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四十八)

合集下载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8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8

答题开始,细心哟!祝你成功!2007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四十)试卷满分:90分考试时间:75分钟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标点正确。

一、积累与运用。

(25分)1.阅读下列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5分)思想会发酵.,心理雄关难越,但必须越,否则你就不能涅槃。

切记:豁达、豁达再豁达,我的决窍是:从生命入手,既要珍惜生命,又不要太过看重。

生命是一种宣泄,生命是一种咆哮,生命也是一个有无。

一个人如果连死亡都不怕,还怕什么?……这个世界上没有打不倒的敌人,只有打不倒的自己。

人只有征服自己,才能征服世界。

(1)请在横线上写出“酵”字的读音:(1分)(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你改正。

改为。

(3)仿照文中画线的句子,以“困难”为话题,写一段话。

(3分)困难是,困难是,困难也是。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美丽的西双版纳气候宜人,是旅游者的首选之地。

②的兴趣、恰当的方法是青年学生学好语文的关键。

③走进古城,你会发现这里的建筑古香古色、,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

A.富饶浓厚别具一格B.富裕浓郁自出心裁C.富庶浓厚独树一帜D.富饶深厚标新立异3.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2分)(1)为了防止病树造成危害,园林工人逐一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2)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差半车麦秸》的作者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姚雪垠,他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曾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B.《给女儿的信》的作者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司基,他通过给孩子讲了一个美丽的神话故事,告诉了孩子什么是爱情。

C.阅读中,如果碰到不认识的汉字,这时需要求助于工具书,一般而言,有三种方法可以从字典里找到这个字,三种方法分别是: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难检字笔画索引。

D.李白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陆游则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2007年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2007年沈阳中考语文真题含答案

1.下列四组选项中,注音没有错误....的一组是(2分):()A.小憩.(qì)痴.想(chī)凝.视(yí)头晕.目眩(yūn)B.诱.惑(yîu)迂.回(yú) 辜.负(gū) 擎.天撼地(qíng)C. 洗濯.(zhuï) 喧腾.(téng) 扒.窃(pá) 瘦骨嶙峋.(xún)D.茁.壮(zhuï) 啜.泣(chuî) 伶.仃(líng) 可望不可即.(jì)2.找出下列词语中的四个错别字并改正(4分):训戒倔强萧然起敬辍连Array蜕变纳罕仙露琼桨沾污3.判断下列各句的修辞方法。

(4分)a.山那边的山啊,铁青着脸。

()b.在山的那边,是海吗?是的!()c.理想如珍珠,一颗缀连着一颗。

()d.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哀愁;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喜乐;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娇羞;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盛怒……( )4.默写填空(10分)a.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b.子曰:“岁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子曰:“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

”d.余忆童稚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故时有物外之趣。

e.余年幼,方出神,_______________。

5.下面划分节奏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B.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C.吾日/三省/吾身。

D.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6.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3分)a.我们有一些同学,他们缺乏的是没有远大的理想。

2007-2011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07-2011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1年沈阳市中考语文试题*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悬.念(xuán) 笨拙.(zuō) 沉淀.(diàn) 阴悔.(huì)B、拂.动(fó)管束.(shù)侵.蚀(qīn)清撤.(châ)C、主宰.(zǎi)拯.救(zhěng)疏.忽(shū)纽.带(niǔ)D、酷.爱(kù)参.差(cān)融恰.(qià)启蒙.(mãng)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散文犹如中国文学园地中的一朵奇葩,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许多__的经典名作,__着一代代炎黄子孙,每一篇佳作都是历史的折射,记录着历史的__。

我们从中不仅能__文学的精髓,还能了解时代的变迁。

A、不言而喻滋润苦痛获取B、脍炙人口滋养沧桑汲取C、不可名状养育磨难吸取D、家喻户晓培养苦难吸收3、下面画线句有一个有语病,请找出并将改正后的句子写下来(2分)在人生的赛场上,信心就是力量。

是它,让我们相信自己,超越自己;是它,让我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①是它,让我们鼓起战胜困难的决心。

②第__句;改为_______________。

4、下列名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西汉末刘向统计编订。

B、《钦差大臣(节选)》中市长主官员们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个个丑态毕露。

C.、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D、毕淑敏,当代女作家,我们学过她的作品《一厘米》。

5.走近名著。

(3分)(1)根据要求填空。

(1分)他向我和蔼地说道:“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

――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而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

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辽宁省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辽宁省沈阳市2007年中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 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卷面的文字书写要求规范、工整、清楚,标点正确。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4分)敦煌.莫高窟,它的第249号窟复.制品正在沈阳世界遗产博览会上展出。

这组艺术珍宝包括一尊弥勒佛、两尊菩萨和分为11个部分的敦蝗壁壁画组成。

虽是复制品,但论近观还是远看,都与实物相差无几,令人叹为观止。

(1)请在后面的横线上写出加点字“复”的读音:(1分)(2)按照部首检字法,加点字“煌”应查部。

(1分)(3)填人选段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分)A.横空出世B.举世闻名C.得天独厚D.高山仰止(4)选段画浪线句子有一处语病,请将改正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空白处。

(1分)2.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

B.茅盾是现代著名作家,我们学过他创作的《白杨礼赞》。

C.《日出》中的人物有小职员黄省三和银行襄理王利发。

D.《曹刿论战》选自《左传》。

《左传》相传是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所写。

3.走进名著。

(4分)(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祥子的泪要落下来。

他不会和别人谈心,因为他的话都是血作的,窝在心的深处。

①本段文字选自小说《》。

(1分)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发生在祥子身上的一件事。

(2分)(2)这个人物生性狷介而总是落落寡合。

恩师被杀,他却违逆众人,反对发电报。

他与作者在回国后结成好朋友,由于苦闷困顿.最终悲惨地死去。

这个人物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抬》,他的名字是。

(1分)4.诗文默写填空。

(8分)(1)(I)山舞银蛇,,欲与天公试比高。

(2) 浩荡离愁白日斜,。

(3),夜吟应觉月光寒。

(4)塞下秋来风景异,。

(5)默而识之,学而不厌,,何有于我哉?(6)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7)《观沧海》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

沈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沈阳市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亲爱的九年级同学,这段时间以来,你的许多方面在学校里得到了发展,请你将自己的收获,记录在这张试卷上吧!你会惊奇地发现自己很棒:学习自信,视野开阔,见解独特,想象丰富……提起笔,行动起来吧,把你学习得到的快乐也传给老师……让我们一同分享学习的快乐吧!一、 积累与运用。

(30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历史将铭记这一刻:2008年8月8日晚8时, 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北京国家体育场隆重开幕。

千年历史的泱泱大国,千年文化底蕴的深厚积淀,千年民族梦想的殷切期望,千百万人的关注与祝福,千千万万个日夜的不懈努力与付出,一下子hu ì聚成为了只有百日的期待,奥林匹克色彩终于有了中国红,中华民族的伟大滕飞不再是梦想,让五环旗飘扬在北京的上空。

(1)根据拼音写汉字: 聚 (1分)(2)选文中有一个错别字,找出并请改正: 改为 (1分)(3)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成语,让句子完整连贯。

(1分)2.下面一段文字有两处语病。

请先将病句找出来,然后进行修改。

(2分)①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祥云”长72厘米,重985克。

②红银对比的色彩蕴含醒目的视觉效果,有利于各种形式的媒体传播。

③祥云的文化概念在中国具有上千年的时间跨度,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符号文化。

(1)第 句有语病,病处修改:(2)第 句有语病,病处修改:3.下面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庄子,名周,战国后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无题》表达了两个有情人不忍分别、分别后彼此思念的心情。

C.句子按照功用可分为感叹句、祈使句、疑问句和陈述句。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保尔敢于向命运挑战,自强不息,有崇高的革命理想、忘我的献身精神和乐观的生活态度。

4.走近名著。

(2分)我国名著和神话传说中的经典故事非常具有生命力,在生活中演化成了许多俗语被人们广泛运用。

根据下边的俗语按要求答题。

①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②孙猴子翻跟斗——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③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抱打不平④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请选取其中一句俗语,说出它的出处和这个人物相关的另一个情节:出处:情节:5.诗文默写(12分)(1) ,一览众山小。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19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19

答题开始,细心哟!祝你成功!2007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五十二)试卷满分:9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标点正确。

一、积累与运用。

(25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3分)在生命的旅程中,能拥有那来自四面八方的种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欣鼓舞啊。

提醒,可以是婉转的和风细雨,也可以是走火的雷霆霹雳;可以是寥寥的只言片语,也可以是不停的絮絮叨叨;可以是直对相知的友人,也可以朝向素.不相识的陌生人。

(1)请在横线上写出“素”字的读音: (1分)(2)按照部首查字法,“素”字应查 部。

(1分)(3)下面词语中“素”字与原文中加点字“素”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1分)A .三荤一素B .衣着素净C .安之若素D .国民素质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2分)(1)六七十岁的老人尚且这样认真地学习电脑, 我们这些年轻的学生呢?(2)十六大报告指出: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 的任务。

(3)为了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近市工商局清查并 了一批假冒伪劣商品。

A 、况且 艰苦 销毁B 、何况 艰苦 烧毁C 、何况 艰巨 销毁D 、况且 艰巨 烧毁3.下面两个句子都有语病,请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2分)(1)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不严惩那些贪官污吏,我们的国家民族就不会有希望。

(2)最可信赖的马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A .《三峡》的作者是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三峡是西陵峡、巫峡和瞿塘峡的总称。

B .“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用来说明一个道理,比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C.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法国著名作家罗曼·兰在他的作品《名人传》中记叙了托尔斯泰的事迹,另外两个人物是米开朗琪罗和贝多芬。

辽宁沈阳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辽宁沈阳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

辽宁沈阳200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真题只是一个普通人①圣诞节的下午,大雪纷飞,一位老妇人在雪中踽踽独行。

②一对年轻的夫妇谈笑风生,抱着满怀的圣诞礼物,他们没有注意到那位老妇人。

一位母亲领着两个孩子,在前往孩子祖母家的路上匆匆走过,他们也没注意到老妇人。

一位牧师右手拿着《圣经》神气十足地走过去,像一个全副武装的基督战士。

然而,他的思维定格在神圣的事情上,并没有留意到她。

③如果这些人注意一下,他们就会发现那个老妇人没有穿鞋,光着脚走在冰天雪地里。

她双手紧紧地攥着没有纽扣、破旧不堪的外套衣领,抵御寒风。

④到了汽车站,她停了下来,弓腰驼背,红蓝相间的围巾裹在头上。

她在等候去市中心的会交车。

一住绅士拿着一个看起来挺重要的公文包,在她边上等车,不敢靠得太近。

毕竟,她可能会有某种传染病。

一个十几岁模样的女孩也在等车,她看了好几次老妇人的脚,但什么也没有说。

⑤公交车来了,老妇人慢吞吞地、费劲地上了车,坐在司机身后靠边的座位上。

绅士和女孩都冲到了车尾。

与老妇人坐在一起的男人坐立不安,抚弄着大拇指。

⑥一个小男孩指着那个老妇人说:“快看呀,妈妈,那个老奶奶光着脚!”尴尬的母亲把他的手拽了下来说:“不要指着别人,蕾德鲁!那样不礼貌。

”接着,她的目光投向了窗外。

“她肯定有成年的子女,”一位穿着皮大衣的女士说,“她的孩子们该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耻。

”她有一种道德优越感,因为她把自己的母亲照顾得很好。

一位老师坐在汽车的中部,扶着她膝上的礼物袋,对坐在她旁边的朋友说:“难道我们交的税还不够处理这种情况吗?”“人们应该学会存钱。

如果她在年轻的时候存了钱,现在就不会受苦了,这是她自己的错。

”一个衣着得体的年轻大学生补充说。

⑦所有人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因为他们都发表了如此精辟的分析。

⑧这些同胞对人漠不关心的态度,引起了一位善良商人的反感,他从钱包里取出一张崭新的20美元钞票,走过过道,上前塞进老妇人颤巍巍、满是皱纹的手中。

“拿着,夫人.给您买双鞋。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5

辽宁省沈阳市中考模拟语文试卷5

2007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三十三)一、积累与运用(25分)1.阅读下列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3分)“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子从长长的历史甬道中走出,带着一身正气lǐn然,带着满腹诗书才华,然而个性的棱角在世故的社会中又何以保全?于是,为了皓皓之白,为了独醒于世,屈子选择了“悲壮”之路。

在滔滔的汨罗江水中,他将自己洗刷地如此透彻清澄。

但当他忘记了混.浊的天下之时,他又何曾记得还有千万的百姓与自己远大的理想?(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1分)(2)按部首查字法,加点字“混”字应查(1分)(3)给文中加点的字“澄”字注音:(1分)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2分)①这位发言人指出,美方对这次撞机事件必须承担全部责任,向中国人民做出交代,并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②尽管这只是一次,但民警与保安的迅速出击,表明本市第一个进入校园的电子保安报警系统已经成功地开通了。

③用歪曲事实的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的教材,必然日本年轻—代对本国历史的认识偏离事实。

A.庄重演练引导 B.郑重演示引导 C.庄重演示导致 D.郑重演练导致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B.“神舟”六号邀游太空,航天英雄费俊龙和聂海胜成为世人瞩目的新闻人物。

C.只要多读多写,日积月累,才能真正学好语文。

D.对广播电视节目能否使用方言这个观点,我认为是正确的。

4.按要求回答问题。

(2分)下面是一位学生参加某市“雏鹰金奖争章”夏令营活动时对150位学生的调查,请根据下面图表所反映的内容回答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现在家庭教育中存在怎样的问题?5.名著综合习题。

(2分)《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人(填国籍),他的名字是。

6.古诗文默写。

(6分)(1)《菩萨蛮》中极写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苦难的诗句是:,。

(2)《滁州西涧》中表现诗人想要在急剧变化的潮流中去寻求上点自由和安静的诗句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题开始,细心哟!祝你成功!2007年沈阳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 语文模拟试卷(四十八)考试时间:75分钟要求: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标点正确。

一、积累与运用。

(25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5分)牵挂是人之常情,孩子牵挂含辛r ú苦抚养自己成人的父母,妻子牵挂在外未归的丈夫,, ……正是这份浓浓的牵挂,才孕育了一段段感人肺腑的动人事迹,让我们尽情享受这份牵挂,因为沉浸其中的我们是幸福的,那种感受是甜蜜的,让我们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让这份牵挂永远围绕在我们身边!(1)请在横线上写出“享”字的读音: (1分)(2)根据拼音,在横线上写出相应的汉字: (1分)(3)按照音序查字法,“拥”字应查的韵母是 (1分)(4)仿照划线的句子,在空白处写两句话,使之与前后的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

(2分), 。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A .现代社会信息日新月异,人们越来越重视学习,不断充电,以适应时代需要。

B .广州市政府邀请专家为大广州的城市规划把脉,以确定未来城市建设的思路。

C .篮球赛场上个别运动员的急躁情绪,往往会导致全队一泻千里,不可收拾。

D.姚明的球技要比对方队员略胜一筹,他往往能够抓住机会突破重围再次进球。

3.下面的两句话每句都有一处语病,请用修改符号进行修改。

(2分)①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②勤劳勇敢的藏族人民,将会应用这些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社会主义建设做出贡献。

4.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我国唐代的三大著名诗人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B.《诗经》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可分为风、雅、颂、赋、比、兴几大类。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意思是:学了知识,不断地去复习它,这不也很愉快吗?D.《孟子》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章论述的是:穷困挫折能坚定人们的意志,激励人们有所作为;处境安适则能使平庸的国群骄慢荒怠,以至亡国。

5. 在沈阳市初中“语文大阅读”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我送名著给同学”的系列活动。

请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向同学推荐一部自己最喜欢或对自己影响最大的名著。

要求写出名著名称,写出其中的一个主要人物,简介一个与其相关的情节,并写出推荐此书的理由。

名著名称:《》主要人物:相关情节:推荐理由:6.古诗文默写。

(6分)①唐朝诗人刘禹锡的《陋室铭》一文中点明文章主旨的句子是:,。

②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以象征手法描写至死不渝的爱情的诗句是:,。

③,左臂悬敝筐。

(白居易《观刈麦》)④,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⑤安得广厦千万间,,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⑥李白在《行路难》中的两句诗“,”充分张扬了其豁达、放旷的个性。

这两句诗今天还经常被人们引用,用以表明自己对前途充满乐观自信。

7.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A.这是首典型的豪放词。

B. “为报倾城随太守”是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随太守前去打猎。

这里的“太守”是苏轼的好朋友。

C.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D.“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

8.“绿色”本义指一种色彩,近年来洐生出许多新的含义。

请从“绿色食品”、“绿色通道”、“绿色奥运”、“绿色心情”中任选两个词语写出“绿色”的含义。

(2分)选择一::选择二::二、阅读理解。

(65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选段,完成第9—13题。

(15分)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9.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无论..魏晋:;(2)延.至其家:。

10.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1.用一个成语来概括陶渊明笔下的美景。

(1分)12.文章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为线索,试将渔人的行踪补充完整。

(2分)进入桃花源——()——()13.陶渊明是妇孺皆知的一位廉正官员,其实陶渊明能有如此高的才学与他的家教是分不开的,《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段关于他祖先陶侃(即文中的陶公)的事情,阅读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6分)陶公少时,作鱼梁吏①,尝以坩(gān) ②鮓③饷母。

母封鮓付使,反书责侃曰:汝为吏,以官物见饷④,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注释:①鱼梁吏:掌管渔业的官吏。

②坩:一种器皿。

③鮓:经过加工的鱼类食品。

④饷赠送。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汝为吏,以官物见饷,非唯不益,乃增吾忧也。

(3)这个故事表现了陶母怎样的品质?(2分)(二)阅读下列选文,完成14-20题。

(20分)给仇人一块面包(1)二战时期,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团结一致,浴血奋战,在付出巨大的代价之后,终于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2)战争胜利的当天,上万名疲惫不堪、无精打采的德国战俘排成长长的纵队,在荷枪实弹、威风凛凛的苏联士兵的押解下走进莫斯科城。

(3)得知法西斯战俘进城的消息后,人们几乎倾城而出,纷纷拥上街头。

在宽阔的莫斯科大街两旁,围观群众人山人海,挤得风雨不透。

在围观的人群中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儿童。

(4)苏军在战胜入侵的德国法西斯的同时,自己也付出了重大的伤亡。

这些老人、妇女和儿童都是战争的受害者,他们当中许多人的亲人,在这场异常残酷的战争中被入侵的德国法西斯杀害了。

(5)失去亲人的痛苦把原来温和、善良的人们激怒了,他们怀着满腔的仇恨,将牙齿咬得咯咯响,一双双充满血丝与复仇火焰的眼睛齐刷刷地向俘虏走来的方向注视着。

(6)为了防止出现意外,大批的军队和警察出动组成一堵墙,排在愤怒的人群前面。

(7)战俘出现了,近了,更近了。

围观的人群开始骚动,有人喊出打倒法西斯的口号,有人叫骂着让杀人的凶手偿命,接着人群潮水般地向前涌。

负责维持秩序的警察企图阻止,马上被汹涌的人潮冲得七零八落,最后警察和士兵手拉手组成人墙,好不容易才将人潮挡住。

(8)此时,战俘已经来到人群前面,他们个个衣衫褴褛、步履蹒跚,每向前迈一步都十分艰难。

他们有的头上裹着绷带,有的身带重伤,有的失去手脚躺在担架上不断发出痛苦的呻吟。

(9)面对激怒的人群,德国战俘呆滞、木讷的目光中充满了恐惧与惊慌。

出于求生的本能,他们不住地后退。

许多战俘本来就身负重伤、疲惫不堪,在遭如此惊吓后瘫软在地。

担架上的重伤号,被扔在地上,无力逃脱,拼命地哭号呼救。

(10)这时,一位中年妇女在混乱中拼力挤过人墙,冲到一个受伤的战俘跟前,举拳要打。

(11)这是一个失去双腿的重伤号,他头上打着绷带,破烂的军装上沾满了血迹,脸上的稚气表明他绝对不会超过20岁。

面对扑面打来的拳头,他无力躲闪,瞪着惊恐的眼睛,发出绝望的哭泣。

(12)蓦地,中年妇女停住了,木雕泥塑般站在那里。

她怔怔地看着年轻的战俘,心头一阵剧烈刺痛。

在这个年轻伤号稚气的脸上,她看到自己刚刚战死的儿子的影子!(13)妇女犹豫了一下,叹了口气,那只高举的拳头无力地垂了下来。

妇女从怀里掏出一块用纸裹着的面包,轻轻地递到伤号的面前。

年轻的伤号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用惊恐的眼睛盯着面包,不敢去接。

直到妇女硬把面包塞到他的手中,他才如梦方醒,抓起面包连裹在外面的纸都顾不上撕,就狼吞虎咽大吃起来,看得出他一定几天没有吃饭,饿坏了。

(14)看到伤号饿成这个样子,妇女缓缓蹲下身子,用颤抖的双手轻轻抚摩着伤号头上的弹伤,失声痛哭起来!(15)悲恸的哭声撕心裂肺,骚动的人群一下子安静下来。

人们惊呆了,一个个用惊异的目光注视着眼前的一切。

空气仿佛一下子凝固住了,整条大街一片死寂。

(16)良久,人们才醒悟过来。

这时,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那些老人、妇女、孩子,纷纷拿出面包、火腿、香肠等各种食品,一齐向受伤的战俘拥去……14.本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二战时期的感人故事,赞美了“人性”中的、(用原文中的词语填空)这一精神。

(2分)15.就本文的主要情节分别做出概括,每个空填上5个字。

(3分)街头观战俘——()——()——()16.文章第六段中说:“为了防止意外”,第十六段中又说“出人意料的一幕出现了”。

“意外”和“出人意料”在文中的含义各是什么?(4分)17.文章第八段着力描写战俘们的肖像、神态和动作。

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这么写有什么作用?(3分)18.第十二段中写道:“蓦然间,中年妇女停住了,木雕似的站在那里。

”此时,她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请写出她可能出现的两点想法。

(3分)19. 有人说,把食品递给战俘们,说明这些群众心中已不再有仇恨。

你觉得这个观点对吗?说出你的理由。

(3分)20.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你从本文中得到的生活哲理或人生启示吗?请写出来。

(2分)(三)阅读下列选文,回答21——25题。

(15分)“绿色”交通工具——新型电动车⑴面临石油资源日益减少及城市环境每况愈下的现实,人们迫切希望开发新能源和研制新型交通工具。

因此,“绿色”电动车应运而生了。

⑵汽车自1885年问世后,人们就开始考虑研制以电为动力的交通工具。

于是出现了有轨电车和无轨电车。

有轨电车在行驶中噪音大,轨道建设费用高,现已淘汰。

无轨电车不用辅设轨道,但是无法甩掉车身上的两根“大辫子”——输电线。

尽管电费比汽油费便宜,但需要高额投资的架空输电线网、地下线缆及相应的设备,使无轨电车的运营成本比同型号的汽车还要高;两根输电线又限制了车辆的行驶路线。

此外,无轨电车还产生一种隐形的电磁污染,严重干扰广播、通信及架空线周围电脑的正常操作。

因此,许多大中城市已逐步缩减无轨电车规模,有的已全部“退役”。

⑶新研制的电动车采用蓄电池作能源,避免无轨电车的一些弊端。

电动车上使用的蓄电池,在技术上有严格的要求:除了安全性外,蓄电池应能释放出强大的电流驱动电动机转动,而且必须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充足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