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讲课教案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5篇

《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岳阳楼记》的优秀教案5篇本文将为大家推荐5篇优秀的《岳阳楼记》教案。
初中语文优秀教案《岳阳楼记》范文三篇

【导语】《岳阳楼记》是北宋⽂学家范仲淹于庆历六年九⽉⼗五⽇(1046年10⽉17⽇)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创作的⼀篇散⽂。
这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以及阴⾬和晴朗时带给⼈的不同感受,揭⽰了“不以物喜,不以⼰悲”的古仁⼈之⼼,也表达了⾃⼰“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的爱国爱民情怀。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
篇⼀ 教学⽬标: 1、积累掌握⽂⾔⽂中重要的实词虚词 2、学习记事、写景、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学习精炼、⽣动的语⾔;培养翻译和朗读的能⼒。
3、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的进步的政治主张。
4、背诵全⽂教学 教材分析: 重点:1.掌握重要加点字词,背诵课⽂ 难点:1.学习作者“不以物喜,不以⼰悲”的阔⼤胸怀和“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的远⼤抱负。
2.抓住本⽂骈散结合的写法。
指导学⽣读准字⾳,合理停顿,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课⽂,,以达到顺畅地背诵全⽂的⽬的。
教学设想: 本课是⼀篇⽂质兼美的⽂⾔⽂。
作者是北宋的⽂学家范仲淹。
⽂中除了⼤量的⽂⾔实词、虚词和重要的句⼦需要翻译理解外,还要学习古仁⼈“不以物喜,不以⼰悲”的阔⼤胸怀和“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的远⼤抱负。
因此学习中把重点放在⽂⾔知识的掌握上,难点放在对⽂章主旨的把握上。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流程: 岳阳楼记优秀教案第⼀课时 ⼀、导⼊新课: 封建时代许多有志的⽂⼈⼠⼤夫都把“穷则独善其⾝,⼤则兼济天下”当作⾃⼰的⼈⽣信条。
他们为官时积极从政,⼒主改⾰,为官⼀⽅,造福百姓;被贬时,则寄情⼭⽔,独善其⾝。
苏轼、柳宗元、范仲淹都是其中的代表。
特别是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悲”“先天下之忧⽽忧,后天下之乐⽽乐”,更是表现出了阔⼤的胸怀和远⼤的抱负。
成为天下⼈的楷模。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名篇《岳阳楼记》。
⼆、作家作品简介 1.作家简介: 《岳阳楼记》选⾃《范⽂正公集》。
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苏州吴县⼈,北宋政治家、⽂学家。
岳阳楼记教案(优秀5篇)

岳阳楼记教案(优秀5篇)九年级语文上册《岳阳楼记》优质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并积累所引用的经典、格言,体会演讲词语言的特点。
2.引导学生理清全文的行文思路,分清观点和材料。
3.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是如何用事例和道理来阐明观点的。
过程与方法:1.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以读促思。
2.利用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
3.组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大胆质疑,辩证地理解课文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验深入领悟“敬业与乐业”的内涵,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用敬业乐业的精神对待学习和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全文的思路,作者是如何运用事例和道理来证明观点的。
2.引导学生理解“敬业”与“乐业”的内涵,联系实际用敬业乐业的精神对待学习和生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领会作者所提出的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并联系实际正确认识职业与人生价值的实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此外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朗读来完成的。
2.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多向思维思考问题。
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引起兴趣导语:在一次奥运会中,马拉松比赛庆祝胜利的典礼早已结束,坦桑尼亚的选手艾克瓦里才吃力地跑进了已经几乎空无一人的奥运体育场,他是最后一名抵达终点的选手。
他的双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他努力地绕完体育场一周,跑到了终点。
著名的纪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问艾克瓦里,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至终点?这个年轻人轻声地回答说:“我的国家从两万多公里外送我来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
(精品教案)《岳阳楼》讲课稿(精选5篇)

(精品教案)《岳阳楼》讲课稿(精选5篇)《岳阳楼》讲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讲课稿,借助讲课稿能够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质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这么写讲课稿需要注意哪些咨询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岳阳楼》讲课稿(精选5篇),仅供参考,大伙儿一起来看看吧。
(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登岳阳楼》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
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别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刻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写景气魄恢宏,抒情深沉感人。
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二)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事情,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帮助学生体味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情景交融的手法,体味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3、培养对诗歌的意境、炼字的分析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体味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明白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分析诗歌意境,体味炼字的妙处。
我的整节课举行了阶梯性咨询题设置,先经过情感诵读法让学生整体感悟诗人思想感情。
其次经过自研自探整体解读整个画面及特点,再经过合作探索举行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突破,整个设计富有层次性,符合学生学习活动的思维规律。
吕叔湘先生讲:“语文课既然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日子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
而新课程理念同样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索性学习。
基于此,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咨询题。
具体做法如下:1)自主探索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2)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群3)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4)质疑设咨询法——逐步引导,逐步深入5)追咨询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其中诵读法是古诗鉴赏的基础,经过诵读能够体味格律诗的韵律美,能够初步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作品风格,所以,诵读的办法要灵便多样,有教师范读,学生范读,全班齐读,小组齐读。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6篇)

《岳阳楼记》教案(精选6篇)岳阳楼记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1、重点:(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法引导1、学习时,学生可在听课文范读录音、看“岳阳楼胜景”(岳阳楼就在本市)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的特点。
2、对文章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完成。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朝晖夕阴(huī)迁客骚人(sāo)霪雨(yín)霏霏(fēi)薄暮冥冥(míng)潜形(qián)岸芷汀兰(zhǐ tīng)皓月(hào)心旷神怡(yí)宠辱偕忘(xié)浩浩汤汤(shāng)2、朗读全文,做到本成诵?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1、作家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
死后谥文正。
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2、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
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
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
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3篇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3篇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的我为您带来的《岳阳楼记》教学设计最新3篇,希望能够予以您一些参考与帮忙。
岳阳楼记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学问与本领:积累文言词语;能疏通文意;培育同学自由有创意的朗读、理解和鉴赏本领;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疏通文意,理解文章内容,鉴赏文章语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人生态度;激发同学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拥有高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激励同学个性化地解读文章内容。
[教学重点]美读课文,理解文章主旨,品味文章语言;[教学难点]1、文章中记叙描写和评论之间的关系2、“微斯人,吾谁与归?”这句话所透露出的情感。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设想]通过美读课文激发同学朗读美文的喜好,感受文章的韵律美,感知文章内容和的情感。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励个性化的阅读。
[课前准备]同学: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收集资料。
老师:搜集相关资料,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唐代诗人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道:“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足以见出洞庭湖之壮观浩大。
而“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却反映了诗人郁郁不得志、为一己之悲而焦灼苦闷的情绪。
而同是写洞庭湖,同处人生低谷,北宋范仲淹却独辟蹊径向我们呈现了一幅别样的画卷,抒发了不同于孟浩然的情感。
信任这篇文章会让你有新的收获,也希望它能带给你新的思考![说明]:以古典明曲《高山流水》为背景音乐,依次链接“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岳阳楼记教案(通用13篇)

•••••••••••••••••岳阳楼记教案(通用13篇)岳阳楼记教案(通用13篇)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岳阳楼记教案(通用1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岳阳楼记教案篇1教学目标1、把握全文思路,学习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3、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1、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范仲淹的豁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3、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记叙、写景、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关系。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听说过“断齑食粥”的故事吗?它说的是我国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故事。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一篇千古名作《岳阳楼记》。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1、范仲淹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
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
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
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功绩。
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
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
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
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
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2、写作背景北宋庆历四年(1044)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州,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6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
到庆历六年9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三、朗读。
1、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
2、朗读指导。
《岳阳楼记》教案10篇

《岳阳楼记》教案《岳阳楼记》教案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岳阳楼记》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岳阳楼记》教案1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
2、了解写作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习品味、鉴赏课文。
4、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重点: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
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导读法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回顾复习。
二、学习最后一段,体味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本文前四段交代了重修岳阳楼的概况,记了登楼所见的不同的“景”以及由景而生的。
不同的“情”。
作为一篇“记”,写了这些也够了,但作者的本意却不在写景抒情,而在于由此引出一番振聋发聩的讨论来。
本段以“嗟夫”提起下文,笔锋突转,提出了一个“古仁人之心”来,并且指出“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
1、小组学习讨论。
(1)古仁人之心与迁客骚人有何不同?(2)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
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3)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4)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也许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2、交流:(1)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明确: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因个人遭遇或外物的触化而发生变化;古仁人则“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
那么跟什么有关系呢?明确:他们“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不是忧“民”,便是忧“君”——怕皇帝做出害民的事情来;他们“进亦忧,退亦忧”,可见他们的“忧”跟个人的进退、荣辱都没有关系。
他们的悲喜是和民生疾苦和国家命运相关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楼记》教案
史庄镇第二初级中学徐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学习文章把记叙、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难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过程与方法: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习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教学过程:
一、1、导入、板书课题。
2、检查复习:读准字词。
3、复习“记”这种文题。
二、出示目标。
三、师生研讨课文:
(一)1、看视频,整体回顾。
2、了解范仲淹。
(二)自学指导一:
先学:1、学生浏览第1自然段思考: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挑学生回答。
后教:规范语言。
2、学生阅读第2段: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挑学生回答。
后教:规范语言
3、品味思考:“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4、浏览第3自然段:
先学:这一段哪些语句是写景的?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面对此景“迁客骚人”产生怎样的情感?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挑学生回答。
后教:规范语言。
5、学生浏览第4自然段:这一节描写景物的句子有哪些?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面对此景,“迁客骚人”生出怎样的情感?为何会产生这种情感?
挑学生回答。
后教:规范语言。
小结:“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
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自学指导二:阅读5、6自然段,思考:
1、“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指什么?用六个字概括“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的特点?
2、什么是“古仁人之心”?忧乐观是怎样的?
: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3、“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4、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四、畅所欲言: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的收获?
五、当堂训练:
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读2-5自然段;师生朗读第5自然段,背诵第5自然段。
六、小结: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之意。
七、布置作业:
1、背会全文。
2、完成本课基础训练。
《岳阳楼记》教案
单位:史庄镇第二初级中学姓名:徐琳
时间: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