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第二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原理与维修课件-第2章故障自诊断系统及测试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原理与维修课件-第2章故障自诊断系统及测试

• 水温传感器正常工作时,其输出信号在0.1~4.8V范围内变化。
②氧传感器与空燃比反馈控制系统、爆燃控制 系统等,控制所依据参数(直接从传感器测 得或根据传感器的输入计算得到)是在不断 变化的,因此这些信号变化的快慢也反映了 传感器是否存在故障。
③故障信号的产生除传感器自身的故障原因外, 传感器电路接触不良、断路或短路也会导致 故障信号的产生。
快速数据传递→ 故障存储器被清除了
3.丰田IT-Ⅱ
开始DTC 检查(读 取故障码)
启动数据 列表(读 取数据流)
*** 故障码的人工读取与清除
1.OBD-I系统故障码的人工读取与清除 ——以丰田车系为例
丰田车系诊断插座
• 发动机舱内诊断插座一般设 在熔断器盒旁边,用于读取 与清除故障代码;
45—防盗系统
55—灯光调节电控
26—电控车顶
56—收音机
34—自适应悬架
66—座椅/后视镜调整电控
• 按“→”显示如下信息提示输入功能地址:
Rapid data transfer HELP Select function XX
快速数据传递 帮助 选择功能 XX
自诊断座
解码器诊断接 口 桑塔纳2000诊断座与解码器诊断接口
2.大众V.A.G1552
功能键与功能代码
快速数据传递
• 当诊断仪一旦连接好之后,会自动进入操作模式1 (“快速数据传递”),即:
Rapid data transfer HELP Insert address word XX
快速数据传递 帮助 输入地址字XX
• 在监控回路内设有监控时钟,按时对ECU进 行复位。当ECU内部发生故障时,程序就不 能使ECU复位,ECU据此判定自身有故障。

发动机电控技术PPT课件

发动机电控技术PPT课件

二、电子控制技术在底盘
部分的应用
(一)制动防抱死系统
(二)电控自动变速器
(三)电控动力转向
(四)电控悬挂
(五)巡航控制

三、电子控制技术在行驶安
全方面的应用
(一)安全气囊
(二)防撞系统
(三)前照灯控制
四、电子控制技术在舒适 性方面的应用 (一)全自动空调 (二)电动座椅 五、电子控制技术在信息 方面的应用 (一)信息显示与报警 (二)语音信息 (三)车用导航

发动机温度低,遮门打 开,旁通进气量多,怠速高暖机。
发动机温度升高,遮门 逐渐关闭,旁通进气量少, 怠速转速逐渐降低。 发动机温度-20℃以下时, 旁通进气道 完全关闭,而在 60℃以上时,旁通进气道 完 全打开。 进气量与温度之间关系 如图所示。



• • •
2、石蜡式
感温体内充 注石蜡-热账、冷 缩,控制旁通进气 道的开度。
信号电压V0=0
硅膜片受压拱曲时,两个电阻受拉伸长-阻 值增大;两个电阻受压缩短-阻值减小; 电阻R1≠R2、R3≠R4,输出信号电压V0≠0 节气门开度增大-进气量增多-膜片拱曲变 形大-应变电阻阻值改变量大-输出信号电压值 升高

压敏电阻式空 气流量传感器与 ECU之间的连接;
• • 进气压力与输 出信号电压之间的 关系
一、空气流量传感器(空气流量计) 作用:检测发动机工作中的进气量,并转
换成电信号送给ECU确定控制喷油量。
型式:
(一)直接测量空气流量传感器
——安装在进气道中
1、体积流量型—测量进气量为体积流量 (1)翼片式(量板式、叶片式)
结构:翼片、电位计及内部电路
翼片:测量叶片—进气道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ppt课件

汽车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ppt课件
(一)空气供给系统
1. 组成: 空气滤清器 空气流量传感器(进气温度传感器) 怠速转速控制阀(怠速控制电动机) 进气歧管 动力腔 节气门体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一、发动机燃油喷射系统组成
空气供给系统 燃油供给系统 电子控制系统
“雪亮工程"是以区(县)、乡(镇) 、村( 社区) 三级综 治中心 为指挥 平台、 以综治 信息化 为支撑 、以网 格化管 理为基 础、以 公共安 全视频 监控联 网应用 为重点 的“群 众性治 安防控 工程” 。
(一)空气供给系统
2. 常用传感器与开关信号
(1)空气流量传感器AFS(Air Flow Sensor)或歧管压力传感器 MAP(Manifold Absolute Pressure Sensor) (2)曲轴位置传感器CPS(Crankshaft Position Sensor) (3)凸轮轴位置传感器CIS(Cylinder Identification Sensor) (4)节气门位置传感器TPS(Throttle Position Sensor) (5)冷却液温度传感器CTS(Coolant Temperature Sensor) (6)进气温度传感器IATS(Intake Air Temperature Sensor) (7)氧传感器或O2传感器(Oxygen Sensor) (8)车速传感器VSS(Vehicle Speed Sensor) (9)空档安全开关信号NSW(Neutral Start Switch) (10)点火开关信号IGN(Ignition switch) (11)空调A/C开关信号(Air Conditioning Switch)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说课课件..19页PPT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说课课件..19页PPT

6-阀体;7-控制室;8-控制活塞;9-针阀;10-量孔
更多精品资请访问
更多品资源请访问
3.教材分析
第一章:发动机电控技术概述 第二章: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第三章:汽油机电控点火系统 第四章:柴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第五章:发动机辅助控制系统 第六章:发动机电控系统常见故障诊断
4.课程目标
专业方法能力:故障原因及部位确定,仪 器使用,故障维修,废弃 液体及零部件处理,自主 学习,经验积累
o 中压共轨系统:由中压输油泵(10~13MPa)将中压燃油输送到 共轨中,采用带有增压作用的喷油器使喷油压力达到120150MPa。一般采用“压力控制”方式,也是第二代共轨式电控燃 油喷射系统。
o 压电式共轨系统:上述均属电磁阀式共轨系统,压电式共轨系统利 用压电晶体作为执行元件,通过控制喷油器针阀的升程(或喷油开 始与结束)来实现燃油喷射控制。压电式共轨系统也被称为第三代 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高压共轨系统
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高压共轨系统
二位二通电磁阀式高压共轨喷油器
二位三通电磁阀式高压共轨喷油器
1-控制信号线;2-进油通道;3-控制室;4-针阀;
a)电磁阀断电不喷油;b)电磁阀通电喷油
5-控制活塞;6-节流孔;7-回油通道;8-电磁阀
1-共轨;2-内阀;3-外阀;4-电磁线圈;5-回油管;
四.课程特色
特色一
实创 施新 工教 学学 交模 替式
特色二
注合 重理 职运 业用 能教 力学 培方 养法
特色三
注 重 过 程 考 核
讲课内容:
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共轨式电控系统类型
o 高压共轨系统:由高压输油泵(压力在120MPa以上)直接产生高 压燃油输送至共轨中,一般采用“时间-压力控制”方式,又称第 一代共轨式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发动机电控技术电子课件第二章

发动机电控技术电子课件第二章

图2-4
直供式空气式供气系统
3. 进气系统气流的流程
进气系统气流的流程如图2-5所示。
(1)其正常工作和“怠速” 运转时的空气流向完全相 同 即:进气口 → 空滤器
→ 空气流量计 → 进气管 → 节气门 → 动力腔 → 进 气岐管 → 进气门 →汽缸。
图2-5
进气系统气流的流程
(1)对于空气流 量型(L 型)的进气 系统:其进气系统气
(1)ECU 通过控制每次喷油持续时间的长短(约为 2-12ms)
来控制喷油嘴的喷油量,故喷油量与喷油时间成正比。
图2-16 电子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
图2-16 电子控制式燃油喷射系统
(2)空气流量计:检测进气量并转变为电信号输入 ECU,同时曲轴位置传感器检
测曲轴转速和转角并转变为电信号输入 ECU。
1 → 节气门 2 →沿着细长而弯曲的进气歧管 → 汽缸。气流在细长管中的流动惯性增强,
使得气流速度提高,使进气量增大并增强缸内气流扰动来改善燃烧过程,提高中低速经济性。
(2)高速时的气流路径:ECU 控制
图2-6 可变进气系统
转换阀控制机构 4 使转换阀 3 开启,空
1-旁通空气滤清器;2-节气门;3-转换阀; 气 → 空滤器 1 → 节气门 2 → 直接沿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组成
(4)燃油喷 射电控系统:
由各种传感器 与控制开关、执 行器和电子控 制单元 ECU 三部 分组成。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如图2-2所示:
电控汽油喷射系统各部分的功能: ① 进气系统提供清洁和经过计量的空气;② 燃
油供给系统保证燃油的清洁和压力;③ 电控单元根据各类传感器提供的信息对喷油器的喷 油量进行控制,以保证最佳的空燃比;④ 排气系统进行排气的消声与净化。

汽车电控技术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汽车电控技术完整版课件全套ppt教程(最新)

❖ 1.3.4 脉动衰减器 ❖ 1.3.5 油压调节器
❖ 1.3.6 喷油器
❖ 轴针式喷油器的一端为进油口 ,与分配油管连接;另一端为 喷油口,插入进气支管中,两 端分别用O形密封圈密封。
❖ 喷油器是由喷油器体、衔铁、 针阀、电磁线圈、回位弹簧等 组成。
❖ 喷油器内部有一个电磁线圈, 经线束与电子控制单元连接。
❖ (4)电控柴油喷射系统
❖ (5)自适应巡航控制系统(ACC)
二、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的发展趋势
❖ 1.微处理机技术 ❖ 2.传感器技术 ❖ 3.软件新技术应用 ❖ 4.智能汽车及智能交通系统(ITS)的研究及应用 ❖ 5.数据传输载体方面的电子新技术应用 ❖ 6.汽车车载电子网络
第1章 电子控制汽 油喷射系统
❖ 压力转换元件是硅膜片。
❖ 硅膜片一面是真空室,另一面导入进气 压力。在压力作用下硅膜片产生变形, 使扩散在硅膜片上电阻的阻值发生变化 。进气管内压力越高,变形量越大。
❖ 利用惠斯登电桥将硅膜片的电阻变化转 换成电压信号。输出的电压信号很微小 ,经IC放大处理后的电信号,作为进气 压力信号送到ECU,ECU根据此信号和 转速信号,即可计算进气量。
汽车电控技术
绪论
一、现代汽车电子技术应用状况
❖ 2.在底盘上的应用
❖ 1.在发动机上的应用
❖ (1)电控自动变速器(ECT)
❖ (1)电子控制喷装置(EFI) ❖ (2)电子转向助力系统
❖ (2)电控点火系统(ESA) ❖ (3)汽车防滑控制系统
❖ (3)怠速控制系统(ISC) ❖ (4)适时调节的自适应悬挂系统
❖ 一般喷油器每次打开喷油的时间 为2~10ms。时间越长,喷油量 就越大。
(a)电压驱动回路

《汽车电控发动机》PPT课件

《汽车电控发动机》PPT课件
1.4.1 电控系统的基本组成与类型
1、组成
有三部分组成: - 信号输入装置——各种传感器,采集控制系统的信号,并转换成电信号输送给ECU。 - 电子控制单元——ECU,给各传感器提供参考电压,接受传感器信号,进行存储、计
算和分析处理后执行器发出指令。 - 执行元件——由ECU控制,执行某项控制功能的装置。
2、电子控制系统:采用电子设备(如计算机)作为自动控制系统的控制装置。 3、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形式: ① 开环控制
② 闭环控制 4、开环控制的组成与特点
(1)开环控制的组成:
(2)开环控制的特点:
在控制器与被控对象之间只有正向控制作用而没有反
馈控制作用。
2021/3/21
网络工程技术专业
3
1. 1 电控系统的基本概念
1.2.2 现代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1、单独控制:早期的汽车电控系统多采用一个ECU控制汽车 的某一个系统,如果有多个系统就要采用多个ECU控制。
2、集中控制系统:利用微处理器使控制功能集中化,将多种 控制功能集中到一个ECU上,就可以不必设置多个传感器和 ECU。现代汽车都采用集中控制系统。
管中喷油形成燃油混合气,进气行程时燃油混合气被吸入气缸内。
2.按喷射控制装置的形式不同分类
①机械式:空气计量器与燃油分配器组合在一起,空气计量器检测空气流量的大小后,靠连接 杆传动操纵燃油分配器的柱塞动作,以燃油计量槽开度的大小控制喷油量,达到控制混 合气空燃比的目的。
②电子控制式:根据各种传感器送至电脑的发动机运行状况的信号,由电脑运算后,发出控制 喷油量和点火时刻等多种执行指令,实现多种机能的控制.即为发动机电子集中控制系 统。
网络工程技术专业
17
2. 1 汽油机燃油喷射系统概述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PPT课件

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 PPT课件
学习任务一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
二、电控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提高了发动机动力性 提高了发动机经济性 降低了排放污染 改善了加速和减速性能 改善了起动性能
2021/7/28
3/10
第1章 概述
任务二 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内容与方式
一、发动机电控系统的控制内容
电控燃油喷射(EFI) 电控点火装置(ESA) 怠速控制(ISC)系统 排放控制系统 进气控制系统 增压控制系统
2021/7/28
返回
11/10
第1章 概述
第2章 汽油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学习任务十一 曲轴/凸轮轴位置传感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二 氧传感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三 氧传感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四 电动燃油泵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五 电动燃油泵及控制电路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六 燃油压力调节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七 燃油系统压力的检测 学习任务十八 喷油器结构与原理 学习任务十九 喷油器的检测 学习任务二十 开关信号类型及检测
图2-13 光电检测漩涡式空气流量计
1-发光二极管;2-反光镜;3-张紧带;
图2-14 丰田车用MAF控制电路
4-进气温度传感器;5-涡流;6-光敏三极管;
7-导压孔;8-涡流发生器;9-整流网栅
2021/7/28
26/10
第1章 概述
学习任务二 空气流量计结构和原理
五、卡门漩涡式空气流量计
图2-15 超声波检测漩涡式空气流量计结构图 图2-16 超声波检测漩涡式空气流量计电路
相结合的控制方案。
19/10
第1章 概述
学习任务二 空气流量计结构和原理
一、空气流量计的作用和类型
空气流量计英文是air flow meter 简称MAF,其 作用是测量发动机的进气量,并将进气量转换成 电信号输送给ECU。按结构原理不同,空气流量计 可分为叶片式、热线式、热膜式和卡门旋涡式四种 类型。一般安装在空气滤清器和节气门体之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一页
5
5.在汽车加减速行驶的过渡运转阶段,燃油控制系 统能迅速的作出反应; 6.具有减速断油功能,既能降低排放,也能节省燃油; 7.在进气系统中,由于没有像化油器那样的喉管部位, 因而进气阻力小; 8.发动机起动容易,暖机性能提高。
6
2.1.3 电控喷射系统的类型
1.按喷射方式分类:
同时喷射
分组喷射
20
(2)分组喷射正时控制
➢ 特点:把所有喷油器分成2~4组,由ECU分组控 制喷油器。 工作原理: 以各组最先进入作功的缸为基准,在该 气缸排气行程上止点前某一位置,ECU输出指令信 号,接通该组喷油器电磁线圈电路,该组喷油器开 始喷油。
21
(3)同时喷射正时控制
➢ 特点:所有各缸喷油器由ECU控制同时喷油和停油。 ➢ 工作原理:喷油正时控制是以发动机最先进入作功 行程的缸为基准,在该缸排气行程上止点前某一位置, ECU输出指令信号,接通该组喷油器电磁线圈电路, 该组喷油器开始喷油。
第二章 发动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1
2.1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概述
2.1.1 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 2.1.2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2.1.3电控喷射系统的类型
2
2.1.1 汽油喷射系统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由于军用飞机上,1954年德国奔驰公 司在奔驰300SL上装了机械式汽油喷射系统(K型);
下一页
28
各种修正
➢进气温度修正 ➢进气压力修正 ➢排气含氧量修正 ➢蓄电池电压修正
22
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1)起动时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2)加速时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23
(1)起动时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在同步喷油基础上,为改善发动机的起动性能,再增 加一次异步喷油。
在起动开关处于接通状态时,ECU接受到第一个凸轮 轴位置传感器信号(Ne信号)后,接收到第一个曲轴位 置传感器信号(G信号)时,开始进行起动时的异步喷 油。
24
(2)加速时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为了改善加速性能,ECU根据节气门位置传感器中怠 速信号从接通到断开时,增加依次固定量的喷油。
25
2.2.2 喷油量的控制
目的:使发动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都能获得 最佳的喷油量,以提高发动机的经济性和降低排放 污染。
1.起动时的同步喷油量控制 2.起动后的同步喷油量控制 3.异步喷油量控制
气门
喷油器
输油管
进气支管
15
单点喷射系统
在节气门上方装一个中央喷射装置,由1~2个喷油器集 中喷油。采用顺序喷射方式。结构简单,故障少、维修调整 方便。广泛的应用于普通轿车和货车。
节气 门
调压器 喷油器
节气门体 位置传感器
16
2.2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功能
2.2.1、喷射正时控制 2.2.2、喷油量的控制 2.2.3、燃油停供控制 2.2.4、燃油泵控制
27
(2)起动后的同步喷油量控制
喷油持续时间 = 基本喷油持续时间×喷油修正系数 + 电压修正
➢ D型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进气管绝对压力信号确 定基本喷油时间; ➢ L型根据发动机转速信号和空气流量计信号确定基本 喷油时间。 ➢ 同时,还必须根据各种传感器输送来的各种运行工况 信息,对基本喷油量时间进行修正。
(1)顺序喷射正时控制
➢ 工作原理:ECU根据凸轮轴位置传感器(G信号)、 曲轴位置传感器(Ne信号)和发动机的作功顺序,确 定各气缸工作位置。当确定各缸活塞运行至排气行程 上止点前某一位置时,ECU输出喷油控制信号,接通喷 油器电磁线圈电路,该缸开始喷油。 特点:喷油器驱动回路数与气缸数目相等。
26
(1)起动时的同步喷油量控制
在发动机转速低于规定值或点火开关接 通位于STA(起动)档时,喷油时间的 确定见左图,ECU根据冷却液传感器信 号(THW信号)和冷却液温度——喷油 时间确定基本喷油时间,根据进气温度 传感器(THA信号)对喷油时间作修正 (延长或缩短)。然后在根据蓄电池电 压适当延长喷油时间,以实现喷油量的 进一步的修正,即电压修正。
17
2.2.1、喷射正时控制
在采用间歇喷射方式的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电脑 必须控制喷油器喷油的开始时刻,这就是喷油正时控 制。其控制目标一般是在进气行程开始前。
1.同步喷油正时控制 2.异步喷油正时控制
18
同步喷油正时控制分为:
• 顺序喷射正时控制 • 分组喷射正时控制 • 同时喷射正时控制
19
8
分组喷射 ——将各气缸的喷油器分成几组,同一组喷油器同时喷油或 断油。
9
顺序喷射 ——喷油器由电脑分别控制,按发动机各气缸的工作顺序喷油。
10
D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D型的D是德语Druck
(压力)的首字母。该
系统利用绝对压力传感
器检测进气管的绝对压
力,电脑根据测得的绝
对压力和转速推算发动
机进气量。
➢20世纪60年代在K型的基础上发展了机电组合式汽 油喷射系统(KE型);
➢20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德国 BOSCH公司研制出电控燃油喷射系统(EFI)。
下一页过程
4
2.1.2 电控燃油喷射系统的优点
1.能提供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最合适的混合气浓度; 2.用排放物控制系统后,降低了HC、CO和NOX三种有 害气体的排放; 3.增大了燃油的喷射压力,因此雾化比较好; 4.在不同地区行驶时,发动机控制ECU能及时准确地作 出补偿;
顺序喷射
2 .按空气量的计量方式分类 :
D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3 .按燃油喷射位置分类 (1)缸外喷射(进气管喷射) 单点喷射系统 多点喷射系统 (2)缸内喷射 采用稀薄燃烧技术
4 .根据喷射控制装置的结构分类 机械式 机电混合式 电子控制式
7
同时喷射: ——将各气缸的喷油器并联,所有喷油器有电脑的同 一个指令控制,同时喷油,同时断油。
插图
进而根据进气量和转速
确定喷油量
11
2005年6月
12
L型电控燃油喷射系统 L是德语Luft的首字母。L型燃油喷射系统利用空气流量计直 接测量发动机的进气量,电脑不必进行推算,可根据空气流 量计信号计算与该空气量相应的喷油量。
13
2005年6月
14
多点喷射系统
每缸进气门处装有一个中央喷射装置,由ECU控制喷射。 其燃油分配均匀性好,但控制系统复杂,成本高。主要用 与中、高级轿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