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城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城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城市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流程。

2. 使学生了解城市道路工程中涉及的各类工程图纸和标准规范。

3. 帮助学生了解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工艺、材料及质量控制要点。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CAD等软件绘制城市道路工程图纸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分析城市道路工程案例,并提出合理解决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进行城市道路工程现场考察、数据收集和处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城市道路工程的兴趣,激发他们投身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热情。

2.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的工作态度,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3. 引导学生关注城市道路工程与环境保护、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的关系,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土木工程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将来从事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等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教学过程中,将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便于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城市道路工程概述:介绍城市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作用及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行业背景。

教材章节:第一章内容:城市道路功能、分类及设计要求。

2.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讲解城市道路工程的设计原则、流程及主要设计内容。

教材章节:第二章内容: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交叉口设计。

3. 城市道路工程施工:介绍城市道路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设计及质量控制要点。

教材章节:第三章内容:施工准备、施工方法、施工组织、质量控制。

4. 城市道路工程材料:讲解城市道路工程中常用材料的基本性质、应用及质量控制。

教材章节:第四章内容:沥青、水泥混凝土、基层材料、排水材料。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

目录1 新建沥青路面设计 (1)1.1 确定累计当量轴次和设计弯沉 (1)1.1.1 当量作用次数N (1)1.1.2 当量作用次数N’ (2)1.1.3 路面设计弯沉 (3)1.2确定各路段土基弹性模量 (3)1.2.1 确定土基干湿类型 (3)1.2.2 确定路基土的平均稠度 (3)1.2.3 取土基回弹模量参考值 (4)1.2.4 确定土基回弹模量 (4)1.3 确定各结构材料设计参数 (4)1.4 计算容许层底拉应力 (4)1.5 计算机运算结果 (5)2 路面补强设计 (8)2.1 设计资料 (8)2.2 计算机运算结果 (9)3 新建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12) (12)3.1 标准轴载累计作用次数Ne3.2 初拟路面结构断面 (14)3.3 确定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E (15)t (16)3.4 确定混凝土的设计弯拉强度和弯拉弹性模量Ec (17)3.5 计算温度疲劳应力σt3.6 计算荷载疲劳应力 (18)3.7 应力复合 (19)参考文献‥‥‥‥‥‥‥‥‥‥‥‥‥‥‥‥‥‥‥‥‥‥‥‥‥‥‥‥221 新建沥青路面设计步骤1.1根据设计任务书的交通资料表1-1要求,确定路面等级和面层类型、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以及确定设计弯沉值。

1.1.1 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各级轴载P i 的作用次数n i ,均应按下式换算成标准轴载P 的当量作用次数N :跃进NJ131:因为前轴载=20.20<25,略去。

三菱T653B黄河JNl62A汉阳HY480:由于后轴距≤3,故 C 1,i =1+1.2(m-1)=2.24.35121()ki i i p N C C n P ==∑次22.7)10020.38(47511)(35.435.4,21,1=⨯⨯⨯==∑=P p n C C N i i i ki i 次05.1027)10022.116(37511)10028.62(3754.61)(35.435.435.4,21,1=⨯⨯+⨯⨯⨯==∑=P pn C C N i i i ki i 次21.327)95(10512.2)10070(1054.61)(35.435.435.4,21,1=⨯⨯⨯+⨯⨯⨯==∑=P p n C C N i i i ki i 次84.11)10000.48(16511)10030.29(1654.61)(35.435.435.4,21,1=⨯⨯⨯+⨯⨯⨯==∑=P p n C C N i i i k i i鞍山AS9170:因为前轴载=23<25,略去。

道路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道路工程勘察课程设计

道路工程勘察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勘察目的、勘察内容、勘察方法及勘察报告的编写要求。

2. 使学生了解道路工程地质、地貌、水文、气候等自然条件对道路工程的影响,并能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3. 引导学生掌握道路工程勘察中常用的测量设备、仪器及操作方法。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具备道路工程勘察方案的设计能力,能够根据实际工程需求制定合理的勘察计划。

2. 提高学生运用勘察数据进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道路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能够与他人共同完成道路工程勘察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道路工程勘察学科的兴趣,培养其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 引导学生关注道路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其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3.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认识到道路工程勘察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其职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道路工程勘察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道路工程基础知识,但对勘察方面的知识掌握不足,需通过本课程进行系统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工程勘察基本理论- 勘察目的与意义- 勘察内容与方法- 勘察报告的编写要求2. 道路工程自然条件影响- 地质、地貌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水文、气候条件对道路工程的影响- 实际案例分析3. 道路工程勘察设备与技术- 常用测量设备与仪器- 设备操作方法与技巧- 新技术在勘察中的应用4. 道路工程勘察方案设计- 勘察方案制定原则- 勘察计划编制方法- 方案评价与优化5. 勘察数据应用与分析- 勘察数据整理与处理- 数据分析在道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 勘察数据在道路工程问题解决中的作用6. 道路工程勘察实践- 实践教学目标与要求- 实践教学内容与进度安排- 实践成果评价方法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内容进行组织,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道路工程教案》课件

《道路工程教案》课件

《道路工程教案》课件一、教案概述1. 课件内容:本课件主要介绍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及设计原则。

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道路工程的分类和组成,理解道路工程的设计原则。

3. 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及设计原则。

2. 教学难点:道路工程的分类和组成。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组成及设计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道路工程案例,加深学生对道路工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完成的道路工程课件。

2. 案例资料:收集一些实际的道路工程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道路工程的基本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道路工程的分类:讲解城市道路、公路、铁路等不同类型的道路工程。

3. 讲解道路工程的组成:讲解道路工程包括路面、路基、桥梁、隧道等组成部分。

4. 讲解道路工程的设计原则:讲解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环保性等设计原则。

5.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道路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道路工程。

6. 课堂互动:提问学生,检查学生对道路工程的理解程度。

9.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提出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准备。

10. 结束语:感谢学生的参与,期待下一节课的精彩。

六、教案概述1. 课件内容:本部分主要讲解道路工程的设计流程与方法,包括路线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等。

2.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道路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掌握设计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工程。

3. 教学时间:45分钟。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道路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2. 教学难点:路线设计、路基设计、路面设计的具体方法。

八、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道路工程设计的基本流程与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道路工程设计案例,加深学生对设计方法的理解。

九、教学准备1. 课件:制作完成的道路工程设计流程与方法的课件。

道路工程勘测课程设计

道路工程勘测课程设计

道路工程勘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道路工程勘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道路工程勘测中的测量仪器、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3. 帮助学生掌握道路工程勘测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技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测量仪器、设备进行道路工程勘测的能力。

2. 培养学生根据勘测数据绘制道路工程图纸的能力。

3. 提高学生运用道路工程勘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道路工程勘测学科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合作完成勘测任务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使其明白道路工程勘测对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

在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旨在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方向。

二、教学内容1. 道路工程勘测基本概念:包括勘测的定义、作用、分类及发展历程。

2. 测量仪器与设备:介绍经纬仪、水准仪、全站仪等常用测量仪器的构造、原理及使用方法。

3. 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测量数据的误差理论、平差方法以及道路工程勘测数据的处理技巧。

4. 道路工程勘测方法:阐述地形图测绘、纵横断面测绘、控制测量等勘测方法及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5. 道路工程图纸绘制:教授根据勘测数据绘制道路平面图、纵断面图、横断面图等图纸的方法。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道路工程勘测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第二周:测量仪器与设备的学习及实践操作。

第三周: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第四周:道路工程勘测方法及其应用。

第五周:道路工程图纸绘制方法及实践。

本教学内容与教材章节紧密关联,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结合课程目标和大纲,有序推进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掌握道路工程勘测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一、设计的基本方法该公路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根据已给出的路线为三级公路,设计车速为40Km/h,绘制至少5000米的路线设计图,并进行相应的计算。

首先进行平面设计,根据交点坐标用坐标法绘制出路线交点,得到路线平面导线,然后再根据平曲线要素以及各里程坐标绘制平曲线。

随后进行纵断面设计,纵断面线形设计应根据公路的性质、任务、等级和地形、地质、水文等因素,考虑路基稳定、排水及工程量等的要求,对纵坡的大小、长短、前后纵坡情况、竖曲线半径大小以及与平面线形的组合关系等进行组合设计,从而设计出纵坡合理、线形平顺圆滑的理想线形,以达到行车安全、快速、舒适、工程费用较省、运营费用较少的目的。

最后进行横断面设计,路基横断面设计各部分的具体尺寸可参照《标准》、《路基设计规范》以及设计示例确定。

一、设计步骤1.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是专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包括道路路线设计和路面结构设计两部分。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要求熟悉公路设计规范,理解、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本课程和其他有关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使所学知识进一步巩固、深化和发展;学习道路路线设计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通过设计,培养学生初步具备正确的设计思想和动手的能力,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工程设计概念;培养学生具备道路路线设计的基本技能。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指南.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指南.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指南(一纸上定线1、拟定路线走向在给定的地形图上根据主要控制点研究线路总体布局,分析地形、地质及地物等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河谷开阔等有利于展线的地点,拟定线路各种可能的走向。

2、试坡当遇到纵坡的限制较严时,必须用平均纵坡i沿各种可能的走向由上而下进行试坡,设等高线间距为h,取计算等高线的平均长度a,a=h/i,用量规开度为 a (比例与地形图同,在图上试坡,得出均坡线。

3、定导向线分析均坡线,结合地形、地物及艰巨工程等情况,选择相应的中间控制,从而调整控制点相应线路的纵坡,重新试坡,得出导向线。

4、修正导向线参照导向线作平面试线,注明平曲线半径,量出地形变化点桩号及标高,绘制纵断面图。

并设计纵坡,得出各桩位概略设计标高。

5、定线在所定向线的基础上,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反复试线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6、纵断面设计路线确定后,量出路中心线穿过每一等高线的标号和高程,绘制纵断面图和进行纵断面设计。

纸上定线是个反复试定的过程,试线修改次数越多,最后所定路线的质量相对来说越高,直至取得最佳线路方案为止,纸上定线工作才能算完成。

(二公路平面设计1、圆曲线半径的原则(1确定圆曲线半径的原则①各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该级一般最小半径。

只有当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最小半径。

②圆曲线半径的选定,除要与弯道本身所在位置的地形、地物条件相适应,使曲线沿理想的位置通过外,还要考虑与弯道前后的线形标准相协调。

③圆曲线半径过大也失去意义,因此最大半径不宜超过 10000m,以利于设计与施工。

④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2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首先在地形图上,从起点由左向右编写转角号,即JD1、JD2、JD3……。

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要用正切法。

不得用量角器直接量取。

(3考虑圆曲线半径选定的原则和转角值,确定该路段每个交点的圆曲线半径,并计算或查曲线册设用表确定圆曲线要素。

道路课程设计报告

道路课程设计报告

道路课程设计报告道路课程设计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核心部分:一、封面报告标题:《XXX道路工程项目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姓名完成日期二、摘要简述本次道路工程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目的、所采用的设计标准和主要技术参数,以及最终设计成果的亮点和创新点。

三、目录列出报告各章节的标题及对应的页码。

四、引言1.设计背景:介绍设计路段的位置、重要性及其在交通网络中的地位。

2.设计依据:列出本项目遵循的相关国家、行业标准与规范,如《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等。

3.设计目标与任务:明确本次设计的主要目标,包括道路等级确定、路线选择、路基路面设计、交叉口设计、附属设施设计等。

五、道路选线与总体布局1.地形地貌分析:对设计路段的地形、地质、气候等因素进行详细描述和分析。

2.路线方案比选:提出并比较多个路线设计方案,根据技术经济指标选定最优方案。

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设计:详细介绍路线平面布置、纵坡设计、路基宽度和边坡防护设计等内容。

六、路基路面设计1.路基设计:包括路基宽度、高度、填挖方量计算、地基处理措施等。

2.路面结构设计:根据交通量预测、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路面类型(如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并设计合理的路面结构层厚度。

七、交叉口与附属设施设计1.交叉口设计:考虑行车安全与通行效率,设计合理的交叉口形式和信号控制方案。

2.附属设施设计:包括排水系统、交通安全设施、照明设施、绿化景观等设计内容。

八、施工组织与预算1.施工组织设计:制定详细的施工进度计划和工艺流程,明确关键工序和技术难点。

2.工程造价估算:根据设计方案,编制详细的工程量清单,并进行成本估算。

九、结论总结本次道路课程设计的主要成果、达到的教学目标,以及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对未来工作改进方向提出建议。

每个部分的内容应紧密结合实际项目数据和计算结果,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全面展示设计过程和设计成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资料广州地区新建XXX一级公路,经调查沿线路基土质为高液限粘土,填方路基高1.2m,地下水位距路床1.6~2.6m(根据学号循环选定一个值),沿线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石灰、水泥等材料供应。

本公路位于广东省境内,是我国重要的公路干线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国防意义。

路基宽度按双向四车道设计,试分别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次,并计算出结构层的合理厚度,水泥混凝土路面还需进行接缝设计。

1.交通组成近期交通量如下:预测该路竣工后第一年的交通组成如下表,使用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路用材料沿线地方材料:砾石、砂、石灰、碎石、电厂粉煤灰、矿渣外购材料:沥青、水泥、矿粉各材料工程性质由试验确定。

二、设计要求(一)沥青路面设计1、推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2、拟定路面结构组合(选用两种结构作比较);3、确定路面设计弯沉值;4、确定路面土基回弹模量值;5、路面结构厚度设计(进行路表弯沉、层底应力计算);6、方案比选;7、编制设计说明书。

(二)水泥路面设计1、确定设计基准期和标准轴累计作用次数;2、确定交通等级;3、确定板的平面尺寸并初拟路面结构组合和板厚;4、确定材料的力学参数;5、确定基层顶面的当量回弹模量;6、计算荷载疲劳应力和重载最大应力;7、计算温度疲劳应力;8、检查设计和验算标准,确定路面结构;9、编制设计说明书。

三、个人设计参数选取(单人单题)每位同学按一级公路重交通及以上公路标准,准备交通资料中的车型、车辆数和交通增长率,然后通过班长组织的抽签方式选用其他同学提供的交通资料进行路面设计。

要求至少选取五种车型,必须保证其中至少一种车型后轴距大于3m,至少一种车型后轴距小于3m,其它自定。

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按3-7%考虑。

四、需提交的文件和图纸一)详细的设计计算书1、沥青混凝土路面:①确定结构方案;②确定设计参数;③计算待求层厚度;④弯拉应力验算。

2、水泥混凝土路面①确定结构方案;②确定设计参数;③初拟混凝土板尺寸;④应力验算;⑤接缝设计。

二)提交如下设计图(A3图幅,比例自定,最好用计算机绘制)1、路面结构图;2、水泥混凝土路面平面设计、接缝构造图和配筋图。

五、考核要求和标准1、按指导教师的要求按时到设计教室独立、认真完成课程设计,平时表现占总成绩的30%;2、课程设计中内容详尽、方案合理、计算准确、图表规范、文字表述流畅等方面占70%。

道路工程课程设计计算书1.设计资料广州地区新建XXX一级公路,经调查沿线路基土质为高液限粘土,填方路基高1.2m,地下水位距路床2.6m,沿线可开采碎石、砂砾,并有粉煤灰、石灰、水泥等材料供应。

本公路位于广东省境内,是我国重要的公路干线之一,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国防意义。

路基宽度按双向四车道设计,试分别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结构层次,并计算出结构层的合理厚度,水泥混凝土路面还需进行接缝设计。

1.1交通量近期交通量如下:预测该路竣工后第一年的交通组成如下表,使用期内交通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1.2路用材料沿线地方材料:砾石、砂、石灰、碎石、电厂粉煤灰、矿渣外购材料:沥青、水泥、矿粉各材料工程性质由试验确定。

2.沥青路面设计2.1轴载分析计算2.1.1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换算为标准轴P 的当量轴次N 根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由以下公式计算:∑==ki i i pp n C C N 135.421)(标准轴载P=100kNC 1为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单轮组为6.4,四轮组为0.38。

C 2为轴数系数:当轴间距大于3m 时,应按单独的一个轴载计算;当轴间距小于3m 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以下公式计算:C 2=1+1.2(m-1)。

2.1.2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换算为标准轴P 的当量轴次N'∑=''=ki i i pp n C C N 1821)(' C 1为轮组系数:双轮组为1.0,单轮组为18.5,四轮组为0.09。

C 2为轴数系数:以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双轴或多轴的轴数系数按下式计算: C 2=1+2(m-1)2.1.3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数拟建公路为一级公路,路面的设计年限为15年,使用期内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为5%,按双向四车道设计,车道系数取η=0.4。

a.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数:[]η11)1(365N r r Ne t -+=[]155821944.0 4945.99%51%)51(36515=⨯⨯-+=次b.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的累计当量轴次数:[]η11)1(365N rr e N t -+='[]156255134.0 4959.74%51%)51(36515=⨯⨯-+=次 累计当量轴次数大于1200万次/车道,交通等级为重交通,应属于高级路面。

2.2路面结构设计方案一2.2.1结构组合与材料选取根据《规范》表4.1.3-1和表4.1.5选定路面结构:4cm 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 6cm 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 8cm 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 20cm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石灰土底基层,以石灰土底基层为设计层。

2.2.2各层材料的抗压模量与劈裂模量查《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 D50 2006)附录表E ,得到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如下:各层材料的抗压回弹模量和劈裂强度2.2.3路基回弹模量的确定土质为高液限粘土,地区所在的自然区为Ⅳ7,,根据《规范》附录F ,得:干燥、中湿和潮湿状态下的路基临界高度分别为:8.1~7.11=H ;5.1~4.12=H ;2.1~1.13=H 。

路床表面至地下水位的高度H=2.6m ,根据《规范》表5.1.4-2得土基的干湿类型为干燥。

根据《规范》表 5.1.4-1,由土基的干湿类型和土质查得,土基的平均稠度ωC =1.10。

根据《规范》附录F ,由路基土的平均稠度,自然区划和土质,得土基回弹模量E 0=40Mpa 。

2.2.4设计指标的确定: (1)设计弯沉值计算:根据《规范》8.05:b s c e d A A A N l 2.0600-=对一级公路,公路等级系数A c =1.0;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类型系数As=1.0,半刚性基层,底基层总厚度大于20cm ,基层类型系数A b =1.0b sc ed A A A N l 2.0600-= 86.210.10.10.1155821946002.0=⨯⨯⨯⨯=-(0.01mm )(2)各层容许拉应力:根据《规范》8.06:SS R K σσ=沥青混凝土层:44.3155821940.109.009.022.022.0=⨯==e c s N A K细粒式沥青混凝土:MPa K ssR 41.044.34.1===σσ中粒式沥青混凝土:MPa K ssR 29.044.30.1===σσ粗粒式沥青混凝土:MPa K ssR 29.044.30.1===σσ水泥稳定碎石:16.2155821940.135.035.011.011.0=⨯='=e c s N A KMPa K ssR 23.016.25.0===σσ石灰土:78.2155821940.145.045.011.011.0=⨯='=e c s N A KMPa K ssR 08.078.2225.0===σσ2.2.5设计资料总结2.2.6确定石灰土层厚度运用HPDS2006公路路面设计程序系统进行计算。

计算机计算成果如下:(1)按设计弯沉值计算设计层厚度 :LD= 21.8 (0.01mm)H( 5 )= 300 mm LS= 23.2 (0.01mm)H( 5 )= 350 mm LS= 21.6 (0.01mm)H( 5 )= 343 mm(仅考虑弯沉)按容许拉应力计算设计层厚度 :H( 5 )= 343 mm(第 1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343 mm(第 2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343 mm(第 3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343 mm(第 4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H( 5 )= 343 mm(第 5 层底面拉应力计算满足要求)路面设计层厚度 :H( 5 )= 343 mm(仅考虑弯沉)H( 5 )= 343 mm(同时考虑弯沉和拉应力)通过对设计层厚度取整以及设计人员对路面厚度进一步的修改, 最后得到路面结构设计结果如下:----------------------------------------细粒式沥青混凝土 40 m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 60 m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 80 mm----------------------------------------水泥稳定碎石碎石 200 mm----------------------------------------石灰土 350 mm----------------------------------------新建路基(2)交工验收弯沉值和层底拉应力计算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及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第 1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1.6 (0.01mm)第 2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6 (0.01mm)第 3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6.8 (0.01mm)第 4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32 (0.01mm)第 5 层路面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70.6 (0.01mm)路基顶面交工验收弯沉值 LS= 232.9 (0.01mm)计算新建路面各结构层底面最大拉应力 :(未考虑综合影响系数)第 1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1 )=-.177 (MPa)第 2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2 )=-.056 (MPa)第 3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3 )=-.042 (MPa)第 4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4 )= .103 (MPa)第 5 层底面最大拉应力σ( 5 )= .062 (MPa)通过计算机设计得到确定石灰土层的厚度为35cm,实际路面结构的实测弯沉值为21.8(0.01mm)<21.86(0.01mm),水泥稳定碎石层层底的最大拉应力为0.103Mpa<0.23Mpa,石灰土层层底的拉应力为0.062Mpa<0.08Mpa,上述计算结果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