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秦汉时期的建筑特色

合集下载

秦汉建筑发展总结汇报材料

秦汉建筑发展总结汇报材料

秦汉建筑发展总结汇报材料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重要阶段,展示了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和技术。

下面是关于秦汉建筑发展的总结报告材料,共计1000字。

一、建筑类型和特点1. 宫殿建筑:秦汉时期的宫殿建筑以宴会和朝廷活动为主,规模庞大,布局严谨。

其中,秦始皇陵中的秦宫建筑是最著名的宫殿建筑之一。

2. 寺庙建筑:秦汉时期的寺庙建筑主要有道教和佛教两种,按照传统的东方建筑风格修建,注重规划和布局。

3. 官府建筑:秦汉时期的官府建筑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包括官署和公共服务设施。

官府建筑采用规则的布局和严谨的设计。

4. 民居建筑:秦汉时期民居建筑比较简朴实用,一般采用木结构和砖石结构,屋顶多采用四坡式,注重通风和采光。

二、建筑材料和技术1. 石材:秦汉时期大量使用石材建筑,如青石、石灰石等。

石材用于建筑基础、墙体和柱子等部分,具有耐久性和稳定性。

2. 砖瓦:秦汉时期广泛使用砖瓦作为建筑材料,用于墙体、地板和屋顶等部分。

瓦片的制作工艺较为精细,砖瓦建筑具有一定的防水性能。

3. 木材:秦汉时期的建筑中广泛使用木材,如梁、柱和檩等。

木材具有轻便、方便加工的特点,适用于各种建筑用途。

4. 土坯:秦汉时期一些农村地区的民居建筑使用土坯作为建筑材料,如土坯墙和土坯房。

土坯建筑简单、经济,适应当时农村地区的生活环境。

5. 建筑技术:秦汉时期的建筑技术相对落后,多采用人力施工和手工加工。

但在设计和布局方面,考虑了建筑的稳定性和使用功能。

三、建筑风格和影响1. 继承和发展:秦汉时期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先秦时期的建筑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历史特点和地区特色的建筑风格。

2. 精细和严谨:秦汉时期的建筑注重细节和整体的协调性,追求结构的稳定和精美的装饰,展示了古代建筑技术的高度发展。

3. 对后世的影响:秦汉时期的建筑对后世古代建筑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许多建筑技术和设计理念被继承和发扬。

4. 文化交流和融合:秦汉时期的建筑受到西域文化和西方罗马建筑的影响,从而产生了新的建筑形式和装饰风格。

(完整word版)秦汉时期建筑赏析

(完整word版)秦汉时期建筑赏析

秦汉时期的建筑特点罗庆伟(四川民办天一学院建筑工程系12级12班学号:12159417)摘要中国拥有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其秦汉时期建筑风格不但别树一格,而且对当时的亚洲建筑风格具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从秦汉时期建筑的发展、建造特色等方面作介绍,以表现出秦汉时期建筑的超凡特色.关键词:秦汉时期、建筑特色、结构引言秦王朝历史虽然短促,但在建筑上留下的彪彰业绩,却是千载以后仍为世人所仰叹的.阿房宫、骊山陵、万里长城,以及通行全国的驰道和远达塞外的直道,工程浩大宏伟,予后世建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影响;汉代兴建的长安城、未央宫、建章宫、上林苑和诸多的礼制建筑,也都是十分宏伟壮丽的。

这些大规模工程,在施工的组织和实施方面,必定十分复杂艰巨,然而又都能得到顺利解决,古人这些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和经验,就是在今天也是十分令人折服的。

一中国的木框架建筑,特别是以抬梁式为主流的结构形式,到秦、汉时期已经更加成熟并产生了重大的突破。

首先是在大跨度梁架方面,秦咸阳离宫一号宫殿主厅的斜梁水平跨度已达10米。

可以想象,雄伟的阿房宫前殿的主梁,一定不会小于这个跨距。

而千年后另一宏大建筑——唐长安大明宫含元殿的主梁,亦未超过这一限度。

这表明至少在秦代,对木结构梁架的研究和使用,就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高层建筑的木结构问题,到汉代也得到了解决(虽然西汉武帝时所建的井干楼结构是用大木套叠的井干)。

抬梁式木构施于高层建筑的形象,可见于画像砖及陶楼建筑明器,其柱、梁、枋、斗拱的结构与组合形式已很清晰.因此可以断言,这类建筑的出现,不应迟于东汉中期.它们的产生和运用,使得中国建筑又有了新的突破,名噪一时的“高台建筑”退出历史舞台不是没有原因的。

二陶质砖、瓦及管道的使用,到秦、汉时亦有了新的发展.陶砖不但用于铺砌室内地面,而且用作踏道,在秦始皇陵兵马俑坑中,还被用于贴砌墙的内表面.砖瓦的表面上,还要模印成纹样。

汉代则大量用砖于地下工程,例如西汉长安城的下水道,以及许多空心砖墓和砖券墓的地下结构。

秦汉时期的民间建筑特点

秦汉时期的民间建筑特点

秦汉时期的民间建筑特点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咸阳修筑都城、宫殿、陵墓。

此外,又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下,凿灵渠以通水运。

所谓“秦砖汉瓦”是说明这一时期建筑装饰的辉煌。

阿房宫复原图
秦代的砖素有“铅砖”美喻。

秦砖的特征,纹饰主要有米格纹、太阳纹、平行线纹、小方格纹等图案以及游猎和宴客等画面。

也有用于台阶或壁面的龙纹、凤纹和几何形纹的空心砖。

有的秦砖上刻有文字,字体瘦劲古朴,这种古砖十分少见。

汉代画像砖的制作更为普遍,内容也愈加丰富,如阙门建筑、各种人物、车马、狩猎、乐舞、宴饮、杂技、驯兽、神话故事以及反映生产活动的画面。

汉代瓦当以动物装饰最为优秀,除了造型完美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以外,兔、鹿、牛、马也是品种繁多;秦代瓦当以莲纹、葵纹、云纹最多;秦宫遗址出土的巨型瓦当饰以动物变形图案,与铜器、玉器风格相近。

汉代继秦,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时期。

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又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

西汉末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

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宫殿。

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

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

制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有了新的发展。

汉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汉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汉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汉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

汉代建筑追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例如汉长安
城的规模就非常大,气势恢宏。

同时,汉代建筑还注重建筑空间的层次感和立体感,通过不同高度的建筑和错落有致的布局,营造出更加丰富的空间效果。

2.建筑造型俊美,庄重大方。

汉代建筑的造型非常注重美学的表现,建筑的轮
廓线和比例都非常协调,俊美而庄重。

同时,汉代建筑还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通过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营造出更加优美和谐的整体效果。

3.建筑装饰华丽,雕刻精巧。

汉代建筑的装饰非常华丽,雕刻技艺精湛,各种
图案和纹样都充满了浓郁的艺术气息。

这些装饰不仅美化了建筑本身,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统。

4.建筑结构创新,技术精湛。

汉代建筑在结构和技术方面也有很大的创新,例
如汉代的木构架建筑结构,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梁柱和斗拱,使得建筑能够承受更大的重量和更强的地震力。

同时,汉代建筑还注重建筑内部的通风和采光,使得建筑更加舒适宜人。

汉代建筑的艺术风格主要表现为雄伟壮观、华丽精致、结构创新和技术精湛等特点,这些特点不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秦朝的建筑艺术与宫殿风格

秦朝的建筑艺术与宫殿风格

秦朝的建筑艺术与宫殿风格秦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的关键时期。

秦朝以其独特而豪华的宫殿建筑风格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通过对秦朝建筑艺术与宫殿风格的探讨,以揭示秦朝建筑艺术的特点和影响。

一、秦朝建筑的特点1. 雄伟壮观:秦朝建筑注重宏伟和壮观的效果,追求建筑的恢宏气势。

秦始皇陵的建造,是秦朝建筑艺术的代表之一。

始皇陵建筑群以其大规模和独特的设计形式,向后世展示了秦朝的强大实力。

2. 特色建筑:秦朝建筑以独特的设计风格著称。

例如,秦朝宫殿通常以“一进一天子”、“一门三案”、“一门五阶”等特殊规划方式,展示了皇帝的豪华和威严。

秦始皇陵的宫殿、宴会厅和阶梯式台阶等建筑构造也独具一格,显示出秦朝建筑艺术的独特性。

3. 豪华装饰:秦朝建筑注重装饰的华丽和金碧辉煌。

在秦朝宫殿、陵墓等建筑中,常可以看到精美的壁画、浮雕和金银珠宝的使用。

宫殿内部的装饰通常以龙凤、琉璃等为主题,以展示皇权的神圣和尊贵。

二、秦朝宫殿的风格1. 宏大的格局:秦朝宫殿通常呈现出宏大的建筑格局。

宫殿的主体结构多由大型大厅、内廷、后宫等组成,以适应皇帝及其妃嫔的居住需求。

同时,宫殿外部的围墙和护城河等设施,则体现了秦朝帝国的统一和安全。

2. 严谨的规划:秦朝宫殿建筑注重规划的严谨性。

宫殿内的各个区域都有明确的功能分区,例如内廷用于皇帝办公及家庭活动,后宫用于妃嫔居住等。

这种规划使得秦朝宫殿的功能性得到了最大化的发挥。

3. 高雅的装饰:秦朝宫殿的装饰风格以高雅为主。

宫殿内的家具、器皿等都选用上乘的材料制作,例如红木、玉石等。

同时,宫殿内的壁画、浮雕等装饰常以历史题材和神话传说为内容,突出了秦朝皇权的合法性和长久性。

三、秦朝建筑艺术的影响秦朝建筑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秦朝建筑风格奠定了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基础。

以秦朝开始,后来的汉朝、唐朝等朝代在宫殿建筑中经过演变和发展,但秦朝的影响可以被追溯到后来的建筑风格中。

秦汉建筑

秦汉建筑
东汉初期,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以后,在周代成周城的基础上修筑扩建起一座更大规模的都城,自此这座城 市作为东汉、曹魏、西晋、北魏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长达330多年之久,学术界将它概称为“汉魏 洛阳故城”。
汉代木构建筑
西汉末叶,台榭建筑渐次减少,楼阁建筑开始兴起。战国以来,大规模营建台榭宫殿促进了结构技术的发展, 有迹象表明己逐渐应用横架。长时期建造阁道、飞阁,促进了井干和斗拱构造的发展,在许多石阙雕刻上己看到 一种层层叠垒的井干或斗拱结构形式。从许多壁画、画像石上描绘的礼仪或宴饮图中可以看到当时殿堂室内高度 较小,不用门窗,只在柱间悬挂帷幔。文献所记西汉宫殿多以辇道中相属,而未央宫西跨城作飞阁通建章宫,可 见当时宫殿多为台榭形制,故须以阁道相连属,甚至城内外也以飞阁相往来。
秦代陵墓建筑
骊山陵秦始皇为了安排身后的归宿,还大肆修筑陵墓。他为自己精心策划的坟墓──骊山陵,自他13岁即位 起便开始修筑,被征召修筑骊山陵园的民夫最多时达70多万人,陵墓主要材料都运自四川、湖北等地,但直到公 元前210年他病死时尚未修完,由秦二世又接着修了两年才勉强竣工,前后历时39年。始皇陵在临潼县东5公里, 背靠骊山,脚蹬渭河,左有戏水,右有灞河,南产美玉,北出黄金,真乃风水宝地,寄予着秦始皇让子孙万代永 享福寿的心愿。陵园呈东西走向,面积近8平方公里,有内城和外城两重,围墙大门朝东。墓冢位于内城南半部, 呈覆斗形,现高76米,底基为方形。据推测,秦始皇的“陵寝”应在陵墓的后面,即西侧。据《史记·秦始皇本 纪》载:墓室一直挖到很深的泉水以后,然后用铜烧铸加固,放上棺椁。墓内修建有宫殿楼阁,里面放满了珍奇 异宝。墓内还安装有带有弓矢的弩机,若有人开掘盗墓,触及机关,将会成为后来的殉葬者。墓顶有夜明珠镶成 的天文星象,墓室有象征江河大海的水银湖,具有山水九州的地理形势。还有用人鱼膏做成的灯烛,欲求长久不 息。安葬完毕后,秦二世下令将宫内无子女的宫女和修建陵墓的工匠全部埋入墓中殉葬。后人对司马迁充满神奇 色彩的记载一直半信半疑,但从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明司马氏的记载基本是可信的。在它东面还发现了举世 闻名的大型兵马陶俑坑,内有武士俑约七千个、驷马战车一百多辆、战马一百余匹,以及数千件各式兵器,被誉 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秦朝建筑风格

秦朝建筑风格

秦朝建筑风格秦朝(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朝代之一,以其强大的统一力量和军事才能而闻名。

在秦朝的统治下,不仅政治、军事和法律得到了重大发展,建筑风格也取得了显著进步。

本文将探讨秦朝建筑风格以及与之相关的要素,揭示秦朝建筑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一、秦朝建筑的特点1. 富有实用性:秦朝建筑以实用性为主要特点,追求功能和实用性的最大化。

这是由秦朝强大的统一力量和军事需求所决定的。

许多建筑结构被用于军事目的,如城墙、烽火台和宫殿等。

这些建筑不仅能够有效地防御敌人进攻,还能提供战略优势和守卫统治地区的能力。

2. 重视规模和宏伟:秦朝建筑在规模和宏伟方面也表现出色。

典型的例子就是著名的万里长城,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建的壮丽工程。

尽管长城是在秦朝结束后的汉朝修建的,但其奠定和构思可以追溯到秦朝时期。

长城作为一种宏大的防御工事,不仅代表了秦朝统治的象征,也展示了秦朝建筑风格的壮丽和规模。

3. 注重实用性与美学的结合:尽管秦朝建筑强调实用性,但秦朝的建筑师们也注重将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

建筑材料的选择、建筑形式和装饰等方面体现了他们对美学的关注。

例如,秦朝宫殿的建筑结构具有原始、简洁的特点,但在装饰上却注重细节和精美的雕刻。

二、秦朝建筑要素1. 城墙:城墙是秦朝建筑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

秦朝统一前的中国境内存在着多个不同的国家和民族,为了维护统一的权威和安全,秦始皇下令修建了许多城墙。

这些城墙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如将大量土石填充在两层砖石之间以增强坚固性。

同时,城墙上还设有箭楼和城门等防御结构,以便于射击和进出。

2. 宫殿:宫殿是秦朝建筑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作为君主和官员的居住地。

秦朝宫殿以其简约大气的风格而闻名,注重实用性和宏伟。

宫殿建筑通常由多个厅堂、庭院和花园组成,采用对称的布局和工艺精湛的木雕和石雕。

室内装饰也以简约为主,以突出建筑的规模和权威。

3. 坑道和地下宫殿:秦朝在建筑方面还有一个独特的要素是地下宫殿和坑道。

秦汉时期建筑赏析

秦汉时期建筑赏析

秦汉时期建筑赏析秦汉时期在文化和艺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就,尤其在屋室建筑这一领域。

在秦汉时期的屋室建筑中,不仅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且还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那么,秦汉时期屋室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其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是怎样的呢?秦汉时期屋室建筑的概况在秦汉时期,屋室建筑主要分为宫殿和民居两种类型,宫殿建筑主要是皇家建筑,用于帝王的生活和政务活动。

民居建筑则是普通人民居住的场所,主要是以单体房屋为主。

秦汉时期的屋室建筑整体呈现出风格简洁、大气稳重的特点,同时也表现出了对于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的尊重。

1.1、建筑布局在秦汉时期,屋室建筑的结构特点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般来说,秦汉时期的屋室建筑呈现出坚固、简洁、粗犷的特点,这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密切相关。

当时秦汉时期的屋室建筑布局呈现出四合院的形式,主要由庭、堂、房、厢四个部分组成,庭院作为中心,连接着四周的房间,庭院的大小和位置,是根据建筑的规模和用途而定的。

1.2、建筑结构在建筑结构上,秦汉时期屋室建筑多采用了木质结构和石基础,同时也开始应用砖石结构,在屋面上,普遍采用筒瓦和琉璃瓦。

秦汉时期的建筑结构还主要采用了木质框架结构,以及砖、石等材料进行填充,建筑结构严谨,坚固耐用,同时也透露着一定的美感和艺术气息。

1.3、建筑装饰秦汉时期的建筑也开始采用了台基和高墙,以增强建筑的稳定性和美观度,此外,还出现了更多的天井和花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式园林建筑风格。

秦汉时期的屋室建筑的装饰也主要有壁画、石雕、木雕、瓦雕等多种形式,这些装饰不仅美观,而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花鸟、山水、神话传说等。

作者观点:总体而言,秦汉时期的屋室建筑结构特点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建筑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的重视,也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特有文化内涵。

具备的文化内涵2.1、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秦汉时期的屋室建筑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非常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

比如在建筑布局上,以庭院为中心,与四周的房间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这样的布局既利于采光通风,又符合自然规律,表现了对于自然环境的尊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秦汉时期的建筑特色
12150012 鄢俊辉工程造价一班
摘要:建筑文化是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组成社会文化的重要原因,公元前221年秦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结束了数百年的诸侯纷争,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使各地区、各民族得到广泛的交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

秦朝在建筑材料上发展了陶质砖、瓦及管道等,极大的促进了建筑的发展。

建筑则是文化的载体,包含着丰富文化内涵,汉代(公元前206—220年)处于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民族间开始融合,开辟了从长安到地中海东岸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密切交往,农业、工商业也极大的促使了建筑行业的发展,特别是在建筑结构上日趋成熟。

不同时期的建筑文化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秦砖汉瓦是中国建筑的萌芽时期,开创了中国建筑的新的发展历程,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建筑观。

关键词:建筑文化、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历史地位
一、秦汉时期的建筑文化:
提起中国古代建筑,人们往往会想到秦砖汉瓦,想到恢宏壮丽的宫殿陵墓,穷奢极侈的阿旁宫、巍峨的万里长城、威严的宫殿等等。

中华民族走向政治、经济、文化“大一统”的历史,是从秦汉时代开始的。

在这一时期,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形成,以儒学主导的多元文化为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经济由弱转强并得到快速发展,商业(官方)、手工业、建筑技术都有较大的进步,汉代的建筑风格奠定了中国古代建筑风格的基础,对后世建筑的影响广博而深远。

在此背景下,秦汉时期在建筑材料方面、结构方面、类型方面、空间布局等,都会由于文化的不同和当时社会时期的发展而各有不同。

秦汉建筑具有质朴刚健的风格,布局舒展、整齐、对称,明确了地位、等级之分。

二、建筑材料方面:
在秦汉时期,综合使用木材、砖瓦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已相当成熟。

此外,秦朝发展了陶质砖,瓦和管道。

砖的运用不仅在建筑物的室内外地面,还贴于砌墙的内表面,并在陶质砖上刻画出各种飞禽走兽的图案。

在构件上还采用了金属构件、木构建筑的这类铜构件,可以加固节点和装饰门窗。

到了汉代,由于冶铁业的发展,能提供大量廉价、优质的钢工具,石构建筑如石室、石阙、画像石墓等大量涌现。

汉代的砖石设计十分突出,尤其是用砖石设计的西汉长安城下水道,极大的表现出了当时建筑设计的飞速进步。

在石阙方面,目前已发现汉代石阙二十余处,建安十四年(公元209 年)建成的四川雅安高颐阙最为精美,其上仿木结构,做出直料的基座、层檐和斗拱,对研究汉代建筑布局很有价值。

三、建筑结构:
从建筑结构上来说,秦汉建筑的结构形式体现在木构形式上。

汉代时已出现多层建筑,在梁柱上再加梁柱的迭架技术的应用,表明了木构技术的重大发展,奠定了后世木构高层建筑技
术的基础。

木构技术是中国传统
的木架结构的成熟期,在结构方
式上表现为梁柱式、穿斗式、井
式和干栏式构造。

秦汉的木构技
术就是框架式结构和“斗拱”结
构的高度发展。

从具体结构来
说,它们都用立柱、横梁组成骨
架,全部重量由柱子承接,传到地面,墙体不承重而只起隔断的作用。

这种建筑结构体系到汉代已趋于成熟,并已用拱作为柱、梁之间的过渡设施,同时起装饰作用。

自两汉到清代的两千多年,我国建筑技术基本是朝着这个方向发展的。

所谓“墙倒屋不塌”,是说明梁柱系统的木结构的优点,并且在室内空间的分隔、开辟门窗、墙的用料和施工等方面都具有灵活性。

空间布局上:秦汉时期,中国古代建筑室内空间的主要形态已基本出现,其内容大体包括:
宫殿、礼制等主要建筑:这类土木混合结构的高台建筑是“聚合许多单体建筑在一起的建筑形式,其室内空间形态的特点是由若干个“小的矩形单元”聚合而成“高敞”的大空间的。

平面布局呈“前朝后寝”。

住宅:一般住宅为单体建筑,其平面形态为“一堂二内”。

宅第的建筑平面布局为前后多重院落。

院落空间的形成是单体建筑的堂门分置的结果。

从汉代的
画像石、画像砖来说,当时厅堂的前檐对庭院是敞开的,且不设檐墙;遮阳避雨靠张设帘帷来实现,同时,帘帷也起到了界分室内室外的作用。

从空间功能看,庭院与厅堂是内外互渗的。

宅第的空间形态基本是“前堂后室”的平面布局。

另外,楼、阁、阙等多层建筑也有新的发展,这种立体的空间关系丰富了该时期的空间形态,也使得室内的功能分区更为合理。

内部组织上:秦汉时期主要建筑,“高敞”的室内空间与低型的家具在尺度上比例严重失调,而且“室大则多阴,帷帐在室内的使用,便解决了这一问题。

这种将灵活的“帷帐”置于固定的“房屋”内的做法,把两种形式的建筑由外而内进行,“空间复合”的设计,不仅满足了室内空间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即便是同一室内空间,在不同的时间段完成不同功能需求,也变成了可能。

同时弥补了固定建筑空间组织上的不足。

这种设计,最终在哲学层面上体现了道家“虚实相生”的思想。

秦汉以前,帷帐是多用于军旅、狩猎、祭祀活动的临时性建筑,秦汉时期,它才在室内有了用武之地。

它的运用灵活多变、开合随意,或挂于壁上,或悬于顶上,或张于架上,或包裹梁柱,形式多样,表达丰富。

帷帐与其他家具(如屏风、床、榻等)的组合应用,可组合成若干有关联的小空间,使室内空间组织变得灵活起来,空间形式、尺度、层次也更为丰富。

用帷帐进行室内空间组织、分隔和限定的设计方法,对中国传统室内设计影响深远,时至今日,跨越千年的它对当下室内空间多功能化设计仍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和借鉴价值。

宫殿和防御建筑技术的发展
秦汉建筑规模的宏大和技术的进步,又表现为防御建筑、陵墓和宫殿的发展,汉时期,宫殿建筑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

其主要形式仍是战国时期盛行的高台建筑,规模更加庞大宏伟。

所谓“高台建筑”,是一种夯土和木结构相结合的建筑形式,它把许多单体建筑聚合在一个阶梯形夯土台上。

秦代建成的咸阳新宫、朝宫等都是在夯土台群上修建的庞大宫室殿屋群。

公元前212 年秦始皇兴建的朝宫,尤其华丽壮观,朝宫的前殿就是著名的阿房宫,《史记》中称它“上可坐万人,下可建五丈旗”。

在建筑技术上有着伟大成就的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为防备其他国家和游牧民族的侵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用三十六万民工,花了十多年时间将列
国长城连接起来,西起临洮,北达阴山,南至雁门关,东接燕长城直达辽东,工程十分浩大。

以陕西韩城县现存魏长城为例,基部宽7 米,顶宽4 米,用黄土夯筑,烽火台每边宽7 米,高9 米。

现存的秦长城有的用粘土夹杂碎石夯紧,夯窝小而密集,相当坚牢。

有的用土坯砌筑,也夹有芦苇以增强抗压力,防止冲刷。

长城表现了中华民族的磅礴气概和聪明才智,反映了当时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的高超水平。

四、历史地位:
秦汉时期的建筑在我国建筑历史上的发展,有他自己的独创性,它摒弃了传统的城郭制度,为我国后来的建筑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奠定了超凡的历史地位。

是我国建筑历史展的开端,秦汉的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和民族之间建筑文化的交流。

但是秦始皇的做法却是不可取的,为了修建陵寝,崇尚厚葬,在营造墓室方面,也是煞费经营,造成极大的糜费。

而平民百姓则是穷困到“无立锥之地”,居住条件极为简陋,民不聊生,这是一个统治者的失败。

而作为我们后人来看,秦汉时期的建筑无疑是伟大的,作为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下,有那么多宏伟的建筑遗迹供我们后人参考,我们不得不感慨先人的聪慧。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刘刚纪.中国美学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05.第一卷
[2]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一卷原始社会、夏、商、周、秦、汉建筑
[3]翟睿,中国秦汉时期室内空间营造研究,2010.06
[4]章曲、李强,中外建筑史,2009.06
Love is not a maybe thing. You know when you love someon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