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知识)高级微观经济理论读书笔记最全版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2020-07-07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需要写一篇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1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
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
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价格竞争是有意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一.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1)特别通俗易懂。
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
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
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
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
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二、成本1、第一个概念:机会成本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2、第二个概念:比较优势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
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3、第三个概念:边际成本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
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
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 基本原理与扩展》(第11版)笔记和课》读书笔记模板

第10章成本函数
第9章生产函数
第11章利润最大化
第9章生产函数
9.1复习笔记 9.2课后习题详解
第10章成本函数
10.1复习笔记 10.2课后习题详解
第11章利润最大化
11.1复习笔记 11.2课后习题详解
第12章竞争性 价格决定的局
部均衡模型
第13章一般均 衡和福利
第12章竞争性价格决定的局部均衡模型
精彩摘录
精彩摘录
这是《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1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 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这是《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1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暂 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16.1复习笔记 16.2课后习题详解
第17章资本和时间
17.1复习笔记 17.2课后习题详解
第18章不对称 信息
第19章外部性 与公共品
第18章不对称信息
18.1复习笔记 18.2课后习题详解
第19章外部性与公共品
19.1复习笔记 19.2课后习题详解
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这是《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1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的读书笔记模板,可 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12.1复习笔记 12.2课后习题详解
第13章一般均衡和福利
13.1复习笔记 13.2课后习题详解
第14章垄断
第15章不完全 竞争
第14章垄断
14.1复习笔记 14.2课后习题详解
第15章不完全竞争
15.1复习笔记 15.2课后习题详解
第16章劳动力 市场
2020年(财务知识)高级微观经济理论读书笔记

(财务知识)高级微观经济理论读书笔记《高级微观经济理论读书笔记学习《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几点思考——《高级微观经济理论》读书笔记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里,我们不必严格地按照标准的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史理论的讲法,追溯到古希腊的色诺芬。
只需以人们公认的1776年为里程碑,亚当•斯密发表他的《国富论》为标志,经济学开始了出离哲学的第壹步,而到1998年阿玛蒂亚•森为另壹标志,经济学某种程度上又开始了向哲学复归的进程(其实经济学和哲学的联系也壹直未断,不过不同时代表现出来的强弱程度有差异罢了)。
这200年间经历众多学派、无数论战,其中长期困扰经济学特别是理论经济学的壹个难题便是作为立论之基石的理性经济人假设。
理性主义者和历史主义者的论战持续了几十年,LSE的经济系主任罗宾斯于上世纪早期出版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中实际上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人的选择的科学,只要有稀缺性,必然有选择,只要有选择,也就有经济学的用武之地,罗宾斯把经济学之基础归结为稀缺,没有对理性人作较多论述,他的出发点于于防止让经验因素介入理论经济学研究之中——也正是基于此,罗宾斯、哈耶克以及广义的奥地利学派于早期数量经济学刚刚起步之时均对之持质疑和批评的态度。
而承认理性人某种程度可能意味着将心理等经验因素引入,从而可能打乱他们严格的逻辑演绎体系。
偏好公理中蕴含的理性人假设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里,我们不必严格地按照标准的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史理论的讲法,追溯到古希腊的色诺芬。
只需以人们公认的1776年为里程碑,亚当·斯密发表他的《国富论》为标志,经济学开始了出离哲学的第壹步,而到1998年阿玛蒂亚·森为另壹标志,经济学某种程度上又开始了向哲学复归的进程。
这200年间经历众多学派、无数论战,其中长期困扰经济学特别是理论经济学的壹个难题便是作为立论之基石的理性经济人假设。
理性主义者和历史主义者的论战持续了几十年,LSE的经济系主任罗宾斯于上世纪早期出版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中实际上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人的选择的科学,只要有稀缺性,必然有选择,只要有选择,也就有经济学的用武之地,罗宾斯把经济学之基础归结为稀缺,没有对理性人作较多论述,他的出发点于于防止让经验因素介入理论经济学研究之中——也正是基于此,罗宾斯、哈耶克以及广义的奥地利学派于早期数量经济学刚刚起步之时均对之持质疑和批评的态度。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

《微观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3篇)价格大战是经济走向市场化的重要一步,正在这种意义上,我认为爆发价格大战是经济市场化进步的表现。
那种把价格竞争贬低为初级竞争,甚至卑劣竞争的看法实际上是不了解价格竞争在市场化中的重要作用。
用行政手段限制甚至禁止价格竞争是有意无意地阻碍市场化进程,对市场经济仍持一种叶公好龙式的支持,骨子里总认为自己比市场高明。
一.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1、研究微观经济学的书很多,为什么要推荐这一本呢?梁小民的《微观经济学纵横谈》的特点有三:1)特别通俗易懂。
全书收了60篇文章,每篇一千字左右,读起来不累。
2)有干货。
事例分析得精当,有理论的通俗解释,有运用场景。
3)以关键词为写作纲领。
2、经济学研究什么内容?经济学研究的是怎么用,才能达到最优化。
同样是1000块钱,怎么用,能使效益最大。
是投到股市里,还是买理财?花1000块钱,是个简单目标。
要说复杂目标,人这一辈子,怎么能做到收入的最大化、享受的最大化,而成本的最小化、损失的最小化?企业怎么用好有限的资金,投到最有前景的生意中,实现利润的最大化?社会又怎么使用资源,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二、成本1、第一个概念:机会成本什么叫机会成本?资源有多种用途,当把它用于一种用途时就要放弃其他用途,这种所放弃的用途就是用于某种用途的机会成本。
2、第二个概念:比较优势由机会成本可以引出另一个概念——比较优势。
何为比较优势?就是干同一件工作,对不同的人来说,机会成本是不一样的。
还有一个重要经济学原理:贸易有利于双方。
3、第三个概念:边际成本边际——我们通俗理解,可以理解为增加的'意思。
生产要素增加一个单位,那么,产量就会跟这变化。
比如,运输公司多买一辆车,就能多挣200人的票钱。
前头叫边际成本,后头叫边际收益。
边际效益递减规律——让我们决策时候清醒,不是投入越多越好。
三、供给、需求和价格除了成本收益分析外,供给需求分析是经济学的基本工具。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

微观经济学重点知识点1.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的定义和分类
-个体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理性选择理论和边际分析的概念及应用
2.市场供求
-供求关系及其影响因素
-市场均衡的概念与分析
-市场调节机制及其限制
3.弹性
-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概念与计算方法
-弹性对价格变动和收入变动的影响
4.生产与成本
-长期和短期生产函数
-生产要素组合及其边际生产力
-成本曲线和平均成本、边际成本的关系
5.市场结构
-竞争市场和垄断市场的特点与分析
-垄断定价策略及效果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6.消费者行为
-效用理论和效用最大化
-偏好和预算约束的相互作用
-边际效用和边际效用曲线
7.生产者行为
-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的优化问题-生产要素选择和投入组合
8.广义均衡
-供给和需求的整体均衡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的影响
9.非完全信息理论
-隐藏动机和逆向选择
-计划与契约
10.公共物品和外部性
-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区别
-外部性和其对市场效率的影响
11.剩余理论
-消费者剩余和生产者剩余的计算和分析
-税收和补贴对剩余的影响
12.经济增长与发展
-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的指标和影响因素
以上是微观经济学的主要知识点的汇总。
在学习微观经济学时,可以针对每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研究和练习,使其更加熟悉和掌握。
《微观经济学》笔记 (1-4课)教材

《微观经济学》笔记(1-4课)人民大学吴汉洪老师微观经济学(一)教材:《经济学》(麦克康耐尔、布鲁伊)。
经济学是关于短缺的学问。
我们的经济需要远远超过我们有限的资源的生产能力。
资源是稀缺的。
意味着社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
稀缺的实际意义是指该物品的现有量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无限欲望,而不是指该物品的量的少。
经济学就是个人、各个机构和社会在面临稀缺性的前提下,如何做出选择的学问。
稀缺性就意味着要做出选择。
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将经济学定义为(经济学视角)选择的科学。
经济的视角认为个人和机构都是通过对其所采取行动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进行比较来做出理性的决策。
理性的决策:从经济学意义上,选择的收益和成本进行比较,收益是指某项选择给自己带来的好处,成本就是选择带来的代价,如果选择的好处明显优于代价,则就是理性决策。
经济的视角包括:稀缺和选择,理性行为,边际主义。
经济学中的理性行为就是自利,即对自己有利的行为,否则就不是理性行为。
边际主义实际上是一个增量的概念,行为每增加一个,带来的收益和代价的对比率。
稀缺的经济资源意味着有限的商品和服务,一旦做出某种选择之后就不再存在做出其他选择的机会了。
→机会成本(经济学最基础的概念)。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些东西而不得不放弃的商品、服务或时间的价值。
选择的机会成本:某一个人做出一项特定的选择而放弃做其他选择所带来的好处。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任何事情都是有代价的。
微观经济学(二)一、微观领域中的理性的经济主体:1消费者,2生产者(厂商),3政府(通过税收融资)理论、原理与模型二、科学方法的基本要素:(1)对行为和结果的观察----认识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2)基于以上观察,对原因和结果的可能性进行假设----形成自己的评价(3)比较实际结果和预测结果----检验预测的正确性(4)接受、拒绝或修改假说----正确的予以接受,不符合事实的予以拒绝或进行修改(5)对假设进行持续不断的检验三、经济规律和原理:是指被普遍接受的理论,它们得到了充分的检验且被普遍接受。
2020年(财务知识)宏微观经济学计算方面的知识

(财务知识)宏微观经济学计算方面的知识《宏微观经济学》计算方面的知识学习《宏微观经济学》重点是经济含义,也就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于经济学中,数学的运用是十分重要的。
但于本科学习阶段,数学仅仅是工具之壹,且不是经济学本身,所以我们于学习中壹般不进行数学推导,只是运用数学的公式或工具来进行壹些计算,对某种经济进行定量分析,目的是达到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更加深刻理解。
下面是学习《宏微观经济学》中有关计算方面的知识。
第壹章壹、均衡条件的数学表述1、用函数关系来表明某物品需求量和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就是需求函数。
当所有其他影响需求的因素不变时,某物品需求量和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能够用壹元需求函数来表示,其线性需求函数公式为:式中,-表示X物品的需求量Px表示X物品的价格a、b均表示为参数。
2、用函数关系来表明某物品供给量和其价格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就是供给函数。
当所有其他影响供给量的因素不变时,某物品供给量和其价格之间的关系也能够用壹元供给函数来表示,其线性供给函数公式为:式中,-表示X物品的供给量Px-表示X物品的价格c、d-均表示为参数3、均衡的条件是需求和供给相等,即根据线性需求函数和线性供给函数来说明均衡的决定,有:4、例题:已知线性需求函数线性供给函数,求需求和供给相等时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各是多少?解:已知:a=20,b=2,c=10,d=4(注意:b值不要包括其前面的负号,题中的b=2而不是b=-2,同理,C值也要注意不要包括其前面的负号)代入Px=(a+c)/(b+d)=(20+10)/(2+4)=30/6=5求得均衡价格为5。
将Px=5代入线性需求函数=20-2Px得出:=20-2×5=20-10=10将Px=5代入线性供给函数=-10+4Px得出:=-10+4×5=-10+20=10求得均衡数量为10。
这就是说,当均衡价格为5,均衡数量为10时,市场实现了均衡。
微观经济成本管理及财务知识分析

1.时机本钱时机本钱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也可以理解为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时机本钱;还指厂商把相同的生产要素投入到其他行业当中去可以获得的最高收益。
2.生产可能性边界生产可能性边界用来表示经济社会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反映了资源稀缺性与选择性的经济学特征3.稀缺性资源相对于人类的需要总是少于人们能免费或自由取用的情形。
1.需求经济学中需求是在一定的时期,在一既定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置的商品数量。
需求显示了随着价钱升降而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个体在每段时间内所愿意买的某货物的数量。
在某一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置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需求量。
在不同价格下,需求量会不同。
需求也就是说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
假设以图像表示,便称为需求曲线。
2.供应供应的范围和水平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开展水平,一切影响社会生产总量的因素也都影响供应量;但是,市场供应量不等于生产量,因为生产量中有一局部用于生产者自己消费,作为贮备或出口,而供应量中的一局部可以是进口商品或动用贮备商品。
提供应市场的商品,不仅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使用价值,而且具有凝结着一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价值。
因此,供应不单纯是一种提供一定数量的特定的使用价值的行为,而且还是实现一定价值量的行为。
均衡价格是指一种商品需求量与供应量相等时的价格。
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应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该商品的需求量与供应量相等称为均衡数量4.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某一行业的生产而规定的该行业产品的最低价格。
后果是供应大于需求。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需要增加库存或扩大外需。
1.效用,效用是指对于消费者通过消费或者享受闲暇等使自己的需求、欲望等得到的满足的一个度量。
2.预算线在既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用给定的收入可能购置的各种商品组合点的轨迹。
有时称预算约束(budget constraint)或者消费可能线、价格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务知识)高级微观经济理论读书笔记《高级微观经济理论读书笔记学习《高级微观经济学》的几点思考——《高级微观经济理论》读书笔记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里,我们不必严格地按照标准的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史理论的讲法,追溯到古希腊的色诺芬。
只需以人们公认的1776年为里程碑,亚当•斯密发表他的《国富论》为标志,经济学开始了出离哲学的第壹步,而到1998年阿玛蒂亚•森为另壹标志,经济学某种程度上又开始了向哲学复归的进程(其实经济学和哲学的联系也壹直未断,不过不同时代表现出来的强弱程度有差异罢了)。
这200年间经历众多学派、无数论战,其中长期困扰经济学特别是理论经济学的壹个难题便是作为立论之基石的理性经济人假设。
理性主义者和历史主义者的论战持续了几十年,LSE的经济系主任罗宾斯在上世纪早期出版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中实际上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人的选择的科学,只要有稀缺性,必然有选择,只要有选择,也就有经济学的用武之地,罗宾斯把经济学之基础归结为稀缺,没有对理性人作较多论述,他的出发点在于防止让经验因素介入理论经济学研究之中——也正是基于此,罗宾斯、哈耶克以及广义的奥地利学派在早期数量经济学刚刚起步之时都对之持质疑和批评的态度。
而承认理性人某种程度可能意味着将心理等经验因素引入,从而可能打乱他们严格的逻辑演绎体系。
偏好公理中蕴含的理性人假设经济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这里,我们不必严格地按照标准的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史理论的讲法,追溯到古希腊的色诺芬。
只需以人们公认的1776年为里程碑,亚当·斯密发表他的《国富论》为标志,经济学开始了出离哲学的第壹步,而到1998年阿玛蒂亚·森为另壹标志,经济学某种程度上又开始了向哲学复归的进程。
这200年间经历众多学派、无数论战,其中长期困扰经济学特别是理论经济学的壹个难题便是作为立论之基石的理性经济人假设。
理性主义者和历史主义者的论战持续了几十年,LSE的经济系主任罗宾斯在上世纪早期出版的《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中实际上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人的选择的科学,只要有稀缺性,必然有选择,只要有选择,也就有经济学的用武之地,罗宾斯把经济学之基础归结为稀缺,没有对理性人作较多论述,他的出发点在于防止让经验因素介入理论经济学研究之中——也正是基于此,罗宾斯、哈耶克以及广义的奥地利学派在早期数量经济学刚刚起步之时都对之持质疑和批评的态度。
而承认理性人某种程度可能意味着将心理等经验因素引入,从而可能打乱他们严格的逻辑演绎体系。
但显然,理性人的设定对经济学具有充要性。
以经典物理学为标竿的经济学从早期就贯穿着对确定性的、完整的体系建构抱有浓厚的兴趣。
即至今日欧美三大研究生用高级微观经济学教材(Mas-Colell 版、Varian版、Jehle版)中也依然保持着这种倾向,而捍卫理性人假设这壹经济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仍被现代经济学视为第壹要务。
我们都知道经济学从古典走向新古典直到现代经济学的过程中,壹个很大的变化是价值论的变化。
古典经济学以价值论为基础,成熟期古典经济学的教科书必以价值论置于论述的首位,至新古典实现了从生产到消费、客观价值到主观效用的转变,因此,我们今天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放在首位的不再是价值论部分(甚至于也略去了对价值论的探讨),而是壹般以消费者理论为开端。
经济学研究的是人的行为,从现代性的观点见,无论是经济行为主体是消费者仍是厂商,归根到底都是作为壹个人受某种普适性规律的支配。
这个规律,经济学家认为是理性人的行为假设。
理性人假设,长期以来壹直受到来自经济学学科内外的强烈质疑,这里不作过多探讨。
只着重从《高微》壹书的开篇七条公理分析壹下,在壹个演绎的经济学理论框架中,理性经济人假设是如何蕴含其中的。
首先是完备性。
消费者面临X集中的俩个选择x1和x2,要么x1≥x2,要么x2≥x1。
完备性公理的潜台词是,消费者必须具备区分、判断和评价能力,能够对不同的消费计划进行比较而不至于手足无措。
其次是传递性。
对属于X集的任意三元素x1、x2、x3,若x1≥x2且x2≥x3,则x1≥x3。
传递性公理暗示我们:消费者的选择具有前后壹致性。
这壹公理存在争议,因为不完全和某些人的某些消费行为相符——朝三暮四朝秦暮楚的行为也是很普遍的,故而在消费者问题壹章引入的显示性偏好弱公理(WARP)只能满足于俩物品情形,俩个之上必然存在传递性问题。
第三是连续性。
对所有的x∈,“至少和x壹样好”集(≥x)和“不优于x”集(≤x)在上是闭的。
连续性公理确保了偏好不会发生突然的逆转,而无差异关系~作为≥集和≤集的交集,实际上也是闭的。
第四是局部非饱和性(也称局部非餍足性)。
对所有x0∈,和对所有ε>0,总存在壹些x∈,使得x>x0。
局部非饱和性公理意味着消费者对任意消费计划x0具有不满足性,无差异关系作为“至少壹样好”和“不优于”俩种关系的交,只能是壹条线而不能是壹个区域。
否则根据本公理,在此假想区域内任壹点为圆心、任意小长度为半径做圆,也不会交于无差异区域。
第五是严格单调性。
对所有x0,x1∈,若x0在数量上大于或等于x1,则有偏好关系x0≥x1;若x0在数量上严格大于x1,则有偏好关系x0x1。
严格单调性公理意味着,在俩物品平面上任取壹点,针对该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在该点右上方的全部点集必然严格优于该点(因俩物品的数量都向东北方向绝对增加),同理,在该点右下方的全部点集必然严格劣于该点(因俩物品的数量都向西南方向绝对减少)。
第六是凸性。
若x1≥x0,则对所有t∈[0,1],tx1+(1-t)x0≥x0。
凸性公理表达的偏好关系式的左边实际上是x0至x1之间的某壹点xt,消费者认为xt计划至少和x0壹样好。
这壹公理确保了无差异曲线不可能凹向原点。
第七是严格凸性。
若x1≠x0,且x1≥x0,则对所有t∈[0,1],tx1+(1-t)x0x0。
严格凸性公理在凸性公理的基础上进了壹步,排除了无差异曲线为线性条件的可能。
这俩条公理共同暗示了消费者是壹个中庸平和的人,不会走极端,在俩物品选择集情况下,总会进行某种程度的加权平均,而不至于在预算约束条件下,全部选择壹种商品而置另外壹种商品于不顾。
理论上也易于证明,平衡地选择各种物品优于极端的消费结构。
这七条公理是消费者偏好公理,从上述规定性来见,他给我们展现的是壹个理性的消费者,他能够对各种消费集做出比较,且给出评价(偏好关系),这壹切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
而在上述公理之下,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也呈现向右下方递减且凸向原点的特征,和我们在中级微观经济学中所见到的情形完全壹致。
理性人特征的进壹步描述其实关于理性人假设的更突出描述在于优化问题。
人总是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不可能无法无天、无拘无束地实现自己的预期。
因此,经济学在研究人的行为的同时,也的的确确是壹门研究稀缺性的学问,壹门研究优化配置的学问。
如何在条件约束下,最大化个体的效用,这是个人本位经济学考虑的首要问题。
具体地,对消费者来说,是在价格和收入(预算平衡性)约束下,实现效用的最大化问题;对厂商来说,是在生产技术(生产函数)、投入价格(成本函数)和产出价格约束下,实现利润的最大化问题。
而这俩个问题根据拓扑学的对偶性原理,又能够在最优点转化为相应的俩个最小化问题——即支出最小化问题和成本最小化问题。
书中在论述为什么要坚持把利润最大化假设作为厂商理论的基础时运用了前面的消费者理论,可谓环环相扣,逻辑缜密。
作者从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角度作了精彩的分析。
壹方面,假设经理层不作为,不谋求企业利润最大化,那么企业的盈利能力未达到饱和,这就将直接导致企业所有者消费能力达不到饱和状态,而根据前面的消费者理论,理性消费者是要谋求自身效用的最大化的,因此所有者必然要寻找壹个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新的管理人员替代现有人员。
另壹方面,假设企业所有者本身不作为,无意于谋求利润最大化,则市场中的其他企业所有者作为理性消费者,为了谋求自身利润最大化,必然有足够的动力希图且购此企业。
资本具有扩张的天性,它谋求的是利润,因此势位必须达到均衡,否则便处于不断的流动和能量转换过程中。
当然,技术性质及其相关的规模报酬类型对于利润最大化条件的存在性也有很大影响。
顺便壹提,包络定理是论证最优问题的壹把神兵利器。
在上述优化问题列出后,建立拉格朗日方程,运用包络定理可证明罗伊(Roy)定理、谢泼德(Shepherd)引理、霍特林(Hotelling)引理甚至反需求方程组等大量定理。
其中罗伊定理用于在给定间接效用函数v(p,y)情况下,对p和y分别求偏导在相比且加负号可得到马歇尔需求函数x(p,y);谢泼德引理用于在给定支出函数e(p,u)情况下,对p求偏导可得到希克斯需求函数xh(p,u);霍特林引理则用于在给定利润函数∏(p,w)情况下,对p求偏导可得产出供给函数y(p,w),对w求偏导且加负号可得投入需求函数x(p,w)。
VNM模型蕴含的深刻的人本思想这里要提壹下的是序数效用问题,序数效用的目的在于保证消费者选择排序的前后壹致性,也就是对壹个效用函数作正单调变换后,它所代表的消费者对物品组合的评价也就是偏好关系且不发生变化。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考试成绩问题,假如出题较难,使得全体学生按照卷面成绩核算都偏低,不符合正态分布,则为保持相对的优次顺序,只需对分数做正单调变化就可得到较好修正,常见的开根号乘10的办法就是典型例子。
这种正单调变换只能保证排序信息不变,但未必能保证线性的成比例的变动,而这壹点在第二章后面冯•诺依曼—摩根斯坦(VNM)模型中得到了很好的改进。
实际上他倒是有点超越传统的基数论和序数论的味道,这得益于他对不确定性因素的重视(作为奥地利学派第三代的壹位健将,摩根斯坦很好地继承了门格尔以降的对包括不确定性在内的非传统经济因素的研究),引入概率P之后,具有更大的可操作性和灵活性,而关于P的设定以及个人期望效用函数的给出则要来源于大量基于经济行为主体心理状态的实验测度,这也比较好地沟通了演绎和实证俩种方法。
VNM模型壹大贡献在于引入期望的效用U(E(g))和效用的期望U(g)。
个人认为,这个区分在经济思想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何为期望的效用?就是通常意义的期望值。
根据教材中所举多个例子,不难见出,期望值是壹个赌局中所有得意情况的数学期望,它的单位是货币,因此,期望值直接地等同于财富值。
何为效用的期望?就是根据实验数据推出经济行为主体对包含特定风险的赌局的效用函数,且不简单地运用赌局中各结果的货币而是代之以相应的效用函数值进行数学期望的计算所得出的结果。
这壹变化,从哲学的视角见是对自边际革命和新古典经济学发端的对人的主体性的高扬的继续。
它实际上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评价、主观价值、主观效用的期望值要远远重于简单的贵金属期望、货币期望,故而是对重商主义、重农学派以及经济学史上众多以客观价值为核心的学说的壹种间接但却是深刻的反驳和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