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共营养师等级考试(三级)公式小结
公共营养师三级总结 (1)

缺铁性贫血:原因:膳食铁摄入不足:机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加:铁吸收减少,如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或服用抗酸药等均可影响铁的吸收:铁的消耗增加,如大出血、月经过多或钩虫感染等。
干预措施:通过社区诊断,找出缺铁性贫血的原因;通过合理的膳食教育,提高居民缺铁性贫血的饮食因素影响的知晓率;通过宣传,提高含铁丰富的动物性食物的摄入,并且注意维生素C的补充;合理食用铁强化食品;建立缺铁性贫血的监测系统,提高缺铁性贫血儿童的就诊率。
实验室化验指标: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血清运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游离原卟啉、血清铁蛋白等。
维生素A缺乏的判定参考:1、血清视黄醇含量,正常成年人的血清视黄醇浓度为1.05—3.15微摩尔每毫升;2、暗适应能力;3、生理盲点,正常人为1.8平方厘米,缺乏会扩大;4、眼结膜印记细胞学法。
维生素C缺乏判定标准:1、毛细血管脆性实验;2、血浆及白细胞中维生素C含量的测定,是目前评价集体维生素C营养状况最实用和可靠的指标,血浆维生素C含量测定职能反应近期的摄入情况,白细胞中维生素C的水平反映了机体的储存水平;3、维生素C负荷实验,受试者口服维生素C500毫克;4、治疗实验VC缺乏的判断过程:1.首先应对小方进行营养素缺乏体征进行判断①膳食史调查:饮食单一且不规律,不喜欢蔬菜,也很少吃水果;②相关症状调查:无故疲劳;③体格检查:牙龈出血,皮肤瘀斑;④分析:根据以上调查判断小方的营养问题应该是维生素C缺乏。
建议:选择维生素C治疗试验。
2.针对目前状况,小方的膳食应该进行调整:①饮食规律,食物多样,每天食物种类应该在20种以上。
②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每天500克,水果400克。
③重点补充富含VC的食物维生素B2缺乏判定标准:1、红细胞核黄素测定,是评价核黄素营养状况的最佳指标;2、尿核黄素测定,24小时尿核黄素排出量大于300微摩尔每升为正常;3、核黄素负荷实验,口服5毫克维生素B2;4、全血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系数(AC)测定,缺乏是AC活力增高,补充后下降血样的收集和保存程序:A.血样的采集:本血样用血量较多,应采用静脉采血。
公共营养师三级知识要点归纳

公共营养师(三级)相关知识一、营养:从字义中讲“营”是谋生,“养”是养生,营养就是谋求养生。
从定义上讲它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
营养素:人类通过摄取食物获得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
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和水。
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人体内代谢可以产生能量,称为产能营养素。
矿物质和维生素需要量少称微量营养素。
营养吸收和代谢离不开水,因此水也是一种营养素。
此外,膳食纤维和若干生物活性物质,也都有重要生理功能或一定的保健作用。
二、热能:维持人体恒定的体温及各种活动所需的能量,称为热能。
国际上法定热能计算单位J(焦耳),但实际上许多国家常用卡路里(cal)计算。
1cal(卡路里)=4.18J,1kcal=1000cal,常用kcal或kJ。
1g碳水化合物产能系数为4kcal,1g蛋白质产能系数为4kcal,1g脂肪产能系数为9kcal。
人体的热能消耗=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生热效应。
除此之外,婴幼儿、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和孕妇、乳母等人群额外还需消耗能量,因此这些人群的热能需要尚需增加这部份额外消耗的能量。
三、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DRIs)包含四项内容,即平均需要量(EAR)、推荐摄入量(RNI)、适宜摄入量(AI)和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
四、营养素(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和机体重要的物质基础。
它基本单位为氨基酸,人体蛋白质由20种氨基酸组成。
氨基酸连接起来的键为肽键,分为二肽、三肽和多肽。
大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相当接近,平均约为16%,即每克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折算系数为 6.25。
测定出生物样品的含氮量,即可推算出其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1.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够快,必须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称必需氨基酸。
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考试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1、同等质量产能量多的是( )。
A.脂肪B.蛋白质C.碳水化合物D.维生素【答案】 A2、幼儿膳食中脂肪应占总能量的( )。
A.15~25%B.20~30%C.25~35%D.30~35%【答案】 C3、氨基酸模式是指蛋白质中( )。
A.各种氨基酸的含量B.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C.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D.各种非必需氨基酸构成比【答案】 C4、从市场上购买的苹果,回家后去除50g不可食部分,还留有250g可吃的部分,则苹果的废弃率是( )。
A.20%B.16.7%C.80%D.83.3%【答案】 B5、正常情况下大脑唯一的能量来源物质是( )。
A.蛋白质B.葡萄糖C.碳水化合物D.蔗糖【答案】 B6、青少年膳食总原则为充足的能量,足量的动物性食品、果蔬、谷类及( )。
A.平衡膳食,多运动B.防止肥胖C.适当节食D.不宜控制高能量食品【答案】 A7、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下列奶中蛋白质含量最低的是( )。
A.牛奶B.酸奶C.奶粉D.乳饮料【答案】 D8、细菌菌相是共存于食品中的( )和相对数量的构成。
A.细菌的分布B.细菌的结构特征C.细菌种类D.细菌的大小【答案】 C9、职业道德是同人们( )紧密联系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准则。
A.职业活动B.日常生活C.学习活动D.饮食习惯【答案】 A10、人体的热能来源于膳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它们在体内的产热系数分别为( )。
A.4kcal/g、9kcal/g,9kcal/gB.4kcal/g,9kcal/g、4kcal/gC.9kcal/g、4kcal/g、4kcal/gD.4kcal/g、4kcal/g、4kcal/g【答案】 B11、七八分熟的涮羊肉不宜吃的原因是( )。
A.易感染旋毛虫病B.易引起食物中毒C.不易被人体消化D.以上说法都正确【答案】 D12、主食强化需要在精白米面中强化,常用强化剂有铁、钙、赖氨酸和( )。
国家公共营养师等级考试(三级)公式小结

1.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52. 100%=⨯实测体重(kg )—标准体重(kg )标准体重指数标准体重(kg )(正常:±10%)3. 22=体重(kg )体制指数身高 (m )(正常: 18.5~23.9 ; 轻度消瘦: 17~18.5 ; 超重: 24~27.9 )4.1000⨯体重(kg )身高体质指数=身高(cm )5. + =100%Vervaeck ⨯体重(kg ) 胸围(cm )指数身高(cm )6. 422=10Kaup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正常: 19 ~ 15 ) 7.733=10Rohrer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中等: 140 ~ 109 )8. =100⨯胸围(cm )比胸围身高(cm )9.=腰围(cm )腰臀比值(W H R )臀围(cm )(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0.9;成年女性 < 0.85 )10.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a.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 —M ×(㏒皮褶厚度值) (其中C 和M 是公式中系数)b.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 4.95%( 4.50)100%B F D=-⨯c. 上臂肌围(cm )=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d.222[]12.5612.56⨯=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上臂肌围上臂肌面积(cm )=14. 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a.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7 (3岁以下适用)b.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8 (3岁~青春前期适用)、c. 粗略身高(cm )= 年龄(岁)×7+ 70 (3岁~青春前期适用)一、质量计算: 1. =100%⨯食品重量(W )—废弃部分的重量(W1)可食部计算(EP )食品重量(W )2. 100%⨯1废弃部分重量(W )废弃率=食品重量(W )3.=100%⨯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重量变化率(WCF )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用于烹调后失重的食品,如烤肉 煎肉等)4.=生食物重量食物的生熟比值熟食物重量(用于烹调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饭 面条等)5. 重量保留因子(WRF ):%100%W RF =⨯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 )6.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7.=100⨯⨯∑食物量(g)蛋白质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g )()=100⨯⨯∑食物量(g)脂肪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脂肪含量(g )()=100⨯⨯∑食物量(g)碳水化合物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g )()=100⨯⨯∑食物量(g)某营养素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g )()8.%=⨯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表现保留率(AR )(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9.%=⨯⨯⨯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真实保留率(TR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 )二、能量计算:1. 膳食能量(kcal )=蛋白质摄入量×4 +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 脂肪摄入量×9 三、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百分比计算:1. =100%⨯⨯蛋白质摄入量(g )4蛋白质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2. =100%⨯⨯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 )4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3.9=100%⨯⨯脂肪摄入量(g )脂肪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四、食物测评1. A.当一批食品德包装件数(N )超过100件时,抽样量(n )按下列式计算:n =B.异常非均匀性或者不熟悉来源食品抽样量按下式计算:n = N 2. -=食物的能量(kcal )能量价格比值食物的实际支出价格(元)3. %%=⨯某种营养素的含量()单位重量(g )某营养素(NRV )<单位食品中营养素参考值>(查表得)该营养素参考值NRV (g )4.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5.=100[]⨯⨯食物量(g)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可食部分的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g )6.食物营养质量指数计算:a.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密度能量推荐摄入量b.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密度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c.=营养密度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 )能量密度( INQ = 或 > 1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 INQ < 1 为营养价值低食物 )9.蛋白质评价: a.%=100%100%⨯=⨯氮吸收量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真消化率(TD )食入氮食入氮b.=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 )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 )c.100100⨯=⨯氮储留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生物价(BV )=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d.%==100%⨯⨯氮储留量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生物价消化率食入氮e.100⨯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氨基酸分(ASS )=理想模式每克氮(或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10.食物血糖评价:a. 50g GI 含碳水化合物的试验食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GI 大于70的为高GI 食物 ; GI 在55~70的为中GI 食物 ; GI 小于55的为低GI 食物) b. G I G L =⨯食物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GL >20的为高GL 食物;GL 在11~19的为中GL 食物;GL <10的为低GL 食物) 11.分析必需脂肪酸含量: 100%⨯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 )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总脂肪含量(g/100g )★ 其 他 ★1.家庭:a.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 + 午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 + 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b. 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c. 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宗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d. =实际消耗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e. =各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生重)平均摄入量总就餐人数f.=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含量家庭总人日数g. 标准人日= 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h. ==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摄入量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标准人系数i. ==⨯标准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标准人系数混合系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j.==人(乙)能量参考摄入量人(乙)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人(乙)折合成人(甲)系数人(甲)能量参考摄入量人(甲)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社区统计:a.=100%⨯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构成比同一事物个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b. %=⨯甲指标相对比(也可用分数表示)100乙指标c. 0(100%;1000%)K K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d. K⨯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动态指标>发病率=同期暴露人口数e.=K⨯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静态指标>患病率同期观察人口数f.标准差(S ) 单侧95%可信上限 = 0.05()v X t S+⨯;单侧95%可信下限 = 0.05()v Xt S -⨯g.12 (1)+++==nini X X X X X nn=∑均值()。
营养师三级超级总结

几类难点问题讲解一、食物摄入量计算(一)主要计算公式与方法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人数×早餐餐次比+午餐餐次总人数×午餐餐次比+晚餐餐次总人数×晚餐餐次比1个人日:1个人吃了早中晚三餐餐次总数是指每天同餐进食的次数的总和。
餐次比是指一天中各餐进食量的比例。
全家总人日数=所有在家用餐个人的人日数之和标准人系数:是以体重60kg成年男子从事轻体力劳动者为标准人,以其能量供给量2400kcal作为1,将该人员能量推荐量与之比得出的各类人的折合系数。
(见书26——27页)标准人日数=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总标准人日数=各标准人日数之和。
混合系数=总标准人日数÷总人日数=(家庭成员1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家庭成员2标准人系数×人日数+...)÷全家总人日数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
豆类及其制品折算成黄豆的重量:黄豆的量=豆制品摄入量×蛋白质含量÷35.1%奶类及其制品折算成鲜奶的重量:鲜奶量=奶制品摄入量×蛋白含量÷3%说明:用餐记录:1、在家用餐;0、未在家用餐;—、未用餐。
(二)本部分例题1.P7 25.2.P9 5.6.10.3.下面是公共营养师采用对某食堂2010年10月15日一天的情况进行膳食调查后填写的食物量登记表(都为标准人)。
(1)请计算10月15日就餐人日数。
(7分)答案(1)早餐能量比=38200/(38200+72800+28600)= 0.274中餐能量比=72800/139600=0.521 晚餐能量比=1-0.295-0.529=0.205就餐人日数=55×0.274+70×0.521+45×0.205=60.76=61人(2)请计算平均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
(3分)答案(2)139600÷61=2288.52 kcal4.下面是营养师对一户居民进行了连续3日的膳食调查,结果如表1、表2。
公共营养师(国家三级)复习重点归纳笔记

公共营养师(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复习归纳笔记3月12日更新0年一、营养素与能量名词解释营养(nutrition):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
营养素(nutrients):也称营养成分,指食物中可给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组织修复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成分。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成人体内10-15%是蛋白质。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生理功能:1. 构成身体组织。
2. 调节人体各种生理功能。
3. 供能:当食物中碳水化合物与直方供给不足时,供能。
4kcal/g)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借肽键连结在一起,并形成一定空间结构的大分子,构成人体氨基酸有20种。
1.定义: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少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
2.种类:9种:(借一两本色书来看)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组氨酸。
3.氨基酸模式: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称为氨基酸模式。
计算方法:以该蛋白质中色氨酸含量定为1,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
食物中的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越接近,则该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越高。
根据该模式,食物蛋白质分为:优质蛋白质(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不但能维持成人的健康,又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蛋白质。
如:大豆蛋白、麦谷蛋白等。
非优质蛋白质(半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全,但有的数量不足,比例不适当,可以维持生命,但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的蛋白质。
如:小麦中的麦胶蛋白。
不完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既不能维持生命,也不能促进生长发育的蛋白质。
如:玉米胶蛋白,豌豆中的豆球蛋白。
4.蛋白质的相互作用:(氨基酸互补)两种或两种以上食物蛋白质混合食用,其中所含有的必需氨基酸取长补短,相互补充,达到较好的比例,从而提高蛋白质利用率的作用。
公共营养师三级知识点详解

公共营养师三级知识点详解人体的能量消耗一般成年人的能量消耗,包括基础代谢、体力活动消耗和食物热效应等三个途径。
对于儿童、孕妇、乳母等还要满足其特殊生理需要,如儿童、青少年应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孕妇则要保证胎儿正常生长需要,而乳母应考虑分泌乳汁的需要等。
人体能量代谢很复杂,不仅受体力活动、营养条件、环境因素以及生理状态、疾病等情况的影响,而且亦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与控制。
其中,体力活动是影响能量需要最明显的因素。
㈠基础代谢1、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插基础代谢率表)基础代谢(basal metabolism,BM)是指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最低能量需要,即在无任何体力活动及紧张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驰、消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情况下(即睡眠或睡眠初醒时),用以维持体温、心跳、呼吸、细胞内外液中电解质浓度差及蛋白质等大分子合成的能量消耗。
而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内代谢所消耗的能量,即为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sm rate,BMR)。
通常,BMR常以单位时间内人的体表面积所散发的热量来表示。
2、基础代谢的测定基础代谢的测定一般是在环境温度恒定(18~250C)及人处于清醒、静卧、空腹(进食后12小时)的状态下进行。
通常应先根据身高、体重求出个体的体表面积,再按体表面积与该个体年龄的基础代谢率计算出基础代谢消耗的能量。
我国赵松山于1984年提出一个适合中国人的体表面积计算公式:体表面积(m2)=0.00659身高(cm)+0.0126体重(kg)-0.1603。
由于基础代谢率的测定比较困难,WHO于1985年提出用静息代谢率(resting metabolism,RMR)代替BMR。
测定时全身处于休息状态,禁食仅需4小时。
因此RMR值一般都略高于BMR(约为10%)。
一般情况下,每kg体重每小时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为1kcal。
因而基础代谢的简单计算方法为1(kcal)×24(h)×体重(kg)。
公共营养师三级基础知识复习总结

1kcal=4.184kj。
人体所需:碳水化合物55%~65%,脂肪20%~30%,蛋白质10%~15%。
基础代谢率占总能量消耗60%~70%。
必需氨基酸成人8种,婴儿9种。
进食正常膳食健康人每日尿排出氮12g。
成人摄入蛋白质0.8g/(kg*日)我国1.16g/(kg*日)。
成年男性轻体力劳动膳食蛋白摄入量推荐75g/D,女:65g/D.膳食中存在的两种必需脂肪酸:n-6系列亚油酸、n-3系列α-亚麻酸饱和脂肪酸供能<10%。
常量元素:钾钠镁钙磷氯。
微量元素:铁铜钴碘锌硒钼铬。
成人适宜摄入量:钙800mg/日,镁350mg/日,磷700mg/日,钾2000mg/日,钠2200mg/日。
成人铁适宜摄入量:男15mg/日,女20mg/日,UL50mg/日。
膳食纤维成人每日27~40g。
碘推荐摄入量150ug/日,UL1000ug/日。
碘缺乏:克汀病。
锌RNI15.5mg,UL45mg。
牡蛎含锌量最大。
锌缺乏:胚胎畸形,侏儒症,性发育障碍,性功能低下,异食癖,匙状甲,肢端、肘膝、前臂对称性糜烂。
成人每日尿量500-4000ml膳食纤维24g每日水溶性维生素:B,C.脂溶性:A,D,E,K碳水化合物特殊动力作用约消耗本身产生能量5~6%花生四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对脑和视网膜发育有重要作用每侧心室每次收缩射出血液量70ml。
女性皮褶厚度>50mm为肥胖界限测定体脂量金标准:密度测量法孕前体重正常,不计划哺乳的女性适宜孕前增重10kg。
哺乳前六月每天泌乳量750ml。
新生儿胃容量25~50ml。
全部20颗乳牙出齐不迟于2.5岁。
老年人基础代谢比中年人降低15%~20%。
动物性蛋白质和大豆蛋白质应占膳食蛋白质总量30%~50%。
血清胆固醇每百毫升220mg可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
奶碱综合症:高血钙症,碱中毒,肾功能障碍。
人体钙排出主要通道是肠道。
亮氨酸促进钙吸收。
绿叶蔬菜富含镁。
镁吸收主要部位是空肠末端与回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公共营养师等级考试(三级)公式小结
★ 人体调查类 ★
1. 标准体重(kg )=身高(cm )—105
2. 100%=
⨯实测体重(kg )—标准体重(kg )标准体重指数标准体重(kg ) (正常:±10%) 3. 22=体重(kg )体制指数身高 (m )
(正常: 18.5~23.9 ; 轻度消瘦: 17~18.5 ; 超重: 24~27.9 ) 4. 1000⨯体重(kg )身高体质指数=
身高(cm ) 5. + =
100%Vervaeck ⨯体重(kg ) 胸围(cm )指数身高(cm ) 6. 422=10Kaup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 (正常: 19 ~ 15 )
7. 733=
10Rohrer ⨯体重(kg )指数身高(cm ) (中等: 140 ~ 109 ) 8. =100⨯胸围(cm )比胸围身高(cm )
9. =腰围(cm )腰臀比值(W H R )臀围(cm ) (参考标准:成年男性 < 0.9;成年女性 < 0.85
) 10. 上臂围和皮褶厚度测量操作计算:
a. 皮褶厚度推算人体密度D=C —M ×(㏒皮褶厚度值) (其中C 和M 是
公式中系数)
b. 根据人体密度计算人体脂肪百分含量: 4.95%( 4.50)100%BF D
=-⨯ c. 上臂肌围(cm )=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 d. 22
2
[]12.5612.56⨯=上臂围(cm )-3.14三头肌皮褶厚度(cm )上臂肌围上臂肌面积(cm )= 14. 儿童体重的粗略估计计算:
a.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7 (3
岁以下适用) b. 标准体重(kg )= 年龄(岁)×2 + 8 (3
岁~青春前期适用)、 c. 粗略身高(cm )= 年龄(岁)×7+ 70 (3
岁~青春前期适用)
★ 食品计算类 ★
一、质量计算: 1. =100%⨯食品重量(W )—废弃部分的重量(W1)可食部计算(EP )食品重量(W )
2. 100%⨯1废弃部分重量(W )废弃率=食品重量(W )
3. =100%⨯烹调后食物的重量—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烹调重量变化率(WCF )烹调前食物的重量(用于烹调后失重的食品,
如烤肉 煎肉等) 4. =生食物重量
食物的生熟比值熟食物重量(用于烹调后增重的食品,如米饭 面条等)
5. 重量保留因子(WRF ):%100%WRF =
⨯烹调后食物的质量(g )烹调前食物的质量(g ) 6. =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 7. =100⨯⨯∑食物量(g)蛋白质含量(g )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蛋白质含量(g )() =100⨯⨯∑食物量(g)脂肪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脂肪含量(g )
() =100⨯⨯∑食物量(g)碳水化合物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碳水化合物含量(g )
() =100⨯⨯∑食物量(g)某营养素含量(g )可食部分的比例(EP )每百克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g )
() 8.%=⨯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表现保留率(AR )(干重)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
9.%=⨯⨯⨯烹调食物中某种维生素含量烹调后食品重量(g )真实保留率(TR )
100%食物原料中该维生素含量烹调前食品重量(g ) 二、能量计算:
1. 膳食能量(kcal )=蛋白质摄入量×4 + 碳水化合物摄入量×4 + 脂肪摄入量×9
三、三大营养素的能量百分比计算: 1. =100%⨯⨯蛋白质摄入量(g )4蛋白质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
2. =
100%⨯⨯碳水化合物摄入量(g )4碳水化合物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 3. 9=
100%⨯⨯脂肪摄入量(g )脂肪供能比总能量摄入量(kcal )
四、食物测评
1. A.当一批食品德包装件数(N )超过100件时,抽样量(n )按下列式计算:n =
B.异常非均匀性或者不熟悉来源食品抽样量按下式计算:n = N 2. -=食物的能量(kcal )能量价格比值食物的实际支出价格(元)
3. %%=⨯某种营养素的含量()单位重量(g )某营养素(NRV )
<单位食品中营养素参考值>(查表得)该营养素参考值NRV (g ) 4. =
100%100⨯食物营养成分含量每百克干物质中营养成分含量—水分含量 5. =100[]
⨯⨯食物量(g)食物中某营养素含量可食部分的比例每百克食物中营养素含量(g ) 6.食物营养质量指数计算: a.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密度能量推荐摄入量
b. =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营养素含量营养素密度相应营养素推荐摄入量
c. =营养密度食物营养质量指数(INQ )
能量密度( INQ = 或 > 1为营养质量合格食物 INQ < 1 为营养价值低食物 )
9.蛋白质评价: a. %=100%100%⨯=⨯氮吸收量食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真消化率(TD )食入氮食入氮
b.=试验期内动物增加体重(g )蛋白质功效比值试验期内蛋白质摄入量(g )
c.100100⨯=⨯氮储留量摄入氮—(粪氮—粪代谢氮)蛋白质生物价(BV )=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内源氮)
d.%==100%⨯⨯氮储留量蛋白质净利用率(NPU )
生物价消化率食入氮 e.100⨯被测食物蛋白质每克氮(或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氨基酸分(ASS )=
理想模式每克氮(或理想蛋白质)氨基酸含量(mg ) 10.食物血糖评价:
a. 50g GI 含碳水化合物的试验食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等量碳水化合物标准参考物餐后2h 血糖应答曲线下面积
(GI 大于70的为高GI 食物 ; GI 在55~70的为中GI 食物 ; GI 小于55的为低GI 食物) b. GI GL =⨯食物摄入该食物的实际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
(GL >20的为高GL 食物;GL 在11~19的为中GL 食物;GL <10的为低GL 食物)
11.分析必需脂肪酸含量: 100%⨯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 )脂肪酸占脂肪百分比(%)=食物总脂肪含量(g/100g )
★ 其 他 ★
1.家庭:a. 个人人日数=早餐餐次总数×早餐餐次比 + 午餐餐次总数×午餐餐次比 + 晚餐餐次总数×晚餐餐次比
b. 家庭每种食物实际消耗量=食物结存量 + 购进食物总量 —废弃食物总量—剩余总量
c. 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宗食物摄入量=实际消耗量
d. =
实际消耗量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种食物摄入量家庭总人日数 e. =各种食物实际消耗量(生重)平均摄入量总就餐人数
f. =
家庭某种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含量家庭总人日数 g. 标准人日= 标准人系数×人日数 h. =
=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营养摄入量标准人的平均每日某营养素摄入量混合系数标准人系数 i. =
=⨯标准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标准人系数混合系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总人日数(实际人日数)
j. =
=人(乙)能量参考摄入量人(乙)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人(乙)折合成人(甲)系数人(甲)能量参考摄入量人(甲)某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2.社区统计:a. =100%⨯某一组成部分的数值构成比同一事物个组成部分的数值总和
b. %=
⨯甲指标相对比(也可用分数表示)100乙指标 c. 0(100%;1000%)K K ⨯=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率=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人数
d. K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某病新病例数<动态指标>发病率=同期暴露人口数
e. =
K ⨯特定时期某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静态指标>患病率同期观察人口数 f.
标准差(S ) 单侧95%可信上限 = 0.05()v X t S +⨯;
单侧95%可信下限 = 0.05()v X t S -⨯
g. 12.......1+++==n i
n i X X X X X n n
=∑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