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人口容量 导学案-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合集下载

1.3人口容量 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讲义(知识点+练习)

1.3人口容量 2020-2021学年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讲义(知识点+练习)

1.3人口容量课程标准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掌握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结合案例,理解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与联系。

基础知识1.人口增长(1)总趋势: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2)影响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3)世界人口增长: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一个区域的人口变化,还与当地的人口迁入率和迁出率有关。

2.世界人口增长的时间变化:3.世界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4.人口增长的原因分析:5.环境资源的限制性:6.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7.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问题探究读人口与环境关系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照人口与资源环境关系的友好程度由好到差的排列,三种模式的正确排序是()A.Ⅰ、Ⅱ、ⅢB.Ⅱ、Ⅰ、ⅢC.Ⅲ、Ⅱ、ⅠD.Ⅰ、Ⅲ、Ⅱ2.模式Ⅲ中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变化,体现了人口合理容量的特点是()A.临界性B.相对性C.警戒性D.稳定性3.随着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必须进行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其主要意义在于()A.限制高消费现象的产生B.规划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C.制定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D.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答案1.A2.B3.C解析1.I图中人口始终低于环境承载力,即环境能满足人们发展的需求,人与环境关系是协调的;Ⅱ是人口增加,超过了环境承载力,导致人口数量下降,但此时环境承载力未发生变化;Ⅲ是人口发展超过环境承载力后,环境承载力下降,养活的人口数量减少,此时环境不能满足人口的发展需求,形成数值较低的新环境承载力,说明人口在增长过程中,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人与环境关系最不友好,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2.所谓的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受众多因素的影响,不同时期因为经济发展水平,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等因素,所以人口合理容量具有相对性的特点,B正确。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3人口容量 教学设计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3人口容量 教学设计

人口容量一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二教材与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本节为湘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人口分布、人口迁移、人口数量是人口的三个主要属性。

本节主要包括人口增长、资源环境的限制性、人口合理容量三部分,人口增长提供了历史上的人口增长J型曲线,便于引导学生发现人口变化趋势以及结合历史分析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资源环境限制性介绍了资源短缺的原因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活动题中让学生思考资源是否会枯竭。

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限制的矛盾下,合理容量概念提出,给出了影响因素及对人口战略的参考意义。

学情:学生参与了2020年人口第七次普查,对全国人口数据和资源国情有大致了解,人口增长图表的阅读难度不大,需补充出生死的自然增长和迁入迁出的机械增长概念。

资源的有限性与科技发展下资源概念的变化是新概念,通过辨析,学生可树立资源良性循环的观念。

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是难点,可结合具体区域,如我国、日本进行分析相关性,并理解我国当前的人口政策。

三教学目标区域认知:通过国家统计局数据,了解我国人口国情,通过阅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了解世界人口变化。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国情,了解我国人口合理容量和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背景。

人地协调观:结合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树立保护、适应自然环境,实现资源良性循环、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

地理实践力:通过查阅国家统计局我国人口数据,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全面二孩,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政策。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口数量的增长、资源环境的限制性、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政策难点: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五教学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六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同学们都参与了去年进行的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普查结果还没公布,那大家知道我国当前的人口数量约为多少吗?,预测我国人口数量变化趋势在增长还是减少?预设:14亿增加国家每年进行人口的统计,统计的方式分三种情况,每十年一普查,每五年1%抽样,其余年份1‰抽样,结果将在国家统计局数据库显示。

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 (导学案,含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二1.3人口的合理容量 (导学案,含答案)

第一章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环境承受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

2、了解全体人口容量及我国环境人口容量估算与前景。

3、理解人类要在世界各地消除贫困并保持人口的合理容量,各国须采取的相应措施。

【重难点】1、根据一些统计数据、现象,分析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之间的关系。

课前预习案【教材基础知识梳理】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1、环境承受力概念: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衡量指标:2、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因素)(1)影响因素科技发展水平人口的和消费水平(2)估计:存在、悲观者、介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之间三种观点。

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1.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按照的生活方式保障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人口的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2.意义影响战略影响人口政策影响发展战略3.实行的保障措施课内探究案探究点一: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汉朝时期内蒙古草原大约生活着8万多游牧者,草地质量非常好,牧人的生活很富足。

汉乐府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就是当时生活现实的写照。

到明朝时期,该地大约生活着20万游牧者,草场质量好,生活富足。

到民国时期,由于中原地区战乱,大量人口涌入,人口急剧增加到60万,牛羊的存栏量明显增加,草场质量质量已经开始有下降的迹象。

但人们还能够维系基本的生活水准。

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该地区人口超过150万,草场退化现象非常明显,某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土地沙化现象。

“风吹草低见老鼠”已经非常普遍,部分人口不得不迁移到别处谋生。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相同的草地在不同时期能够维持居民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不同,根据以上材料及问题概括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填表)因素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资源正相关资源越丰富,科技发展水平正相关科技水平越高,人口和生活消费水平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3、阅读教材P13图对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估计。

探究三种观点,你赞同哪种为什么探究点二: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材料1 一些专家根据我国的资源、人体营养和文化教育等条件,尤其是对我国耕地、草原和水资源利用状况进行分析,预测我国的人口容量为8亿-9亿人。

1.3 人口容量 课件-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共24页)

1.3 人口容量 课件-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共24页)
2025年2050年2100年2600年85亿94亿108亿630亿资源的过度开发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粮食可供某区域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就如同木桶容量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第三节 人口容量
问题二:日本国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90%以上依 赖进口,其中石油完全依靠进口。那么日本是如何养活了 1.27亿人口且成为世界上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的呢?
问题三:全世界70多亿人能不能都像美国那样高消费
人口容量影响因素
人口 容量
首要因 素 资源
科技发展 水平
消费水平
地区开放 程度
决定开发利 用能力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 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3、人口增长速度: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其它因素:人口迁移
活动2,P19
根据人口普查资料,绘制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 长率变化曲线图。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
思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2. 图1-14反映了人口增加与耕地资源减少的动态关系, 试按照地理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在它们之间加上 箭头。
三、人口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 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 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
2、资源环境承载力: 是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 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 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 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 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vs人口合理容量

1.3人口容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1.3人口容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第二册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将运用以下方法与过程:
1.采用案例分析法,以我国不同地区为例,分析人口容量与资源、环境、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深入理解人口容量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培养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问题的认识。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人口容量估算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终结性评价:设计期末考试、小组报告等形式,评价学生对人口容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能力。
4.教学拓展:
-邀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人口容量研究的前沿动态。
-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人口容量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开展跨学科研究,如与生物、环境等学科相结合,探讨全球人口容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人口容量教学设计”的知识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运用所学的人口容量估算模型,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区,进行人口容量估算,并撰写估算报告。要求报告内容包括:
-所选地区的背景介绍;
-估算模型的选取及原因;
-估算过程及结果;
-对估算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重点:理解人口容量的概念,掌握人口容量估算模型及其应用。
-难点: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分析人口分布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方面:
-重点: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证分析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难点: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有效沟通、协作,提高团队效能。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重点:树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沟通与表达能力。

1.3人口容量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1.3人口容量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日常用品 ……
土地资源
水资源
矿产资源
……
【思考题】
1. 假如各块木板代表不同的资源种类,那么“短板效应”揭示了什么道理?
某地区或国家的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将 取决于数量最少的自然资源的数量。
最低限度值
2、如果要提高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可 通过哪些途径解决自然资源“短板”问题?
① 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节流) ② 提高科技水平,发现、开发新能源(开源) ③ 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地方的资源(开源)
目录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二、人口合理容量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1.定义:是指在保证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良好生态环境的前提条件下,区域的资 源环境条件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人类社会早期,人口很少,自 然资源非常丰富,所以人口得 以快速增长,数量激增。
日本工业原材来源地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2.影响因素 ②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率
交通的发展 等高线区地域形图间、贸数易字地往形图
来和资源调配
扩大资源来源
提高区域资源和环境承载力
影响因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
以色列全年干旱少雨,国土面积 2/3被沙漠覆盖,淡水资源极度短缺。 借助海水淡化技术,以色列水资源危机 得到缓解,其资源环境承载力大大提升。
在人口数量达到资源环境承载力之 前,可以努力控制人口,最终人口 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范围内保持稳定。
等高线地形图、数字地形图
一、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
• 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人口容量 学历案 湘教版(2019)必修二 高一下学期

人口容量 学历案 湘教版(2019)必修二 高一下学期

《人口容量》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节课的学习主题是“人口容量”,围绕人口容量及其影响因素、合理人口容量和如何维持和优化合理人口容量等问题展开,帮助学生全面认识人口容量概念及其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学习目标1. 知识与理解:理解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基本含义;了解人口容量与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关系;掌握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标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实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交流合作与沟通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培养其合理规划人口发展的意识。

三、评价任务1. 知识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小测验,评价学生对人口容量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技能运用评价: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评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评价: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合作与沟通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人口增长的数据图表,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进而引出本课主题——人口容量。

2. 新课讲解:首先,讲解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基本含义;其次,分析影响人口容量的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最后,介绍合理人口容量的概念及其衡量标准。

3. 案例分析:选择一至两个具体案例,如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容量变化,引导学生分析其影响因素及合理人口容量的调整措施。

4. 课堂互动:学生提问与答疑,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口容量问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课重点内容,强调合理人口容量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五、检测与作业1. 课堂检测:进行一次小测验,检测学生对人口容量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论述题或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分析某个地区的人口容量状况及优化措施。

3. 小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具体地区或国家,进行人口容量的调研与分析,并制作成PPT或报告,下节课进行展示与交流。

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 人口容量课件(72张PPT)

湘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1.3  人口容量课件(72张PPT)
人口容量
必修二 第一章 第三节
【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学习目标】
1 结合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时空特点及影响因素,说明衡量 世界人口增长的指标。(综合思维)
2 结合资料,说明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区别 和联系,辨析人口容量的三个特点。(人地协调观)
第一次 人口普查 (1953年)
第三次 人口普查 (1982年)
第四次 人口普查 (1990年)
第五次 人口普查 (2000年)
第六次 人口普查 (2010年)
第七次 人口普查 (2020年)
• 根据我国历次人口普查资料 • 完成上表,并绘制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的曲线图
● 2023年末2024年初,常住人口140967万人,城镇化率66.16%,城镇人口93267万人,乡村人口 47700万人上29697万人, 6 5 岁 以 上 2 1 6 7 6 万 人 。 年 出 生 人 口 9 0 2 万 人 , 死 亡 人 口 111 0 万 人 , 出 生 率 6 . 3 9 ‰ , 死 亡 率 7 . 8 7 ‰ , 自然增长率-1.48‰,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减少208万人
J型曲线
(2)曲线陡缓与人口增长速度有什 么关系?
曲线越陡,表明人口增长速度越快;
(3)世界人口增长有什么特点?
工业革命前 人口增长比较缓慢
工业革命后 人口迅速增长
目前
仍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工业革命
探究: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
人口增长——影响因素
阅读材料,判断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1)民勤绿洲,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之间,曾经拥有1200多条大小泉沟、 140平方公里的自然湖面;如今整个民勤绿洲再无天然地表来水、地下水枯竭恶化、 数十万亩沙枣林枯死、3.5万人背井离乡; 原有400多人口的字云村,全村也仅剩下了 一位80多岁的老人聂云山和孙女聂海燕。后来孙女出嫁到了县城,老人一个人住在村 里,2006年去世,现在字云村一户人家都没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 人口容量
【学习目标】
1.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理解人口增长受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率的影响
2.比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分析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思】
一、人口增长
阅读课本第17页至第18页,完成以下内容
1.世界人口发展历史的总趋势是人口_______。目前,世界人口仍处于_______阶段。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除_______、_______外,还有社会经济、_______、医疗卫生、文化教
育、_______等。

3.世界人口增长是由人口_______率和_______率共同决定的。
4.当人口出生率超过死亡率时,总人口就会增加,表现为_______增长;当人口出生率小于死
亡率时,总人口就会下降,表现为_______增长。

5.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变化,除了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有关,还与当地的人口_______
率和_______率有关。

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
阅读课本第19页至第20页,完成以下内容
1._______是人类生产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要保证人类社会的_______发展,就必须拥有足
够的_______。然而,自然资源终究是_______。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应当建立_______关系,以
实现自然资源的_______利用和人类的_______发展。

2.人类在开发利用各种资源的过程中,如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等,由于_______开发
和_______使用,会导致_______失调,引发严重的_______问题,如部分矿产资源枯竭,乱砍滥伐
引起的森林植被破坏,过度放牧引起的草原退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引起的土地沙漠化,工业生产造
成的大气、水环境恶化等,进而限制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三、人口合理容量
阅读课本第21页至第22页,完成以下内容
1.人口容量是指在_______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_______。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
_______,同时又不妨碍_______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人口容量是_______与_______共同作用的产物。一般来说,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一定时期
内,在_______的前提下,_______、_______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很显然,环境承载
力中的人口规模_______于人口合理容量。

3.人口容量特点有三:_______性、_______性、_______性。

【议】
探究问题1 读图1-13“世界10亿人口年表”,指出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要的时间。
在此基础上,分析183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变化的原因。

探究问题2 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有哪些?请你就其中一个因素举一个你最熟悉的例子来
佐证。

【检】
一、选择题
1.我国人口和环境之间的矛盾已十分突出,主要表现在( ) ①我国人均可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2 ②随着人口增长和城市化的发展,可耕地总数在不断减少 ③我国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淡水占有量的1/3 ④由于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出现地下水枯竭现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 A.资源状况 B.科技水平 C.人口文化素质 D.生活消费水平 3.人口普查表明,近年来城市人口增长很快,下列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都快 B.城市人口自然增长趋缓,机械增长加快 C.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加快,机械增长趋缓 D.主要受国际移民的影响 4.不与人口容量呈正相关的是( ) A.资源数量 B.科技发展水平 C.消费水平 D.人类社会发展阶段 5.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二、综合题 读“我国人均耕地变化图”,完成下列要求。
(1)我国人均耕地发展变化的趋势是________,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这种趋势不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
B.这种趋势应该继续下去
C.近期可以根本扭转这种趋势
D.应该加强耕地保护,抑制这种趋势
(3)为保证我国的粮食自给,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开垦草原
B.围湖造田
C.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D.改善耕地质量
【总结提升】
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异同
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念

区别 参考角度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 自然资源的承载力,经济、社会发展,消费水平 体现的意义 生存 发展
人口数

大 小

共同点
制约因素不确定,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发生变化,使
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
情况下,可以对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