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作业试题(17)

合集下载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周日测试(含答案解析) 第17期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地理周日测试(含答案解析)   第17期

下图是我国东南地区某河流平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据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河流的流向是A. 自东南向西北B. 自东北向西南C. 自西南向东北D. 自西北向东南2.下列关于图中的推断科学合理的是A. 断裂下沉是东南岸阶地形成的主因B. 图中岩层的颗粒由①-④逐渐变粗C. 图中M 阶地比②岩层形成的时间晚D. 图中M 阶地是聚落的集中分布区域3.近年来,M 处出现丰水期水位下降,沉积物减少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A. 上游拆除水电站B. 上游城市进程加快C. 下游整治疏通河道D. 下游修建跨河大桥死亡谷国家公园位于美国落基山脉和内华达山脉之间,最低点海拔低于海平面86米。

这里不仅极度干旱,而且是地球上夏季最热的地区之一,夏季有少量降雨。

下图为沿着36°N 附近穿过死亡谷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4.形成死亡谷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 风力侵蚀B. 流水侵蚀C. 冰川侵蚀D. 断层下陷5.死亡谷夏季少量降雨的类型是A. 对流雨B. 锋面雨C. 气旋雨D. 地形雨6.死亡谷夏季高温的主要原因是A.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 属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C. 处于低纬度地区,气温高D.暖流的增温效应下面左图是成都平原位置示意图,右图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都江堰水利工程建设前,岷江洪灾使成都平原成为一片汪洋的主要原因是A. 岷江从山区流向平原,地势高B. 岷江下游河道宽阔,水面广C. 岷江发源于邛崃山,水势猛星期天地理考试17 日期4.22D. 岷江流经平原东侧,地势低8.与乙地相比,甲地()A. 沉积物颗粒小,地下水位低B. 沉积物颗粒大,地下水位高C. 沉积物颗粒大,地下水位低D. 沉积物颗粒小,地下水位高9.枯水季节,60%以上水量会从鱼嘴进入内江,主要原因是内江比外江A. 河道宽B. 流速慢C. 河床浅D. 河床深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湖泊,也是新疆最大的咸水湖。

博尔塔拉河和精河是艾比湖的主要水源。

武邑2017_2018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武邑2017_2018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Ⅰ卷1至5页,Ⅱ卷第6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考试时间60分钟。

第Ⅰ卷(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

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 D.海陆位置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读“我国工业分布略图”,回答3~4题。

3.该工业可能是( )A.煤炭工业 B.电力工业C.瓶装饮料工业 D.高技术产业4.该工业对东部城市的主要意义是( )①改善城市环境质量②提供居民食品③供给工业原料④提供能源保障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九江石化总厂是江西省唯一一家集炼油、化肥、化工为一体的大型石化企业,原油主要来自山东胜利油田及海外进口,炼油厂生产的汽油、柴油主要供应江西省内,厂址选择充分考虑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下图是九江市略图。

读图回答5~6题。

5.根据相关信息判断,九江石化总厂的位置最可能位于图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6.在江西省境内建立该炼油厂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 B.原料C.技术 D.市场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

读图回答7~8题。

7.192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出现下列现象可能性较大的是( )A.南北皆旱 B.南涝北旱C.南旱北涝 D.南北皆涝8.20世纪末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 A.冬季风减弱 B.夏季风减弱C.海陆热力差异减小 D.温室效应加剧读沿30°N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回答9~10题。

【高二】高二下册地理暑假作业及答案

【高二】高二下册地理暑假作业及答案

【高二】高二下册地理暑假作业及答案【导语】不管此时的你是学霸级别还是学渣分子,不管此时的你成功还是失意,不管此时的你迷茫还是有方向,请你认识自己,好好爱自己。

再怎么羡慕别人的钱包,身份,地位。

那都不是自己的。

收起你的伪装愚昧,好好地做自己,记住自己在糟糕也是自己,请善待自己。

逍遥右脑为你整理了《高二下册地理暑假作业及答案》,学习路上,逍遥右脑为你加油!【一】1.①、③、④、⑤所代表的地形单元分别为()A.太行山、山东丘陵、黄土高原、华北平原B.大兴安岭、长白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C.贺兰山、太行山、内蒙古高原、东北平原D.大兴安岭、山东丘陵、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2.①山脉南北绵延约()A.200千米B.700千米C.400千米D.1400千米3.L段(①、②两山之间)的实际距离约为()A.50千米B.100千米C.300千米D.500千米4.适宜在⑤地区大面积种植的农作物有()A.春小麦、亚麻、甜菜B.冬小麦、玉米、水稻C.棉花、春小麦、大豆D.油菜、茶叶、春小麦下图是某地的地形剖面图,其中纵坐标的划分间隔为0.5cm,横坐标的划分间隔为1cm,读回答5~6题。

5.图中的垂直比例和水平比例分别是()A.1000和1:50000B.1:2000和1:50000C.1:5000和1:20000D.1:20000和1:50006.图中B点的绝对高度和相对于A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A.350米和200米B.300米和350米C.300米和250米D.200米和300米下图为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河流位于()A.*带季风区B.*带大陆西岸C.温带季风区D.高寒地带8.能正确反映该河流水文特征的是()A.由雨水和地下水补给B.冬季断流C.有一个汛期D.年径流总量大日照率是指一定时段内,实际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的百分率,下图为我国四地多年平均日照率月份变化统计图。

读图完成9~10题。

高二地理暑假作业试题练习及答案

高二地理暑假作业试题练习及答案

高二地理暑假作业试题练习及答案
青藏高原(世界最高的大高原)、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云贵高原、黄土高原、蒙古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西西伯利亚平原(亚洲最大、世界第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恒河平原、印度河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日本填图(画出40°N 140°E)(7月30日)
日本海、太平洋、朝鲜海峡、津轻海峡、濑户内海、东京湾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北海道岛、关东平原(日本最大的平原)、富士山(日本最高峰)
东京、横滨(著名海港)、名古屋、大阪、神户(著名海港)、北九州、
东南亚国家(首都)填图 (画出100°E,120°E)(7月31日)。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河北武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地理试题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70分)通常情况下,我国南方与北方的划分是对东部季风区的划分。

无论是自然条件,还是社会经济条件,南方与北方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别。

1.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 )A.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B.天山—阴山一线C.南岭山脉一线D.秦岭—淮河一线2.关于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自然条件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阔;北方地区以山地、丘陵地形为主B.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水热资丰富C.北方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南方地区以热带雨林为主D.与北方地区相比,南方地区的土壤更加肥沃3.我国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限制性条件是( )A.水资不足,水土流失严重B.生物资单一,复种指数低C.洪涝灾害频繁,山地丘陵区地表较破碎,水土流失严重D.气候干旱,降水稀少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120万。

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

近年,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日渐短缺的威胁。

读图2,完成4~5题。

4.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A. 河湖水B. 雨水C. 地下水D. 淡化海水5.根据材料推测,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读世界某岛屿示意图(图3),完成6~7题。

图26.该岛屿()A. 植被四季常绿B. 全年降水异常丰富C. 地热资丰富D. 地势东北高西南低7.推测一下该岛屿的形成原因有( )①海洋沉积②火山喷发③板块挤压④地壳断裂上升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读四个国家局部地区简图(如下图),回答8—10题。

8、某跨国服装公司欲建立新的海外加工基地,甲、乙、丙、丁四国中较为合适的是 [A.甲、乙B.丙、丁C.乙、丙D.甲、丁9、a 、b 、c 、d 四地发展工业的共同优势条件是A .人力资充足 B.煤炭资丰富 C.海运便利 D.技术先进10、为促进c 、d 两地钢铁工业的发展,可以A.从国外引进技术、资金、人才B.从国外大量进口煤炭、铁矿石C.分散布局,以节约成本D.缩小规模,以适应市场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作业试题(8)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作业试题(8)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作业试题(8)一、单项选择题救灾物资的储备是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不同地区灾种有差异,所以救灾物资的储备应因时、因地、因灾种而异。

据此回答1~2题。

1.若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的储备物资中,节水设施、救生器具以及净水剂等比重较大,则该基地最有可能是( )A.武汉B.成都C.西安D.昆明2.探生仪器、破拆工具、顶升设备和起重设备等多用于以下哪种储备( )A.地质灾害B.海洋灾害C.生物灾害D.气象灾害3.下列交通线一般不作为自然灾害主要应急交通线的是( )A.公路B.高速公路C.航空D.水运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后,日本政府紧急启动国家一级救灾应急响应。

据此完成4~6题。

4.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 )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③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5.属于次生灾害源的是( )①输油管②水坝③核电站④堤岸A.①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④6.救灾应急预案( )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②应急预案主要是在灾中应急中发挥作用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也毫无办法④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2011年受强降雨影响成昆铁路北端沿线出现地质灾害,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A.a B.bC.c D.d8.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A.救生圈B.外伤用药C.破拆工具D.棉衣读“我国主要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分布示意图”,完成9~10题。

9.2008年初京珠高速广东粤北段沿线受灾,从图中调运救灾物资最近的基地是( ) A.a B.b C.c D.d10.图中b、c两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中,应大量储备的物资是( )A.救生圈 B.外伤用药C.破拆工具 D.棉衣11.救灾应急预案( )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②应急预案主要是在灾中应急时发挥作用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也毫无办法④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国际减灾战略”倡导的科学减灾观念是( )①减少灾害②战胜灾害③杜绝灾害④减轻灾情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②③汶川大地震后,各地减灾部门重新审视本部门工作,加紧防抗救灾的筹备与演练。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作业试题(6)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作业试题(6)一、选择题1.下列地区既有小麦锈病病害发生又有棉铃虫虫害发生的是( )①南疆②长江中下游地区③黄河中下游地区④东北地区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2.我国两大天然林区,松毛虫种类主要是( )A.马尾松毛虫、油松毛虫B.落叶松毛虫、赤松毛虫C.落叶松毛虫、云南松毛虫D.马尾松毛虫、云南松毛虫3.关于我国小麦锈病的正确叙述是( )A.是我国发生范围最大、危害最严重的小麦病害B.南方重于北方,西部重于东部C.包括根系锈病、穗锈病、叶锈病等多种病害D.是近年新发现的小麦病害4.我国东北地区农林业病虫害较少的原因是( )A.纬度高,气温低 B.生物天敌多C.人口多,诱捕多 D.农药灭害强5.“不冒烟的森林火灾”指的是( )A.干旱、高温引起的森林火灾B.人为原因造成的森林火灾C.森林病虫害D.雷击引起的森林火灾6.下列全国性商品粮生产基地中小麦条锈病、水稻白叶枯病均频繁发生的是( ) A.珠江三角洲 B.三江平原C.江汉平原 D.洞庭湖平原2009年我国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94.75万亩,病死树74.94万株,分别比2008年减少了4万多亩、31万多株。

全国疫情县中,有40个未出现松材线虫病死树。

实现了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病死树数量及疫情发生县级单位个数“三下降”。

回答下题。

7.森林病虫害多发的危害有( )①威胁区域生态环境安全②森林工业经济损失严重③森林枯死,林木生长量减少④虫病蔓延,严重威胁农作物生长A.①②③ B.①②④C.②③④ D.①③④8.对我国农作物危害较大的农作物病虫害是( )①小麦锈病病害②水稻稻瘟病害③棉铃虫病害④松毛虫虫害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④我国曾在不少地区建有虫神庙。

它是一种可以反映当时自然环境的文化景观,下图是“中国虫神庙分布图”。

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蝗虫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A.南方湿润地区B.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C.东北湿润、半湿润区D.青藏干旱、半干旱区2.根据以上结论,该区蝗灾集中的原因是( )①降水多,有利于蝗虫繁殖②降水少,地表干旱,可使土壤中虫卵存活率提高③植被覆盖率高,为蝗虫提供充足的食物④生态环境脆弱,蝗虫缺乏天敌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3.下列治理蝗灾措施可行,且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 )①完善蝗虫预测、监控机制,使用化学药剂②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条件③兴修水利,扩大灌区面积,增加土壤水分④调整作物种植制度,增加水稻播种面积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据统计,全球每年因老鼠损失贮粮3 500多万吨,因鼠害减产5 000万吨,足供3亿人吃1年。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作业试题(3)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作业试题(3)一、选择题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完成1~2题。

1.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C.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D.温差较大,岩石破碎2.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可能诱发( )A.地震 B.泥石流C.洪涝 D.塌方下图是“我国不同时期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气象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

据此完成3~5题。

3.2010年5月28日,我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市、区)是( )A.粤、桂、滇 B.滇、川、赣 C.浙、湘、鄂 D.川、陕、鄂4.造成2010年5月28 与8月23 易发生地质灾害区的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壳活动 B.地形状况 C.雨带分布 D.植被状况5.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看,我国发生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时段是( ) A.4~9月 B.10月~次年3月 C.6~11月 D.12月~次年5月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读下表判断6~7题。

震中地点震中地理坐标地震发生时间(北京时间)震级①新西兰南岛近海45.2°S,166.5°E 2003年8月21日20时12分7.0级②伊朗南部29.3°N,58.4˚E 2003年12月26日09时56分7.0级③西藏班戈与青海海西之间34.3°N,89.4°E2004年04月22日18时02分5.0级④希腊南部35.8°N,23°E2004年11月4日14时22分5.8级⑤台湾以东海中24°N,122.6°E2004年11月8日23时54分6.5级⑥哥伦比亚西海岸近海4.6°N,77.5°W2004年11月15日17时06分7.4级A.①④⑤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7.地震发生时,震中地点位于昼半球的是( )A.①⑤ B.②⑥ C.④ D.③④读“2011年5月与2010年同期地质灾害基本情况对比表”,回答8~10题。

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作业试题(11)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作业试题(11)1.下列不属于旅游中的问题的是( )A.对旅游地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 B.旅游地的环境遭到污染C.旅游地的经济快速发展 D.旅游地大量出售当地特色野生动物2.游客的下列行为中属于不文明行为的是( )A.遵纪守法 B.在文物古迹处留下自己的名字C.废弃物装进垃圾袋 D.除了照片,什么都不带走3.下列关于生态旅游的说法,正确的为( )A.生态旅游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 B.生态旅游的最大特点是“保护旅游对象”C.生态旅游是指到自然环境没有受到破坏的地方旅游D.我国生态旅游景区建设世界领先4.下列属于生态旅游活动的是( )A.吃农家饭,住农家房 B.登上石刻佛像合影留念C.采摘野果,品尝野味 D.下河捕鱼,品味自然5.下列关于我国生态旅游对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态旅游的对象就是自然保护区 B.生态旅游的对象就是自然景观C.生态旅游的对象就是风景名胜区D.生态旅游的对象不仅包括自然景观,也包括与自然和谐的文化景观6.下列行为中,可有效保护旅游资源和旅游环境的是( )A.攀折旅游景点中的花草树木 B.猎取旅游景区中的野生动物,以获取食物C.定期开放旅游景点,限制游览人数 D.为图方便,随地乱扔垃圾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带来很多环境问题,对旅游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据此回答7~8题7.读下面的漫画,图中反映了旅游活动中的( )A.旅游环境污染 B.旅游活动对动植物的破坏C.旅游活动对文物古迹的破坏 D.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8.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表现出的不文明行为和对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 )①乱丢废弃物,造成对环境的污染②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造成对文物古迹的直接破坏③在有草地的地方,绕过草地继续观光④遵守旅游规则,有秩序地旅游观光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9.发展生态旅游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加强森林公园建设,保护森林资源②统一规划,有序开发③建设宾馆,提高接待能力④拓宽道路,发展交通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带来的环境问题主要有( )①环境破坏②环境污染③土地荒漠化④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下列行为不会对旅游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的是( )A.旅游垃圾处理时变集中放在垃圾桶为分散丢弃到各角落B.在公园采摘鲜花 C.驾驶快艇游览大明湖D.不要太靠近野生动物,同时不要随意喂养它们位于古“丝绸之路”、现“第二亚欧大陆桥”上的敦煌莫高窟,以极高的艺术价值吸引着中外游客,但随着旅游活动的开展,石窟的损坏极为严重,依据材料回答12~13题。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答案

河北武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Ⅰ卷1至8页,Ⅱ卷9至10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6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右图为澳大利亚冬半年(5~10月)的降水总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率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1~2题。

1. 关于图中冬半年降水总量比率最高地区的气温与降水的叙述,正确的是()A。

冬季气温低,夏季降水多B. 夏季气温高,冬季降水多C。

夏季气温低,冬季降水少D。

冬季气温高,夏季降水少2。

图中冬半年降水总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比率在10%以下区域的自然带为( )A。

热带雨林带 B。

热带草原带C。

热带荒漠带 D。

温带草原带读我国南极考察站和“南极四点"分布示意图,回答3~4题.3.关于南极洲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B.每年11月至次年3月是科考的最佳时期C.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D.自然环境原始,动植物种类繁多4.关于图中科考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冰点距极点的距离为2000 kmB.长城站是距祖国最近的考察站C.磁点位于中山站的东北方D.高点是南极洲海拔最高的地方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成为可能.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 据此完成5~7题。

5.东北航线、西北航线汇合处N临近(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 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 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6.若北极航线开通,该航线( )A.可全年航行 B.单位距离能源消耗较少C.不宜使用罗盘导航D.航行的船舶维护费用较低7.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读右图我国部分省行政图,回答8~9题:8.下列数字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与省会、简称匹配正确的一组是(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武邑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暑假作业试题(17)1.读我国西气东输二线管道线路走向示意图,该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A.可以减少四川省的酸雨发生B.干线主要经过东部经济地带C.对沿线地区造成极大的生态破坏D.可以改善珠江三角洲的能源消费结构读“我国某区城示意图”(图1)及“该地为防范某生态问题措施图”(图2)2.图2中的草方格沙障()A.主要目的是防治沙尘暴 B.可以削减风力、截留水分C.对公路保护作用明显,适宜大规模推广 D.可以增加土壤腐殖质,提高植被成活率3.图1中的甲处能够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的主导因素是()A.光照强 B. 温差大 C. 土壤肥沃 D. 水源充足4.该地区的白兰瓜在砂田(图3所示,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种植,砂田的优势主要在于()①蓄水保墒②提高昼夜温差③增加降水④避免病虫害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下图为近300年来全球不同类型土地面积的变化示意图5.导致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城市化B.全球变暖C.人口增加D.自然灾害6.图示不同类型土地面积变化趋势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河流含沙量减少C.旱涝灾害频率降低D.水资源短缺加剧图4为黄河流域各省人均用水量与万元GDP耗水量图。

读图完成7~10题。

7.黄河()A.径流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B.含沙量自上游向下游递增C.部分河段冬春易出现凌汛D.上中下游各河段水能丰富8.下列关于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黄河下游地区的用水量普遍比上游地区少B.宁夏落后农业灌溉方式造成人均用水量大C.黄河下游地区的用水效率比上游地区要低D.万元GDP耗水量与区域经济水平呈正相关9.有专家建议以市场配置提高黄河流域水资源利用效率。

你认为,该建议将有利于黄河下游地区()A.退耕还林还草B.获得经济补偿C.扩大水田面积D.增强节水意识10.为及时了解流域内农田灌溉面积变化情况,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A.GISB.GPSC.RSD.数字地球下图为我国东部某省针对地势低洼积水区开发的一种农业生产模式。

读图回答10-11题。

11.该农业生产模式,将( )A.因地制宜,减轻盐碱B.降低区域整体海拔C.减轻农民劳作负担D.导致严重的农药污染12.最适宜推广该农业生产模式的地区是 ( )A.三江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学生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城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13.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准备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B.降水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观分布图14.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的一项重要指标。

同学们提出了四种获得流域年产沙见的方法,可行的是( )A.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累加B.测定一年内每次暴雨的土壤流失量做平均C.在流域源头设置收集池,年终秤取泥沙总量D.在流域出口设置收集池,年终秤取泥沙总量15.下图是同学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坡度与单位面积产沙量关系曲线,其中符合水土流失一般规律的是( )A.①B.②C.③D.④雁行形态说揭示了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过程。

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具体表现为,第一只雁是国外产品大量进口引起的进口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刺激国内市场所引发的国内生产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浪潮。

读产业结构的雁行形态示意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市场),请回答16~17题。

16.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在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也呈现了雁行形态。

该地区的部分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竞争优势,出口量不断增大,主要原因可能是()A.生产规模大 B.劳动力成本低C.技术、管理水平高D.位于沿海地区,地理位置优越17.下列最容易实现雁行形态发展序列的工业部门是()A.纺织工业 B.微电子工业C.汽车工业 D.大飞机制造工业2014年11月5日至11月11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sia-PacificEconomic Cooperation,简称APEC)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期间,北京晴空万里,出现了持续一周的“APEC蓝”。

18. 下列国家中,属于APEC成员国且地跨两大洲的是()A.印度尼西亚B.埃及C.新西兰 D.智利19. “APEC蓝”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企业停工 B.道路限行C.产业升级 D.冷空气活动对人类来说,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全球最大的森林,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效益,但却遭到严重破坏。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20.热带雨林对当地水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为降水提供了50%的水汽来源,是当地水循环的重要环节B.大量水汽被带离了雨林地区,减少当地的降水C.水循环水汽主要来自海洋,与热带雨林没有关系D.雨林是个巨大的储水库,会减少当地的水循环21.如果亚马孙雨林被毁,可能造成的影响主要有①地震发生频次和强度增加②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③全球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将受到重大影响④雨林地区物种灭绝速率将大大加快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22.2014年巴西世界杯揭幕战已经在北京时间2014年6月13日,星期五,凌晨4点在巴西圣保罗激情上演。

读下图,近年来,对A所在区域的热带雨林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①生物多样性减少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剧③地下水位上升④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大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A.①②③ B.②④⑤C.①②④ D.①③⑤西藏拉鲁湿地,是世界稀有的、国内最大的城市湿地。

它位于拉萨市的西北角,总面积6.2平方千米,为典型的青藏高原湿地。

该湿地的主要植被是沼泽草甸,覆盖率达95%以上。

23.拉鲁湿地位于高寒的青藏高原上,其成因不包括( )A.气温低,蒸发弱 B.降水丰富C.地势相对较低平,易积水 D.高山冰雪融水是主要24.拉鲁湿地的发展方向,最不可取的是(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和动植物种类,发展旅游业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特色农产品基地读植被、风速与输沙率的关系图,回答4—5题。

25.图中反映出:A.同一植被条件下,输沙率与风速呈负相关B.同一风速条件下,输沙率与植被呈负相关C.在植被覆盖度为10~20%时,风速对输沙率的影响较小D.输沙率与植被、风速的关系不明显26.由图可知,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A.合理利用水资源B.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植树种草C.设置沙障固沙D.小流域综合治理答案1.D2.B3.D 4A解析:1.【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草方格沙障的主要功能。

如图所示,草方格沙障是一种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从而起到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可以有效防止移动沙丘的生成。

防治沙尘暴的有效措施是恢复植被、建设防护林等。

草方格沙障对公路会起到保护作用,但由于成本比较高且主要目的是防风固沙,所以不适宜大规模推广。

所以选B。

2.【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地理示意图的解读以及影响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读图1可知本题的情境位于河西走廊,本地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沙质土壤比较贫瘠,只有满足水源才能大规模发展水果种植,即限制农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也就是主导区位因素为水分,所以选D。

3.【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对当地的影响。

用砂石覆盖土壤表层,会减少土壤中水分的蒸发,保持土壤墒情;还能减小地表比热容,提高昼夜温差。

减少水分蒸发后,空气中水汽含量降低,不会增加降水;对避免病虫害方面也没有什么作用。

所以选A。

5.C6.D3.【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引起土地类型变化的原因,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解析:由图可知,森林、草原面积不断下降,而耕地和牧场面积不断增加,这主要是人口增加导致的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导致。

4.【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河流的含沙量会增加;植被破坏后,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发生旱涝灾害的几率会增加,水资源短缺会加剧。

7.C 8.B 9.D 10.C7.【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黄河的水文特征、地理数据图表的判读、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径流量的变化受到季节降水多少、流域内人类对河水的使用量的多少、补给来源的多少等方面的影响,所以简单说“径流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并不科学,A错误;黄河含沙量在流经黄土高原的中游河段最为严重,在河流上游植被破坏较为严重的地区比较严重,简单说“自上游向下游递增”也并不科学,B错误;冬春季节黄河宁夏河段、山东河段易出现凌汛现象,所以C正确;黄河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黄河的上中游河段,因为这里地势落差较大,水量丰富,黄河下游地势低平,落差较小,水能资源不丰富,所以D错误。

8.【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地理数据图表的判读、资源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本题的解题思路和关键是数据图表中的信息,人均用水量青海、甘肃、宁夏较多,尤其是宁夏地区由于落后的农业灌溉方式导致人均用水量最大,所以B正确;黄河下游地区各省用水量比上游的四川省要多,所以A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下游地区用水效率不一定比上游地区低,故C错误;而万元GDP耗水量与人均用水量基本成正比,但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成正相关,故D错误。

9.【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河流的综合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读题干可知黄河下游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农业用水量和生活用水量较大,所以应该提高公众的节水意识,所以答案选D。

10.【命题立意】本题旨在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GIS、GPS、RS的应用)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析:题目考查对农田灌溉面积变化情况的监测,可以用遥感技术完成,故选C。

11-12.AB13-15.BDA16.B 17.A试题分析:考点:区域产业发展18、A 19、C20、A 21、B22.C23.B 24.D【知识点】本题组考查湿地的形成、发展方向解析:第一题,拉萨海拔高,高山冰雪融水在相对于周边地势较低处汇集,再加上气温低,蒸发弱,极易形成沼泽,因为受高山的阻挡,拉萨降水并不多,故选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