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施效颦》教学设计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东施效颦》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东施效颦》教学设计读书指导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能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完《东施效颦》这个故事。
培养爱读书的情趣。
2.能运用默读、精读、略读、速读、泛读等方法了解书中的主要内容。
3.通过交流阅读成果,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浓厚兴趣。
教学流程:
一、情趣引路,轻松入话。
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都读了哪些课外书?
2.在中华民族的语言宝库中,有一颗璀璨的明珠——成语,它们是我们几千年历史的积淀。
通过读成语故事书,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成语。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新成语,叫东施效颦。
(板书:东施效颦)
二、理解课题和出处
1.课题叫东施效颦,那哪个小朋友能说说东施效颦是什么意思?你从哪里知道的?
2.东施效颦出自哪里?
3.你们准备用哪些方法来阅读这本书呢?
三、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来阅读《东施效颦》
1、教师提出具体读书要求(出示小黑板)。
2、学生自主阅读。
3、小组交流。
4、指读学生自己喜欢的片段并谈谈读后感。
5、教师适时指导,让学生体会如何运用东施效颦这个成语。
6、请学生上台表演,进一步形象地感受这个成语。
四、总结
每一个成语背后都藏着一个最最有趣的故事,相信小朋友在开心地阅读这些故事的同时,可以轻松地记住这些成语,学会怎么去运用它们。
寓言二则《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_教案教学设计
![寓言二则《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_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e4625c969eae009581becdc.png)
寓言二则《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本文是关于寓言二则《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材分析:本文出自《庄子天运》,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东施效颦”嘲讽不顾本身条件而一味模仿,以致效果很坏的人。
亦为模仿别人的谦语。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学过一些文言文,有一点浅显的基础,能借助工具书和译文理解大概内容,但对具体词语的理解还有困难。
教具准备:1、布置收集课文的有关资料。
2、布置预习,作好自读笔记。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第二单元的主题是“美与丑”,生活中我们能发现许多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行为、美的心灵,同时也有一些丑的事物和行为。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东施效颦,从中来感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二、出示课题:东施效颦。
指名提示“颦”的写法。
齐读课题。
交流课前收集的课文有关资料。
三、全班交流预习情况:1、指名读课文,认真听。
互评,纠正字音。
2、交流预习中发现的难词。
(教师指导学生读准音,理解意思。
)颦挈亦……3、、小组互读,指名朗读,教师随时纠正字音、停顿。
4、看译文与原文对照。
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颦:皱眉挈:带领亦:也5、根据你的理解复述课文。
四、深入理解课文:1.课文里有两个人作出“颦”的表情,分别是谁和谁?西施和东施“颦”的原因和结果分别是什么呢?勾画有关语句。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设计)教学理念: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教材分析:这篇文章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这件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
教学策略:用富有动感和表现力的肢体语言加深学生对文中重点实词的理解。
采用自读感悟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教学目标:熟读课文,体会古文的韵律美。
通过重点词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初步渗透古文学习的一些基本常识。
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教学重点:熟读成诵的基础上感悟生成,初步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
教学过程:导入:采取游戏的形式引出课题,并随机拓展与文章有关的背景资料。
过程: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自读,相互校音,做到通顺流利。
教师范读,指导停顿,注意节奏感,体会古文的韵律美。
学生再读体会,初步感受文章内容。
析:(结合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渗透学习方法)学生借助注释,自主领会每句的意思。
抓住重点词,借助肢体语言,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颦”:皱眉“亦”:也“挈”:带着,领着。
“妻子”:妻子和儿女“坚”:紧紧地。
(惊恐,侧面烘托东施的丑陋)“走”:跑。
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课文。
编:(将文章以创编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既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又开拓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使课堂生动)教师引领学生如何使这个故事更生动,更有趣味性。
(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等)学生可以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完成,并推选小组成员在全班展示。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概述东施效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成语“东施效颦”的含义和用法。
2. 培养学生通过成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成语“东施效颦”的含义和用法。
2.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
教学难点:1. 成语“东施效颦”的含义和用法。
2. 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教学资源。
2. 教学PPT或黑板。
3. 教学卡片或实物。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成语,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
2. 引入新成语“东施效颦”,让学生猜测其含义。
Step 2:讲解成语(10分钟)1. 解释成语“东施效颦”的含义,解释其来源和故事背景。
2. 举例说明成语的用法,让学生理解其在句子中的运用。
Step 3:小组讨论(1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讨论成语“东施效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或观察到的例子。
Step 4:口头表达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练习使用成语“东施效颦”造句,鼓励学生用成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2.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句子,并给予评价和反馈。
Step 5:写作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写一篇短文,以“东施效颦”为主题,描述一个场景或讲述一个故事。
2. 鼓励学生运用成语“东施效颦”来表达人物的心情和动机。
Step 6: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成语“东施效颦”的含义和用法。
2.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运用成语。
二、教学设计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成语“东施效颦”的含义和用法。
2.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通过讨论加深对成语的理解。
3. 采用口头表达练习法,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 采用写作练习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东施效颦》教学设计教学分析: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了解到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
学习目标:1、读懂字音,疏通字义,感知课文。
2、反复诵读,体会作品的美感,明确寓意,人知什么是真正的美。
3、理清思路,提高阅读能力。
关键处处理:熟练背诵、正确默写课文。
并能理解寓言的深刻含义。
并能将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教学、教具准备:资源包:(检索到的教案、课件、课利用的资料信息,推荐学习资料。
有关庄子墨子的资料。
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教学内容:“东施效颦”反复诵读,疏通词义,明确寓意。
把要解决的问题及方法指导写清楚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掩耳盗铃》《南辕“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1、小组讨论:(1)同样是皱眉捧心,为什么西施的样子美,东施的样子丑?(2)什么是真正的美,你能告诉东施吗(3)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东施效颦”这样的事情?举例说一说。
2、班级交流讨论结果。
教师指导点拨: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切实际的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五、熟读背诵,进行语言积累。
练习读出感情,再分角色朗读体会寓言的寓意。
作业:背诵《东施效颦》。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东施效颦》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本课选编了两那么古代寓言,《东施效颦》、《楚王好细腰》。
这两那么寓言都是以短小有趣的故事,挖苦性很强的寓言,揭示了一些深刻的道理。
《东施效颦》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楚王好细腰》说明刻意模仿------适的其反。
学情分析;这两那么寓言是文言文,在文字表达上与现代文有很多不同,学生学习时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注意方法的指导。
但故事都配有译文可供帮助理解,小学生读起来就容易多了,因为故事生动有趣,学生也乐于学习。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译文,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寓意。
2、朗读,诵读古文寓言,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学会品味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的词语及含义深刻,给人启迪的语句,增强语言感受能力。
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激发学生崇尚真善美,摒弃假,丑恶。
提高生活品味。
3、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培养多渠道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难点:1、理解寓言和寓意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1、自制的本课演示文稿课时划分: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现在老师请大家一起观看动画片你们愿意吗?在观看的时候,请你们注意观察画面中每个人的形态。
2、课件播放;师:谁能说说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师:同学们看的动画片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墨子写的寓言,课文题目叫《东施效颦》。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东施效颦》。
《庄子》〕。
二.回忆古文寓言方法,自主探索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学生古文寓言的方法是什么〔主要通过自学的方法,先认真地多读几遍课文,熟读后,结合文中的译文来理解句意,最后朗读体会寓言表达的寓意〕2、师:我们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学习,你也可以采用其它方法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会学有所获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先自学,你们在自学当中如果遇到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你觉得和谁合作得愉快就和谁一起研究,下地也可以,只要能把知识学会。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及反思

《东施效颦》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分析:本文用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东施这个人物形象。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理解不能盲目模仿,要顺其自然的深刻含义。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古汉语的特点,初步了解古代文化。
2、掌握重要词语,常用词语的含义,正确理解文章内容。
3、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努力使自己成长为有美好心灵和高尚情操的学生。
教学重点:1、认识什么是真正的美。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的意义。
3、理解寓言的寓意。
4、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1、将所学的寓言扩展并活学活用。
2、体会通过故事情节的曲折和人物的丰满达到讽喻的效果。
教学、教具准备:有关庄子墨子的资料。
准备搜集有关庄子和墨子的资料。
教学内容:“东施效颦”反复诵读,疏通词义,明确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共同探究美与丑这一主题,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欣赏美、追求美、感悟生活中的各种美,美的人、美的事、美的物、美的情操、美的心灵,同时对丑的恶行也要加以揭露,警惕大家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美呢?”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一篇寓言——东施效颦,其中东施的做法是否为她增添了美感呢?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先读读译文。
2、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再读读译文。
通过反复朗读,把文章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读懂寓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2.出示课件:西施美:“西施病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你体会到什么?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吧。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赏心悦目,东施也来学学吧!她美吗?从哪看出来的?4、出示课件:东施丑:“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2)能用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3)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4)你想对东施说什么?四、明确寓意,联系实际谈受到的启发。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东施效颦》教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东施效颦》教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东施效颦》教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教材:《东施效颦》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美与丑”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的故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绵长。
二、学情: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能根据译文和对重点词语理解读懂课文,所以在教学中,我尊重和珍惜学生阅读中的自我体验,引导学生自己读进去,产生真实的体验,进而在师生交谈中完善体验并受到潜移默化、熏陶感染。
突出学生阅读行为的自主性,重在学生通过读故事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在强调自主体验的同时还要与同学交流合作,既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又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完善自己。
三、说学生经过几年的语文学习和实践,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学习语文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这两则寓言虽然是文言文,但是有译文可供借助,学生学起来就容易多了。
因此,和现代文的教学一样,仍坚持以自读为主,重在感悟、积累的策略。
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让他们自己质疑、释疑,教师适当点拨、扶助,必要时精当讲解,但是不讲语法。
2、信息素养: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和借助译文,能理解课文的内容及寓意。
四、教学目标:结合古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出如下的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寓言大意。
2、精读寓言感悟寓意。
3、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五、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寓言故事,理解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并能结合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六、教法学法《语文新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提出的阅读要求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语文《东施效颦》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东施效颦》是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十一册第二单元“美与丑”
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借用丑女东施模仿美女西施皱眉而变得更丑的
故事,说明了人对自己要正确认识,不要做不切合实际的模仿,否则
只能弄巧成拙,适得其反。文章短小精炼,语言生动活泼,寓意深远
绵长。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读准字音,感知寓言大意。
2、精读寓言感悟寓意。
3、以学生感兴趣的参与活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4、体会文章的主题,联系自身实际谈感悟与收获。
教学准备:课文幻动片 寓言故事图片
教学重点:
有感情的朗读寓言故事,理解寓言故事所说明的道理,并能结合
生活实际正确感悟运用这一成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这些图片出自那个寓言故事。学生说出成
语,老师导入今天再来学习一篇寓言故事。
二、板书课题、揭示课题:东施是谁? 效:效仿 颦:皱着眉头的
样子。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图片,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三、学习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不懂得字、词查字典或问同学解决。
2、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效果。
颦 pin 皱眉 挈qie 带领 妻子:指妻子和儿女。 走:
跑 亦:也
3、教师范读课文
4、学生两人合作学习,一个读原文,一个读译文。
(设计意图:通过出示课件,检查学生自学字词情况。老师范读,交
给学生读课文方法)
四、研读探究,理解文意
1、西施和东施的对比,也是美与丑的对比,文章的哪些句子写
出了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请学生速读课文,边读边画。
2、西施美: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1)读了句子后,体会到什么?(东施盲目效仿,不知西施美在
哪?)结合你查到的西施的资料来说一说。
(2)西施可真美,用个词来夸夸她!(美若天仙、绝代佳人、国
色天香、闭月羞花、沉鱼落雁)
(3)西施捂着胸口,皱着眉仍让人赏心悦目,就连东施也来学习
她,东施是怎样效仿的,你能想象一下吗?可以做动作,可以用语言
来描述一下。
2、东施丑: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1)过渡:看来东施效颦的确不怎么美,作者没有细致地描写
东施的丑,而是重点描写了人们的反应。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无病呻吟,矫揉造作,
刻意模仿,生搬硬套、无中生有)
(3)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东施的样子吗?(其丑无比、丑陋
无比 、丑人多作怪)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重点句子,检查学生对课文理解情况。用
词概况西施的美和东施的丑,考察学生词语积累)
小结:是啊!作者大胆舍弃对于东施五官的具体描写,而是通过东
施刻意模仿西施皱眉捧心的丑态所引起人们的反应来进行侧面烘托,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侧面描写。
(4)再读句子,试着读出东施的丑。
五、总结全文,拓展阅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对美已经有了新的认识,那么请大家讨论以下几
个问题:
a、 同是皱眉捧心,为何一美一丑呢?
B、什么是真正的美?
C、你是怎么看待东施的?
D、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学生讨论,突破课文重点和难点。学生也明
白了课文所要告诉的道理)
小结;西施是四大美女之一,她是自然之美,而东施是刻意造作,
模仿别人。可见本身的美,是自然流露才是真正的美。告诉人们不切
实际地照搬,结果只会适得其反。
四、试着用讲故事的方法,复述课文
五、看课文幻灯片,看完演一演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复述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掌握情况,通过演
一演,亲身参与,加深学生对寓意的理解)
六、 拓展训练
东施是模仿西施为何招来众人的笑话,以后她该怎么办?请你举出
生活中这样的事例?
(设计意图:拓展训练设计,培养学生想象力和让学生关注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