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行业研究]
关于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

关于脑卒中康复治疗的研究作者:张雨林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年第02期【摘要】急性脑血管病,尤其是脑卒中,以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备受各方的关注。
近三十年来,神经科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影像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在脑血管病诊治中的应用,加深了对脑卒中病理机制的认识,提高了诊断水平,并拓宽了治疗的领域。
然而,在临床治疗上(尤其是脑血管病的急性期)仍有许多疑难问题,至今尚未形成一种公认的、普遍适用的疗法。
尽管经过多方面的努力,脑卒中的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致残率依然甚高,成为人类致残的主要原因。
大量的研究和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康复治疗对减少脑卒中的致残有重要作用,是效果好又安全的方法,此点已成为大家的共识。
【关键词】脑卒中康复;康复治疗;基本观点1脑卒中康复治疗的基本观点1.1脑卒中的治疗需遵循个体化治疗原则脑卒中可有多种病因及病理机制,卒中灶的部位、大小及侧支循环代偿能力等也有个体差异,造成了脑功能损害程度不一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因此,脑卒中不是单一疾病,更非综合征,而是包括不同的病因、病理损害、临床表现及转归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
另外,临床药理研究反复证实,机体与治疗药物或疗法的相互作用,表现出同一种治疗在不同患者之间的效果很不一致,基因多态性成为个体疗效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见,在进行治疗时,不可能通用一个模式,必须根据病因、病理、临床表现等具体情况,对每个患者采用针对性强的方案及措施,才有可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在临床实践时,特别要注意下列几个方面:1.1.1分型治疗脑卒中有多种不同的临床病理类型,治疗时应注意分型。
最重要的是梗死灶或血肿的部位、大小等,如大的梗死或血肿与腔隙梗死或小量出血,其治疗方案及措施都有显著不同。
1.1.2分期治疗任何一种脑卒中均有病理损害的动态过程,主要是形态结构改变及病理生理变化,有一个明确的变动过程,成为分期治疗的依据或基础。
溶栓时间窗是最典型的代表,事实上其他方法也均存在治疗的最佳时点,因而,治疗时窗可能更为确切,是分期治疗的核心。
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由于脑血管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的急性脑功能障碍。
在脑卒中的康复中,中医药作为一种传统的医疗方式,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一、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过去几千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
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阴阳平衡理论、经络理论和中药学等。
这些理论为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提供了指导。
1. 阴阳平衡理论中医药强调阴阳平衡的重要性。
脑卒中患者通常由于脑血管供应的不足而导致体内阴阳失衡。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整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促进体内正常的生理功能恢复。
2. 经络理论中医药认为,人体的经络系统是物质和能量传导的通道。
在脑卒中患者中,经络功能常常受到损害或堵塞。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经络,促进气血的流通,帮助康复。
3. 中药学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药理、药效和药理学特点的学科。
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常常使用中药来进行治疗。
各种中草药可以通过调整体内的代谢和血液循环来促进脑部的康复。
二、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具体应用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药中最典型的治疗方式之一。
在脑卒中康复中,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促进血液的循环,改善神经功能衰退,并帮助患者恢复运动能力。
2. 中药疗法在脑卒中的康复中,中药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促进康复来发挥作用。
例如,当患者出现头痛、乏力等症状时,可以使用人参等中草药进行治疗。
此外,一些中草药还可以帮助患者预防脑卒中的复发。
3. 推拿按摩疗法推拿按摩是一种通过按摩患者身体的特定部位来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恢复的治疗方式。
在脑卒中康复中,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头部、颈部和手部的穴位,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4. 草药浴疗法草药浴是一种通过用中草药煮水浸泡患者的特定部位来治疗的方法。
在脑卒中康复中,草药浴可以通过改善血液循环和促进神经恢复来帮助患者康复。
三、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研究进展中医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

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方法“脑卒中”又被称为“脑中风”、“脑血管意外”,脑卒中包含脑部的毛细血管出现破损、发生脑出血的情况,并且也包含脑部血管产生堵塞,造成脑梗死或是形成脑血栓,之上几种情况都属于脑卒中。
脑卒中实际上就是一种头部血液循环系统性工学障碍的疾病,它患病一般具备突发性别,大多归属于脑血管意外。
脑卒中临床诊疗工作的临床表现是昏迷不醒、突发性昏迷、中风偏瘫等。
我国具有发达中西医结合医治的特点与优越性,现代西方健康治疗传入中国从一开始就必然的要和中医药治疗相互作用。
中医药康复方法已形成了一套系统有效的康复治疗,包括了针灸、推拿、导引、各种外治手段(药熨、膏摩,药浴)和食疗技术,已经运用在治疗实践中,并逐步丰富、发展,在与现代康复医学技术的结合中,已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中医药康复特点和优点也日益引起国内外的关注。
日前,我国加强中医学传承、发展探索,中医药预防慢性病研究的科学投入,也给开展中医药治疗带来了契机。
虽然中、西医脑卒中偏瘫康复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但是所面对的康复对象是共同的,目的是使障碍者恢复其功能,回归社会。
因此,在吸收西方现代康复医学新理论和新技术的同时,大力挖掘和提高中医康复治疗方法尤其重要.在中西医结合康复中,我们也愈来愈发现,现代康复理论得技术不断成熟、完善,愈加规范,而中药、针灸、按摩等作为现代康复中的中医康复常用手段方法,却显得不规范、不统一,康复治疗过程中应用随意性大,缺乏明确的诊疗规范及标准,一定程度上影响综合康复治疗的优势。
田此,需要对脑卒中偏瘫康复中医诊疗技术进行科研,总结经验,采用科学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形成中西医结合脑卒中偏瘫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果。
一、脑卒中的危害缺血性脑卒中最大的一种危害就是会使病人缺失自主控制能力,严重的脑卒中病人无法独自吃饭、无法走路,或者丧失口头上表达能力,身体会发生零点五身不遂。
同时缺血性脑卒中也会影响到病人的视野,会冲击或者伤害病人的视野,还会很容易导致飞蚊症,生活中会出现眼时熏黑的问题。
一例中医护理个案中的脑卒中康复方案探讨

一例中医护理个案中的脑卒中康复方案探讨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也被称为中风,它发生时会导致大脑的血管受损,从而影响到大脑的功能。
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方案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讨论一例中医护理个案中的脑卒中康复方案探讨,探讨中医护理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实践和效果。
在这个个案中,患者是一位55岁的男性,患有缺血性脑卒中已经三个月了。
他的主要症状包括肢体无力,言语不清,以及失去平衡的能力。
为了帮助他康复,中医护理团队采用了综合的中医治疗方案。
首先,中医护理团队进行了详细的病史和体格检查,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病情。
他们发现该患者体质偏弱,气血不足。
基于这一发现,他们制定了针对该患者个体情况的中医药方,并且将其与传统的物理治疗相结合。
中医药方的治疗目标是调和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通过选用具有活血化瘀、益气养血和调理脏腑的中草药,患者内外之气得到平衡,血液循环得以改善。
此外,中医护理团队还采用了中药外敷,例如采用中草药熏蒸法和中药浴疗法,以促进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缓解肌肉僵硬和疼痛。
此外,中医护理团队还采用了针灸和推拿按摩等疗法。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恢复身体平衡的中医疗法。
中医护理团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针灸的穴位,以促进身体的康复和功能恢复。
推拿按摩是利用手法对患者进行按摩和揉捏,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放松。
这些中医理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肢体无力和失去平衡的症状。
除了中医药物治疗和中医理疗方法外,中医护理团队还注重患者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整。
他们建议患者采用适当的饮食和饮水习惯,包括增加对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的摄入,如新鲜水果和蔬菜。
此外,他们还鼓励患者参与适度的体育锻炼,例如散步、太极拳等。
经过几个月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该患者的症状有了显著的改善。
他的肢体无力减轻了,言语变得更加清晰,平衡也得到了明显的恢复。
尽管这个案例仅仅是一例,但其结果表明中医护理在脑卒中康复方案中的积极作用和潜在价值。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

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病的一种类型,是由于脑血管的突发性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不足而导致的疾病。
脑卒中常见的表现有突发性头痛、失语、偏瘫、意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脑卒中治疗的重要环节。
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从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的概念、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和应用效果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的概念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是将中医和西医的康复疗法结合起来,对脑卒中患者进行综合性治疗的一种康复疗法。
中医是指采用中医学原理和方法,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为主要手段的医学体系。
西医是指采用现代医学原理和方法,以病因学、病理学、临床医学为基础的医学体系。
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综合了中西医学的优势,采用了各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从而提高了治疗效果,改善了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法1、中医康复疗法中医康复疗法是中医学原理和方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针灸、推拿、拔罐、艾灸等。
其中,针灸是将针刺入穴位,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从而改善神经功能障碍。
推拿则是利用手法、指压、按摩等手段,刺激身体各个穴位,达到调节人体气血、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
拔罐则是在患者的皮肤上用火烧罐子,造成负压,从而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疲劳和疼痛。
艾灸则是将燃烧的艾草放置在患者身体的穴位上,达到温热、通脉、活血、化瘀的效果。
2、西医康复疗法西医康复疗法是现代医学原理和方法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康复训练等。
其中,物理治疗主要是利用物理性因素对患者进行治疗,如电疗、磁疗、热疗、冷疗等。
语言治疗则是对脑卒中患者进行言语和语言能力的训练,促进患者的语言恢复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康复训练则是通过运动、功能性训练等手段,促进患者的肌肉协调能力、平衡能力、行走能力等的提高。
3、综合康复疗法综合康复疗法是将中西医康复疗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综合性的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近况(医学论文)

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研究近况(医学论文)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
早期康复治疗是脑卒中康复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康复措施,促进患者身体和认知功能的恢复,降低残疾率和死亡率。
近年来,围绕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医学界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涉及治疗方法、康复评估、康复训练等方面。
其中,以下三个方面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1. 早期康复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早期的康复治疗能促进患者的康复,但对于具体的康复开始时间和持续时间,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当前的研究倾向于在脑卒中后24小时内开始康
复治疗,并持续至数周或数月。
2. 康复训练的方式和强度:康复训练是脑卒中早期康复治疗的重点,当前主要的训练方式有物理疗法、言语疗法、认知康复、日常生活技能训练等。
关于训练强度和频率,也需要进一步研究,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3. 康复评估指标和方法:早期康复治疗的效果需要通过评估指标的变化来体现,目前常用的指标包括Barthel指数、Fugl-Meyer评分、中风后遗症生活质量评估问卷等。
未来需要进一
步明确评估指标的可靠性和灵敏度,并研发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估工具。
总之,早期康复治疗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要环节,科学、规
范的治疗方案需要多学科合作,不断优化和完善,以更好地服务于患者的康复和扶贫工作。
中医对于脑卒中康复的治疗方法

中医对于脑卒中康复的治疗方法脑卒中,又称中风,是指脑血管急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瘫痪、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等。
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除了西医药物和康复物理治疗外,中医也在康复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脑卒中康复的治疗方法。
一、中医辨证论治中医辨证论治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通过辨证施治,针对患者不同的体质和病情,给予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对于脑卒中患者,中医辨证论治常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肝阳上亢型:迅速控制高血压,中药方剂可选用龙胆泻肝汤、天麻钩藤饮等;对于痰瘀互结型,可选用化瘀解毒方剂如桃红四物汤。
2. 瘀血阻络型:中药治疗可选用活血化瘀的方剂,如川芎茶、桃红四物饮等。
3. 脑阳亏损型:选用温补肾阳、升发脑阳药物,如益母草麦冬汤等,同时配合针灸治疗。
以上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思路,具体的用药和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针灸疗法针灸作为中医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脑卒中康复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针灸通过刺激人体的经络系统和穴位,调整气血流通,达到治疗效果。
1. 穴位选择:脑卒中康复的常用穴位包括百会、印堂、曲池、神庭、脑门、足三里、风池等,这些穴位能够调节脑血管,促进脑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
2. 针刺方法:针灸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平衡法、泻法、疏通法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针灸师会选择适合的刺激方法。
三、中药外治法中药外治法是中医药物治疗的一种方法,通过将中药煎煮、浸泡或研磨后制成乳膏、糊剂等形式,外用于患者的身体部位,起到刺激和治疗作用。
1. 研磨法:适用于康复期的患者,将中药研磨成细粉后,用少量生姜汁调和成糊状,敷于患者的瘫痪肢体上,经过一定时间的刺激,能够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和功能恢复。
2. 水煎法:适用于急性期的患者,将中药水煎后,利用中药的药理作用,通过湿敷、擦洗等方式,起到消肿、止痛的作用。
四、中医养生调理脑卒中康复过程中,中医强调养生调理的重要性。
患者可以通过中医养生方法来增强身体的自愈能力和康复效果。
中医对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

中医对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脑卒中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疾病,也被称为中风。
它由于脑血管意外而导致的脑部缺血或出血,给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疗系统,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和经验,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康复治疗方法来帮助脑卒中患者恢复功能。
本文将介绍中医对脑卒中的康复治疗方法,并探讨其效果和应用。
一、中医辨证论治法中医治疗脑卒中的方法之一是辨证论治法。
辨证论治法是中医独有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舌脉情况以及体质特点,将患者分为不同的证型,并采取相应的中药治疗方法。
在脑卒中的治疗中,常见的证型包括虚证、实证和血瘀证。
对于虚证患者,中医常常采用补益药物来恢复体能;对于实证患者,中医则采用清热解毒药物来促进病情康复;对于血瘀证患者,中医常常采用活血化瘀的药物来改善血液循环。
通过辨证论治法,中医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个体化的康复治疗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二、中医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插入细针,中医旨在调整和平衡患者的气血流动,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针灸疗法被认为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语言能力,并减轻疼痛和抑郁等症状。
此外,针灸还可以通过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引起局部血液循环的改变,帮助康复治疗。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针灸疗法需要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并必须在良好的卫生环境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三、中医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一种利用双手对身体进行按摩和刺激的中医治疗方法。
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推拿可以促进患者的气血循环,提高神经的传导功能,改善患者的肌肉张力和关节活动度。
通过应用适当的推拿手法,中医可以帮助脑卒中患者缓解疼痛、恢复功能,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推拿可以针对不同的症状和部位进行,如面部麻痹、肢体活动不灵活等,从而实现个体化的康复治疗。
四、中医草药疗法中医草药疗法在脑卒中的康复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中医理论,一些中草药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温阳补益等特性,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二、对钙通道的影晌
➢ 缺氧时ATP耗竭,钙泵功能下降、电压依赖性钙通 道(VDC)开放、膜通透性异常和兴奋性氨基酸堆积, 均可造成胞内钙超载。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损害主要 是由于大量的Ca2+内流,造成胞内钙超载所致。钙 超载后通过对细胞膜上磷脂酶A2、蛋白激酶和一氧 化氮合成酶的激活,产生脂质过氧化,自由基生成, 从而引起神经元损害。
➢ 中药能阻止脑缺血后Ca2+内流,减少细胞内钙积聚, 改善离子紊乱和水、钠代谢失衡,维持神经元内离 子内环境平衡,发挥对脑水肿和继发性脑损害的保 护作用,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一类特制
9
中药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 三、抗炎、抗自由基作用 ➢ 中药对小鼠脑组织的过氧化脂质(LPO)的生
一类特制
16
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 1、物理温热作用
④降低感觉神经的兴奋性、干扰疼痛信息的传导。
一类特制
3
中医康复方案的具体内容
➢ 一、中药内服 辨证论治 ➢ 二、中药注射液 ➢ 三、中药熏蒸 ➢ 四、针灸
一类特制
4
中医康复方案的具体内容
一、中药内服 辨证论治: ➢ ①风痰瘀阻证,宜用化痰通络汤;方药:法半夏、生
白术、天麻、丹参等; ➢ ②痰热腑实证,宜用星蒌承气汤;方药:全瓜蒌、胆
南星、生大黄、芒硝等; ➢ ③痰热内闭证,宜用清心宣窍汤;方药:黄连、山栀、
一类特制
7
中药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 一、抗兴奋性氨基酸毒性的作用 ➢ 脑缺血发生后,在不全缺血区及缺血再灌
注区也可产生脑组织细胞坏死。兴奋性神 经介质所引起的神经损伤是不全缺血区导 致脑细胞坏死的一个主要原因。 ➢ 动物实验证实中药有拮抗谷氨酸兴奋毒性 的作用。
一类特制
8
中药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中风(脑卒中)的中医康复治疗
大连市中医医院
一类特制
1
➢ 中医学认识
➢ 中风以其起病急骤,变化迅速,与善行而 数变的风的特征相似而得名。
➢ 一般认为本病由外受之风、内生之风,或 忧思恼怒、饮食失节、恣酒纵欲等因素所 致。
➢
斜为主要症状。
一类特制
2
➢ 大量的研究表明,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 措施具有调整脏腑阴阳失调,改善中枢神经 系统功能的作用,对于使组织蛋白微量变性、
分解,形成组织胺、血管活性肽等血管活性物质,导
致血液循环加速,微循环改善。同时温热加强了分子
运动,使细胞内外的物质交换增加,组织温度升高,
酶的活性增强,代谢也随之加强。温热还可使细胞膜
及其内部的超微结构发生变化,线粒体过氧化酶活性
增强,提高了细胞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及能量代谢。
成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脑保护的机制之 一可能是抗自由基作用。
一类特制
10
中药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
➢ 四、抑制细胞凋亡
➢ 急性脑缺血缺氧后发生的损伤级联反应认 为:兴奋毒性、梗死周围去极化、炎症、细 胞程序性死亡(PCD),是相继出现并互相影 响的,细胞死亡是最终结局。积极挽救半 暗带细胞凋亡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关键措 施。
一类特制
15
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 1、物理温热作用
③降低骨骼肌、平滑肌和纤维结缔组织的张力、 松解肌肉、缓解痉挛。
在温热作用下,骨骼肌吸收热量,局部温 度升高,导致支配肌梭内的神经纤维的兴奋性 减弱,同时减轻了向肌纤维的传出冲动,使肌 张力下降,肌痉挛缓解,痉挛性疼痛减轻。此 外,平滑肌的张力也降低,收缩运动减少、减 弱,结缔组织的张力也降低,弹性增加。
➢ 痉挛期用川乌、伸筋草、透骨草、木瓜、桑 枝、桂枝、红花等组成。
一类特制
12
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
➢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面积大,毛孔多,除具有
防御外邪侵袭的保护作用外,还具有分泌、吸收、渗
透、排泄、感觉等多种功能。中药熏蒸疗法就是利用
皮肤的这一生理特性,使药物通过皮肤表层吸收、角
质层渗透和真皮转运进人血液循环而发挥药理效应。
由于加强了血液循环,氧与营养物质向局部的输入和
局部代谢废物的排出均加速,从而使组织缺血缺氧、
淋巴淤阻和酸中毒等病理变化得到改善,炎症消除。
一类特制
14
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 1、物理温热作用
②加速炎症致痛介质的清除,促进局部渗出物的吸收。
软组织损伤的共同病理变化是在局部堆积了大量 的无菌性炎症产物和致痛化学介质,它们在温热作用 下,随血液循环加速而被带走,从而达到止痛目的。 当软组织损伤时,局部毛细血管破裂,皮下瘀血,大 量组织液渗出,形成局部肿胀疼痛。在温热作用下, 随着血液循环的改善,静脉和淋巴回流加速,渗出液 得以迅速吸收、代谢和排泄,从而使肿胀减轻,疼痛 缓解。
➢ 部分中药研究发现可减少缺血半暗带细胞 凋亡,从而达到了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一类特制
11
中医康复方案的具体内容
三、中药熏蒸
➢ 针对偏瘫肢体局部气血阻滞、经脉不通的病 机,中药煎汤熏蒸通过直接作用于患侧肢体, 温经通脉、活血化瘀,有缓解疼痛和痉挛、减 轻肿胀、增强肌力等多种作用。
➢ 迟缓期用川乌、生黄芪、当归、桃仁等组成;
射液、丹参注射液、红花注射液、银杏叶注 射液、刺五加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血塞 通注射液等。
一类特制
6
➢ 中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机制主要有,抗粘、 抗凝、抗血栓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清 除自由基作用,阻断自由基连锁反应,保 护脑组织,保护缺氧神经元,调节免疫, 调节神经递质、神经肽,调控一氧化氮, 改善脑缺血大脑功能,保护脑超微结构。
丹参、天麻、石菖蒲等; ➢ ④痰湿蒙神证,宜用清醒涤痰汤;方药:法半夏、天
竺黄、石菖蒲、天麻等; ➢ ⑤气虚血瘀证,宜用益气化瘀汤;方药:生黄芪、全
当归、桃仁、草红花、赤芍药等; ➢ ⑥阴虚风动证,宜用育阴熄风汤;方药:生地黄、山
萸肉、钩藤、天麻等。
一类特制
5
中医康复方案的具体内容
二、中药注射液 ➢ 活血化瘀作用的灯盏细辛注射液、苦碟子注
同时中药熏蒸的物理温热作用,可扩张局部和全身的
血管,促进体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皮肤的吸收作
用,促进汗腺的大量分泌,加速皮肤的新陈代谢,消
除局部病灶。
一类特制
13
熏蒸疗法的作用机理 1、物理温热作用
①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提高新陈代谢,改善 组织营养。
中药熏蒸疗法的温热效应作用于人体,既可直接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