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构建思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随着我国对早期教育重视的不断提升,学前教育专业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生的关注。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教育教学质量。
在这里,我们就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一些思考进行探讨。
一、关于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教育和心理学基础知识。
专业基础课的设置至关重要。
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可以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儿童发展学、幼儿教育学、教育方法学等课程。
这些课程能够让学生对教育学基本原理和儿童心理学等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为将来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还可以增设一些应用类的专业基础课程,比如幼儿园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等,这些课程可以让学生对幼儿园管理和教学应用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将来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
专业核心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重点课程,其设置应该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
专业核心课的设置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够使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就对教学实践有所了解和实践。
可以设置幼儿园教育、幼儿园语言、幼儿园数学、幼儿园音乐舞蹈、幼儿园美术、幼儿园体育等实用性强的课程。
这些课程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幼儿园日常教学生活,为将来的实际工作做好准备。
三、关于实习实训课程设置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实习实训课程的设置至关重要。
学生需要通过实习实训课程去了解幼儿园的教学生活,了解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情况,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具有指导性作用。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实习实训课程应该分为幼儿园教学实习和社会实习两部分。
幼儿园教学实习包括教育实习、健康教育实习、体育教育实习等;社会实习包括幼儿园管理实习、家校交流实习等。
通过实习实训课程的设置,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内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并在社会实习中进一步增加对幼儿园管理和家校交流等的了解,有利于将来的工作展开。
四、关于学科综合课程的设置学科综合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综合性很强的一门课程,该课程的设置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摘要】学前教育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角色,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本文从学前教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课程结构的优化、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实习实践的完善以及课程与社会需求的契合度等方面进行思考。
通过完善课程设置可以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并促进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建设。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具备完善性,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这些举措可以有效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推动学前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学前教育、高职、专业课程设置、发展现状、必要性、课程结构、优化、实践教学、实习实践、社会需求、完善性、发展机会、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1. 引言1.1 学前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学前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学前教育是对孩子们最早期教育的重要阶段,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在建立自己的认知基础,形成个性特质,培养社交技能,因此良好的学前教育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学前教育对于社会整体的发展也至关重要。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而学前教育是人才培养的起点。
只有建立了健全的学前教育体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还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
通过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可以弥补不同家庭背景和环境的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自身潜能的最大化发展。
学前教育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只有重视并做好学前教育,才能为孩子们和社会的未来带来更多的机遇和希望。
1.2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现状可谓是蓬勃向上的。
随着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度不断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目前,各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开设越来越多,专业方向也更加多元化,不仅有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等传统专业,还有针对特殊教育、国际教育等领域的专业设置。
科研课题论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构建思考

高等教育论文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程构建思考伴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
想要培养高质量人才,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前提。
设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校应该慎重选择培养方式和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并且应该积极地摸索学前教育以职业技能为中心的前进道路和反复思考开展中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学前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职业情感是促进教师能力开发的催化剂,它在教师职业技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会使教师在工作中充满使命感。
同时,教师会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对社会开展肩负的重大责任,因此,他们在工作过程中会将幼儿的健康开展作为自己的职责。
为了能给幼儿成长构建良好的精神环境,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为幼儿树立典范。
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开展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通识性知识。
这些知识是教师们应该具备的,它们在学前教育中是不可代替的。
因为学前教育职业所面临的对象主要是幼儿,要想实现好的学前教育就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在了解幼儿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等知识的根底上掌握最新的知识理论动态,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对幼儿教学的根本原理有一个充分的了解。
职业技能是各个行业中必不可少的根本素质。
学前教育也不例外,拥有学前教育职业技能是学前工作者最根本的职业素质。
职业技能包括很多,大致包括以下方面:〔1〕组织安排职业技能;〔2〕与幼儿沟通与合作的职业技能;〔3〕实施教育活动的职业技能;〔4〕鼓励和评价幼儿的职业技能。
二、高校学前教育培养现状如今,众多院校都不遗余力地改变着我国高素质学前教师缺少的局面,他们都明确地指出培养职业能力的重要性,并明确指出用人单位对职业能力的急迫渴望。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开展,每一个行业都有了新的要求与标准。
学前教师也不例外,现在学前教育专业化开展水平极高,面对新的开展趋势,我国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摘要】学前教育专业在高职教育中的课程设置至关重要。
当前课程设置存在不足,需要关注幼儿发展需求、培养实践能力、整合跨学科知识、紧跟时代需求,并结合实际教学。
完善课程设置可以提高教育质量,但也需要不断优化以适应现代学前教育的需求。
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息息相关,只有不断更新课程内容,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教育从业人员。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应该致力于构建一套完善的课程体系,为培养未来的幼儿教育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高职教育、课程设置、幼儿发展、实践能力培养、跨学科知识、时代发展需求、教育质量、优化课程设置、现代学前教育需求。
1. 引言1.1 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在于其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发展,对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学前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阶段,是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教育事业的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能够为幼儿提供科学的教育和关怀。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都在快速发展,需要得到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培养优秀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是非常重要的,他们将直接影响到幼儿的未来。
通过系统的学前教育,幼儿可以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资源,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需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1.2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现状目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部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较为陈旧,未能及时跟上教育发展的步伐,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
一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过于单一,缺乏跨学科知识的整合,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一些课程缺乏与实际教学结合的机会,使得学生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也存在一些过时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未能充分考虑幼儿发展的特点和需求。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学前教育教师为目标的专业,其课程设置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专业课程设置中,需要考虑到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以及对未来教师职业的全面准备。
在进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时,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思考和考量。
关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需要考虑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全面覆盖。
学前教育专业涉及到教育学、心理学、幼儿园教育学、幼儿园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因此在课程设置时需要在专业基础课上下功夫,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这些基础课程可以包括教育学概论、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原理等,通过这些基础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学前教育领域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将来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学前教育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和管理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置中,需要设计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比如幼儿园实习、幼儿园管理实务等。
通过这些实践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就有机会接触实际的教学工作,了解教师的日常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提前感受教师职业所需的实际能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通常会成为幼儿园教师、园长、教育管理者等,在课程设置时可以设置职业规划课程,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所选择的职业领域,提前进行职业发展规划,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需要全面考虑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综合素质培养和职业发展规划,通过合理设置和安排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在校期间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将来的教师职业做好充分准备。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考

随着我国学前教师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已成为培养幼儿园一线教育工作者的主要阵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教育部2012年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明确了我国幼儿园教师的职业能力要求,为我国学前教师教育提供了政策性依据.认真解读《标准》提出的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能力要求,分析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策略,为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是高等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1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能力内涵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能力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学前儿童教育教学的相关知识与经验促使儿童学习,达成学前教育目标的一系列行为方式①,(引用)包括职业情感、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现对《标准》中提出的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能力进行梳理,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依据.1.1职业情感职业情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是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情感主要指教师对幼儿教育工作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并通过职业活动表现出来.《标准》提出幼儿教师的职业情感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1.1对幼儿教师职业的理解与认识教师能够理解幼儿保教工作的重要意义,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和敬业精神,认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②,喜欢幼教工作,心怀强烈的职业使命感,从而坚持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性,为人师表.1.1.2对幼儿的态度和行为教师认识到自己对幼儿的发展负有社会责任,将对幼儿的爱与对社会的责任联系起来,认识到教师对幼儿的热爱和关怀是幼儿身心健全发展的重要条件,尽全力通过多种途径创造条件满足幼儿健康成长的各种需要.1.1.3自身的修养与行为教师要善于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平和心态;努力做到乐观向上、热情开朗、有亲和力、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勤于学习,不断进取;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提高自身修养③,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创设有益于幼儿成长的良好精神环境.1.2职业知识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知识体现了学前教育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是学前教育教师从事保育教育工作所必需具备的智力资源.《标准》)将幼儿园教师的职业知识划分为“幼儿发展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三个部分④.1.2.1幼儿发展知识幼儿发展知识是学前教育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具体包括四个方面:幼儿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幼儿发展的年龄特征与个体差异、幼儿发展中的常见问题和有关儿童生存发展权利的法律法规.1.2.2幼儿保育教育知识幼儿保育教育知识是关于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策略等的基本知识.具体包括五个方面:幼儿园教育的目标、任务和原则;幼儿园教育的内容、途径与方法;幼儿卫生保健与安全;了解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方法;幼儿园与其他阶段的教育衔接.1.2.3通识性知识通识性知识指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与艺术素养等.对于学前教育教师来讲,通识性知识既是教师的文化素养,又是教师必备的“教学内容知识”.学前教育教师的通识性知识主要包括自然科学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艺术欣赏与表现知识、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四个方面.1.3职业技能Vol.30No.3Mar.2014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 cience Edition )第30卷第3期(上)2014年3月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思考党爱娣(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师范学院,甘肃兰州730020)摘要: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以培养幼儿园一线教育工作者为导向,强调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与提升.学校应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为依据,从课程改革、教师教学、学生活动以及学生评价等方面进行改革,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与提升.关键词:高等院校;学前教育;职业能力;改革策略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4)03-0223-03223--. All Rights Reserved.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技能是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必须具备的综合教育技能,是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体现.《标准》指出学前教育教师的职业技能包括以下七个方面:创设与利用环境的技能、幼儿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技能、支持与引导幼儿游戏活动的技能、计划与实施教育活动的技能、激励与评价幼儿的技能、沟通与合作的技能、反思与评价的技能⑤.2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现状在理清学前教育教师职业能力的内涵之后,从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角度审视当前高校学前教师教育现状,发现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师教学,还是校园文化活动以及学生评价,都存在值得思考的问题.2.1课程设置:政治理论类课程偏多,人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课程偏少以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课程设置为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品德修养”、“形势与政策”、“法律基础”等政治理论类课程占总课程的比例约为30%-40%⑥,而关于《标准》中提出的学前教育教师必备的“教学内容知识”———通识类知识,除艺术类课程外,其他人文、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类课程极少设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把我国学前教育的内容分为语言、社会、科学、健康、艺术五大领域,但从学前教师教育本科的课程设置来看,除艺术领域开设相关基础知识课程较多外,其他四大领域的基础知识准备非常薄弱.目前多数学前教育专业按照艺术类进行招生,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相对较为薄弱,缺乏必备的人文及自然科学基础,如果学生在大学期间没有机会得到补充和提升,将会带来今后从业中的种种实践尴尬,如面对幼儿园科学领域中《光和影子》这一教育活动,可能会因自身基础知识不扎实而大大影响活动的展开和深入.人文、自然科学知识的缺乏致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只能照搬别人的设计,接不了或无法接幼儿“抛过来的球”,师幼之间也就无法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2.2教师教学:教学目标偏移,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2.2.1专业理论课程的教学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轻学生职业情感的培养专业理论课的教师往往关注学生对相关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的重点是学生对专业理论的掌握程度,很少将职业情感的培养列入课堂教学目标.然而,缺失情感教育的理论学习对于学生的专业成长是徒劳和低效的,只有建立在良好教师职业情感培养基础上的理论学习才是主动的学习,才有可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效果.2.2.2艺术类课程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轻专业实践技能的培养纵观音乐、美术类课程的教学,绝大部分的主要目标是训练学生的艺术技能,如乐理视唱、琴法、舞蹈基础等.这与我国《纲要》中的艺术领域目标极不相符.《纲要》要求教师在艺术活动中的任务是引导幼儿体验和感受艺术美,并用艺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艺术类课程教学目标的偏移,导致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中经常会出现一些不和谐的画面.例如,经过几年的刻苦练习,有的同学在钢琴演奏上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能够按照乐谱熟练弹奏一些世界名曲,而面对一首新拿到手的简单的儿童歌曲的即兴伴奏却畏手畏脚,弹得磕磕巴巴,大量的机械、被动的技能练习导致学生过分依赖伴奏乐谱,只会视谱弹琴,幼儿园音乐教学所需的基本教育技能并没有很好地掌握.因此,艺术类课程的任课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幼儿园需要的是能够引导幼儿感受、表现艺术的老师,而非专业的音乐演奏家,应根据这一现实需求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2.2.3实践类课程重安排、布置,轻指导目前,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教育见习、实习所占课时比以往有了大大的提高.多数学校均能在大学一、二、三年级安排不同时间长短的教育见习,在大四阶段安排集中教育实习,而且教育实习的时间也由以前的六周延长为三个月作用,从时间上保证了教育实践类课程的学习.但通过亲自参与教育见习及教育实习工作,发现教育实践类课程还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例如,关于教育见习,只是安排学生去幼儿园进行见习,也布置了见习作业,但至于如何见习、怎样观察、怎样记录等具体见习指导均被忽略,对于大部分专业知识和学术能力有限的低年级本科生来说,具体的见习方法的指导极为需要.2.3学生活动:层次较低、形式单一,缺乏专业特色校园文化活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和进步,好的校园文化活动还可以对学生的专业成长起到潜在的引导作用.反观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各类校园活动,层次较低、形式单一、缺乏专业特色是其主要特点.以某校某一学期的校园文化活动为例,除了诗歌朗诵比赛、羽毛球比赛、健美操比赛、篮球比赛、百人合唱比赛等大量各类文体竞赛外,就是“爱国、励志”主题团日、读书征文等思想政治类活动,和学前教育相关的活动鲜有见到.盘点各类学生社团、兴趣小组,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有,但仔细考量,其中对学生专业成长和全面发展有益的组织少之又少,能够结合专业特点成立的学生组织几乎没有,校园文化活动缺乏科学、合理的总体规划和设计、指导.2.4学生评价: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技能目前,除了艺术类课程通过技能展示进行考核外,其他文化类课程,包括专业课程,无论其是否具有实践性,仍主要以笔试的方式进行考查或考试,这种做法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例如,《幼儿科学教育》课程通常被列为考试课程,学生只要在考试时做好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活动设计等题目的书面回答,成绩合格就拿到了相应的学分,学生就完成了该课程的学习,而课程本身所要求的学生学习结束后能够完成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以及组织实施,这一实践能力是否获得则无人关心,更没有人去追究.文化类课程“一刀切”的笔试考核方式严重制约着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既影响了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又削弱了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进行实践锻炼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224--. All Rights Reserved.3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合格的幼儿园应用型专业人才.良好的职业情感、扎实的职业知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等职业能力的培养是学前教师教育的核心目标,高等院校应据此调整课程设置、改革课堂教学、丰富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创新学生评价体系,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3.1合理补充人文、自然科学类课程,重视学生文化基础知识的准备随着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结构划分已基本趋于统一,目前多数院校的课程分为通识类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教师教育课程四个模块.结合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学前专业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并影响其从业效果的现实,需要在通识类课程模块之内进行合理调整.适当减少思想政治类课程,补充社会、历史等人文类课程和数学、科学与科技、生物、物理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拓展学前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夯实学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的科学探究方法,从而为培养学生扎实的职业知识做好基础准备工作.3.2准确定位课程教学目标,改革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3.2.1改革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情感专业理论课的任课教师应深入挖掘教育理论中蕴涵的情感素材,将职业情感教育作为一个重要目标纳入课程目标之中,让学生在认可、接纳一些基本教育理念和知识的同时,感受幼儿教师职业的崇高与伟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和信念.3.2.2明确艺术类课程教学目标,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掌握走出艺术类课程过分注重艺术专业技巧练习的误区,明确学前教育专业艺术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从事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一线教师,而非专业艺术人才.避免学生在艺术类课程学习中走向高、偏、难,强调幼儿园实用艺术技能技巧的学习和训练.紧密结合幼儿园艺术教学实践需要,在教学中适当增加幼儿歌曲创编、幼儿歌曲伴奏、幼儿舞蹈编排等幼儿园实用艺术教育技能的教学.3.2.3重视实践课程的具体指导,提升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对于实践类课程,目前最要紧的是抓好落实,重点关注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指导.以教育见习为例,,在教育见习之前及时对学生进行见习方法(如何观察幼儿、如何做好观察记录、如何进行现象分析)的训练,在教育见习中根据具体情况及时提供指导,在教育见习结束后做好总结工作.这里所说的总结并非一份几千字的总结报告,而是师生面对面的见习体会交流活动,在交流中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解除困惑,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解决实践问题.坚持将每一次教育见习活动做实做透,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会自然而然地得到锻炼和快速.3.3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学生活动,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提供潜在的支持针对目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活动层次较低、形式单一、缺乏专业特色的现状,学前专业院系的团总支、学生会应加强学生活动的策划、设计工作,结合学前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积极探索富有专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品牌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专业成长中的潜在促进作用.引导、支持学生成立多种专业兴趣小组、社团组织,聘请优秀专业教师指导学生活动.减少传统文体类竞赛活动,组织开展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竞赛活动,竞赛优胜者为技能标兵,发放证书,给予奖励,从而激励全体学生积极投身于专业技能的学习训练之中.3.4以学生职业能力考核为核心,构建学生学业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完整的学生学业考核评价体系,是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快速提高的主要手段.根据幼儿教师应具有的职业能力结构确定教学考核的内容和项目.对于通识类及教育理论类课程,可仍坚持采用传统的笔试考核为主的方式,而对于幼儿园各领域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幼儿园环境创设以及艺术实践类课程,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学前音乐教育》为例,考核时在保留原有的对理论知识考核的基础上,增加对学生教学实践技能的考评.实行音乐教学技能过关考试,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通过模拟教学或幼儿园试教活动,经过由任课教师和几名学生代表组成的考评小组的考核,认定该学生达到组织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基本教学技能要求后方可通过本学科的考试,未达到要求的学生可给予多次机会,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教学法课程的积极性和兴趣的同时,保证学前教育专业输送的毕业生具备应有的职业能力,能较好地胜任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注释:①吴丽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J].学前教育研究,2001(4):61.②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③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④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⑤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⑥薄利南.中美学前教师教育课程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22.参考文献:〔1〕教育部.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2012.〔2〕冯晓霞.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J].学前教育研究,2012(10):3-12.〔3〕王淑宁.近20年以来我国幼儿教师职业能力的研究及其展望[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2(1):110-113.225--. All Rights Reserved.。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学前教育是指在孩子进入正规学校前接受的教育,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学前教育相关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而专业课程设置则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未来的就业出路。
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随着学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需不断更新与完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发展。
为此,我们需要对当前的课程设置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为未来的教育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将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进行探讨,分析现状,探讨重要性,提出建议,并探讨课程设置与就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实施难点与解决途径。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1.2 问题意义在当前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学前教育的地位和重要性日益凸显。
我国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这其中涉及的问题意义不可忽视。
现有课程设置可能存在过时、僵化的情况,无法适应学前教育领域不断变化的需求;部分课程内容与实际教学工作脱节,难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实践经验和能力培养;课程设置的瑕疵可能会对学生的职业发展和实践能力造成影响,影响其未来就业和专业发展的可能性。
深入探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意义,对于推动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的探讨,有助于引发对课程设置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为提升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质量和适应性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指导。
2. 正文2.1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相对滞后,更新速度较慢。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学前教育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也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但是有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却仍停留在过去,没有及时跟进。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几点思考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升级和改变。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孩子们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一、基础知识的建设: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内容广泛,知识密集的学科,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课程。
因此,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基础知识的建设,包括儿童生理、心理、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幼儿教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二、实践教学的加强:学前教育专业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锻炼自己的教育能力和实操技能。
因此,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的加强,包括教学实习,实践案例分析,教育实验,幼儿教学实际操作等方面。
三、时代背景的融入: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和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融入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包括儿童安全、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公平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四、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提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注重提高学生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学生需要具备实用的教育技能,能够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同时,学生还需要具备创新的教育思维,能够不断地创造出适合幼儿发展的教育技法和方法。
五、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涉及多个学科和领域,需要学生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综合性的能力。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结合,建立多学科交互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具备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需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建设,实践教学的加强,时代背景的融入,实用性和创新性的提高,跨学科和综合性的结合等方面,为培养更适应时代需求和社会发展的学前教育人才提供坚实的教育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技能是各个行业 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学前教育也 不 例外 , 拥有学前教育职业技能是学前 工作者最基本 的职业素质。 职
业技能包括很 多 , 大致包括 以下方面 : ( 1 ) 组 织安排职业技 能 ; ( 2 )
实践活动 中。另外 , 我们还应推进教师教育 与终生学 习的变革 , 只
1 . 职业能力 的培养作为课程建设 的 目标 目前 , 学前教育专业培养人才 出现的众多问题 , 所 以课程构建
现好的学前教育就必须掌握相应的专业 知识 ,在 了解幼儿 的心理 也以此为 出发点。 所 以应该尽快改变以往脱离实践的教育方法 。 加
学和教育学等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最新的知识理论动态 ,只有这样 强教学 内容的实用性 和针对性 。 增加教学实践 的内容 , 注重 每一个
有这样才能在学前教育专业中找到正确 的道路 。
2 丰 富学前教育专业 技能 的内容 改善学前教育 的职业技 能不单单包括学校 现有的教学课程 , 还应该从整个教育体系课程人手 , 使教学富有 内涵 。研究表 明 , 幼 教的工作 充满专业性能 , 与其他专业的专业性 能有所不 同。 教师工
重要的职业能力受到严重影 响。 3 . 缺乏专业性活动 环境对 一个人 的成长至关 重要 , 因此 , 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的
、
学前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1 . 职 业 情 感
职业情感是促进教师能力开发 的催化剂 ,它在教师职业技 能
中占有非常重要 的地位 , 它会使教师在工作中充满使命感 。同时, 教师会 自觉 地认识到 自己对社会发展肩负 的重大责任 , 因此 , 他们
教师应该会弹琴 、 唱歌 、 绘画 、 讲故事 、 跳舞 、 护理幼儿等 一 个行业都有 了新的要求与标准 。 学前教师也不例外 , 现在学前教育 个方面 : 其次是会 引导学生 、 讲述讲解 、 衔接过 渡 、 总结评 专业化发展水平极高 , 面对新的发展趋势 , 我国 目前 高校学 前教育 系列的教育活动;
育专业人才 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学前教育的主要任务 。想要培养高 1 . 对人才培养 目标 的不准确性
有一些高校对学前专业学生的培养 目标是不现实的 , 例如 “ 专
质 量人才 , 课 程体 系的构建是前提。 设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 的学校 家型幼儿园教师” “ 研究型幼儿教师” , 个别学校忽视 了幼儿教师 的
应该慎重选择培养方式和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提升 ,并且应该积 使命 , 其实幼儿教师的工作就是教 育好幼儿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极地摸索学前教育以职业 技能为中心的前进道路 和反复思考发展
中 自身存在 的问题。
一
2 . 课程体系的不足
在课程安排上来分析 的话 ,国家并没有制订针对本科 院校 的 课程标 准 , 许 多严重 的弊端不断出现 , 其 中学术理论 和实践能力等
提起和 关注 。与之相对应的教 学课程的构建也在 引发人们深深的思考 。职业技能的培养是高校学前教育 的首要任务, 而培养幼儿园的 教师是高校 学前教育的主要工作 目标。 关键词 : 职业能力 ; 学前教育 ; 课程 ; 培养 伴 随着我 国教育制度 的不断改革 ,培养 出社会需求 的学前教
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一
价等素质 ; 最 后幼儿教师应该有组织 管理 、 教学分析 、 技能评价 的
2 8~
新 课 程 NEW CURR I C UL UM
高教 前 沿
基本职能 。 这 三方面 的基本职业技能是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 , 它们 幼儿 的学 习和生活 , 加深对所学 知识 的理解 , 在实践活动中发现 自
才能充分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 ,对幼儿 教学 的基本原理有一个充 环节 的教学方式。我们应该摒弃 以前在课堂 中对老师 “ 言听计 从”
分 的 了解 。 3 . 职业 技 能
的教学模式 , 多让学生之间进行 学术性 的交流和探讨 。 在学 校应该 尽可能多地开展与学前教育有关 的文化活动 ,让学生 真正地投 入
高教前沿
新课 程 N E W C U R R I C U L U M
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校 学前教 育 专业教 学课程构建 思考
伊 翠娟 ・
( 内蒙古 自治区呼伦 贝尔市海拉 尔区呼伦 贝尔学院)
摘 要: 如今 我国不论 在经济方面还是科技方面发展都相 当快 , 为 了满足社会 对职业能力的需求 , 高校 学前教育专业被人们渐 渐
与幼儿沟通与合作的职业技能 ; ( 3 ) 实施教育活动的职 业技 能 ; ( 4 )
鼓励 和评价幼儿的职业技 能。 二、 高校学前教育培养现状
如今 , 众 多院校都不遗余力地改变着 我国高素质学前教 师缺
这些孩子们刚开始的教育尤为重要 , 所 以教师应 少的局面 , 他们都 明确地指 出培养职业能力 的重要性 , 并明确指出 作开始于幼儿 园, 现在幼儿教师应该具备 的技能很多 , 大概可分 三 用人单位对职业能力的急切渴望 。 随着我 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 每一 该具备综合素质 。
专业性 活动会对学生在专业方 面起 引导作用 。 在工作过程中会将幼儿 的健康发展作 为 自己的职责。为了能给幼 进步是很有必要 的, 儿成长构建 良好 的精神环境 ,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善于控制 自己的 回头看看我们 目前 的学前教育专业 活动 ,不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
情绪 , 保持 积极乐观 的心态 , 不断学 习 、 不断进取 , 为幼儿树 立榜 式上都缺少专业特色 。如今很多高校开展 的校园文化活动有诗歌 样。 2 . 专业知识
朗诵 、 健美操等 , 这些活动与学前教育专业很少有关联 。校园活动
的缺乏 , 使得很多学生丢失了很 多实践操作的机会 。
三、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的构 建
幼儿园教师专业知识包括幼儿发展知识 ; 幼儿保 育教育知识 ; 通识性知识。 这些 知识是教师们应该具备的 , 它们在学前教育 中是
不可代替的。 因为学前教育职业所面临的对象主要是幼儿 , 要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