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专题复习-电路
物理电路练习题及讲解高中

物理电路练习题及讲解高中### 练习题1:电阻串联题目:在一个电路中,有两个电阻R1和R2,R1=100Ω,R2=200Ω。
当它们串联时,求总电阻。
解答:在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阻之和。
因此,总电阻R总 = R1 + R2 = 100Ω + 200Ω = 300Ω。
### 练习题2:欧姆定律的应用题目:一个电阻器R=150Ω,通过它的电流I=0.5A。
求电压U。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电压U等于电流I乘以电阻R,即U = I * R。
所以,U = 0.5A * 150Ω = 75V。
### 练习题3:并联电路的电压题目:两个电阻R1=200Ω和R2=300Ω并联在一个电源上,电源电压U源=12V。
求每个电阻上的电压。
解答:在并联电路中,所有并联元件上的电压相等。
因此,每个电阻上的电压等于电源电压,即U1 = U2 = U源 = 12V。
### 练习题4:功率计算题目:一个灯泡的电阻R=60Ω,它在220V的电压下工作。
求灯泡的功率P。
解答:功率P可以通过公式P = U^2 / R计算。
将给定的值代入公式,得P = (220V)^2 / 60Ω ≈ 806.67W。
### 练习题5:电路的总功率题目:在一个电路中,有两个电阻R1=120Ω和R2=240Ω,它们并联在一个电源上,电源电压U源=10V。
求电路的总功率P总。
解答:首先计算每个电阻上的功率:- P1 = U源^2 / R1 = (10V)^2 / 120Ω = 8.33W- P2 = U源^2 / R2 = (10V)^2 / 240Ω = 4.17W总功率P总是两个电阻功率之和:- P总 = P1 + P2 = 8.33W + 4.17W = 12.50W### 练习题6:电流的分流题目:一个电源电压为15V,通过一个并联电路,其中包含两个电阻R1=80Ω和R2=160Ω。
求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
解答:首先计算总电阻:- 1/R总= 1/R1 + 1/R2 = 1/80Ω + 1/160Ω然后计算总电流:- I总 = U源 / R总最后计算通过每个电阻的电流:- I1 = I总 * (R2 / (R1 + R2))- I2 = I总 * (R1 / (R1 + R2))将数值代入计算,得到I1和I2的具体值。
高中物理电路

=1∶3.
24
│ 要点探究
应用图象的斜率求对应的物理量,这是图象法讨论问题的 方法之一,但应注意坐标轴的物理意义.在用斜率求解时, Δ U、Δ I是用坐标轴上的数值算出的,与坐标轴的标度的选取 无关,而角度只有在两坐标轴单位长度相同时才等于实际角的 大小,从本图中量出的角度大小没有实际意义.
定值电阻的I-U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而热敏电阻的I-U 图象为曲线.
12
电学量 电流
电压 电阻 电功率 说明
串联
并联
(1)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
电路中各处电流相等,即:I= I1=I2=…
路电流之和,即:I=I1+I2+… (2)并联电路中通过各个电阻的电流跟 它的阻值成反比,即:I1R1=I2R2=…=
U
(1)串联电路两端的电压等于各
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 +U2+…
3
考纲展示
内容 1.电流.欧姆定律.电阻和电阻定律 2.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 3.半导体及其应用.超导及应用 4.电阻的串联、并联.串联电路的分压作用.并联电路的分流作 用 5.电功和电功率.串联、并联电路的功率分配 6.电源的电动势和内电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路端电压 7.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测量.电流表、电压表和多用电表的使 用.伏安法测电阻
15
等效电路图
图1所示电路中,R1=R2=R3=3Ω,R4=R5=R6=6Ω,求M、N两点间 的电阻。
16
1.在原电路图上标了等势点a、b、c。
2.捏合等势点画草图。从高电势点M点开始,先把两个a点捏合到一起, 理顺电阻,标出电流在a点“兵分三路”,分别经R1、R2、R3流向b 点;再捏合三个b点,理顺电阻,标出电流在b点“兵分三路”,分别 经R4、R5、R6流向c点;最后捏合c点,电流流至N点。(见图2)
高中物理 电路

高中物理电路电路是由电池、电源、导线和电器等组成的电气系统。
在物理学中,电路是研究电流如何在封闭回路中流动的系统。
电路的研究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学习电路,可以理解电流、电压、电阻等概念,掌握电路中各种元件的连接方式和作用原理。
一、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基本组成包括电源、导线和电器。
电源可以是电池、发电机或是插座等,它提供电流的能量。
导线用来连接电源和电器,将电流引导到指定的部件。
电器是电路中能够接收电能转化成其他形式能量的设备,比如灯泡、电风扇等。
在电路中,电源的正极和负极通过导线相连,形成一个封闭回路。
当电路中存在连通的导线时,电流就可以顺利流动,完成电能的传输和转换过程。
电路需要保持闭合的状态才能正常工作,如果中间有断路现象出现,电流无法通过,电器就无法正常工作。
二、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的数量,单位是安培。
电流的方向从正极到负极,即正极的电荷向负极移动形成电流。
电压是电流通过导线时的电势差,单位是伏特。
电压的作用是推动电荷运动,保证电流能够顺利流动。
电阻是电路中阻碍电流流动的元件,单位是欧姆。
电阻的大小影响电路中电流的大小,形成不同的电压。
在电路中,根据欧姆定律,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即V=IR。
通过这个公式可以计算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的电路中,需要根据电器的功率、电流大小等参数选择合适的电源和导线,以确保电路正常工作。
三、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在电路中,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是两种常见的连接方式。
串联电路指的是将电器依次连接在同一条导线上的电路方式,电流只能沿着同一条路径流动。
并联电路指的是将电器并排连接在两条或多条导线上的电路方式,电流可以选择不同的路径流动。
串联电路中,电器的总电阻等于各个电器电阻之和,电流在每个电器之间会按照电阻大小分配。
而并联电路中,各个电器之间是独立并联的,总电流等于各个分支电流之和,总电阻会小于最小的电阻。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专题-电路分析

要使R不随t而变,只需:
R101 R20 2 0
R10
10 l1
s
R20
20 l2
s
l1 20 2
l2
10 1
10 l11 20 l2 2 0
s
s
思考题:用电阻不计的两个金属片夹住半圆形电 阻接入电路,图甲中电流表读数为I,则图乙中电 流表读数为( )
A
A
U
U
甲
I
A.
4
I B. 2
RC
rb
RA RC RA RB
RC
rc
RA
RA RB RB
RC
例5、如图:已知R1=4Ω, R2=2Ω, R3=2Ω,
R4=4Ω, R5=1Ω,求AB间的等效电阻。
R1 C R2
c R2
A
R5
B
Rc
b
R3 D R4
Ra
Rd
R4
a
d
解:将A、C、D间的Δ电路变换为acd星形电路。
ra
R1 R3 R1 R3
R2=2Ω, R3=3Ω, R4
B
=3Ω, UAB=12v,C= 1.0×10-8F,求电容所
带电量Q。
分析:关键是要求出电容器两端的电压UEF。可 取B为零势点,先求出UE及UF,由UEF=UE-UF 可得UEF,再由Q=C UEF可得带电量Q。
三、基尔霍夫方程组
R1 R2
I
A
I1 I5 I-I1
阻为R,求:(1)ROA ;
O
(2)RAB
A
(1)AO接入电路时,由于电路关于AO所在直线对称, C、D是等势点。6和8、4和5、1和3都是并联关系。
【高中物理】《电流和电路》复习要点

【高中物理】《电流和电路》复习要点一、知基点:电荷1.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当丝与玻璃棒摩擦时,玻璃棒失去电子并带正电荷,而丝的电子带负电荷;当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时,毛皮会失去带正电荷的电子,而橡胶棒会得到带负电荷的等量电子。
2.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一物体靠近另一物体时互相吸引,则这两物体可能都带电,且为异种电荷(因为异种电荷互相吸引),还有可能一物体带电,而另一物体不带电是轻小物体(因为带电体可以吸引轻小物体)。
物体由于带电互相排斥时,一定带同种电荷(因为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3.电荷量称为电量,符号为Q,电量单位为“库仑”,符号为“C”。
二、破难点:电流方向1.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2.把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金属导电时发生移动的电荷是自由电子,它移动的方向跟电流方向相反,导体导电靠自由电荷,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靠正负离子。
3.电源上有两极:正极和负极。
在闭合电路中,电流的方向从电源外的正极流向负极,从负极流向电源内的正极。
三、明重点:电路1.组成:电路:由电源、开关和电器导线组成的电流通路;电源:提供电能的设备;用户:消耗电能的设备;开关:控制电流的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元件以形成电流的路径。
2.电路图是用统一规定的符号来代表各种元件画出的电路连接的图。
(1)通过比较实际电路或实际电路绘制电路图。
通过比较电路图,连接电路或实际电路图的基本要求是“一对一对应”,即每个元件相对于电源正负极的位置顺序保持不变。
(2)画电路图还要求:a.元件要用统一规定的符号;b.尽可能画成长方形,做到横平竖直;c.用电器、开关、电源等电路元件不要画在拐角处;d.连线要到位,中间不能断点。
3.两个电路:(1)串联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电路不交叉,电流路径只有一条,通过一个元件的电流同时也通过另一个元件,各用电器相互影响,一个用电器断开不能工作,其他的用电器也不能工作。
物理电路高中试题

物理电路高中试题一、选择题1. 电阻R1和R2串联在电路中,已知R1=10Ω,R2=20Ω,电路的总电阻为:A. 15ΩB. 25ΩC. 30ΩD. 40Ω2. 一个电容器的电容为4μF,当其两端电压从0增加到6V时,电容器储存的电荷量为:A. 12μCB. 16μCC. 24μCD. 30μC3. 一个理想变压器的原边匝数为100匝,副边匝数为400匝。
当原边电压为220V时,副边电压为:A. 880VB. 1760VC. 440VD. 880mV4. 一个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12V,内阻为0.5Ω,外电路电阻为5Ω。
电路的输出功率为:A. 14.4WB. 12WC. 10WD. 8W5. 一个电路中,电流I=10A,电阻R=2Ω,根据欧姆定律,该电路两端的电压为:A. 18VB. 20VC. 12VD. 15V二、计算题1. 已知一个电路中,电源电动势E=15V,内阻r=0.2Ω。
外电路总电阻为R=10Ω。
求:- 外电路电流I。
- 电源输出功率P。
- 电源内部消耗功率Pr。
2. 一个串联电路中包含三个电阻,R1=4Ω,R2=6Ω,R3=12Ω。
电源电压为24V。
求:- 电路的总电阻。
- 电路中的总电流。
- 每个电阻上的电压降。
三、实验题1. 请设计一个实验,测量一个未知电阻的阻值。
你需要说明实验的步骤、所需设备、以及如何通过实验数据计算电阻值。
2. 设计一个电路,使得一个电容器在给定的时间内充满电。
你需要确定电路的参数,并解释如何计算充电时间。
四、简答题1. 解释什么是基尔霍夫电压定律,并给出一个应用此定律解决电路问题的例子。
2. 描述电容器在交流电路中的行为,并解释为什么电容器对高频信号的阻抗较低。
五、综合题1. 一个电路由一个电源、一个开关、一个电阻和一个电容器组成。
电源电动势为9V,内阻为1Ω,电阻为8Ω,电容器的电容为100μF。
当开关闭合后,求:- 初始时刻(t=0)电路中的电流。
高中物理复习专题--电学实验知识点归纳

中学物理复习专题--电学试验学问点归纳一、电路设计或器材选择原则1、平安性:试验方案の实施要平安牢靠,实施过程中不应对仪器及人身造成危害。
要留意到各种电表均有量程、电阻均有最大允许电流和最大功率,电源也有最大允许电流,不能烧坏仪器。
2、精确性:在试验方案、仪器、仪器量程の选择上,应使试验误差尽可能の小。
保证流过电流表の电流和加在电压表上の电压均不超过运用量程,然后合理选择量程,务必使指针有较大偏转(一般要大于满偏度の1/3),以削减测读误差。
3、便于调整:试验应当便于操作,便于读数。
二、内、外接法の选择 1、外接法与外接法对比2、内、外接法の确定方法: ①将待测电阻与表头内阻比较R R V xx x AR R R >⇒⇒ 为小电阻 外接法 R R V x x x ARR R ⇒⇒< 为大电阻 内接法 ②试触法触头P 分别接触A 、B电压表示数变更大⇒电流表分压作用大⇒外接法 电流表示数变更大⇒电压表分流作用大⇒内接法三、分压、限流接法の选择1.两种接法及对比限流接法分压接法电路图电压调整范围 xx ER R x U E R≤≤+ 0x U E ≤≤ 电路消耗总功率 x EI()x ap E I I +闭合K 前滑动头在最右端滑动头在最右端2.选择方法及依据①从节能角度考虑,能用限流不用分压。
②下列状况必需用分压接法A .调整(测量)要求从零起先,或要求大范围测量。
B .变阻器阻值比待测对象小得多(若用限流,调不动或调整范围很小)。
C .用限流,电路中最小の电压(或电流)仍超过用电器の额定值或仪表量程。
四、实物图连接の留意事项和基本方法⑴留意事项:①连接电表应留意量程选用正确,正、负接线柱不要接错。
②各导线都应接在接线柱上,不应在导线中间出现分叉。
③对于滑动变阻器の连接,要搞清晰接入电路の是哪一部分电阻,在接线时要特殊留意不能将线接到滑动触头上。
⑵基本方法:①画出试验电路图。
②分析各元件连接方式,明确电流表与电压表の量程。
高中物理-专题 交变电流电路问题(解析版)

2021年高考物理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选修3-2)第五部分 交变电流 专题5.21 交变电流电路问题一、选择题1.(2020江苏高考仿真模拟2)如图所示,电路中完全相同的三只灯泡L 1、L 2、L 3分别与电阻R 、电感L 、电容C 串联,先把双刀双掷开关S 与“220V ,100Hz ”的交流电路a 、b 两端连接,三只灯泡亮度恰好相同。
若保持交变电压有效值不变,而将双刀双掷开关S 变为与“220V ,50Hz ”的交流电路c 、d 两端连接,则发生的现象是 ( )A .三灯均变暗B .三灯均变亮C .L 1亮度不变,L 2变亮,L 3变暗D .L 1亮度不变,L 2变暗,L 3变亮 【参考答案】C【名师解析】由题意知,交变电流的电压有效值不变,频率减小了,电阻R 的阻值不随频率而变化,交变电压不变,灯泡L 1的电压不变,亮度不变。
电感L 的感抗减小,流过L 2的电流增大,L 2变亮。
电容C 的容抗增大,流过L 3的电流减小,L 3变暗,选项C 正确,选项A 、B 、D 错误。
2.(2020江苏高考仿真模拟2)如图所示,一个边长L =10cm ,匝数n =100匝的正方形线圈abcd 在匀强磁场中绕垂直于磁感线的对称轴OO´匀速转动,磁感应强度B=0.50T ,角速度ω=10πrad/s ,闭合回路中两只灯泡均能正常发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从图中位置开始计时,感应电动势瞬时表达式为e =5πcos10πt (V ) B .增大线圈转动角速度ω时,感应电动势的峰值E m 不变 C .抽去电感器L 的铁芯时,灯泡L 2变亮D .增大电容器C 两极板间的距离时,灯泡L 1变亮图220V ,50Hz220V ,100Hz图【参考答案】AC【名师解析】:由E m=nBSω=5πV,线框垂直于中性面开始计时,所以闭合电路中电动势瞬时值的表达式:e=5πcos10πt(V),选项A正确;根据电动势最大值公式E m=nBSω,增大线圈转动角速度ω时,感应电动势的峰值E m变大,选项B错误;抽去电感器L的铁芯时,即减小自感系数,则减小感抗,灯泡L2变亮,选项C正确;当增大电容器C两极板间的距离时,电容器的电容C变小,容抗增大,灯泡L1变暗,选项D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复习------电路本专题是高中物理的主干知识之一,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内容。
涉及到电流、电阻、电动势、电功、电功率、交变电流的“四值”等基本概念,涉及到欧姆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阻定律、焦耳定律以及串并联电路的性质等基本规律,涉及到电路结构分析、电路的动态分析、电路故障分析、含容电路分析、含理想变压器的动态分析等技巧。
命题题材广泛,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命题。
一、恒定电流1、 电路的动态分析:当电路中开关的开闭、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热敏(光敏、压敏、磁敏等)电阻阻值变化或者某处出现故障,都会引起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发生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分析一个闭合电路,我们既要弄清楚外电路的串、并联结构,还要确定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的对象。
当外电路中的某处发生变化时,我们首先要知道这一变化对总电阻的影响,无论是串联还是并联,只要其中一个电阻增大(减小),总电阻就增大(减小)。
再根据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r R E I +=干来判断干路电流的增减,根据r 干I E U -=,确定路端电压的增减,最后根据串并联的电路特点、欧姆定律和有关物理公式判断电表示数的变化、灯泡亮度的变化以及其他物理量的变化。
例1、如图1所示的电路,a 、b 、c 为三个相同的灯泡,其电阻大于电源内阻,两电表均为理想电表,当变阻器R 的滑动触头P 向上移动时,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 .A 、V 两表示数都变大B .A 表示数增大,V 表示数减小C .三个灯泡都变亮D .a 、b 两灯变亮,c 灯变暗解法:电路结构分析:干路元件有电源、电流表、A 灯泡,并联部分有两条支路,一条由b 灯泡和滑动变阻器串联,一条只有灯泡c ;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电压表测路端电压。
动态分析:在变阻器R 的滑动触头P 向上移动的过程中,R 连入电路的阻值逐渐变小,导致负载的总电阻R 外减小,由rR E I +=外干可得,干路上的电流增大,即A 表示数增大,由r 干I E U -=可得,路端电压减小,即V 表示数减小,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由)a R r I E U +-=(干并可得,U c 变小,根据欧姆定律可得I c 变小,由c c c I U P =可知,c 灯VA图1变暗,由a a R I P 2干=可知,a 灯变亮,又c b I I I -干=,b b b R I P 2=,b 灯变亮,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
答案:BC2、含容电路的动态分析:电容器有隔直流的作用,在恒定电流的电路中,含电容器的支路相当于开路,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与跟它并联的电阻或者灯泡两端的电压相等。
因此,在分析含容电路的动态变化时,可以先不考虑该支路,进行电路简化。
2、在如图2所示的电路中,R 1、R 2、R 3均为可变电阻。
当开关S 闭合后,两平行金属板M 、N 中有一带电液滴正好处于静止状态。
为使带电液滴向上加速运动,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大R 1的阻值B .减小R 2的阻值C .减小R 3的阻值D .增大M 、N 间距解法:R 1与平行板电容器串联,此支路可看成开路,原电路可简化成如图3所示。
无论R 1阻值变大还是变小,电流稳定后,该支路电流为0,R 1两端电压为0,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都等于R 3两端电压,选项A 错误;当R 2阻值减小时,外电路的总电阻变小,干路电流变大,R 3的分压变大,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变大,带电油滴受到的电场力变大,油滴向上运动,选项B 正确;当R 3的阻值减小时,外电路的总电阻减小,干路电流增大,内电压和R 2的分压变大,R 3两端的电压变小,带电油滴受到的电场力变小,油滴向下运动,选项C 错误;当增大极板间的距离时,电流稳定后对电路没有影响,电容器两端的电压不变,由dU E 3=可知,电场强度变小,带电油滴受到的电场力变小,油滴向下运动,选项D 错误。
答案:B3、 电源的几个功率和效率:电源消耗的总功率:EI P =总电源内部消耗的功率:rI P 2=内 电源的输出功率(负载消耗的功率):UI P =出 电源的最大输出功率(负载消耗的最大功率):rE P m 42=,此时R =r 电源的效率:外外外外干外干总外(R r r R R r R I R I P P +=+=+==11)22η 例3、直流电路如图4所示,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右移动时,电源的( )图2 图3A .总功率一定减小B .效率一定增大C .内部损耗功率一定减小D .输出功率一定先增大后减小解法:滑片P 向右移动时外电路电阻R 外增大,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知总电流减小,由P 总=EI 可得P 总减小,故选项A 正确;根据外外外外干外干总外(R r r R R r R I R I P P +=+=+==11)22η可知,选项B 正确;由P 损=I 2r 可知,选项C 正确;由P 输-R 外图象(如图5),因不知道R 外的初始值与r 的关系,所以无法判断P 输的变化情况,选项D 错误。
答案:ABC二、交变电流1、描述正弦交变流电的物理量(1)、正弦交变流电的“四值”:最大值ωNBS E m =-----计算电容器的耐压值瞬时表达式t E e m ωsin =-----计算线圈在某一时刻受到的安培力有效值m E E 22=------计算与能量和热量有关的物理量和电表的示数 平均值tN E ∆∆Φ=------计算某段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 (2)、正弦交变流电变化的快慢:频率πω2=f 周期ωπ2=T 例4、如图6所示,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是10:1,原线圈输入交变电压t u π50sin 100=(V ),在副线圈中串接有理想电流表和定值电阻R ,电容器并联在电阻R 两端,电阻阻值R=5Ω,关于电路分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流表示数是2A图4图5B .电流表示数大于2AC .电阻R 消耗的电功率为10wD .电容器的耐压值至少是10V解法:由t u π50sin 100=(V )可知:原线圈两端电压的最大值U 1m =100V ,根据m U U 22=和2121n n U U =可得,副线圈两端电压的有效值为252=U V ,通过电阻R 的电流为 22==RU I A ,电容器中也有电流通过,电流表在干路上,其示数为干路电流的有效值,是通过电阻和电容器的电流之和,选项A 错误,选项B 正确;计算功率用有效值,所以电阻消耗的功率102==R I P w ,选项C 正确;电容器的耐压值是指加在电容器两端电压的最大值10222==U U m V ,选项D 正确。
答案:BCD2、含变压器的动态分析:在含变压器的电路中,我们首先要根据题意确定不变量,再利用原副线圈的电流、电压和电功率之间的制约关系进行动态分析。
引起变压器动态变化有两类情况:一类是负载电阻不变,原、副线圈的电压U 1、U 2,电流I 1、I 2,功率P 1、P 2随匝数比的变化而变化;另一类是匝数比不变,上述各量随负载电阻的变化而变化.其制约关系是:例5、如图7甲所示为一家用台灯内部电路简图,其中R 为保护电阻,L 为灯泡,自耦变压器左端所加正弦交流电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如图7乙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滑片P 向上滑动过程中,灯泡亮度逐渐增大B .滑片P 向上滑动过程中,由于原、副线圈中的电流与它们的匝数成反比,所以原线圈中电流减小C .变压器左端所加交流电的有效值为220 V图6D .滑片处于线圈中点位置时,灯泡获得的交流电压的周期为0.01 s解法:由图7乙可知所加正弦交流电的峰值为V 311=m U ,周期为s 02.0T =,根据m U U 22=可知选项C 正确;变压器不能改变交流电的周期,所以选项D 错误;在滑片P 向上滑动过程中,副线圈的匝数n 2增大,根据2121n n U U =可知,在U 1、n 1不变时,U 2增大,由可知LR R U I +=22副线圈中的电流I 2增大,由L R I P 222=可知灯泡的实际功率逐渐增大,所以灯泡的亮度逐渐增大,选项A 正确;由1221n n I I =可知,在n 1不变,I 2和n 2都增大时I 1增大,或者由P 1=P 2可知,原线圈中的功率随副线圈中的功率增大而增大,在电源电压不变时,原线圈中的电流增大,选项B 错误。
答案:AC三、针对训练题:1、已知磁敏电阻在没有磁场时电阻很小,有磁场时电阻变大,并且磁场越强阻值越大。
为了探测磁场的有无,利用磁敏电阻作为传感器设计了如图8所示的电路,电源的电动势E 和内阻r 不变,在没有磁场时调节变阻器R 使灯泡L 正常发光,若探测装置从无磁场区进入强磁场区,则( )A .灯泡L 变亮B .灯泡L 变暗C .电流表的示数减小D .电流表的示数增大2、如图9甲所示电路中,闭合电键S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P 向下滑动的过程中,四个理想电表的示数都发生变化。
图9乙中三条图线分别表示了三个电压表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情况。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L 磁敏电阻 S图8 R图7甲 图7乙A 、图线a 、b 、c 分别表示的是电压表V 1、V 2、V 3的示数随电流表示数变化的情况B 、电源的输出功率增大C 、此过程中电压表V 2示数的变化量ΔU 2和电流表示数变化量ΔI 的比值不变D 、此过程中电压表V 3示数U 3和电流表示数I 的比值U 3/I 不变3、如图10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接有交流电源,当副线圈上的滑片P 处于图示位置时,灯泡L 能发光. 要使灯泡变亮,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A .向下滑动PB .增大交流电源的电压C .增大交流电源的频率D .减小电容器C 的电容4、用220V 的正弦交流电通过理想变压器对一负载供电,变压器输出电压是110V ,通过负载的电流图象如图11所示,则( )A .变压器输入功率约为3.9wB .输出电压的最大值是110VC .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是1:2D .负载电流的函数表达式i =0.05sin (100πt +π2)A 5、如图12所示,T 为理想变压器,A 1、A 2为理想交流电流表,V 1、V 2为理想交流电压表,R 1、R 2为定值电阻,R 3为光敏电阻,原线圈两端接恒压正弦交流电源,当光照增强时( )A .电压表V 1示数变小B .电压表V 2示数变大C .电流表A 1示数变大D .电流表A 2示数变大图10图12图11图9甲图9乙四、训练答案1、AC .解析:探测装置从无磁场区进入强磁场区,磁敏电阻的阻值增大,外电路的总电阻增大,干路电流减小,A 表示数减小,选项C 正确,选项D 错误;由r 干I E U -=可得灯泡两端的电压增大,灯泡变亮,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