== Ba + SO 4(2)弱电解质:用“女口:HF = H++ F _CH 3C00H^= CH3COO + HNH 3?fO = NH4++ OH —(3)多元弱酸和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以第一步为主)HCO=^ H + HCO3—HCO 3—H + CO32—H 2SO^^ H++ HSO 3—HSO 3—H + SO32—+ 一 2 —+ 2 —2—+ 3—H3PQ=H + H 2PC4 H 2PQ = H +HPO4 HPO 4 H +PO42+ —Cu(OH) 2=Cu + 2OHAI(OH) 3:两性按两种方法电离酸式电离:AI(OH) 3 + H 2O [AI(OH) 4] 一+ H +碱式电离:AI(OH)3 = Al 3++ 3OH 一(4)酸式盐的电离①强酸的酸式盐在熔化和溶解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不同熔化:NaHSO ===Na i + HSO4一+ + 2—溶解:NaHSO ===Na + H + SO 4②弱酸的酸式盐受热易分解,一般没有熔化状态,在溶解中电离时强中有弱溶液中:NaHCO===Na++ HCO3一HCO 3—H++ CO32—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电解质知识点归纳

电解质知识点归纳

电解质知识点归纳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离解成带电离子的物质。

电解质在身体的生理功能和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关于电解质的知识点归纳:主要类型1.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如钠离子(Na+)、钾离子(K+)、铵离子(NH4+)等。

2.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如氯离子(Cl-)、碳酸根离子(CO32-)、磷酸根离子(PO43-)等。

功能1. 维持水的平衡:电解质通过调节体液的渗透压,控制体内水分的输送和平衡。

2. 帮助肌肉和神经功能:电解质参与肌肉的收缩和神经传递的过程。

3. 维持酸碱平衡:电解质调节体液的pH值,维持酸碱平衡。

4. 传递物质:电解质能帮助离子和其他物质在细胞间传递。

常见电解质1. 钠离子(Na+):主要存在于细胞外液中,调节细胞外液中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2. 钾离子(K+):主要存在于细胞内液中,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功能。

3. 钙离子(Ca2+):参与骨骼的形成和维持,调节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4. 氯离子(Cl-):维持体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5. 磷酸根离子(PO43-):参与骨骼和牙齿的形成,维持酸碱平衡和能量代谢。

6. 碳酸根离子(CO32-):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电解质失衡1. 高钠血症:血液中钠离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导致脱水等问题。

2. 高钾血症:血液中钾离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引起心脏问题。

3. 高钙血症:血液中钙离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等问题。

4. 高氯血症:血液中氯离子浓度超过正常范围,可能与肾功能问题有关。

以上是关于电解质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归纳,电解质在维持人体正常功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电解质知识点汇总

一、电解质的电离1.酸、碱、盐的电离(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如: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①强电解质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 HClO3。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②弱电解质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弱碱:NH3·H2O、Cu(OH)2、Fe(OH)3、 Mg(OH)2等;水:H2O二、电离方程式(1)强电解质:用“=== ”如:H2SO4=== 2H+ + SO42—BaSO4=== Ba2+ + SO42—(2)弱电解质:用“”如:HF H+ + F—CH 3COOH CH3COO— + H+NH 3•H2O NH4+ + OH—(3)多元弱酸和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以第一步为主)H 2CO3H+ + HCO3— HCO3—H+ + CO32—H 2SO3 H+ + HSO3— HSO3—H+ + SO32—H 3PO4H+ + H2PO4— H2PO42—H+ +HPO42— HPO42—H+ +PO43— Cu(OH)2Cu2+ + 2OH—Al(OH)3:两性按两种方法电离酸式电离:Al(OH)3 + H2O [Al(OH)4]— + H+碱式电离:Al(OH)3 Al3+ + 3OH—(4)酸式盐的电离①强酸的酸式盐在熔化和溶解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不同熔化:NaHSO4=== Na+ + HSO4—溶解:NaHSO4=== Na+ + H+ + SO42—②弱酸的酸式盐受热易分解,一般没有熔化状态,在溶解中电离时强中有弱溶液中:NaHCO 3=== Na+ + HCO3— HCO3— H+ + CO32—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高三化学电解质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电解质知识点总结

高三化学电解质知识点总结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可以根据其电离程度的不同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在高三化学中,电解质是一个重要且基础的知识点,下面将对电解质的性质、分类和相关概念进行总结。

1. 电解质的性质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导电,这种导电现象是由于其分子或离子在溶液中的电离产生的。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较高,能够完全电离,产生大量的离子。

而弱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较低,只有部分分子能够电离,并且产生的离子比较少。

2. 电解质的分类根据电解质所产生的离子种类的不同,电解质可以分为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

其中,无机电解质是由无机化合物形成的,包括酸、碱和盐。

有机电解质是由有机化合物形成的,特点是分子中含有离子化的官能团。

3. 酸、碱和盐酸是一类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H+离子的物质。

酸的性质包括酸味、腐蚀性和电离性。

碱是一类能够在水溶液中产生OH-离子的物质。

碱的性质包括碱味、腐蚀性和电离性。

盐是酸和碱反应生成的物质,可以通过酸碱中和反应得到。

4. 强电解质和离子反应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产生大量的离子。

离子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化学反应,例如,沉淀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等。

这些反应是物质的化学性质表现,对深入理解电解质的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5. 电解质在电解过程中的应用电解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电解性质,因此在电解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电池,电池通过电解质在两个电极之间传递离子来产生电能。

此外,电镀、电解析和电渗析等过程中,电解质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6. 电解质的应用领域电解质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在生活中,电解质被用于制作肥皂、玻璃和化妆品等。

在工业上,电解质的应用包括金属的电镀和金属的提取等。

此外,电解质还在环境保护、医学以及农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结:电解质是高三化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到电离和导电等基本概念。

理解电解质的性质、分类和相关概念,对于深入理解化学反应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解质的电离1.酸、碱、盐的电离(1)电离的概念:物质溶解于水或熔化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称为电离。

注意:电离的条件是在水的作用下或受热熔化,绝不能认为是通电。

(2)酸、碱、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称为酸;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称为碱;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是金属阳离子(或NH4+离子)、阴离子全部是酸根离子的化合物称为盐。

(3)电离方程式:用离子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

如:H2SO4=2H++SO42-;NaOH=Na++OH-;NaHCO3=Na++HCO3-电离的条件是在水溶液中或融化状态下,并不是在通电的条件下。

2.酸、碱、盐是电解质(1)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说明:①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

②电离是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前提。

③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等;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如食盐晶体。

④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因为这些化合物在水中或熔化状态下本身不能电离,故也不是电解质.如SO2、SO3、NH3、CO2等,它们的水溶液都能导电,是因为跟水反应生成了电解质,它们本身都不是电解质。

⑤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是相等的,故显电中性,称电荷守恒。

(2)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里电离能力的大小又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强电解质,如强酸、强碱和绝大多数盐,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叫做弱电解质,如弱酸、弱碱等。

(3)常见的电解质①强电解质强酸:H2SO4、HCl、HNO3、HClO4、HBr、HI HClO3。

强碱;NaOH、KOH、Ca(OH)2、Ba(OH)2。

大多数盐:NaNO3、NH4Cl、MgSO4等②弱电解质弱酸:H2CO3、HF、CH3COOH、HClO、H2SO3、H2S、H3PO4等;弱碱:NH3·H2O、Cu(OH)2、Fe(OH)3、Mg(OH)2等;水:H2O二、电离方程式(1)强电解质:用“=== ”如:H2SO4=== 2H+ + SO42—BaSO4=== Ba2+ + SO42—(2)弱电解质:用“”如:HF H+ + F—CH 3COOH CH3COO— + H+NH 3•H2O NH4+ + OH—(3)多元弱酸和多元弱碱的电离方程式(以第一步为主)H 2CO3H+ + HCO3—HCO3—H+ + CO32—H 2SO3H+ + HSO3—HSO3—H+ + SO32—H 3PO4H++ H2PO4—H2PO42—H++HPO42—HPO42—H+ +PO43—Cu(OH)2Cu2+ + 2OH—Al(OH)3:两性按两种方法电离酸式电离:Al(OH)3 + H2O [Al(OH)4]— + H+碱式电离:Al(OH)3Al3+ + 3OH—(4)酸式盐的电离①强酸的酸式盐在熔化和溶解条件下的电离方程式不同熔化:NaHSO4=== Na+ + HSO4—溶解:NaHSO4=== Na+ + H+ + SO42—②弱酸的酸式盐受热易分解,一般没有熔化状态,在溶解中电离时强中有弱溶液中:NaHCO 3=== Na+ + HCO3—HCO3—H+ + CO32—三、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反应的实质(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称为离子反应。

如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复分解反应、溶液中的置换反应等属于离子反应。

(2)实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都是离子反应。

(3)酸、碱、盐在溶液中发生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有难溶性物质生成,或有难电离的物质生成,或有易挥发性物质生成。

总之,这类反应的特点就是向着降低某些离子的浓度或数目的方向进行。

2、离子方程式(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意义:①表示化学反应的实质;②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3)特征:①方程式中出现离子符号;②等号两边电荷总数相等(即电荷守恒)。

(4)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方法1:①“写”:写出反应物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明确溶液中存在的微粒。

②“断”:判断电离出的微粒中哪些能够生成沉淀、水或气体。

③“写”:综合①和②,写出离子方程式,并配平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方法2: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凡是难溶、难电离,以及气体物质均写成化学式。

③“删”:删去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说明:此方法的关键是第二步拆,能否可拆取决于该物质是否是电解质,是否符合电离的条件,是否完全电离,在体系中是否以离子形态大量存在。

离子方程式不仅表示一定物质间的某个反应,而且还表示所有同一类的反应。

例如:强酸、强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大都可以表示为:H++OH-=H2O。

书写离子方程式时要注意:(1)易溶、易电离的物质(强酸、强碱、大多数可溶性盐)以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2)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电荷数均应相等。

离子大量共存规律总结相关知识点:(一)、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

如CO32-、S2-、HS-、HSO3-、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CO32-+2H+=CO2↑+H2O、HS-+H+=H2S↑。

2、有沉淀生成。

按照溶解性表,如果两种离子结合能形成沉淀的,就不能大量共存。

溶解性表,可总结成这么五句话:钾(K+)钠(Na+)硝(NO3-)铵(NH4+)溶,硫酸(SO42-)除钡(Ba2+)铅(Pb2+)(不溶),盐酸(Cl-)除银(Ag+)亚汞(Hg22+)(不溶),其他离子基本与碱同。

如Ba2+、Ca2+、Mg2+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Ba2++CO32-=CaCO3↓、Ca2++SO42-=CaSO4(微溶);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也是因为Cu2++2OH-=Cu(OH)2↓,Fe3++3OH-=Fe(OH)3↓等。

3、有弱电解质生成。

如OH-、CH3COO-、PO43-、HPO42-、H2P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主要是由于OH-+H+=H2O、CH3COO-+H+=CH3COOH;一些酸式弱酸根不能与OH-大量共存是因为HCO3-+OH-=CO32-+H2O、HPO42-+OH-=PO43-+H2O、NH4++OH-=NH3·H2O等。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

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

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二)、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

如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是由于2I-+2Fe3+=I2+2Fe2+。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如NO3-和I-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可以共存,但在有大量H+存在情况下则不能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也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存在。

(三)、由于形成络合离子,离子不能大量共存中学化学中还应注意有少数离子可形成络合离子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

如Fe3+和SCN-、C6H5O-,由于Fe3++SCN- [Fe(SCN)]2+等络合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四)、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

例:Al3+和HCO3-,Al3+和S2-等。

解题指导1.首先必须从化学基本理论和概念出发,搞清楚离子反应的规律和“离子共存”的条件。

在中学化学中要求掌握的离子反应规律主要是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和离子间发生氧化反应,以及在一定条件下一些微粒(离子、分子)可形成络合离子等。

“离子共存”的条件是根据上述三个方面统筹考虑、比较、归纳整理而得出。

因此解决“离子共存”问题可从离子间的反应规律入手,逐条梳理。

2.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3.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

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例题分析:[例1]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A.K+、Ag+、NO3-、Cl-B.Ba2+、Na+、CO32-、OH-C.Mg2+、Ba2+、OH-、NO3-D.H+、K+、CO32-、SO42-E.Al3+、Fe3+、SO42-、Cl-F.K+、H+、NH4+</< 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