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风险评估和报告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报告与流程

页眉.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一、压疮评估1、评估流程:护士在接收入院、转入、手术后患者或发生病情变化致生活不能自理长期卧床时,用防范患者压疮评估记录表(Norton 评分表 )进行评估→压疮危险患者(评分≤14 分)→采取预防措施并报护理部备案→及时报告转归。
2、评估频次:初次评估后,评估值:≤14 分的患者每周评1-2 次;≤12 分高度、极度危险患者每班评估一次;病情变化时随时进行评估。
二、评分办法按照 Norton 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评估:总分 20 分,评分≤ 14 分,则病人有发生压疮的危险 ;评分≤ 12 分提示有高度危险;评分≤ 8 分提示有极度危险;评分≤ 14 分应建立压疮风险因素量化评估表,并根据不同的危险程度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三、压疮上报与督导病区发现压疮(含院外压疮),应与24h 内上报护理部,护士长指导责任护士采取有效处理措施,填写压疮上报。
护理部接到报告后及时到病区督导。
出院后病区将压疮转归结果及时登记并报护理部。
压疮风险管理流程表页眉.Norton 评分≤14分科室留底、定期观察,积极治疗根据病情填写压疮危险评估表Norton 评分≤ 12 分报专业组、确认高危因素,积极治疗院外带书护入院内面护理措施发生口理跟进得力的压疮头患者告之专业组统计分析汇总填写压疮报告表压疮级别发生变化者、患者转科、一式两份报专业组出院、死亡填报压疮报告表上报专业组(注: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只是收取少量整理收集费用,请预览后才下载,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一、引言压疮是指由于长时间接触硬表面或者摩擦力造成的皮肤和组织损伤。
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对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压疮评估,并及时报告相关信息,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降低患者压疮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二、评估与报告流程1. 压疮评估(1)压疮风险评估:对每位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能力、感知能力、患病情况等。
(2)压疮评估工具:使用标准化的压疮评估工具对患者进行评估,如Braden评分系统、Norton评分系统等。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感觉知觉、活动能力、潮湿程度、摩擦力、营养状况等。
(3)压疮评估频率: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风险水平,确定评估的频率。
对于高风险患者,应每日进行评估;对于中风险患者,应每周进行评估;对于低风险患者,应每月进行评估。
2. 压疮报告(1)报告内容:压疮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压疮的部位、分期、大小、疼痛程度、渗出液性质、感染情况等详细信息。
同时,还应记录患者的治疗措施和效果。
(2)报告形式:压疮报告可以采用书面形式或电子记录形式,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报告应及时提交给相关医护人员,以便他们能够根据报告内容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3)报告责任:压疮报告的责任应明确,相关医护人员应按照规定的流程和时间提交报告,确保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处理。
三、数据分析与改进措施1. 数据分析(1)压疮发生率:对压疮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压疮的发生趋势和高发部位,为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2)压疮分期分布:对压疮的分期进行统计分析,了解不同分期的发生情况,为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3)治疗效果评估:对治疗措施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不同治疗方案的有效性,为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改进措施(1)教育培训: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2)预防措施: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定期翻身、保持皮肤干燥、合理膳食等。
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一、引言压疮是指由于组织长期受到压力或者磨擦而引起的皮肤和/或者组织损伤。
压疮是医疗机构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了不良影响。
为了及时评估和报告压疮的发生情况,制定一套标准的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是必要的。
二、目的本文旨在规范压疮评估与报告的流程,确保对压疮的及时发现、评估和报告,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和安全。
三、评估与报告流程1. 压疮评估a. 压疮风险评估:对每位患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包括评估患者的年龄、营养状况、体重、活动能力、感觉功能、尿失禁等因素,以确定其是否存在压疮风险。
b. 压疮评估工具:使用标准的压疮评估工具,如Braden评分表或者Norton评分表,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皮肤评估,包括皮肤完整性、红肿、疼痛等指标。
c. 压疮分级:根据压疮的程度和严重程度,将压疮分为不同的分级,如I期、II期、III期和IV期。
d. 压疮测量:对已发生的压疮进行测量,包括压疮的长度、宽度、深度等指标。
2. 压疮报告a. 压疮报告对象:压疮报告应及时向医疗团队、护理部门、病房主任等相关人员进行报告。
b. 压疮报告内容:压疮报告应包括患者的基本信息、压疮的位置、分级、测量数据、压疮的病因、护理措施等内容。
c. 压疮报告形式:压疮报告可以采用书面报告、口头报告或者电子报告的形式进行,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和记录。
d. 压疮报告的时机:压疮应及时报告,包括压疮的发生、变化和治疗效果等情况。
四、数据分析与改进1. 数据分析:对压疮评估与报告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压疮的发生率、分级情况、发生部位等,以发现问题和改进空间。
2. 改进措施: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加强压疮风险评估、提高护理人员的培训水平、改进护理措施等。
3. 绩效评估:定期对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评估,确保制度的有效运行。
五、培训与宣教1. 护理人员培训:对护理人员进行压疮评估与报告制度的培训,包括评估工具的使用方法、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等。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一、压疮风险评估1. 确定评估工具:医疗机构需要选择一种科学可靠的压疮风险评估工具,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Braden评分和Norton评分等。
2.评估时机:对于每位入院患者,应在入院24小时内进行压疮风险评估。
3.评估内容:通过评估工具对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评判,包括患者的感觉知觉、患者的湿润程度、活动能力、患者的营养状态、摩擦力和剪切力等。
4.评估结果分级: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的风险分为低风险、中风险和高风险。
二、制定预防措施1.根据评估结果,对于低风险患者,制定常规的预防措施包括:定时翻身、保持干燥清洁、使用合适的床垫等。
2.对于中风险患者,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预防措施,如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强床垫的选择、定时按摩等。
3.对于高风险患者,需要制定个性化的预防措施,如使用特殊护具、进行特殊护理等。
三、监测和记录1.对低风险患者的监测和记录可以采用常规的护理记录表格进行。
2.对于中风险和高风险患者,应制定专门的监测表,对患者的压疮风险因素和预防措施进行详细的记录。
四、报告制度1.建立责任人制度:医疗机构应指定专门的责任人,负责压疮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落实,并报告给相关的上级部门。
2.定期报告:责任人应定期向医疗机构的管理层报告患者压疮风险评估的结果、预防措施的执行情况和压疮发生率等相关数据。
3.事件报告:对于压疮发生的事件,责任人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事后分析,找出原因和改进措施,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五、培训和宣教1.医疗机构应定期进行压疮风险评估和预防措施的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同时,医疗机构应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宣教,加强患者和家属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对压疮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六、持续改进1.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应定期进行评估和改进,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2.医疗机构应根据报告结果和反馈意见,推动护理质量的改进和提高。
通过以上流程和步骤,医疗机构可以有效评估和预防患者的压疮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患者发生压疮的可能性。
压疮风险评估,报告制度,工作流程图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工作流程一、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一)对压疮、难免压疮的风险评估与报告实行三级监控及管理。
(二)各病房对卧床患者、危重患者、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必须进行压疮筛查并登记。
(三)对有可能发生难免压疮的高危患者,须申报难免压疮。
1、申报范围:对卧床、危重、低蛋白水肿及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的患者,使用Braden评分表进行压疮风险评估,Braden评分<12分,患者高度水肿、极度消瘦等,申报难免压疮。
2、申报程序:病房填写难免压疮申报表,护士长审核并填写意见后上报护理部登记在案。
3、监控处理:病房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预防措施,必要时可申请院内护理会诊,护士长督查措施的落实并进行效果评价,护理部随时抽查,定期检查危重患者的基础护理落实情况。
(四)对已上报的难免压疮患者,病房要加强管理,加强健康宣教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继续监控和评估,Braden评分>18分,可停止监控,护理部不定期到各病房进行检查。
(五)患者发生压疮或患者入院时带入压疮,须报告护士长,在24小时内填写“压疮报告表”,由护理部审核,护士在护理记录单上做好记录。
(六)发生患者皮肤压疮的科室应主动上报,有意隐瞒不报,事后发现将按情节轻重给予严肃处理,并纳入护士长及科室绩效考核。
(七)各病房设立压疮、难免压疮登记本,对压疮、难免压疮进行登记,护士长要定期组织科室人员认真讨论,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护理质量。
二、报告流程1、压疮报告流程1、压疮风险评估流程三、压疮的诊疗及护理规范(一)定义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引起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损害,如果溃烂和坏死。
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压力,故目前倾向于将压疮改称为“压力性溃疡或压力性伤口”。
2007压疮的新定义:指皮肤或皮下组织由于压力,或符合有剪切力或/和摩擦力作用而发生在骨隆突处的局限性损伤。
手术压疮的定义:术后2小时到术后六天之内的压疮。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1.压疮风险评估:新入院、病情危重、卧床等有发生压疮危险的患者及时进行压疮危险性评估。
对肢体活动障碍、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营养不良、病情危重、强追体位者、大手术后等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用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根据评分情况的情再评估,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护理措施,并按规定逐级上报。
2.报告制度
①压疮风险报告;轻度(14~18分)、中度(12~14分)、高度(512分)危险均向护士长报告;≤12分者,责任护士及时填写《压疮(高危病人)上报表》于24小时内上报压疮管理小组。
压疮管理小组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并上报护理部。
②压疮上报发现皮肤压疮,无论是院内还是院外带来的,按照Braden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评估患者,责任护士及时填写《压疮上报表》于24小时内上报压疮管理小组。
压疮管理小组定期进行汇总、分析并上报护理部。
③如隐不报的护士及护土长通报批评,与绩效考核、年终评先评优、职称晋升挂钩。
3.追踪监测;
①对有压疮风险的欢,责任护士根据Braden评分定期评估,反馈到病区落实各项预防措施,严格床旁交接班。
压疮联络员及护士长对护理指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估,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尽量避免或减少压疮的发生。
②压疮患者应在护理记录单上详细记录,包括发生的部位、时间、程度和已采取的处理方法,并根据其程度制定相应护理指施,填写压疮监测记录。
③会诊:压疮管理小组根据各病区上报情况组织会诊,对压疮的发生进行讨论、分析并给予指导。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一.压疮风险的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 ( 用 Braden 压疮风险护理单 ) ,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 48-72 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二.报告制度和程序:1.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科护士长 / 护理部上报。
2.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在 24h 内报告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并填写好《压疮报告单》;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 72h 内填写《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及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
三.会诊制度:1.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Ⅲ期压疮、疑难病例需请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
2.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3.小组组织 2 人以上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四.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伤口)护理单》。
五.压疮的处理:Ⅰ、Ⅱ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处理,Ⅲ期或者疑难伤口由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责护士进行处理。
六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压疮风险护理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七.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护理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八.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压疮风险护理单》和《压疮(伤口)护理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压疮报告单》交上护理部。
九.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
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十.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1.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 3 项中的 1 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

压疮风险评估及报告制度、流程一.压疮风险的评估:对瘫痪、意识不清、大小便失禁、水肿、痴呆、营养不良、高龄老人、病情危重、强迫体位者入院或大手术后当天内必须完成初次评估 ( 用 Braden 压疮风险护理单 ) ,病情严重者每天评估,病情稳定者当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时,应 48-72 小时进行评估一次,直到评估值至正常范围;当病情发生变化时随时评估。
二.报告制度和程序:1.一旦病人评估值达危险临界值,要逐级上报:低风险向护理组长报告;中度风险向病区护士长报告;高度风险向科护士长 / 护理部上报。
2.院内发生或发现院外带入Ⅲ期压疮,须报告病区护士长、科护士长,并在 24h 内报告护理部和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并填写好《压疮报告单》;院外带入Ⅰ、Ⅱ期压疮需于 72h 内填写《压疮报告单》报告护理部及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
三.会诊制度:1.对护理效果不明显或Ⅲ期压疮、疑难病例需请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会诊并提供指导。
2.对皮肤高危患者发生院内压疮时,由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3.小组组织 2 人以上会诊,对其压疮的发生进行定性,讨论并最终定为难免压疮或者可避免压疮。
四.对院内或院外发生的压疮,均要使用《压疮(伤口)护理单》。
五.压疮的处理:Ⅰ、Ⅱ期压疮由临床护士在造口及慢性伤口护理小组成员的指导下处理,Ⅲ期或者疑难伤口由接受培训并考试合格的专责护士进行处理。
六对有可能发生压疮的高危病人,科室填写《压疮风险护理单》,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
七.病人转科时,《压疮风险护理单》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八.病人出院或死亡后,将《压疮风险护理单》和《压疮(伤口)护理单》及时归入病历保存,《压疮报告单》交上护理部。
九.护理部负责到科室核查并记录。
如科室隐瞒不报,一经发现按护理质量管理相关规定处理。
十.难免压疮,实行三级报告制度。
1.申报条件:以强迫体位如骨盆骨折、高位截瘫、生命体征不稳定、心力衰竭等病情严重、医嘱严格限制翻身为基本条件,并存在大小便失禁、高度水肿、极度消瘦 3 项中的 1 项或几项可申报难免压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流程
一、患者入院后用Norton危险因素量化评估表对入院患者皮肤进行初次评估,评分≤25分的有压疮发生风险患者须将评分记录在患者入院首次护理记录单上,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并悬挂“防压疮”警示牌,加强基础护理,落实各项措施。
二、对压疮高风险患者,须及时填写《压疮发生高危人群评估∕不可避免压疮申报表》(后均简称为《压疮评估申报表》),并向护士长报告;对已出现压疮的患者(包括院内压疮、院外压疮)及难免压疮),须填写《压疮评估申报表》,并在24小时内报告护理部。
三、对院内出现的压疮患者,需及时填写《皮肤压疮观察记录表》,护士长及时组织科内护士进行讨论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并将其纳入护理不良事件管理。
四、对压疮高风险及已出现压疮的患者,根据压疮预防及诊疗护理规范,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及时准确记录,严格交接班。
五、病人转科时,《压疮评估申报表》交由转入科室继续填写。
六、护士长对本病区压疮高风险及压疮患者进行质量监控,并按要求将压疮患者及压疮高风险患者统计、汇总后上报护理部。
七、护理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全院压疮患者集中进行督查,对压疮高风险患者进行抽查,对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分析,提出整改措施,并作出相应的效果评价。
八、院内发生的压疮,及时汇报科护士长和护理部,护理部组织相关人员提出鉴定意见,非预期性压疮科室填写不良事件上报表报护理部。
非预期性压疮适当扣除科室护理质量分。
九、发生院内压疮隐瞒不报的加倍处罚。
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