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概述(PPT)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件·散文 (共26张PPT)

对学——评析试题
1.试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分析:(1)第①段;(2)作用 思路:内容上+结构上(看文段位置) 答案:(1)介绍了人物的身份特点,为下文故 事情节的展开做铺垫;(2)婆婆种的瓜甜,呼 应了后面的菜园一片丰收的景象;(3)交代了 婆婆的病情,给全文奠定了感情的基调;(4) 病重中的婆婆仍然挂念自己的孙女,表现了婆婆 的慈爱品质。(答出其中两点并能作分析,即得 满分)
某人:因为我不知道去帮助婆婆整理菜园, 使其成为杂草丛生之地。婆婆的话让我感到 心酸,因为她已经将要死去了,还挂念她的 孙女和菜园子。
群学——评析试题
4.结尾写“我”的内心凄凉和心酸,联系全文, 谈谈“我”为何有这样的感受?(3分)
分析:(1)分析结尾的 两种感受;(2)结合全文 思路:“凄凉”? “心酸”?
自我发现 自我校正
2.
联系全文,说说对第③段划线句子 的理解。(4分)
甲:婆婆的生活平淡而又幸福,每天无忧无虑的生 活,对外面的生活,对外面的世界,毫无兴趣,她 对生活的热望寄托在菜园上,只希望农作物好好生 长,盼望着平凡的生活。 乙:从她的天仍然晴着,体现出婆婆的乐观,天是 蓝色而遥远的,白云是纯洁的梦想,婆婆对病情的 乐观态度,能体现出她对生活的向往。
导学
1.了解散文的典型考点。 2.学会分析试题的主要信息。 3.理清几种典型考题的答题思路并规范答题。
补学
散文考点说明(《中考指南》) 1.能够整体把握文学作品的基本内容,理清 作者思路。 2.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味和推 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能初步领会文学作品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
个话题,那么请你说说文中的婆婆是否 幸福?为什么,说出你的理由。(3分)
中国古代散文发展概述课件(共59张PPT)

南朝 鲍照
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 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 “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 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 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 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 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 而起。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 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 玉也有赋体作品,如《登徒子好色赋》等。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 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 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 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 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 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 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不亦君子乎?” 子曰:“——————,可以为师矣。”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 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班固、张衡等
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 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 “四六文”。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 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骈文就成为和散文 相对举的一种文体。盛行于六朝,代表作 家有徐陵、庾信。中唐古文运动以后衰落。 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清初,作者接踵 而起。
赋作为一种文体,早在战国时代后期便已经产 生了。最早写作赋体作品的是战国后期的荀子。宋 玉也有赋体作品,如《登徒子好色赋》等。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 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 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 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 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 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 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 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论语》十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不亦君子乎?” 子曰:“——————,可以为师矣。” 子曰:“——————;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是知也。”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
————,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 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 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 者,用心躁也。
汉代散文
政论文 :贾谊 史传文 :司马迁、班固 汉赋 :司马相如 、班固、张衡等
散文概述

轼
王安石
字介甫,曾封荆国公,後人称王荆公。他的散文峭直简洁、富 於哲理、笔力豪悍、气势逼人、词锋犀利、议论风生,开创并发展了说理 透辟、论证严谨、逻辑周密。
曾巩
字子固,建昌军南丰县人,宋代新古文运动的重要骨年後,因文才出,备受当 时文坛领袖欧阳修赏识。
《孟子》
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
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 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 观点(仁政、王霸之辨、 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贵 君轻)和政治行动的儒家 经典著作。
其进锐者,其退速
【原文】 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无所 不已。于所厚者薄,无所不薄也。其进锐者, 其退速。” 【译文】 孟子说:“对于不应该停止的却停 止了,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停止。对于应该 厚待的却薄待了,那就没有什么不可以薄待。 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 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 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 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 不然…….
汉赋
引婴投江
有过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 子岂遽善游哉?此任物,亦必悖矣。
【哲理】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 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 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 “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散文概述

第一章 散文概述
一、散文的含义
广义: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 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 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 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 传记、游记等文体。 狭义: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 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 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 样式。
广义“散文”与 狭义“散文”
(5)《战国策》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 和言行策略,作者不明。
(1)《论语》
诸 子 散 文
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 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 》《中庸》《孟子》《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
《汉书》
班固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前 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 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二十 四史”之一。
唐宋散文
唐宋时,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 、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 ”也在此时涌现。
唐宋散文
第一章 散文概述
一、散文的含义
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 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 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 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古代“散文”
二、散文的特点
三、散文的种类
四、散文的历史——中国散文的发展
1.散文的萌芽 中国古代散文的雏形,可追溯到甲骨文。 甲骨卜辞是现存最早的记言记事的文字。 甲骨卜辞是殷王室占卜的记录文字,因为 刻在龟甲、兽骨(通常是牛的肩胛骨)上, 所以叫甲骨卜辞。
(2)《孟子》
诸 子 散 文
一、散文的含义
广义: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 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 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 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 传记、游记等文体。 狭义: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 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 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 样式。
广义“散文”与 狭义“散文”
(5)《战国策》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 和言行策略,作者不明。
(1)《论语》
诸 子 散 文
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
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 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 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 》《中庸》《孟子》《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 五经”。
《汉书》
班固 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前 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 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二十 四史”之一。
唐宋散文
唐宋时,产生了不少优秀的山水游记、寓言 、传记、杂文等作品,著名的“唐宋八大家 ”也在此时涌现。
唐宋散文
第一章 散文概述
一、散文的含义
把与韵文、骈体文相对的散体文 章称为“散文”,即除诗、词、曲、 赋之外,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非文 学作品,都一概称之为“散文”。
古代“散文”
二、散文的特点
三、散文的种类
四、散文的历史——中国散文的发展
1.散文的萌芽 中国古代散文的雏形,可追溯到甲骨文。 甲骨卜辞是现存最早的记言记事的文字。 甲骨卜辞是殷王室占卜的记录文字,因为 刻在龟甲、兽骨(通常是牛的肩胛骨)上, 所以叫甲骨卜辞。
(2)《孟子》
诸 子 散 文
散文的课件

总结词:这篇散文是朱自清的代表作之 一,描绘了夏日荷塘的美景,表达了作 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
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情景交融,使 文章更加感人。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 思考,这种情感贯穿全文,使读者产生 共鸣。
详细描述
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景,运用了形象生 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 感和思想。
05 当代散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代散文的创作现状与问题
创作题材单一
01
当代散文的题材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多以个人生活琐事为
主,缺乏深度和广度。
艺术水平参差不齐
02
当代散文的创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作品过于简单、粗糙,缺
乏精致的艺术表现力。
缺乏独特性
03
当代散文作品普遍缺乏独特的视角和风格,许多作品雷同,缺
散文与小说的关系
散文和小说都是叙事文学的形式,但它们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上有所不同。小说通常具 有完整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而散文则更注重对生活片段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
尽管如此,散文和小说也可以相互借鉴。小说可以借鉴散文的灵活性和直接性,而散文则可以借鉴小 说的故事性和人物塑造技巧。事实上,有些小说作品也具有浓厚的散文风格,而一些散文作品则具有 小说的故事性和深度。
抒情散文:以抒发情感为主要表达方式,如《春》、《故都的秋》等。
散文的类型与风格
议论散文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述作 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如 《拿来主义》、《读书的意义》 等。
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要表达方式,如 《荷塘月色》、《春》等。
散文的类型与风格
01 02 03 04
风格
平实质朴:一些散文以朴实的语言,不加修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和所见所闻,如鲁迅的《朝花夕拾》。
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情景交融,使 文章更加感人。
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 思考,这种情感贯穿全文,使读者产生 共鸣。
详细描述
描绘了荷塘月色的美景,运用了形象生 动的语言,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情 感和思想。
05 当代散文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当代散文的创作现状与问题
创作题材单一
01
当代散文的题材相对单一,缺乏多样性,多以个人生活琐事为
主,缺乏深度和广度。
艺术水平参差不齐
02
当代散文的创作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作品过于简单、粗糙,缺
乏精致的艺术表现力。
缺乏独特性
03
当代散文作品普遍缺乏独特的视角和风格,许多作品雷同,缺
散文与小说的关系
散文和小说都是叙事文学的形式,但它们在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和语言运用上有所不同。小说通常具 有完整的情节和复杂的人物关系,而散文则更注重对生活片段的描绘和对内心感受的表达。
尽管如此,散文和小说也可以相互借鉴。小说可以借鉴散文的灵活性和直接性,而散文则可以借鉴小 说的故事性和人物塑造技巧。事实上,有些小说作品也具有浓厚的散文风格,而一些散文作品则具有 小说的故事性和深度。
抒情散文:以抒发情感为主要表达方式,如《春》、《故都的秋》等。
散文的类型与风格
议论散文
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述作 者对某个问题的看法和见解,如 《拿来主义》、《读书的意义》 等。
写景散文
以描绘景物为主要表达方式,如 《荷塘月色》、《春》等。
散文的类型与风格
01 02 03 04
风格
平实质朴:一些散文以朴实的语言,不加修饰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和所见所闻,如鲁迅的《朝花夕拾》。
中国散文发展概述 ppt课件

2.晁错: 《守边劝农疏》 《论贵粟疏》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 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 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 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 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清朝: 清初有不少成绩突出的散文家,如
魏禧,代表作是《大铁椎传》。 桐城派是清中叶最著名的流派,主
要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提出了 “义法”主张,是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 论。文章多简洁自然,但缺乏生气,代 表作品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 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与桐城派异趣的散文家有袁枚、沈 复等。
2.代表作家: 魏:三曹 魏晋:阮籍、嵇康 东晋:王羲之、陶渊明 南朝:鲍照
2020/12/17
关于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 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 称“四六文”。
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 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作为和散文对举的一种文体, 产生于魏晋,盛行于六朝,中唐古文运 动以后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 清初,作者接踵而起。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先秦
2020/12/17
1.第一部散文集 2.诸子散文 3.历史散文
卜辞
《尚书》
(殷商巫师) (商周史官)
诸子散文(说理) 历史散文(记事)
(春秋战国哲学家、史学家)
应用阶段
2020/12/17
2020/12/17
诸子散文: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 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 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登徒子好色赋》
……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 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 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 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 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 臣三年,至今未许也。登徒子则不然……
清朝: 清初有不少成绩突出的散文家,如
魏禧,代表作是《大铁椎传》。 桐城派是清中叶最著名的流派,主
要作家有方苞、刘大櫆、姚鼐。提出了 “义法”主张,是桐城派古文的基本理 论。文章多简洁自然,但缺乏生气,代 表作品有方苞的《狱中杂记》《左忠毅 公逸事》,姚鼐的《登泰山记》等。
与桐城派异趣的散文家有袁枚、沈 复等。
2.代表作家: 魏:三曹 魏晋:阮籍、嵇康 东晋:王羲之、陶渊明 南朝:鲍照
2020/12/17
关于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 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 称“四六文”。
全篇以双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 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作为和散文对举的一种文体, 产生于魏晋,盛行于六朝,中唐古文运 动以后衰落,在元明两代成为绝响,至 清初,作者接踵而起。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一、先秦
2020/12/17
1.第一部散文集 2.诸子散文 3.历史散文
卜辞
《尚书》
(殷商巫师) (商周史官)
诸子散文(说理) 历史散文(记事)
(春秋战国哲学家、史学家)
应用阶段
2020/12/17
2020/12/17
诸子散文:
汉代对先秦文化学术进行总结整理, 把诸子分为儒、道、阴阳、法、名、墨、 纵横、杂、农、小说十家。
散文概述

散文,是一种深湛而美妙的艺术,它最 大的特点便是“散”,散得让你无所适从。它 是文学形式中的“醉拳”,看似醉散,却路数 不乱,绝招暗藏。看似容易,但学来却要一步 步踏实的功夫。(梁衡) 散文需要真情实感,如果说诗是感情的 火花,那么散文就是感情的泉涌。真情实感就 是动力,就是能源。有了它,散文才会活起来, 才会走向读者的心灵深处去。(田野)
⑶ 散文的抒情中,有大量的联 想和想象。作者的情感,千变万化, 思绪联翩,天马行空,自由挥洒。 在这些貌似断续、跳跃的段落中, 实际上隐藏着一条忽隐忽显的情思 主线。要透过这些联想和想象,通 过具体事物与场景的描写,去澄清 模糊的印象,理清作者的思路。
⑷ 仔细分析字里行间的寓意, 抓住关键的词语,对照文章的细 节,体味作者细腻的情感变化, 从而进一步领略作者的人格、个 性美,丰富我们的情感世界,陶 冶我们美的情操。
七,第二单元鉴赏重点 (课本30页)
祝新一单元的 学习能获得新的收 获!
—晓波赠
(二), 散文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散而神不 散。顾名思义,散文由于其自由灵活的特点,在结构 形式上显得比较“散”, 事实上,优秀的散文总是 “形散而神不散”,具有深刻的意蕴和凝炼的主题。 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散文都要借生活中的 事件与人物,抒发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种蕴藏 在作品之中的深刻思想意蕴,就是散文的“神”。朱 自清的早期散文《背影》,乍看似乎只是随意倾吐家 常琐事,记叙多年前父亲在浦口车站送他乘火车北上 念书的情景,通过见到父亲的两次背景和自己的三次 流泪,抒发了真挚的父子之情。作品描写的是平平常 常的生活小事,但仔细回味分析,读者不难从中发现 浓郁的情感和深沉的寓意,因而这篇作品成为以至情 传世的散文名篇。实际上,散文的特点就在于以自由 灵活的形式,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审美特色。
中国当代文学-PPT精选文档

第二节 当代诗化散文的创始人 ——杨朔
一、杨朔的生平与创作
二、杨朔的散文
一、杨朔的生平与创作
杨朔(1913--1968) 山东蓬莱人。原名杨毓瑨,字莹
叔,蓬莱城里人。现、当代著名作家。
他在海边出生,海里长大,在海
滩拾过贝,出海打过鱼,在海边生活 了16年。因而他对大海有着深厚的感
情,是一位热爱大海的作家。
刘白羽“三大家”为代表的一批散文家,
作品选本,把散文小品和特写分开,散
文小品(抒情散文)多起来了。
有代表性的是:
杨朔《海市》《东风第一枝》
秦牧《花城》《潮汐和船》 刘白羽《红玛瑙集 》
巴金《倾吐不尽的感情》
冰心《樱花赞》
成绩体现在: (1)“散文作家”成为实体性的概念。 散文写作不是作家们偶尔涉猎的样式,而是 形成了专业作家群。 (2)散文作家都努力建立自己的艺术个 性。大家主要从我国古典文学和“五四”以 来散文小品的艺术经验那里取得艺术借鉴, 接受西方影响相对要少。 (3)讲求情景交融,注重“意境”的营 造。
最能显示“复兴”现象的作家、
作品如: 老舍的《养花》
魏巍的《我的老师》
丰子恺《南颖访问记》 《庐山面目》
杨朔在50年代初主要写小说和通 讯,56年以后也开始转向散文写作。
他的《香山红叶》是他的散文由
写事件转向写意境的标志,也是这次 “复兴”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
60年代初,文学界“调整”之后, 散文再次繁荣。 1961年,有人称为“散文年”,这
杨朔的许多散文,都直接描写了 大海,如《蓬莱仙境》、《黄海日
出》、《雪浪花》、《海市》等。
16岁时,他离开家乡,去哈尔滨 谋生,在那儿他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他主要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和外文。尤 其是爱钻研古典诗词,他还模仿着写 了不少古体诗词。 这一阶段的学习,为他以后从事 写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