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医养结合_养老模式的必要性_困境与对策_黄佳豪

合集下载

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医养结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医养结合是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养护支持。

然而,目前在医养结合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对策来解决和改进:1.资金问题: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的资金来源和管理存在困难。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医养结合的财政支持,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养老领域,引入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2.人才短缺:医养结合需要专业的医疗和养老人才,但目前人才供给不足。

应加强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为医养结合提供充足的专业支持。

3.规范管理:医养结合涉及医疗和养老两个领域,需要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和标准,确保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4.技术支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推广和应用医疗健康管理系统、远程医疗、智能化养老辅助设备等技术手段,提升服务水平和用户体验。

5.社会认知和接受度:医养结合是相对新兴的服务模式,社会对其认知和接受度有限。

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社会对医养结合的认知和了解,消除误解和顾虑,增加老年人和家庭对医养结合的信任和需求。

6.区域发展不平衡:医养结合的发展在不同地区存在不平衡现象。

政府可以制定差异化的政策和措施,鼓励和支持医养结合在欠发达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发展,提高服务覆盖率和质量。

7.公共设施建设:医养结合需要适宜的场所和设施,包括医疗机构、养老院、社区服务中心等。

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供便利的服务场所,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需求。

医养结合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相关机构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政策支持、提高服务质量、完善管理机制等方面的改进和创新,可以逐步解决医养结合存在的问题,为老年人提供更好的医疗和养护服务。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现存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1概述与问题提出进入21世纪,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实现了快速发展,然而在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不仅仅是人人富裕、全民奔小康,还有势不可挡的老龄化浪潮,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剧。

老龄化、病残化、失能化问题日益凸显,“未富先老”已成为我国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

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6年,我国65岁(含65)上老年人数目达到1.5亿;2019年末,我国65岁(含65)以上老年人数目达到1.76亿,占总人口的12.6%,老龄人口以每年1000万左右的速度增长。

据国家发改委最新消息,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社会人口老龄化、病残率升高,给我国传统的养老、医疗保障体系带来了巨大挑战。

尤其是部分慢性病患者有长期护理的需求,在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生活方式改变、单纯的医疗和养老资源不足以满足需求的矛盾面前,迫切的现实需要促使传统养老服务模式和医药卫生体系进行改革。

2013年,《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提出“积极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2019年4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大力促进养老产业发展;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度强调加快医养结合发展步伐,并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推动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协同发展;2021年3月两会顺利召开,包括毕胜、欧宗容、高莉在内的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表示,要积极发现医养结合中的问题矛盾,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从老年人的多层次、多元化需求出发,真正实现“医”“养”系统化的有机融合。

自医养结合模式推出以来,相关各类政策密集出台,医养结合实践也在全国各地铺展开来,“医养”内容不断深化、范围不断拓展,部分试点已经拥有了丰富经验,并形成———————————————————————作者简介:葛雪飞(1997-),男,安徽亳州人,硕士,安徽工业大学学生,研究方向为应急物流管理。

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模式

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模式
成功经验
该养老社区通过保险公司的投资,实现了养老和医疗资源的有效整合,满足了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的双 重需求。同时,还通过专业化服务,提高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成功案例三
背景介绍
该养老机构是由当地一家公立医 院与民营资本合作兴建,主要面 向自理、半自理及失能失智的老 年人提供养老服务。
服务特点
该机构充分利用公立医院的医疗 资源,同时结合民营资本的市场 化运营模式,为老年人提供全方 位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还注 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提供各种 休闲娱乐设施。
02 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模式需要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
形成产业链,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政府支持与政策引导
,引导和推动该模式的发展。
THANK YOU
感谢观看
引导社会资本
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方式 ,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本进入医养 结合型机构养老领域,实现投资
主体多元化。
发行养老彩票
政府可以发行专门的养老彩票, 筹集更多的资金用于医养结合型
机构养老的建设和发展。
建立基金
设立专门的医养结合型机构养老 基金,通过基金的运作,实现资
金的长期稳定投入。
加强专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成功经验
该养老机构通过公立医院与民营 资本的合作,实现了医疗和养老 资源的有效整合,满足了老年人 对医疗和养老的双重需求。同时 ,还通过专业化服务,提高了老 年人的生活质量。
06
展望与未来发展趋势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需求增长
人口老龄化加速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 显,养老需求不断增长。
家庭结构变化
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家庭结构逐渐小 型化,养老压力增大。

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指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和社交活动等综合养老服务的模式。

这种模式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他们的居家养老需求。

然而,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也面临一些困境,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

首先,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是缺乏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在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相关政策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法律法规的支持。

这导致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没有明确的法律地位,难以推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部门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并加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其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是资金问题。

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建设养老院和医疗设施、培训专业人员以及购买医疗器械和药品等。

目前,我国对养老服务的投入还远远不足,资金短缺成为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一大难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加大对养老服务的财政补贴力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引导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第三,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是人才短缺。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需要专业护理人员、医生和管理人员等。

然而,当前我国医疗和养老服务领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人才短缺成为阻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加强对相关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他们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增加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培训班和研讨会等活动,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最后,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是老年人的认同度不高。

目前,一些老年人对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还存在疑虑和抵触情绪。

一方面,他们担心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可能更喜欢传统的养老方式,比如与家人居住。

为了提高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认同度,可以加强对这种模式的宣传和教育,让老年人了解其优势和便利性,并加强与老年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运营中的优缺点及对策探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运营中的优缺点及对策探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运营中的优缺点及对策探析养老模式中的医养结合是指将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一种养老方式。

该模式将医疗护理纳入到养老服务中,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健康管理和护理服务,旨在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下面将对医养结合模式在运营中的优缺点及对策进行探析。

首先,医养结合模式的优点之一是功能齐全。

在传统的养老模式中,往往只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和社交活动,而医养结合模式则可以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健康管理和康复护理等。

老年人在这种模式下可以得到更专业、更个性化的护理和康复服务,提高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水平,延缓老龄化进程。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还可以提供更为安全的居住环境。

在这种模式下,居住环境通常会配备专业的护理人员和医疗设备,能够及时应对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和紧急情况。

这样能够减少老年人因为疾病或意外事件而导致的健康风险,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安全性,增加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信任感。

然而,医养结合模式也存在一些缺点和挑战。

首先是成本较高。

由于医疗服务的纳入,养老机构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提供专业化的健康管理和护理服务。

这对于一些资源相对匮乏的养老机构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负担。

其次,医养结合模式需要充分涉及医疗护理和养老服务的专业力量。

医疗护理人员和养老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配备水平要求较高,这对于一些养老机构来说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对策来优化医养结合模式的运营。

首先,可以通过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共享医疗资源。

养老机构可以与附近的医院或诊所合作,在需要时能够得到专业医疗服务,同时为医疗机构提供养老服务的需求。

其次,养老机构可以培训和引进专业护理和康复人员,提高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这可以通过与专业护理学校或机构合作,提供培训和进修机会,吸引更多专业人才加入养老服务领域。

此外,政府也可以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和鼓励,例如提供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等。

这能够减轻养老机构的经济负担,促进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

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优化

服务设施
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设施, 如餐饮、购物、理发等, 方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
加强跨部门协调合作
政策协调
0服务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信息共享
02
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实现老年人健康信息、医疗信息
和养老服务信息的共享,提高服务效率。
服务衔接
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需要进一步 优化,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和 提升服务质量。
研究展望与建议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的优化策略,包括政策支持、服务内容拓展、服务 人员培训等方面。
建议政府加大对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的支持力度,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人员的专业培训,以 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需求。
0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01
参考文献1
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措施研究进展,王某,中国
老年学杂志,2020年。
02
参考文献2
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李某,中国老年保健
医学杂志,2019年。
03
参考文献3
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模式的政策框架与实践探索,张某,中国卫生政策
研究,2018年。
缺乏监督和评估机制
许多养老机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服务质量无法得到 有效的监测和改进。
04
优化策略和建议
增加医疗资源投入
医疗设施
增加对老年人医疗设施的投入, 提高医疗资源的覆盖面,建设更 多老年医院、诊所和护理中心。
医疗团队
培养和引进具备专业医疗技能的 医生和护士,建立专业的医养结
合服务团队。
医疗费用
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降低老年 人的医疗负担,同时提供多种支 付方式,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到

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

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分析所谓“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充实和提高,就是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将老年人健康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

既包括传统的生活护理服务、精神心理服务、老年文化服务,更重要的是包括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体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和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

所谓“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即需要明析以下六个问题,即医养结合服务的对象是哪些老年人,由谁来提供服务,对服务人员的要求有什么,提供的服务内容是什么,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实现方式是什么,以及服务机构的的标准和资质有哪些要求。

服务的对象区别于普通养老机构服务所有老年人,主要面向慢性病老人、易复发病老人、大病恢复期老人、残障老人以及绝症晚期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

服务的内容以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服务、精神慰藉服务为基础,供医疗诊治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等服务项目是相比于普通的养老机构增加的服务项目,也是其最重要的服务内容。

服务的提供主体,当然需要发挥政府部门的作用,但在现阶段的国情下,单一强调某一个别主体的作用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医养结合服务需求是不现实的,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元素,整合多方服务主体的资源,使其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职责与任务。

老龄问题是整个社会需要面对的问题,需要将政府、营利组织和非营利组织等多方主体有机结合起来。

服务模式的实现方式通过政府主导统筹发展规划,传统养老机构增设医院和部分一、二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转型为老年人康复院、护理院,以及养老机构和医院近距离规划设置并达成合作协议等多种方式来实现。

服务人员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对于养老院建医院这种方式需要增加具有医疗资格的医师和专业护士,而对于医院转型为医养结合服务机构这种方式,由于入住老人增加,也需要增加相应的护理员。

服务机构资质和准入标准,医疗水平不能是简单的、微型的的医疗室水平,需要相当于至少1级医院的标准。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困境及解决对策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困境及解决对策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面临困境及解决对策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指将医疗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支持。

这种模式的出现,旨在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同时为老年人提供更为全面的关怀。

实践中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本文将围绕这些困境展开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困境分析1. 资金投入不足: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要高投入的资金,包括建设养老机构、引进专业医护人员、配备先进的医疗设备等。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机构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政府补贴和个人付费,很难满足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资金需求。

2. 专业医护人员短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来提供医疗、护理和康复服务,但目前我国的专业医护人员严重短缺,使得很多养老机构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护理服务。

3. 养老机构管理水平不高:一些养老机构管理水平不高,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和优质的服务标准,导致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施效果不佳。

4. 信息化建设滞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需要借助信息化技术来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效率,但目前我国养老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无法满足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需求。

二、解决对策1. 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资金投入,建立健全的资金支持体系,为养老机构提供更多的补贴和财政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

2. 提高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吸引力: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进行合作,建立健康医养结合养老示范基地,为独居老人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护理和生活支持。

3. 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人才培养:政府应当加大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引进力度,提高养老机构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4. 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政府应加强对养老机构的监管,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服务标准,确保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施效果。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未来养老服务模式的发展趋势,但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口与健康·“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必要性、困境与对策黄佳豪1*孟昉21.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安徽合肥2306012.蚌埠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安徽蚌埠233030【摘要】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走“医养结合”之路就成为中国养老模式的必然选择。

目前,我国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主体参与积极性不高;服务收费水平偏高,服务内容单一僵化;政府多头管理,政策扶持落实难等。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还需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供给主体的服务方式,依据服务客体需求设定服务内容以及健全政府管理机制。

【关键词】老龄化;医养结合;必要性;困境;对策中图分类号:R19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4-2982.2014.06.011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 for the elderly:Necessity,dilemmas and solutions HUANG Jia-hao1,MENG Fang21.Research Center for City Management,Anhui Jianzhu University,Anhui Hefei230601,China2.Department of Psychiatry,Bengbu Medical College,Anhui Bengbu233030,China【Abstract】Along with the degree of population ageing worse off continuously,the demand for medical service is growing.The current system of pension service and medical service are discrete and separate,and 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 is the best choice for China.However,there are some problems with the model for 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These problems include the lack of funding,negative participation and imperfect methods of service delivery;high toll levels and single,rigid service contents;and bull management and policies hard to enforce.China should improve the service delivery model,identify service content according to the demand for service object,and improve the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management.【Key words】Aging;Integrating pension service with medical service;Necessity;Dilemma;Solution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老年人对医疗护理的需求与日俱增,而我国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老年人的养老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

老年人一旦患病,就需要在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断往返,既耽误了治疗,也增加了负担。

在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的背景下,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问题,成为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议题。

2013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提出,推动医养结合发展,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

而在政策出台之前,青岛、合肥、郑州等地已经开始小范围试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实践成果。

目前,学术界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缺乏系统的总结,多从医学角度探讨具体护理技术问题[1-5],未能及时有效回应我国养老的现状和政策实践的需要。

因此,有必要分析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内涵、执行的必要性、部分地区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36*基金项目:安徽省社科规划项目(AHSK11-12D92);安徽建筑大学城市管理研究中心开放项目;安徽建筑大学博士基金项目作者简介:黄佳豪,男(1978年—),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老年福利与社会政策。

E-mail:hjh2589@ 通讯作者:孟昉。

E-mail:ahbbmf@1“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内涵“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在重新审视养老服务内容之间的关系之后,将老年人健康与医疗服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以区别传统的单纯为老年人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养老服务。

[6]“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涵盖五个方面的元素,即服务主体、服务客体、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和管理机制。

服务主体,即“医养结合”服务的提供方。

具体包括老年公寓、护理院、临终关怀院、各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等。

服务客体,即“医养结合”服务的对象。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面向健康、基本健康、不健康和生活不能自理的四类老年人,但重点面向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主要包括残障老年人、慢性病老年人、易复发病老年人、大病恢复期老年人及绝症晚期老年人等。

服务内容,即“医养结合”的服务项目。

“医养结合”服务不仅仅提供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和社会参与,更为重要的是提供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方面的医疗护理服务。

服务方式,主要包括三种,即养老机构或社区增设医疗机构、医疗机构内设养老机构、养老机构或社区与医疗机构联合。

管理机制,即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管理及相关政策制度。

具体包括“医养结合”服务的管辖部门、管理方式、扶持政策的制定与落实等。

2推行“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的必要性2.1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截至2012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达1.94亿,占总人口的14.3%,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7];80岁以上老年人从2011年的2200万人增至2012年的2300万人,年均增长100万人[8];失能老年人从2011年的3600万人增至2012年的3750万人,到2015年,其占总人口的比重将进一步提高[7];失智老年人(老年痴呆症患者)约为600万 1000万人,到2050年将达到2700万人[9];空巢老年人在2011年约为9900万人,2012年将达到1亿[7];据《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估算,我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每年新增7.6万个失独家庭[7]。

人口老龄化伴随而来的是老年人健康和照护问题的增多,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度高,对长期医疗护理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

2.2传统的家庭照料功能大幅度削弱受计划生育、人口迁移流动和老少分居等因素的影响,自1982年以来我国平均家庭户规模持续小型化,从1982年平均每个家庭户4.41人减少到2010年的3.10人。

这就意味着家庭中能够承担老年人照料服务的成员减少,家庭整体的照料负担增加。

家庭规模缩小的同时,家庭结构也进一步简化。

与2000年相比,2010年一代户和二代户组成的家庭超过了80%。

老年人与成人子女居住在一起的比例降低,这意味着很多老年人难以得到家庭的及时照料。

即使老年人与子女居住在一起,但由于子女需要应付众多来自学习和工作等方面的社会性压力和抚养下一代的教育压力,也无暇顾及老年人的生活照料、情感交流和社会参与等方面的需求,尤其对残障老年人、慢性病老年人、易发病老年人和绝症晚期老年人的医疗、护理、康复和临终关怀等特殊需求更是无能为力。

在家庭照料功能大幅度削弱的背景下,如何承接家庭溢出的养老功能,则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养老难题。

2.3养老机构难以满足入住老年人的医护需求大多数养老机构主要以提供简单的生活照料服务为主,医疗服务较少,如北京市约40%的养老机构既无内设医务室,也没有与周边医疗机构合作。

[10]瘫痪卧床或痴呆的老年人是最需要养老服务的群体,但由于养老机构的风险规避和难以提供专业的医疗护理服务,导致养老机构的覆盖人群出现结构性缺陷,即基本生活能够自理的老年人受到欢迎而拒绝失能、失智老年人。

目前我国人均养老床位拥有率不仅低于发达国家5% 7%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2% 3%的水平。

从理论上讲养老床位应该是供不应求,但养老机构的床位闲置率却在50% 60%之间。

如合肥市民办老年公寓普遍有50%的床位闲置,而老年护理院的床位使用率却在95%以上,甚至达到100%。

[11]这说明融入长期照护理念的“医养结合”型养老床位比较缺乏。

2.4大型医院难以提供细致的养老服务大型医院主要关注急性病症的救治,对那些大病恢复期、后期康复治疗、慢性病、残障和绝症晚期的老年人无法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但本应出院的老年人趋于风险最小化的行为选择,坚持留在医院,46频繁“押床”。

这加剧了大型医院医疗资源的紧缺,使得许多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得不到满足,医院应有的治疗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也未得到有效利用。

大型医院迫切需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来承担这些老年人的常规护理工作,以实现治疗、康复与护理的无缝衔接。

2.5中小型医疗机构资源闲置在大型医院病床紧张的同时,一些二级以下的中小型医疗机构的床位使用率偏低,大部分医疗资源闲置。

根据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11月,我国三级、二级、一级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床位使用率分别为104.2%、92.2%、63.9%和58.6%。

[12]据调查发现,一些民办医院的床位使用率还不足10%。

[13]如何充分利用闲置的医疗资源是中小型医疗机构和民办医院发展面临的普遍问题。

3国内部分地区“医养结合”模式探索3.1天津市: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天津康泰老年公寓总建筑面积9800平方米,拥有床位550张,目前入住率已超过85%。

康泰老年公寓与长江医院携手,设立了面积近1000平方米的门诊部,开设了“国医堂”、内科、外科、检验科、B超科、心电图室、治疗室、康复理疗室和药房,在满足老年人的日常身体检查、常规化验、购买药品和康复治疗等多方需求的同时,也能对突发急症老年人进行抢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