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第三章 自然界的水 实验指导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实验分析与实验教法建议(Ⅲ):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 学仪 器 与实验 > 2 赦 第 2卷 2 0 06年 第 8期
・ ・ 3
维普资讯
定 一 条 湿 润 的淀 粉 试 纸条 。
将 集 气瓶 微 微 加热 后 , 入 一 放
小粒碘 , 将 带 淀 粉 试 纸 条 的 并
胶塞 塞 入 集 气 瓶 口 , 学 生 观 让
管 底 部 的小 孔 处 。 图 1 示 , 两 支 小 试 管 内 如 所 在
原子 、 子两部 分 知识构 成 。本单 元 实验 较多 , 分 其
中演 示 实验 有 7个 , 活动 与探 究 1 , 庭 小实 验 个 家 1 。初 中学 生 往 往 不 会 利 用 实 验 进 行 学 习 , 个 更 没有 把 化 学 实 验 作 为 一 种 重 要 的学 习手 段 。 因 此 , 师在 化学 实验教 学 中 , 特别重 视方 法 的引 教 要
[ 实验 3— ] 软 水和 硬 水的 区别 3
教 法建议 教 师用 肥皂 来检 验硬 水和 软水 之 后 , 可 以在 干净 的试 管 内 , 别 注入 1 L~2 L 还 分 m m
硬水 和软 水 , 在酒精 灯 上加 热 。当水 分蒸 发完 后 , 让 学生 观察 两 支 试 管 内 的水 痕 有 什 么 不 同 , 一 进 步来 区分 硬水 和软 水 。 [ 实验 3 4 蒸馏 水 的制备 — ]
生不 易观 察 。所 以 , 般 碱 液 浓 度 在 6 ~1 % 一 % 5 之间 ; 液 浓 度 在 1 % ~2 % 之 间 , 示 实 验 效 酸 0 0 演 果较 好 。 教 法 建议 ①制 作 简 易 水 电解 器 并 演示 : 取
实验说 明 ① 实验 所 用的两 根保 险 丝 电极 在 第一 次实 验前 必 须 事 先 进 行处 理 , 阳极 进 行 氧 使
九年级化学上册 2.3 自然界中的水教案

自然界中的水课题第3节自然界中的水课型实验探究课时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水的组成;(2)粗略了解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和蒸馏水的区别;(3)认识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认识水是人类宝贵的资源;过程与方法:(1)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分析水的组成。
(2)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初步得出水的组成和结构情感态度价值观:运动科学探究的方法认识物质的组成。
教学重点认识水的组成教学难点从元素的角度理解水的组成课前准备仪器:水电解器、直流电源药品:水、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火柴一、引入:没有水就没有生命[问题情景]1、你已知道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它有些什么性质?2、你能列举出水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吗?3、水、冰和水蒸气相互之间是如何转化的?4、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你能用事实证明你的观点吗?[学生交流]同桌的同学间互相讨论与交流,然后回答问题2二、师生互动:讨论交流:自然界水的存在(1)地球表面的分布:在地球表面,江河湖海约占地球表面的3/4;(2)其他分布:地层下有地下水,大气里有大约0.03%的水蒸气,动植物体内有大量的水。
注意:地球表面虽然有很丰富的水资源,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非常有限,不到总水量的1%。
因此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探究一:水的组成提出问题:水是如此重要,究竟是由什么组成的?设计实验:将水电解(可提示学生回忆:碳酸氢铵的分解,由产物可推知碳酸氢铵的组成元素,也许学生会提出用加热使水分解的方法,教师可给予引导)演示实验:电解水实验注意:⑴纯净的水导电性很弱,在做水电解实验时,一般在水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或氢氧化钠溶液,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而硫酸或氢氧化钠本身却并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⑵因为我们通常使用的是钠玻璃,焰色反应的影响,是反应产生的火焰呈黄色。
观察现象:指导学生注意观察现象并能如实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通电后电源正极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电源负极用燃着木条检验教师设疑;电源两极的玻璃管内是什么气体学生讨论;可能有多种答案演示实验;氢气燃烧并验证产物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能安静的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但若是用玻璃导管做的实验出现的火焰颜色是黄色的。
《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3篇

《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3篇《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3篇引导语: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
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等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与他人交往、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水资源的宝贵,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硬水与软水的区别、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教学难点过滤和蒸馏等操作技巧。
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方法仪器药品学生实验:漏斗、滤纸、铁架台、玻璃棒、烧杯、肥皂水、纯净水、浑浊河水、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点评)第一板块:游戏引入(一)游戏进入1、请三位同学头戴一顶标有“浑浊的河水”、实验室中的“自来水”和“娃哈哈纯净水”的帽子,手各拿所代表的水样品,走到讲台上来,教师让同学给“不同水”定出合适的价格。
2、请“物价管理员”解释其中原因。
注:游戏材料自来水取当地价、纯净水取零售价(附表一)。
(二)分析农村和城镇饮用水的来源及认识水净化的常识问题1、我们班上有的同学是家住农村,请问你们家庭饮用水是什么水?追问1:这些水比我们原来直接用的河水、堰水比,有哪些优点?追问2:你们知道清洁、干净的原因是什么?问题2:有的同学家住集镇,请问这些同学家庭饮用的是什么水?追问:这些自来水是怎么来的吗?教师评价:同学们回答得很好。
自来水厂的净水原理和家住农村同学们家用水的过滤原理差不多,但自来水厂净水的工艺规范得多,也复杂得多。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自来水厂的水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请看网址小结:请同学们看教材p52—53的相关内容,回顾我们刚才共同分析和讨论的问题和方法,概括“干净、清洁的水是怎样得到的?”1、学生上台表演,由于定价“不公”而引发三位同学的不满,都要“讨回公道”。
九年级化学教案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新人教)

作者VX:免费范文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新人教)课题一:水的组成【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通过实验的观察和分析了解水的组成。
2、使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水的组成实验。
【教学难点】水的组成的论述和表达。
【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
【教学用品】水的电解装置、酒精灯、试管、火柴、多媒体电脑、投影仪等。
【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导入】“没有空气就没有生命。
”这句话道出了“空气”的重要性,那么,“没有水人类就无法生存”,更加说明了水的重要性。
水有什么重要的作用吗?(在我们日常生活中。
)【小结】水的物理性质: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我们知道,常见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也不例外。
我们根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可以把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讨论】同学们,下面一起来填下列一张表:单质化合物由几种元素组成【小结】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
二、实验探究【探究内容】水的电解实验。
见教材图3-1的实验。
【小结】在水的电解实验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反应过程,它的文字表达式为:水氧气 + 氢气(h2o)(o2)(h2)三、归纳总结师:本节课通过“电解水”的实验探究了水的组成,证明了水是一种化合物。
学完本课题你们应该知道:1、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是一种化合物。
水氧气 + 氢气,属于分解反应。
2、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水(h2o)、二氧化碳(co2)、二氧化硫(so2)、五氧化二磷(p2o5)等。
3、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fe)、碳(c)、硫(s)。
四、课堂练习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1)自然界中的水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2)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3)水是纯净物,是化合物,是氧化物。
(4)冰块与水得到混合物。
(5)水的电解过程是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类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总教案 《自然界的水》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一水的组成【目标要求】【知识与能力】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了解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过程与方法】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和运用知识等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可分性教育,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态度2.在教学中渗透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重点:1. 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2.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难点:1.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
【课题分析】本课题从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简要史实引入并展开,通过水的电解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讨论和分析介绍了水的组成,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在认识了水的组成的基础上,又学习了一种新的物质——氢气,并结合前一单元所学氧气的知识,从组成上区别归纳出单质、化合物的概念。
在课题之后还提供了稍详细些的资料——水的组成揭秘,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人类认识水的组成的系统知识。
【实验准备】:小试管、酒精灯、火柴、木条、电解用水、水电解器、直流电源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参考课件3.1/3.1a)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空气,自然界中还有什么物质与人类活动、生产密切相关呢?俗话说“不吃一月,无水一周”,今天开始学习自然界中的水。
水是我们最熟悉,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的物质之一。
水究竟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呢?水的组成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2.讲授新课:一、水的组成下面我们用实验来回答这个问题。
【演示实验】在水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这里的水含有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接通直流电,一个电极接电源正极,另一个电极接电源负极。
1.现象:(负氢——父亲)(1)两极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第三单元 自 然 界 的 水 九年级化学第三章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总第十三课时)
一课标要求
2知识与技能:认识水的组成。
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并可做出初步判断。
3过程与方法: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的方法。
4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二实验准备
1直流电源、水槽、带电极导线若干、试管2支、硫酸(或氢氧化钠);
2酒精灯、火柴。
三课堂程序
1、水的认识简介
2、水的物理性质
3、水的组成
(1)做实验3-1
现象:
结论:
通电
文字表达式:水→氢气+氧气(什么反应类型?)
体积比 2 1
简记为:负氢(父亲)
4、认识氢气
物理性质:氢气是一种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
想一想:氢气可用什么方法收集?
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相同条件下是密度最小的气体。
5、单质和化合物的区别与联系
思考:由同种元素能否组成混合物?
四、阅读45-46页《资料》,体会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
五、课外活动:试设计实验验证植物体内有水。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人教实验版知识精讲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二. 重点、难点:重点:1. 水的组成2. 分子原子的概念、性质3. 化学反应的实质4. 水的净化过程5. 物质的分类难点:分子原子的概念辨析水净化处理的过程三. 重点分析和讲解:1. 电解水实验: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燃烧,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精确的实验表明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水的化学式H2O。
正氧负氢,氧一氢二。
2. 物质的分类:3. 分子原子的知识(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原子、分子和离子;(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3)分子的基本性质体积小、质量小;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越快。
分子之间有间隔;气体分子之间的间隔最大,液体次之,固体最小。
(4)分子的构成:分子由原子构成。
例如:一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5)从分子的角度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起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6)化学变化的实质(由分子原子的角度看化学变化):分子分成原子,然后原子重新组合;(7)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8)原子与分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能再分;(9)由分子的角度看混合物与纯净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纯净物;4. 水的净化(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软水。
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可软化硬水,生活中通过煮沸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3)硬水与软水的区别:加入肥皂水,泡沫丰富的是软水,无泡沫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
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教案)目的要求:1:认识水的组成。
2.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3.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重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
难点:1:水的组成2:单质、化合物的区别教学过程:设问导入:水是由哪些元素组成的?它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单质还是化合物?讲述: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地球表面积的约3/4为水覆盖,地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被称之为“水球”。
水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例如,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这就需要我们搞清楚有关水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水的组成板书课题:水的组成学生实验:研究水的组成(实验3-1)经过实验,学生得到下列结论给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大约为1:2学生如若测得数字误差较大,应要求他们重做,以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学生实验:(实验3-2)验证正负极气体的属性,判断是何种气体。
要点:正极气体具有助燃性,是氢气,负极气体能燃烧,是氢气电解水是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发生了化学反应。
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这两种原子分别两两纵使成氢分子、氧分子,很多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氢气、氧气。
根据实验中氢气、氧气的体积比为2:1,说明水是有固定组成的。
精确实验表明:每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这验证了上一章学过的一个什么重要结论?电解水的表达式:水通电氧气+氢气2H2O 通电2H2↑+ O2 ↑属于分解反应,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相同条件下,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氢气和一定量的空气或氧气混合会引起爆炸。
思考:混有空气或氧气的氢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那么在你使用氢气,尤其是点燃氢气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具体应怎样做?使用氢气时,要注意安全。
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纯度。
具体做法是:用一小试管,收集一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松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就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声音很小,就说明氢气较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