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理解
【单元测试】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分层训练B卷(提升篇)【含答案】

学习与生活的苦,每一个人必须选择一个。
不管你选择了哪一个,都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只有做到最好,人生才会在不留遗憾。
老一辈教育我们,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吃得人中苦,方为人上人;吃亏是福,在学习的年龄不要贪图享乐;认认真真听课,勤勤恳恳学习,美好的未来可以值得可期。
【单元测试】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分层训练B卷(提升篇)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姓名:得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47分)一、根据语境,看拼音写词语。
(9分)天安门广场上人山人海,qí zhì()飘扬,盛大的国庆yuè bīnɡ()式开始了。
解放军战士身着zhì fú(),迈着矫健有力的步伐走向jiǎn yuè()台,tǎn kè()、导弹发射车保持相同的jù lí()前进,飞机也在lónɡ lónɡ()声中划过天空。
人群fèi ténɡ()了,bào fā()出热烈的掌声。
二、按要求填空。
(6分)1.请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3分)全神( )注悬( )峭壁居高( )下( )山倒海( )精会神斩钉( )铁2.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3分)(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2)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3)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三、选择题。
(请将正确答案对应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2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逶迤.(yě)诞.生(dàn) 绷.着脸(běnɡ) 千钧.一发(jūn)B.屹.立(yì) 政.府(zhènɡ) 擎.着旗(qín) 气势磅.礴(pánɡ)C.磨.盘(mò) 璀璨.(càn) 黑魆.魆(xū)沉着.冷静(zhuó)D.电钮.(niǔ)瞻.仰(zān)围歼.战(jiān)崎岖.不平(qū)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爆发一至B.聚精汇神粉身碎骨豪迈手榴弹C.惊天动地横七竖八度河喧告D.自言自语热血沸腾电钮宏伟3.[成语运用]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知识点练习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理解知识点练习冀教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练习。
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释)①娄山关:遵义市之北,四川与贵州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
②烈:猛烈,强劲。
③长空辽阔的天空。
④碎:细碎。
⑤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⑥漫道:莫道。
⑦迈步:跨步、大踏步。
⑧从头越:从头再开始。
[1]这首词的上阕描写了__________、雁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衬托出一种_____的气氛。
读着读着,我不禁想象出这样一幅画面:_______________[2]反复诵读“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深深地感受到了红军战士_____________精神。
[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说青山起伏,宛如______________;夕阳鲜红,艳若__________。
我也能运用这样的方法描写景物,比如残月如__________、绿草如_________等。
[4]诵读全词,我感受到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A.喜悦B.壮烈C.悲凉D.哀怨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愤(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书愤:__________________ (2)早岁:__________________ (3)衰鬓:__________________ (4)名世:__________________ [2]“塞上长城”引用了南朝宋时名将______(人名)的典故。
皇帝要杀他,他说:“乃坏汝万里长城。
”“《出师》一表”引用了三国时______(人名)的典故。
2021年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

2021年沪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专项课后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1. 课外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
A. 娄山关B. 忆秦娥[2]上阕中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事物。
[3]请你用“”画出词中暗示战斗开始时间的句子。
[4]根据对词的理解判断,对的画“√”,错的画“×”。
(1)“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用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
(____)(2)通过词句“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可以知道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是早晨。
(____)(3)“真如铁”三个字,突出了夺取这座雄关的艰辛。
作者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艰辛”具体化、形象化,构思精巧。
(____)(4)“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两句,把红军的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了。
作者以表现事物形貌的“碎”来形容马蹄声,以“咽”来描绘喇叭声,准确而精彩。
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行动的机敏,想象到战斗的紧张和激烈。
(____)(5)通过这首词描绘的壮丽图景我们可以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____)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送柴侍御①[唐]王昌龄沅水通波②接武冈③,送君不觉有离伤④。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⑤。
注释:①侍御:官职名。
②通波:四处水路相通。
③武冈:县名,在今湖南省西部。
④离伤:离别的伤感。
⑤两乡:作者与柴侍御分处的两地。
[1]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诗人通过写沅水连接着武冈,给人一种两地比邻之感B.“送君不觉有离伤”说明作者心胸豁达,送别友人之时并没有离愁别绪C.第三、四两句用青山同享、云雨相同、明月共睹轻快地写出两人分别后的情景,巧妙地化远为近,化“两乡”为“一乡”,写出了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情谊D.“同”字表面上写与朋友风雨同行,实际上突显了对朋友的牵挂[2]有人认为,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正说”,而本诗“明月何曾是两乡”则是“反说”。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精选4篇)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精选4篇)《忆秦娥·娄山关》赏析篇1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935年2月【译诗】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啊,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啊,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赏析】据笔者所见,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诗作中绝对第一流的作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诗人自己对这首诗的解释(毛主席在1962年5月9日读了郭沫若对这首诗的赏析后,将郭沫若的内容全部删去,并以郭沫若的口气在清样的四边空白处写了一段对这首诗的注释性文字):“我对于《娄山关》这首词作过一番研究,初以为是写一天的,后来又觉得不对,是在写两次的事,头一阕一次,第二阕一次,我曾在广州文艺座谈会上发表了意见,主张后者(写两次的事),而否定前者(写一天),可是我错了。
这是作者告诉我的。
1935年1月党的遵义会议以后,红军第一次打娄山关,胜利了,企图经过川南,渡江北上,进入川西,直取成都,击灭刘湘,在川西建立根据地。
但是事与愿违,遇到了川军的重重阻力。
红军由娄山关一直向西,经过古蔺古宋诸县打到了川滇黔三省交界的一个地方,叫做‘鸡鸣三省’,突然遇到了云南军队的强大阻力,无法前进。
中央政治局开了一个会,立即决定循原路反攻遵义,出敌不意打回马枪,这是当年2月。
在接近娄山关几十华里的地点,清晨出发,还有月亮,午后二、三时到达娄山关,一战攻克,消灭敌军一个师,这时已近黄昏了。
乘胜直追,夜战遵义,又消灭敌军一个师。
此役共消灭敌军两个师,重占遵义。
词是后来追写的,那天走了一百多华里,指挥作战,哪有时间去哼词呢?南方有好多个省,冬天无雪,或多年无雪,而只下霜,长空有雁,晓月不甚寒,正像北方的深秋,云贵川诸省,就是这样。
《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及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及赏析忆秦娥娄山关[注]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该词写于 1935 年 2月,红军过娄山关时。
当时因张国煮的错误指挥,红军受挫,损失颇大。
娄山关在遵义市北的大娄山上,是由黔入蜀的要道。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词中“雁”“霜”这些意象的使用上,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时是 2 月。
B.“长空雁叫霜晨月”意思是清晨时分,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
C.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感觉、听觉、视觉进行勾勒,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D.“漫道”指道路漫长,“真如铁”指真的像钢铁一般坚固——说明前行之路漫长而艰难。
15.“西风烈”三字开头,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烈”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 分)阅读答案:14. D15.“西风烈”三字开头,渲染了一种悲壮慷慨高亢的意境。
“烈”字既可理解为“激烈”,又可理解为“壮烈”,让人读来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平添悲壮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D项“漫道”解释错误,应该是“漫说”“别说”的意思。
故选D。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
题干是“‘西风烈’三字开头,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烈”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解答本题先审题,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的是写景的作用,“西风”即秋风,寒风;西风正壮烈地吹着,“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
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译文赏析《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西风烈⑶,长空⑷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⑸,喇叭声咽⑹。
雄关漫道⑺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⑻。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⑼如血。
*另版《忆秦娥·娄山关》的手迹。
另附写于1934年的原版本: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
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题解】这首词,*曾有注云“一九三四年,形势危急,预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
这一首清平乐,如前面那首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
”当时,*和红军由博古,*和李德(德国人)“三人团”领导。
*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
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酒后*喟然长叹,“我自从参加革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八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身上。
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山老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
【注释】⑴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白诗“秦娥梦断秦楼月”⑵娄山关:又名太平关.遵义市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上的关口。
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⑶烈:猛烈,强劲。
⑷长空:宽阔的天空。
⑸碎:细碎。
⑹咽(yè):在这里读入声。
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中可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⑺漫道:莫道。
⑼从头越:重新跨越。
⑼残阳:夕阳。
【译文】西风正壮烈地吹送,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鉴赏】*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词作中较为出色的作品,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娄山关是本词题目,也是本词的写作地点。
忆秦娥·娄山关原文及赏析(最新)

忆秦娥·娄山关原文及赏析原文:忆秦娥·娄山关[近现代]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及注释:译文西风勐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
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注释忆秦娥: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
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
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
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
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
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此处战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
西风烈:烈,凛烈、勐风;西风劲厉。
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
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
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
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
从头越,即为头越。
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为头,犹云从头,或开始也。
”有重头再开始的意思。
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却隐约透露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作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苍山如海: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
语文阅读理解《忆秦娥娄山关》

语文阅读理解《忆秦娥娄山关》做现代文阅读主观题的关键在于准确地审题,问题问什么,主要要我们回答什么这是答题的诀窍。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语文阅读理解《忆秦娥娄山关》,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问题: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为什么说“从头越”这三个字用得好?(2分)答:2、毛泽东这首词写于长征途中。
这首词以悲壮凝重的笔调描绘了遵义会议后红军胜利跨越娄山关的壮举,抒写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 勾勒了怎么样的典型环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答:3、这首词以描绘了红军什么壮举,抒写了红军怎样的精神?(2分)答:参考答案:1、答:三个字笔势豪放,将全词推向高潮,这两句不仅歌颂了红军再克娄山关的战绩,而且表现了毛泽东对敌人的藐视和对长征必胜的坚强信念。
此外,“从头越”还包含着遵义会议以后,中国革命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开始了新的里程的含义。
2、“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勾勒了云贵高原的冬日的典型环境肃杀的西风、迷茫的长空、凄厉的雁声、寒冷的霜华、斜挂的残月等诸多景观相互组合,创造了一个的背景,不仅点明了进军途中的季候特点,而且调动了感觉、、,引人置身于这铁铸般的严酷之境,领略到红军于险山恶水中杀开一条血路的壮烈意味,以及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去争取胜利的战斗意志和英雄气概。
3、《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这首词写于长征途中。
这首词以悲壮凝重的笔调描绘了遵义会议后红军胜利跨越娄山关的壮举,抒写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忆秦娥①·娄山关②
毛泽东
西风烈③, 长空雁叫霜晨月④。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⑤。
雄关漫道真如铁⑥,,而今迈步从头越⑦。
从头越,苍山如海⑧, 残阳如血⑨。
【注释】
①忆秦娥: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②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
此处战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
③西风烈:西风劲厉。
烈,凛烈、猛风。
④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⑤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
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⑥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
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⑦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
从头越,即为头越。
⑧苍山如海: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
⑨残阳如血: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1. 上阕从哪些角度来写景?词人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二两句以烈烈西风、长空雁叫营造战前气氛,场面阔大,气氛紧张
B. 两个“霜晨月”叠用,既点明时间,说明行动在黎明前,同时使气氛变得舒缓
C. “马蹄声”“喇叭声”以动衬静,虽没直接描写红军战士形象,却有如在目前之感
D. 整首词以写景作结,描写娄山壮阔的夕照景象,含有不尽之意,引人浮想联翩
3.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