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字由来

合集下载

福字的真正含义

福字的真正含义

福字的真正含义
福字为我国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福”字在甲骨文里的意思是:两手捧酒坛把酒浇在祭台上的会意字,是古代祭祀的写照。

古人祭祀总是以祈求达到希望为宗旨,因之“福”是古人祭祀时的希望。

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

福字在《说文解字》一书中列为“示”部,“示,天众象。

见吉凶,所以示人也。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示神事也。

”从示部的汉字,多与祭祀、神明、祈祷、企盼有关。

由此可见,“福”的最原始含义是“向上天祈求”。

后来,“福”又成为特指祭祀用的酒肉。

《国语·晋语二》上载:“今夕君梦齐姜,必速祠而归福……骊姬受福,乃置鸩于酒,置堇于肉。

”后人注:“福,祭祀用胙肉也。

”随着社会的发展,福的含义被逐渐延伸、扩展。

如《左传·庄公十年》载:“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里福是护佑的意思。

我国最早的字书《说文解字》对福的解释基本采用的是《左传》上的说法:“福,佑也。

”意为神灵保佑,逢凶化吉为福。

福,甲骨文表示巫师用美酒祭祀祈祷。

造字本义:用美酒祭神,祈求富足安康。

“福”为上苍所赐,是神佑而富足安康。

粮食,在古代是珍贵的,而用粮食酿造出来的酒,则就更为珍贵的东西了。

按照甲骨文的意思,我们不难看出,“福”意味着古人把最美好的东西奉献出来,祈求美好愿望的实现。

求神拜佛,求什么?拜什么?显然,人们的愿望与“福”的本意截然相反。

要想得到“福”,首先要奉献,可能用“布施”更确切一些。

易经说:积善人家,必有余庆。

福字的由来.doc

福字的由来.doc

福字的由来.doc“福”,这一汉字对中国人来说,有着特别深远的含义。

它传自古而至今,深植于民众的心中,令人产生无穷的憧憬,有着 impossible to part with one's first love 的特殊意义。

从古到今,关于福的由来有着多种说法,从神话传说到各种古老文献,都反映了人们尊祀“福”的信仰。

一、神话传说一曰福字由“人”字而来,“人”字表示完美,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和义,誉和荣的象征。

故古时候,希望自己和家人一切安好,便从“人”字中刻去上面的竖线,形成“福”字,以求身心安康,百岁平安。

二曰福字源于牛角。

古代神话传说,发海角正是指三角形的牛角,代表万福涌现,吉祥如意。

牛角上面弧形的部分,合称“角”(发海角),由四个笔画而成,“福”字正是其中的三个笔画:颈(金)、口(乾)、三点(日),颈口相连,三点永不断,因而有“福(颈口三点)到”之意。

三、七字说传说上、下六线乞冤宝旗的神仙官派神仙,他走到福神的家中,福神搂着孩子问“今天有什么要求?”神仙回答说“只要福!”福神把自己的孩子放下,拿起一把笔,最后画出“福”字,一共七笔画,从而得到了“福”字由“七笔画”而来的说法。

四、字书记载《说文解字》中有一个记载:“赃,古文的卦。

赃有三笔:一,领口;二,日;三,口。

从赃处分出一竖而成福。

”从中可以看出,“福”字来自古老的“赃”字。

古代的“赃”字表示“令人心中喜悦的美好的事物”,所以从“赃”字意思发展而来,有“福”字象征着“美好的事物”的说法。

综上所述,“福”字有着深远的渊源,它源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对福祉的期望,蕴含着人们无限的美好祝愿。

当每一位中国人独特的说出“福”字,都传达着“幸福家庭,诸事大吉”的祝愿,值得我们弘扬和珍藏,在下一代不变地传承。

关于福字的

关于福字的

关于福字的福字在中国文化中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符号,它代表着幸福、安康、吉祥和福气。

福字的形状与意义都非常独特,从字形到字音都充满了神秘和美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福字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如年画、春联、门神、挂件等等,它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一、福字的起源福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甲骨文时期,当时的福字是由两个象形字组合而成的。

其中一个象形字是“口”,代表着人的嘴巴,另一个象形字是“畐”,代表着一种古代的祭祀用具。

这两个象形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新的字形,即“福”。

在古代,人们认为口是人的精华所在,而祭祀用具则代表了人们对神灵的敬畏和祈求。

因此,将这两个象形字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具有神圣意义的字形,代表着人们对幸福、安康和吉祥的追求。

二、福字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福字的形状和意义也不断发生变化。

在汉朝时期,福字的形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它的上部加了一个“口”字旁,下部则加了一个“田”字旁。

这样一来,福字的字形更加完整,也更加美观。

在明清时期,福字的字形又发生了一些变化。

福字的上部加了一个“寿”字旁,下部则加了一个“门”字旁。

这样一来,福字不仅代表了幸福和吉祥,还代表了长寿和家门兴旺。

三、福字的含义福字的含义非常丰富,它代表着人们对幸福、安康、吉祥和福气的追求。

福字还代表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之一。

福字的含义还与中国传统文化密切相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福字被视为一种祝福和吉祥的象征,人们常常用福字来祈求家庭和个人的幸福和健康。

在春节和其他重要节日,人们还会在门上贴上“福”字,以表达对家庭和亲人的祝福。

四、福字的应用福字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

在春节期间,人们会在门上贴上“福”字,以表达对家庭和亲人的祝福。

在年画和春联中,福字也是一个常见的主题,人们常常用福字来祈求新年的幸福和吉祥。

除此之外,福字还被用于制作各种装饰品。

关于福字的传说故事

关于福字的传说故事

关于福字的传说故事福,发源于印度佛教,代表慈悲和能够得到福报的精神,也被认为是三宝佛与信徒恩宠相伴的美德。

而在中国,“福”这一吉祥的象征,更受欢迎供人们练习着自己文化信仰与信念。

古老的传说,把“福”精神“寓意”浓郁的元素,让中国人产生了终身奋斗的慷慨精神。

一、太上老君青龙有福传说中国古代的太上老君,让一只青龙追随他的小船行走湖泊,表示凡是碰到青龙的人都会有福气。

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或者是贫穷兼富有的中产家庭,都能够得到这种福气。

这种“追随青龙的福”寓意了一个意思,即人生多一份机遇,职位高一步,收入充沛,可以持续增加财富。

二、福神下凡解民愁古代传说,有一位叫做福神的神仙,准备离开天庭,来到人间,来到贫穷的地方。

他见到了那里的穷人苦苦挣扎,再没有希望可言,于是就把一个又大又圆的福瓶扔到地上。

整个山谷便满是米粒一般的金币,穷人们把金币一个个拾起来,一次性全部都变成了富翁。

这时候,每个人都大声喊起:“福气至,穷人变富了!”三、古庙里的福字在古代中国有一个传说,它让中国人永久记住“福”字。

传说说,有一位放弃家庭,前往古庙寺院之中,将自己潜心修行的道士。

他常常在做一些礼拜,多念一些秘文,离奇的是,他不知道自己的声音会被别人听到,被解释为高处的声音。

更奇的是,当他念念诵诵,突然便出现了“福”字,落在他的头上,闪烁出金光,让久违的幸福气息回荡了整个寺庙。

四、人人受用福自然传说,一位慈善的布衣仁人,不知怎地,他被安排去了一个古老的寺庙,每天的任务,就是不停的画着“福”字。

他知道,这个“福”绝非普通的福字,因为这个字蕴含了慈悲和爱心,这个字让福气宣扬到全世界的人们中间。

终于有一天,很多的人们都受益于“福”字的福气,而这位布衣仁人,也被神仙领回天庭,成为神族的一员。

五、吐福字普世祥和古代传说,有一位厉害的妖怪,挥舞巨石,长枪,把整个国家都陷入到一片混乱中。

村民们恐惧而恳求,但妖怪仍无动于衷,他只是冷笑而对村民们讥笑,并且扬言说他会用他的威力,把这里所有人赶跑。

关于福字的典故

关于福字的典故

关于福字的典故
福字的典故
(一)青蒙福字
传说古代有一位叫做青蒙的及笃,他是个虔诚的儒教徒,受宠若神的
入宫,把宫中灯檐上的长久积尘掸下,看见了“福”字。

后来大家称及
笃为青蒙,认为他受到“福”字的眷顾,得以离婚,进宫为宦。

传说中
这就是“青蒙福字”之说。

(二)君子福字
传说,春秋时期,晋国的显贵吕斐曾夜行跋涉,只身一人抵达了宋国
的境内,他看见一个秃山上写着“福”字,当时他正想着怎么逃离宋国,又怎么能够把自己和孩子一起带回家。

君子福字出现,正好满足了他
的须求,人们相信他得到了“君子福字”的力量,于是他乘风破浪,安
然回到了家乡。

(三)天公福字
古代有一儿童叫霍梅,因为他父亲出国,便只跟母亲相依为命;一天,在母亲卧床不起的情况下,他去采草的时候,看见天上写着“福”字,
他便敬畏仰望,倒地跪礼,请求天公保护他母亲起床,最后,他母亲
真的从昏睡中慢慢醒来了。

之后,这称为“天公福字”。

(四)龙福字
其实,福字跟龙也有一些渊源。

传说,古人把灯檐上的积尘掸净,发现了古老的文字,古文的大部分是以图案呈现的,从中发现了“龙福”字,令人深思,他们便得出一个结论:福和龙有着不解之缘。

于是,“龙福字”的说法便流传至今,代表着长久的幸福和祝福。

说文解字:“福”字故事

说文解字:“福”字故事

福,会意兼形声字。

最早出现在河南殷圩出土的甲骨文上,它的左半部的上面是个“酉”字,是个盛酒的容器,跟祭祀祈祷有关系,创造这个字的用意在于“用美酒祭神,祈求富足安康”。

在上古时代,很多人衣食无着,别说用谷物加工美酒,就是吃上用谷物做的饭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所以说加工谷物获得玉液琼浆献给神灵是给长奢侈的事情,但为了得到神灵的庇佑不得不这么做。

因为这样才会显得比较虔诚,所以福字造字的时候,就用装酒的坛子献到祭台的跟前。

释名这本辞书,把福字解释成富裕的富,要有福,必须富。

否则福就是靠不住的。

现在我们常说要让老百姓幸福起来,就必须要大力发展经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五花八门的祝福语里面,常常听到人们说五福临门,那五福到底是哪五福呢?尚书里面是这样解释的: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

意思就是说:第一福是平安成长而且寿命绵长,我们叫它长寿;第二福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我们说是富贵;第三福乃身体健康、内心安宁,我们称为康宁;第四福是心性仁善且顺应自然,这里称好德;第五福吗,就是善终,意思是没有痛苦,没有遗憾地安详离世。

对人们来说,五福涵盖了人生的很多方面,五福齐备则是人生最美好的心愿。

据考证,早在唐宋的时候,妇女和人见面的时候,总是要整理衣襟表示恭敬,口中常说万福意思是祝对方多福,后来人们就用道万福来指妇女的这种礼节。

而与福有关的故事,恐怕最著名的就是北京恭王府的福字碑了。

相传孝庄皇太后在六十大寿之前忽然得了重病,康熙帝效仿古人为他的祖母请福续寿,沐浴斋戒了三天之后写成了一个非常漂亮的福字,孝庄皇太后收到这个福字之后,病很快就好了,所以她很快让工匠把这个福字刻成了石碑。

这个福字也被称为天下第一福。

那么福字碑是怎么来到恭王府的呢?到现在还是一个谜,据说当面嘉庆皇帝查抄大贪官和珅府的时候发现了这块福字碑,想把它移到皇宫,但没想到的是,和珅居然对这块碑做了一个巧妙的设计,他把福字碑放在了假山下的龙脉上,如果要动这个福字碑就等于要动龙脉,这是皇帝最忌讳的,嘉庆皇帝非常生气,干脆下令把这个假山给封死。

福字由来

福字由来

福字由来中国人喜欢福字,对联写的是,“春满乾坤福满门”、“福如东海长流水”,人人希望有福气,有福运,打开福门,福至心灵,福惠双修。

现在又是家家贴福字,而且是倒着贴,祈祷福到。

贴福字的来历,说法甚多。

其一,是把朱元璋和马皇后扯进来,给予褒贬。

有一年,京城举办灯会,欢庆元宵节。

朱元璋微服出去私游,看到一户人家的马灯上,画一只马猴抱着一双绣花鞋哭。

朱元障认为这是讽刺马皇后的脚大,非常气愤,就在这家门上写一个“福”字,作为记号。

回宫后,立即吩咐锦衣卫,第二天早上按照他留下的记号把人抓来。

在历代皇后里,马皇后以贤德爱民著称,当她得知此事后,立即暗传旨意,告诉全城所有人家,必须在天亮之前,在门口写一福字。

第二天清早,朱皇帝派去抓人的人,发现家家都贴有福字,只有一户人家不识字,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命令就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急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皇帝以为有理,遂下令放人,一场灾祸终于避免。

从此,把福字倒贴,就成为习俗,流传至今。

一褒,一贬,态度分明,可见百姓之心。

其实,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约有三千年历史。

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

现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抵;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

”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

把福字贴在门前,文字记载有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

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历史可谓悠久。

前年深秋,曾在恭王府花园里看到康熙写的福字。

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著名的“长寿之福”。

福字的典故

福字的典故

福字的典故伴随着汉字的演变,福字亦千变万化,从古至今,福字的记载也是极为悠久的。

关于福字的典故,源远流长,历史上有不少的版本。

本文将以这些不同版本的典故结合起来,进行解读,并介绍福字发展及其深刻意义。

首先从中国古代的版本讲起。

最早记载福字背后典故的《史记》中提到:福字最初由桃花巷民王正之所创造,当时他将郑国(今河南省西部)的一个山谷叫做福居,他要求村民们写在门上的是“福”,以表示祝福。

后来,福字的概念和意义也随着桃花巷民王正之的传播而慢慢地蔓延开来,被广泛地使用。

此外,据《尚书》记载,中国古代的尧舜时代,福字的出现也被传说,这个版本是关于太阳神伏羲的传说。

传说,伏羲发明了许多文化,其中四大发明:礼乐、书写、算学和经纬。

据说,他在发明了书写之后,空前绝后地创造了“福”字,表示对含苞待放的桃花的祝福,从而使之更加美好。

《礼记》另一个版本讲述了汉高祖刘邦登基前夕,朱肱发明福字,后被用作宫门之上以示吉庆。

据说,朱肱见自己四处搜寻,在汉高祖刘邦登基之日,朱肱指示宫门之上写下“福”字,表达对帝王的祝福和期望。

传说福字的这些版本,让我们深感福字的美好,以及它背后所表达的净空,让我们深刻体会到,福字让人们经历过历史的洗礼,拥有其他汉字所不具有的温暖和力量。

福字发展至今,也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随着汉字的发展,福字由最初的简单的“礻”变成了我们熟悉的“福”,当今的福字也演变成了更多的形态,如“福字”、“福禄”、“福满”、“福佑”、“满福”等等。

有些家庭甚至组成了一个“福”字团,以表明家人之间的美好。

无论是在汉字外形上,还是在深刻意义上,“福”字是一种安宁快乐以及财富多多的象征。

它提醒我们,身边的事情都不可小觑,家室关系尤为重要,留下美好的福祸,必定会带来更多的福气。

就福字的深刻意义而言,它不仅指祝福,还是一种提醒。

它提醒人们,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心态的正视,而不是因为把利益放在首位,而牺牲了一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字由来
中国人喜欢福字,对联写的是,“春满乾坤福满门”、“福如东海长流水”,人人希望有福气,有福运,打开福门,福至心灵,福惠双修。

现在又是家家贴福字,而且是倒着贴,祈祷福到。

其实这个福字包含的意义非常广泛,现在的人每逢过年,不光门上窗户上屋里贴福。

正所谓“春满乾坤福满门”。

可以看出大家对福的一种企盼。

:富贵当权,是福气;家财万贯,是福气;婚姻幸福,是福气;儿女成群,是福气…另外,清闲无事,叫清福;有吃有喝,叫口福…福气的含义可真是包罗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后这所有的福气都建立在一个基础之上,那就是寿命!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如果连命都有没有了,一切的福气都将化为子虚乌有了。

小品里说的钱有,人没了。

命都没了还得瑟啥。

我们经常听到一个词就是五福临门五福的第一福是“长寿”,“长寿”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

那小品里又说了,人生可悲的还有,人活着,钱没了,第二福是“富贵”富贵”是钱财富足而且地位尊贵。

人活着,还富贵,就是天天愁,抑郁精神病了,这样也不行,第三福是“康宁”,身体健康而且心灵安宁。

第四福是“好德”,“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宽厚宁静。

第五福是“善终”。

贴福字的来历,说法甚多。

其一,是把朱元璋和马皇后扯进来,给予褒贬。

有一年,京城举办灯会,欢庆元宵节。

朱元璋微服出去私游,看到一户人家的马灯上,画一只马猴抱着一双绣花鞋哭。

朱元障认为这是讽刺马皇后的脚大,非常气愤,就在这家门上写一个“福”字,作为记号。

回宫后,立即吩咐锦衣卫,第二天早上按照他留下的记号把人抓来。

在历代皇后里,马皇后以贤德爱民著称,当她得知此事后,立即暗传旨意,告诉全城所有人家,必须在天亮之前,在门口写一福字。

第二天清早,朱皇帝派去抓人的人,发现家家都贴有福字,只有一户人家不识字,把福字贴倒了。

皇帝命令就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急忙对朱元璋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朱皇帝以为有理,遂下令放人,一场灾祸终于避免。

从此,把福字倒贴,就成为习俗,流传至今。

一褒,一贬,态度分明,可见百姓之心。

还有一个传说,把发明权推给了周朝的姜子牙,即姜太公。

姜太公封一大批神仙时,却把自己的妻子叶氏封为穷神,还告诉她说:“有福的地方,你不能去。

”从此,家家过年贴福字,就是告诉穷神,我这里是有福的地方,你千万不能进来。

福字,就是摆脱穷困、追求幸福的象征。

其实,福是最古老的文字之一,约有三千年历史。

甲骨文中的福字,是装酒器具在神前的形状,因为古人用酒象征生活富裕。

现在的福字,由示、一、口和田组成,示,指神抵;田,指耕地、打猎;一字,按《说文》解释说:“一,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口字,《说文》说:“口,人所以言食也。

”在这个福字上,寄托了老百姓祈求得到田地,以满足温饱需求的愿望。

把福字贴在门前,文字记载有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士庶家不论大小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馗,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

“贴春牌”,就是把福字写在红纸上,贴在大门前。

由此可知,贴福字的风俗,至少从南宋已经开始,历史可谓悠久。

前年深秋,曾在恭王府花园里看到康熙写的福字。

公元1673年,康熙为祖母孝庄太后“请福续寿”,写下了著名的“长寿之福”。

这个福字如果仔细品味,就会发现里面暗含“多子、多才?穴财?雪、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字形窄而狭长,民间称之“长瘦”,这是古往今来绝少的“五福”合一之福、福寿合一之福。

康熙一生酷爱书法,虽然书法极佳,却不像他孙子乾隆那样到处题字。

所以,康熙御笔题字,流传最少。

据说康熙一生流传的字,就剩三个字,一是“无为”,一是“福”。

“无为”二字,存于故宫;“福”字,就是恭王府中的“福”
字碑。

康熙的笔墨,可谓稀世之珍,有“康熙一字值千金”的说法。

《幽梦影》说:“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长廉静,家道优裕,娶妇贤淑,生子聪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

”这里的六条齐备,实在很难。

不过,今天我们的大环境越来越好,福自然会走进千家万户。

在惜福的同时要努力修福,修福就是努力让自己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全部是善的。

“毋以恶小而为之,毋以善小而不为。

”修福就要以道德为主。

惜福是节流,修福是开源;惜福是改运,修福是造命。

惜福修福才能真正改造命运。

有钱常想无钱日,莫待无钱想有钱——会考虑大局的人才会珍惜得来不易的幸福。

物质发达,物欲横流,让许多人迷失了本性,沉醉于对物质的享受中,而且愈发奢侈浪费。

要知道,福不能享尽,福若享尽,后果十分可怕。

如一首诗中这样写道:“处世持家年复年,总须虑后更思前。

”这并非是要人们斤斤计较,而是提醒人们,生活之路无常而多变,幸福很可能在明天就消失殆尽,所以,当你拥有它的时候,千万要记得珍惜。

我们一旦放纵欲望,把幸福享用殆尽,那么幸福快乐的源泉便会枯竭。

所谓惜福,一是要爱惜自身,无度的放纵,必然会使身体过早衰老,染上疾病;一是要惜物,对一针一线,一碗米饭,都要有爱惜之心,这样才不会使物品浪费。

想一想,一碗饭吃不完,便把它当垃圾倒掉,这样暴殄天物就是浪费;或是吃不完也要把它塞到口中,这样做同样不是惜福,势必伤害身体。

福的岁月一长久,人们就开始迷糊了。

自古以来有多少人身在福中能知福?高新科技等产业的发展,使社会经济富足,人人都不愁吃穿,人人都可享受自由民主,他们应该知福吧?但结果呢?人们因为物欲的影响迷失了本性,视金钱为第一,为了得到金钱,不惜代价,不择手段。

有了金钱则极尽享受,放纵堕落。

他们没有知福,而是在造孽。

相比以前,如今的人们是幸福的,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惜福”?正如古人所说:“井涸而后知水之可贵,病而后知健康之可贵,兵燹而后知清平之可贵,失业而后知有业之可贵。

”这句话的意思是,等井水干涸了之后,才知道井水是多么的珍贵;生了病之后,才知道健康是多么的难得;
等到战争爆发之后,才知道天下太平是多么的重要;等到丢了工作之后,
知道有班可上是多么的幸福。

凡一切幸福之事,均失去方知。

可是,为什么非要等幸福从你眼前之后,才去惋惜和追悔呢?为什么不好好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将困扰你的欲念拒于心门之外,享受内心的幸福与平静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