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就餐吃出异物怎么办

合集下载

餐饮吃出异物赔偿标准

餐饮吃出异物赔偿标准

餐饮吃出异物赔偿标准自从有了饮食文化以来,吃饭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被极其重视,特别是在餐饮消费中,很多不法商家会在食材中加入有害成分,以此达到获取暴利的目的,这样的行为在法律上是严格禁止的。

就此,为了依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出台了《餐饮吃出异物赔偿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进行餐饮类和营养类消费时,如果出现吃出异物,消费者有权要求赔偿。

一、餐饮吃出异物赔偿标准范围《餐饮吃出异物赔偿标准》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内的食品餐饮类和营养类消费活动,也就是消费者在中国大陆地区内发生的吃出异物情况,均可按照该标准的规定认定赔偿。

二、吃出异物的赔偿标准《餐饮吃出异物赔偿标准》规定,如果消费者在中国大陆地区内发生了吃出异物的情况,可以根据异物的危害程度,要求商家按照以下标准赔偿:1、小型异物:如果消费者吃出的异物形状小,不造成身体伤害和污染的,可以要求商家到收费的金额的1倍;2、中型异物:如果消费者吃出的异物形状较大,但不造成身体伤害和污染的,可以要求商家到收费的金额的2倍;3、大型异物:如果消费者吃出的异物形状巨大,可能造成身体伤害和污染的,可以要求商家到收费的金额的4倍;4、危险异物:如果消费者吃出的异物是危险物品(如刀片),可以要求商家到收费的金额的8倍。

三、异物检验机构的作用《餐饮吃出异物赔偿标准》规定,消费者发现吃出异物后,在交易双方协商不成的情况下,可以向受权的检测机构提出申请,由检测机构对异物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将作为异物赔偿标准的依据。

四、不可视异物的赔偿标准《餐饮吃出异物赔偿标准》也规定,如果发生了不可视异物的情况,诸如虫蛆、细菌等,根据异物带来的健康危害程度,可以要求商家按照收费金额的4倍给予经济赔偿。

以上就是《餐饮吃出异物赔偿标准》的内容,旨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防止不法商家在食物中添加有害成分,保证消费者的安全健康。

同时,也要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进行食品餐饮消费时,要勤于掌握消费法规保护自己,切勿大意让自己受到损失。

菜品出现异物处理方案

菜品出现异物处理方案

菜品出现异物处理方案菜品出现异物处理方案异物在菜品中的影响在餐饮行业中,菜品出现异物是一种不可避免的情况。

异物可能是来自于食材本身,也可能是在食材加工过程中掉落的物体。

无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异物存在,对于餐厅的形象和顾客的健康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如果顾客在就餐过程中发现菜品中存在异物,可能会导致顾客的不满和不安。

一旦消息传播出去,餐厅的声誉可能会受到损害,顾客流失的风险也会增加。

因此,对于菜品出现异物的处理方案非常重要。

异物出现的处理原则在处理菜品出现异物的情况时,餐厅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立即向顾客道歉:当顾客发现菜品中存在异物时,餐厅应立即向顾客道歉,并表示对此事故的重视和诚挚的歉意。

2. 立刻处理问题:餐厅应立即采取行动,确认菜品中的异物,并采取措施防止继续出现这种情况。

如有需要,对生产和供应链流程进行调整。

3. 做好记录:餐厅应当记录顾客的投诉,并对其处理方案进行详细记录。

这将有助于餐厅进行问题溯源和改进。

4. 补偿顾客:餐厅应根据顾客的投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以弥补顾客的损失和不满。

异物出现的处理流程以下是一种针对菜品出现异物的处理流程示例:1. 顾客投诉:顾客向服务员投诉菜品中出现了异物。

2. 道歉和记录:服务员立即向顾客道歉,并记录顾客的投诉内容和个人信息。

3. 处理异物:餐厅工作人员将菜品收回,并将异物取出。

同时,记录异物的种类、数量和发现位置。

4. 溯源调查:餐厅经理或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异物进行溯源调查,确定异物的来源。

5. 处理供应链问题:如果异物是由供应链中某个环节的问题导致的,餐厅应立即与供应商联系,协商解决方法,并要求供应商对此进行改进。

6. 安抚顾客:餐厅经理或服务员与顾客进行沟通,解释情况并向顾客道歉,表示对此事故的重视,并根据情况提供适当的补偿。

7. 记录和改进:餐厅应对此事故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分析总结,以便日后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预防菜品出现异物的措施除了处理菜品出现异物的情况外,预防异物的出现也是非常重要的。

顾客在餐厅吃出异物,全套流程解决法

顾客在餐厅吃出异物,全套流程解决法

顾客在餐厅吃出异物,全套流程解决法处理顾客投诉,先要了解此类事件顾客最大的权利,然后权衡之后做出最有利的决策:在法律上,顾客在餐厅吃出异物有以下权利:■1.退换顾客在餐厅吃饭吃到苍蝇、蚊虫、头发等异物,属于食品不符合质量要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四条规是:餐厅应当按照顾客的要求为其退货或者换货。

注意——退换,这是顾客最基本的权利。

如这个环节没有处理好、顾客不满意,他们还有下面的权利——■2.投诉顾客吃出异物可向食品药品监督局、工商局、卫生局、消费者协会等进行投诉。

当然,顾客应提供的证据:有异物的实物样品或者实物照片、就餐证明发票等。

■3.十倍赔偿这段要注意,这是去年的新规定,很多餐饮朋友还不了解——根据《食品安全法》规定,顾客在购得腐败变质、油脂酸败、霉变生虫、污秽不洁、混有异物、掺假掺杂或者感官性状异常的菜品、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销售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的赔偿金。

注意,这里的十倍赔偿,是指此道菜价格的十倍。

比如吃出异物的这道菜价格是38元,顾客最高可以索赔380元,属于法律保护的正常赔偿。

如果事件发生到这里,顾客依然不依不饶;更差的情况如果发生,比如顾客产生身体不适等情况,餐厅还有其他责任——■4.惩罚性双倍赔偿顾客就餐后,如明显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就医。

就医后可向餐厅主张补偿性赔偿以及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金。

其中补偿性赔偿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误工费;造成残疾的,应包括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和残疾赔偿金;若造成死亡的,还应包括丧葬费和死亡赔偿金。

■5.精神赔偿去年,乌鲁木齐一家餐厅曾遭遇“顾客在菜里吃出虫子,要求3万元精神赔偿”的事件。

这样的事情,看似是笑话,实际上在消费者权益法上是支持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顾客在消费场合遭受精神损害,顾客可以提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具体能得到多少赔偿,要看法院的裁判。

吃饭中吃到异物的处理措施

吃饭中吃到异物的处理措施

吃饭中吃到异物的处理措施概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吃饭时吃到异物的情况。

这些异物可能是由于食材本身的问题,也可能是由于饮食环境的不洁净引起的。

无论是什么原因,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冷静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可能的健康风险。

第一步:冷静处理当你发现自己吃到异物时,第一步是冷静下来。

不要慌张,慌张只会让情况变得更糟。

停止吃饭,停止进食进一步的食物。

如果有其他人在场,告知他们你的情况,并请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

第二步:检查异物接下来,检查你吃到的异物。

异物可能是硬的、软的或是其他形状的。

如果你能够找到异物并将其取出,你可能能够避免进一步的不适和健康风险。

使用干净的工具,如筷子或勺子,小心地将异物从口中取出。

第三步:评估症状吃到异物后,你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症状。

这些症状可能包括呕吐、腹痛、胃部不适等。

注意观察自己的症状,并记录下来。

这些信息可能在接下来的处理过程中有所帮助。

第四步:寻求帮助如果你吃到的异物是一种有潜在危险的物质,如玻璃、金属等,或者你出现了严重的症状,如呕吐、呼吸困难等,你应该立即寻求医疗帮助。

拨打急救电话或就近就诊,告知医生你的情况,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行动。

第五步:注意饮食在处理掉异物后,你需要注意饮食。

避免食用其他有潜在危险的食物,如坚果、鱼刺等。

选择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食等,以减少胃肠道的负担。

同时,饮食中应包括足够的蔬菜水果,以保证营养的均衡。

第六步:预防再次发生吃到异物的经历可能让你产生恐惧和焦虑。

为了预防再次发生类似的情况,你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仔细检查食物:在食用之前,仔细检查食物,尤其是食材内部。

如果发现有异物,不要食用,并向相关部门或店家反映。

•注意饮食环境:选择干净、卫生的饭店或食堂就餐。

避免在不洁净的环境下用餐,如路边摊等。

•小心咀嚼:咀嚼食物时要小心谨慎,避免将异物吞下。

总结吃饭中吃到异物是一种常见但令人不快的情况。

当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需要冷静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吃到异物应急预案

吃到异物应急预案

一、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餐饮消费过程中,偶尔会遇到食物中存在异物的情况。

这些异物可能包括骨头、鱼刺、果核、金属等,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造成口腔、食道甚至胃部的伤害。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与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预案目的1. 确保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发现异物时,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2. 避免异物引发的健康风险,减少消费者痛苦。

3. 提高餐饮服务企业的服务质量,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应急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餐饮服务企业、食堂、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

四、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异物(1)消费者在食用过程中发现异物,应立即停止食用,并向服务员或管理人员报告。

(2)服务员或管理人员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厨房负责人。

2. 初步处理(1)厨房负责人应立即组织人员对异物进行初步检查,确认异物类型。

(2)若异物较小,且消费者可自行取出,服务员应指导消费者正确处理。

(3)若异物较大或尖锐,服务员应立即将消费者引导至休息区,并通知医生。

3. 医疗救治(1)消费者在休息区等待医疗救治,服务员应提供温水、纸巾等用品。

(2)医生到达现场后,应对消费者进行初步检查,必要时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4. 后续处理(1)餐饮服务企业应对事发地点进行彻底清洁,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2)调查异物来源,加强食品采购、加工、储存等环节的管理。

(3)对服务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应对异物事件的处置能力。

五、应急预案注意事项1. 服务员在处理异物事件时,应保持冷静、礼貌,避免引起消费者恐慌。

2. 医疗救治过程中,应确保消费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 餐饮服务企业应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4. 企业应定期开展食品安全自查,确保食品安全。

六、总结本预案旨在为餐饮服务企业、食堂、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场所提供一份应对吃到异物事件的参考。

通过严格执行本预案,有助于降低食品安全风险,保障消费者健康,提升企业形象。

菜品异物及处理方案

菜品异物及处理方案

菜品异物及处理方案在我们吃饭的过程中,偶尔会遇到菜品中有异物的情况,例如摄入了发现在菜肴中的毛发、虫子、碎玻璃等,这无疑会给人的食欲和体验造成极大的影响。

因此,对于菜品中出现异物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案。

首先,当我们发现菜品中有异物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并不要惊慌失措。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正确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和个人权益。

如果菜品中的异物是明显的、显眼的,可以将菜品截留并通知服务员。

在与服务员沟通时,我们应该保持平和的态度,明确表达我们的诉求,要求得到一份新的菜品或者退菜退款。

这样既能够保证自己的权益,也能够促使餐厅提高食品卫生的管理水平。

接下来,针对不同的异物,我们可以有相应的处理方案。

对于发现的头发或者虫子等异物,我们可以选择将其通过纸巾或者其他工具夺走,并将其放在一边,避免与菜品发生进一步的接触。

如果条件允许,我们可以拍下照片作为证据,并与餐厅进行沟通,以便进一步解决纠纷。

对于碎玻璃等易导致伤害的异物,我们应该立即停止进食,并小心地将其取出。

如果已经发生了伤害,应该及时就医,并与餐厅进行沟通,以便处理。

在处理异物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特别注意保护自己的手部,并避免更多的伤害发生。

此外,为了避免菜品中出现异物,我们可以做些预防措施。

首先,选择有信誉的餐厅就餐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朋友的推荐、网络评论等途径来了解餐厅的卫生和食品质量。

其次,我们在进食时可以注意一些提示信号,譬如菜品的颜色、气味、质地等。

如果菜品看起来颜色不自然、气味异常或者质地松散,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并不要继续进食。

此外,在用餐过程中,如果发现菜肴中有额外的成分,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以避免异物被摄入。

综上所述,菜品中出现异物是一种令人非常不愉快的情况。

我们需要冷静处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维护自身权益。

餐厅应当严格控制食品卫生,预防这类问题的发生。

在我们自己的用餐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通过选择有信誉的餐厅、留意菜品的提示信号等方式来降低异物出现的概率。

旅途中饭店就餐吃出异物怎么处理

旅途中饭店就餐吃出异物怎么处理

旅途中饭店就餐吃出异物怎么处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在节假日会外出旅行,我们在外出旅行的时候中途有时候会出现很多的就餐问题,那么外出旅游就餐注意事项是什么呢?旅途中饭店就餐吃出异物怎么处理呢?
今天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这些旅游饮食安全小知识。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3条的规定,消费者对出现问题的商品可以要求退或者换,遇到这种情况,消费者可以与饭店协商,要么退了这道菜,要么另换一道菜,因为这是饭店工作失误所致,如果饭店存在欺诈行为,消费者可以要求双倍金额的赔偿。

1.对于发生饭菜里有异物的问题,多数的处理方法是“免单”,但对于因异物而引起的事后健康问题,餐厅要负全部责任。

但实际操作中,餐厅事后推卸责任的不少。

这种情况下,就要有医院的诊断和在餐厅就餐的证据。

2.关于吃到异物的“双倍赔偿”。

食品、菜肴混有异物或被污染的(如苍蝇、头发丝等);提供假冒伪劣或超过保质期限的酒水、饮料和其他商品的,消费者可要求双倍赔偿。

这个“双倍赔偿”只针对有问题的那一个菜品,而不是整桌菜,消费者应依据这个规定要求店主赔偿。

对于消费者要求对整桌菜进行赔偿,或者开口要求赔偿多少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

遇到这种事,店主不积极赔偿的,消费者可向消协、工商、卫生部门投诉。

以上就是对旅途中饭店就餐吃出异物怎么处理给大家带来的介绍。

希望通过我们的介绍能让大家对吃出异物的处理办法有一个了
解,以便我们可以在遇到类似的情况的时候知道怎样解决。

外卖食品吃出异物赔偿标准法

外卖食品吃出异物赔偿标准法

外卖食品吃出异物赔偿标准法
其次,消费者也可以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

对于外卖食品吃出异物事件,消费者可以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投诉。

消费者可以提供食品包装、发票等相关证据,说明问题的经过,并要求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处理。

行政部门有可能对商家进行处罚,例如罚款、吊销许可证等,从而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最后,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如果商家不承认责任,或者与商家协商无果,消费者可以选择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

消费者可以选择委托律师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商家赔偿损失。

在法庭上,消费者需要提供证据证明食品中确实存在异物,并且这个异物对自己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损害。

法院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判决商家承担相应责任,赔偿消费者的损失。

总之,对于外卖食品吃出异物的情况,消费者可以通过与商家协商、向相关行政部门投诉、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这些方法可以使消费者得到应有的赔偿,并促使商家加强食品安全管理,确保消费者的健康权益得到有效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2
外出就餐吃出异物怎么办
一、孕妇在呷哺呷哺火锅中吃出老鼠
9月7日上午,山东潍坊市民马先生致电媒体投诉称,9月6日晚,跟家人在当地一家呷哺呷哺火锅店就餐时,怀孕的妻子从火锅里捞出了一只老鼠。

9月8日晚间,呷哺呷哺发布声明称,经过全面检视各个环节和餐厅所有监控视频,初步排除因菜品出餐操作不规范或餐厅环境污染造成老鼠进入的可能。

该公司还公布了一份对涉事门店的鼠害风险调查报告:对店内防鼠建筑结构和外鼠害入侵条件进行调查分析,未发现老鼠活动迹象。

(目前该条微博已删除)
9月9日,潍坊市奎文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了对此事的调查处置情况:责令涉事门店停业整改;对该店涉嫌经营混有异物食品的行为立案处罚。

二、海底捞麻酱里“捞”出苍蝇
6月22日,吴女士独自到海底捞北京劲松店就餐,快要吃完时发现麻酱碗里有一只苍蝇。

值班经理随即向她道歉,并安排她到没有其他顾客的区域,给吴女士上了果盘,承诺这顿饭免单,又打包了些水果,还送上一张200元的代金券。

本以为事情就这么了结,但吴女士想要离开时,值班经理问她能不能将拍摄的苍蝇照片删除。

吴女士很气愤,拒绝删除照片,留下赠品,并将吃出苍蝇的问题反映给了食药监部门。

三、蒜蓉焗龙虾吃出口香糖
7月29日晚,仲女士一家在广州市天河区鸿德国际酒店就餐,
外出就餐时最怕不幸“中奖”,吃到令人瞬间食欲全无的头发、铁丝、苍蝇、菜虫,甚至是啮齿动物尸体等“异物”,碰到这种情况很多人会选择忍气吞声,然而有人却利用法律武器贡献了一场“教科书式”维权
结果在点的蒜蓉焗龙虾里吃出了口香糖。

餐厅的负责人向仲女士回应称,“也许口香糖是龙虾自己吃进去的”。

仲女士相当气愤,当场打电话向12315投诉并向餐厅提出要将龙虾取样,带到食药监或卫生所做检查。

但对方不同意,于是仲女士报了警。

四、面条中吃出头发丝
7月2日,小海(化名)在浙江宁波某面馆吃面时,发现碗中有一根比面条还要长的头发。

服务员不仅没有道歉,反而说:“有根头发很正常嘛!我给你换一碗?”在小海拒绝后,服务员表示:“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

”气不过的小海遂拨打了消费者维权热线申请调解,要求“退一赔三”,但被餐馆拒绝。

7月6日,小海前往宁波海曙区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

7月11日,双方赶到法院调解中心进行再次调解,调解过程中小海要求店家“退一赔一千”,但与店家提出的“退一赔十”差距较大,调解再次以失败告终。

7月18日,法院立案,小海作为原告方坚持自己的诉讼请求,要求被告餐馆“退一赔一千”。

8月15日开庭前,庭审法官再一次组织双方进行了诉前调解。

在经过20分钟调解后,双方终于达成和解,面馆最终接受退一赔千,共赔偿小海1016元,小海撤诉。

案例
53
商家销售混有异物食品,至少罚5万元
食品安全法第34
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食品添加剂。

食品安全法第124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和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并可以没收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十倍以上二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吃出异物,消费者至少可获赔1000元
食品安全法第147条:违反本法规定,造成人身、财产或者其他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生产经营者财产不足以同时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和缴纳罚款、罚金时,先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食品安全法第148条:消费者因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受到损害的,可以向经营者要求赔偿损失,也可以向生产者要求赔偿损失。

接到消费者赔偿要求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实行首负责任制,先行赔付,不得推诿;属于生产者责任的,经营者赔偿后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属于经营者责任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经营者追偿。

生产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经营明知是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消费者除要求赔偿损失外,还可以向生产者或者经营者要求支付价款十倍或者损失三倍的赔偿金;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一千元的,为一千元。

但是,食品的标签、说明书存在不影响食品安全且不会对消费者造成误导的瑕疵的除外。

消费者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11条:消费者因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受到人身、财产损害的,享有依法获得赔偿的权利。

第24条规定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消费者可以依照国家规定、当事人约定退货,或者要求经营者履行更换、修理等义务。

外出就餐如果遇到菜品中有异物,怎么办?
1.保存证据。

比如出现问题的菜品,收费单据,或第一时间拍下的视频、照片等影像记录。

2.当场索赔。

要求商家对问题菜品进行退换,或者提出赔偿。

3.举报投诉。

若对商家的处理结果不满意,可拨打食品药品投诉举报热线12331进行投诉举报。

4.提起诉讼。

若通过调解未能解决,可向属地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通过法律手段维权。

(文章来源:人民网微信公众号)
相关法律
应对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