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上)地月系 知识小结

合集下载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汇总精选正规版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全册知识点汇总精选正规版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精选(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七年级上册科学第0-4章知识点汇总第0章走近科学1、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相应答案的学问。

2、学习科学的方法有观察、实验、思考。

其中观察和实验是探索自然的重要方法。

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观察,收集和处理事实依据②提出问题③作出假设④实验,调查,收集证据⑤检验假设⑥合作交流4、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长度的国际制单位为米,符号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单位之间的换算1km=1000m 1m=10dm=100cm=1000mm 1mm=1000μm 1μm=1000nm长度测量的步骤:(1)观察刻度尺:①零刻度线②最小刻度值③量程④单位(2)选:选择适当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的刻度尺。

(3)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4)读:视线应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5)记:估读到最小刻度的后一位,测量结果=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误差: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有:①选择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实验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然后让轮子沿着曲线滚动,最后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则曲线长度=轮的周长×圈数。

如:测操场周长,环形跑道周长(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的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最后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

如:测理硬币的周长、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4)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华师版科学七上第四章_变化的地形知识点复习 课外知识

华师版科学七上第四章_变化的地形知识点复习 课外知识

华师版科学七上第四章_变化的地形知识点复习课外知识第四章变化的地形【概念与规律】一、火山与地震1、地形及其变化(1)地形:即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

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

①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

②丘陵:相对高度较小(一般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③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④高原:高原特点是海拔高,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比较大,周围常有明显陡坡。

⑤盆地:周围高,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间是平原或丘陵。

(2)地形的变化:地壳是运动和变化着的,因而地表形态也是不断变化的。

所谓“沧海桑田”的成语,正是人们对自然界地形变化的生动描述和感叹。

(3)地形变化的原因: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和来自地球外部作用力二个方面。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外力作用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海浪、冰川作用等,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另外,生物和人的作用也会引起地形变化。

(4)地形变化的速度:地质作用有些非常激烈,地形会发生剧变,如火山喷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

有的地形变化却非常缓慢,不易被人们觉察,但年长日久仍会显露出“沧海桑田”的明显变化。

2、火山(1)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内部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口处或地壳脆弱的地方猛裂冲出地面造成。

其现象常常是惊心动魄,十分壮观的。

图4-1表示火山的构造。

(2)火山喷出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三类。

气态物以水蒸汽为主,还有氢气、二氧化硫等。

液态物是从火山口溢出的高温岩浆。

图4-1固态物有火山弹、火山砂和火山灰等。

(3)火山的分类:一般将火山分为三类。

①活火山:是指目前正在喷发或经常喷发的火山。

世界上现有500多座活火山。

②死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以前爆发过的火山。

③休眠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爆发过,以后长期处于平静,但仍可能爆发的火山。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 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复习巩固第一篇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 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复习巩固第一篇

精选2019-2020年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3月球与月相复习巩
固第一篇
第1题【单选题】
2019年2月19日,天文爱好者们输到如图所示的“超级月亮”,当天的月相是( )
A、新月
B、上弦月
C、满月
D、下弦月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当地球上看到月食的时候,站在月球上就( )
A、一定能看到地食
B、一定能看到日食
C、也许能看到地食
D、也许能看到日食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今年5月4日(农历四月初六)晚,太阳系的“大个子”——木星与月亮距离达到最近,上演了一幕“木星合月”的美景。

木星合月时,我们可以看到的景象为(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地理知识是我们中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太阳系中太阳的质量最大
B、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导致四季更替现象
C、正月初一这天晚上,可以看到圆圆的月亮
D、如果月球有大气层,月球上的环形山会减少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月球运行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时,必定发生日食现象
B、当月相为满月时,可能会发生月食现象
C、日食是指太阳表面全部被遮掩的现象
D、日食和月食可能会在同一时间发生
【答案】:
【解析】:。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 地月系知识点练习第七十四篇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 地月系知识点练习第七十四篇

2019年精选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知识点练习第七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始终不变的
B、宇宙是方形的
C、哥白尼创立了“日心说”
D、太阳就是宇宙的中心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在(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回答: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的节气及所处的位置分别是( )
A、春分②处
B、夏至①处
C、秋分④处
D、冬至③处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自转产生的现象是( )
A、昼和夜
B、昼夜更替
C、四季交替
D、昼夜长短
【答案】:。

2019-2020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 地月系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三篇

2019-2020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 地月系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三篇

2019-2020年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三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地理现象说明是地球自转的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的变化
C、五代的划分
D、风雨阴晴的变化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面的四幅图中,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

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现的( )
A、太阳西升东落
B、没有昼夜交替
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
D、没有四季更替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今天是2014年6月14日(农历五月十七),月球位置大致在图中的( )。

华师大科学7年级上册知识点(全)

华师大科学7年级上册知识点(全)

§0-1、探索奇妙的自然界§0-2、什么是科学探究1、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2、科学探究需要观察和提出问题,收集证据和处理数据,建立假设,检验假设,应用科学原理进行解释。

也可以总结为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检验假设。

§0-3、建立你的健康信息档案1、健康信息档案基本包括身高、体重、体温、心率等内容。

2、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106微米=109纳米(2)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直尺、米尺、卷尺、皮尺等)(3)认识刻度尺:①观察零刻度线是否有磨损②量程:测量的最大范围③最小刻度值:每一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

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决定的(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①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的刻度要紧贴被测物体。

(倾斜造成读数偏大)②看正确: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③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一定要估读)④记正确:记录数值 = 准确值 + 估计值 + 单位(无单位的记录是没有意义的)⑤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可以从尺的某一清晰刻线量起。

但一定要注意读数时减去起点长度。

(5)长度的特殊测量方法:1)积累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细的直径等。

(注意:页数和张数的区别)2)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以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

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

长度=周长×圈数。

3)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度,可用一根没有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记号。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7章 地月系 3《月球与月相》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 第7章 地月系 3《月球与月相》教案 (新版)华东师大版

《月球与月相》教学目标1.了解月球的基础情况。

2.了解月球的公转和自转3.了解日、地、月的相间距离和相对运动,以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了解农历与月相的关系和朔望月。

5.了解月相的成因并进行月相观测,掌握月相变化规律。

6.知道人类飞向宇宙的历程和人类对月球和行星的探测。

教学重点月相的定义,农历与月相的关系。

教学难点月相的成因和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具使用教学用球两个,照明光源一个。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找一位同学读下列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和“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殊月似弓”。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引导学生找出三首诗的共同特点,并提问学生:你还能说出与月有关的诗句、歌词或神话故事吗?讲述:从古至今,月球一直是人类向往的地方,一说月亮,总会跟一些神话相联,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树等等。

那么月亮上究竟是怎样的呢?二、月球的概况1.表面形态:布满环形山。

2.无大气和水,昼夜温差大,无任何生物生存。

3.月球半径1738千米,体积小,质量轻。

4.多媒体:播放月球概况的电影片段并出示相关图片。

讲述: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真实的月球与神话中的月球完全不同,揭开月球神秘面纱的科学家是谁呢,是四百多年前的伽俐略,正是他开创了人类对月球的探究,使得更多的人想了解月球。

提问:月球是永恒不动的呢还是在不停地在运动?若运动,它在作什么运动?三、月球的运动1.公转:月球绕着地球沿椭圆轨道自西向东(北半球向下看逆时针)运动。

2.自转:月球绕自身的轴也是自西向东运动。

3.运动周期:公转和自转周期相等,都是27.3日。

讲述:因此在地球上我们始终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结合刚才的演示,让同学甲(地球上的人)观察月球(同学乙的头),只能看到它的一个面(即只能看到乙的一只耳朵)。

直到1959年,前苏联的“月球1号”火箭作环月飞行,人类才看到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

2019年精选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 地月系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九十七篇

2019年精选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 地月系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九十七篇

2019年精选科学七年级上册第7章地月系华师大版知识点练习第九十七篇第1题【单选题】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夜晚能欣赏到一轮明月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这是由于( )A、地球自转B、地球公转C、月球自转D、月球公转【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暑假期间,家住北京的小明和网友珍妮在网上聊天,珍妮告诉小明,此时,她们那里天气比较寒冷,学校已放寒假.据此判断珍妮可能生活在下列哪幅图示所代表的国家( )A、B、C、D、【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如图所示,此时关于浙江的白昼长短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昼长于夜②昼为一年中最长③昼短于夜④昼夜平分⑤昼为一年中最短A、①B、①②C、③⑤D、④【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现象:①当我国上海为白昼时,美国纽约则为黑夜,②北京一天内出现昼夜更替现象;③所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比冬季大;④我们观察到太阳从东边升起,从西边落下。

其中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是(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泉州白昼最长黑夜最短的节气是(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日食发生的时期是( )A、肯定是在满月时B、肯定是在新月时C、在农历每个月的初一D、可能在任何一天发生【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的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B、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C、地球自转一周时间是一年D、地球自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太阳和月球是与人类最密切的天体。

下列关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 小时B、地球的公转方向是由东向西的C、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D、月球白天不能发光,晚上能发光【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北半球正午太阳最高在( )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答案】:【解析】:第10题【单选题】玲玲家准备在德州市城区买房,为方便爷爷奶奶出行,准备买一楼,但妈妈担心光线不好,玲玲建议元旦期间去看房,说如果这几天光照条件好,那全年都会比较好.根据所学知识,你觉得玲玲的理由是( )A、正值假期,看房的人多,可以讨价还价B、这几天昼长夜短,看房时间充足C、这几天正处于德州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值附近,楼房的影子最长D、这几天天气凉爽,阳光明媚,出行方便【答案】:【解析】:第11题【单选题】第20届世界杯足球赛揭幕战于巴西当地时间6月12日17时开始,而我们通过电视观看2014年10月8日晚,亚洲和美洲地区出现月全食现象:即月球进入地球的影子,没有太阳光直射,原因是( )A、气候的差异B、地球的公转C、四季的变化D、地球的自转【答案】:【解析】:第12题【单选题】下列关于地球自转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东向西B、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现象C、地球自转,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变化D、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天【答案】:【解析】:第13题【单选题】站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是( )A、顺时针方向B、逆时针方向C、自东向西方向D、从右到左方向【答案】:【解析】:第14题【单选题】月全食的初亏是发生在月亮的( )A、东侧B、西侧C、南侧D、不一定【答案】:【解析】:第15题【单选题】读“地球绕日公转示意图”(如图所示),当地球运行至③时( )A、太阳直射北回归线B、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C、北半球昼夜平分D、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下的物体没有影子【答案】:【解析】:第16题【单选题】下列属于公转特点的是( )A、公转方向是绕着地轴自西向东旋转B、公转一周的时间约24小时C、公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D、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答案】:【解析】:第17题【单选题】下列现象中,是由地球自转造成的是( )①昼夜现象②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③昼夜交替④杭州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⑤杭州夏季白昼长,冬季白昼短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是一天中最大的A、①②③B、④⑤⑥C、②③⑥D、①③⑤【答案】:【解析】:第18题【单选题】由于地球自转运动,在地球表面产生的地理现象有下列的( )A、季节变化B、昼夜更替现象C、昼夜长短的变化D、五代的划分【答案】:【解析】:第19题【单选题】关于地球公转和自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A、方向不同B、公转和自转的周期是相同的C、都是围绕太阳转D、四季的形成是公转的结果,昼夜的交替是自转的结果【答案】:【解析】:第20题【填空题】今年暑假,爸爸计划带小明前往英国伦敦旅游并观看奥运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科学七(上)地月系 知识小结
姓名( )

一、地球的运动、自转与昼夜交替
1.公元2世纪,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为代表的提出了“地心说”,认为地球固定在世界中心,日月
星辰都是围绕着地球旋转。
2.16世纪初,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为代表的创立“日心说”,证明了地球在不停地绕地轴自转,
同时还沿着以太阳为中心的轨道不停的公转。
3.地球的自转:地球不停的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北极上空看下来,地球沿逆时针方向自转;南
极上空看下来,地球沿顺时针方向自转。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
3.地球上出现昼夜现象的原因: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
4.地球上出现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5.地球自转一周定义为1日=24小时。地球自转一周,昼夜交替一 次。
6.我国古代的计时仪器有日晷、日圭、沙漏、漏刻等。
7.我国古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东汉时代的张衡发明了浑天仪。
8.会区分晨线和昏线,由于地球自转,晨昏线 自东向西 移动。
*9.地球自转一周转过360度,自转时每小时转过15度,每转过一度需要4分钟。

二、地球的运动、公转与四季更替
1.太阳高度角:是指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又称太阳高度。
2.引起地面上竿影长短变化原因是太阳高度变化。一天中竿影长短变化由长变短,再变长。
一年中同一时刻竿影长短变化规律:春→夏→秋→冬:适中→短→适中→长。
引起太阳高度的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一天中:地球自转引起太阳高度变化;
一年中同一时刻:地球公转引起太阳高度变化。
3.地球公转:方向自西向东;绕转中心太阳;轨道接近圆形的椭圆;周期1年365.25日。
4.公历:以地球公转运动为依据编制的日历。公历中,一平年为365日,一闰年为366日,每
隔4年有一次闰年。掌握闰年的确定方法: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一般都是闰年。公历年份是
整百数(世纪年)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不是400的倍数的就是平年。

5.四季形成的原因:因为地球不停的绕太阳公转,而且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轨道平面之间有66.5°
的夹角。造成地球上同地方一年中不同日子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不同。

6.北半球地区的四季、二分二至日
太阳 直射点 太阳 高度 正午竿影 长短 昼夜长短比较 气温 高低 第一个节气
日期
春季 从赤道以南过赤道向赤道以北 适中 适中 差不多 适中 立春2月4或5
春分 赤道 适中 适中 等长 适中 3月20或21
夏季 赤道以北 大 短 昼长夜短 高 立夏5月5或6
2

夏至 北回归线 最大 最短 昼最长 夜最短 高 6月21或22
秋季 从赤道以北过赤道向赤道以南 适中 适中 差不多 适中 立秋8月7或8
秋分 赤道 适中 适中 等长 适中 9月23或24
冬季 赤道以南 小 长 昼短夜长 低 立冬11月7或8

冬至 南回归线 最小 最长 昼最短 夜最长 低 12月21或22
7.节气:农牧业生产和季节变化密切相关的计时方法。对我国的农牧业生产起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年分为24个节气,二个节气之间相隔15天左右。节气依据公历编制

节气歌:春雨惊春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三、月球与月相
1.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是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它不是山,是坑。环形山大多是由外来
星体撞击形成的。最大贝利环形山,其它名字有哥白尼环形山、张衡环形山 等。

2.月球表面没有空气、没有水。向阳、背阳面温差很大。任何生物无法生存。
3.月球半径1738千米,体积为地球的2%,质量大约为地球的1∕81.3,引力为地球的1∕6。
4.月球的运动: (1)自转:绕自转轴自西向东自转,周期27.3日。
(2)公转:绕转中心地球,方向自西向东,轨道椭圆形,周期27.3日。
5.由于月球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在地球上只能看到月球一个面,看不到月球背面
6.“月”是以月球绕地球公转为基础的计时单位,在公历中,一年分为12个月,月的长度有4种,
即28天、29天、30天、31天。我国的农历是以月球公转运动为基础编制的。
7.月相:月球相貌的变化_。出现月相的原因:月球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日、地、月
三者位置不断变化。月球的相貌其实就是我们处在地球所能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部分。
8.

上弦月特点:上上上西西:上弦月、上半月、上半夜、出现在西边天空、亮面朝西。
下弦月特点:下下下东东:下弦月、下半月、下半夜、出现在东边天空、亮面朝东。
9.月相的变化周期为1朔望月,是指从朔到朔或从望到望的时间间隔,
1朔望月=29.5天。我国的农历(阴历)是以朔望月为月的单位。

月相名称 出现时间(农历) 日、地、月三者位置关系
新月或朔 初一 日、地、月大致成一直线,月球在中间
上弦月 初七、初八 日、地、月三者连线大致成直角三角形,月在太阳东边
满月或望 十五、十六 日、地、月大致成一直线,地球在中间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日、地、月三者连线大致成直角三角形,月在太阳西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