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优质课-- 课件---辽夏金元的统治(上课用 18张)
合集下载
辽夏金元的统治ppt课件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
陆
板书设计
【板书】
辽 夏 金 元
辽夏金元的统治
版图·都城
制度
民族
上京 入
兴庆府 主 中
中都 原
大都
南北面官
四时捺钵
因 俗
两套官制 而 治
猛安谋克
民族认同 民族融合
行省制度
四等人制
统 一 多 民 族 封 建 国家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统一
“多民族之巨大中国”
华夷之 辩
版
制
民
图
度
族
元朝自称中国 中国事夷狄
几乎统一了东亚大陆
尽管辽、金、元在“大一统”思想的实践,多持本民族的立场, 但是他们并不自别于“中国”、“中华”之外。
——《共筑中华民族共同体》
核心素养设计:意图家国情怀
感受少数民族政权发展具有其独立性和多元性,推动了中华多 元一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趋势。
学生对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已经能够产生一定的情感 共鸣,对统一多民族国家 有一定认同感和自豪感。
说学情
不足
知识
但缺少对具体史事的深入剖析和理解,难以 运用所学知识或者史料来论证其对于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多方面关系与作用。
能力 但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能力还有待培养。
情感
学生容易将南北政权关系简单理解为北方少 数民族政权对汉族政权的“入侵”“压迫”,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走出传统的“汉文化正统” 圭臬,从中华文明的视角回看少数民族政权 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马升林
设计意图 通过介绍《元史》以及马升林学者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元朝与前朝之间最大的 不同点。从版图的角度切入“大中国”的概念在辽宋夏金元时期逐渐形成。
统编版教材高中历史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PPT1-PPT精美课件

项民族在中国பைடு நூலகம்筑艺术上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程同步)
的创造和突破。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程同步)
二、金朝
金朝的统治:(1)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改名__中__都___。
(2)统治: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 “猛安谋克”
感谢聆听,欢迎指导! •
8. 中国在世界裁减军队,保护环境, 保障人 权和解 决地区 冲突等 一系列 全球问 题上发 挥着重 要作用 ,对世 界和平 与发展 作出了 重要贡 献。
•
9.联系具 有客观 性,即 是事物 本身所 固有的 ,不以 人的意 志为转 移的。 要从事 物固有 的联系 中把握 事物, 切忌主 观随意 性。但 人们可 以根据 事物固 有的联 系,改 变事物 的状态 ,调整 原有的 联系, 建立新 的具体 联系。
•
5.上述情境体现了观众在体育赛事中 文明有 礼的行 为,也 体现了 我国良 好的国 家形象 。
•
6.这种文明有礼的行为有助于人们友 好交往 ,增进 人们的 团结友 爱,有 利于形 成安定 有序、 文明祥 和的社 会。
•
7.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支持按 联合国 宪章精 神所进 行的各 项工作 ,积极 参加联 合国及 其专门 机构有 利于世 界和平 与发展 的活动 。
西南:宣政院 西北: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 东南:澎湖巡检司 4、民族关系:回回,
四等人制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程同步)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程同步)
意义
①成为我国历史上 第一个由少数民族 贵族为主建立的全 国性的统一王朝; ②元朝的版图超越 汉朝和唐朝,是我 国历史上最大的; ③今天的新疆、西 藏、云南,东北广 大地区,台湾及南 海诸岛,都在元朝 的统治范 围之内。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共18张PPT)

渐
金
沿袭唐宋
猛安谋克制
因俗而治,胡汉互勉
深
问题探究2:辽夏金制度建设的共同经验,对文明发展有何意义?
学习汉族文明 保留民族特色
游牧与农耕文明 的
碰撞交融
①因俗而治,为后世所借鉴 ②推动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 ③民族交融,汉化加深
二、辽夏金元制度建设
问题探究3:元朝行省制的特点和影响?
材料一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 交在地方, 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 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时空定位
与之前的少数民族政权相比, 辽、夏、金、元存在的时间有 何不同?
维持时间长,多政权长时间 并存,基本保持和平
一、 辽夏 金元 的建 立
建立:1038年 首领:元昊
党 项 族
建立:916年 首领:耶律阿保机
建立:1115年 首领:完颜阿骨打
剩下的我 团灭了!!
契 丹 族
女
蒙
真
古
族
族
同一个中国,同一个梦想 统一中国
1368年,元朝灭亡,明朝建立
【思考】结合材料及所学,你认为明朝建立后需要采取什么样的统治政策?
巩固大一统 小组探究:辽夏金元政权对中国历史的作用
材料一 :从唐末五代十国的分裂状态到辽宋夏金两三个政权同时并存、对峙,再到北方强悍的蒙古 族迅速崛起的这一历史时期,中国逐渐走向空前的大统一。
——《中国大通史》
当堂训练
1. 辽人自称“中国”的同时,并不反对宋人称“中国”。金人进入中原后,援引“懂礼即
国”的汉儒学说,自称“中国”,但也没有将宋人排除在“中国”之外。这说明( )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课件(17张PPT)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贰
女真雄兵 金
二、金朝的统治
1、金的崛起
辽宋时期,女真 族处于契丹人控 制之下。
1114 年 , 完 颜 阿 骨打起兵反辽, 1115 年 称 帝 , 定 都会宁府。
1153 , 金 迁 都 燕京,改名为 中都。
11 世 纪 , 完 颜 阿骨打完成女 真各部统一。
1125 , 金 灭 辽 , 1127 年 灭 北 宋 , 与南宋对峙。
二、金朝的统治
2、制度:
(1)基本沿袭唐宋制度。 (2)保持了女真民族的管理系统,称为“猛安 谋克”,猛安谋克户迁入中原,与汉人杂居, 平时为民,战时为兵。
3、由盛转衰:
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期间,金国进入鼎盛, 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世宗被百姓称 为“小尧舜”,其人死后,金受到北方民族袭 扰,猛安谋克户又逐渐腐化,统治逐渐衰落。
梦 境
第十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壹
草原雄鹰辽夏
一、辽与西夏
1、辽——契丹帝国的建立和统治
(1)建立:公元916年,(契丹人)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前10 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定都上京临 潢府; (2)制度:
南、北面官制度与四时捺钵制度。
2、西夏王国的建立和统治
(1)建立: 公 元 1038 年 , ( 党 项 人 ) 夏 景 宗 元昊建立西夏,定都兴庆府。 (2)制度: 基本模仿北宋,但名称有汉文和 党项文两套称谓。大力发展农牧 经济,还创制了西夏文字,与北 宋有战有和。
3、元巩固统一的措施
(1)修驿道,设驿站和急递铺。
皇帝
(2)中央:一省制(中书省),管理全国行 政事务。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山东、山 西和河北)由中书省直接管辖。
(3)地方:行省制度
统编版辽夏金元的统治优质教学课件

党项族的起源和社会生活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地域:蒙古高原
2.统一蒙古草原 (必要性——争战不已、苦难 人物——铁木真)
3.蒙古汗国的建立(1206年) 是一个国家否? 否。不稳固的政治军事联盟,无共同的经济基础。
4.蒙古汗国的征战
征战的方向 取胜的原因 征战的影响
(一)蒙古汗国
铁木真统一蒙古前, 草原上的争战情景: 星天旋转,诸国争战, …… 没有思考余暇, 只有尽力行事. 没有逃避的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谢再善译《蒙古秘史》
1.元朝的建立
2.全国的统一
统一的过程和战略 统一的深远意义
时间、人物、都城
(1271年)
(忽必烈)
1246年招降
1279年最后统一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英雄。20岁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1278年元兵进犯,奋力抗元,后兵败被俘,掳至大都,宁死不降。1282年从容就义。并为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著有《文山诗集》、《正气歌》等。
(二)西夏
西夏的兴起
(1)族源
族源:党项为羌族的一支 居地:宁夏、甘肃和陕西北部一带 社会生活:过着游牧生活
(2)建国
时间:1038年 人物:首领元昊 国号:大夏国 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3)西夏政治制度——封建化政策(内容、特点)
夏宋金关系
(1)夏宋战争
(2)夏宋和议
时间:1044年
内容: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给西夏岁币 ,重开边境贸易
兵农合一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①推进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三、从蒙古崛起到元朝统一
1.地域:蒙古高原
2.统一蒙古草原 (必要性——争战不已、苦难 人物——铁木真)
3.蒙古汗国的建立(1206年) 是一个国家否? 否。不稳固的政治军事联盟,无共同的经济基础。
4.蒙古汗国的征战
征战的方向 取胜的原因 征战的影响
(一)蒙古汗国
铁木真统一蒙古前, 草原上的争战情景: 星天旋转,诸国争战, …… 没有思考余暇, 只有尽力行事. 没有逃避的地方, 只有冲锋打仗 . 没有平安幸福, 只有互相杀伐. ----谢再善译《蒙古秘史》
1.元朝的建立
2.全国的统一
统一的过程和战略 统一的深远意义
时间、人物、都城
(1271年)
(忽必烈)
1246年招降
1279年最后统一
文天祥(1236年-1283年),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英雄。20岁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 1278年元兵进犯,奋力抗元,后兵败被俘,掳至大都,宁死不降。1282年从容就义。并为后人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句。著有《文山诗集》、《正气歌》等。
(二)西夏
西夏的兴起
(1)族源
族源:党项为羌族的一支 居地:宁夏、甘肃和陕西北部一带 社会生活:过着游牧生活
(2)建国
时间:1038年 人物:首领元昊 国号:大夏国 都城:兴庆(今宁夏银川)
(3)西夏政治制度——封建化政策(内容、特点)
夏宋金关系
(1)夏宋战争
(2)夏宋和议
时间:1044年
内容:北宋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夏对宋称臣;给西夏岁币 ,重开边境贸易
兵农合一制度,既是军事组织又是地方行政组织。
①推进女真族的封建化进程。
《辽夏金元的统治》PPT课件

3.社会治理 (1)修筑_驿__道___,设立驿站。 (2)实行行省制度:中央的宰相机构_中__书__省___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 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 行政效率较高。 (3)对于 吐蕃地区:由中央政府的__宣__政__院__进行管理。
2.从“唯物史观”角度全面认识元朝的历史贡献 (1)经济上,大体以农业为主,整体生产力虽不如宋朝,但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 粮食产量、水利建设和棉花广泛种植方面还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 (2)政治上,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政权分立和割据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基本 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的。 (3)文化上,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国内 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 (4)对外关系:持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属军队的调动则分别由中书省、吏部、皇帝掌管,体现了其权力受到一定限制,
说明地方拥有适度的权力,故选A项。
答案 A
探究三 (核心素养)元朝的特点和历史贡献 素养解读
1.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元朝的特点 (1)元代实行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政策,但同时对各民族上层采取笼络优待。 (2)在人才选用方面,元朝前期极少举办科举,因此高级官僚的录用由与元廷关系远 近而决定,主要采取世袭、恩荫与推举制的方式。后期开科取士,但体现明显的民 族压迫特点。 (3)元朝的疆域空前广大。
对点训练
1.元代行省的军事权专门由佩金虎符的丞相、平章等官提调,钱谷财赋由朝廷指定的
一至二名官员掌管。材料说明元代行省制( )
A.削弱了政令的执行力
B.改变了地方官员的权力来源
C.有利于防范地方割据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课件)高一历史课件(统编版)

辽政权
、
北时间
宋
、西民族
夏
建形势立者 图都城 与宋关系 灭亡于
辽 916-1125
契丹族 耶律阿保机
上京
西夏 1038-1227
党项族 元昊 兴庆府
金金
1115-1234、南
宋
女真族
、 西
夏
完颜阿骨打形势
上京/中都图
长政期权对分峙布、特有点战:有和、以和为主 多少个金少数民数族民政族权政逐权步与深汉入族蒙汉政古族权居长住期区并。存;
探究三:如何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一:从辽、金朝起,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以空前的规模向北方传入,汉族
向北①方促迁进徙也对空边前疆增加地,区极的大地开改发变和了草贡原献树;海的面貌。辽、夏、金的政治制度也发生
一系列变化。游牧部族的制度无法再继续下去,而向着中原农耕民族的组织制度演变。 ——武玉环《中国大通史·西夏》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 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二、元朝的统治
(二)巩固统一
2、行省制度
(1)含行义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
以省当官时(中中央书的省宰官相员机)构出是领中其书事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
委事派,官无员不代领之表。中书省处理地方事务,
逐渐形行成省常“设诸机行构省,用称及为(行超中过书)省千,定(锭),必咨都省” “决大狱,质
简疑称(事行3…)省…特。皆点中书报可而后行”。
——《元史·百官志七》
(元2)统①性治辖质者区:吸广取阔了汉唐以来地方割据势力据险对抗中央政府这一教训,地方
课件6: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范红军《元代设行省如何加强了中央集权》
山川形便
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 特征划分地理区域,进而划分 行政区域。是中国古代行政区 域划分的重要原则之一,能够 使行政区划与经济、文化区划 一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但是容易成为地方割据的有利 条件。
南岭
唐朝
犬牙交错
是指打破山川地形特征,跨地
理区域划分行政区域。利用犬牙相
女真族 完阿骨打
中都 沿袭唐宋 猛安谋克
蒙古
3.2 猛安谋克制
(1)内容: 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以三百户为一谋克, 十谋克为一猛安,以郡县制建置进行管理, 将过去领兵打仗的千夫长猛安,百夫长谋 克,改革为受封的地方领地、领户之长。
(2)特点: 猛安谋克与地域性的村寨结合起来,形成了地方政权的雏形,由地缘 政权代替了血缘的氏族组织。 (3)效果: 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辽 夏 金 元 的 统 治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起源——契丹族 916-1125 建立: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
起源——党项族 1038-1227 建立:元昊,兴庆府 统治政策:模仿北宋
起源——女真族 1115-1234 建立:完颜阿骨打,上京会宁府 统治政策:猛安谋克制
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加速的元朝的灭亡。
4.7 帝国覆灭
(1) 原 因 : 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14世纪中叶,农民起 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 (2) 结 果 : 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 蒙古人,以及回回以外的色目人,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课堂小结
概念解读
中央的宰相机构中 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 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 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 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 行政效率较高。
山川形便
根据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 特征划分地理区域,进而划分 行政区域。是中国古代行政区 域划分的重要原则之一,能够 使行政区划与经济、文化区划 一致,有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 但是容易成为地方割据的有利 条件。
南岭
唐朝
犬牙交错
是指打破山川地形特征,跨地
理区域划分行政区域。利用犬牙相
女真族 完阿骨打
中都 沿袭唐宋 猛安谋克
蒙古
3.2 猛安谋克制
(1)内容: 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以三百户为一谋克, 十谋克为一猛安,以郡县制建置进行管理, 将过去领兵打仗的千夫长猛安,百夫长谋 克,改革为受封的地方领地、领户之长。
(2)特点: 猛安谋克与地域性的村寨结合起来,形成了地方政权的雏形,由地缘 政权代替了血缘的氏族组织。 (3)效果: 不仅节约了财政开支,而且保证了较强的战斗力。
辽 夏 金 元 的 统 治
辽朝 西夏 金朝 元朝
起源——契丹族 916-1125 建立: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 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
起源——党项族 1038-1227 建立:元昊,兴庆府 统治政策:模仿北宋
起源——女真族 1115-1234 建立:完颜阿骨打,上京会宁府 统治政策:猛安谋克制
民族矛盾更加尖锐,加速的元朝的灭亡。
4.7 帝国覆灭
(1) 原 因 : 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14世纪中叶,农民起 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 (2) 结 果 : 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 蒙古人,以及回回以外的色目人,逐渐与汉族相融合。
课堂小结
概念解读
中央的宰相机构中 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 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 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 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 行政效率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夏
耶 律 阿 保 机
2. 西 夏 ( 1038-1227 )
元昊
1038年,党项族(羌 人的一支)首领元昊
称帝,史称西夏。其
制度基本模仿北宋。 1227年被蒙古所灭。
二、 金 入
主中
原
1. 建 立 与 发 展 : 1115 年 , 完 颜 阿
骨 打 称 帝 , 建 立 金 朝 。 1125 年 灭 辽 , 1127 年 灭 北 宋 。 1153 年 , 迁 都 燕 京 , 改名为中都。
民族政权学习汉族政权的成效怎样?依据是什么?
材料3 宋神宗:“二虏(指辽和西夏)之势所以难制者,有城国(指农业经济),有行国(指游牧经济
)……今兼中国之所有矣,比之汉、唐,最为强盛。”
——本课导言
材料4 (元世祖)用能以夏变夷,立经陈纪,所以为一代之制者,规模宏远矣。
——宋濂《元史》卷一
材料5 今日能用士,而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
——摘编自罗炳良《炎黄文化传统与辽夏金元历史认同观念》
(1)创新:多元宗教和双重治理体制;“天下一家”的民族观
(2)影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中国由“小中国”走向 “大中国”;促进了民族团结与交融,有力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 局的形成。
【达标训练】
1.考古学家在一座辽代契丹族公主墓中发现,墓门两侧的仿木结构,都采用了汉族的
4.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和台湾的管理,分别设置了:
A.中书省、伊犁将军
B.宣政院、中书省
C.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澎湖巡检司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 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 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郝经《陵川集》卷三七《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
材料6 宇宙喜一统,于今三十年。江南诸将相,北上扬其鞭。书生亦觅官,裹粮趋幽燕。
——方回《再送王圣俞戴溪》,《四库全书》集部《桐江续集》卷二八
(1)成效:促进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提升了治国水平;推动了民族交融,巩固 了国家统一。
(2)依据:所选史料均来自于汉族政权的皇帝和汉族士人群体的代表而非少数 民族政权内部,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可信度。
(1)材料一反映了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 (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元朝行省与中央政府的关系,并概括元朝行省制的特 点。
(1)设行中书省管理地方;行省长官由中央官员担任。 (2)关系: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表里),行使权力受中央政府节制。 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
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
民族交融促发展 推陈出新铸伟业
——第10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
导入新课
宋辽金元时期的特色,正因为在列国体制中的互动,以致南北两类 文化都有其发展的特殊风格。宋代的中国不能再以“天朝”自居,是以有 反求诸己的内敛气象。……相对而言,北族的文化发展是外向的。…… 南北之间,上述内敛、外向两个倾向相激相荡,不仅影响了政治版图, 也建构了东亚文化圈与经济圈。
——许纪霖《家国天下——现代中国的个人、国家与世界认同》 材料11 (辽、夏、金、元时代),不论是汉族史家、契丹族史家还是蒙古族史家,都具有各民族同源共祖的 观念……这些史家“天下一家”的民族观和民族史观,改变了过去从大汉族主义的立场解释民族关系和民族历史 的思维定式……共同冲决了狭隘的华夷之防观念,有力地增强了中国境内各民族相互团结的纽带,为统一多民族 国家的发展和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作用及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巩固了
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
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行省制是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 制的开端。
(设宣政院,管理吐蕃地区;设北庭都元帅 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加强了对西域 的管辖;在隶属福建晋江的澎湖设巡检司, 履行行政管理职能,以经略台湾。)
波斯人
阿拉伯人 回
汉人
蒙古人 畏兀儿
123 4
【知识总结】
辽宋夏金元时期,虽然存在长时间的政权并立、对峙,但民族交融仍 是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这一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1.辽朝设置南面官管理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 2.西夏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采用汉式官称。 3.金朝基本沿袭唐宋制度,百姓称金世宗为“小尧舜”。 4.元朝行政制度沿袭汉族政权制度。 5.元朝时形成新的民族——回回(今回族的前身)
建设的基础知识,认识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旋律,认 识这一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对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与中华民族多 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历史学习素养。
一、 辽
与
1. 辽朝
(1)建立与灭亡:(916-1125) 916 年 , 耶 律 阿 保 机 建 立 契 丹 国 , 后 改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元朝史学家揭傒斯说,“镇以磐石宗,重以分省寄”,《元史·明宗纪》 也称行省为“方面之寄”。合而论之,即在传统的郡县制基础上另加行省之类的高 层督政组织于中央与路府州县之间,把行省当做分寄与集权的枢纽,既有所分寄, 又立足于集权。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织能力,比汉和唐对抗的单纯游牧民族要厉害多了……西夏也不是单纯的野蛮人。他们组织的半汉化
国家在初唐时即曾活跃于它日后占领的地区,当它在四百年后与宋人抗衡时,一个汉化的政府早已存
在。西夏文以藏语为基础,重要的儒家经典早已翻译成书。……所以在公元10世纪,这些少数民族显
然得到汉人指点,业已将他们的文化程度提高,以致宋朝所面临的边防问题与它以前的朝代不同。这
比于内地”。
——教科书P58“历史纵横”
材料8 时人言改制之效曰:“民安赋役,府库粗实,仓廪粗完,钞法粗行,国用粗足。”
——陈恭禄《中国通史》
材料9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
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为后世提供了制度借鉴。 (2)省制及区划对当今影响巨大:
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 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十九大报告
成吉思汗
忽必烈
◎文天祥《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巩固统一的措施:
(1)交通:在各地修筑驿道,设立驿站, 加强各地联系。(事例:意大利人马可•波 罗来华,后来著有《马可•波罗行记》) (2)地方管理:实行行省制度。 ①概况: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除今天的河北、山西和山东地区由中书省 直辖外,全国共设10个行省。 ②特点:辖__区__广__阔__,__军_政__大__权__集__中(。但行使 权力受中央节制)
到统
一
1.蒙古崛起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
2.元朝建立与统一
1260年,忽必烈即位,统治重心转 移 到 汉 地 ; 1271 年 , 定 国 号 为 元 , 四 大 汗 国 形 成 ; 1276 年 , 元 军 占 领 临 安 , 南 宋 灭 亡 ; 1279 年 , 崖 山 之
战,元朝完成统一。(文天祥从容 就义)
营造法式,上面的浮雕风格已深受宋朝画界的影响。这一发现最能证明宋辽时期:
A.农业生产的发展
B.民族文化的交融
C.民族战争的频繁
D.海外贸易的兴盛
2.“(金)章宗性好儒术,即位数年后,兴建太学,儒风盛行。”这表明金朝:
A.推行猛安谋克制
B.学习辽的政治制度
C.学习汉族的文化
D.废除原先本族的旧俗
3.在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其错误的一项是:
①名称:有一些今天还在使用,或对今天的省名有影响。 ②辖区:一些省的辖区直接渊源于元朝行省,还有一些省的 辖区是以元朝行省为基础分割而成。
2.少数民族政权开创的双重管理体制、治国模式与“天下认同”的观念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 形成产生的重要影响。
问题探究4(家国情怀) 阅读以下材料,根据所学,思考少数民族政权的创新还体现在哪些方面?产生了什么重 要影响? 材料10 姚大力指出:古代中国的国家建构,有两种不同的国家治理模式:一种是秦汉中原王朝的郡县制,另 一种是元代和清朝边疆帝国创造的多元宗教和治理体制。以往的中国历史,过于强调秦汉体制的正统性和重要性, 但秦汉的郡县制,从来没有真正统一过中国,更无法解决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对抗问题,倒是由边疆民族创造 的、到清代成熟的多元宗教和双重治理体制,有效地解决了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的并存共生问题,并最终将农耕 民族视野之外的广袤边疆,从草原、戈壁到高原森林,统统列入中国的版图。
——许倬云《万古江河》
为什么比前代都更繁荣的宋代不能以“天朝”自居?这一时期的少数民 族政权对中华民族的贡献是什么?他们是怎样作出这些贡献的呢?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辽夏金元政权的建立、发展及相关制度建设, 认识
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掌握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
宣政院印章
四、元朝的民族关系
1.民族交融加强:形成我
国回族的前身: 回回(新的 民族形成)。
2.民族政策:“四等人制”
(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1)表现:蒙古人、色目人 (西北、西域各族人)、汉人 (原金朝统治区居民)、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居民)。 (2)历史影响:制造了民族 隔阂,不利于民族交融,激化 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
些游牧民族已有农业基地,他们已筑城为防御战。
——黄仁宇《大历史》
材料2 大蒙古国的核心部分转变成为元王朝。转变的主要标志是“汉法”的推行,即有计划地吸收