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起源于发展

合集下载

人文地理学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人文地理学 第五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二、农业形成与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农业的形成过程:采集天然野谷--垃圾堆上的野谷苗-- 人工种植野谷 -- 定居农业 创新:人类从依靠大自然的食物资源为主,转向利用生物资 源创造出符合人类需求的食物资源。这种创新的意义在于: ①使人类食物多样化,大有利于人类的发展。 ②促进了一系列劳动工具的发明和改善。 ③驯化植物中的棉、麻以及驯化动物的毛,为人类发展提供 了条件。 ④剩余农作物的储存使人类由过去的季节性忍饥挨饿过渡到 稳定食物供应的生活。 ⑤人类由长期的食用生食过渡到食用熟食,提高了身体素质, 促进了人口的普遍增长。
我国关于农业起源的说法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经济卷》 ( 1990): 原始农业产生与新石器时期以后,冰河消退,气 候转暖,为农作物的栽培提供了环境条件;人口 增长,食物短缺,促进人类开发新的生活资料来 源;火的利用、弓箭的发明,人类进入新石器时 期,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 集和渔猎活动中熟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 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原始农业就产生了。
(一)索尔的推断



美国地理学家索尔在《农业起源与传播》(1952年)一书 中推论:植物驯化的最初中心在东南亚,其推论的依据是: 1、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2、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 3、驯化不可能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 4、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 5、农民必须已经掌握使之倾向于耕种的技能。 6、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家居的。 驯化技术在东南获得成功后,在旧大陆逐渐向北传播,至 于新大陆驯化植物技术是否来自旧大陆仍难确定。



2、水稻农业:分布于中国的南方、东南亚、 南亚的河流两岸平原与沿海地区。 粮食作物:水稻为主,其次为玉米。 经济作物:茶、甘蔗、蚕桑、黄麻。 家 畜:水牛、猪。 家 禽:鸡、鸭、鹅。 桑基-鱼塘是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农民创立的一 种生态农业模式。 该类地区大规模农业机械化使用困难。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课件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农业是维护人类未来的基石。本课件 将介绍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农业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
什么是农业?
农业的定义
农业是指种植和饲养农作物、家畜家禽等生物,以获取食品、纤维等产品的生产活动。
农业的分类
农业可以根据经济目的和生产方式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农作物种植、畜牧业和渔业。
农业的起源
1 农业的起源时间和地点
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起源于约1.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的中东地区,如今的叙利亚、伊 拉克、伊朗等地。
2 农业的起源原因
农业的起源可以归结为人类对食物的需求和环境变化。人类开始发展农业以解决食物获 取的问题。
农业的发展
1
农业的发展历程
农业经历了从原始农耕到工业化农业的演变过程。种植技术和农业生产方式不断 改进,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2
农业生产力的提高
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业生产力得到显著提高,使得术的进步
农业技术的不断革新,如灌溉系统、化肥、农药等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农作物 的生长环境和产量。
农业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
农业在许多国家的经济中占据 重要地位,为国家提供食物和 贡献大量的就业机会。
农业对社会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生活 方式、文化传承和人与自然环 境的关系。
农业面临的挑战与未来发 展趋势
农业面临着资源有限、气候变 化等挑战,未来的发展趋势包 括可持续农业和精细农业等。
结论
1 农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对于人类的生存和文明进步至关重要。
2 发展农业是维护人类未来的基石
农业持续发展和创新是确保食品安全、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此之前,人类是采集者和狩猎者,依靠采摘水果、采集根茎以及捕杀动物为生。

然而,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口的增长,这种生存方式变得愈发困难。

因此,人们开始寻找新的方式来种植和培育食物。

最初的农业实践可以追溯到中东地区,例如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和中华文明的河边地区。

在这些地区,人们开始种植谷物,如小麦和大麦,以及其他一些作物,如豆类、棉花和蔬菜。

同时,人们还开始养殖动物,如羊、牛、猪和鸡。

在农业起源的早期阶段,人们主要依靠自然的降水来滋养作物并种植饲养动物。

然而,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控制和改变环境,以更好地满足自身生产的需求。

他们开始修建灌溉系统,引水灌溉农田。

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也加速了农业的发展。

农业的发展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首先,农业的兴起使人类开始定居下来,形成农耕社会,结束了部落游牧的生活方式。

人们开始在固定的土地上建立村庄和城市,形成了社会组织和政治结构,并逐渐形成了现代社会。

其次,农业的发展也加速了人口的增长。

通过种植和养育更多的食物,人类得以养活更多的人口。

这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也为其他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

由此,人类社会的经济和文化活动获得了快速发展。

农业的发展还带来了对土地和资源的管理。

人们开始开垦新的土地,改善土壤质量和农作物的品质,提高农田的产量。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民开始选择和培育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作物品种,创造出了丰富多样的农作物资源。

现代农业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在农业生产中应用了大量的科技和现代化设备。

例如,通过使用温室、化肥和农药等技术手段,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大提高。

此外,基因工程技术也被应用于农作物的改良,提高了作物的抗病性和产量。

然而,农业发展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

一方面,农业生产对土地、水资源和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全球人口的增加也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1、植物驯化不可能发生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2、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 3、驯化不可能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 4、耕种不得不在林地中开始。 5、农民必须已经掌握使之倾向于耕种的技能。 6、原始的驯化者应该是定居的。
2、推论的结果
植物最初驯化的中心在东南亚
6
西 亚新 月 形 地

根据考古学的证据, 西亚的两河流域肥沃 的新月型地区被认为 是动植物的驯化地
1、旱作农业:分布于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副热带干 旱的山地和高原
2、水稻农业:中国南方、东南亚、南亚的河流两岸 与沿海地区
3、地中海农业:温带大陆西岸(地中海周围) 4、游牧业:副热带和温带极其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

19
(1)旱作农业:分布于温带大陆东岸以及副热带干 旱的山地高原,包括中国的“三北”、中南半岛的山地 丘陵,印度南部的德干高原及西北地区,巴基斯坦、阿 富汗和西亚的一些地区,埃塞俄比亚高原、俄罗斯泰加 林南缘。
7
8
(二)考古学目前资料的证据
1、驯化动物、植物的原因
(1)气候变化
(2)人口增长、食 物供应紧张
2、驯化区域——西亚、中东(地形、气候的多样性、 季节移动)
3、穴居的必要性——储存谷物、加工工具、食具 制作、炊具等村舍活动
4、植物驯化与动物驯化同时进行
9
世界早期的农业中心 10
几种主要农作物的起源与传播 11
21
(3)地中海农业:
分 布:地中海气侯区(夏干热、冬 多雨)主要集中于地中海周围地区以及 美国的西海岸(加州)、智利中部,南 非与澳大利亚南部沿海。
作 物:小麦、大麦、玉米、水稻。 经济作物:葡萄、油橄榄。 家 畜:山羊、绵羊、猪。 园 艺:果品业、花卉业。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中海沿岸的约旦、巴勒斯坦、黎巴嫩等地,是世 界上最早的农业发源地之一,也是大麦、小麦、 小扁豆等栽培作物的原产地。 •中国的黄河流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了水稻、 粟(sù)(谷子,小米)。 •美洲的墨西哥、秘鲁、玻利维亚分别是玉米、豆 类、马铃薯的产地。
(一)、索尔的推论
•索尔认为最早发展发生驯化的区域和人群满足下
•4、技术:这样,人类社会就逐步进入了新石器时
期。在生产工具改进的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采 集和渔猎活动中熟悉了动植物的生活习性,学会 了栽培植物和驯养动物的简单方法。原始农业就 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了。这个说法中提到了农业 起源的时间、起因和当时的自然条件和技术发展 水平,但是仍然没有解决农业的演变机制。
3、传统农业的类型
•旱作农业,水稻农业,地中海农业和游牧业四种
类型。 •(1)旱作农业。旱作农业主要分布于温带大陆的 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和高原。该类型的农 作物中,小麦占重要地位,其次是谷子,高粱, 玉米,大麦,大豆。甜薯,马铃薯。经济作物有 棉花,烟草,花生。大麻,亚麻,甜菜和杂豆等。 家畜有牛,马,驴,骡,它们都用于劳役。作为 肉食的有猪和羊。家禽主要是鸡。作物主要靠自 然降水。 •该农业类型地区多是易受灾地区。
第5章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黄虎国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狭义的农业指耕作业,也称种植业; •广义的农业则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
渔业等五个生产部门。 •中国农业中,副业有两种含义:①指传统农业中, 农户从事农业主要生产以外的其他生产事业。在 多数地区,以种植业为主业,以饲养猪、鸡等畜 禽,采集野生植物和从事家庭手工业等为副业。 ②在农业内部的部门划分中,把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渔业以外的生产事业均划为副业。

005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005第五章-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3、世界动、植物的驯化
中东地区被认为是驯化动、植物最早的地区。山
羊、绵羊的驯化大约在公元前7000年。一般认为 狗是最早被驯化的动物。牛的驯化首先出现与欧 洲或俄罗斯草原。猪的驯化最早出现在中东。驴 子最早于公元前3000年驯化于北非。双峰驼大约 于公元前4000年或5000年驯化于中亚。单峰驼被 驯化于北非和中东地区。马是公元前3000年驯化 于里海东岸的草原上。
(二)传统农业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传统农业是一种生计农业。 农业劳动基本上是靠体力和经验,依靠畜力和简 单器械,生产方式稳定,变化不大。
传统农业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其产量受环 境条件的影响较大。
传统农业水平低,整个社会农民占绝大部分,从
事二、三产业的人不多。
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第二节
农业的发展和类型
一、农业的类型
(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原始自给式农业(Subsistence agriculture)
以自给自足为目的,是原始社会农业的代表。 游耕是热带森林中极其外围热带草原上落后民族 最普遍的耕作方式。土人在选定的地点上,焚林 取土,故称“火耕” 。周而复始,耕者为工作 方便,家屋常随耕地迁建,是以人称“这种没有 固定的耕地,甚或没有固定的村落,村随地移的 耕作方式”为“游耕”或“移耕” 。 游耕因经营方式简陋,而动员人力少,且使易竭 的土力,能保持自然的均衡。但只能在地广人稀 的地区进行,且单位面积生产量极低是其缺点。
(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混合农业(Mixed Agriculture)是农场中除种 植作物之外,尚饲养牲畜作物用途。与混做
(Mixed cropping)有别,可以说是纯畜牧业与 纯耕种业的过渡型,纯属于西方形式。 混合农业的农场耕地通常划分成饲料作物区、牧 草区、牧场区及现金作物区等四部分,采取轮种 制度。轮转作物的种类,常包括马铃薯及芜菁、 牧草、牧场及豆科、根茎或谷类作物等,以四年 轮种循环最常见,称之为诺福克(Nolfolk)。 欧洲实行此制度,作物产量、生产价值及牲畜豆 增加许多。 这种农业以欧洲分布最广,西北欧最盛,美国东 部玉米带和南美阿根廷的彭巴区,以及南非等地 均盛行。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
n 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n 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n ①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
n 春秋战国时期,北方旱作农业得到很大发展,而南方 种植业发展缓慢;随着技术改进,人口迁移等因素影 响,到宋代,南方粮食产量超过北方。
n 由于人多地少的矛盾,促使我国农业走上集约式的精 耕细作与投入大量人力的道路。
n 分布:温带大陆的东岸以及副热带干旱的山地和高原。夏季高 温多雨,冬季干冷。
n ②水稻农业
n 生产特点:水稻要求有充分的水分和高温;要求土地完全水平, 以利于灌水(平地、山区梯田);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因 此,水稻是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单产很高。 一年可种植1---3次。
n 分布:热带副热带地区,喜高温潮湿;也可分布于暖温带和温 带(干旱区的旱作稻)
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
n 一、农业的发展阶段 n 3、现代农业——商品农业 n 现代农业指其产品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并获得利
润为目的的农业生产,是工业社会中工业和科技 发展的产物
n 主要分布于工业发达国家与地区,其中包括美国、加 拿大、欧洲的一些国家和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 等国,以及南非、俄罗斯、巴西等国的一些地区
n ④游牧业
n 是一种在干旱地区以放养食草动物的一种自给自足的农业类型。 n 特点:游牧业主要是逐水草而居,随季节变化交换牧场。生产
力低下。多数以家庭为单位放牧。 n 分布:副热带和温带极干旱的草原和荒漠地区,分布广泛。如
蒙古高原、沙特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地。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刀耕火种是一种古老原始的农业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没有固定的农田,农民先把地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农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其起源与发展可以追溯到距今约1.2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此之前,人类是以狩猎采集为生的,随着气候的变化和人口的增长,狩猎采集生活方式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人类开始探索种植植物和驯化动物的方式,逐渐形成了农业。

农业起源与发展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环节。

首先是人类开始选择性地种植一些有用的植物。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些野生植物如小麦、大麦、豌豆等开始被人类采集,后来人们发现将它们播种在特定的土地上,可以获得更多的作物,从而满足食物需求。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也取决于当时的技术条件。

早期的农业生产方式非常原始,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手工耕种,没有灌溉设施和化肥。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生产的技术不断改进,人们开始使用灌溉系统,发明犁和锄头等工具,减轻了劳动强度,并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

农业的发展也与农业文明的兴起密切相关。

农业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应,使人们摆脱了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从而有更多时间从事其他活动。

因此,人类开始发展手工艺产业、贸易和城市建设等。

农业文明在全球范围内出现,如古埃及、古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古中国的黄河文明等,都与农业的发展息息相关。

农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农业生产的过度依赖天气和自然条件,以及非持续的耕作方式导致了土地退化和农业生态系统的破坏。

此外,农业生产的不平均分配也带来了社会问题,如贫富分化和农民的剥削。

因此,为了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是推动农业的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需要进行土地保护和耕作方式,减少土地退化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加强农业合作和贸易,促进农产品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应,也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文明的兴起。

然而,农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需要通过科技进步、环境保护和措施来解决。

农业的发展和可持续性对人类社会的未来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布
现代农业是工业社会中工业和科技发展的产物,主要分布在工业 发达的国家与地区。
2.基本特点 ①商业化生产。现代农业是为非农业人口提供农产品。
② 依靠现代化机械和现代科技进行生产。 现代化机械如收割机、播种机、农药化肥等。现代生物 技术,如转基因技术,无土栽培、信息管理技术等。 ③ 规模化生产,效益高。 ④ 农业社会化程度高。 ⑤ 用现代市场经济观念和组织方式来管理农业。 如生产的标准化,管理的企业化(全程监测)。
主 第 第 第 要 三 二 一 内 节 节 节 容 杜 能 农 业 区 位 论 农 业 的 类 型 与 发 展 农 业 的 起 源
第 四 章 农 业 的 起 源 与 发 展
第一节 农业的起源 一、关于农业起源的理论
1、人口压力说 博塞洛普(Boserup E.)1965年提出。认为:由于冰后期 生态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生存环境扩大),人口有较大幅度 的增长,对动植物的过度捕猎(杀)导致其数量下降,出现了 食物的短缺。 人类就不得不转向新的食物来源,以满足自身 的生存需要。在新食物来源中就有一部分植物的种子。于是出 现了驯化植物的农业。
3、其他理论 (1)“气候”说:由于古气候变迁,造成大片森林毁灭,原始人 无法再依靠采集、狩猎为生,不得不转而依靠农业。 (2)“宗教”说:原始人祭天用的野生动物并不是刚刚捕获的, 因为祭天活动和捕猎常常不在同一时间举行,于是就需要饲养, 这样就有了畜牧业,为了解决饲料问题,又相应地产生了种植业。 (3)“垃圾堆”说:原始人经常看到污泥堆上长满野生植物,于 是逐渐地从单纯采集转向有意识的栽培。
2.东西方传统农业的形成 (1) 中国传统农业的形成 在世界历史上,封建农业以中国发展得最充分、最典型。精耕 细作,“种田如绣花”,就是人们对中国传统的封建农业的美誉。 由于人口增长较快,在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农业就开始由休闲 轮种制向连年种植制发展;秦汉时期,铁器、耕牛和灌溉等技术得 到推广;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已形成了一整套传统的精耕 细作农业技术。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我国的传统农业技术更是达到 完美的地步。 集约经营是我国传统农业技术的核心要旨,即在有限的一小块 地里,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使有限的土地尽量多提 供一些产品。
一、原始农业——迁移农业
原始农业出现在新石器时期。人类使用简陋粗糙的石质和木 质工具,采用刀耕火种和轮垦种植的耕作制度,依靠休耕的方法 去自然恢复地力。对土地进行轮种而不是对农作物进行轮种。
原始农业作为农业的第一个历史形态,是农业起始阶段的农 业类型。 分布:南美洲亚马逊地区,非洲中部刚果地区,亚洲新几内 亚、东南亚的一些雨林地区。 主要采用刀耕火种生产方式。 优点:可以节省劳动力;可解决土壤中的养分问题。
典型的有:两圃制,即每年有一半地块种植,一半地块休闲。
三圃制,即每年有1/3的土地休闲以恢复地力。第一块地用于冬种
小麦和黑麦;第二块地用于春种大麦和燕麦;第三块地就休闲做 牧场以发展养殖业。 16、17世纪,由于人口压力及市场对农业提供的机会,发展 了种植业与饲养业相结合的混合农业。多养牲畜可以为土地提供 需要的肥力,而苜蓿和根茎作物的种植、榨油后的菜籽增加了牲 畜饲养的饲料来源。农业开始轮种,取消了休闲制。
埃及文明: 出现在公元前3000年。
尼罗河流域及古埃及示意
巴比伦文明
伊斯兰堡 古 印 度 文 明
德里
艾哈迈达巴德
旧石器
哈拉巴
穆罕耶達羅
瑪雅文明
印加文明 (Inca)
第二节
农业的类型与发展
农业的发展阶段: 通常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实际 上三者之间是相互交错重叠的发展关系。 今天现代化农业虽然占主导地位,不少地方还停留在传统 农业阶段,极少数地方还有原始农业残余。
二、关于农业起源的地点
农业起源研究必须要解决的六大问题:(1)农业产生 的原因;(2)农业产生的地点;(3)农业产生的时间;(4) 农业最初由什么人产生;(5)农业产生的方式;(6)农业 的对象。
因此,探讨农业起源的地点,也要围绕这样几个问题展开。
(一)C.O.索尔的推论
美国人文地理学家索尔在《农业起源与传播》中对农 业驯化最早的地区和最先从事驯化的人群作了推测:
(三)世界动植物的驯化
世界主要驯化动植物的可能起源地区和时间。
三、农业的形成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农业形成的意义:
农业的意义在于使人类的经济生活完成了从攫取性经济(依靠 自然界的食物资源为生)到生产性经济(利用生物资源来创造自身 需要的食物资源)的质的飞跃。使人类的食物种类多样化、营养越 来越丰富,按自身需求进行生产,非常有利于人类的发展。同时, 也深刻影响到其他方面事物的发展。
3. 现代农业的类型 ①种植园农业 专门生产某一种经济作物的商业农业。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这种热带种植园农业,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分布: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加勒比海诸岛、美国东南部、南美东 北部、中美、东南亚、南亚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 特点:其发展与自然条件如气候(适宜)、土地(面积大)等密切 相关,同时需大量劳动力和便捷的交通(沿海地区)。另与市场距 离的远近对种植园农业发展有重要影响。
(1)不可能在食物不足的地区。
(2)驯化中心必然位于一个动植物种类繁多的区域。 (3) 驯化地不可能出现在大河的河谷内。
(4) 耕种最早的地方可能出现在林地中。
(5)最早的农民是具有倾向于耕种技能的人,即林居者。 (6) 驯化者应该是定居者。
根据这些条件,索尔认为,植物驯化最初的中心在东南亚,从 事驯化的人群应当是居住在溪水旁的捕渔为主的人。 原因: 1.在这一地区,生活在水中的鱼类比较丰富,因此人们的食物供 应比较稳定,他们就会定居下来; 2.本区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丰富的动植物种类,供选择和杂 交; 3.本区是热带地区,植物可以常年生长,驯化的可能性和驯化成 功的机会也最大。 索尔的推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但尚需考古学证据。
如其具体做法: ① 复种、间作、套作。 ② 精耕细作。如深耕、多锄等。 ③ 施肥。 ④ 水利。 ⑤ 选种 在劳动力多、土地资源不足的情况下,我国农业走上了 集约式的精耕细作与大量劳动力的投入。
(2)欧洲中世纪的农业 中世纪时期,较长时期实行的是短期休闲的农业,在生产上 实行敞田制。 敞田制,即庄园中的农户,在各耕作区获得耕种的份地,在 作物收获后,各户废除沟渠和篱栅,敞开庄园,共同放牧牲畜, 并且份地每年都要重新划分,防止好地被人独占。 欧洲短期休闲农业。特点:就是采取土地定期休闲的办法, 而不是作物轮种。牲畜在休闲地上放牧,以增加土地肥力,维持 地力。
东南亚一些雨林区 新几内亚
刚果地区
亚马逊地区
二、传统农业
是人类农业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阶段。是商业农业以前的农业。
1.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① 土地不需要休闲,可以连续耕种下去;
② 是一种生计农业,农业生产是为自己的生存而进行的劳动。
③ 动力主要靠体力、畜力和简单的机械; ④ 依靠积累的经验生产,缺乏科学和技术的指导,生产方式较为 稳定; ⑤ 传统农业的生产水平低,剩余少,积累慢,并且严重受环境条 件影响。
定居和聚居促进了村落的发展。
因此,农业生产要求定居、聚居,由此带来了村落的出现, 并且在此基础上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导致了文明的出现,使人类 社会的发展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3.人类文明的出现 随着农业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的提高,农业产量出现了剩余, 使一部分人可以脱离农业生产而从事其他方面的生产或工作,出 现了三次社会分工(畜牧业分离、手工业分离、商人出现等), 出现了私有财产。劳动的分工也出现了商品交换。社会上也出现 了阶级、法律、宗教、文字、城市与国家。出现了文明。 世界主要文明古国及其地理环境特点。 ①埃及;②巴比伦;③印度;④中国;⑤墨西哥、玛雅和印加
③ 地中海农业 特点:地中海气候位于温带大陆的西岸,是夏干热,冬季湿冷。 分布:地中海周围地区,此外有美国西海岸,智利中部,南非与澳大 利亚南部沿海。 农作物:小麦,大麦,玉米,水稻;经济作物:葡萄(酿酒原料,产 量多的法国,意大利,西班牙),油橄榄(榨食用植物油等);家畜: 山羊,绵羊,猪。 另外,该地区的果品业、花卉业和旅游业非常发达。 如美国柑橘, 花卉,新西兰的猕猴桃等。(由于夏季阳光充足,是水果和花卉生长 的好地方,一些国家海岸气候条件优越,成为旅游渡假的胜地)。
(3)美国的殖民农业 殖民者进入美洲后,农业生产状况是:土地辽阔,劳动稀缺, 粗放的耕作。 他们先向印第安人学习农业技术(如玉米种植技术), 后来他们设想重显欧洲的农业生产方式:即敞田制; 问题是:耕地面积过大,地块过于分散,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 力,无法解决大量的劳动力,不能实行集约生产。而且产量还很低。 反之,印第安人的粗放生产方式,投入少获得的产量要高一些。 因此,殖民者又否定敞田制,开始占有更多的土地,实行粗放 耕作,一家占有大片的土地,实行轮种休闲。形成了粗放的耕作方 式——灌木—休闲制。
(二)考古学的证据 考古证据认为西亚的两河流域(中东地区)是动植物的一个 驯化地点。
考古证据有:使用的工具、固定的居住地及最早驯化动植物 的一些物证。
如在约旦河谷一个有12000年遗址中,有储藏坑、石制镰刀;
徐利亚、两河上游、伊朗西部发现的公元前10000---8000年之间 的农业出现以前进行割谷、烤谷物、储存谷物等一些证据。
正因为这样,农业的出现大大的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因此农 业的出现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创新,在人类历史上具 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 农业的发展对社会带来的变化 农业生产活动与采集及狩猎活动相比较,有三点差异: ①使人类定居下来。 ②使农业活动的单位群体人数减少。 ③农业活动群体大,并且聚居于一处。
1. 农业对社会的影响 ① 为了发展农业,创造和发明了许多生产工具,对改善自身生 活具有重要义。
② 农业发展为发展衣着提供了条件。 ③ 由于农业的形成及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有了剩余的粮食可 供储存,使人类可以过稳定食物的供应生活。 ④ 农业生产中把粮食进行加工、煮熟食用,有利于食物的消化 和吸收,有利于人类的身体健康、寿命的延长、婴儿的成长与发 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