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物科学第六章概要
第1章 谷物的生产与构造-1

9.胚芽 10.胚根鞘 11.中胚轴 12.腹鳞 13.侧鳞 14.胚芽鞘 15.外稃 16.内稃
图1-1 稻谷颖果的纵剖面示意图
糊粉层 由排列整齐的近乎方形的厚璧细胞 组成。糊粉层细胞比较大,胞腔中充满着微 小的粒状物质,叫做糊粉粒,其中含有蛋白 质、脂肪、维生素和有机磷酸盐。
糊粉粒
胚乳 通常,胚乳是硬质和半透明的,某些稻谷品种有不 透明的区域(称为腹白)
皮层
基本构造 胚
胚乳
胚乳中储藏着营养物质(主要由淀粉构成),所以禾 本科作物一般作为主食之用,是谷物加工的主要对象。
冬小麦横切面扫描电子显微镜图
P:果皮 A:糊粉层 E:胚乳 右图: 胚乳细胞
第一节 稻 谷
1.糊粉层 2.胚乳 3.种皮 4.珠心层(又称外胚乳) 5.果皮 6.盾片 7.胚根 8.外胚叶
燕麦淀粉(复粒)
燕麦淀粉粒
非糯稻:含直链淀粉10~30%,色较深,呈半透明的角质 状态,米质硬而脆,一般作主食之用
早稻 生长期的长短 中稻
晚稻
水稻 栽种地区土壤水分的不同 旱稻
稻米加工时各组成的归属
稻谷籽粒 砻谷
砻糠(由内稃和外稃组成)
糙米
果皮 种皮 碾白 外胚乳 糊粉层 胚乳
果皮
外糠层 种皮
内糠层
外胚乳 糊粉层
大米
出糠率 (1)在加工同一精度的大米时,品质优良的品种及成熟 而饱满的稻谷,因其纵沟较浅,糠层较薄,表面积相对减小,出糠率 较低,出米率较高; (2)腹白和心白多的稻谷,结构疏松,硬度低, 加工时易出碎米,品质较差,耐储性差;(3)爆腰的稻谷,加工时 碎米多。爆腰率与稻谷的晒干程度有关,稻谷晒得过干,爆腰率高, 影响大米的品质。
硬质小麦蛋白质含量较高,结构紧密,筋力好,出粉率高,营养价值高,烤制 面包品质好,但粉色较差;软质小麦蛋白质含量较低,组织疏松,筋力较差
谷物相关知识点总结

谷物相关知识点总结一、谷物的分类谷物根据其种植和利用方式,可以分为粮食谷物、饲料谷物和经济作物。
粮食谷物主要包括小麦、大米、玉米、稻谷等,是人类最主要的食物来源。
饲料谷物主要包括玉米、大豆、燕麦等,用于饲养家畜。
经济作物则是指除了食用和饲料之外的利用价值,如玉米、小麦、大米等,可用于生物燃料、酿制酒精等生产。
按功能划分,谷物可以分为主食型和副食型。
主食型包括小麦、稻谷、玉米等,是人类的主要能量来源;副食型包括燕麦、荞麦等,富含膳食纤维和微量元素,有利于健康。
二、谷物的营养成分谷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类主要的能量来源。
谷物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较为完整,且富含赖氨酸,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
谷物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以淀粉的形式存在,是提供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
此外,谷物中还富含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维生素E、铁、锌等,对人体的生理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谷物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减少结肠癌的发生。
三、谷物的加工品种谷物的加工方式多种多样,一般可以分为碾磨加工、粗加工和深加工。
碾磨加工主要是去除谷物中的外壳、麸皮等部分,如碾米、碾小麦等。
粗加工包括磨制谷粉、磨碎玉米、研磨燕麦等。
深加工则是将谷物制成各种副食品,如小麦加工成面包、面条、糕点等。
此外还有玉米加工成淀粉、葡萄糖等,燕麦加工成饮食品,大麦加工成啤酒等。
这些加工品种丰富了人类的饮食结构,提高了谷物的利用价值。
四、谷物的栽培管理谷物的栽培管理主要包括土壤准备和施肥、播种和植株密度、病虫害防治等。
首先,应根据土壤的类型和肥力状况进行施肥,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
其次,播种时应根据作物的需求和生长习性,确定适当的播种期和植株密度,以保证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此外,还要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病虫害对谷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同时,要科学管理水肥,并注意合理轮作,避免虫害和病害的发生。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六七章知识要点

第六、七章知识要点第一节:杂交育种到诱变育种一、杂交育种(一)定义: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在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二)原理:基因重组(三)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自交……(四)实例:高产矮秆水稻的培育(五)应用:杂交水稻,中国荷斯坦牛(六)优点:通过杂交使位于不同个体上的优良性状集中于一个个体上。
(七)缺点:育种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需7-8年)二、诱变育种(一)定义: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二)原理:基因突变(三)应用:“黑农五号”大豆,青霉菌高产菌株的选育(四)优点: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加快育种进程(五)缺点:有利个体少,须大量处理供试材料,工作量大。
三、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一、基因工程(一)概念:基因工程:即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
通俗的说,就是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二)原理:基因重组(三)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四)结果: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获得人类所需要的品种。
(五)过程:供体细胞目的基因受体细胞获得新性状(六)基因操作的工具1.基因工程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1)来源:微生物(2)种类:已发现的有200多种(3)特点:一种限切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切点切割2.基因工程的针线:DNA连接酶,其作用是将互补配对的两个黏性末端连接起来,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DNA分子。
3.基因工程的运载体: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1)符合运载体的条件: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地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2)常用的运载体:质粒(存在于许多细菌和酵母菌等生物中,是细胞染色体外能够自主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共同特点:都有侵染或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六)基本步骤第一步:获取目的基因(注意:要保持基因的完整性)第二步: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注意: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切取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并用DNA连接酶连接。
谷物科学原理复习重点

2、淀粉粒的糊化作用淀粉糊化的本质:水分子进入微晶束结构,拆散淀粉分子间的缔合状态,淀粉分子或其集聚体经高度水化形成胶体体系。
第一阶段:水温未到达糊化温度,淀粉粒外形未变,偏光十字未消失(晶体结构未变),此阶段的变化可逆。
第二阶段:水温到达糊化温度,淀粉粒悬浮液变成胶体溶液,偏光十字消失(晶体结构破坏),此阶段的变化不可逆。
第三阶段:随糊化温度的升高,淀粉粒继续分离支解,成为无定形状态,溶液的粘度继续增高。
影响淀粉糊化的因素水分淀粉充分糊化,水分含量必须在30%以上。
碱NaOH盐类硫氰酸钾、碘化钾、硝酸铵、氯化钙等浓溶液,在室温下促使淀粉粒糊化 极性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盐酸胍(4M)、脲素(4M)、二甲基亚砜脂类脂类与直链淀粉能形成包合化合物(inclusion compound)或复合体(complex),它可抑制糊化及膨润直链淀粉含量其它因素表面活性剂3、淀粉的凝沉作用(老化)定义:淀粉的稀溶液,在低温下静置一定时间后,溶液变混浊,溶解度降低,而沉淀析出。
如果淀粉溶液浓度比较大,则沉淀物可以形成硬块而不再溶解,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凝沉作用,也叫淀粉的老化作用。
本质:在温度逐渐降低的情况下,溶液中的淀粉分子运动减弱,分子链趋向于平行排列,相互靠拢,彼此以氢键结合形成大于胶体的质点而沉淀。
因淀粉分子有很多羟基,分子间结合得特别牢固,以至不再溶于水中,也不能被淀粉酶水解。
凝沉作用的影响因素及防止的方法分子构造的影响:直链(易)、支链(难)分子的大小:分子质量适中溶液浓度的影响溶液的pH及无机盐类冷却速度化学添加剂:表面活性剂凝沉作用的有利一面:制作粉丝4淀粉的吸附性质对极性有机化合物的吸附对碘的吸附(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对碘吸附作用是不同的。
)直链淀粉分子与碘作用则形成兰色的复合体。
支链淀粉分子与碘作用产生紫色至红色的复合体(根据支链淀粉分子的分枝长短而定)。
5.葡萄糖值(Dextrose Equivalent,DE值)每一个淀粉分子仅有一个还原基团,所有其它葡萄糖分子都是在C1位置(如α-1,4和α-1,6键)上相连的。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谷物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谷物一、活动背景和目的:谷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物来源之一。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能够认识和了解谷物的特点和种类,是培养他们科学素养和健康意识的重要一步。
通过本次活动,旨在让幼儿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探索谷物的特点、不同的种类和其对我们身体的重要性。
二、活动准备:1. 谷物样本:小麦、大米、玉米、燕麦等不同种类的谷物样本。
2. 画板和画笔:用于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和讨论的重点。
3. 图片或卡片:展示谷物的图片或卡片,便于幼儿认知。
4. 碗、水和筛子:用于进行谷物筛选活动。
5. 准备小餐盒:用于装载谷物样本,方便幼儿品尝。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活动(5分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孩子观察到一些谷物的图片或卡片,然后询问孩子:“你们知道这些食物是什么吗?它们长得都一样吗?”引导幼儿开始思考和探索。
2. 观察谷物的特点(15分钟):让幼儿一起观察和比较不同种类谷物的外形、颜色、形状等特点。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触摸谷物的表面,感受其质地和纹理,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谷物的特点。
同时,教师可以在画板上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帮助他们进行总结和思考。
3. 谷物筛选活动(20分钟):教师向幼儿展示碗、水和筛子,然后将谷物样本放入碗中,加入适量的水。
引导幼儿用筛子将谷物从水中捞起,观察筛子中的谷物。
通过观察,引导幼儿分辨出哪些谷物沉下去了,哪些谷物浮在水面上,并与幼儿进行互动讨论。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能够认识到谷物的轻重不同和吸水的特点。
4. 谷物样本品尝(10分钟):将不同种类的谷物样本放入小餐盒中,让幼儿品尝。
鼓励幼儿把样本品尝的感受说给大家听,让幼儿感受到不同谷物的口感和味道的差异。
5. 活动总结(10分钟):让幼儿回顾整个活动过程,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幼儿思考:我们在活动中了解了哪些谷物?谷物有哪些特点和不同之处?谷物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作用?通过这些问题,可以促使幼儿将所学内容整理和总结。
6. 结束活动(5分钟):教师可以安排一些小游戏或休息时间,让幼儿放松身心。
谷物科学原理课件

的高粱籽粒:可见种 皮(SC)。
右下:籽粒的玻璃
质部分: 示出胚乳 细胞内含物及蛋白质 体(P)。
第六节 粟
➢ 粟(谷子)的主要工业用途 ➢ 加工成品小米的营养价值
谷物科学原理课件
粟籽粒横切面的扫描电子显微图
左图 右图
不透明部分:可见空气间隙和球形淀粉粒。 玻璃质部分:无空气间隙,可见多边形的淀 粉粒和蛋白质体(P)。
第四节 大麦
➢ 大麦籽粒的结构 ➢ 大麦籽粒的颜色差别(花青色素和黑色素) ➢ 大麦的主要用途(啤酒专用大麦、非酿造大麦) ➢ 国产大麦不能用于酿造行业的主要原因 ➢ 大麦的营养价值
谷物科学原理课件
大麦籽粒横切面示意图
上图:
C:胚芽鞘 F:叶状茎 SN:盾片节 CR:胚根鞘 R:根 V:维管系统 S:盾片 E:胚鳞上皮细胞 H:外壳 PT:果皮-种皮 AL:糊粉层
谷物科学原理课件
上图:稻壳外表面 下左:接近糊粉层的复合淀粉 颗粒和蛋白质(箭头指向) 下右:接近籽粒中心的复合淀粉 颗粒和单独小颗粒(箭头指向)
谷物科学原理课件
➢ 稻谷基本化学组成 ➢ 稻谷碾米(米糠的组成) ➢ 碾精程度与营养价值 ➢ “腹白”与“心白” ➢ “爆腰”
谷物科学原理课件
第二节 小麦
谷物科学原理课件
A:带壳燕麦腹面 B:裸粒燕麦腹面
1:外稃 2:内稃 3:基刺 4:茸毛
谷物科学原理课件
左:燕麦淀粉(复粒) 右:燕麦淀粉粒
谷物科学原理课件
复习题
Ø 什么是颖果? Ø 说明在观察粮粒剖面时,为什么有些籽粒或籽粒的某些
部分是不透明或粉质的,而另一些是玻璃质的? Ø 说明不同谷物硬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Ø 哪些谷物通常是带壳完整收获的? Ø “米糠”主要是由米粒的哪几个部分组成的? Ø 大米碾白精度与其营养价值的关系如何? Ø 大麦籽粒颜色主要有哪几种色素贡献的? Ø 大麦有哪几个亚种,其主要用途有哪些? Ø 玉米胚芽约占整个籽粒的百分比是多少? Ø 什么谷物有时含有较多的单宁?
水稻育种学 第6章

水稻育种学第6章导言水稻是全球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其高产、耐贮运、适应性强,被广泛种植于各个地区。
水稻育种学是通过对水稻的遗传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究,以及遗传改良的方法,来提高水稻的产量和抗逆性。
本文将介绍水稻育种学的第6章内容。
6.1 品种选育目标水稻育种的目标是培育出高产、高品质、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为实现这一目标,育种工作者通常会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产量优先:根据种植区域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特点,选择适应性强的水稻品种,并通过杂交育种、选优育优等方法提高水稻的产量。
2.品质优先:考虑米质、口感、储藏稳定性等因素,培育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水稻品种。
3.抗逆性优先:面对气候变化、病虫害等环境压力,培育出能够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抗逆性强的水稻品种。
6.2 遗传改良技术水稻育种中的主要手段是通过遗传改良来培育出优良品种。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遗传改良技术:6.2.1 杂交育种杂交育种是通过两个不同的亲本间的杂交配制,然后利用杂种优势来培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杂交育种可以提高水稻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和耐逆性等性状。
同时,杂交育种还可以提高水稻的品质,使其更适合市场需求。
6.2.2 突变育种突变育种是通过诱变剂(如辐射、化学物质)诱发水稻种子的突变,从而产生新的变异体。
通过筛选和选择,可以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突变体,并进行进一步繁殖和选优。
突变育种可以加快育种进程,提高效率,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6.2.3 基因编辑技术近年来,随着CRISPR-Cas9技术的发展,基因编辑技术在水稻育种中得到广泛应用。
基因编辑技术可以精确地修改水稻基因组中的目标基因,从而产生具有特定性状的水稻品种。
这项技术具有高效、精准和可控性的特点,可以为水稻育种带来新的突破。
6.3 反刍种质资源的利用反刍种质资源是指在野生和栽培稻中,存在着与育种目标相关的基因或性状的一组遗传资源。
利用反刍种质资源,在水稻育种中可以获得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提高水稻的抗逆性和适应性。
谷物科学原理资料

上图:稻壳外表面 下左:接近糊粉层的复合淀粉 颗粒和蛋白质(箭头指向) 下右:接近籽粒中心的复合淀粉 颗粒和单独小颗粒(箭头指向)
稻谷基本化学组成 稻谷碾米(米糠的组成) 第二节
小麦的不同品种 软质小麦与硬质小麦 小麦制粉
2.
3. 4. 5. 6. 7. 8. 9.
谷物淀粉
谷物蛋白质 谷物中的其他成分 谷物干燥 谷物安全储藏 谷物干法加工 谷物湿法加工 谷物加工副产品的利用
10. 谷物中功能性成分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第一章
谷物的生产与构造
禾谷类果实的基本构造
禾谷类作物都属于单子叶的禾本科(gramineae) 植 物,生产干的单种果实,这类果实就是“颖果” (caryopsis),通常称为“籽粒” (kernel or grain)。
右上:外部边缘:
示出厚着色内珠被 (I)的存在。
左下:不含内珠被
的高粱籽粒:可见种 皮(SC)。
右下:籽粒的玻璃
质部分: 示出胚乳 细胞内含物及蛋白质 体(P)。
高粱籽粒横切面的扫描电子显微图
第六节
粟
粟(谷子)的主要工业用途 加工成品小米的营养价值
粟籽粒横切面的扫描电子显微图
左图 右图 不透明部分:可见空气间隙和球形淀粉粒。 玻璃质部分:无空气间隙,可见多边形的淀 粉粒和蛋白质体(P)。
小麦籽粒的果皮及邻近组织的剖面图 A:横切面 B:纵切面 EP:外表皮 HP:下表皮 CC:横细胞 TC:管状细胞 SC:种皮 NE:珠心层 AL:糊粉层 E:淀粉胚乳
第三节 玉米
玉米的工业用途
玉米籽粒的结构
籽粒颜色 基本化学组成 玉米蛋白质: 缺价蛋白质, 赖氨酸(Lys) 色氨酸(Trp)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谷物在贮藏过程中的变化
一、影响谷物贮藏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一)水分
微生物(特别是真菌)是谷物劣变的主要原因。水分是控 制真菌在粮食上生长速率的最重要的因素。当水分达到 14%或稍微超过这个水平时,真菌即开始生长; 在粮食贮藏过程中重要的是最高水分,而不是平均水分; 谷物的品质和贮藏稳定性与Aw关系密切。Aw不仅与微 生物的繁殖有关,与自动氧化,褐变反应等也密切相关。
围护结构:立筒库仓、地下仓等,背景系统。 粮食籽粒:生物群落的主体,能量的来源。 有害生物:影响贮藏稳定性及品质的重要因素。 物理因子:温度、湿度、气体、水分等,与生
物群落的变化演替密切相关。
14
贮粮生态系统的特点(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区别)
1. 营养物质只减不增(一个有限资源)。粮食是粮堆 生物群落的主体,在贮藏过程中只能被动地受 消费者及分解者的消耗,同时为维持自身生理 活动须自我供应;
《谷物科学原理》第六讲
谷物安全贮藏
自从人类社会粮食生产以来,就有粮食的贮藏。
我国粮食的贮藏大约出现在一万年以前,即从旧石 器时代的晚期到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农业形成便出现 了粮食贮藏。
谷物安全贮藏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
时期含义不同,谷物“安全贮藏”的概念也在不断 发展。
2
第一节 谷物贮藏概述
利用生物技术,特别是基因工程在贮粮害虫防治方 面的应用(如不育基因的导入),耐贮藏粮食作物育种 等。
5
(二)英国
贮粮新技术的研究重点在粮食微生物和CO2贮粮方 面。 贮粮的呼吸作用与霉菌的消长关系; 水分活度与贮粮真菌毒素形成的关系; 气调和熏蒸对粮食微生物的影响。
近几年英国推出的一种Aerogenerator的产气设备具 有良好的贮粮效果,该设备能产生高CO2、低氧环 境,对贮粮害虫有高致死率,无副作用。
2. 贮粮生态系统受环境干扰大,生物量小,种群 层次有限,食物链短,食物网简单,种群控制 以非生物为主,故粮堆属于未成熟的生态系统;
15
3. 动植物的选择是人工的而不是自然的。贮粮生 态系统中有害生物受到人为控制,这是贮粮生 态系统的一个显著特点;
4. 这个生态系统通常受到人类的控制,这种控制 通常是外部的有目的的,而不是在天然生态系 统中通过内部反馈控制的。贮粮生态系统,由 于强烈的人为活动干扰,在一般情况下处于非 生态学稳定状态。
环流熏蒸技术的实施大大提高了施药效率; 近年来采用磷化氢以外的熏蒸剂(如沼气,乙炔等),取
得明显效果。
11
三、贮藏技术发展趋势
粮食贮藏目的:减少粮食损失,保持粮食品质(加工品质, 营养品质,食用品质,种用品质等),也成为未来粮食贮藏 重点;
首选低温贮藏,未来粮食贮藏技术发展的趋势。但低温制 冷所需投入较大;
一、发达国家粮食贮藏现状 特点:
以保持粮食品质为目的。在贮藏技术方面尽量避免 化学药剂的使用,减少化学药剂对粮食的污染,保 护消费者的健康。
粮食贮藏时间比较短,流通较快。立筒仓贮所占的 比重大,贮粮的机械化程度高。
3
(一) 美国
1. 粮食中气味和挥发性物质的研究
粮食中挥发物和气味与其品质、霉变、害虫污染等因 素有关。通过挥发物测定推断粮食是否有生霉、长虫、 品质变化的趋势,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
8
二、中国粮食贮藏技术研究进展
50年代初期,采用物理机械方法防治害虫; 50年代末,采用化学方法保藏稻谷、小麦; 60年代,应用塑料薄膜密封充N2缺氧保藏大米的方法; 70年代,用不同的装备和技术充N2和CO2,缺氧贮藏技术得 到进一步发展; 80年代,大城市发展低温贮粮技术,与此同时“双低”和 “三低”贮粮技术得到应用; 90年代,我国贮粮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
2. 粮食害虫防治方法的研究
化学杀虫剂的使用受到限制。因为:环境污染(溴甲烷对臭 氧层破坏)和残留。
生物杀虫剂的研究开发。
利用环境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方法:首选生物方法,其次是物 理方法,不得已化学方法。
4
3. 粮食害虫防治专家系统的研究 专家系统使用方便,能使仓贮管理人员在各种条件
下作出正确的判断。如通风,杀虫,放气、除湿、降温 等的问题都可从专家系统得到帮助。 4. 生物技术
气调贮粮具有无污染的特点和优势,但该方法对粮仓的密 封性能要求较高;
化学防治方法仍将在粮食贮藏中发挥重要作用,虽然化学 防治有着不可避免的污染或残留。
粮食的贮藏和运输将以散装为主,贮运技术将向机械化和 自动化的方向发展。
辐射贮粮虽在我国不普遍,但对未来粮食贮藏将有重要作 用。
12
第二节 粮食贮藏生态系统
10
(二)贮粮害虫防治
仍以化学防治为主,特别是磷化氢的使用。但由于害虫对 磷化氢的抗性越来越强,相比之下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是 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双低贮粮是我国贮粮技术专家对粮食贮粮技术的一大贡献。 贮粮环境中较低的氧气浓度或较高的CO2浓度对磷化氢具 有增效作用,即当O2浓度小于12%或CO2浓度大于4%时 可提高磷化氢的杀虫效果;
6Hale Waihona Puke (三)澳大利亚近年来主要致力于气调贮粮和熏蒸技术的研究。
在气调贮粮方面建立了不同谷物仓库中磷化氢浓度分布 预测模型。 成功的运用Siroflo熏蒸系统,使磷化氢浓度在粮堆内的分 布处于最佳状态,熏蒸的安全性增加,残留降低,费用也 降低。 贮粮害虫对化学药剂的抗性研究较为深入。
7
(四)加拿大
信息素对害虫的诱捕作用和生物气体防治害虫; 粮食微生物方面关于毒素的研究; 粮食对CO2的吸附作用以及CO2气调贮粮对粮食品 质的影响; 干燥方面研究干燥速度模型,干燥对粮食品质影 响以及避免干燥过热的措施。
生态系统的定义:把生物群体及其非生物的环境 作为一个有机功能系统,包括能量和物质的循环。 生物群体包括在一个特定区域的植物和动物。
生态系统是一个敞开体系,其中有能量和物质的 不断进出。生态系统的边界可以是人为的。因此, 一袋粮食、一个粮仓、一个粮库都可认为是一个 生态系统。
13
贮粮生态系统的组成
9
(一)仓贮技术
机械通风降水技术日趋完善; 粮情计算机检测技术在全国推广使用; 环流熏蒸技术日趋完善; 气调贮粮技术从单一的实用技术向机理研究的深度发展, 不同气体配比的杀虫效果及其对粮食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入 了一个新的层次; 1998后政府投入巨资修建粮食贮藏仓库,采用了较为先进 的贮粮技术手段和不同的仓型,机械化程度提高; 露天贮粮技术研究的开展:如器材的选用和性能比较,露 天囤垛熏蒸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