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及答案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山间之.四时也/已而之.细柳军。
B.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委而去.之D.醒能述以文者./感极而悲者.矣【解析】A的;动词,到。
B断绝;极。
C离开;离开。
D的人;表示忧郁不快的语气。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解析】A断;隔绝。
B在,处于;过了。
C因为;凭借。
D助词,的;助词,的。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C )A.山之.僧智仙也/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B.名.之者谁/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朝.而往,暮而归/朝.晖夕阴,气象万千D.晦明.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解析】A助词,的;动词,到。
B名词作动词,命名;名词,名字。
C早晨;早晨。
D明亮;英明。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云归而.岩穴暝/人不知而.不愠B.山间之四时也./夫战,勇气也.C.负者歌于.途/欲有求于.我D.禽鸟知山林之.乐/辍耕之.垄上【解析】A表顺承;表转折。
B判断语气;判断语气。
C在;向。
D的;动词,到。
5、下面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行者休于树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析】例句是在。
A介词,给。
B介词,比。
C介词,在。
D介词,给。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与人期行,相委而去.C.颓然乎其间.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而不知人之.乐/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解析】A断绝;隔绝。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醉翁亭记》,完成9–12题。
(共8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晦明变化理至易明B.风霜高洁附庸风雅C.酿泉为酒腐草为萤 D.宴酣之乐行之有效10.本文善用表示转接的词语标记语意转变,使文章脉络清晰。
同学据此对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进行了分析。
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乎山水之间也分析:“在乎”表示话题转变,由写景转换为抒情。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分析:“若夫”有举例的意思,转笔描绘四时之景。
C.至于负者歌于途分析:“至于”有递进的意思,由景物转换到人事。
D.已而夕阳在山分析:“已而”表示时间推移,暗示场景发生变化。
1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一句中的“翼然”不仅写出了亭的姿态,也写出了人的心情。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14题。
(共8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乙】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丙】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临于泉上者临渊羡鱼临阵脱逃身临其境B.负者歌于途不负众望负荆请罪如释重负C.往来而不绝者连绵不绝弹尽粮绝空前绝后D.杂然而前陈者推陈出新慷慨陈词新陈代谢13.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理解:欧阳修因为山水而陶醉,所以更想饮酒,因为“酒”在他心中是最美的象征。
【乙】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翻译: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理解:作者认为举行宴会,畅快喝酒最能表达心情,所以应该远离过于嘈杂的丝竹声。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之《醉翁亭记》(解析版)

专题13 课内重点文言文篇——《醉翁亭记》(解析版)西)人,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⑵[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⑶[蔚然],茂盛的样子。
⑷[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⑸[回]曲折、回环。
⑹[有亭翼然临于泉上]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⑺[临]居高面下。
⑻[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⑼[意]意趣,情趣。
⑽[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心间,寄托在酒上。
⑾[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⑿[霏]弥漫的云气。
⒀[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⒁[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
⒂[暝]昏暗。
⒃[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⒄[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⒅[芳]花。
⒆[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⒇[秀]茂盛。
(21)[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22)[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23)[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24)[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25)[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26)[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27)[洌]清。
(2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29)[蔌]菜蔬。
(30_[陈]陈列,摆开。
(31)[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32)[酣]尽兴地喝酒。
(33)[丝]弦乐器。
(34)[竹]管乐器。
(35)[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
把箭投向壶中,中多者为胜,负者按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36)[弈]下棋。
(37)[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38)[觥]酒杯。
(39)[筹]酒筹。
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的筹码。
(40)[苍颜]苍老的容颜。
(41)[颓然乎其间]醉倒在众人中间。
(42)[颓然]倒下的样子。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2、【蔚然而深秀者,琅瑯也】树木茂盛,15 、【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洌】清。
12、【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秀,茂盛。
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13、【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又幽深秀丽的,是琅鄒山。
蔚然,茂盛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的样子。
3、【峰回路转】LU 势回环,路也跟着转 16、M 区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 弯。
回,曲折、回环。
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 行 4、【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 人。
彳区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 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5、【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18、 【L U 肴野簌】野味野菜。
簌,菜蔬。
19、 【陈】陈列,摆幵。
6、【意】意趣,情趣。
7、【山水之 20、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 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兴地喝酒。
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8、【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霏, 21 、【弈】下棋。
弥漫的云气。
22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9、【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Lh 谷 就觥,酒杯。
筹,酒筹。
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23、【苍颜】容颜苍老。
10、【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2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 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1、【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中间。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 醉态。
清幽的香味。
芳,花。
25、【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26、【鸣声上下】指飞鸟上上下下鸣叫0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27、【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述这事的人。
二、重点句子翻译: 29、【谓】为,是。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后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珈也。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与答案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与答案《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与答案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参考答案:1.(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2.(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3.世外桃源,与民同乐4.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
②民风淳朴。
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专题31 醉翁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31 醉翁亭记(2023·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予家城市,人事丛委①,应酬为劳。
老母在堂,于礼不能远离,日惟避喧南园内。
园去.城二余里,无杂木,柏可三百株,松止有五,计其植日,才四十年,而已成林。
松柏之间,有一草庐,岁久敝.漏,不蔽风雨,且卑隘②如坐阱中。
不得已改作焉。
撤草而覆之以瓦,左右置牖③,前后为门,疏朗空洞,落日后犹能辨蝇头字。
中设一扁,名以“后知轩”。
夫松柏皆后凋材也,必于岁寒然后知;又居之四面通明者为轩,孰谓斯名不情称哉?(摘选自李开先《后知轩记》)【注释】①丛委:繁杂,堆积。
②卑隘:矮小狭窄。
③牖(yǒu):窗户。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下面是甲文中画波浪线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甲乙两文所写的亭和轩分别用“醉翁”和“后知”来命名,原因各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
【答案】1.季,季节② 破,破旧,破烂 2.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3.这样标点层次分明。
前两句先整体描写西南诸峰之美,后两句再聚焦其中的琅琊山。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回,曲折、回环。
4、【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
5、【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6、【意】意趣,情趣。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8、【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霏,弥漫的云气。
9、【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10、【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1、【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花。
12、【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秀,茂盛。
13、【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7、【洌】清。
1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蔌,菜蔬。
19、【陈】陈列,摆开。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21、【弈】下棋。
2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
23、【苍颜】容颜苍老。
2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25、【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26、【鸣声上下】指飞鸟上上下下鸣叫。
27、【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29、【谓】为,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醉翁亭记》及答案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 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 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 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 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 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大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 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 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 修也。
1、作者欧阳修在本文中自号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中的“翼然”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3、“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第四段“太守之乐其乐”中太守的“乐”的含义是什么?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5
5、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
请以“欧 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 》一文,拟一个下联。
答案: 1、醉翁。
2、参考答案:“像鸟展翅的样子”或“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
3、参考答案: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4、围绕“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或政绩卓著之乐)”来答即可。
5、宽对即可,例如:“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2/5
3/5
4/5
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