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醉翁亭记》选择、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A.山间之.四时也/已而之.细柳军。
B.往来而不绝.者/佛印绝.类弥勒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委而去.之D.醒能述以文者./感极而悲者.矣【解析】A的;动词,到。
B断绝;极。
C离开;离开。
D的人;表示忧郁不快的语气。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D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居.庙堂之高则忧/居.数日,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C.不以.物喜/以.天下之所顺D.宴酣之.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解析】A断;隔绝。
B在,处于;过了。
C因为;凭借。
D助词,的;助词,的。
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C )A.山之.僧智仙也/往之.女家,必敬必戒。
B.名.之者谁/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C.朝.而往,暮而归/朝.晖夕阴,气象万千D.晦明.变化者/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解析】A助词,的;动词,到。
B名词作动词,命名;名词,名字。
C早晨;早晨。
D明亮;英明。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B )A.云归而.岩穴暝/人不知而.不愠B.山间之四时也./夫战,勇气也.C.负者歌于.途/欲有求于.我D.禽鸟知山林之.乐/辍耕之.垄上【解析】A表顺承;表转折。
B判断语气;判断语气。
C在;向。
D的;动词,到。
5、下面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C )例句:行者休于树A.告之于帝B.苛政猛于虎C.躬耕于南阳D.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解析】例句是在。
A介词,给。
B介词,比。
C介词,在。
D介词,给。
6、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B )A.往来而不绝.者/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B.游人去.而禽鸟乐也/与人期行,相委而去.C.颓然乎其间.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而不知人之.乐/妾之.美我者,畏我也【解析】A断绝;隔绝。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精练8篇(含答案)

《醉翁亭记》比较阅读精练8篇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5题(共14分)【甲】①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乙】①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②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注释】①志:记。
②扶风,歧山:均为地名,在今陕西省。
③占:占卜。
④有年:年将有粮,引申为大丰收。
⑤乙卯:古代用干支纪日。
乙卯:农历四月初二。
甲子:农历四月十一日。
丁卯:农历四月十四日。
⑥忭:高兴,快乐。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题答案欧阳学文创编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醉翁亭记》欧阳学文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2)名之者谁()(3)行者休于树()(4)觥筹交错()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2)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3.用原文语句回答。
(4分)(1)叙述“醉翁”雅号由来的句子是(2)描写春、夏之景的句子是1.(4分,每小题1分)(1)像鸟张开了翅膀一样(2)取名(命名)(3)在(4)酒杯2.(4分,每小题2分)(1)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
(2)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3.(4分,每小题2分)(1)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欧阳学文创编欧阳学文创编(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3分,每点1分)山水之乐;宴酣之乐;乐其乐也(乐人之乐、与民同乐)8.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4分)①杂然而前陈者()②弈者胜()③游人去而禽鸟乐()④不知太守之乐其乐()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10.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
(每句标一处)(2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1.原文填空。
(2分)①第①段中描写山间秋冬景色的句子是:,。
②本文的主旨句是:。
12.第②段描写了哪几幅画面?请简要概括。
(4分)8.(4分)①摆开(摆放)②下棋③离开④以……为乐9.(4分)①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
(2分,译出大意给1分,“芳”:(香)花,“秀”:茂盛、繁茂译对1分)②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2分,译出大意给1分,“乐”:乐趣,“丝竹”:音乐译对1分)欧阳学文创编欧阳学文创编10.(2分)①至于/负者歌于途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11.(2分)①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1分)②醉能同其乐(1分)12.(4分)滁人游(1分)、太守宴(1分)、众宾欢(1分)、太守醉(1分)。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二)阅读《醉翁亭记》,完成9–12题。
(共8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9.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晦明变化理至易明B.风霜高洁附庸风雅C.酿泉为酒腐草为萤 D.宴酣之乐行之有效10.本文善用表示转接的词语标记语意转变,使文章脉络清晰。
同学据此对下面句中的加点词进行了分析。
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在乎山水之间也分析:“在乎”表示话题转变,由写景转换为抒情。
B.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分析:“若夫”有举例的意思,转笔描绘四时之景。
C.至于负者歌于途分析:“至于”有递进的意思,由景物转换到人事。
D.已而夕阳在山分析:“已而”表示时间推移,暗示场景发生变化。
1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一句中的“翼然”不仅写出了亭的姿态,也写出了人的心情。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2—14题。
(共8分)醉翁亭记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乙】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丙】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2.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临于泉上者临渊羡鱼临阵脱逃身临其境B.负者歌于途不负众望负荆请罪如释重负C.往来而不绝者连绵不绝弹尽粮绝空前绝后D.杂然而前陈者推陈出新慷慨陈词新陈代谢13.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理解:欧阳修因为山水而陶醉,所以更想饮酒,因为“酒”在他心中是最美的象征。
【乙】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翻译: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理解:作者认为举行宴会,畅快喝酒最能表达心情,所以应该远离过于嘈杂的丝竹声。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与答案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与答案《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与答案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译文:(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译文: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横线处填入适当的成语。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参考答案:1.(1)“全”或“都”(2)“不要说”或“更不必说”(3)钓鱼2.(1)村中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
(2)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
3.世外桃源,与民同乐4.共同之处:①人民生活安逸。
②民风淳朴。
③人与人和乐相处。
(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
《醉翁亭记》注释、翻译、阅读习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九上第1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外文言文阅读】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蔚然,茂盛的样子。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回,曲折、回环。
4、【翼然临于泉上】(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
临,居高面下。
5、【太守自谓也】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6、【意】意趣,情趣。
7、【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8、【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霏,弥漫的云气。
9、【云归而岩穴暝】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暝,昏暗。
10、【晦明变化】意思是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1、【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芳,花。
12、【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密的绿荫。
秀,茂盛。
13、【风霜高洁】指天高气爽,霜色洁白。
14、【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5、【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6、【伛偻提携】老年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
提携,牵扶,这里指被牵扶的人,即儿童。
17、【洌】清。
1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
蔌,菜蔬。
19、【陈】陈列,摆开。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中欢饮的乐趣,不在于音乐。
酣,尽兴地喝酒。
丝,弦乐器。
竹,管乐器。
21、【弈】下棋。
22、【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觥,酒杯。
筹,酒筹。
23、【苍颜】容颜苍老。
24、【颓然乎其间】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
颓然,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
25、【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
翳,遮盖。
26、【鸣声上下】指飞鸟上上下下鸣叫。
27、【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后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事的人。
29、【谓】为,是。
醉翁亭记练习及答案

醉翁亭记练习及答案一、基础达标1.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琅琊.(yá) 酒洌.(lì) 饮少辄.醉(zhé)B.林霏.开(fēi) 伛偻.(lǒu) 云归而岩穴暝.(míng)C.山肴野蔌.(sù) 晦.明变化者(huì) 林壑.(hè)D.树林阴翳.(yì) 水声潺.潺(cán) 觥.筹(gōng)解析:A项的“洌”应读“liè”;B项的“偻”应读“lǚ”;D项的“潺”应读“ch án”。
答案:C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蔚然..而深秀者( )(2)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3)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4)负者..歌于途( )(5)野芳发..而幽香( )( )(6)醉翁之意.不在酒( )参考答案:(1)茂盛的样子(2)腰背弯曲,这里代指老人(3)尽兴地喝酒(4)背着东西的人(5)香花;开放(6)情趣3.下面加点的“而”字表修饰的一项是( )A.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B.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C.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D.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解析:A项的“而”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B项的“而”表示顺承关系;C 项的“而”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可是,却”;只有D项表修饰关系。
答案:D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参考答案: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秀丽的山水之间。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5.按要求填空。
(1)《醉翁亭记》以“”和“”二字提挈全篇。
结尾部分用“”一句就把二者统一起来,点明了全文主旨。
(2)从文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脱化出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 。
参考答案:(1)醉乐醉能同其乐(2)醉翁之意不在酒本意不在此而另有用意或别有用心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10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0 分)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 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 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 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 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 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 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 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 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 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 修也。
10、本文作者欧阳修是 (朝代)文学 家。
(1 分) 1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2 分) (1)蔚然而深秀者 (2)名之者谁 12、第二段中作者按照什么顺序描绘了琅琊山的美丽景色?(2 分) 13、 作者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描绘了“滁人”跟随太守出游的欢乐场景。
请 分析他们“从太守游而乐”的原因。
(2 分) 14、欧阳修虽被贬滁州,却能够与民同游且“乐其乐也”。
请结合生活实际 谈一谈你从中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3 分) 答案: 10、北宋、宋代、宋朝任选其一即可。
11、(1)草木茂盛的样子或茂盛的样子。
(2)命名或取名。
12、围绕“时间顺序”或“早晚、四季的变化”回答即可。
13、围绕“滁州百姓爱戴太守,愿意跟随太守出游;太守治政有方,百姓安 居乐业。
”回答即可。
14、 围绕“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 恬然自适、 积极向上、 有所作为” 回答即可。
[醉翁亭记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相关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